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或學習過程中,我們常常會有一些收獲和思考,心得體會就是將這些經驗和感悟寫成文字,以便反思和分享。下面是一些值得一讀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發和幫助。
包粽子心得體會(精選15篇)篇一
粽子作為一種傳統的中國食品,在端午節這個特殊的節日里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包粽子作為其中的一項重要環節,更是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團結合作精神。在我大學期間,我有幸參與了包粽子的活動,從中不僅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還收獲了許多寶貴的體會和經驗。以下,我將從包粽子的準備、包粽子的技巧、包粽子的樂趣、包粽子的意義和我個人心得等五個方面,來談談關于包粽子的心得體會。
首先,包粽子首先要做好準備工作。準備粽子的原料和工具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選用好的糯米是制作粽子的基礎,糯米的品質直接影響到粽子的口感。其次,準備好各種餡料和調料,比如糖、豆沙、肉類和香料等,這些都是賦予粽子豐富口感的關鍵。然后,還需要準備好竹葉和細繩,竹葉的選擇要干凈、整齊,并且要經過熱水煮沸消毒處理,才能保證包出的粽子具有原汁原味的特點。
其次,包粽子需要掌握一些技巧。首先是選擇適合包粽子的竹子和葉子,通常我們會選用比較長而且寬大的竹葉,這樣才能包得住豐富的餡料。然后是掌握擺放粽子的手法,先將竹葉折疊一部分形成一個三角形,再將粽子的餡料放在竹葉上,緊緊地包裹起來,最后再用細繩固定。在包裹的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粽子的形狀和緊實程度,既要保證粽子的美觀,又要保證粽子不會散開。
其次,包粽子是一種非常有趣的活動。從準備材料到包制,再到品味,整個過程充滿了歡聲笑語和團隊合作的樂趣。在包粽子的過程中,我有幸結識了很多新朋友,并且感受到了大家的團結合作精神。大家互相幫助,互相鼓勵,不僅讓包粽子的過程愉快順利,還加深了我們之間的情誼。
再次,包粽子承載著深厚的文化意義。粽子作為一種傳統的中華美食,代表著團結、和諧和親情。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粽子不僅是傳統節日的重要食品,更是祭祀祖先和表達親情的重要方式。包粽子不僅是一種手藝,更是一種傳統的文化活動,通過包粽子,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團結合作精神和親情的重要性。
最后,對我個人而言,包粽子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經歷。通過包粽子,我不僅學到了一種新的手藝,還增進了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包粽子讓我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也激發了我對于傳統文化的探索和傳承的熱情。在將來的生活中,我一定會繼續包粽子,將這項傳統文化活動傳承下去。
綜上所述,包粽子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活動,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還增進了人與人之間的情誼。通過包粽子,我們不僅可以品味美食、學習手藝,更重要的是傳承和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團結合作精神,強化了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自豪感。因此,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們應該繼續包粽子,將這項傳統文化活動發揚光大。
包粽子心得體會(精選15篇)篇二
近日,我參加了幼兒園組織的包粽子活動,這是我第一次親手包粽子,不僅收獲了快樂,還學到了很多知識。通過這次活動,我深刻體會到了團結合作的重要性,也加深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
首先,包粽子讓我深刻感受到團結合作的力量。在活動開始前,老師向我們介紹了包粽子的步驟和方法,然后把我們分成幾個小組,由每小組選擇一位組長負責指導。在包粽子的過程中,我們要互相協作、相互幫助。有的同學負責找出墊底的粽葉,有的同學負責放入糯米和餡料,還有的同學負責系好粽子。每個人分工合作,團結協作,我們相互之間互相鼓勵和支持,粽子包得也更快更好。通過這個活動,我明白了團結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完成一件事情。
其次,包粽子還使我更加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我了解到粽子是中國傳統的食物,每年的端午節都要吃粽子。原來,粽子的做法是帶有紀念性的,是為了紀念詩人屈原的。而粽子的形狀和餡料也有很多種,有咸的、有甜的,可以供不同的人選擇。通過親手包粽子,我還了解到粽子的包法有北方的長粽,也有南方的三角形粽子,這些都是我們中國傳統的包粽子的方式。我覺得中國傳統文化非常神奇和豐富,包粽子不僅僅是一種吃的方式,更是對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了解。
再次,通過包粽子活動,我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增加了動手能力。我曾經聽老師講過包粽子的步驟,但是親身參與之后,我才真正懂得了其中的奧妙。我發現包粽子需要一定的技巧,糯米要用手搓揉,粽葉要用手巧妙包裹,細繩要用手巧妙綁扎。在這個過程中,我感到手指活動靈活性提升了,手眼協調能力也提高了。通過親自動手包粽子,我學到了很多實用的技能,這對于我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
最后,包粽子的過程不僅僅是一項技能的培養,更是鍛煉了我的耐心和細心程度。包粽子需要耐心和細心,而我包粽子的過程中,我發現我要細心地推敲和考慮每一個步驟,不能急躁和馬虎。糯米要均勻地裝進粽子里,餡料也需要放適量,并在細繩上綁扎牢固。這個過程需要我仔細操作,時刻保持注意力,這樣才能保證粽子的品質和口感。
總而言之,通過參加包粽子活動,我體會到團結合作的重要性,增加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提升了動手能力和耐心細心程度。粽子雖小,卻蘊含著許多的智慧和技巧,我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機會能夠親身參與這樣的活動,繼續學習和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包粽子心得體會(精選15篇)篇三
我到外公家玩。當我做完作業后,只看到媽媽正在包粽子。我對媽媽請求:“我可以一起包粽子嗎?"媽媽笑笑說:“你先看我怎么包的,然后你再試試看。”于就是我開始仔細地觀察媽媽包粽子。
媽媽首先把四片粽葉疊成寬約5厘米,將一段和中心重疊,就像一個小漏斗,然后裝上肉和米。把剩下的一段與小漏斗重疊起來,在露出的一個小洞里填上米,把粽子里塞結實。最后用一根針把粽葉的小一段穿到背面拉緊,這樣一個好吃的.粽子就完成了。
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包粽子,這樣以后就可以幫媽媽的忙了。
包粽子心得體會(精選15篇)篇四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之一,也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節日。為了讓孩子們更加了解和體驗端午節的文化特色,幼兒園組織了一次包粽子的活動。通過參與包粽子的過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獲得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和體會。
首先,包粽子需要耐心和細心。在包粽子的過程中,每個步驟都需要細致地操作,不能馬虎大意。首先,洗凈粽葉,并用清水泡軟。然后,取適量的糯米,洗凈后浸泡30分鐘,接著加入適量的植物油和鹽,攪拌均勻。最后,放入準備好的粽葉中,用手捏緊口子,以防粽子煮熟后糯米漏出來。每一個步驟都需要我們認真細致地操作,只有這樣才能包出一個外形完美,味道鮮美的粽子。
其次,包粽子需要團隊合作。在包粽子的過程中,我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組成了一個團隊。我們互相幫助,共同完成了包粽子的任務。有的小朋友負責洗粽葉,有的小朋友負責洗糯米,還有的小朋友負責包粽子。大家各司其職,互相配合,在眾人的努力下,很快就包好了一大桌子的粽子。通過這次團隊合作的活動,我學會了與人合作的重要性,也體會到了團隊合作的力量。
再次,包粽子是一種傳統文化的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包粽子作為其中的一個傳統項目,承載了歷史的記憶和人們的情感。在包粽子的過程中,我了解到了粽子的由來和意義。我知道了粽子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以及人們為了保住粽子而拼命劃船的故事。通過包粽子,我不僅了解到了傳統文化的精髓,也真正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對于傳統文化的珍視和傳承。
最后,包粽子使我體會到了勞動的辛苦和付出的價值。包粽子雖然看起來簡單,但是其中的辛苦并不為人所知。洗糯米、洗粽葉、包粽子,每一個步驟都需要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包粽子的過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勞動的辛苦和付出的價值。通過一點一滴的勞動,我們才能制作出美味的粽子,也才能體會到勞動的快樂和成果的喜悅。
通過這次包粽子的活動,我獲得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和體會。我學會了耐心和細心、團隊合作、傳統文化的傳承以及勞動的辛苦和付出的價值。這些經驗和體會將會對我以后的成長和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我將會珍惜這次機會,繼續努力學習和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的繁榮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包粽子心得體會(精選15篇)篇五
近日,本學校舉辦了一次包粽子勞動活動。通過參與這一次勞動,我深刻地認識到勞動的重要性,并體會到勞動的樂趣。下面,我將從勞動鍛煉意義、合作意識培養、團隊協作能力的提高、與他人交流的重要性以及自我價值的體現五個方面,分享我在包粽子勞動中的心得體會。
首先,勞動鍛煉對我們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親自動手,我們能夠更加了解到生產和勞動,培養起對勞動的尊重和珍惜。畢竟,包粽子這樣看似簡單的活動,其中蘊含著生產技巧和藝術。而我們通過親身體驗這個過程,不僅能夠感受到勞動的辛苦,還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勞動鍛煉能夠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讓我們懂得從勞動中尋找快樂和成長。
其次,包粽子勞動過程中,我們與同學合作的意識得到了良好的培養。每人手里拿著手工具,同步地動作著,每個人要做好自己的部分,才能幫助團隊完成全局。沒有個體的努力,就沒有團隊的成功。包粽子過程中的合作意識培養了我們的團隊意識,學會了相互合作,相互依靠,在一個團結的集體中,凝聚著每個人的力量和智慧。
第三,包粽子勞動讓我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在面對有限的時間和任務的情況下,我們需要進行合理分工,高效協作。通過互相配合,我們很快就找到了最佳的配合方式,從而加快了包粽子的速度,提高了整體的生產效率。同時,我們還學會了在其他成員出現問題時,快速地給予幫助和支持,使我們的團隊更加緊密和有凝聚力。
第四,包粽子活動中,我深刻體會到與他人交流的重要性。在活動中,我們需要與團隊成員明確任務,溝通協調,共同解決問題。這使得我進一步認識到,良好的溝通能力是有效合作的基礎。只有通過積極的交流,我們才能夠準確地傳達自己的意圖,了解他人的需求和想法。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還能夠加強團隊的凝聚力和協作力。
最后,包粽子勞動也讓我深刻認識到勞動可以體現自我價值。在包粽子的過程中,團隊的每個人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們的勞動成果不僅僅是粽子的完成,更是我們對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一種追求和體現。每個人的努力和付出都將匯聚成團隊的成就,讓我們感到自豪和滿足。勞動讓我們學會了堅持不懈、勇于迎接挑戰,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
總的來說,參與包粽子勞動是一次難忘的經歷。通過這次勞動,我深刻認識到勞動的重要性,并體會到勞動的樂趣。勞動鍛煉我們的體力和意志,培養我們的合作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鍛煉我們的與人交流能力,同時也讓我們發現了勞動中的自我價值。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機會去參與勞動,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
包粽子心得體會(精選15篇)篇六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也是中國重要的傳統文化。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傳承,包粽子也成為了人們慶祝端午節的重要習俗。今天,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端午節時選擇了包粽子。在這樣一個傳統節日和文化傳承的背景下,大學生包粽子的心得和體會就顯得尤為重要。
第二段:包粽子的準備。
包粽子前,要準備好各種材料和工具。首先是糯米和各種餡料,不同口味的粽子需要不同的餡料;然后是粽葉和細繩,它們是包粽子的主要材料;最后,需要準備好蒸鍋等工具。在準備過程中,也要注意衛生和安全,洗手和清理工具,確保食品無菌無毒。
第三段:包粽子的方法。
包粽子是一項技術含量較高的活動,需要一些技巧。首先,要把粽葉放到熱水中煮軟,然后按照一定的疊法疊出一個三角形,把中間捏緊,形成一個漏斗形的口;接著,放入一些糯米和餡料,再捏緊葉子口,用細繩打一個結,確保粽子不會散開。在包粽子時,還需要注意糯米和餡料的比例,口感和口味也非常重要。
第四段:包粽子的意義。
包粽子是一種重要的傳統文化,代表著民族的聰明才智、團結友愛和深厚文化積淀。在端午節時包粽子,一方面是人們對這種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弘揚,另一方面也是人們對家庭、親友之間的情誼的體現。在包粽子的過程中,人們可以更好地感悟傳統文化,收獲友誼和快樂。
第五段:結尾。
大學生是社會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參與和傳承對于傳統文化的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包粽子是大學生們接觸傳統文化的途徑之一,通過包粽子,大學生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悟傳統文化。在熱愛文化、傳承文化的同時,大學生們也能感受到傳統文化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和真諦,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中國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包粽子心得體會(精選15篇)篇七
第一段:引言(150字)。
近日,為了讓幼兒們更好地了解傳統文化,我校組織了包粽子的活動。作為幼兒園老師,我深感這次活動的珍貴意義。在活動中,孩子們不僅學會了包粽子的技巧,還體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下面,我將分享一些孩子們包粽子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粽子之美(200字)。
粽子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食品,外表糙而精致,內餡香而飽滿,意蘊豐富而傳承。在活動中,孩子們被展示的粽子迷住了。他們細心地觀察粽子的形狀,探究粽葉的來歷和用途。通過觸摸和嗅聞,他們感受到了粽子的香氣和特殊的質感。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還了解到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粽子風味,進一步拓寬了他們的視野。
第三段:手腦并用(300字)。
包粽子并非易事,需要孩子們發揮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在活動中,幼兒們都坐得筆直,手里的竹葉、糯米和餡料被他們小心翼翼地握在手中。在老師的示范下,他們學會了如何將糯米鋪在竹葉上,并將餡料放在中間。為了包出完美的形狀,孩子們努力調整手勢和力度。有的小朋友用小手捏緊葉子邊緣,有的小朋友小心翼翼地將葉子包裹起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觀察、思考和實踐,并在不斷嘗試中提高自己的技巧。
第四段:團隊合作(300字)。
包粽子的過程需要孩子們進行合作,這對于培養他們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有著重要的意義。在活動中,我們將孩子們分成小組,每組三至四人,讓他們共同制作一個大粽子。孩子們在合作中學會了傾聽他人的意見和尊重他人的想法。他們不斷商討著粽子的包裹方式,互相幫助,互補不足。從最初的困惑到最后的成功,孩子們意識到只有團隊的力量才能完成一個完美的包粽子的任務。這種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在他們今后的生活中將會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五段:傳承與感悟(250字)。
包粽子不僅是一種手工活動,更是一種傳承和感悟,幫助幼兒們深入了解傳統文化。通過活動,孩子們了解了中華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并體會到了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他們在包粽子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團結、友愛和互助的力量。他們也了解到包粽子不僅是一種技能,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遞和述說。通過這次活動,幼兒們懂得了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也更加珍惜我們中華民族獨有的民俗風情。
總結(200字)。
通過包粽子活動,孩子們不僅增強了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還培養了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他們深入了解了傳統文化,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情感。這次活動為幼兒們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機會,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品味中成長。我相信,這次活動對于幼兒們的人生旅程將產生深遠的影響,也將為他們的成長之路增添一份美好的回憶。
包粽子心得體會(精選15篇)篇八
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到了等待已久的端午節。下午,我剛回到家,就見媽媽與奶奶專心致志地包著粽子,只見奶奶手中拿著粽葉,卷成陀螺形,放入米和蜜棗,之后就包成四角形.我看了之后覺得又有趣,有簡單,于是就走上前去說道:“我也來包粽子好嗎?”奶奶和媽媽爽口地答應了.我也學著媽媽和奶奶的樣子,拿來粽葉卷成陀螺形的,我卷啊,卷啊,可卷起來的就是沒有媽媽和奶奶的好.我不灰心,一連卷了好幾次,終于卷出了一個令我自己比較滿意的形狀,可拿來與奶奶和媽媽的一對比,哎呀,還是別有差距.我心里想:“我是第一次包粽子,包地不好那是理所當然的了.”當我放上米時,米好似一個個頑皮小孩從上面倒下去,下面漏出來,我倒了半天見米還不滿,才發現我的棕葉有一個很微小的洞,又看了看奶奶和媽媽放米的時候,米好像一個個乖娃娃,隨媽媽奶奶任意擺布,媽媽見了,說:“這樣的'粽葉不“合格”.我又做了一次,這一次我做得很精細,很細心,盡量滿足媽媽對我的要求,幾分鐘后,我歡呼起來:“哦,成功咯!”我終于做出了一個最好的粽葉。再一次放上米,米也不再像頑皮娃娃那樣,而是乖乖的躺在它們的“小家園”里.要把米全部包裹起來了,我左一片葉子,右一片葉子,把米遮攏,盡量不撒到外面,可是還有一些米像娃娃還沒有玩夠似的,又跑了出來,無奈,我只好不管撒出來的米了,繼續包我的粽子.為了不在讓米再次撒出來,我又多用了一片粽葉當做“外衣”捆上線,一個怪怪的粽子出現在我的眼前,雖然不太好,但是我是進我最大的努力包出來的,我也非常滿意,奶奶和媽媽見了還夸我做地不錯呢,我聽了美滋滋的。過了一會兒,粽子蒸好了,我拿著自己的“作品”吃了起來,覺得不其他的粽子好吃多了,因為粽子是自己做的,吃起來肯定香。這個端午節我過得真開心,真有趣啊!
千萬不要抄!!!!!
包粽子心得體會(精選15篇)篇九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傳統的端午節。每一年的這一天,很多人家都會。
今天,我的媽媽也買來了糯米,紅棗,花生,紅豆,還有棕葉。接著把泡好的江米洗干凈,放到鍋里煮了一會兒。好了,開始嘍!
我一會兒這里看看,一會兒那里弄弄,看媽媽把粽葉折成了三角形,放上一層糯米,又放上花生,再放一層紅豆,我馬上拿了一個我最愛吃的大紅棗放了進去,最后媽媽把上面的粽葉向下一折,好了,三角形的粽子做成了!哦,忘了還要用棉線綁緊,因為媽媽的技術還不到家,才只能夠用棉線綁起來。就這樣,我和媽媽包了很多個粽子,其中我還自己包了一個很特別的大棗餡粽子,是個船形的。煮粽子時,聞著飄出來的香味,饞的我垂涎三尺。
兩個小時后,粽子終于煮好啦!我顧不上燙,趕緊拿起我包的那個船形粽子咬了一口,哇!好香啊!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我們一家吃著自己包的香噴噴的粽子,媽媽我夸說:“家駿真是長大了,能夠幫媽媽了!”聽了這話,我心里甜絲絲的。
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包粽子心得體會(精選15篇)篇十
今天下午我和媽媽一起“”,這是我們第一次。我還不太熟悉,我們去菜市場買了江米、蜜棗、竹葉。回家媽媽把竹葉用水泡上、江米放到鍋里加上水,讓水沒過米的高度開火煮上。竹葉泡了一小會也用火煮了一下,水開了就關火了。過了30分鐘我們把煮米的火也關了。
接下來我們就開始了,我們先把熱騰騰的竹葉在冷水里過了一下,我拿起竹葉在一頭折了個三角形,然后用勺子挖了半勺米放進去、接著放上蜜棗、最后又用半勺米蓋到了上面、用竹葉把江米包的嚴嚴實實,不漏一絲痕跡。最后媽媽用細線又纏得緊緊的`。等一個個包好以后,我們把它們放進了鍋里煮上1個小時后,一股清香飄入我的鼻子,我迫不及待的打開鍋蓋,用筷子拿出一個,剝開粽葉,我美滋滋的咬了一小口,真是又燙又黏又甜。
我們在家里吃的津津有味,雖然它做的不是很理想。但這是我們自己做的,我非常喜歡吃!
包粽子心得體會(精選15篇)篇十一
前幾天,爺爺在說,我和姐姐都喜歡吃肉粽,難得寒假,就給我們吃,本來我家都是大家三十那天的,但我倆很想早點吃到肉粽,爺爺和奶奶就早幾天先包幾個粽子給我倆個小饞貓解解饞。今天,奶奶準備了的材料,爺爺則負責。我和姐姐就跟著爺爺學。
爺爺取出三片蘆葦葉,把它們交疊放好,然后把蘆葦葉頭和尾向相反的`方向彎折,變成個漏斗形狀。就是這個小小的技巧我和姐姐可學了大半天。好不容易我做好了一個,學著爺爺的樣子,我把糯米和肉塊放進葦葉里,用勺子壓一壓。緊接著把較長蘆葦葉順勢翻折,折成一個三角形。最后用棉線把粽子系住,總算大功告成,可一下子,一個角上的米又漏出來了,我都泄氣了。看看爺爺已經包了很多,而且個個精致,而我包的不像三角形,倒像個梯形。真是佩服爺爺,爺爺反而淡淡一笑說:“這也是熟能生巧嘛!”我和姐姐就只能在旁邊給爺爺打副手,我給爺爺夾肉塊,姐姐拿蘆葦葉。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進涼水鍋里,用慢火慢慢煮。聞著鍋里飄出的葦葉清香,我和姐姐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晚上,爸爸媽媽下班后,我們一家吃了一顧美味的肉粽。雖然我還沒學會,等大年三十,我還要跟爺爺學。
包粽子心得體會(精選15篇)篇十二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又到了,家家戶戶都開始、吃粽子、品粽子了。
今天,正好學校舉行品粽子和,我們準備了一些箬葉和糯米,準備。到了教室我先把手洗了一下,在跟著老師學。只見老師先熟練地把箬葉折成一個漏斗,然后將糯米灌進箬葉折成的漏斗,又在糯米的中間嵌了一顆蜜棗,用手將糯米丫的嚴嚴實實,接著將粽子折成四個棱角,一個粽子便在老師手上誕生了。
見此情景,老師連忙過來幫我解圍。經過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小意思,看我大顯身手。粽子要包扎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認為奶奶包的粽子樣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張地用棕繩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也是十分結實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幾經失敗,終于做出了一個粽子。它什么也不像“三角形”、“圓形”等。
在一個個鍋子里正散發出自己動手做出來的香味了,這就是自己動手做出來的結果。
包粽子心得體會(精選15篇)篇十三
今日是端午節,我和老媽一起。
昨天晚上,老媽已經把竹葉和糯米泡在了水里,早上,老媽把這些材料撈出來準備好了。開始了,老媽先把竹葉卷成圓錐形,下面的尖一定不能留半點空隙。一開始我很著急,可后來我認真做,終于卷得合格了。再往圓錐里放少許糯米,用筷子用力往下戳,接著選擇你自己喜歡吃的紅棗、花生、咸肉、豆沙……放入其中。然后再放上一些糯米,也是要把米填緊,把它包成三角形或四角形的都能,最后用線捆綁結實才行,要不然就會煮成一鍋糯米粥了。
老媽把粽子放到鍋里煮了接近一個鐘頭,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
我們全家品嘗著我們自己包的粽子,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
我喜歡這個有意義的端午節!
包粽子心得體會(精選15篇)篇十四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老媽說:“咱們去買點糯米、葦葉、蜜棗,到外婆家。”我高興地答應了。我和老媽轉了三條街,還是沒買來葦葉。我說:“別買了,我們就用外婆家房后的竹葉吧。”
到了外婆家,我和外婆一起去竹林里撿竹葉,老媽在家里泡糯米。竹葉已經干了,我只好把撿回的竹葉用水泡一泡。
吃過午飯,我們開始了。外婆和老媽不會包,我只好當他們的小老師,給他們示范的方法,不一會兒,外婆和老媽就學會了。我們齊心協力,不一會就把粽子包完了。老媽說:“真是人多力量大呀!”
開始煮粽子了,老媽把包好的粽子放到高壓鍋里,添上水,點燃氣,我們靜靜地等著粽子變熟。這時,閑下來的老媽問我:“你怎么會呀?”我自豪地說:“是跟著街上賣粽子的阿姨學的。”老媽認真地說:“高潔,這就叫處處留心皆學問。學習也應該像這樣用心。”
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里也覺得香甜。
包粽子心得體會(精選15篇)篇十五
今天,雖然外面下著雨,但是同學們的熱情不減。因為馬上要到端午節了,所以學校組織了一次親子活動。
早上,我們來到了位于河景花園5樓的活動地。大家入座后,洗洗手,卷卷袖子,聽了負責人的介紹后,便開始了之行。我的奶奶先做起來了示范。只見奶奶挑了兩片粽葉,一張大,一張小,大的放在下面,小的放面上面,并讓光滑的一面都朝里,再用一只手的虎穴夾住約3/1的地方,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握住兩張粽葉的頂端,順勢卷成了一個喇叭形,卷緊一些。然后,左手拿粽葉,右手捏起一撮米,放進粽葉里,用食指和中指把米摁緊,接著用右手去折粽葉,把粽葉蓋在口子上,又加上了一片粽葉,讓漏米的地方更嚴實一些。最后用繩子綁好就成型了。
我見奶奶包的挺簡單,于是便也試了試。我挑了兩片一樣大的粽葉,重疊了一半在一起,可第二步卻讓我傷透了腦筋。我剛卷起來,可粽葉的折角處反而從下面頂了上來。我又看了一遍奶奶怎么包,琢磨出了技巧。原來在折之前,先要把兩手之間的粽葉彎曲呈60°角,再把粽葉卷成空心圓錐狀。我拿左手大拇指握緊粽葉,整個手托住半成型的粽子。我用手抓了一把糯米漏了進去,小心的把多出來的一段粽葉蓋了上去,再順著粽子繞了幾圈,系上了繩子。雖說不算緊致,但最起碼有了成果吧。跟著我去看看別人吧。
我來到了銀屏前的一處,發現這里的同學包了許多粽子,想看看他們是如何包的。原來這里的同學們有了創新精神,只取用了一片粽葉!不過包起來可是有模有樣。挑選粽葉一片一片比較著大小,夾住粽葉時為了做出來的粽子大小一致,還特地用手指把量了一下。到了加糯米的時候,同學們每人用小勺盛了兩小勺,就不盛了。多出來的粽葉拿剪刀把特別細的葉尖減去,剩下的繞著粽子逆時針方向統一旋轉。最后一步更是絕,只見同學拿出一條扎滿了小三角粽的繩子,看看大約要用多少繩子,留出那么多,繼續系在了繩子上。
這次活動,大家的收獲也都不少,有的人手中拎著一大袋粽子,有的人手中捏著十幾個粽子的繩頭,在胸前晃來晃去,還有的人直接拿了一大條孿生兄弟粽子,幾乎與他身高的一半了。
經過這次活動,大家不僅學會了如何,更促進了家庭的和睦關系,真希望我們小記者可以多參加這樣的活動,更體會到做任何事只要有誠心、細心、恒心、堅持不懈,就能得到你滿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