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寫心得體會,我們能夠更好地發現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小編為大家找到了一些精彩的心得體會案例,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和思考。
親子共讀心得體會(熱門15篇)篇一
閱讀,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行或缺的一部分。一個人的閱讀史,既是他的心靈發育史,閱讀影響著一個人的素養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價值觀、審美觀、道德觀、人生觀。閱讀一本好書就是跨越時間和空間,同睿智和高尚的人對話,這是一件特殊美妙的事情。
作為一名家長我感到特別榮幸受邀參與了學校組織的這次親子閱讀溝通會。這次學校搭臺家長唱戲,親子互動,以書和閱讀作為橋梁,溝通大人和孩子的心靈,建立了良好的親子關系,培育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關注孩子的精神成長。當我收到女兒班主任吳老師地邀請參與親子閱讀溝通會的'活動時,女兒跟我一樣特別重視這次的活動,也對我曾經最喜愛的一本書特別感愛好,而我正好尋思著有機會的話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在孩子青春期到來時跟她在怎樣學會處理心情,學會抗壓和在遇到挫折時想方法解決問題等方面做一些溝通,希望能培育孩子堅毅的內心,擁有管理心情的實力,日后即便是處于逆境,孩子也能夠在強大內心的彈力下,轉化心情帶來的巨大波動和損害。讓孩子在遇到挫折時,能自己想方法解決問題,同時令孩子的人格更加完善,能更好地適應將來。正好借此親子閱讀溝通的機會我跟孩子們共享了《卡耐基勝利之道》這本書中關于卡耐基是如何堅韌地從童年的愁悶中走向將來,走向勝利的。卡耐基以非凡的志氣和毅力克服了人生中的種種困難,不斷地向自己追求的目標邁進,最終從一個靜默無聞的的鄉村男孩成為名滿全球的知名人士。這本書始終從我的少年時期到現在都影響著我,并激勵著我前行。現在通過學校搭建的這個平臺以及借這次親子溝通的機會我正好把它共享給下一代,希望這本書中的能量也能影響以及引領著他們的成長。在溝通的過程中,家長們聲情并茂地講解并描述和共享著那些曾經引領著我們成長的好書,孩子們身心投入地傾聽,并主動地參加到互動環節中,老師則通過總結爸爸媽媽們從好書中的收獲引導孩子們養成“好讀書,讀好書”的習慣。這種親子互動,家校互動的方式,讓更多的家長共享了珍貴的讀書閱歷,解答了多年的讀書困惑,這種方式讓更多的家長受益、家庭受益,孩子受益,整個校內和家庭都盈滿濃濃的書香。
親子共讀心得體會(熱門15篇)篇二
是不是很恐怖,很魔幻,很不可思議?這就是美國大衛.威斯納寫的無字繪本《瘋狂星期二》。書中作者沒有文字描述,整本書一共出現了四個空白頁,只注明時間,分別是:星期二晚上快8點、晚上11點21分、清晨4點38分、下星期二晚上7點58分。作者充分運用運用高超的繪畫技法,嫻熟流暢的圖畫來敘述故事,作者的創意讓人驚嘆,想出了用面貌有點嚇人的青蛙作為主角,把青蛙的動作和心理描寫的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坐在荷葉上威風凜凜,氣勢嚇人,恢復原樣后,灰溜溜地跳下水,一臉的迷惘狀。這本書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視覺的享受,更是想象力的飛躍。難怪明明在看完后直叫好,說:“這本書里有哈利.波特的感覺,大衛真是一個想像家。”
下星期二,到底發生了什么呢?
聽聽明明續編的故事吧!
下星期二晚上7點58分,正在豬圈里睡覺的豬們莫名其妙地被驚醒了,醒來才發現自己已經坐在掃帚上,飛在空中了!
又驚又喜的豬們飛過田野,老鼠們看到后,驚得瞪大眼睛,飛過樹林,貓頭鷹看到后,驚訝地張大嘴巴。
晚上11點21分,得意洋洋的豬們飛進了城市,嚇得路人四處逃竄。
天亮了,失去魔力的豬“彭”的一聲摔在豬圈里,看看周圍,豬感到很困惑:“難道我們剛才在做夢?”
我覺得我們每一個人在心中都有一份童心,都喜歡想象,我已開始喜歡上無字書,它可以激活了我們的想象力,也更容易吸引我們,因為沒有文字,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想像。
你心目中的下個星期二是什么樣子,告訴我們吧!
親子共讀心得體會(熱門15篇)篇三
行千里路,讀萬卷書。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我們最真誠的摯友。從孩子幼兒園起我們就買了很多圖畫書,有《奧特曼》《葫蘆娃》《白雪公主》這樣的童話故事圖畫書,也有《弟子規》《三字經》這樣的經典讀本,剛起先我們的主要目的是識字,沒有過多的去讓孩子理解書中的含義。現在女兒上一年級了,女兒的班主任老師特別提倡親子共讀,在梁老師的.提示下我們都認為家長和孩子一起讀書就更為重要了。為了能積累和豐富詞匯,讓孩子駕馭更多的學問,豐富課余生活,我們每天在睡覺前抽出20分鐘作為閱讀時間。我和孩子要么靠在床上,要么坐在沙發上依偎在一起讀書,這樣就營造了一個有親情的讀書氛圍,也能拉近家長和孩子的距離。在和孩子一起讀書的過程中,我們一起探討故事的情節,分析人物的性格,探究故事所隱含的道理。我發覺孩子對故事的理解往往和大人很不一樣,她有自己的見解。這時候我就做個耐性的聽眾,聽取她的看法,訂正她的不足,贊揚她獨到的見解。這樣孩子現在更喜愛讀書,一有空就拿童話故事起先有模有樣的讀起來。通過親子共讀,孩子不但相識了許多的字,開闊了視野,擴大了學問面,同時也增加了她的自信念。對于家長而言,通過和孩子一起讀書,不僅自己學到了學問,也給孩子創建了一個讀書學習的好環境和好氛圍,更重要的是親子共讀筑起了一道家長和孩子溝通的橋梁,讓我們和孩子都受益匪淺。在這里我特別感謝孩子的班主任開展的親子共讀活動,讓我和孩子一起成長。
親子共讀心得體會(熱門15篇)篇四
這次學校開展親子讀書活動以來,我們家長把學校推薦的必讀書目進行了認真研究,還抽空學習了許多家教方面的書籍。在親子閱讀中,我們不斷總結讀書的經驗,形成了一些適合我們家庭的讀書方法。
一是固定讀書時間。我們把晚上八點半至九點作為親子閱讀的固定時間,在這個時段里,孩子已完成當日的作業、預習完功課,家長做完了家里的雜務,關閉電視和電腦,全家一起漫步在書中,享受讀書的快樂。
二是選擇讀書姿勢。我們采取了“依偎”的親子方式,在舒適的床上或沙發上,讓孩子依偎著家長,家長用手攬著孩子,不時摸摸孩子的頭,拍拍孩子的小臉蛋,營造具有濃郁親情的讀書氛圍。
三是注意讀書的語調。我們在為孩子讀書時,避免平和的語調,注意富有表情地朗讀,放慢閱讀節奏。
四是做好導讀準備。根據孩子的讀書水平,將全書劃分精讀、選讀、略讀的不同區域,重點為孩子閱讀書中的精華內容,因為閱讀時間不長,還要注意編排,閱讀時不妨找一個留有懸念的地方停下來。吊足孩子的胃口,增加讀書的趣味性。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讀書就是和智者對話,讀書是心靈的旅行。我們在親子閱讀中從被動讀書慢慢轉變為主動讀書,親子閱讀正在成為我們一家人良好的習慣。以后我們會不斷改進方式方法,進一步激發孩子們讀書、求索和創造的熱情,使孩子們與書為友,與書為伴,在讀書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最美師生共讀時光征文。
共讀邀請函范文。
賀信范文(共三篇)。
親子共讀心得體會(熱門15篇)篇五
每個家長都盼望孩子在愛的教育下茁長成長。在我馬上做媽媽的時候,經常跟四周的鄰居媽媽們聊一些育兒心得,在那個時候我聽說了一位“傲慢”的媽媽說她的孩子在三歲的時候就能熟悉20__多字,到了四五歲就完全可以自己閱讀了!當時我在贊嘆她的孩子“聰慧”的同時,我熟悉到了孩子的力量肯定比我們大人原想的要超前、巨大的多!
到了我自己做媽媽的時候,我變自己看一些網頁,討論孩子不同的年齡段的不同生理和心理特征,并且抓住了孩子識字的關鍵期2~2.5歲。在這個時期我們給孩子做了好多字卡,教他熟悉一些簡潔的字,每天重復,邊考邊教,大約在熟悉了200多個常用字的時候,然后就開頭給孩子訂閱《幼兒畫報》這樣的`雜志,這個雜志的好處是既有文字的故事,又有碟片用標準的一般話在講同樣的故事,因此孩子通過看碟片,翻看畫報就自己熟悉了更多的字,漸漸他自己從閱讀中找到了樂趣,找到了發覺這個世界的奇異之處的另一個方法,那就是“閱讀”!就這樣再給孩子買一些網上有專家推舉的,幼兒喜愛的圖書,他就漸漸變成“書蟲”了。
孩子是我們的盼望,家長們都很盼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且我們也深知閱讀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閱讀是一個人必需具備的一種力量,有了閱讀才能去思索,有了思索才能推斷,這是現代社會生活中一個人獲得勝利的根底。生存在終身學習的時代,面對日新月異的學問信息和價值多元的觀念,需要通過閱讀與書不斷對話,漸漸學習獨立思索,因此閱讀是學習的根底!
另外親子共讀,營造閱讀氣氛,為孩子樹立良好的閱讀典范也很重要。在家里,父母應盡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書,做孩子的閱讀典范。在周末時盡量安排時間與孩子到書城看書,在這種閱讀氣氛下,孩子的閱讀興趣也會提高。同時,還可常常與孩子在一起溝通讀書的方法和心得,鼓舞孩子把書中的故事情節或詳細內容復述出來,把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講出來,然后大家一起分析、爭論。假如常常這樣做,孩子的閱讀興趣就可能變得更加深厚,同時孩子的閱讀水平也將逐步提高。
在親子閱讀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貴在堅持。我們家長每日要為工作奔波勞累,所以不會有太多的時間賜予我們的孩子!其實孩子們也不會剝奪我們太多的時間,每天只要陪著他閱讀15至30分鐘就已經足夠了!
親子共讀心得體會(熱門15篇)篇六
早上剛剛醒來,兒子就揉揉眼睛迷迷糊糊地說:“媽媽,你給我講故事吧?”我感覺很好笑,還沒醒就要聽故事,我坐起來問:“你想聽什么故事?”這時兒子已經清醒了,說:“給我講《我們都很喜歡你》。”哦,這是一套兒童心靈成長童話書系列,講述小熊毛毛的故事,這套書一直在床頭放著,我隨手拿起來,兒子也坐起來靠著我。
封面是很溫馨的黃色,小熊一家親密的坐在一起,我輕輕的讀:“《我們都很喜歡你》,寶貝,你覺得這句話是誰說的。”兒子看著圖畫說:“我覺得應該是熊爸爸、熊媽媽、小熊哥哥和小熊妹妹一起說的,因為他們是一家人。”我翻開書開始讀:
下雨天真糟糕。所有的動物不是縮在洞里,就是躲在窩里。小熊毛毛沒有人玩,覺得很沒意思。
我問兒子:‘你喜歡下雨天嗎?”“不喜歡。”兒子回答。
接著讀:熊媽媽對小熊貓毛毛說:“我和爸爸要去找點吃的回來,你和妹妹留在家里。妹妹有點感冒了!”熊爸爸說:“你們有時間的話,可以把火爐旁邊的木材和松果堆放整齊,然后再整理一下屋子。”兩個熊寶寶裝作沒聽見熊爸爸的話。
“為什么兩個熊寶寶裝作沒聽見熊爸爸的話?”我問。
“不知道。”兒子看看畫面說。
不愛動腦筋的小家伙,我提示:“如果媽媽去上班,走時對你說;‘你在家寫完作業,記得練練琴,沒事時幫媽媽掃掃地,打掃一下衛生......”話還沒說完,兒子皺著眉頭說:“啊,這么多任務!”我笑著說:“那熊寶寶聽了爸爸的話是不是也是這樣想的?”兒子笑著點點頭。我指著圖問:“你能分清誰是熊爸爸、熊媽媽和小熊寶寶嗎?”
兒子指著圖說:“這個黃顏色淺的是熊媽媽,顏色深的、正對小熊說話的是熊爸爸,個子高的是小熊哥哥,低的是小熊妹妹。”
“還有嗎?”我接著問。兒子仔細看看圖,然后笑著說:“我知道了,鼻子黑黑的是小熊哥哥,鼻子紅紅的是小熊妹妹。”“真棒!”我稱贊道。兒子偎著我呵呵的笑。
熊爸爸熊媽媽出門了,小熊毛毛和熊妹妹在家里鬧翻了天,他們才沒興趣去堆木柴和整理屋子呢!那還不如數豌豆玩——反正都是一樣沒意思。
“別看下雨天凈是泥,其實也很好玩呢!”小熊毛毛對小熊妹妹說,“走,我們出去玩吧!”可是熊妹妹還是想呆在家里。“媽媽說了,我們不能出去。”“我們不走遠了,只是在門口玩一玩!”小熊毛毛勸她說,“不會有事的。”說著,他拉著妹妹的小手,出了家門。
兒子說:“下雨了,地上都是泥,怎么玩呀?”
“那咱們看看他們出去怎么玩吧?”我說。
哈哈!真是太好玩了!小熊毛毛和熊妹妹在水坑里踩水,還在又濕又滑的樹干上玩滑梯。他們從一個樹墩跳到另一個樹墩。他們從一個水坑踩到另一個水坑。他們還相互扔泥巴玩......
兒子指著小熊玩耍的畫面哈哈大笑。
熊妹妹在樹干上搖搖晃晃地走,小熊毛毛在另一頭使勁跳。“別跳了!”熊妹妹喊。她都站不穩了。可是小熊毛毛不聽,他有時候就是喜歡故意惹熊妹妹生氣。要是把熊妹妹氣的尖聲大叫,那才最好玩呢!“別......”熊妹妹果真更加氣憤地尖叫起來。可是,話還沒說完,她就從樹干上跌了下來,啪地掉進樹下的爛泥坑里。(聽到這里,兒子“啊!”了一聲)熊妹妹頓時氣得亂踢亂蹬,又喊又哭......
我問:“小熊毛毛做的對嗎?”
兒子說:“不對。你看他把妹妹弄得渾身都是泥。”
“你想小熊毛毛接下來會怎么做呢?”我接著問。
兒子想了想,說:“他會把妹妹拉起來吧。”
“然后呢?妹妹一身的泥怎么辦?”
兒子撓撓頭,想了一下說:“小熊毛毛會帶妹妹洗洗澡。要不然爸爸媽媽回家該吵他們了。”
那咱們接著往下看:
他馬上跑過去,把哇哇大哭的熊妹妹從臟泥巴里拉起來。(我對兒子豎豎大拇指)“你別裝了!”他沖著熊妹妹大聲喊道,“瞧你大驚小怪的!什么事也沒有嘛。而且,掉進泥巴里有什么疼的!”正在這個時候,熊爸爸熊媽媽回來了......
小熊毛毛從被窩里伸出頭,問:“你們也喜歡我嗎?”“我非常喜歡你,毛毛!”熊媽媽走到小熊毛毛面前,摸摸他的小腦袋。“和喜歡妹妹一樣多嗎?”“一樣多!”“要是我發燒了,你也會把我抱起來輕輕搖嗎?”小熊毛毛又問。熊媽媽想了想,然后笑著回答說:“現在不會了。因為你太重了,是一只長大的小熊了!但是媽媽會緊緊地抱著你,摟著你,就像這樣!”說完她把小熊毛毛緊緊地摟在了懷里。
我伸出胳膊摟住兒子輕輕的讀,兒子把小腦袋緊緊貼在我胸前,我使勁摟摟兒子,學熊媽媽的話:“媽媽會緊緊地摟著你,抱著你,就像現在這樣!”兒子笑著說:“媽媽,我知道,小時候我生病的時候,你都是抱著我去看病;我坐車睡覺的時候你也抱著我。”兒子接著說:“還有我很小很小的時候,你也天天抱著我。”說完,兒子讓我學著書上熊媽媽抱小熊那樣也抱抱他,我側身坐好,兒子摟住我的脖子,我緊緊摟住兒子小小的身體,一種幸福涌上心頭,甜甜的,軟軟的。
“好了,我要提問題了。”我拍拍兒子,示意他坐好。
“第一個問題:小熊妹妹為什么會掉進爛泥坑?”
“因為小熊毛毛故意在樹干上跳,小熊妹妹就從樹干上掉進了爛泥坑。”兒子得意的看著我。
“別得意。第二個問題:小熊毛毛看到妹妹生病了,就對爸爸媽媽說了什么?”
兒子毫不猶豫地回答:“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想妹妹生病。”
不錯,我點點頭,接著問:“第三個問題:小熊毛毛心里難過,躺在床上睡不著,就起來做了些什么?”
兒子一邊想一邊說:“他把餐具擺在桌子上,嗯,把木柴和松果撿起來,堆得整整齊齊,沒了。”
“聽好了,第四個問題:小熊毛毛為了彌補自己的過處,把什么送給了妹妹?”
兒子大聲說:“是木頭貓頭鷹!”
我摟著兒子說:“誰都會做錯事,如果能及時改正,大家都會原諒你,還會喜歡你!”兒子認真的看著我問:“媽媽,你喜歡我嗎?”“當然了!”
兒子緊緊摟著我說:“我也喜歡你,媽媽!”這時正好姥姥推門進來,看到我們母子瘋作一團,笑著搖搖頭:“快起來吃飯吧!都這么大了,還讓媽媽抱。”兒子坐直了大聲說:“我們不吃飯,我還讓媽媽給我講故事。”
說完又摟緊我接著說:“以后媽媽要每天給我講故事,睡覺時講,寫作業時講,走路時講,我吃飯時還要講......”說完,拿起另一本小熊毛毛的故事塞在我手里,想想最近一直忙,陪孩子讀書的時間少了好多,就聽兒子一次吧,我對姥姥笑笑,說:“媽,你先吃飯吧,我再給他講一個故事。”
姥姥輕輕關上門,我和兒子就在柔柔的燈光下開始講述下一個故事。
最近婆婆生病住院,單位搬家,還要值夜班,家里亂成了一鍋粥,所以這篇文章直到今天才寫完。
親子共讀心得體會(熱門15篇)篇七
幼兒園開家長會時,教師讓在家里開展親子共讀活動。其實每一位做家長的都很重視自己孩子的教育問題。我呢?也不例外。不管自己做的怎樣,反正是專心在做。從孩子小的時候起,我就給她買一些適合她年齡的書籍,我們會一邊看、一邊講,但那根本上屬于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快樂了讀,不快樂就扔一邊了,沒有堅持。這次幼兒園教師特意提到此項活動,才使我真正意識到親子共讀的重要性。由于自己也是做教育這行的,前一陣子有幸傾聽了家教專家王大龍先生有關“家庭教育是件大事”的專題講座受益匪淺。其中,他的一句話讓我頗有感受,“只有真人才能開啟兒童大腦”!現在高科技產品許多,諸如點讀機、會說話、講故事的娃娃等,許多年輕家長盲目追從,總是趕時尚,用這些先進事物代替媽媽語,取締親子溝通。美國人呼吁家長參加孩子教育。俄國人認為提高智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量閱讀,書讀得越多越聰慧。因此親子共讀是最好的方法。既可讓父母多些與孩子溝通的時間,又可讓孩子擴大閱讀量。吉姆崔利斯《朗讀手冊》上有這樣一段話:“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寶,一箱箱珠寶與一柜柜的黃金。但你永久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因此我的女兒snow,總是知曉自己要比同齡的小朋友們幸福。她自己也常說,小區里、班里、她是爸媽陪的典范,其他小伙伴不是老人就是保姆。
所以盼望每一位家長都能盡可能抽些時間與孩子一起親子共讀,培育孩子的閱讀習慣,為孩子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根底。以下是自己關于親子共讀的一點體會,愿和大家共勉。
我和女兒一般會選擇睡覺前的十幾分鐘來讀書,實行“依偎”的.方式,靠在舒適的床上,女兒依偎著我,躺我懷里。而我呢?用手攬著閨女,選擇她想聽的故事,我讀,她聽。慢慢的,我發覺,孩子對讀書有了興趣,也有了依靠感。比方:我們讀的《三只小豬》,聽到精彩處,她會哈哈大笑,那快樂勁別提了。她會隨著故事情節的起伏,由鬧變靜、由喜變怒,我不得不信任,孩子的感情也是豐富的。有一次,她在和我用磁力棒搭房子時,還說自己肯定要構建一個像三只小豬里老三一樣牢固的房子呢。為此我體會到了“親子共讀”的重要性及其具有的深遠影響力。不過最讓我堅持親子共讀的,還是那次在讀《猜猜我有多愛你》的時候,它讓我體會到了閱讀不僅能讓孩子獵取學問,開闊視野,殊不知閱讀也能給我們做家長的帶來好處和感動呢?在讀到,“小兔子對大兔子說:“我愛你,從這里始終到月亮”、小兔子對大兔子說:“我愛你,始終到小河那邊”時,snow突然快樂起來,哈哈地笑著說:“媽媽,我愛你,從這里始終到月亮!”女兒的這一舉動,給了我很大的驚喜。原來她真的在仔細的followme,我也大聲的接下去:“snow,媽媽也愛你,始終到小河那邊!”哈哈,我幸福地擁緊snow,心里暖暖的......所以我們娘倆始終這樣堅持著。有一次,我有點累,催著女兒快快睡覺,要不早上起不來了。她說:媽,還沒有讀書呢?我給忘了。然后,根據慣例,讀了篇故事。之后,她很滿意地去睡了。也是從那一刻起,我就想,肯定要堅持和孩子一同閱讀、一同學習、一同歡樂、一同享受母女溫情。
親子共讀心得體會(熱門15篇)篇八
一個星期二的晚上,天漸漸地黑下來,月亮也慢慢地升起,一切都那么平靜、安寧。這時,發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烏龜看后縮著身子瞪大了眼,魚兒看后驚訝地張大了嘴,小鳥們看到后嚇得從電線桿上掉下地來,一個正在吃夜餐的人聽到聲音嚇得不敢回頭看,第二天天亮,一群警察來到現場正冥思苦想......
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嗎?
原來在星期二晚上8點左右,一群青蛙乘著荷葉飛了起來,它們飛過池塘,飛過田野,飛向了小鎮里,使平靜的小鎮變得瘋狂起來,午夜11點21分,滿天飛翔的青蛙發出巨大的喧囂聲,讓正在吃夜餐的人嚇得不敢回頭張望;青蛙們隨意取下晾衣架上的被單當做斗篷,飛進一座房屋參觀起來,一只青蛙取過正在沙發上睡覺的老奶奶手中的遙控器,用長長的舌頭選播頻道,嚇得小貓躲在門口角落,瞪大了眼睛看著這可怕的場面;凌晨4點38分,一只兇猛的大狗看到這么多青蛙飛過來,嚇得四處逃竄。天亮后,一切又恢復了原樣,青蛙又回到了池塘里,小鎮里四處散落的荷葉讓警察們摸不到頭緒,冥思苦想起來......
另一個星期二晚上7點58分......天空中又飛起一群豬......
是不是很恐怖,很魔幻,很不可思議?這就是美國大衛.威斯納寫的無字繪本《瘋狂星期二》。書中作者沒有文字描述,整本書一共出現了四個空白頁,只注明時間,分別是:星期二晚上快8點、晚上11點21分、清晨4點38分、下星期二晚上7點58分。作者充分運用運用高超的繪畫技法,嫻熟流暢的圖畫來敘述故事,作者的創意讓人驚嘆,想出了用面貌有點嚇人的青蛙作為主角,把青蛙的動作和心理描寫的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坐在荷葉上威風凜凜,氣勢嚇人,恢復原樣后,灰溜溜地跳下水,一臉的迷惘狀。這本書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視覺的享受,更是想象力的飛躍。難怪明明在看完后直叫好,說:“這本書里有哈利.波特的感覺,大衛真是一個想像家。”
下星期二,到底發生了什么呢?
聽聽明明續編的故事吧!
下星期二晚上7點58分,正在豬圈里睡覺的豬們莫名其妙地被驚醒了,醒來才發現自己已經坐在掃帚上,飛在空中了!
又驚又喜的豬們飛過田野,老鼠們看到后,驚得瞪大眼睛,飛過樹林,貓頭鷹看到后,驚訝地張大嘴巴。
晚上11點21分,得意洋洋的豬們飛進了城市,嚇得路人四處逃竄。
凌晨4點38分,豬們飛進一座酒店,在里面高興地吃吃喝喝,搞得里面亂七八糟......
天亮了,失去魔力的豬“彭”的一聲摔在豬圈里,看看周圍,豬感到很困惑:“難道我們剛才在做夢?”
城市里,遍地都是掃帚,酒店里圍滿了警察,警察們摸不到頭緒,冥思苦想著......
我覺得我們每一個人在心中都有一份童心,都喜歡想象,我已開始喜歡上無字書,它可以激活了我們的想象力,也更容易吸引我們,因為沒有文字,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想像。
你心目中的下個星期二是什么樣子,告訴我們吧!
親子共讀心得體會(熱門15篇)篇九
我看了一本叫《格林童話》的書,里面有一個感人的故事叫《灰姑娘》。
故事是這樣的:一個富人的妻子死于一場大病。富人有一個女兒。她每天都在母親的墳前哭泣。她很孝順,就在媽媽的墳前蓋了一床被子,怕媽媽被大雪凍著。而到了春天,微風一吹,她就在母親的墳前蓋滿了樹葉。
不久,他父親娶了一個不講理的妻子,有兩個女兒。繼母和兩個女兒整天欺負她,讓她睡在灰堆上,她也不在乎。繼母還要求她每天做家務。后來因為她身上總是蓋著灰,大家都叫她灰姑娘。
有一次,一個王子到了結婚的年齡,于是國王舉行了三天的宴會。王子邀請全國各地的姑娘、灰姑娘、繼母和兩個女兒一起參加宴會,繼母卻拒絕灰姑娘去,撕毀了請柬。繼母走后,突然,一個美麗的仙女出現了。她讓灰姑娘穿上一件由金、銀和絲綢制成的連衣裙和一雙水晶鞋。那天晚上,王子只和灰姑娘跳舞。午夜前,她必須回家,否則一切都會變得一樣。因為匆忙,一只水晶鞋掉在了那里。王子拿著這只水晶鞋挨家挨戶地找,終于找到了灰姑娘。后來,他們過著幸福的生活。
這里最打動我的是灰姑娘的力量。她不怕繼母和姐姐們欺負她,但是灰姑娘一點也不討厭她們。她永遠以善良和誠實與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我喜歡看《格林童話》,更喜歡看《灰姑娘》。更重要的是,它教會我們堅強、善良和誠實。我相信,只要我們一直有一顆堅強、善良、誠實的心,幸福和幸福的大門就會為我們敞開!
親子共讀心得體會(熱門15篇)篇十
我們這個家庭是一個伴著濃濃書香的快樂之家,我們崇尚快樂讀書。我們的讀書口號是“在讀書中感悟人生,在讀書中學會思考,在讀書中快樂成長。”這次學校開展親子讀書活動以來,我們家長把學校推薦的必讀書目進行了認真研究,還抽空學習了許多家教方面的書籍。在親子閱讀中,我們不斷總結讀書的經驗,形成了一些適合我們家庭的讀書方法。一是固定讀書時間。我們把晚上八點半至九點作為親子閱讀的固定時間,在這個時段里,孩子已完成當日的作業、預習完功課,家長做完了家里的雜務,關閉電視和電腦,全家一起漫步在書中,享受讀書的快樂。二是選擇讀書姿勢。我們采取了“依偎”的親子方式,在舒適的床上或沙發上,讓孩子依偎著家長,家長用手攬著孩子,不時摸摸孩子的頭,拍拍孩子的小臉蛋,營造具有濃郁親情的讀書氛圍。三是注意讀書的語調。我們在為孩子讀書時,避免平和的語調,注意富有表情地朗讀,放慢閱讀節奏。四是做好導讀準備。根據孩子的讀書水平,將全書劃分精讀、選讀、略讀的不同區域,重點為孩子閱讀書中的精華內容,因為閱讀時間不長,還要注意編排,閱讀時不妨找一個留有懸念的地方停下來。吊足孩子的胃口,增加讀書的趣味性。“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讀書就是和智者對話,讀書是心靈的旅行。我們在親子閱讀中從被動讀書慢慢轉變為主動讀書,親子閱讀正在成為我們一家人良好的習慣。以后我們會不斷改進方式方法,進一步激發孩子們讀書、求索和創造的熱情,使孩子們與書為友,與書為伴,在讀書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現在每個家庭里都是只有一個孩子,又處于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所以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積極,知識豐富,思維活躍。但是,怎么樣才能做到這些呢?單就讀書這一項,我的體會是: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在書中感受故事的精彩,詞語的優美,一起回味歷史的厚重沉淀,體驗自然的美妙天成,探索科學的新奇和不可預知,讓孩子感受到讀書的樂趣。因此孩子在上幼兒園的的時候,我們就進入了一個快樂書蟲,家庭制造的計劃。我的目標是讓未來的書蟲與書籍親近,品嘗書籍帶來的甜美感受。書蟲是最快樂的,書蟲可以從書中體驗快樂,那里有前人與今人的故事,美麗的詩行,人類亙古的思考,充滿勇氣和睿智的探索,奇妙動人的幻想,還有神奇的萬千世界。當然除了美麗和歡樂,也有丑陋和悲哀,還有一面面警世的鏡子,照著人世間的丑惡、齷齪與凄涼。合上書,無論曾經歡笑還是哭泣,沉思還是暢懷,憤懣還是激昂,只有一個詞匯能準確描述書蟲的感受,那就是:快樂!
小時候,我就特別喜歡聽媽媽講故事。一個故事,要媽媽講上三五遍,每一次,我都會被書中的故事深深打動。讀書帶給我最雋永的樂趣,讀書帶給我豐富的世界,讓我用善良和純真的目光看待一切。當我成了一名母親以后,我也希望我的孩子用他們善良可愛的童心在書中品味這個世界,教會了他們識別善與惡,教會了他們去行善,去痛恨邪惡。讓他們從書中學會了欣賞,學會了真,善,美;從書中體會到了博愛。
首先要做的是找到孩子的興趣點,并以此為出發點,找一些相關。
的,充滿童趣的書藉,和孩子共同閱讀,慢慢地孩子的知識面會變得開闊起來,思路會變得活躍起來,當碰到問題,會提出許多的“為什么”,而為了解決這許多的為什么,他就愿意去看更多的書,就近一步激發了他看書的舉趣,在這個過程中,會涉及到他以前不感興趣的領域,探索的樂趣,拓寬了他的舉趣面,以此類推,形成良好的循環。對每個孩子來說,書本豐富了他們的生活,為他們提供了無盡的想象。我們作為家長所要做的就是正確引領孩子去閱讀,讓他們發現閱讀是一種有趣的、愉快的經歷。激發他們讀書的欲望,以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這是我們做家長的責任。就算工作再忙,也要抽出一點時間和孩子共同來讀書,在充滿親情的氛圍中,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沉醉于書的世界里,享受讀書帶給我們的快樂!書,使我們家長由對孩子教育的無知變為略知一二,使我們自己的事業起飛,使我們與孩子有共同的話題。在一個充滿積極向上,樂于學習,與書為伴的家庭環境中,孩子是快樂,健康、自立、博學的。
達到了和孩子一起積累一起成長的目的。
我們都會要求他再來簡短地反述一下故事的主要情節,最后再向他詳細說明這則故事給人的啟發和寓意。久而久之,孩子慢慢喜歡上聽這類的故事,有時同一個故事講了幾遍甚至十幾遍,孩子總是百聽不厭,我們都會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今年幼兒園里開展的讀書活動很好,這項活動不僅加深了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更進一步鍛煉了孩子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從一個故事引發的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寓教于樂,其樂無窮。
因此,對于父母來說,千萬不要奢望可以教給孩子什么,我們唯一能做的是,給孩子一個“愛和自由,規則與平等”的環境,讓孩子有一個完整的成長,包括身體的,感覺的,情緒的,認知的,心理的,精神的完整成長,而不只是被灌輸屬于父母的認知和技能,那樣的人生無味而無趣。
紀伯倫在他的《致孩子》中這樣寫道:“你們可以給他們愛,卻不可以給他們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在夢中不能想見的,你可以努力去模仿他,卻不能使他們來象你,因為生命是不能倒行的,也不與昨日一同停留,你們是弓,孩子是弦上發出的生命的箭矢,你無法預定他的軌跡。
培養孩子讀書的好習慣并不是一日之功,它不僅是對孩子的考驗,也是對我們做家長的考驗,我們應督促孩子每天朗讀一篇文章,讓孩子有意識的識記文章中好的句子和詞語。在讀書中遇到問題提出疑問時做家長應盡量正確的回答孩子的疑問,遇到回答不出來的問題。
親子共讀心得體會(熱門15篇)篇十一
《小蛇散步》主要講述了漂亮可愛的小蛇雨過天晴出門散步時,熱心幫助了螞蟻、蝸牛等小動物跨過了水坑。當大象、獅子也要從小蛇背上過去時,我們太震驚了,以為小蛇會被踩扁,故事的結局很出乎常人的預料,小蛇竟然毫發無損,還喝干了水坑里的水,繼續愉快地散步去了!
拿著這本繪本故事,我和孩子認認真真的讀著:小-蛇-散-步。看著孩子認真的樣子,我知道孩子再一次被封面中的小蛇吸引住了。
我說:“下了很長時間的春雨終于停了,外面的空氣真好啊!小蛇要出門去散步了。”孩子還很可愛的模仿者散步的樣子,我看著笑了。
“可是,小蛇遇到了什么困難呢?”
“遇到了一個大水坑。”
“小蛇是怎樣過去的呢?”
孩子模仿著,身體一甬就過去。
“你模仿的真像。
“可是突然遠處傳來一個聲音,請等一下、請等一下。是誰呢?”
“媽媽,媽媽,是小螞蟻、小蝸牛、小老鼠。”
“大狗來了,他也要從小蛇的身上過去。”
“咚—咚—咚,誰來了?”
“大獅子來了,他也要從小蛇的身上過去。”
“他們都從小蛇的身上過去了。”
“看,現在小蛇怎么了?怎么會變成這樣呢?”
“沒有受一點傷。”
“小蛇棒不棒?”
“棒”
“小蛇開心嗎?”
“開心”
“今天小蛇用自己的本領幫助了這么多的朋友心里真開心。你長大了,也要幫助別人好嗎?”
“好”
從這本繪本故事中,我和孩子都明白了一個道理: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親子共讀心得體會(熱門15篇)篇十二
閱讀,不僅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掌握的一個技能,也是在現代社會生活所必需的一項技能。我校在“書香一縷進校園”的系列讀書活動之后,開展此次“親子共讀,營造書香家園”活動,通過組織家長與子女共同讀書,擴大家長與兒童的閱讀視野,增長知識儲備,形成閱讀行為習慣,達到提高家長與兒童兩個素養的目的。
在本詞活動中,我班通過要求學生完成《親子讀書手冊》來規范孩子的讀書過程和方法,比如填寫書本標題、出版社、制定讀書計劃、摘抄好詞好句、寫讀書感受、繪制思維導圖的方式。此外添加的家長讀書感言,更是想通過由此引導家長多陪孩子看書,一起閱讀,養成讀書的好習慣、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
在本次活動中我有一下收獲:
1.以往我對親子閱讀僅從字面上去理解,認為家長和孩子一起去讀書就算是親子閱讀了。而在本次讀書活動中,我認識到親子閱讀應從選書的時候開始,一直到讀后的交流,形成一個“選書—讀書—聊書—再選書—再讀書??”循環立體的過程。從家長的讀書反饋中發現,有的書家長并不認可,認為此類書沒有意義,在與孩子一起讀書上就無從做起,親子閱讀最好是家長與孩子共同選定,而老師給的書目僅是參考。
2.從共讀的形式上看,親子共讀可以是大人讀給孩子聽,也可以是孩子讀給大人聽,也可以是大人讀給大人聽,也可以是孩子讀給孩子聽,也可以是自己讀給自己(默讀或讀出聲音);除了“讀”的形式,還可以有表演、圖畫、手工、實驗等等多種形式,重要的是,大人與孩子一起享受這個過程。
因此,從廣泛的意義上說,親子共讀可以理解為大人與孩子共同分享多種形式的閱讀過程。
從家長反饋中不難發現部分家長認為只要監督孩子去讀書了,就算是親自閱讀,缺乏大人與孩子的共享意識。應該也是目前我班子閱讀存在的一個難點。
3. 從閱讀方式上看,親子共讀推薦兩種主要的方法:大聲為孩子讀書和持續默讀。我班大部分采用的是家長讀給孩子聽的方式。
我給家長的建議是大聲為孩子讀書,在家庭中每天選擇一個固定的時間,每天至少5-10分鐘,關鍵是孩子喜愛的書。而持續默讀,就是在家庭中每天選擇一個固定的時間,家庭的全體成員各自選擇自己喜愛的書、報紙、雜志,安靜地享受閱讀,每天至少5-10分鐘。在這個過程中,不提問、不討論,不監督孩子的行為,也不要求做任何讀書記錄或寫讀后感。
這種讀書方式得到了部分家長的積極配合,效果良好。
4. 在親子閱讀中,總有將共讀看作“考察”孩子閱讀能力的手段的現象出現,所以在布置共讀作業之初,我就引導家長在讀書中,注意去引發孩子自己去發現問題,重視問題,通過開放性的結論引導孩子更廣泛的思考。對于受教育良好的家長比較好做到。而班上更多的家長而言,能做到前三點就可以了。
通過本次活動,對于我而言,讓我對親子閱讀這種形式有了更多了解和思考。對于家長和孩子而言,應該也是一個難忘的回憶,當然,我更希望由此親子閱讀的習慣可以在班上更多同學的家庭中繼續開展下去。讓書香家庭“香飄十里”。
親子共讀心得體會(熱門15篇)篇十三
我的孩子快九歲了,對于讀書學習他都不是很積極,以至于他的學習成績也不是很好,造成這樣的結果作為家長我覺得很慚愧,因為工作的原因,我和孩子的媽媽都忽略了正確引導孩子熱愛讀書的好習慣。
說實話,如果不是學校要求家長寫親子共讀的文章,我們都還沒有認識到自己與一些很優秀的家長們對孩子培養好習慣的差距和不足,從網上查資料才知道優秀孩子成功的背后是離不開家長對孩子的言傳身教,他們都能堅持陪著孩子讀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課外書籍。
我的孩子生性好動,自覺性很差,做作業效率也不是很高,每次放學做完作業都已經很晚了,對于老師要求的每天課外閱讀半小時就打了折扣,很多時候都是要求孩子認真完成,卻沒能陪著他去讀,這樣孩子就養成了不愛讀書的習慣。身教重于言教,毋庸置疑,要想培養孩子熱愛讀書,我們家長就要持之以恒的堅持陪著他或者與孩子共同去讀一本書,這樣我們不僅能督促孩子讀書,又能使孩子從書的海洋中吸取知識,從優美的文章中體會到讀書的樂趣,更能不斷的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孩子在學校訂課外閱讀時,他總是看訂那種書送的玩具多,那一種送的玩具他最喜歡,并不是覺得訂那一種課外書對自己有幫助就訂哪種。拿到書他首先不是去閱讀書籍的內容,而是看送的什么玩具,對訂回來的書也只是偶爾翻閱一下就算讀過了,卻對贈送的玩具愛不釋手。
親子共讀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這需要我們家長的循循善誘,更需要家長的共同參與,為了孩子的進步,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和孩子的媽媽決定每天無論再忙都要在孩子入睡前半小時,與孩子一起閱讀幾篇文章,讓孩子享受到閱讀的樂趣,從而豐富孩子的心靈,拓展孩子的視野。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能增長知識也能開闊眼界:讀書能明白事理,增強能力,又能陶冶情操,希望孩子能沿著書籍構成的階梯,學做人學做事。也希望自己與孩子在親子共讀的道路上共同努力,共同進步。
親子閱讀是我們的目標。
親子共讀心得體會(熱門15篇)篇十四
作為年輕的父母,我們經常有這樣的困惑,如何和自己的孩子溝通,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質。其實,親子共讀就是最好的方法之一。一本書就是一座橋梁,一個故事包含許多人生哲理,可以引申出很多話題,孩子在輕松愉快地讀書過程中對自己的想法和評價不再掩飾,碰到的問題也樂于向父母請教。
作為家長,在和孩子看書、共讀的過程中,我們也體會到許多樂趣和驚喜。老師推薦的《小眼睛大世界》這套書非常好,孩子讀起來很有興致。這套書中有一部分介紹了人類的起源和朝代的更替,孩子對此很有興趣,有時候會問,為什么以前的人會長成那個樣子啊,為什么會有奴隸啊?為什么要打仗啊?在給孩子解釋的同時,感覺自己也回到了孜孜求學的孩童時光,心里的快樂無語言表。
我們做家長的所期待的是孩子漸漸認識故事書里的優美字匯與辭藻,培養對圖文的審美觀,以及啟發想象力和創造力,并藉此探索自我,了解外在世界,進而建立對事物的積極態度。可我覺得,對孩子要求不要太高,現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而親子共讀的重點是孩子“想要閱讀”,因為有了閱讀欲望,孩子才會主動去接近圖書,而不斷的閱讀才會帶來持續的進步。
問題激勵孩子的想法、肯定孩子自己的思考方式,正面回答孩子的回應等等。現在的孩子跟我們小的時候不一樣,社會的發展,多媒體的普及讓孩子了解的世界更加寬廣,而我們的思維在他們看來就有點落伍了,而親子共讀給我們與孩子的交流提供了機會。
親子同讀要確立這樣的原則:首先、讀經典的書、讀適合的書;其次,每天有一個固定的時間和孩子一起讀書;然后,要經常和孩子聊聊書中的內容。最近孩子在背誦傳統文化中的《三字經》,《三字經》是中國傳統啟蒙教材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種,也是影響最大的一種,它三字一句,句子短小,形式整齊,押韻上口,它的前后句自然連貫,語義順暢,淺顯明白,通俗易懂,孩子喜聞樂道。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和孩子一起,邊讀邊給孩子解釋其中的典故,每一個典故就是一個小故事,孩子聽得很有興致,記憶起來效果也很好,寓教于樂。
每個孩子生來都是平等的,真正能把孩子一輩子距離拉大的,是與他為人處事有關系的品質,書籍是知識的源泉,父母是孩子的榜樣,親子共讀就是提升孩子品質的橋梁和紐帶。
親子共讀心得體會(熱門15篇)篇十五
豐富,思維活躍。在我認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主要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孩子的健康成長,最最離不開祥和安全的家庭環境。首先是和諧安寧的家庭氛圍給他以心理上的安全感與幸福感。要讓孩子全面發展,和諧家庭至關重要,建立溫馨的家庭。才能讓他們有信心、有興趣學習,在家中,不但要給孩子和諧愉快的學習空間,而且還要盡可能地培養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有自理能力,有克服困難的意志,有愛心。再次,要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學習和游戲。文化知識固然重要,但游戲對孩子來說必不可少,父母要讓孩子在學習和游戲中得到成功的喜悅,使孩子在學習和游戲中充分找到樂趣。讓孩子覺得生活在家庭中的幸福感。給孩子一個愉快的成長空間。
由于種種原因,學習成績有所下降,家長心情比較著急、浮躁。孩子與家長之間出現了對立的情緒,這時的家長應先冷靜下來,學會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平時與孩子相處時總會發現孩子的不少言行不符合父母的意愿,有時甚至無理取鬧。但父母應該給孩子辯白表達的機會,耐心地聽取孩子的意見,要讓孩子在父母耐心的說服教育中感受到自己的過錯,進而主動改進。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和付諸的行動往往起著關鍵性作用。同時,學校的教育也是同等的重要,只有雙方共同努力才能出效果。
在孩子的成長中,家長要引導孩子無論干什么不但要用心而且要盡力,即使結果不是最好的,但只要努力了就是最棒的,只有讓孩子們跳一跳,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建立起自信心。當孩子有了錯誤時,家長也不要過于斥責孩子,首先要教育孩子有承擔錯誤的勇氣,然后再幫助孩子分析錯在哪里,為什么錯了,會造成什么后果,以后應如何改正錯誤。多鼓勵自己的孩子,看到他們的進步,肯定他們的成績,不要盲目地批評他們的努力和失敗。給孩子樹立信心,自信心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不能夠讓孩子害怕做一件事,因為其可能失敗,而應該讓孩子樂于做一件事,因為其可能成功。正因為這是一個漸進的培養過程,因此,需要我們無論在生活的小事上,還是在游戲、學習中,都需要始終注意這一點。生活中,孩子需要幫忙,需要愛,作為父母不是全盤代替,而是進行合理的關懷和訓練,要讓孩子知道自尊和自信是自己用行動樹立的,而不是別人能給予的,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健全人格。
易抹殺。其次在智育方面,家長應正確關心孩子的聽課、復習、作業并給予必要的指點,指導孩子看一些有益的課外讀物、輔導材料、學習經驗等,指導孩子科學用腦,培養觀察、記憶能力,提高思維能力,使其有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培養孩子認真的作風,都是很重要的。
現在的孩子智商都較高,大多數孩子因習慣不良引起學習較差。如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一邊做作業一邊講話,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業。他們沒有自覺學習的樂趣,把學習當作負擔,經常要大人督促才能完成作業。所以,我提倡在最短的時間內把作業做完,當然還要做好,這樣做的目的,是要培養孩子做事專心致志,提高學習效率。否則會養成孩子散漫的學習習慣。孩子做作業時,我們要避免看電視,玩電腦,我們最好看一些專業書籍,或看一些小說雜志。給孩子盡量創造好的學習環境。
學習成績是檢查學生學習的手段,不是目的,家長應對孩子的考試成績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所以當家長接過孩子的考試成績單時,不要只看分數高低,而應本著了解孩子在校學習、生活狀況的一個側面去考慮它。決定成績的因素很多,作為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分析成績不理想的原因,吸取失敗的教訓,總結經驗,以利以后的考試;對于孩子的進步則應及時鼓勵,并且幫助孩子明確進步的原因,樹立孩子的信心。如果把孩子的考試成績單看成是“獎懲通知單”,一看考了高分,給予物質獎勵。看到成績不好就打罵、懲罰孩子,只會增加了孩子再考時的恐懼心理。
現代教育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統一體,三者的培養目標是一致的。我們每個家庭都毫無選擇地面對著教育子女這個課題,這是困難而艱辛的,但也富有樂趣和慰藉。家庭教育如何取得成功,不能靠簡單的模仿,因為我們的孩子不是機器,不同的生長環境,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性格、興趣、愛好,又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所以我們要因地制宜、因才(子女)施教,這樣,我們的家庭教育才不至于走彎路,才不會出現追悔莫及的偏差與失誤,才能夠令我們的家庭教育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