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yōu)質(zhì)的教案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幼兒園音樂課教案反思篇一
1.萌發(fā)保護丹頂鶴的情感。
2.理解歌曲內(nèi)容,感受歌曲優(yōu)美、動人的旋律。
3.能大膽地用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重點:理解歌曲的內(nèi)容并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難點: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經(jīng)驗準備:幼兒已經(jīng)了解有關丹頂鶴的常識
物質(zhì)準備:課件、磁帶、錄音機、手工紙人手一張
教師帶領幼兒隨著“嘎達梅林”的主旋律學鶴飛進入活動室。
一、無伴奏完整欣賞(教師扮演“風兒”表演唱)
提問:聽了風兒的演唱,你心里的感覺怎么樣風兒給我們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分段欣賞
1.欣賞“走過那條小河……留下一首歌”。
教師:多么善良的姑娘,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的家鄉(xiāng)(動畫放映,老師清唱)。
提問:你們喜歡小姑娘的家鄉(xiāng)嗎為什么
2.欣賞歌曲高潮部分。
教師:可是,有一天,一只丹頂鶴受傷了,善良的小姑娘把她救了上來,可是她自已卻……(引導幼兒回答,引起共鳴。)這時,白云哭了,風兒哭了,還有誰哭了呢(讓幼兒聯(lián)想回答)
3.播放動畫,欣賞結束部分。
三、聽錄音,幼兒邊欣賞歌曲邊用動作表演歌曲。
四、引導幼兒發(fā)表自己欣賞歌曲后的感受和想法。
教師和幼兒一起做紙鶴及其他服飾、道具,放在音樂角,供幼兒自選活動時使用。
一、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所欣賞的歌曲是民眾中廣泛流傳的一首民歌,歌曲旋律優(yōu)美,宛如一個故事向聽者娓娓道來,歌曲感染力很強,能夠激發(fā)幼兒關愛動物、關心他人、關注環(huán)境的情感。根據(jù)幼兒的思維特點,我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內(nèi)容,激起幼兒情感上的共鳴。在教學環(huán)節(jié)安排上,采用“整一分一整”的模式,盡量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xiàn)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尊重每個幼兒的情感和創(chuàng)造。
二、效果分析
本次活動所欣賞的歌曲雖然是成人中廣為流傳的民歌,但也能夠被幼兒所接受,而且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這可說是幼兒音樂欣賞的一個大膽的嘗試。在活動中,無論是欣賞還是表演幼兒都十分投入,很多幼兒已經(jīng)熟悉了歌曲旋律并會輕輕跟唱,同時,動人的歌曲內(nèi)容和優(yōu)美的旋律讓幼兒的情感得到激發(fā),特別是欣賞女孩為救丹頂鶴而獻身時,好多幼兒都流露出難過之情。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只字未提如何愛鳥、愛自然的要求,而是在潛移默化中讓幼兒關愛動物的環(huán)境情感得以熏陶感染。
幼兒園音樂課教案反思篇二
通過做游戲來完成打電話這節(jié)課。讓孩子們在一起互動。
1、通過情景表演幫助幼兒熟悉歌詞,學唱歌曲。
2、能用輕快的聲音來演唱。
3、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
學生能夠自己創(chuàng)編打電話內(nèi)容
并完整演唱歌曲
電子琴,電話 小娃娃兩個
(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活動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很清楚地再現(xiàn),即開始環(huán)節(jié)、基本環(huán)節(jié)、結束環(huán)節(jié)、延伸環(huán)節(jié)。注:重點表述基本環(huán)節(jié))
一、師生問好
二、導入
2、老師表演打電話的情景,幼兒欣賞。
一天,豆豆呆在家里,覺得很沒勁,于是她就想到了在幼兒園的點點,然后給點點打了電話。
豆豆;喂 喂 喂 你是點點嗎?
點點;哎 哎 哎 我是點點啊。
豆豆;點點 點點 你在干什么呢?
點點;豆豆 豆豆 我在幼兒園呢。
3、提問 小朋友們有沒有看到豆豆和點點在干什么呢?
那豆豆在哪里呢? 點點在哪里呢?
三、歌曲教唱
1、教師有感情的演唱
2、教師帶著幼兒一起有節(jié)奏的朗讀歌詞
3、請幼兒和老師一起唱
4、利用手偶 一邊唱歌 一邊表演
5、幼兒跟琴聲演唱
6、幼兒分組演唱
7、合唱
8、請小小朋友們來表演打電話的游戲
讓幼兒能在玩中學 感受到學習音樂的快樂。
幼兒能夠主動參與的活動中。
幼兒園音樂課教案反思篇三
1、理解詩歌內(nèi)容,感受作品的趣味性,學會朗誦詩歌。
2、了解西瓜和黃瓜在生長過程中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3、豐富詞匯:瓜藤兒、又大又圓、又細又長。
重難點:理解詩歌內(nèi)容,學會朗誦詩歌。
活動準備:
1、胖奶奶和瘦爺爺?shù)氖峙几饕粋€;磁帶及錄音機。
2、詩歌圖譜、ppt;筆、紙。
活動過程:
一、教師分別用左右手操縱胖奶奶和瘦爺爺?shù)氖峙迹ㄟ^情景對話引題。
1、胖奶奶:嘿!我是胖奶奶。瘦爺爺:嘿!我是瘦爺爺。
胖奶奶:我喜歡種瓜。瘦爺爺:我也喜歡種瓜。
胖奶奶:我種的瓜又大又圓,味道甜又甜。瘦爺爺:我種的瓜又細又長,清口又松脆。
2、胖奶奶和瘦爺爺都夸自己種的瓜好,你們猜猜他們種的是什么瓜?
3、小朋友們猜了這么多,那詩歌里的胖奶奶和瘦爺爺?shù)降追N的是什么瓜呢?請聽詩歌《種瓜》。
二、欣賞配樂詩,幼兒初步了解詩歌內(nèi)容。
1、教師朗誦詩歌一遍,幼兒傾聽。
2、請幼兒說說胖奶奶和瘦爺爺種的各是什么瓜。
三、課件演示,了解西瓜和黃瓜的生長過程。
1、看ppt聽教師朗誦詩歌一遍。
四、看圖譜學兒歌。
1、教師指著圖譜完整朗誦一遍詩歌。
2、幼兒跟著教師看著圖譜一起念詩歌。
3、豐富詞匯:瓜藤兒、又大又圓、又細又長。
(提問:小朋友們看,剛才胖奶奶和瘦爺爺種的瓜藤各往哪兒爬呀?長呀長呀,胖奶奶種的瓜和胖奶奶一樣,怎么樣?長呀長呀,瘦爺爺種的瓜和瘦爺爺一樣,怎么樣?)
4、分男女角色念。(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
五、拓展想象,鞏固理解詩歌內(nèi)容。
1、胖奶奶和瘦爺爺明年還要種瓜,他們會種什么瓜呢?根據(jù)想象,編成詩歌并用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2、教師提操作要求。
3、幼兒邊聽音樂邊作畫。
整個過程小朋友氣氛都比較活躍,他們都能積極參與,親身體驗種西瓜的整個過程,老師也只是起到一種指導的作用。小朋友們都很高興,知道西瓜是藤打的,不是樹結的,得來不容易。當然,在課堂這么短的時間幼兒體會不出勞動的艱辛,我以后會經(jīng)常帶他們到郊外,多長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