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好的心得體會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疫情醫護人員心得體會篇一
5日早晨,武漢的天空格外晴朗,醫療隊駐地賓館門前院子里也有許多醫護人員在散步、聊天。李家寧醫生也在其中,他說這幾天特別關注天氣,因為好天氣能讓這些遠離家鄉的隊員心情好一些,這對已經來武漢9天,并且一直在高強度、高壓力環境下奮戰的醫護人員來說,已經比較重要。
從7時30分開始,駐地通往醫院的班車就一直忙個不停。由于三個病區的工作環境各有不同,醫護人員的交接班時間也不能完全統一,疲憊下班和匆匆上崗,已經是醫療隊駐地門前每天的固定景象。
就在4日晚上的醫療隊小組會上,領隊焦軍東也特別強調:各位組長一定看誰有些“打蔫”就要立即重點關注。
“醫療隊來之前我們醫院就非常重視這個問題,也專門制定了一個關于對醫生進行心理干預的方案。”哈醫大三院的領隊孟慶威說,醫院分幾個層級建立了多個微信群,目的就是讓隊員時刻感受到溫暖,感受到自己并不孤獨。
他們組有位護士來到武漢后,出現基礎體溫偏高的情況,并且擔心不能參加援助工作。孟慶威、護士長張威、周春鶴三人就“組團”分期分批與隊員進行心理交流。幾次“話療”下來,這名隊員狀況迅速得到恢復,在身體、心理都健康的情況下順利進入醫院病區并圓滿完成任務。
前方后方相互配合開展心理干預,為疫區前線醫護人員“聊傷”,已經成為各醫院、各醫療小組的重要工作。
10時,記者如約接到醫療隊于世寰醫生的微信截圖,內容就是哈醫大一院醫療組為疫區前線醫護人員“聊傷”專門建立的微信群的一些聊天內容,而這個群的主角,就是他們醫院心理醫學科的主任安剛輝。
聊天記錄也記錄了作為心理科專家的安主任,對兩位醫護人員的“聊傷”過程。
于世寰醫生介紹,來到武漢第四天,組里就出現了兩個心理“病例”:一個是失眠的,每天只能睡3個多小時;還有一個是焦慮的胸悶,老擔心自己是不是被感染上肺炎了。“安老師通過微信群首先給兩位進行了專業的心理疏導,并且讓兩個人增加些運動調節。”于世寰說,由于安老師的及時干預,目前兩位隊員已經恢復正常。
11時,記者在受援醫院11樓病區見到正在和醫生們開碰頭會的李家寧。
“我們剛才還討論了怎樣對一些年輕醫護人員進行疏導的事兒呢。”李家寧說,要想做好他們的心理疏導,首先要理解他們。
“他們遠離家鄉八九天了,想家想親人非常正常,尤其微信中看到孩子、愛人、父母甚至還有爺爺奶奶的照片,出現心理問題,誰都能理解。”李家寧說,而這個時候,我們這些年長的醫生就要及時站出來,現在許多年輕人喜歡微信聊天方式交流,我們就在群里用最真切而詼諧的語言,用自己積攢的經驗,為這些人“聊傷”。
午飯后,由于天氣不錯,一些隊員在醫療隊駐地酒店院子里散步。而幾個醫療組的組長,也都在這個時候對自己的隊員進行“話療”。幾句真實的關心,幾句鼓勵的話語,就會讓這些醫護人員輕松許多。
“不光各醫院后方有為前線醫護人員專門準備的心理干預團隊,我們學校也有心理干預熱線,也準備推薦給隊員們。”領隊焦軍東說,做這些的目的,就是讓這些高壓狀態下的醫護人員,能夠不背上心理包袱輕松上陣。
15時,記者采訪回到駐地,駐地門前院子里的陽光一直很好,而負責感控工作的姚源醫生,也一直在酒店門前堅守崗位。她說,有時間我就會曬曬太陽,因為從感控的角度來講,紫外線對病毒有非常好的殺滅作用。而對我們隊員來說,多享受一些陽光,就能讓我們的心理更加放松。
疫情醫護人員心得體會篇二
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紅旗醫院醫生倪薪,2月12日起隨黑龍江醫療隊征戰武漢,38天后凱旋。剛結束隔離的她本應和家人團聚,但得知綏芬河口岸疫情嚴峻,她義無反顧再次踏上征程。 致敬!
黑龍江派駐專家馳援綏芬河
連日來,中俄邊境口岸城市綏芬河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呈上升趨勢。3月27日至4月8日,綏芬河報告由俄羅斯入境累計確診病例123例,占黑龍江省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的96.85%,無癥狀感染者137例。
這是記者從9日19時黑龍江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在綏芬河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
發布會上,牡丹江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文力說,當前對所有入境人員實行閉環管理,嚴格落實“六個100%”,即對入境交通工具100%登臨檢疫、對入境人員100%實施體溫監測、100%驗核健康申明卡、100%實施核酸采樣檢測、100%開展流行病學調查、100%實施集中隔離。
3月31日以來,黑龍江省先后派駐71名省級管理、疾控、臨床專家抵達綏芬河和牡丹江直接參與救治工作,牡丹江市派駐151名醫務人員支援綏芬河市救治工作。此外,黑龍江省已經在除牡丹江外的其他地市和省直屬醫療機構儲備了1000人的醫療支援力量,以呼吸、重癥和感染專業為主。
目前,黑龍江省對經綏芬河口岸入境確診患者實行分級診療,確診患者都在牡丹江市及綏芬河市相關醫院救治。
疫情醫護人員心得體會篇三
“作為一名醫院中層,危機時刻就要有所擔當,若上一線,召必回。”在1月7日凌晨0時30分獲悉石家莊一線支援的信息后,我發給院領導的信息“我自身免疫力好,能吃苦”,并時刻準備奔赴一線。
同時,我早已投入到全院的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工作中,并隨時等待組織的召喚。已安撫好家人,決定隨時給二寶斷奶。去年的武漢支援因我生二胎未能報名參加,今年的疫情就在家門口,說什么也要出一份力”。
我很遺憾未去石家莊支援,我繼續報名參加我們本地區的疫情防控,加入“全民核酸檢測醫療小組”。
經過了7天的鄉鎮采集核酸,我深深感受到,各個地方組織,各單位及鄉鎮府、可愛可親的老百姓,還有我們的醫護人員強大的合作能力和精神,才能共同配合完成的全民核采工作。
醫護人員都繃緊了弦,每個人都在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和使命,那就是驍勇善戰,敢打硬仗,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疫情醫護人員心得體會篇四
1月27日凌晨4時38分,武昌火車站,空氣有些陰冷,河北省援鄂抗疫醫療隊第一批隊員來了。
千里馳援,大家精神飽滿,稍事休整后立即召開專家組組長會議,與對口支援醫院——武漢市第七醫院負責人、各科室主任進行座談溝通,詳細了解該院現在的整體狀況,以精準對接、有效安排工作。
第一天總會緊張而忙碌。
當日13時30分,國家衛生健康委派兩位專家,對河北省援鄂抗疫醫療隊第一批隊員進行疫情防控知識培訓。這是每一支援鄂醫療隊必修的第一課。兩個多小時的培訓,每名隊員都聽得十分認真。
培訓結束后,在醫療隊隊長袁雅冬的帶領下,專家組成員進入武漢市第七醫院,實地了解情況,一直到當日21時多還沒結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