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好父母好家教讀書心得博客篇一
與兒子一起參加讀書會,一直以來都是我想做的事情,只是耐于身為職場媽媽,白天工作晚上是要做家務,實在是抽不出太多時間來陪兒子一起讀書。
假期來了,讓我能有充分的時間陪同孩子讀書,感受非常好!
兒子喜歡看書,更喜歡讓爸爸、媽媽陪著一起閱讀的感覺。他曾經說:“我覺得和爸爸媽媽一起讀書,這樣感覺更有意思。”呵呵!你瞧瞧孩子,他其實從內心是非常期待家長一起讀書的哦。
這個寒假,我們一起閱讀了《小熊和最好的爸爸》全7冊、《貝貝熊系列叢書》、《米尼狼系列》等,這些讀本都是特別適合孩子們的思維與年齡需要,很多小故事都非常有深意和喻意,從中還得出了不少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對培養幼兒思想、道德品質、交際技巧都大有益處,當然,孩子也從中受益多多,很多好習慣的養成就來源于對書中主人公的認識和肯定呢。
每次等看完一本之后,我們會在一起討論和回味書中的故事情節。兒子會告訴我在書中他認為感興趣的故事,而我和他爸則幫他分析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同時我們還啟發孩子對書中的人物進行比較,尋找書中每個人物身上優秀及具有‘閃光點’的地方。
孩子的閱讀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和核心,全面提升閱讀力對于一個孩子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是非常關鍵的。
通過了假期和孩子一起讀書的時光,從中體會到了幸福和滿足。希望我以后每天都能抽出一點時間和孩子一起讀書。更好的引導他探索知識世界的奧妙!
好父母好家教讀書心得博客篇二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所有為人父母者的心愿和希望,我們和其他孩子的父母一樣,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材。我女兒今年馬上升六年級了,在與女兒共同生活的歲月里我是累并快樂著。女兒的成長和進步得益與老師的辛勤培養,孩子的性格是千差萬別的,在此將我們的一點點心得與大家一起分享。
當孩子在與父母分享生活的點滴時,父母此時的任務是放下手中的瑣事,專心傾聽孩子的點滴,理解孩子的感受,用適當的語言給孩子以感情上的回應。要了解孩子的性格,做孩子的朋友,了解孩子的性格我們可以對癥下藥,對孩子進行因勢利導的教育,做孩子的朋友孩子才能向你表達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
不要過分注重孩子取得的分數,過分給孩子太多的壓力,要知道每個孩子的身上都會有一個閃光點,你要懂得發現,并加以肯定與贊賞,這樣,孩子就會產生積極的心理體驗,內心充滿美好愉悅的感覺,逐漸增強自信心。做父母的要因材施教,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得到快樂。
一些家長對孩子過分嚴厲,成績稍有下降就訓斥一番,我們覺著對孩子還以鼓勵為主,作為過來人我們也知道現在的孩子無論是學習還是其它愛好的培養,其過程往往都是艱苦枯燥的,這就需要對孩子取得的每一點成績給予肯定和鼓勵,適當地給孩子減輕壓力,培養孩子的自信才是最重要的。
要知道先學做人,后成才的道理。只有一個品行優良的人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和尊敬。只有品行優良的人才不會走太多的錯路。要把理想、信念和愛心做為主要教育目標,由始至終貫穿在孩子的教育中。
平時我們也經常鼓勵孩子之間的交往,鼓勵孩子及小伙伴們多參加學校以及單位組織的一些集體活動,希望能夠在集體活動中提高和同學們的交往能力以及適當的對社會的認知能力,孩子在小家庭中往往是被呵護的對象,只有多和小伙伴們交流才能夠鍛煉自己平等待人的能力。
看到孩子一點一滴的成長與進步是快樂的,但同時也感覺到自己教育方法單一和不足,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我們作為家長也要積極努力提高自身的涵養,為孩子作出表率,為孩子能夠健康成長提供力所能及的條件。
好父母好家教讀書心得博客篇三
短暫又難忘的實習旅程就像白駒過隙般,飛速而逝,而這其間的感受也像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應俱全,在每日緊張充實的工作環境中不覺間已經走過了一個月的實習期,回首這一個月的實習期,內心充滿著激動,也讓我有著無限的感慨。
就業環境的不容樂觀,競爭形式的日趨激烈,面對憂慮和壓力,于是就有了像我一樣的在校大學生選擇了社會實踐工作。打工實踐實踐雖然很短,但是在這段時間里,我們卻可以體會一下工作的辛苦,鍛煉一下意志品質,同時積累一些社會經驗和工作經驗。這些經驗是一個大學生所擁有的“無形資產”,真正到了關鍵時刻,它們的作用就會顯現出來。
大學生除了學習書本知識,還需要參加社會實踐。因為很多的大學生都清醒得知道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人不是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大學生要在社會實踐中培養獨立思考、獨立工作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通過參加一些實踐性活動鞏固所學的理論,增長一些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和技能。因為知識要轉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實踐的經驗和鍛煉。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日新月異的社會,我覺得大學生應該轉變觀念,不要簡單地把暑期打工作為掙錢或者是積累社會經驗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借機培養自己的創業和社會實踐能力。
現在的招聘單位越來越看重大學生的實踐和動手能力以及與他人的交際能力。作為一名大學生,只要是自己所能承受的,就應該把握所有的機會,正確衡量自己,充分發揮所長,以便進入社會后可以盡快走上軌道。
雖然實踐的一個月,并不能說算得上是酷暑,可以說是比較幸運,因為我擔任的是大學生勤工儉學所擔任的最普通的工作之一—家教。在過去的一年里,我一直不敢嘗試,原因之一,我一直對自己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的實力,總害怕誤人子弟。原因之二,求學在外,家長一直也不放心。所以遲遲不敢邁出第一步。所以,這次我不能再讓機會悄悄溜走,不管有多艱辛,我都要堅持下去。因為我知道這就是考驗,這就是體驗,這就是奉獻,我為之無怨無悔。
在這短短的一個月中我碰過壁,受過累,流過汗,但是我卻成長了,我幫助一個初中小孩兒學習英語,剛開始,我精心準備了三套學習方案,但是教完第一節課時,我的計劃一一泡湯,他英語基礎比較差,詞匯量很少,基本句型掌握不扎實,最重要的是,他對英語學習沒有興趣,為此,我盡量減少學英語的枯燥與乏味,充分調動他學習的積極性,課下,我們還討論我們的理想,追求,并且還傳授我的學習心得和體會。孩子兒在不斷的學習,我也不斷的成長。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我深入學習領會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承和發揚了大學生勇于實踐的光榮傳統,樹立和落實了科學發展觀。用實際行動贏得了社會的認可和好評,也通過走進基層、走進市民了解了更多現實問題,樹立了正確的成才觀。做家教的日子,有喜有憂,有歡樂,也有苦累,也許這就是生活吧。我不知道多少人有過這種感覺,但總的來說,這次的家教生活是我人生中邁向社會的重要一步,是值得回憶的。現在想來,一個月的家教生活,所學到的生活的道理是我在學校里無法體會的,這次親身體驗讓我有了深刻感觸,這不僅是一次實踐,還是一次人生經歷,是一生寶貴的財富。同時,在這次社會實踐中,我充分的體會到了父母們“望子成龍”的殷切期盼,更體味了父母的艱辛。
在這次學習過程中,我得到了學生家長的肯定,他們的支持給了我極大地鼓勵與支持‘同時,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有時,上完課,回到家,我會通過不同途徑尋找答案,在這一過程中,我也學到了很多以前沒有接觸的知識,對自身學習也有了一定的認識與提高。
社會實踐期間,在提高實踐能力的同時,我還學習到了人際交往和待人處事的技巧。人與人的交往中,要看到自身的價值。人往往是很執著的。可是如果你只問耕耘不問收獲,那么你自然會得到很多朋友。對待朋友,切不可斤斤計較,要相互理解,包容,不可強求對方付出與你對等的真情,要知道給予比獲得更令人開心。不論做是事情,都必須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對成功要有信心,要學會和周圍的人溝通思想、關心別人、支持別人。相信別人。
或許有人會說我這個暑假沒有賺到多少錢,僅僅七百多元而已,可是我們在這個現實的社會中懂得了該怎么樣生存,該怎樣去感恩,感謝那些支持你、幫助你的人,該怎樣去回報父母。我想這個才是最重要最值得我們追求的東西。
暑期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在這段時間里,有時過的真的很難受、很憋屈,可生活還得繼續,還得面對學習,面對走出校門,面對找工作.不過,讓我們體會一下工作的辛苦,鍛煉一下意志品質,同時積累一些社會經驗和工作經驗。這些經驗是一個大學生所擁有的“無形資產”,為以后走向社會,起到一個橋梁的作用吧。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日新月異的社會,我覺得大學生應該轉變觀念,不要簡單地把暑期打工作為掙錢或者是積累社會經驗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借機培養自己的創業和社會實踐能力。
暑假的社會實踐,對我來說,是一個開始,也是一個起點,也希望這個起點能讓自己更好的融入社會,不斷的學習、不斷地成長。
好父母好家教讀書心得博客篇四
有人說,好父母不是靠學出來的,而是“悟”出來的。偶爾的一次機會,在《父母課堂》雜志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家長應做一個明智的學習者”,在對待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給我不少的啟示。
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這樣的觀點:把總是用眼睛盯著孩子變為不斷反思和改變自己的教育行為,注重通過學習提升自己,才是解決孩子問題的關鍵要素。做好家長的關鍵就是要自覺地在教育孩子的實踐中去感悟,伴隨著孩子的成長歷程,父母必然有個不斷進步不斷學習的過程。
“把眼睛盯著孩子變為注重提升自己”。如何教育孩子是做父母的最為絞盡腦汁的事情,可能大多數父母總是把眼睛盯在孩子身上。
從孩子的飲食、言行、禮貌禮節等方方面面更多的是用一副挑剔的眼神審視孩子,總想把他們規范到自己的理想狀態,可很多失敗的教育例子告訴我們,孩子在家庭中普遍存在一個共同點:“受到批評多、表揚少”。
所以,一味地針對孩子、只是靠外力矯治孩子是很難見效的。因此文章告訴我們父母要不斷反思和改變自己的教育行為,注重通過學習提升自己,才是解決孩子問題的關鍵要素。
“向孩子學習、讀懂孩子這本書”。孩子的問題大多都是因父母缺乏對孩子的了解造成的。孩子的不同年齡段,會表現出不同的生理特征、心理變化,孩子依賴父母的程度、看待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會有很大的差異。
因此要伴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不斷的學習,學會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問題,向孩子學習,了解孩子的特點和真正需要,學習孩子熱衷的而自己不熟悉的新事物,這樣才有利于孩子的全面發展。
“在家庭中建立學習團隊,與孩子共同學習”。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人的一生中最初的學習場所,也是滲透力最強的學習環境。
為孩子營造家庭學習氛圍,家庭中每一個成員對知識的追求,對科學的崇尚,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家庭中的民主空氣,生活中溝通與分享,知識互動,這種氛圍的營造需要家庭每一個成員對家庭的責任感和愛心。
因此正如文章最后指出的那樣,學會學習是現代父母的基本功,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為了自身的素質提升,為了家庭的幸福生活,做個明智的學習者。
好父母好家教讀書心得博客篇五
又一本書讀完了,又一篇讀后感出爐了。話說也好久沒寫東西了,這篇寫的出奇的多,好幾千字啊。
單看題目,我們就知道,父母在孩子的成長教育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孩子的成長教育過程中,不管有多么高深的道理,多么多的道理,都沒這句話來的客觀和實際。所以,我一直堅信,父母個人的修養、思想、風格、為人處世、魄力、性格等等的言傳身教勝過父母或老師好言相勸的千言萬語。
以上的觀點是我現在對孩子家教問題的看法,之所以有這樣的看法,是因為自己受爸爸和媽媽的影響很深刻。不知道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我就有這樣一種意識“這個世界有很多的值得我們甚至全世界人們佩服的偉人,可是對我來說我最佩服和敬佩的人就是我的爸爸和媽媽。”在和同學和老師的聊天中,自己也會經常說起這句話。
其實,如果你讓我一五一十的說說爸爸和媽媽小時候都是怎么教育我們的,我根本就不知道該怎么說。因為我從來就不記得爸爸和媽媽有過哪一次,非常正式的給我們上過教育課。
我只知道在我還沒上學的時候,爸爸在家里教我認字,結果我學不會,爸爸失去了耐心并帶著傷心狠狠的“教訓”了我一頓。我的記憶也就停留在爸爸在我屁股上狠狠的扇了一個巴掌。據后來媽媽跟說,屁股上的巴掌一天都沒消下去,媽媽因此還和爸爸吵了一架,氣得一整天沒吃東西。想想,那個時候最傷心的估計是爸爸,因為爸爸心里一定在想,我怎么就那么笨,對我有點失望,有點“恨鐵不成鋼”。可是,在我的記憶中,爸爸也就僅僅教訓了我這一次。沒過幾天,我就被送進了學校,那本不是一個招生的季節。呵呵,我是“插班生”。我的十幾年的學生生涯,就這樣稀里糊涂的開始了。仿佛一眨眼的功夫,我的青蔥歲月,往事不堪回首啊!
后來長大了,想想我很奇怪的是,我們做錯了事情都會主動的給爸爸和媽媽說,從來就沒有像有些孩子僅僅因為打破了一只碗,弄丟了鑰匙或者一些微不足道的東西,就惴惴不安不敢給家長說。我很奇怪,我們的勇氣都來自哪里?所以,在爸爸媽媽面前我們總是不會覺得因為做錯了什么事情感到害怕,而是覺得爸爸媽媽一定很通情達理,只要自己說明原因,爸爸媽媽一定會原諒我們。因此,我相信不管我做了什么事情,身后都會有很強大的爸爸和媽媽支持我的。但是,不知道為什么自己竟然會成長的那么懂事,包括之后我們的弟弟和妹妹。但是,記憶中卻沒有打和罵。
我曾經很不好意思的在大學臥談的時候把我覺得最難以啟齒的一件事說出來了,至今都覺得小時做的這件事很罪惡。可是說出來以后,竟然也有那么多的同學做過,我們的童年啊,竟然也這樣的相似?這件事就是“偷錢”,好像記得是十塊錢吧,但是覺得好多好多的錢,好像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了,因為買完零食以后,老爺爺找給我的零錢我的小手都抓不完的樣子。媽媽發現以后,我就趕緊跑,心里害怕極了,因為那個時候我家很窮的,而且那個時候十元錢已經是很多的錢了。但是沒有打和罵,好像記得媽媽就和我一起坐在河邊,不記得都跟我講了什么。但是,那個鏡頭和畫面還模糊的記著,想到這里就淚流滿面。我親愛的媽媽,真的很偉大。
那次“偷錢”事件以后,改變了自己很多。就是現在爸爸和媽媽也一直跟我講“錢并沒有那么重要”,每次都聽得我很感動,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今天啊。但是爸爸和媽媽卻憑借自己的努力掙了很多的錢,至少把我跟弟弟和妹妹養育這么大就已經很不容易,況且我覺得爸爸和媽媽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最最重要的是,我們都很懂事,很孝順,爸爸媽媽也因此很自豪,我也覺得這是爸爸媽媽最成功的地方。
之后,媽媽說錢隨便我們花,只要我們需要錢了的時候,爸爸和媽媽直接把鑰匙給我們,抽屜里的錢隨便我們拿。呵呵呵,很幸福,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實現“財政自由”了哈。之后高中以后要住校的,妹妹初中也去了市區一所不錯的學校,也要住校。但是,每次交學費的時候或者平時拿生活費的時候,爸爸媽媽從來也不過問,隨便我們拿。神奇的是,就算是爸爸媽媽不過問,我們都會主動的清清楚楚的交代我們拿了多少,用在了什么地方,還剩下多少,最后一定把這個“帳”給兌上。就算平時出去逛街、出去玩、我們都會把這個帳給媽媽算清。媽媽經常說“你們大了,也懂事了,什么事情該做還是不該做,你們自己可以決定了,只要不做讓你爹媽丟臉的事情就行。”呵呵呵,我爸爸和媽媽很愛面子的,這一點很深刻。
所以,在我的成長中,也是不缺錢花的人,可是自己從來就沒有亂花錢過、浪費過。就是我爸爸和媽媽也都說我很節儉,哈哈哈哈,我是不是也該覺得很自豪呢?我覺得,爸爸媽媽心里也一定很美滋滋的呢。
大三的寒假,最悲催的一年。手機被盜沒十天,就丟了三千塊,我的生活費啊,很多錢啊。心痛的要死,哭得我江河澎湃。本來不想告訴爸爸媽媽的,不是因為害怕批評,是因為怕爸爸媽媽心疼。可是,還是忍不住說了。結果,那一刻媽媽讓我覺得其實掙錢很容易,而且錢也沒那么重要,不就是三千塊嗎。其實,爸爸媽媽掙錢真的很不容易。可是那一刻,媽媽卻要我知道,只要幾天爸爸和媽媽就可以把這些錢掙回來了。說實話,掙錢哪有那么容易,任何人掙錢都不容易的。我知道爸爸媽媽是在安慰我。宿舍同學問我家長有沒有批評我,說了以后,同學都夸我爸爸媽媽。老爸老媽再一次為你們感到自豪。
也是大三的時候,爸爸給我寫了一封信,被宿舍同學羨慕、嫉妒加恨啊。看到熟悉的字跡(插一句,爸爸的字很漂亮,我爸爸之前可是畫的一手好畫的)看到稱呼“瑞麗我兒”,就忍不住哭得稀里嘩啦,然后趕緊打電話給爸爸媽媽,又一次稀里嘩啦。寫到這里,我又開始稀里嘩啦。在爸爸媽媽面前,我就是那么的沒出息,很容易被感動,很容易就哭。
記得小時候,很流行認干爸和干媽。那個時候很羨慕有干爸和干媽的孩子,因為一個孩子有兩個爸爸和兩個媽媽一定很幸福,一定會得到很多的疼愛,有那么多的人愛自己多好啊。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估計和我奶奶有關。因為奶奶那個時候“重男輕女”的思想比較嚴重,偏偏大伯家兩個兒子,都是我堂哥;偏偏我三叔家有個大兒子,是我堂弟。本來只有自己是女孩應該會被疼愛,可是奶奶更愛堂哥和堂弟,往事不堪回首,呵呵呵。
據后來老媽“爆料”,小時候有一位叔叔要認我當干女兒,結果被我爸爸和媽媽堅決拒絕了。這是我上高三那會兒媽媽告訴給我的,我問為什么沒答應?媽媽的意思是,那個時候人家門楣光鮮、有頭有臉、有錢有地位的,咱們比不起,那個時候咱們家很窮。那一刻,我又狠狠得佩服了爸爸媽媽一次。可是,現在呢?“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不過那位叔叔家也不錯。只是,這位叔叔“喝多了”的時候還會跟我爸爸媽媽說起之前的事情,說我們本來可以成為親家的。要不是這位叔叔經常“喝多了”的事情,估計爸爸媽媽也不會告訴我這件事。
感覺自己大了以后,特別是開始上大學那一年,爸爸媽媽經常給我“爆料”小時候的事情。聽了以后,感覺自己小時候很可愛、現在很感動、聽得時候都想哭出來。我很感動爸爸媽媽在我們成長中,每時每刻注入的愛和心血。我也真的很想讓爸爸媽媽知道,讓全中國、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最最愛的是爸爸和媽媽,他們很偉大。每一個做父母的都很偉大,都值得我們敬佩,養孩子真的不容易,特別是能培養一個很健康的孩子,一個心靈健康的孩子。“成人比成才還要重要”。
都說我們現在處于一個尷尬的年齡,要開始思考家庭、孩子、工作等等各種事情。時間過得很快,一眨眼、一轉身,自己就長大了,父母都變蒼老了,世界就滄海桑田了。時間這把劍真的很鋒利,銳不可當。
我在想,自己身為父母的時候,該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愛,又不是溺愛,卻如細雨細如聲?教,又不是刻意的教,而是潤物細無聲?管,又不是束縛,而又能自由翱翔?到底怎么做才是“適可而止”?話說回來,知道理論也不一定會做到,說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
不管是什么樣的方式,只要孩子能健康的成長才是最重要的。一定要讓孩子學會怎么樣做人,這樣再討論孩子怎樣成才才會有意義。
家長也需要成長,和孩子一起成長吧,做孩子的老師,更要做孩子的朋友。
爸爸媽媽跟我們說,他們最自豪的事情還有就是我們絕不會撒謊,爸爸媽媽也不允許我們撒謊。所以,爸媽都很信任我們,交給我們做任何事情都很放心,我們一定也不會讓爸媽失望就是了。
呵呵呵,不容易啊,越是年老,越是經歷的多,越是有故事,越是有很多的人生感悟,他們可以告訴你很多你還沒有經歷,但是有可能要經歷的事情,會給你講很多的道理。這也是我比較喜歡和比我年齡大的人交流的原因。
以后我也會變老的,老了以后的我是什么樣子呢?我想一定會很慈祥吧!
好父母好家教讀書心得博客篇六
都說;“兒行千里母擔憂。”是啊,無論我們在何處,父母永遠是最牽掛,最疼愛我們的親人,就像《我和父母》中崔守杰的父母一樣。
《我和父母》講述了一個滿懷著希望的一個年輕人走出大山的歷程。其中重點講述主人翁由積極走向消極。最后淪為了一個向父母伸手要錢的人。后來他那仁慈的母親把自己做手術的錢給了兒子,最終因生病不治身亡的故事。
想起我的父母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想著他們站在烈日炎炎的烈日下辛勤勞作。并且在陽光的映襯下兩鬢中那些新生的白發時那么的讓人揪心,還有就是他那額頭上如豆粒一般大的汗珠隨著兩旁的臉頰流了下來,滴落到了我的心上。想著他們外我所付出的一切。我不經羞愧難言。在學校里我不但沒有好好學習,而且還經常給他們惹麻煩。或許他們一天只吃了兩頓飯,甚至只吃一頓。想到這,我的眼淚不禁流了出來。
平日里,他們省吃儉用,狼給自己買一件新衣服,新鞋子都舍不得買,但是,對于他們的兒女來說,卻絲毫的不吝嗇,凡是我想要的,他們都會竭力的滿足我。這就是我們的父母,也就是我們的父母都還健在,要好好的珍惜這美好的時光,并且好好的報答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別等到了子欲養而親不在的絲毫,那就一切都晚了。
記住別讓自己遺憾,別讓一切都成定局以后再去后悔,把握現在的幸福,別讓幸福離開我們以后,才知道痛恨自己的無知。記住幸福就在我們身邊,它其實就存在于那遙遠的家鄉,那便是——父母的大愛。
讓我們從今往后,對父母好一點,別讓他們擔心我們。
好父母好家教讀書心得博客篇七
常言道:關心則亂。的確如此,每天的緊張情緒使我這個在小學工作了十幾年的"老"教師,一時間竟將所有的教育理論,教育策略拋之腦后。記得那是孩子剛開始學拼音時,聲母、韻母合拼不起來經常發生,比如"b-a"拼出"bo"的音,"p-a"拼成"ba"。數學學習也是這樣,初學數字"2、3、4、5、6、9"的朝向問題,我認為非常容易的事在孩子那里屢屢犯錯誤。于是,一向認為脾氣良好的自己在不經意間竟也學會了"河東獅吼"的武藝。
一天,孩子拿回了《父母課堂》,其中一篇文章是對教育專家尹建莉老師的專訪,她明確的指出--孩子的學習成績是由父母決定的。父母對學習中諸多問題的理解和認識決定著孩子的成功與否。尹老師說,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歡?讓孩子愛上學習,首先要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當孩子覺得學習是一件有意思的事的時候,他便會投入精力,學習就會變得有趣、輕松,沒有那么沉重了。家長可以用玩游戲的方法引導孩子的興趣,即所謂的"寓教于樂"。
一語點醒夢中人,尹老師的話引起了我對孩子教育的深深思索:我對孩子的教育是不是沒有考慮到孩子的節奏?我犯了嚴重的拔苗助長的錯誤。
在以后的時間里,我嘗試著慢下來,對孩子的要求相對降低。跟隨孩子的認知節奏,學習節奏,用一些更感性的方法幫孩子突破學習的難點,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比如:孩子"b""p""d""q"識記發生困難時,我采取做半圓加小棍抽拉的方式加強記憶;當拼讀發生困難時,我將聲母韻母一一做成卡片,讓它們找朋友。這些做法既增強孩子的記憶,又增加了學習的興趣。
這樣一個階段下來,孩子在學習中找到了樂趣,增強了學習的信心。想來,真的要感謝《父母課堂》,是它使我由偏激回歸了理性,重新認識到遵循孩子心理發展規律,尊重孩子的重要性。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不應該側重于充當指揮者,更重要的應該是陪伴者,建議者和幫助者。家長只是陪伴孩子在人生的路上成長,至于孩子有多大的舞臺,取決于家長給孩子自主能動的空間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