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是進行演講的依據(jù),是對演講內(nèi)容和形式的規(guī)范和提示,它體現(xiàn)著演講的目的和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演講稿嗎?下面我?guī)痛蠹艺覍げ⒄砹艘恍﹥?yōu)秀的演講稿模板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讀書好的演講稿篇一
不論閱讀能力強還是稍弱的孩子,在閱讀中都會遇到困難和挑戰(zhàn),借助一定的閱讀技巧可以幫助閱讀更高效地進行下去。好的讀書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好的讀書方法,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1、讀書不二法
一段時間內(nèi)專心致志地只讀一本書。清朝政治家曾國藩就是這樣讀書的:“諸子百家,汗牛充棟,或欲閱之,但當讀一人之書集,不當東翻西閱。”這種讀書方法,最適合那些想練好基本功,打下扎實治學(xué)功底的讀書人。
2、波浪漸進法
一次讀一本書,但不強求一氣呵成,可以過一段時間再讀。時間不充裕,或讀一些“難啃”的大部頭時,不妨采取這種方法。
3、字斟句酌法
此法講究讀書要一字一句,細細品讀。好的作品信息量大,含金量高,大段速讀難免消化不良,必須邊讀邊思考。散文家秦牧,讀書先是“鯨吞“,大體看一遍,然后是”牛嚼“,像牛反芻一樣,仔細研究品味。用眼睛來讀書只有眼見,用心去讀書才有心得。字斟句酌法特別適合讀經(jīng)典。
4、精華提煉法
對于一些作品,不僅要精讀,還要總結(jié)歸納,提煉出其中的精華。歷史學(xué)家吳晗就特別擅長做讀書卡片。他讀書時,見到有用的句子就抄在一張卡片上。他讀了幾十年書,做了幾十萬張卡片。讀完一本書,如果真能夠提煉出幾句有用的話來,就算沒有白讀。
一、以理解代替記憶
很多人都知道明白了的課程比較容易記得,但理解其實并不是輔助記憶——理解是記憶的代替。強記理論不僅是很難記得準確:當需要應(yīng)用時,強記的理論根本無濟于事。明白了理論的基本概念及含義,你會突然覺得你的記憶力如有神助。道理很簡單,明白了的東西就不用死記。但理論的理解有不同的深度,也有不同的準確性。理解愈深愈準確,記憶就愈清楚,而應(yīng)用起來就愈能得心應(yīng)手。所以讀書要貫通——_上的不同重點的聯(lián)帶關(guān)系要明白;要徹底——概念或原則的演變要清楚。
要在這些方面有顯著的進步易如反掌,也不需多花時間。只要能改三個壞習慣,在一年內(nèi)就會判若兩人。
第一個壞習慣,就是上課時“狂”抄筆記。
筆記是次要、甚至是可有可無的。這是因為抄筆記有一個無法補救的缺點——聽講時抄筆記分心太大!將不明白的東西抄下來,而忽略了要專心理解講者的要點,是得不償失。例如好幾次我故意將頗明顯的錯誤寫在黑板上,200多學(xué)生中竟無一人發(fā)覺,只知低著頭忙將錯誤抄在筆記上。
筆記有兩個用途:
①將明白了的內(nèi)容,筆記要點。但若覺得只記要點都引起分心,就應(yīng)放棄筆記。明白了講者的內(nèi)容是決不會在幾天之內(nèi)忘記的。很多講者的資料在書本上可以找到,而在書本上沒有的可在課后補記。老師與書本的主要分別,就是前者是活的,后者是死的。上課主要是學(xué)習老師的思想推理方法。
②在上課聽不懂的,如果見同學(xué)太多而不便發(fā)問,就可以用筆記寫下不明之處,在課后問老師或同學(xué)。換言之,用筆記記下不明白的要比記下已明白的更重要。
第二個壞習慣,就是將課程內(nèi)的每個課題分開讀,而忽略了課題與課題之間的關(guān)系,理解就因此無法融會貫通。
為了應(yīng)付考試,學(xué)生將每一個課題分開讀,強記,一見試題,不管問什么,只要是似乎與某課題有關(guān),就一通知識點往上放,希望命中——這是第二個壞習慣最明顯的例子。
要改這個壞習慣,就要在讀完某一個課題,或書中的某一章,或甚至章中可以獨立的某一節(jié)之后,要花少許時間去細想節(jié)與節(jié)、章與章、或課題與課題之間的關(guān)系。能稍知這些必有的連帶關(guān)系,理解的增長就一日千里。這是因為在任何一個學(xué)術(shù)的范圍內(nèi),人類所知的根本不多。分割開來讀,會覺得是多而難記;連貫起來,要知要記的就少得多了,任何學(xué)術(shù)都是從幾個單元的基礎(chǔ)互輔而成,然后帶動千變?nèi)f化的應(yīng)用。學(xué)得愈精,所知的就愈基本。若忽略了課題之間的連貫性,就不得其門而入。
二、興趣是因思想的集中而燃燒起來的
我們都知道自己有興趣的科目會讀得較好,但興趣可不是培養(yǎng)出來的。只有總想能在某科目上集中,才能產(chǎn)生興趣。可以培養(yǎng)出來的是集中的能力,無論任何科目,無論這科目是跟你的興趣相差多遠,只要你能對之集中思想,興趣即盎然而生。
對著書本幾小時卻心不在焉,遠比不上幾十分鐘的全神貫注。認為不夠時間讀書的學(xué)生都是因為不夠集中。
要培養(yǎng)集中力很簡單:
第一、分配時間——讀書的時間不需多,但要連貫,明知會被打擾的時間就不應(yīng)讀書。
第二、不打算讀書的時間要盡量離開書本——“餓書”可加強讀書時的集中力。
第三,讀書時若覺得稍有勉強,就應(yīng)索性不讀而等待較有心情的時候——厭書是大忌。
只要能集中,讀書所需的時間是很少的。
將一只手表放在書桌上。先看手表,然后開始讀書或做功課。如果你發(fā)覺能常常在30分鐘內(nèi)完全不記得手表的存在,你的集中力已有小成。
三、問比答重要
很多學(xué)生怕發(fā)問的原因,是怕老師或同學(xué)認為他問得太淺或太蠢,令人發(fā)笑。但學(xué)而不問,不是真正的學(xué)習。發(fā)問的第一個黃金定律就是要臉皮厚!就算是問題再淺,不明白的就要問;無論任何人,只要能給你答案,你都可以問。
從來沒有問題是太淺的。
正相反,在學(xué)術(shù)上有很多重要的發(fā)現(xiàn)都是由三幾個淺之又淺的問題問出來的。學(xué)術(shù)上的進展往往是靠盲拳打死老師傅,很多作高深研究的學(xué)者之所以要教書,就是因為年輕學(xué)生能提出的淺問題,往往是一個知得太多的人所不能提出的。雖然沒有問得太淺這回事,但愚蠢的問題卻是不勝枚舉。求學(xué)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學(xué)甚么問題是愚蠢或是多余。若不發(fā)問,就很難學(xué)得其中奧妙。
老師因為學(xué)生多而不能在每一個學(xué)生身上花很多時間,認真的學(xué)生就應(yīng)該在發(fā)問前先作準備工夫。這工夫是求學(xué)上的一個重要過程。要分清楚“知”與“不知”,最容易就是做發(fā)問前的準備工夫。
這準備工夫大致上有三個步驟——
第一、問題可以分三類:
a、“是什么”,b、“怎么辦”,c、“為什么”。
要先斷定問題是那一類。
a類問的是事實;
b類問的是方法;
c類問的是理論。
一經(jīng)斷定問題是那一類,學(xué)生就應(yīng)立刻知道自己的“不知”是在那方面的,因而可免卻混淆,若要問的問題包括是多過一類的,就要將問題以類分開。這一分就可顯出自己的“不知”所在。
第二、要盡量去將問題加上特性。換言之,你要問的一點是愈尖愈好。
第三、在問老師之前,學(xué)生要先問自己問題的答案是否可輕易地在書本上找到,如果是這樣就不應(yīng)該浪費老師的時間。
四、書分三讀——大意、細節(jié)、重點
學(xué)生坐下來對著書本,拿起尺,用顏色筆加底線及其他強調(diào)記號。
讀了一遍,行行都有記號,這是毀書,不是讀書。
書要分三讀。
第一讀是快讀,讀大意,但求知道所讀的一章究竟是關(guān)于甚么問題。快讀就是翻書,跳讀;讀字而不讀全句,務(wù)求得到一個大概的印象。翻得慣了,速度可以快得驚人。讀大意,快翻兩三次的效果要比不快不慢的翻一次好。
第二讀是慢讀,讀細節(jié),務(wù)求明白內(nèi)容。在這第二讀中,不明白的地方可用鉛筆在頁旁作問號,但其他底線或記號卻不可用。
第三讀是選讀,讀重點。強調(diào)記號是要到這最后一關(guān)才加上去的,因為哪一點是重點要在細讀后才能選出來。而需要先經(jīng)兩讀的主要原因,就是若沒有經(jīng)過一快一慢,選重點很容易會選錯了。
選擇書本閱讀是極其重要的,好的書或文章應(yīng)該重讀又重讀,平凡的一次快讀便已足夠。
1、眼到
所謂的眼到,就是要把目光聚焦在書的內(nèi)容上,速度平緩的瀏覽文字。建議大家在讀書的時候,都坐在書桌旁,將書好好的放在桌上,然后開始閱讀。有些同學(xué)有躺在床上閱讀的習慣,雖然這種方式很舒服,可是很容易就在閱讀時發(fā)困,一犯困,眼睛的注意力就沒辦法集中在書本上了。
2、手到
讀書記筆記是十分有必要的,學(xué)校的讀書月活動也倡導(dǎo)同學(xué)們讀書記筆記。記錄下書中的重點和自己喜歡的部分,閱讀的內(nèi)容就不容易被遺忘,因此手動也是閱讀的重中之重。
3、心到
心到是對閱讀內(nèi)容的一種精神感悟的方法,用心慢慢的去回憶書中的內(nèi)容,再記下自己此刻的感受,對書本內(nèi)容不僅是加深記憶的過程,也是一次對自己精神的洗禮哦!
讀書好的演講稿篇二
1. 我讀書越多,書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對我也變得越加光明和有意義。
2. 藏書如山積,讀書如水流。山形有限度,水流無時休。
3. 晨曦中,玉蘭花披上一襲輕紗,霞光輕抹,五彩繽紛,好似天上飄下的云彩。
5. 痛苦來臨時,不要總問:“為什么偏偏是我?”這是不公平的。快樂來臨時,你就從沒問過這個問題。
6. 讀著書,詩意的生命被開墾出最豐美的田園,方白鷺與青崖之間的旅者,好酒入胸,七分釀成了月色,剩余下三分,秀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持盡寒枝卻終不可棲的寒鴉,手持青青芒杖,在“疏月掛蕭桐”之夜,嘆大江東去,不為“蠅頭微利,蝸牛虛名”觸動,只愿滄海濟余生;落日橋頭,斷鴻聲中浪子,一邊是枯藤老樹,古道西風,一邊是“寶馬雕車香滿路”,可他只愿做“燈火闌珊處”的伊人。
7. 書,如細雨過后的梧桐,洗去了浮華,透出了青綠。在清閑午后,子落日黃昏,用眼睛讀書,用心讀書。讀不盡精彩豐富的書。
8. 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寶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
9.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三國志
10. 要知天下事,須讀古人書。——馮夢龍
11. 無所不能的人實在一無所能,無所不專的專家實在是一無所專。
13. 不解放的行為,造就了自由的思想。——《春水》
14. 恬然自得:恬然:安適愉快的樣子。形容高興而滿足的樣子。
15. 沒有思想自由,就沒有科學(xué),沒有真理。——勒南
16. 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
17. 書是我的精神食糧,讀書是我的興趣喜好,讀好書則是我做人的行動指南。讀書,就是這么快樂的事情,讓我不斷地汲取知識,不斷地獲取財富,不斷地完善自我,而我也在讀書的歷程中慢慢長大了。
18. 憶讀書的好句子你讀過的書其實早已融進你的骨血,只要一個觸動點,就會噴薄而出。
19. 不知道自己無知,乃是雙倍的無知。柏拉圖
20. 我還沒來得及和你們說,遇見你們,是我生命中最好的事情。
22. 讀一本意義方長的書,能加深我們的理解能力,讓靈魂感到?jīng)_突。“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每次讀書,都能秒趣橫生,并從中得到可貴的知識。
23.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陳壽
24. 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25. 夢見敵人讀書,意味著敵人會聲威大震。
26. 有創(chuàng)見的書籍傳播在黑暗的時代里,有如太陽照耀在荒涼的沙漠上,為的是化黑暗為光明。這些書是人類精神史上劃時代的作品,人們是憑著它們的原則,向種種新的發(fā)現(xiàn)邁進。
27. 我想家了,我想起了睡覺的那張大床,想起了吃飯的那面桌子,想起了一家人一起的熱鬧場景。
28. 書讀得多而不加思考,你就會覺得你知道的很多。可是,當你讀書而思考得很多的時候,你就會清楚地看到你知道的還很少。
29.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31. 同義詞辨析
32. 光陰給我們經(jīng)驗,讀書給我們知識。
33. 開卷有益,閑暇時讀一本好書,添一份雅趣,長一份才智,享一份快樂。
34. 小說講述的是女主人簡愛的成長歷程。()簡愛出生于一個窮牧師家庭,父母死后,簡就住在舅母家,舅父去世后,簡過了20年受盡凌辱,冷落的生活,還常常遭到舅母的毆打。一次,舅母的兒子無辜毆打簡,被打后的疼痛和心靈上的驚嚇使她大病一場,以后,她和舅母的斗爭越來越公開和堅決。之后,她被送到勞得沃孤兒院。
35. 有教養(yǎng)的頭腦的第一個標志就是善于提問。普列漢諾夫
36. 瀟灑是一種美,是人生的一種壯美,一種陽剛之美。它往往來自于人的一種英雄欲望,一種想建功立業(yè),奮發(fā)有力,追求不平凡的驚天地的事業(yè)的欲望。如同大山,大江般境界開闊、雄偉奔放。
37. 親愛的老師,您那赤誠的愛,喚醒了多少迷惘,哺育了多少自信,點燃了多少青春,催發(fā)了多少征帆。
39. 學(xué)習是勞動,是充滿思想的勞動。烏申斯基
40. 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孔子
41. (七)再沒有比讀書更廉價的娛樂,更持久的滿足了。
43. 有的時候事情太順了,會讓人覺得很不真實,因為會對即將到來的挫折后怕,人還是適合在苦難里成長吧。
44. 一個智者可以同時擁有兩套思維,同時又不影響自己的為人處世。
45. 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47. 生活是殘酷而美好的。人生之所以短暫,是因為它從不給你彩排的時間,每一天都是現(xiàn)場直播。
48. 每一本書都是一個用黑字印在白紙上的靈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觸了它,它就活起來了。
50. 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
51.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52. 很多大事情往往會敗在小人物手中里,因為做大事情的人總是很容易忽略小人物。
53. 白的花勝似綠的葉濃的酒不如淡的茶——《繁星·春水》
54. 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孔子
56.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劉向
57. 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益友。
58. 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大海中的燈塔惠普爾
59. 或作或輟,一曝十寒,則雖讀書百年,吾未見其可也。
60. 凡讀無益之書,皆是玩物喪志。(清)王豫
61. 不好的書也象不好的朋友一樣,可能會把你戕害。菲爾丁
62. 一個人的不滿足并不會被他的成功與富有所喂飽,相反,那些成功與富有的人更容易感覺到自己的不滿足,這就像一個胃口被撐大的人更容易感到饑餓一樣。
64. 閱讀使人充實;會談使人敏捷;寫作與筆記使人精確。史鑒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shù)學(xué)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
65. 愿生命中有足夠多的云翳,來造就一個美麗的黃昏——《談生命》
66. 學(xué)者貴知其當然與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謂為學(xué)。xxx
67. 勞于讀書,逸于作文。——程端禮
70. 書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須淺嘗,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數(shù)需要仔細咀嚼,慢慢品味。
71. 科學(xué)的事業(yè)就是為人民服務(wù)。托爾斯泰
72.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劉向
73. 知識是珍貴寶石的結(jié)晶,文化是寶石放出來的光澤。
74. 有些書可供一嘗,有些書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yīng)當咀嚼消化;這就是說,有些書只要讀讀他們的一部分就夠了,有些書可以全讀,但是不必過于細心地讀;還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yīng)當全讀,勤讀,而且用心地讀。
75. 科學(xué)的領(lǐng)域是廣大的,人類的生命卻是很短的。巴爾扎克
76. 讀書可以作為消遣,可以作為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干。
79.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陸游
80.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81. 書籍具有不朽的能力。它是人類活動的最長久的果實。
82. 我在書海中尋找著,我相信書中的知識將給我插上飛翔的翅膀,我相信只要我能刻苦努力,我就一定能走向成功。
83. 知識是一種快樂,而好奇則是知識的萌芽。培根
84. 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禮記·學(xué)記》
85.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86. 學(xué)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xué)則殆。——孔子
87. 立身以立學(xué)為先,立學(xué)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88. 書籍把我們引入最美好的社會,使我們認識各個時代的偉大智者。
89. 愿我的祝福變成你遠征時解渴的清泉煩惱時甜蜜的安慰勝利時慶功的鮮花。
90. 如果說,一本書就是一個臺階,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將有千萬道臺階等著我去跨越。每跨越一步臺階,將得到不可估量的財富,而下一步臺階,又將帶我步入一個新的境界,獲取新的知識。
91. 花怕冷,我便不怕冷嗎?——《寄小讀者》
讀書好的演講稿篇三
3、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4、要知天下事,須讀古人書。——馮夢龍
5、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6、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7、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陸游
8、一日不書,百事荒蕪。——李詡
9、立身以立學(xué)為先,立學(xué)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1、富貴必從勤苦得,讀書本意在元元。——陸游《讀書》
12、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13、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14、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諸葛亮
15、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16、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7、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陳壽
18、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王符
19、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孔子
20、夫所以讀書學(xué)問,本欲開心明目,利于行耳。——顏之推
2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22、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23、讀書之樂樂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24、讀書勤乃有,不勤腹中虛。——韓愈
25、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陶淵明
26、讀書如行路,歷險毋惶恐。——《清詩鐸·讀書》
27、勤能補拙是良訓(xùn),一分耕耘一分才。——華羅庚
28、讀書謂已多,撫事知不足。——王安石
29、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30、讀書志在圣賢,為官心存君國。——朱用純
31、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33、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4、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韓愈《符讀書城南》
35、讀書如行路,歷險毋惶恐。——《清詩鐸·讀書》
36、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37、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諸葛亮
38、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39、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40、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劉向
41、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42、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43、外物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愈久愈深。——程顥
44、讀書欲精不欲博,用心欲專不欲雜。——黃庭堅
4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6、勉之期不止,多獲由力耘。——歐陽修
48、勞于讀書,逸于作文。——程端禮
49、讀書不趁早,后來徒悔懊。——《清詩鐸·趁早歌》
50、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蕭掄謂《讀書有所見作》
讀書好的演講稿篇四
在平平淡淡的學(xué)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jīng)典的句子吧,根據(jù)句子的語氣用途不同,句子可以劃分為不同類型。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句子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形容讀書好的句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書籍是一架梯子,通過它,可以從無知走向智慧,可以從失敗走向成功。
2、書籍是夏天的涼蔭,冬天的炭火,醫(yī)治狂妄自大的良藥,靈魂的伊甸園。
3、書籍是思想家語言的燈塔,因為它可以從迷茫走向光明,從貧窮走向富裕。
4、書籍是幫助人們攀登理想的梯子。
5、讀一本意義深遠的書可以加深我們的理解,給我們的靈魂帶來沖突。讀百遍,其義自出。每次你讀一本書,你可以享受它,并從中獲得有價值的知識。
6、喜歡讀書,心情不好,讀書改心情。當心情好的時候,心情可以改變書的心情。當所有的渴望都離我而去時,只要手里有一本書,那希望就不會消失。
7、書有它自己的苦,有它自己的辣,有它自己的酸,有它自己的甜,有它自己的樂,有它自己的愁,有它自己的樂,有它自己的愁。
8、多讀書,讀好書,書會給你帶來好處,給你不讀書的人無法享受的快樂資本。
9、書籍是成功的鑰匙,通往光明的階梯,啟蒙的寶藏,成長的朋友。
10、書讓你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唱出春花秋月,落英繽紛;書讓你在浩瀚的海洋中暢游;書籍點燃希望,你永遠不會迷失在人生無盡的道路上,永遠像風帆送你的.船到路的盡頭。
11、書籍幫助我從泥沼中爬起來。如果沒有書籍的幫助,我可能會沉溺于愚蠢和下流之中。
12、人生沒有書籍,就像沒有陽光;生活沒有書籍,就像鳥兒沒有翅膀。
13、書是世界,讀書是看世界。分析世事滄桑,看人生。書是人生,讀書是讀人生,體驗人生的真諦,塑造感性的自我。
14、好書具有不朽的力量,它們是人類活動最豐碩、最持久的果實。
15、書是知識的電腦,主題是主機,目錄是鍵盤,文字是標點,是記憶的書。
16、書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是人生的禪堂。
讀書好的演講稿篇五
好的讀書名言總是蘊含深刻的道理,給人們帶來啟迪和鼓勵,激勵人們要努力讀書。今天本站小編為你分享的是好的讀書名言警句的內(nèi)容,希望你會喜歡!
1)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2) 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列夫·托爾斯泰
3) 格天功業(yè)有本源,誰謂讀書記名姓?。——歸莊
6)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7) 如果把生活比喻為創(chuàng)作的意境,那么閱讀就像陽光。——池莉
9)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0) 一日不書,百事荒蕪。——李詡
11)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14) 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15) 書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禪堂。
16) 書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紹斯
17)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8)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19)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20) 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陶行之
1)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2)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劉向
3)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4)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5) 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6)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7) 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8)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9)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三國志》
11)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陸游
12)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13)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14) 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15)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16)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7) 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18)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19)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20)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3)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4) 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5)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6) 少年不知勤學(xué)苦,老來方悔讀書遲。
7) 最淡的墨水也勝過最強的記憶。
8) 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10) 學(xué)習是勞動,是充滿思想的勞動。——烏申斯基
11) 六經(jīng)三史,諸子百家,非無可觀,皆是為治。——蘇軾
12) 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雨果
13) 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孔子
14) 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15) 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孔子
1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18) 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1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20)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