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三體讀后感高中三體讀后感初三篇一
一口氣讀完了科幻小說《三體》三部。如果不是因為有了堅定的基督信仰,我一定會被《三體》洗腦了。
在信主之前,特別是在學生時代,我曾經非常相信人類文明是有輪回的,就像三體文明。那時常常幻想在我們現在這代文明之前,一定有一個已經被毀滅的、曾經高度發達的文明。當時也非常愿意相信有外星人的存在。《三體》正契合了我的這些主觀瞎想。
《三體》也帶給了我以前不曾想到過的震憾。
首先,我從來不曾想過宇宙是不是一個黑暗森林。《三體》把宇宙中存在的文明比喻成一個黑暗森林,大家都小心隱蔽自己,尋找對手。誰暴露了坐標,誰就等著被催毀吧。而地球人對此茫然不知,反到像一個缺心眼兒的孩子,想方設法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存在。最終把自己帶入毀滅。
其次,我從來不曾想到過高等文明毀滅低等文明時,是那么易如反掌。一個值班的觀察員隨手甩一張二向箔,不費吹灰之力,太陽系就從三維被降到二維,變成了平面一幅畫。
太陽系一個星球接一個星球被壓入到二維空間。作者對地球毀滅作了特別細致的描繪,印象最深的是一個母親舉著自己的孩子,但這個孩子也只不過比母親延遲一瞬而已,統統都被壓成平面。
地球人為了抵御外星人的入侵,曾設想了種種的可能,甚至建立太空城,移民到外太空。但是人類這一切的聰明智慧和建造,在高等文明的打擊下,就像成人看孩子搭的積木,甚至是一個笑話。
放下書,被作者劉慈欣的腦洞深深折服。但他的腦洞再大,也終究是人腦,以人腦就可以幻想出這些我們普通人無法想象到的神奇能力,那么上帝真實的能力和作為,真是我們人類無法測度的'。想到有一個老姊妹,當她說到上帝有時候沒有應允她的禱告時,她自己安慰自己說:上帝那么多兒女呢,總有顧不到的時候。我們常常把上帝局限在我們有限的想象中,如果我們想更多地認識上帝,必須首先承認自己的無知。
三體讀后感高中三體讀后感初三篇二
人類的渺小。在剛剛進入太空后,“紅岸”計劃便已經向宇宙中未知的文明暴露了我們的存在,其后三體文明為侵略作出鋪墊,對于地球基礎科學發展作出了限制,這也說明了三體文明明顯比地球文明更加發達,就像擁有槍炮的八國聯軍對著閉關鎖國的清朝,在未知的高度發達文明面前,在以光年記的茫茫宇宙面前,人類是渺小的,命運始終掌握在更強大一方的手中。
科技的重要。對于三體文明的入侵,因距離的關系,地球有著三、四百年的發展時間,近一百年來科技發展的迅速,我們從工業時代到如今的互聯網時代,三、四百年時間的發展讓三體文明也心生忌憚,所以才會破壞地球的基礎科學,限制地球文明的科技發展,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決定了硬實力。
人性的復雜。在生存壓力的面前,人性是脆弱的,在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如今,亦是脆弱的。三體文明對于生存的渴望,人類文明對于生存的渴望,因渴望而產生人性的愚昧、背叛,部分人性的光輝等等。人性的復雜性,同一個人,在不同境遇下,會有不同的結果;不同的人,在相同境遇下,同樣會有不同的結果。人性,是最不可預測的。
階別導致的信息不對稱。三明文明入侵的信息,也只有地球高層、相關科學人員、高級軍官等社會階級較高的人得知,地球人普遍被蒙在鼓里,無知地過著往常的生活。對于普通人而言,天塌了有個子高的頂著,過好自己眼前的生活就好,該來的總會來的。社會階別越低,知道的真相也就越少,或許反而活得更快樂。
對于宇宙,有一句話概括:宇宙不是童話。人生亦非童話,但心中總要有對結局童話般的期盼,生活才充滿更多的可能。
三體讀后感高中三體讀后感初三篇三
把書蓋上,總結一下。
其一,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這是一個喜劇嗎?好像是的。文尾羅輯利用同歸于盡的手段脅迫三體文明放棄了入侵,其實我覺得很可笑,當整個太陽系籠罩于三體人的目光中,他們沒有理由發現不了羅輯潛藏著的戰略意圖。我不敢妄自揣測三體文明的人工智能達到了何等高度,但想必在那幾個世紀里他們的目光都在注視著太陽系,他們的人工智能的主要工作,自然也是在分析地球人的戰略意圖,尤其是三體人對于太陽系是如此的志在必得,他們就更沒有理由忽略羅輯在他們眼皮底下搞的動作。即使退一萬步說,他們因為不通謀略的緣故而忽略了羅輯的作為,但是我卻不能相信他們的人工智能竟然會忽略這樣巨大的潛在危機。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我對于人工智能的未來將萬念俱灰,因為科學技術即使達到了三體文明這樣的高度,竟然也能被小小的地球蒙蔽。也許這本書最大的硬傷就在于地球居然戰勝了三體文明。
其二,目光短淺的我們如何能夠揣測浩渺的星空
費米悖論:從理論上講,人類能用100萬年的時間飛往銀河系的各個星球,那么,外星人只要比人類早進化100萬年,現在就應該來到地球了。換言之,“費米悖論”表明了這樣的邏輯悖理:a.外星人是存在的——科學推論可以證明,外星人的進化要遠遠早于人類,他們應該已經來到地球并存在于某處了;b.外星人是不存在的——迄今為止,人類并未發現任何有關外星人存在的蛛絲馬跡。
書中用“黑暗森林”的假說解釋了“費米悖論”,這是本書最大的亮點。在讀本書之前,我也模模糊糊看到過“費米悖論”,并未細想,但也很奇怪,為什么沒有外星文明訪問地球,并留下正式的官方文檔。“黑暗森林”假說恰能解釋我的部分疑惑,并且主角也是利用這個結論來制勝三體文明。然而這樣的假說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自圓其說,但我覺得卻未免小看了文明二字。“猜疑鏈”加強了“黑暗森林”的說服力,但是仍然說服不了我。“黑暗森林”+“猜疑鏈”的假說是建立在文明的自私性基因基礎之上的,一個文明為了保存自己和維持自身的發展,勢必要消滅任何一個現在的或者是潛在的敵人,這樣的文明我們見過一個,就是地球文明。然而也僅僅見過一個而已,焉知宇宙中沒有以利他基因為基礎的文明呢?好吧,讓我們再次退一萬步說話,假使宇宙中的文明都是自私基因的產物,但卻也無法排除另一種可能性。在地球的洪荒時代,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物都處于物競天擇,弱肉強食的蒙昧狀態,然而現在,地球上已經形成了一個人類的龐大集團,這個集團里又分裂成數個小團體,經歷數百萬年的演變和磨合,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茫茫宇宙里,你又怎么知道沒有這樣的情況產生?也許“黑暗森林”假說的另一個隱含的意思是,宇宙正處于洪荒時代,每一個文明都是獵人,也是他人的獵物。
暫時碼到這里,這一塊磚頭,希望能引來大家的和氏璧玉,假如有錯誤,還請不吝指正。
無論如何,《三體2黑暗森林》是一本難得的好書,期待《三體3》的到來。
三體讀后感高中三體讀后感初三篇四
三本厚厚的《三體》被我反反復復地翻看了四五遍。為何?只因為喜愛與擔憂!
在《三體》中,三體人在4萬光年外苦苦掙扎——在三顆無規則運行的太陽主導下,他們經歷了數百次毀滅與重生。惡劣的生存環境逼迫他們逃離母星,尋找其他能生存的星球,而恰在此時,他們接收到了地球人葉文潔發來的邀請函——請外星人去統治地球。從此,地球文明與三體文明開啟了長達400年的對峙……而最后三體文明既沒有統治地球,地球文明也沒有戰勝三體文明。他們都在宇宙黑暗森林獵人的打擊下,雙雙煙消云散!
《三體ⅱ》中說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他們都必須隱藏自己的位置,不讓其他文明發現。一旦發現其他文明,只有一個選擇——舉槍而殺之。美洲印第安人在科技先進的西歐人面前,手無縛雞之力,成為待宰“牲畜”。晚清閉關鎖國,妄自尊大,于是東方巨人被帝國主義堅船利炮打得曳兵棄甲、遍體鱗傷。千百年的歷史告訴我們:科技落后不僅要挨打,而且有亡國滅種的危險。
在《三體ⅲ》中,因為程心的愚昧——她禁止維德領導的空間曲率驅動和暗物質的研究,所以導致整個太陽系在黑暗森林中獵人的一張小小卡片——“二向箔”打擊時,束手無策,坐以待斃。整個太陽系變成二維的平面畫。人類文明、地球文明、太陽系文明都不復存在。嗚呼哀哉!這就是不重視發展科技的惡果。
身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應與時代同行,擔負起歷史賦予的使命,做出正確的選擇,秉持雄心壯志,壯我巍巍中華。
三體讀后感高中三體讀后感初三篇五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三體》是劉慈欣先生的科幻大作之一,是中國科幻史上一大著作,令人回味無窮。
《三體ⅱ》主要講的是:三體人鎖死地球的科學后,開始直撲太陽系,要消滅人類文明,一些地球人建立了龐大太空艦隊,利用三體人思想透明的缺陷,制定了“面壁計劃”,選出四位“面壁者”,而三體人卻從地球叛x中選出了“破壁人”,與“面壁者”展開了生死斗爭。
“這些已經在時光中遠去的人很幸運,他們在最后的時刻,肯定認為自己生存過的這個世界將永恒地存在下去”,我們真的很幸運,在有生之年也許不會看到這一天,雖然有人對人類失望過,但既然選擇又何必反悔。我們是人類,也許人類做的一些事情毫無意義,但要相信,人類文明之所以持續至今,是因為有美,有愛。“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地球經歷過億萬萬年的滄海桑田,文明就如同漫漫時光中的一段小插曲,不可能永恒,也不可能忘卻。文明穩定下來,雖然點燃了輝煌之火,隨著時間打磨,不斷鞏固,因為鞏固的太深,讓輝煌之火失去了活力,頹廢逐漸走下沒落。
“黑暗森林有嚴酷的法則,也有生存的希望……”
三體讀后感高中三體讀后感初三篇六
《三體》世界的前篇球狀閃電是一個小段篇,它只是切入《三體》的一個小小的預熱,還沒有觸及《三體》的時空觀。接下來我要介紹一下《三體》的主要,也是核心的猜想。接下來也包含劇透,所以閱此文甚。
《三體》中的外星文明“三體”文明是一個擁有三顆恒星的文明,他們的生活條件十分惡劣。但是科技相較人類先進很多。《三體》的核心思想是貫穿一二部的主角,面壁者羅緝,根據第一位向外星文明“三體”發送信息的人,葉文潔,的啟發:“每一個文明第一需要都是生存,但宇宙總物質一定”,而構建了一個宇宙社會的模型:整個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一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在發現另一個獵人后,因為總物質量是固定的,所以必須通過互相廝殺來獲得更多的資源。因此只要一個文明的位置一旦被公布,就會立刻被攻擊。羅緝依靠這個信息使得外星文明“三體”不敢輕舉妄動。之后人類開始了與“三體”文明互相交流發展的歷程。第一二部結束。
《三體》的第三部也是最后一部,雖然從劇情內容上來說,超越前兩部,但是我認為作者還是收筆太心急,前兩部的部分伏線來不及收。
《三體》的第三部講述的是人類文明還是被其他高級文明發現了,太陽系受到未知文明的未知攻擊,毫無反抗之力,攻擊方式是使太陽系整個三維空間轉換為二維空間,三維空間在二維中崩壞釋放,最后整塊三維空間消失為二維。只有達到光速的飛船才能逃逸成功,幸存的少數人類也逐漸的窺見宇宙殘酷的真正面目:宇宙一開始是是高維的,可能是十維或者更高,而不同的文明之間戰斗,最有效率的攻擊方法便是維度攻擊,將維度降低,為了使這種攻擊不波及自身,使用這種技術的文明通常會把自身整個種族的維度降低。在這樣不間斷的戰斗中,宇宙的維度不斷降低,當維度回到0維時,宇宙將重新回歸到十維。重新開始新一輪輪回。
《三體》這部科幻小說從第一部開始,一步一步的把一個完整的時空呈現在讀者面前,當我看到書中的“黑暗森林”理論時,不禁想到,霍金曾經警告人類不要盲目的尋找外星文明,外星文明對人類文明將是一個災難!也許當時我不理解,在看完《三體》后,我身懷恐懼的深刻的理解到了這個。我被作者嚴謹的羅緝思維所震撼,星空也許并不是人類想象的那么美好,人類文明還只是一個孩子,如果宇宙中真的有大量的不同文明,我想,過早的暴露人類文明的存在對人類文明將是滅頂之災!
一部好的小說將影響人的一身,在這學期的課外閱讀中,這本書給我的震撼十分大,作者環環相扣,并且會提及許多十分專業的知識,而流暢的敘事和淺顯易懂的描述使得就算是大一的學生也能理解深奧的量子物理知識,天文學,等等十分專業的知識,并產生濃厚的興趣,我就在看到關于量子態的劇情后,專門上網查了一些量子物理的基本定理。
《三體》每一部的主線并不同,但是我認為它的隱藏主線都是完全相同的,就是“科學”!科學改變世界,改變人類,改變命運!這種積極向上的精神便是作者希望傳播一個核心思想,同時,我也希望把那份震撼傳達給更多的人,使更多的人感受到《三體》給人心靈的洗滌與升華,所以,我在這里再次鄭重推薦這本書!
三體讀后感高中三體讀后感初三篇七
一口氣讀完了三體,有了這樣的震撼,三體續集看不看都一樣了。
它不僅是一本科幻小說,更是一本哲學小說
人類的未來,地球文明的未來,是不是也是這樣
他所解釋的真理絕對值得思考,這是一種濃的化不開的悲觀主義
他結合著中國的歷史和國情,從一個小小的立足點開始,包含了所有命題
不要簡單的看著爽爽,作者要透漏給讀者的信息必須得正視,不能玩笑對待
作為一本科幻小說,她的哲學理念,和大審視論是異曲同工的
我們的思考是在極小的局限內的,作者所思考的問題也無法超越這個限制
人類根據環境先本能再刻意的構造智慧與文明,再根據自己的環境構造異世界,這些東西的最本源在于人類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決定了人類對超于自己自己智慧能力的猜測和方式不同,包括對異世界的構造,外星人電影中外星人不正是總和人類有相似的地方么。宇宙中似乎存在這一種能夠建造同一(注意不是統一)現象,這永遠都來自人類的臆測。
我們都能在物質和精神上做永遠的審視論,只是傳統政權把一個個源泉的終端設置的太低,在一定的位置上擱一片膜,人類的智慧流到這,就阻過去了。傳統政權再利用人性的弊端宏觀控制這個總體現象,人類太快的把一些東西定位終端,也就更堅定的加厚這層膜。當世界上所有人都在加厚這層膜,當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加厚這層膜,那么這對人類的未來的危害不異于太陽撞地球。
三體讀后感高中三體讀后感初三篇八
從暑假看到現在,我覺得特值,大劉的三體讓我進入了ta的世界,三部作品,人物特別深刻就在于羅輯,那追著出租車就為著聽一曲音樂,盡管那是為了迷惑三體世界,可當時人們的那種遺棄,亦或是唾棄的情景,是真為羅輯感到心痛。
要說羅輯和前幾個面壁者和執劍人候選人,都是為著向宇宙進一步發起挑戰,而人類社會的縮影“程心”則一直想方設法逃避危機或可能存在的危機,卻一次又一次的使人類走進危機,然而當程心收到云天明的宇宙時,卻滑稽的說想要過新生活而進去小宇宙,一方面固步自封,一方面又想要探索新生活,不得不再次把人類社會文明的行為解剖的淋漓盡致。
當人類知道只有光速能逃離二維打擊時,都沒有去詛咒或謾罵程心就能看出,那時候的程心的決定,就代表著人類的決定,這種能得到安逸絕不選擇受難的抉擇在羅輯震懾住三體世界后,體現的尤其明顯,盡想著把外逃艦隊引回而加以審判,這是多么大的諷刺。
如果大史在第三部中有著一席之地,我想以他的性格,許多的科研開發會順利很多,他的性格代表著近代中國的發展史,及足智多謀,又能分辨明路,為走在黑暗中的人類指引明燈。這體現在他的古箏計劃上,在所有人都焦頭爛額的情況下,提出唯一可行方案,以不拘小節大大咧咧的性格,引起我的喜愛。
如果《三體》拍成電影或電視劇,我想一定是視覺上的震撼,而不是現在市場上的五毛特效和鮮肉當道的爛片。
又或許《三體》是宇宙的某種客觀規律的話,那恭喜大劉,他已經看見未來,走在未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