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具有觀點鮮明,內容具有鼓動性的特點。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需要使用演講稿的事情愈發增多。演講稿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演講稿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演講稿模板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青年教師即興演講稿題目篇一
大家早上好,我是24號選手,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如何贏得家長的尊重。
抽到這個題目我就笑了,因為我想到孔子說過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是一個10歲男孩的母親,所以我把自己對老師所有的希望轉化為自己作為老師所有的目標。
我覺得作為一個老師,首先最重要的是兩個字,公平。記得幾年前我當班主任的時候,我讓學生把對班主任的要求和希望寫在一張紙上裝進信封,不記名。收上來的信當中,有很多學生甚至洋洋灑灑的寫了好幾張紙,唯獨一個孩子讓我印象深刻,他用紅色的筆寫了兩個字——公平,并且后面跟著3個巨大的感嘆號。就這樣的兩個字,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我在想,如果是我的孩子曾經受到過不公正的待遇,這給孩子的心靈會留下多么大的創傷,這也是家長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所以,面對很多如排座位評選優秀等敏感的事情,我會盡力做到一碗水端平,因為這是給孩子最大的尊重。
其次,我覺得一個老師對孩子的愛一定不能是功利的。記得我跟學生說過,這世界上只有3種人對你的愛是不功利的,第一是父母,第二是老師,第三就是你所信仰的上帝或者佛祖。記得在今年高考前,我看到有個人在朋友圈里發了這樣一句話:孩子,無論你考多少分,媽媽在家等你吃飯。這,就是不功利的愛,不因為任何因素而改變。所以我也經常對學生說,孩子,無論你將來走到哪里,無論你將來做什么,你永遠是我的孩子!
第三,我覺得作為老師,應(醫院招聘)該給學生傳達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因為階段的特殊,初中是一個孩子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非常重要的階段,作為初中老師我們不能毀三觀。我經常跟學生說,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你們可能會有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得意,也會有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的無奈,得意時淡然失意時坦然,可是更多的時候,我們的身邊會有無數個像今天一樣平常的日子,我們也要欣欣然地去面對,讓心里充滿陽光,讓每一天,精彩異常!
最后,我想用一句送給我兒子的話來結束我的演講。我說孩子,媽媽對你最大的希望就是你能成為一個自己都欣賞的人。而我也希望成為一個連我自己都覺得值得尊敬的老師!
謝謝大家!
青年教師即興演講稿題目篇二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晚上好!
對我影響最深的教育思想是盧梭的自然教育,而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須遵循自然,順應人的自然發展。
自然教育和人的自然發展和孔子的一些教育理念不謀而合,“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其實也蘊含了自然的思想,只有在學生思考的前提下,給學生幫助,順應學生的身心發展。如果想學生按照正確的方向前進,你就需要遵循大自然的指引。盧梭反對那種不顧兒童的特點,干涉并限制兒童自由發展,提出教育要順應自然的思想。
在盧梭看來,人所受的教育,來源不外3種,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學生是自然的一部分,應把學生的發展當成自然中事物的生長,比如不可揠苗助長,要循序漸進,像植物生長一樣,給它陽光和雨水,讓它經歷環境的洗禮,經歷外界環境的干擾,最后長成參天大樹。其中的過程尤為重要,不要人為過多的干預,應該以自然的教育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從于自然的教育,使這三方面教育相配合并趨于自然的目標,才能讓兒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自然教育就是服從自然的法則,順應兒童天性發展進程,促進兒童身心自然發展的教育。
盧梭認為順應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因為人最重要的自然權利就是自由。他要求要尊重兒童的自由,讓兒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動的可能和條件,并在教學過程中采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學方法以適應兒童的身心發育水平和個別差異。
盧梭提出,在不同時期所進行的教育是不同的。
2、在兒童期,主要是進行感覺教育。應該指導兒童鍛煉及發展各種感覺器官,積累豐富的感覺經驗,為下階段的學習打下基礎。
4、在青年期,主要是進行道德教育。這個時期學生的思想處在從激動和熱情的階段,應該指導學生正確處理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青年教師即興演講稿題目篇三
《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教育價值觀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無疑使我們每位數學教師身置其中去迎接這種挑戰,是我們每位教師必須重新思考的問題。業務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及課程實施建議有更深的了解。
為保證《新課程標準》的落實,我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學習環境,把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數學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習成了他們的需求,學中有發現,學中有樂趣,學中有收獲。
我所帶的學生是寄宿制的學生,他們離家比較遠,同時他們缺少家長的關愛。因為他門的家長大多都在外地打工,平時很少回來。我就積極地投身到他們中間去,與他們談心,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和他們交朋友。就這樣,學生與我產生了感情,我的課他們也愛聽,學習上有什么困難也能找我解決,久而久之他們養成了不懂就問的好習慣,成績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另一方面,熱愛學生包括尊重信任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只要是我的學生,無論成績好壞,我都一視同仁。對性格孤僻的學生,更多給以熱情幫助。讓他們恢復自信,走出自我評價的誤區。人的感覺是相互的,教師的真誠學生是能感受到的。如果說優秀學生是朵朵盛開的鮮花,那么后進生則是含苞待放的花蕾。為了使全班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我堅持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對后進生,我從不鄙視他們,而是把他們當作朋友。細心觀察研究其各自特點,更多地發現其身上的優點,不失時機地教育鼓勵和輔導,做好他們的轉化工作。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教學工作苦樂相伴。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干”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我要把領導和大家對我的信任和鼓勵化成我今后更加努力的工作,更加踏實的工作,努力把工作搞得更好。
最后祝各位領導、各位同事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節日快樂!
謝謝大家!
青年教師即興演講稿題目篇四
下午好。
今天我抽到的話題是:有人認為,當今中國教育什么減負都是浮云,談談你的看法。關于這個話題,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的看法。
之所以全社會都關注教育減負這一問題主要是教育的現狀引發的。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和教師工作時間過長,學生的課業負擔過重,中國考試選拔制度的不斷變革尤其是江蘇高考方案的不斷改變等等現狀,都是導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深感負擔之重的原因。正因為如此,關于教育的減負問題也就成為了社會探討的熱點問題。
在全社會都在大力倡導減負的背景下,為什么許多人都深感“減負減負越減越重”,我覺得主要是減負方向還不是很恰當。減負不是流于形式,不是簡單地盲從國外等模式,否則會讓人覺得畫虎不成反類犬。我們高二數學備課組剛去蘇州中學去交流學習過,我感覺他們作為一所百年還是敢作敢為的。
盡管他們也面臨著高考的壓力,但是他們在許多方面還是真正落實了減負,比如關于學生和教師的在校時間的安排就比較人性化,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得到了健康地發展,同時也給學生創造了更多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空間。對于教師而言,不應該用時間來作為衡量的標準,而是應該倡導教師從提升課堂教學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角度出發去求發展,去為減負尋求出路。
在中國高考選拔制度依然能存在的大背景下,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碰撞在所難免,作為減負的改革者需要有面對困難的勇氣,要能承受減負路上出現的壓力,比如升學率下降等暫時的困難,以及由此所要面對的社會或者是家長帶來的壓力。減負之路慢慢兮,我必將上下而求索。
作為教育的一線教師,我覺得自己更有責任為減負行動起來。我要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讓學生學會學習,提升學習能力與學習效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從簡單機械的重復性訓練中解放出來,能真正體會到一點減負之后的幸福。
綜上所述,針對有人說,減負什么的都是浮云,我持否定的觀點,我覺得不能對此有消極的態度,盡管困難重重,我們還是要滿懷希望地為之而努力。
我的觀點闡述完畢,謝謝。
青年教師即興演講稿題目篇五
1、新課程的理念已逐步被廣大教師所接受
廣大教師逐步樹立起新的教育教學觀。這些觀念主要體現在學生觀、課程觀、教學觀上。
新課程以“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學科本位的觀念,反映在教師身上,就是學生意識的形成。我們要求教師首先要有學生本位意識。一切以學生為本,心中裝著學生,裝著每位學生的喜怒哀樂、身心健康、人生幸福。其次,要有學生的主體意識。把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
再次,要有學生個性意識。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珍視學生的獨特個性的培養。在課程觀上,我們新課程改變了教師僅把講授教科書或科目的觀念。教師不再是課本知識的解釋者、忠實的執行者,而是與學生一起構建新課程的合作者、參與者。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不再以書本為本,把教材當作“圣經”解讀,而注重將書本知識向生活回歸、向學生的經驗回歸。這種學生主動認識、主動構建的過程,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2、教師間的合作精神加強了
新課程信息量大,知識面廣,特別和生活、社會、其他學科橫向聯系較大。教師原有的專業知識已滿足不了新課程的需要,這就需要教師除加強自我充電外,更多的依靠教師間的合作,集體備課的作用在此時也顯得尤為重要。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已經開始由傳統的知識性教學轉向現代化的發展性教學。這個變化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目標、課堂組織的形式等方面。
新課程確立了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與教學目標,這就是發展性教學的核心內容。他與傳統的課堂教學只關注知識的接收和技能的訓練是不同的,它注重追求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整合,突出了過程與方法的地位。
在傳統的教學中“悶課”是較為普遍的現象,教師照本宣課、滿堂灌,學生則聽得很乏味。新課程實施后,課堂教學活躍起來,教師的教學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首先,教師的課程設計變了。課程設計由“怎樣給出知識”轉向“怎樣引起活動”。教師進行課程設計時,不僅考慮知識的引入,更多地考慮怎樣引起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知識。新課程教學不是教教材,重要的是用教材,在全體教師中已形成共識。
其次,教師越來越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教師逐步的由重視教學結果轉為重視教學過程。課改前,教師往往把自己活動范圍限定在講臺上,講臺就是活動的空間。受制于此,教師自身也就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置于“獨尊”的位置上,大部分教師的教學方式以“講授”為主,向學生“灌”知識,致使“教與學”、“學與做”相分離。新課程實施后,大部分教師采用了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有的還突破了“課堂教學就是教室里上課”的傳統觀念,許多學科把課放到實驗室、多媒體室、甚至拓寬到生活和大自然中去,學生學習活動的對象也不再限于有字的教科書,而是延伸到整個自然界和社會這部“活”的無字書。過去常見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交流方式和“教師問,學生答”的這種雙向交流方式減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師生間的相互對話、共同探索、共同討論、共同實驗的探索性、合作性的教學方式。教師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表演、實踐、交流去獲取知識,而不是把結論告訴學生。
實施新課程后,學生變得愛學習,喜歡學習了,學習成為學生的內在需求。這種變化,首先是由學習方式的改變帶來的。以前,課堂總是力求整齊劃一,而新課程要求學習方式由單一性轉向多樣性,提倡學生讀中學、玩中學、做中學、聽中學、在思考中學、在游戲中學、合作中學,讓學生身體更多的器官參與學習,從而獲得學習中的樂趣與全面和諧的發展。其次,是評價的變化帶來的。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注重、肯定、贊賞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學生感到學習成功的快樂,在他們的心中喚起自豪感和自尊感,能夠成為學生的動力。
在新課程教學中,我們倡導探究學習,鼓勵學生在探究發現活動中學習,把學習過程的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突現出來,使學生過程更多成為學生思考、質疑、批判、發現、求證的過程,學生的能動性、創造性得到發揮,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得到培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現在學生動手不僅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生、理、化課,而且已發展到其他學科的教學中。由于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刻意創設了讓學生動手的機會,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動手實踐能力得到提高。
課堂教學的管理意識在變,這主要體現在對教師課堂教學的評價上。
在教師的主導方面,主要評價教師是否真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否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學生的主體方面,主要評價學生的參與的狀態、參與的程度、參與的面。
在教學過程方面,主要評價課堂教學的民主、合作、學生的情緒、師生的互動情況。
對教案 除看知識與技能外,主要看通過設計怎樣的活動來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探索,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獲得知識。
總之,新課程的實施,使我們深深地感受到學校教育教學正在發生深刻地變化,這種變化將塑造一代新型的教師,將使素質教育更好的落到實處,學校也將得到更快、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