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國事跡讀后感字篇一
今天,我看了一篇《抗日英雄楊靖宇》的故事,這篇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楊靖宇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總司令兼政治委員。楊靖宇曾經五次被捕入獄,屢受苦刑,堅貞不屈。1939年在東北地區反“討伐”作戰中,他率警衛旅轉戰蒙江一帶,最后只身與敵人周旋五晝夜。渴了,抓一把雪吃;餓了,吞一口棉絮或樹皮。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壯烈犧牲,時年35歲。當敵人將楊靖宇割頭刨腹后,發現他的胃里盡是枯草、樹皮,竟無一粒糧食。
楊靖宇,革命的戰士、人民的英雄,他的革命精神、抗日精神還有保家衛國的精神是千古不朽的,是抗日事業中的一段抹不掉的記憶,就如詩人臧克家寫的《有的人》中的一樣:”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是啊,一個對人民,對國家,對事業有貢獻的人雖然死了,但他還活著,活在我們心中,活在這個十三億人口的心中。他為了國家,為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為了國家的財產,不惜以“頭顱不惜拋棄,鮮血可噴灑”的意志為抗日戰爭努力奮斗。五次被抓捕,受盡各種酷刑,他就是不屈服,不向日本鬼子低頭。在一次任務中,他巧妙地與敵人周旋五晝夜,可是在這漫長的五天里,他又是怎么生活下來的呢?渴了就從地上抓一把雪吃;餓了,就把樹上的樹皮扯下來吃,沒有樹,他就把棉絮或枯草一口吞下。他就是在這么惡劣的環境下,艱苦戰斗,最后被殘忍的敵人割頭刨腹的時候,胃里只有樹皮和枯草,沒有一粒糧食的蹤跡,誰看到這一幕后不會淚流涕下,淚流不止呢?
抗日英雄楊靖宇,我們永遠記住你!
愛國事跡讀后感字篇二
在這個暑假,我翻閱了不少中外名著;可最令我難忘的還是一篇文章:《少年愛國者》。
故事的梗概:一個貧窮的意大利少年,從小被賣到馬戲班,受盡了班主的虐待,過著悲慘的生活。一次,馬戲班到西班牙演出,他趁機逃了出來,坐上了開往意大利的輪船,準備返回祖國。同艙的幾位外國乘客同情他遭遇,送給了他一點錢。
晚上,那些外國乘客在閑聊時攻擊意大利人是土匪,意大利是騙子的居住地……這位瀕于死亡邊緣的意大利少年聽到他們對祖國的誹謗后,怒不可遏,為了維護祖國的尊嚴,他毅然將錢扔在地上,并高聲怒吼道:“我不要說我祖國壞話人的金錢!”這位少年,小小年紀,特別是在他漂流異鄉,舉目無親,饑寒交迫之時,毅然舍棄了憐憫,維護了祖國的尊嚴,真是可欽可敬啊!這篇文章加深了我對什么是“愛國者”的認識。
是啊,對祖國的愛是偉大而深沉的,古往今來,華夏大地也不乏愛國英杰。憶往昔,南宋名將岳飛,少年立志“精忠報國”,千百年來,激勵了多少青年奮發向上;民族英雄鄧世昌為了祖國的尊嚴,率艦向敵艦撞去……看今朝女排隊員刻苦訓練,頑強拼搏,終于為中國贏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冠軍;姚明在大把大把的日元面前就是不肯為日本汽車做廣告……但也有人嫌祖國母親窮,一味的追求西方豪華的生活,在那些“洋人”面前奴顏婢膝,喪失了中國人的尊嚴,他們為了個人利益不惜損害國家,這些人多么渺小,靈魂多么丑惡啊!
誠然,我們的祖國目前還比不上那些西方國家富裕,但我們有遼闊的疆土、豐富的資源、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勤勞的人民,還有優越的社會制度。我相信,我們祖國這只雄獅已經醒來,而她將來的美麗動人一定會光耀寰宇!
“愛祖國,就要為祖國添榮譽!”這就是我讀了《少年愛國者》的主要感想。
愛國事跡讀后感字篇三
關天培(1781~1841.2.26),鴉片戰爭中抗英名將。字仲因,號滋圃。江蘇山陽(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慶八年)中武秀才,授把總。后累升至參將。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辦漕糧海運,關天培押糧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將。次年,擢總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調任廣東水師提督。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勢,將虎門口的沙角、大角炮臺改為信炮臺;在上橫檔島一線,重建南山炮臺(改名威遠),改建橫檔、鎮遠炮臺,增建永安、鞏固炮臺,控制東西水道;在虎門底,改建大虎山炮臺。
1841年2月,英國侵略軍的十八艘兵艦進攻虎門。守衛在那里的關天培向琦善報告,請他增派援兵,補充藥。琦善不但不理,還責怪關天培,他說:“你這么干,惹惱了洋人,你敢負責嗎?”關天培聽完,氣憤極了。他下決心要和侵略者血戰到底。這天早晨,英軍向幾個炮臺發起攻擊。關天培命令士兵還擊。可是由于敵人炮火猛烈,數百名士兵相繼陣亡。上橫檔炮臺陣地上,只剩下十幾個士兵,他們的藥已經打光了??墒菦]有一個人驚慌。當敵人沖上來的時候,這十幾名士兵視死如歸,手拉手地跳進了大海,以身殉國。
前邊的炮臺相繼失陷,英軍繼續猖狂北竄,要奪取后面的靖遠、鎮遠和威遠三座炮臺。這三座炮臺是虎門的最終一道屏障了。就在這時,在炮臺陣地上,關天培和部將麥廷章正帶領士兵們宣誓:人在陣地在,誓與陣地共存亡!
敵人開始進攻了。關天培一邊指揮士兵反擊,一邊自我點火發炮。士兵們打紅了眼,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仇恨的炮彈一發接一發,連連射向敵人。不久炮身熱了,炮筒紅了。突然“嘣!嘣!”幾聲,八門大炮全崩裂了。戰斗進行了七八個小時,我軍士兵傷亡過半,火藥也不多了。英軍乘勢撲上了炮臺。突然,關天培猛揮鋼刀,沖上前去,砍死了前面的幾個敵人,后面又擁上來一群敵人。關天培把鋼刀高高舉起,拚力向敵人的頭上砍去。就在這時候,一顆子彈擊中了關天培的胸膛。他掙扎著,怒目圓睜,在陣地上巍然挺立,把沖到他身邊的敵人驚呆了!
愛國事跡讀后感字篇四
大家都應該知道劉備吧!他總應該愛國吧!他一心就是要共扶漢室,最終打平了天下點三分之一。
自從桃園結義到自立漢中王到死,到諸葛亮,姜維一直沒有停止或放棄共扶漢室。但最終沒有成功。
比如諸葛孔明六出祁山,就是未來共扶漢室。
大家不僅知道劉備他們也是愛國的,那么錢學森也是的吧。
錢學森自從知道中國成立后就一心想回國,去幫助國家。但可怕的美國不停給他金錢,地位和權利,但他什么都不要,就是有一顆愛國的心。可惜錢學森得罪了他們,美國人就不停的去折磨他,不給他吃,也不給喝,就這樣一天比一天瘦,但他想回國的想法一天比一天強,最終還是踏上了回國的道路。最終為我國得了好多優異的成績。
你還記得岳飛嗎?就是那個,為了國家而死在戰場上。我記得宋朝滅亡時,當時有很多人還在喊岳飛的名字。
啊!有那么多數不盡的愛國英雄。如今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并具有這么好的學習環境,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學習?我們不僅要熱愛祖國,還需要更努力學習來報答祖國。
愛國事跡讀后感字篇五
錢學森的一生是輝煌的,作為愛國者,他花費了五年的時間沖破層層阻力回到中國;作為科學家,他在新中國一窮二白的條件下,為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做出了貢獻。錢學森說過,他一生有三次最為激動的時刻,第一次是在得知美國方面最終肯放他歸國,第二次是在得知自我將會同焦裕祿、孟泰等人,一齊列人無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行列;第三次是在建國十周年的那天,他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一·二八”淞滬抗戰中,錢學森意識到中國航空力量過于薄弱,因而決定到美國學習航空科技的理論知識。在美國受到當局迫害,滯留美國的五年,他從沒有放棄爭取回到祖國的機會。他為二戰的勝利立下不朽的功勞,以往和馮·卡門一齊完成了空氣動力學的研究問題,并留下了“卡門一錢近似”公式,就連馮·卡門導師也稱這個弟子的學術知識已經勝過了自我。
在擔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首任院長期間,他將自我在動力、制導、氣動力、結構、材料、計算機、質量控制和科技管理等領域掌握的豐富知識,運用到導彈、火箭、衛星的研發制造上。他還主持并成功地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他還參與了對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制。
錢學森被世界公認為世界航空技術的開創者、重要技術的奠基人和控制工程學的開山鼻祖,他是應用數學、應用力學等學識領域的領袖人物,他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控制論、物理力學等學識上留下了創造性的貢獻。
錢學森一生留下了《工程控制論》、《論系統工程》、《星際航行概論》等不朽的學術著作,這些著作先后獲得中科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國家科技提高獎特等獎、小羅克韋爾獎章和世界級科學與工程名人的稱號。
錢學森為中國導彈、航空、火箭等科學技術的發展付出了40多年的努力,有著中國導彈之父、火箭大王、中國航空之父的榮譽稱號。在1991年10月16日,國務院、授予他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一級英雄模范獎章。隨后,錢學森又擔任中國科學家協會的名譽主席。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又授予他“兩彈一星”勛章。
錢學森晚年的時候仍然時刻關心著國家的安全。他是從中國貧弱的年代中走出來的,他以往親眼見到過祖國被列強瓜分的情形,他絕不愿意讓中國再出現這樣的情景,所以錢學森晚年的時候,也仍然關心著國防科技和軍隊現代化的建設。
當錢學森因病住院時,黨和國家的高級干部到他病床前探視,錢學森緊抓著軍委領導同志的手,要他們好好地發展中國軍事的高端科技。隨后,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文獻研究室等,11個黨和國家的高級部門,聯合起來組織的“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錢學森被評為“感動中國的100位人物”之首。這充分體現了錢老在中國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同時也是全體中國人對錢學森一生光輝成就的肯定!
20__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周年華誕上的閱兵儀式震撼了世界,錢學森就在當年10月31日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98歲。人雖死,但英魂常在,錢學森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中的地位永遠不會動搖。
愛國事跡讀后感字篇六
前幾天,我看了一本書,它的名字叫做——《愛國的故事》,故事都講得十分精彩。
為了保衛自己的國家,他們不惜自己的生命,甚至堅持與敵人對抗,但卻被敵人們用卑鄙的手段給殘害了。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文天祥在敵人的牢里創作的詩句,將永遠激勵著后人保衛自己的國家。有一個叫李愛民的抗日小英雄。他僅僅幾歲就加入了抗日小英雄的隊伍當中,并且是村里抗日兒童團里的團長。他帶領小伙伴們幫助八路軍和民軍站崗、放哨、送信,為打擊日本侵略者做出的貢獻可大啦!1743年,李愛民已經十二歲了。那年日本侵略者占領了白家莊,讓鄉親們無家可歸,只能躲進山溝生活。一轉眼到了秋天,鄉親們決定搶回果實。那天夜里,月亮和星星都被烏云遮住了,整個天空黑得就像扣了黑鍋。雖然鄉親們搶到了糧食,但是抗日小英雄李愛民還沒來得及逃跑就被日本侵略者發現了。日本鬼子把李愛民吊在一棵楊樹上,掄起皮帶就使勁抽打,邊打邊問他:糧食藏哪了?可李愛民就是不說。這可把日本軍官氣急了,隨后,兩個日本兵立刻用刺刀尖殺死了李愛民。他在臨死前竟不忘告訴他們:你們殺了我一個,卻殺不完千千萬萬的中國人!
一個十二歲的小孩子竟能如此偉大,我又何不向他學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