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干部要善于認識機遇,把握機遇,用好機遇,更重要的是還要學會創造機遇,在制度和科技創新方面多作努力,大膽先行先試,克服在搶抓國家政策機遇的問題上“慢半拍”、“慢一拍”、“不合拍”的不足。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一些有關于張富清先進事跡學習心得體會的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張富清先進事跡學習心得體會1
95歲的張富清是中國建設銀行來鳳支行離休干部,出生于陜西省漢中市洋縣,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他英勇善戰、舍生忘死,榮獲大軍區特等功一次、軍一等功一次、師一等功一次、師二等功一次和團一等功一次。退伍后,他自愿申請轉業到當時條件堅苦的來鳳縣工作。他艱苦樸素,淡泊名利,深藏功名64載。20xx年底,在進行退役軍人信息采集時,工作人員發現老人一張泛黃的“立功登記表”,才知道他是一位功勛卓著的戰斗英雄。在看不見硝煙的建設和改革年代,張富清公忠體國,響應組織號召,脫下軍裝,收起獎章,直奔當時湖北最艱苦、最邊遠的恩施來鳳,一干就是三十年。
時局艱難時,他以身垂范,動員妻子下崗;忠孝兩難全時,他堅守崗位,沒奔母喪成為畢生遺憾;改革開放時,他殫精竭慮,破除陳規桎梏……在同事眼里,他勤勞肯干,任勞任怨,不矜不伐。或許在一般人看來,為國浴血奮戰、九死一生的老革命,忘我工作、公私分明的老干部,應該好好歇一歇。工作上離休了的張富清,在思想政治上沒有離休。他時刻銘記著自己老黨員的身份。當他認為自己不能再為國家貢獻時,他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88歲截肢的他,拒絕在輪椅上被照料,靠著一條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來;白內障手術期間,明明可以給自己安一個好的晶體,他卻選了最便宜的一款;明明沒人會動他的藥,但他每次都將藥瓶鎖上,生怕別人挪用他全額報銷的一粒藥。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張富清的偉岸,不止在少年從戎時屢立戰功,也在中年轉業后恪盡職守,還在晚年離休間奮進不息。張富清曾說,戰場上決定勝敗的關鍵是信仰和意志。的確,在人生的征途上,因為信仰,他也一往無前。
張富清先進事跡學習心得體會2
優秀黨員是黨員隊伍中的杰出代表,其成長規律既有共性,亦富有特殊性。今日,在觀看戰斗英雄張富清同志的英雄事跡后,讓我十分敬佩、感慨。
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張富清同志在解放戰爭時期參加革命,一輩子忠于黨和人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作為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在戰爭年代,他不怕犧牲,奮勇殺敵,兩次獲得“戰斗英雄”稱號;和平時期,他主動選擇到湖北最偏遠艱苦的來鳳縣工作,堅守工作崗位,矢志奉獻;從過去到現在,他從不向組織伸手要名利、要待遇,甘于淡泊,清廉自守,從不宣揚自己的過去,至今過著簡單樸素的生活。一心為國,造福一方。哪里需要就往那里搬,哪里艱苦就到哪里去,扎根來鳳30年,為民造福,帶領群眾一起放炮眼、開山修路,為來鳳縣帶來了新氣象,用自己的身體力行見證了共產黨員干部的責任和擔當。
無私奉獻是共產黨員的基本素質,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往往也是最難能可貴的。七名優秀共產黨員最大的共同點在于始終堅持無私奉獻的信念,都在平凡的崗位展現偉大,剛好見證了那句“于平凡中見證偉大”。張富清同志任勞任怨,最終成為廣大黨員干部的學習楷模。他的事跡,讓自己明白要做優秀的共產黨員就要學會默默地無私奉獻,在工作中堅持“干事比名分重要”,多對干部職工講奉獻少講付出。特別是作為單位的一把手,下面的干部職工都在朝我看、學我做、跟我走,我更是要時刻提醒自己要身先士卒,只有自己甘于奉獻,才能以上率下,才不會出現推諉扯皮。
我們應學習他們不求回報,孜孜不倦、無私奉獻,為人民服務的本質,我們作為基層干部要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每一個干部的職責,認真做好人民群眾的“服務員”。要增強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時刻牢記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人民的“服務員”這個身份,自覺擺正位置,一切以為民、利民、便民為宗旨,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辦群眾之所需,把群眾的事情辦好、辦細。用過硬的思想素質、過硬的本領以及過硬的服務水平真正將群眾放在心上、職責扛在肩上、責任落到實處。
張富清先進事跡學習心得體會3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跡感人。在部隊,他保家衛國;到地方,他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廣大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榜樣。要積極弘揚奉獻精神,凝聚起萬眾一心奮斗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在張富清身上,集中體現了“奉獻精神”。在部隊,他保家衛國,奉獻勇敢,在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先后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斗英雄”榮譽稱號;到地方,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奉獻一生,他奉獻的是默默奮斗,淡泊名利。奉獻是張富清的靈魂,張富清是奉獻精神的使者。新時代,我們要學習張富清奉獻精神,凝聚新時代奮斗力量。
學習張富清一輩子堅守初心的奉獻精神。革命戰爭年代,勇敢沖鋒;和平時期,不怕偏遠。初心在心,始終如一,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永遠是奉獻、奉獻、再奉獻。在張富清身上,奉獻就是底色,奉獻就是追求,奉獻就是夢想。深藏功名,堅守奉獻,這就是新時代我們奔跑者應該具備的精神,奔跑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人民,為了國家,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奉獻精神是奔跑的營養,奔跑有奉獻,奔跑有力量,有速度。新時代,我們都在奔跑,我們應該用奉獻精神去奔跑,奔跑出一個輝煌的成績。
學習張富清不改本色的奉獻精神。不論是在戰場,還是在地方,張富清始終保持著一個英雄的本色,對黨忠誠,對人民忠誠,沒有任何個人的名利,甚至刻意塵封功績,連兒女也不知情。這種本色很淳樸,很潔白,沒有任何私欲,沒有任何功利。這樣的英雄本色最偉大,最可貴。中華民族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英雄本色,才能創造中華民族偉大成就的色彩斑斕。我們從張富清身上看到了生活中的無數“活雷鋒”,看到了我國國防科技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這些默默奉獻的無名英雄,是中華民族力量的源泉,是中華民族追夢的強大能量。
要積極弘揚奉獻精神,凝聚起萬眾一心奮斗新時代的強大力量。張富清是奉獻精神的榜樣,我們要學習好榜樣,我們要見賢思齊,萬眾一心,無數中華兒女的奉獻精神凝聚起在一起,就是新時代的奮斗強大力量,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能量。學習張富清奉獻精神,凝聚新時代奮斗力量,這是新時代我們每個人的必須擔當。
張富清先進事跡學習心得體會4
近日,湖北來鳳縣95歲老黨員、戰斗英雄張富清,入黨71年來,不忘初心,對黨絕對忠誠,在艱苦山區奉獻了畢生精力的故事廣為人知,感動了無數人。張富清轟轟烈烈戰斗,平平淡淡生活,盡顯淡泊名利、無我無私的英雄境界。
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戰爭年代,他英勇無畏,槍林彈雨中立下赫赫戰功;建設時期,他主動扎根偏遠山區一心為民;離休之后,他從不居功,不向組織提任何條件……他把老百姓對黨和國家的期望,都化作默默灑下的汗水。為黨分憂、為國奉獻、為民服務,是張富清始終如一的堅守。他用扎根山鄉的選擇和兢兢業業的付出,交出了一名老兵、一名黨員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赤誠答卷。
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立起了共產黨人的精神標桿。張富清的一生,從沒有一刻躺在功勞簿上。在部隊,張富清保家衛國;到地方,張富清為民造福。糧食局、三胡區、卯洞公社、外貿局、建設銀行……從轉業到離休,數十年如一日,張富清就像一塊磚,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更難能可貴的是,他認為,做這些,只是共產黨員的本分,根本不值得夸耀和“顯擺”。軍功章,他壓進了箱底,就連對至親好友都不曾提及。60多年來,張富清刻意塵封功績的選擇,彰顯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名利觀、榮譽觀與責任觀。
“無私,然后能至公;至公,然后以天下為心矣。”為黨分憂、為國奉獻、為民服務,是張富清始終如一的堅守。英雄無言,他的光輝經歷卻擲地有聲。張富清平凡而偉大、普通又崇高的人生故事,一輩子初心不改、本色不變的感人事跡,猶如一座樸實巍峨的精神豐碑,照亮了我們前行的路。
張富清先進事跡學習心得體會5
恩施來鳳95歲退伍老戰士張富清深藏功名64載,張富清老人九死一生、深藏功名、不計得失。轉業后居功不自傲,對自己的功績和獲得的榮譽隱瞞不宣,而是主動要求到偏遠貧困地區工作,在平凡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成績。
戰爭年代不怕犧牲、出生入死,張富清靠的是一個黨員的信仰。他說:“我一直按我入黨宣誓的去做……滿腦子都是要消滅敵人,要完成任務……所以也就不怕死了。”和平時期淡泊名利、扎根大山,張富清為的是不負入黨的誓言。他說:“當年和我并肩戰斗的那些戰友,許多都犧牲了,他們根本沒有機會向組織提任何要求。比起他們,我有什么資格把戰功拿出來顯擺?又有什么資格向組織提要求?”講起這些,這位95歲的老人聲音顫抖,淚水溢滿了眼眶。
他是民族的英雄,他是國家的先鋒。當今,中國正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實現我們的目標,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無論是戰爭時期、和平時期還是離休以后,工作在變動、生活在變化,但張富清始終保守初心、堅定理想信念。在戰場上他不怕犧牲、出生入死,在和平時代他挑最苦的工作干,過往的榮譽對他來說是寶貴的財富,但他卻甘愿平凡。扎根基層,一心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標。他就是我們身邊的共產黨員,是時代的楷模,是國家的榮光。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對全體黨員干部而言,我們要學習張富清同志這種奉獻精神,不忘共產黨員的第一身份,持續奮斗。我們必須要以張富清同志為榜樣,樹立正確政績觀、人生觀、世界觀,發揚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作風,以釘釘子精神擔當盡責,真正做到對歷史和人民負責,凝聚起萬眾一心奮斗新時代的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