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好的心得體會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呵護學生心理健康講座心得體會篇一
大學生要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成長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生力軍,接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力棒,就必須既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品德修養,又具有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時代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對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大學生正處于身心全面發展的關鍵時期,容易引發較多的心理沖突,而一些大學生又不能科學對待,且心理沖突調適能力較差,對心理咨詢難以啟齒,忽視心理健康教育咨詢,產生心理煩惱和困惑,甚至出現心理障礙。產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是對心理沖突調適不當。大學生正處于知識儲備、潛能開發、就職擇業、交友戀愛的人生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很容易引發較多的心理沖突。由于一些大學生無法對產生的`心理沖突進行調適或調適的方法不當,很容易產生心理障礙,嚴重地影響身心的健康發展。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系統地向我們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解析心理異常現象,傳授心理調適方法,介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和途徑,從而促進我們身心健康全面發展。課程在對我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還指導我們加強對心理沖突調適能力的提高,使我們學會進行自我心理調適,有效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應對挫折的能力。課上老師指導我們建立真實的自信;由學會知識到學會學習;學會健康地去“愛”;學會與他人相處;做好成功走向社會的準備。
結合生活實際,引導我們樹立“健康”新觀念,增強我們的心理保健意識。“觀念”是人的思想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的心理和行為起著重要的影響和指導作用。“健康”是我們所熟悉的概念,也是人們所關注的問題。人們非常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但一提到“健康”,總把它與“疾病”相聯系,認為身體無“疾病”就是“健康”。其實就人的軀體而言,“健康”并不難定義。現代醫學已足能鑒定和驗證:只要任何器官都沒有實質上的細胞病變,就可以說是健康的。但我們所講的“健康”,并不單純指的是生理上的健康:“而是除此之外,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這說明,人作為一個整體,身體和心理是相互依附、彼此制約的,只有在生理和心理兩方面都屬于正常狀態,并對社會有良好的適應能力,才能鑒定為“健康”。
因此,老師引導我們樹立“健康”新觀念,增強我們心理保健意識。在課堂講授中,特別強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加強體育鍛煉,注意飲食衛生,保證自己的生理健康外,還要努力學習、加強交往、注重個人修養,確保自己的心理健康。
因為:
(1)心理健康是保證生理健康的重要條件。
(2)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前提,是大學生進行正常學習、交往、生活各方面得到發展的保證。從現實情況和社會發展需要來看,作為新世紀的一代大學生,除了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外,還必須具有相應心理素質和適應能力,現代社會的特征是生活節奏加快、競爭意識增強,原有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價值觀念、擇業觀念以及道德規范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要想盡快適應社會,重要的一條是提高心理素質和適應能力。
結合大學生心理健康實際,培養學生健全的自我意識。自我意識是個體對自己以及人我關系的認識和評價,他在人格形成、發展和人格結構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個體的認識、情感、意志都受其影響和支配。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狀況既是以往心理發展和健康狀況的反應,也是現階段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的新起點。因此,老師幫助我們正確地認識自我,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實際,培養我們健全的自我意識。
辯證唯物主義指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在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諸因素中,自我意識不健全既是構成心理疾患的重要因素,又是心里不健康的重要標志。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最重要的是必須解除學生自身存在的不正確的“自我觀”,培養其健全的自我意識。
為此,在教學中,老師引導我們:
(1)正確認識自我,即對自己的優點、缺點要心中有數,對自己的能力能充分估計,做到自知之明。
(2)積極地悅納自我,即積極地喜歡自己、肯定自己、無條件地接受自己,包括好的、壞的、成功的和失敗的。
(3)有效地控制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即有效地約束自己
的言行、調節和支配自己的情緒和意志。只要一個人能正確地認識自我、積極地悅納自我,戰勝和去掉自身存在的一些不利自己發展的弱點,以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心態去面對人生的一切,就會在生活和學習中避免心理疾患的出現,成為人格健全、各方面都得到充分發展的未來的建設者。
呵護學生心理健康講座心得體會篇二
在心理咨詢的活動課中,我認識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時心靈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護,那種心與心的交流才能讓人體會到交流得喜悅,我們的心理咨詢的模仿有時會讓人感覺像節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誠的心卻又不能不讓感動,初次它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幫助別人的喜悅。
活動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途徑。它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活躍課堂氣氛,真正達到育人效果。學生在實實在在的活躍的生動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動中受到教益和啟迪,促進知行的結合。學生在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激發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結,形成了信念之后,進而需要在行動中表現自己。此時教師要引導、鼓勵學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為他們提供展現自己行為的機會和場所。
這學期我還參加了我們學校的心理協會---沁心港灣,這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起共同努力,不僅學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識,還為其他同學提供心理方面的服務。特別是今年的5.25活動更是深深的感動了我,老師與同學們的親密交談讓同學們,還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而且在這里我可以把在心理課上學到的知識付諸與實踐,讓我學而致用!
完成了大學心理學(二)的學習,我對自己大學四年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規劃,對以后的路,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了一個初步的規劃。
可見,心理學對我們大學生的幫助之大是顯而易見的。我們無論在生活、還是學習、交際方面都可以用到這方面的知識。
這門選修課我很感興趣的一門,我有種不用逼自己去專心聽課,而是那種不由自主被老師所吸引的感覺。可見心理學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
雖然我選修的心理課結束了,但我對心理知識的學習卻還沒有結束,或許心理學跟我以后的職業沒有什么很大的聯系,但是心理學知識對于我的幫助卻是長遠的,甚至是一生的。
呵護學生心理健康講座心得體會篇三
10月28日,系組織的《心理健康講座》,我有幸參加,受益頗多。
進入大學,標志著人生開始了一個新的成長階段。大學階段是大學生走向成才的重要階段,健康向上的心理是大學生成才的必備條件之一,大學生要科學認識自我發展,努力加強心理素質培養,逐步提高自我心理調適能力,不斷增進心理健康水平。
學習環境在改變,大學生要變積極適應新的環境,科學確定新的目標,逐步樹立新的自我。保持正常的心態,穩定的情緒。有健康的心理的人能正確地審視自己、認識自己,坦然地接受自我。擺正自己的位置。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沒有哪個人在每個方面都是最好的,也沒有哪個人在每個方面都是差的。作為大學生,應該對此有正確的認識,思想上要自立自強,以積極健康的態度對待客觀現實,尋求對策,贏得主動。
大學生面對陌生環境,相互之間特別需要溝通,需要理解,渴望建立一種和諧的人際氛圍,以擺脫寂寞感和孤獨感。為此,大學生首先要樹立自信,大膽真誠地與他人進行交往,加深彼此間的了解;其次要主動參加集體活動,熱情幫助他人,擴大自己的交往際圈。
身心健康是成長成才的基礎,因此,每一位大學生都應該重視自己的健康,這當代不僅此于身體健康,也都應該對自身的心理架空負責,大學生心理健康是一種理想尺度,它反映的是個體能很好地適應社會所必需的一種心理狀況,但不是最完美或完善的境界。這就要求大學生一方面要調整和修正自己的心境,以達到心理健康的標準,更好地維持大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另一方面要不斷增進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追求心理發展的更高層次,以完善自我,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大學階段是成長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是成才的重要階段,是大學生人生道路的一個里程碑。在大學期間,大學生要儲備科學知識,開發智力潛能,優化個性品質,增強身體素質,協調人際關系,面臨擇業就職的思考等等。所有這些,都是建立在大學生健康心理的基礎。因此,大學生必須正確認識自己的心理發展特點,加強心理素質培養,不斷增進心理健康狀況。
大學生只要正視現實,對社會和自身具有正確認識,對人生價值和生活意義付出正確評價,堅定實現理想百折不撓的信念和意志,不斷追求遠大的理想目標,才能理智地面對社會,科學的思考人生,從而積極向上,一步一步地向成才目標邁進。因此,我們必須保持健康的心理,這樣才能更容易集中我們的精力,為實現自身的理想和自己走上成才的道路努力奮斗。
健康是人的第一財富,是人生發展的基礎。我們應該樹立科學的健康意識,重視身心健康,更要維護和增進自身的心理健康,培養優良的心理素質,提高自我的心理調適能力,為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為此。我們都要保持情緒正常,認知合理,正確把握自己,積極適應新的環境和主動與人溝通。
呵護學生心理健康講座心得體會篇四
10月24日下午三點,我們在多媒體教室用歡聲笑語開啟了心理講座的序幕。
老師先告訴我們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就是能正確的認識自己,能夠和他人和睦相處。又告訴了我們六年級學生生活和學習會遇到什么心理問題。第一要學會人際交往中開玩笑要適度。第二,要在青春期心里萌發時,要正確看待對異性的好感。第三就是。家里有二寶的同學要正確看待家長對自己的態度。第四是學習相關的問題,在學習上要不懈的努力才可以取得成功。
有些同學會有不健康的心理。第一是懶惰,第是自控能力很差,第三是敏感,第四是失落,第五是自卑,第六是孤獨。那如何矯正這些不良的心理呢?我們要學會放松,學會發泄,可以聽聽歌曲。可以與父母談心也可以寫一寫日記和周記把自己不安事用筆記下來。
其中最令我難忘的就是老師講的一個小故事。
有一天,哥倫布正在釣魚。忽然,聽到救命聲,他聞聲趕過去,發現是有一個人失足掉進了河里。他用渴望的眼神看著哥倫布對他說:“你能不能救一救我呀?”個人不沒有說話,只是用槍瞄準了他,斬釘截鐵的對他說:“要是你再不游上岸,我就一槍打死你。”話剛說完,那個掉進河里的人連忙爬子上了岸。最終還是自己救自己。這個故事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做什么事,幫助你的人只有你自己,沒有別人。只要你不懈的努力。最終一定可以獲得成功的。
上完這一次心理講座后,我明白了要笑著完成一次作業,要笑著面對每一次考試。讓挫折成為你成長的階梯,挫折就會為你。更為精彩的人生喝彩。
這次講座真是令我永生難忘啊!
呵護學生心理健康講座心得體會篇五
今天學校組織了一場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講座,作為一名剛升入大學的學生,我從中明白了心理健康對我們今后發展的重要性,以及我們如何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大學是一個大的集體,我們每天生活在其中,每天總會與各種各樣的人接觸,而如果而我們沒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就無法與人正常的相處,無法建立自己的人際關系網,這將會導致我們覺得生活是孤單的,是無助的,從而產生一種迷茫的時生活狀態,這對我們的大學生活是致命的,畢竟大學生活是我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我們也將通過大學慢慢的融入社會,而不完整的大學生活將無法為以后步入社會做好鋪墊,這就導致我們無法對每天的生活充滿激情。
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發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于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由于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復雜嬗變。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我們大學生更應該有一個健康的心態,積極的態度去面對。
為了我們的心理健康,了解與掌握心理健康的定義是必不可少的,這對于增強與維護我們的健康有很大的意義。當我們掌握了人的健康標準,以此為依據對照自己,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診斷。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況某個或某幾個方面與心理健康標準有一定距離,就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鍛煉,以期達到心理健康水平。
所以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大學生,要想擁有一個完滿的大學生活,心理的健康是必不可少的。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也就是說,我們只有心理健康了,才能去面對生活中發生的各種事情,而至于因為一點小事就悶悶不樂好長時間,也不至于因為一點挫折而自暴自棄,產生各種沮喪悲觀的想法。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缺點都能作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與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因而對自己總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缺乏自知之明,并且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由于所定目標和理想不切實際,主觀和客觀的距離相差太遠而總是自責、自怨、自卑;由于總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卻又總是無法做到完美無缺,于是就總是同自己過不去;結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狀態永遠無法平衡,也無法擺脫自己感到將已面臨的心理危機。
呵護學生心理健康講座心得體會篇六
3月26日,我有幸聆聽了王加綿教授做的關于"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及糾正對策"的講座。王教授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和研究成果就中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為在場的教師送上了一道豐盛的精神大餐,也令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淺。
教育部在1999年8月13日頒布的《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重要環節。因此,對中小學生及時有效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實現現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新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
小學生厭學的成因很復雜,后果也是可怕的。它是家庭、社會、學校,還有孩子自身的認知條件下綜合作用的產物。教師與家長要密切配合,認真分析,找出原因,對癥下藥,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要把尊重與愛撒給每一個學生,從他們的心理需要出發進行教育和幫助,切實解決他們學習的心理問題,才能讓每一個學生更好地適應新時代教育的要求,從而順利走完健康成長的歷程。
孩子說謊是由于社會風氣、家庭壓力、虛榮心、心理因素、社會發展帶來的種種因素造成的。他們認知能力的發展未臻成熟,說謊不但會嚴重影響青少年自身的健康發展,而且也給正常的教育帶來巨大的困擾,直接影響學生教育任務的完成與教育目標的的實現。因此,在小學階段的學生需要正確的引導,教師要給孩子以心靈的安慰,給孩子提供改錯的機會,給孩子自我反思的空間,讓孩子能夠真誠地面對生活,面對他熟悉的每一個人。這樣每個孩子才能誠實、自信、健康,茁壯的成長。
小學生難以解決的心理問題除了上述兩個問題之外,就是與異性的交往。隨著青少年的發育提前以及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早戀現象已經在小學的高年級出現萌芽。13、14歲的青少年正值情竇初開的時期,他們對異性充滿著好奇、愛慕,又有著虛榮的心理在作祟,所以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這種令人擔憂的現象。作為教師要細心觀察,實施溫情教育。在班級開展一些有意義的班隊會活動,對友誼進行正確的引導。家長要給予積極的配合,未雨綢繆。早戀既是一個教育問題,又是一個社會問題,要讓所有的孩子都有一個充滿陽光的童年,不要讓早戀的小雨灑到他們的青春花園。
教育家夸美紐斯說:教師的職業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的工作是一種艱巨、復雜的培養新人和創造精神財富的腦力勞動。作為教育戰線的一員,我會不斷地尋求現代教育的新路,切實以新理論、新方法、新理想來做好學校的德育工作,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呵護學生心理健康講座心得體會篇七
今天,我們學校舉行了隆重的心理健康游戲。游戲可好玩了。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游戲是同舟共濟,剛上去的時候很簡單,但是,到最后只剩下一塊泡沫拼板了。我們互相抱在一起,不讓對方倒下。終于結束了,我問阿姨:“我們贏了嗎?”阿姨說:“你們贏了。”我們立刻歡呼起來。我還用票卷換了一盒飛行棋。
現在有許多的事情影響著我們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比如:最近接連發生的校園的慘案、如今的升學壓力……無時不在影響著我們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現在就讓我們來討論討論小學生的學習壓力。
我認為應該不要分什么名校,如果說哪個孩子上的是名校,就認為他很好,說他將來一定有出息。而恰恰相反的,如果哪個孩子沒上名校,就認為他將來不會有什么出息。這是肯定的嗎?我們常看到一些高智商的犯罪,犯罪分子不就是人們心目中從小長大的小天才嗎?而沒擁有知識淵博的人,不也照樣成為英雄嗎?因為有了什么名校,父母都希望我們將來有出息,也不管我們愿不愿、適不適合,給我們報了各種各樣的培訓班。我們小學生的周六、周日已經成了正常的上課時間,讓我們沒有了屬于自己的休息和娛樂時間。雙休日也成為了我們小學生痛苦的兩天。好希望不再有什么培訓班,還給我們自己的時間,與家人在一起過一個愉快的周末。
我們沒有了壓力,學得輕松,成績一定更優秀。
① 有利于學生的身體健康成長。
中學生正處在心理機能迅速發育成熟的時期,因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就是及時地針對性地施以教育,對癥下藥。使學生知道什么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學保持心理健康就能促進學生身體健康成長。
② 有利于學習、工作效率的提高。
健康的心理對于學習、工作的效率起重要的作用,對競賽技能的發揮更為重要。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是朝氣蓬勃,開朗樂觀,學習和工作就有勁,效率就高。而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心神不定,思慮過多,不能集中精力于學習和工作上,既影響生活效率,也大大妨礙創造才能的發揮。
③ 有利于智力與個性的和諧發展。
心理健康對于促進人的智力與個性和諧發展,發揮人類最大的聰明才智,對培養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對于處在智力發展成熟和個性形成時期的中學生尤為重要。一個人重視心理健康,可使大腦處于最佳狀態,更好地發揮大腦功能,有利于開發智力,充分發揮各種能力,有利于個性的和諧發展。
④ 有利于心理疾病的防治。
心理疾病的發生,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我們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就會注意防止和消除產生心理疾病的各種因素,以防止病變的發生和發展。人的心理疾病,大多數是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而積累逐漸形成的。如果發現學生有了心理病變的苗頭,就及時采取適當措施,使它在量變過程中得到以終止和消失;如果確實患了心理疾病,應及早給予積極的治療,使之盡快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