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暮江吟的說課稿篇一
本校是一所各方面比較先進的農村小學。這些小朋友從小生長在農村,對于詩中所描寫的山水田園般的美景,有一定的切身感受。此時正是中秋節,學生已經觀察了中秋的月亮,并已經在口語交際課作了交流。學習這兩首詩有了一定的基礎。但農村學生知識面還比較窄,所以在語文素養,古詩鑒賞方面有一定的欠缺。需要教師協助學生體會寫作中的技巧。
1.通過查字典或有關資料,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能夠大致理解詩中描述的情景。
2.采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了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
3.有感情的朗誦古詩并嘗試背誦古詩。
4.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掌握自學古詩的方法。
5.想像詩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詩人表達的對明月和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1.《古朗月行》古詩課件。
2.《古詩二首》課件。
1.采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了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
2.想像詩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詩人表達的對明月和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3.掌握自學古詩的方法。自學另一首古詩。
4.有感情地朗誦古詩并嘗試背誦古詩。
(一)師板書“暮江吟”。讓學生試著猜猜題目的意思
解題:“暮江吟”就是歌詠黃昏的江邊美景。
(二)學習古詩《暮江吟》
⑴初讀,解決不認識的生字。
師:讓我們一起快來一起讀讀這首詩吧。多讀幾遍,試著讀準字音。
生自讀古詩,解決生字。
師:誰有信心站起來讀讀這首詩。
⑵再讀,劃出不懂詞句。
⑶品讀,參考學習資料與同學深入研討。(可根據學生實際選取其中一種方案)
方案一:學生自由提出問題,自由討論。
師:大家讀得又投入又熟練。詩的意思讀懂了嗎?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咱們一起解決。
生提問題。師引導學生利用自身查找的資料逐一解決問題。
方案二:師引導學生逐句理解。
生可能提出:①殘陽?②瑟瑟?③為什么“半江瑟瑟半江紅”同一江水還有不一樣的嗎?……(對于學生自身能解決的問題可以讓學生解決,解決不了的老師可以協助。)
弄明白前兩句詩意后,師邀請學生誦讀1、2句。
生討論。(“憐”不只有可愛的意思,還有憐惜的意思。這樣寫更突出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
暮江吟的說課稿篇二
古詩的教學尤其要注重讓學生在讀詩的過程中與文本進行自由、充分的對話,在閱讀中披文入境,“讀”占鰲頭,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與體驗,再現詩中情境,體會詩人情感。
王維的《鳥鳴澗》和白居易的《暮江吟》。《鳥鳴澗》描寫詩人看到的春山由明月、落花、鳥鳴所點綴的靜謐意境?!赌航鳌吩娙诉x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升這一段時間里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前兩句寫夕陽落照中的江水,后兩句寫新月東升的夜景。
1、理解《鳥鳴澗》和《暮江吟》兩首古詩。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嘗試背誦古詩。
3、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鳥鳴澗》和《暮江吟》兩首古詩。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嘗試背誦古詩。
3、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
1、同學們,喜歡古詩嗎?想必大家平時一定積累了不少古詩,誰背首古詩給大家聽聽?我這還有幾首古詩的圖畫,咱來看圖猜古詩、背古詩,怎么樣?敢不敢試一試?——誰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詩,就站起來大聲背給大家聽!其他同學會背也可(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碧云端?!乙呀浉惺艿酵瑢W們對古詩的喜愛之情。望著一輪明月,不同的詩人有不同的感受。這節課,讓我們走進《古詩二首》,再來學習兩首與明月有關的古詩。先來學習唐代詩人白居易寫得《暮江吟》——我來板書題目,請大家仔細看。(板書:暮江吟,請大家齊讀課題)
1、讓我們快來讀讀這首古詩吧!多讀幾遍,請你試著讀準字音。
2、誰有信心站起來讀讀這首詩?
同學們的朗讀水平很高,個個讀得好,還有誰想讀?
3、看來大家已經對這首詩感興趣了。那就請你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想怎樣讀就怎樣讀:可以像古人那樣搖頭晃腦地讀;可以站起來大聲讀;也可以同桌之間互相讀,把這首詩美美得多讀幾遍。
4、大家讀得又投入又熟練。詩的意思讀懂了嗎?有什么問題提出來,咱們一起解決。
(板書:殘陽;為什么不說“照”而用“鋪”呢;瑟瑟可憐——在這里是什么意思,你讀懂了嗎?這么多的同學不明白,為什么不問?大膽提出你的問題,還有不明白的嗎?)
5、殘陽——夕陽。指快要落山的太陽。
鋪——此時太陽已經接近地平線,貼著水面斜射,陽光非常平緩柔和。
用什么方法解決這個問題?——通過看圖可以更好的理解這個詞。
6、就用這個方法來猜猜“瑟瑟”什么意思?——受光少的地方,呈現出深深的碧色。江面泛起細小的波紋,波峰受光多呈現紅色,波谷受光少呈現碧色。你們看?。ㄑ菔菊n件——夕陽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紅綠相間,難怪詩人稱贊道:“半江瑟瑟半江紅”。
(1-2句)邀請學生來讀
當白居易陶醉在夕陽美景中,天色漸漸暗下來,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色又是怎樣的?(露似真珠月似弓—打比方打得非常恰當)——多么美的夜景??!為什么不用“可愛”而用“可憐”呢?想想看,“可憐”不僅有可愛的意思,還可以感受到詩人的憐惜之情。
7、想不想看看這般美景?請你閉上眼睛用心聽,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結合詩句暢所欲言)
(板書:江邊殘陽月夜美)
過渡語:一輪江邊的明月,讓白居易流連忘返,唐代詩人王維對山中明月情有獨鐘并寫下了《鳥鳴澗》這首詩。(板書:鳥鳴澗,請大家齊讀課題)
1、“鳥鳴澗”是一個地名,為云溪風景之一。唐代詩人王維是如何描寫鳥鳴澗的呢?學習了這首詩,你會有更多的了解。學習這首詩之前,我們一起來回想一下,剛才采用怎樣的方法學習《暮江吟》的?(板書:讀通——讀懂——想象——背誦)
我們一起總結了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就按照這樣的方法,小組合作學習《鳥鳴澗》,待會兒我們進行“古詩挑戰賽”。
總結我們學習的古詩學習的方法步驟
1、讀熟練
2、猜意思
3、提疑問
4、背熟練
學習與鞏固
暮江吟的說課稿篇三
1、知識目標:學習《暮江吟》,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詩所描寫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讀。
2、能力目標:通過反復朗讀,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通過小練筆加深對古詩的理解。
3、背誦并默寫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
2、理解景物描寫與表情達意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詩
師:古典詩歌中寫景的讀句很多,大家能背幾首嗎?
生背《望天門山》背《山行》背《絕句》……
(師板書,一邊音樂《春江花月夜》起)
師強調“吟”的讀音。
生:有太陽落山的意思。
師:從詩題中看出了時間,還看出了什么?
生:他在江邊。
師:傍晚在江邊吟詩,這是誰呀?(白居易)
師:誰來介紹介紹。(生介紹)
二、知詩人,初賞詩
師:老師這里也有關于白居易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ǔ鍪咀髡吆喗椋瑢W生指名讀)
師:要了解這首詩,還要回到822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邊紅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詩一首,就是這《暮江吟》(課件出示圖片,并范讀)
師:聽了這首詩,你感到什么?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棵小草,被夕陽的余輝照耀著,一半綠,一半紅。
師:你怎么那么會表達呀!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只小螃蟹,在江中游,陽光下的江面照得一半紅,一半綠。
……學生自由說感受。
三、初讀古詩,知大概
師:多美??!接下來,同學們用喜歡的方式來讀詩,可以坐著讀,可以站著讀,可以離開座位讀。
(同學們紛紛找伙伴讀)
師:誰來讀?
(指名讀詩)(齊讀)
四、再讀古詩,交流讀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不懂的地方做記號。)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你讀懂了哪里?你哪個地方沒讀懂?誰來幫幫他?
五、學習前兩句詩
1、出示投影片(夕陽西下的江上景色)指導看圖。齊聲朗讀前兩句詩。
2、重點理解詞語。
“殘陽”是什么意思?
(詩人描寫了傍晚的殘陽和江水,江水的特點是半江瑟瑟半江紅)
3、出示燈片
提問:江水為什么一半是綠色,一半是紅色,你看見過這種景象嗎?(因為太陽接近地平線,江面有一半已經照不到陽光所以半江是綠色,半江是紅色,“鋪”既寫出了夕陽的柔和,又寫出了照得面積廣大而均勻。)
4、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5、小結:通過學習前兩句詩,我們知道了前兩句詩主要寫傍晚時分,夕陽斜照在江面上是什么樣的景色,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我們一起欣賞和想象當時那美麗的意境。
師述:夕陽漸漸地落下去,晚霞映紅了天空,夕陽的余輝灑在了寬闊的江面上,忽然間,江水似乎分成兩半,這一半是碧綠碧綠的,那一半是鮮紅鮮紅的,微風輕輕地拂過江面,江水泛起了粼粼波紋,像一顆顆閃光的寶石,又像空中閃爍的繁星。??!多么迷人的傍晚景色。
同學們,你們覺得這景色美不美?這樣的景色會讓詩人怎樣?用一個詞語形容:“陶醉,戀戀不舍,流連忘返”。那就戀戀不舍地讀讀吧。
六、學習后兩句詩。
1、(出示投影片:夜晚月光下的江邊景色)指名朗讀后兩句詩。
思考:作者描寫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樣抓住這些景物的特點來寫的?
2、“可憐”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農歷已進入深秋季節這句點出了觀賞江景的季節是深秋。
3、詩人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寫深秋的夜景?為什么這樣打比方?
珍珠晶瑩閃亮,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用珍珠來比喻露珠就照應了“可憐”,詩人寫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彎弓。
4、指名說說后兩句詩的意思。
5、閉上眼睛欣賞體會后兩句詩的美麗意境
出示課件:同學們,你們現在能根據這首詩把屏幕括號里的內容說完整嗎?誰來連貫的把整首詩的意思說完整?(出示,學生先說,最后指名讀。)
七、指導朗讀,領悟感情。
1、師:朗讀古詩時不僅要讀準字音,有感情,還應有節奏,我們根據畫好的停頓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生有節奏地朗讀古詩)一道殘陽鋪水中”,要求學生讀得平緩、輕柔;“半江瑟瑟半江紅”,要讀出驚嘆的感情來;“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則要讀出贊美的情感。
(注意調動學生的朗讀積極性??梢圆捎枚喾N讀法:如男女對比接讀。)
2、指導配樂朗讀。
師:詩人白居易離開京城到杭州任職,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邊這紅霞滿天,彎月東升,露水晶瑩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們隨著音樂也來細細地品詩一番。
(生配樂朗讀)
3、談感受。
(指名說感受)(帶著這些感受再齊讀一遍。)
(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美景,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對暮江美景的喜愛之情)
八、練習(同學們可以任意選擇一項做。)
(1)作畫
景色的美體現在哪里?詩人用他的妙筆給我們描繪了幾個畫面,請同學們根據詩意,把詩人筆下的美景畫出來。
(2)寫話
用自己的話描述詩人筆下的美景。寫成一篇寫景的小短文。瞧,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提示語呢!
九、總結:
這首詩向我們勾畫了夕陽西下的傍晚江上美景,同時也描述了深秋夜晚月光下的江邊迷人的景色,把我們帶到了一個美好迷人的景色,讓我們再一次閉上眼睛回味詩中美麗的意境。(聽配樂朗誦)
暮江吟的說課稿篇四
佚名
一、教學目標?
1、學會5個生字,讀準多音字“似”。
2、能說說詩的意思。
3、能背誦全詩,默寫
二、教學過程?
1、復習導入??
(1)指名背誦《登鸛雀樓》
(2)指名說說意思
(3)齊背全詩
2、教學新課
(1)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學習生字
(3)理解題意
暮:指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
江:大河
吟:古代詩歌的一種。
(4)分析古詩
a、教學1、2句
這句詩中有哪些事物?
詩中描寫陽光用了一個什么量詞?
能不能把“鋪”換一個字?
第二句中哪個詞比較難理解。
說說整句的意思。
b、教學3、4句
理解“可憐“的意思
給“似”換一個字
說說整句詩的意思
(5)指導朗讀
a、由朗讀,用鉛筆劃出該停頓的地方。
b、指名讀
c、對其進行評價
d、齊讀全詩
(6)板書設計?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暮江吟的說課稿篇五
《暮江吟》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途中寫的一首風景詩。這是一首寫景佳作,詩句語言流暢,格調清新,繪影繪色,細致真切。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升這一段時間里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運用了新穎巧妙的比喻,創造出和諧、寧靜的的意境。教材選編這首詩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讀中悟詩,體會詩的意境,感受詩人的情感,受到古典文學的熏陶,提高語文素養。
1、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吟”“瑟”。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詩文。
2、過程目標
(1)通過對關鍵詞句的理解,體會作者情感。
(2)通過多種讀的方式,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文。
3、情感目標
啟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贊美之情。
本課教學重難點:理解詩意,體會作者情感,積累背誦。
根據課程標準及結合教材特點,我主要采用創設情境、品評賞析等方法,適時的運用配樂引導學生主動的進行朗讀、品悟詩文,讓學生在讀中融情,悟中入情。
這篇課文我安排一個課時,教學過程我分五個環節進行
1、激趣導入,引出課題。
當我這樣引導之后,學生自然會背幾首寫景的詩,隨后我順勢說:同學們背的每一首詩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寫景詩《暮江吟》。(板書《暮江吟》)介紹《暮江吟》寫作背景。
2、破詩體,解詩題。
解題是學習這首詩的一把鑰匙,介紹寫作背景后,我讓學生看我板書的課
題,提問:“暮”是什么意思?“暮”和“江”在這各交代了什么?“吟”是什么意思?“吟”是本課的生字大家讀時注意是前鼻音,書寫時右邊是“今”不是“令”。
3、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這個環節我分4步完成)
(2)自讀詩句。
古人言“讀書百變,其義自現”,多讀是理解詩意的關鍵。在這一步我讓 學生把詩讀三遍,要求:第一遍讀準字音,第二遍讀流利,讀的字正腔圓,第三遍畫出節奏,讀得有板有眼。
(3)課件出示畫了節奏的詩,采用各種方式讀。如個人讀、齊讀、分男女生讀。
4、品讀古詩,體會情感
詩歌語言凝練,不讀不能見其美,不品不能見其意。(這個環節我分3步完成)
(1)注重啟發,由淺入深的引導學生理解詩意。
如在教詩的前兩句“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睍r,我是這樣 進行教學的:問:“殘”是什么意思?“殘陽”的形狀和顏色是怎樣的?“一道殘陽”是指什么時候太陽?“鋪”是什么意思?當學生一一做答之后,我再問:什么時候的太陽斜照在什么地方上?經過我這樣問,學生自然就譯出第一句詩的意思。接著我再問:夕陽斜照的江面會是怎樣的呢?“瑟瑟”是什么意思?自然的學生又很快的譯出詩的第二句意思。詩的后兩句我也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教學。
(2)品讀關鍵詞,創設情境,初步體會情感。
新課標指出:抓好詞句的教學是小學閱讀教學的根本,對詞句的揣摩是培 養學生感悟情感的一種主要形式。 在這一步我讓學生默讀第一句,并想想哪個詞用得好?學生自然找到“鋪” 字,接著我問“鋪”好在哪里?能否把“鋪”換成“照”“射”“灑”等字,為什么?品完“鋪”字后,我順勢創設這樣一個情境:播放《秋思》樂曲,讓學生邊聽邊思考:假如此時此刻你就站在江邊,面對這樣美麗祥和的景色,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假如你是小畫家,你會畫些什么?假如你是詩人你又會吟出怎樣的詩句?詩的后兩句我也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教學。
(3)體會情感
在這一步中我設計這樣的問題:請大家結合詩的寫作背景和詩句意思并思考:詩人寫這首詩前后的心情有何不同?詩人所寫的這些景物都是大自然中我們常見的事物,他有什么用意呢? 學生自然會把詩人不同的心情說出來,這時我做這樣的一個小結:是的,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詩人通過對 “殘陽”等景物吟誦,表達了對大自然的喜愛贊美之情。
5、聆聽歌曲,積累背誦
請同學們聆聽《暮江吟》這首歌。伴隨著美好的旋律,讓學生跟著唱,進而背誦詩歌。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傍晚: 殘陽 —鋪— 江水 “夕陽西沉”
夜晚: 月-----似——-弓 “新月東升”
露珠 ——似—— 珍珠
暮江吟的說課稿篇六
1.古代有一位詩人,他寫的詩通俗易懂,每次寫完詩后,他總要讀給隔壁的老奶奶聽,一遍遍地讀,一遍遍地改,直到老奶奶聽懂為止,哪位同學知道這個詩人是誰。(白居易)
2.大家學過白居易寫的詩嗎?哪位同學能起來給大家背誦一下。
3.背誦古詩。
二、新授
(一)走進《暮江吟》
1.今天我們在來學習一首白居易寫的古詩——《暮江吟》。
2.你從詩題中知道了什么?
時間:傍晚;地點:江邊。 吟:吟誦。
3.白居易在傍晚的江邊看到了什么樣的美景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暮江吟》。
4.指導朗讀。
(二)欣賞《暮江吟》
6.它的“可愛”表現在那里?
生:一道夕陽照在水中,一半變成紅色,一半變成綠色,草地上的露珠晶瑩美麗,月亮就像一張弓一樣。
生:我補充,一道殘陽并不是一道,照在河水中有很多的。
師:瞧,這兩位同學多能干??!還有什么問題嗎?
生:太陽都是照射的,這里為什么用“鋪”呢?
生:很柔美。
師:你能讀出來嗎?
(生讀)
師:那剛才討論中認為最美的是什么?
生:半江瑟瑟半江紅,最美。因為這種景色像湖面嗎?我認為不像。
生:像小孩子臉一樣的紅,像綠寶石一樣的綠。
生:一半是紅瑪瑙鋪成的,一半是碧玉鋪成的。
師:還有哪兒很美?
生:我覺得露珠是很美的,就像珍珠一樣,珍珠是價值連城的,很美的。
生:露珠。
師:此時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你的心情會怎么樣?
生:能看到這樣的美景真幸福啊!
生:看到這些,我的疲勞都不見了。
生:我心情舒暢。
生:很想去。
(生讀詩)
生:好,我給大家示范一下。(生讀)(學生爭著,比著讀)
師:看著同學們吟得這樣好,老師也想吟一吟,好嗎?
師吟詩(同學們鼓掌)
生:我最喜歡“鋪”字。因為它表現出美,顯得親切,安閑。
生:我喜歡“瑟瑟”這兩句好,因為它剛中帶。
生:我覺得“真珠”這個比喻用得好,把露珠寫得閃閃發光,很美。
生:“半江瑟瑟半江紅”這個句子寫得很美,像五彩池。
三.畫中悟詩情
1、如果你看到這么美的景色?想做些什么?
2.你覺得這首詩可以畫幾幅呢?說說你的理由。——選擇一幅畫一畫(音樂情境)。
(建議:畫傍晚的選用黃色的紙,畫晚上的選用藍色的紙,這樣的效果會更好一些。)
3.展示交流:
①.第一幅:
a.介紹一下你的畫?!觥?/p>
b.誰來評一評?
重點:“鋪”字有沒有表現出來?什么東西可以鋪?
c.你能把你的畫吟出來嗎?——為什么這么吟?
點撥:
c.對呀,夕陽的余暉從地平線上一道道地射過來,幾乎與江面平行,就像一床巨大的紅地毯,非常壯觀,而詩人用一個“鋪”字就把這意境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了,我們一起邊做邊吟。
e.在夕陽的魔力下,整條江好像成了一大塊美麗的玉石了!把你的感受吟出來。
d.還可以畫些什么?
e.傍晚還有這么多的美景,詩人為什么不寫呢?
②.第二幅:
a.介紹一下你的畫?!?。
b.誰來評一評?
c.還可以畫些什么?
d.能把剛才的理解、剛才的感受吟出來嗎?可以邊做邊吟?!杂勺x、指讀。
(朗讀引導:詩人也用一個詞表示了你剛才的這種心情和感受,是什么?——“可憐”就是……?——再讀。)
4.詩人描繪的第二句詩的時間是晚上,而第一句卻是傍晚,為什么上下兩句時間相差這么遠,你能發揮想象把它補上去,編成一個故事嗎?——交流。
6.現在你明白詩人為什么要寫這首詩嗎?——出示小資料。
小結:是啊,咱們的江南、咱們的家鄉風景如畫!也正因為大詩人白居易深深地熱愛著咱們江南這一帶,所以咱們的江南在他的心里永遠都是最美的!
三、課堂小結
1.小結:你能想象的出作者流連江邊,淺唱低吟時的感情嗎?
詩人用美妙的詩句描繪著傍晚至深夜江邊的景色,贊美了暮江的美麗,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我們也應該象詩人一樣留心身邊的一山一水,從中發現美,去謳歌美。
2、動筆寫寫此時的感受
四、布置作業
這么好的詩應該背下來。大家試著讀讀背背。
暮江吟的說課稿篇七
今天我說課的課文是《暮江吟》,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法與學法、說教學過程和說板書設計等6個方面入手進行說課。
《暮江吟》語文e鄂版第11冊第4單元的詩詞誦讀,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途中寫的一首風景詩。
這首詩是一首寫景佳作。詩句語言流暢,格調清新,繪影繪色,細致真切。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升這一段時間里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運用了新穎巧妙的比喻,創造出和諧、寧靜的意境。其寫景之微妙,歷來備受稱道。詩句的字里行間充溢著詩人熱愛大自然的美麗景色,熱愛大好秋色的喜悅之情。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及單元的目標要求,并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1、學會“吟”、“瑟”兩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誦古詩并嘗試背誦古詩。
3、通過在讀中想象意境,描繪意境等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了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
4、想象詩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詩人表達的對明月和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1、了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
2、想象詩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詩人表達的對明月和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3、有感情地朗誦古詩并嘗試背誦古詩。
本課設計先引導學生解詩題,知作者,并通過設計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自讀古詩,把握節奏,再通過自由交流理解詩意,其間適時引導朗讀,體會詞語的用法、詩的意境,在理解品讀中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為達到教學目標,實現教學重難點,在教學過程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解詩題、讀詩、品詩、悟詩四個小環節,讓學生在讀中想,在想中繪,在繪中悟,層層遞進地理解詩人所描繪的意境,步步深入地去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
(一)知詩人,解詩題,導入新課。
1、古代有一位詩人,他寫的詩通俗易懂,每次寫完詩后,他總要讀給隔壁的老奶奶聽,一遍遍地讀,一遍遍地改,直到老奶奶聽懂為止,哪位同學知道這個詩人是誰。(白居易)當學生說出白居易后,我緊接著追問,請問你們對白居易都有了解嗎?當學生暢所欲言后,我再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介紹詩人。
白居易(公元772—公元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今陜西渭南人。他是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
今天我們來學習詩人的一首風景詩(這時我板書《暮江吟》。)
在出示課題后,引導學生自己去解詩題:說說你是怎么理解詩題的?“吟”又是什么意思呢?(黃昏時分在江邊所作的詩。吟,是古代的一種詩體。)誰在黃昏時分在江邊吟詩?進一步追問學生,加深學生的記憶。
設計意圖:美國心理學家斯奇卡列說:“好奇是兒童的原始本性,感知會使兒童心靈升華,為其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在這里我設下問題,激起學生的好奇,進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讀詩,了解詩意。
在語文教學中,應堅持以讀為本,在讀中感,在讀中悟,因此在詩句的講解方面,我要求學生自由朗讀,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讀出自己對古詩的獨特體會,然后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去描述詩中所描繪的意境。
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著重引導學生體會古詩的意境。分為2步:
第一步,讓學生自由朗讀,按照他們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讀出自己的體會。在讀的過程中注意字的讀音,停頓。
殘陽鋪水中露似珍珠
傍晚之景夜晚之景
江瑟瑟紅月似弓
在學生對古詩有了初步了解后,讓學生再讀古詩,這時或許古詩所描繪的傍晚之景和夜晚之景自然而然的就浮現在學生的腦海里。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在這里我要求學生自由朗讀詩文,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內容,讓學生在讀中想,在想中繪。
(三)品詩文,升華情感。
(1)齊讀“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你覺得這兩句詩中哪個詞用得最好?(通過抓關鍵詞“鋪”、“瑟瑟”等,引導學生更深層次的體會古詩的意境。如:“鋪”字可不可以用“照”、“射”等詞替換,為什么?不說“照”,卻說“鋪”,“射”這是因為“殘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確像“鋪”在江上,很形象?!颁仭睂懗隽私钠届o,夕陽的美麗?!吧?、“紅”寫出了殘陽鋪水的結果。)
(2)齊讀詩句“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詩中“可憐九月初三夜”的“夜”字,以及“露似真珠月似弓”,明顯地是在寫“夜晚”。按《辭?!防锏慕忉專骸奥冻R娪谇缋薀o風的夜間或清晨。面對這樣的夜景,詩人發出了怎樣的感嘆?用詩中哪個詞可以概括?(通過抓關鍵詞“可憐”、“似”等,體會詩人對大自然的贊嘆、喜愛之情!)
如果說傍晚江邊夕陽如火,那么夜晚江邊新月當空,一片銀白,這靜謐的夜景令作者作美麗的遐思?,F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朗讀,想象詩中描繪的畫面,比較下與前面你所看到的有什么新發現。
設計意圖: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理解古詩的關鍵字詞對古詩進行品析,層層遞進的去理解詩人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
(四)假設意境,發揮想象,感詩人之所感。
這時,我就介紹古詩的創作背景,讓學生去想象詩人當時所處的環境,進而去領悟詩人當時的心情。
這首寫景詩約作于唐長慶二年(822)。當時朝政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諳盡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而這首詩是這年七月白居易由中書舍人出任杭州刺史,經襄陽、漢口,于十月一日抵達,在赴杭的江行途中所作。
假如你是詩人,得以如愿的離開你自己所不樂意待的地方,你的心情會怎樣?(引導學生說出)——輕松愉快。
這時我進行小結:不錯,這首詩在描寫那絕妙景色的同時也從側面反映出詩人離開朝廷后的輕松愉快的心情。途經所見,隨口吟成,格調清新,自然可喜,讀后給人以美的享受。
現在,請同學們再自由讀課文,體會下詩人輕松愉悅的心情。
設計意圖:在這個教學環節里,我通過假設問題,讓學生設身處地的站在詩人的角度去品詩,去感悟詩中詩人所蘊含的情感。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殘陽鋪水中露似珍珠
傍晚之景夜晚之景
江瑟瑟紅月似弓
熱愛自然輕松愉悅
暮江吟的說課稿篇八
本文是由語文教案工作室上傳的: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暮江吟》教學設計。
①《暮江吟》中的“暮”你是怎樣理解的?在這兒起了什么作用?
②“江”在題目中交代了什么?
③“吟”是什么意思?
④從題目中可以看出詩人吟唱的對象是什么呢?
⑤從詩的題目上你讀懂了什么?
1、自由讀,初步了解詩歌大意。
2、范讀
3、思考、討論:
詩人描寫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這些景物的哪些特點來寫的?
4、齊聲朗讀前兩句詩。
5、重點理解詞語。
“殘陽”是什么意思?
(詩人描寫了傍晚的殘陽和江水,江水的特點是半江瑟瑟半江紅)
6、出示燈片
提問:江水為什么一半是綠色,一半是紅色,你看見過這種景象嗎?(因為太陽接近地平線,江面有一半已經照不到陽光所以半江是綠色,半江是紅色,“鋪”既寫出了夕陽的柔和,又寫出了照得面積廣大而均勻。)
7、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8、學習后兩句詩。
① 指名朗讀后兩句詩。
思考:作者描寫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樣抓住這些景物的特點來寫的?
② “可憐”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農歷已進入深秋季節這句點出了觀賞江景的季節是深秋。
③ 詩人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寫深秋的夜景?為什么這樣打比方?
珍珠晶瑩閃亮,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用珍珠來比喻露珠就照應了“可憐”,詩人寫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彎弓。
④ 指名說說后兩句詩的意思。
⑤ 想象全詩意境,大家閉起眼睛想一想。
(在月色朦朧的夜晚,仿佛我們來到了江中的小島上,看到了深藍的天空中掛著弓一樣的月兒,月兒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閃閃發光,像珍珠一樣可愛,你們看到了嗎?)
⑥ 詩人寫景的目的是為了抒情,那么詩人抒發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⑦ 齊聲朗讀
請同學們有抑揚頓挫的語調讀出詩人對傍晚時分江面美麗景色的喜愛之情。
(1)作畫
景色的美體現在哪里?詩人用他的妙筆給我們描繪了幾個畫面,請同學們根據詩意,把詩人筆下的美景畫出來。
一道殘陽鋪水中可憐九月初三夜
半江瑟瑟半江紅露似珍珠月似弓
(2)寫話
用自己的話描述詩人筆下的美景。
暮江吟的說課稿篇九
1、知識目標:學習《暮江吟》,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詩所描寫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讀。
2、能力目標:通過反復朗讀,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通過小練筆加深對古詩的理解。
3、背誦并默寫古詩。
1、理解詩句的意思。
2、理解景物描寫與表情達意的關系。
師:我們在低年級曾學過一首詩《草》,記得嗎?
(師生齊背《草》)
師:這首詩的詩人是誰?(白居易)
師:我們今天再來學習白居易的另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暮江吟》。(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師:在學習在這首詩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詩人。
(出示課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簡介)
師指名讀白居易的生平簡介。
1、師:詩人白居易離開京城,到杭州任職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寫下這首詩,通過課前的預習,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指名說題目的意思)
2、師:到底詩人吟了什么詩,我們來聽聽看。
(生聽課件中范讀)
3、師:現在請同學自由朗讀這首詩,通過圖文結合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詩中的字、詞,不懂的字用“△”標出。
(生自由朗讀學習古詩)
4、交流學習一、二兩句
師:在這兩行詩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詞可提出來。
(師生共同解答殘陽、鋪、瑟瑟等字。)
師: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指名說詩句的意思)
5、指導朗讀一、二兩句
過渡語:下因為江邊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覺已到夜晚。
6、指導學習三、四兩句。
師:這兩句描寫了江邊的哪些景色?
師:詩人用了什么方法來描寫露水和月亮?
師:把
比作,又把比作。
師:詩人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連用了兩個比喻描寫了江邊夜晚迷人的景色,詩中還用哪個詞來形容?(可憐)
師:可憐是什么意思?(可愛)
7、指導朗讀三、四兩句。
8、指導朗讀朗讀整首詩。
師:朗讀古詩時不僅要讀準字音,有感情,還應有節奏,我們根據畫好停頓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生有節奏地朗讀古詩)
9、指導配樂朗讀。
師:詩人白居易離開京城到杭州任職,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邊這紅霞滿天,彎月東升,露水晶瑩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們隨著音樂也來細細地品詩一番。
(生配樂朗讀)
10、談感受。
(指名說感受)
你能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做一首新詩,或畫一兩幅簡筆畫嗎?兩樣選擇一個來完成。
師:這節課我們不僅學詩、吟詩、還做詩、做畫,同學們表現得很不錯,希望課后同學們能收集有關白居易的詩,我們下節課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