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殘疾人成功勵志案例篇一
張海迪,1955年9月16日在濟南出生。小時候因患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特的人生。15歲時,張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莘縣,給孩子當起了老師。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后來,張海迪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園,卻發奮學,學完了小學、中學的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以及世界語,并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后翻譯了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20xx年,一部長達30萬字的長篇小說《絕頂》問世。《絕頂》被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署列為向“xx大”獻禮重點圖書并連獲“全國第三屆奮發文明進步圖書獎”、“首屆中國出版集團圖書獎”、“第八屆中國青年優秀讀物獎”、“第二屆中國女性文學獎”和五個一工程”圖書獎。從1983年開始,張海迪創作和翻譯的作品超過100萬字。1983年,《中國青年報》發表《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張海迪名噪中華,獲得兩個美譽,其一是“八十年代新雷鋒”,其二是"“當代保爾”。親筆題詞:“學張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隨后,使張海迪成為道德力量。張海迪現為全國政協委員,供職在山東作家協會,從事文學創作和翻譯。
殘疾人成功勵志案例篇二
他是天生侏儒,身高只有100厘米。
1962年12月28日,他出生在法國南部一個小鎮。他到來不僅沒給家里帶來歡樂,反而給父母心里蒙上一層陰影,家里人對他未來充滿憂慮。因為他患上罕見成骨發育不全癥,這種病人體內鈣質無法固定在骨骼上,因此骨頭有如玻璃般易碎,也就是俗稱玻璃娃娃。
他父親擅長吉他和電子風琴,受家庭影響,他還在很小時候,就對音樂表現出濃厚興趣。7歲那年,他在電視上看一場鋼琴音樂會,著迷到神魂顛倒地步,向父親提出自己也想要一臺鋼琴,父親滿足他要求。
但是,一個手腳無力,行動不便人,要想學習鋼琴談何容易。每次他都要依靠別人抱著才能上下鋼琴座。有一次,父親剛把他抱上座位,有事臨時出去,他一不小心,從座位上摔下來,腳被摔成骨折。
心疼他父親建議他學點別,可是他死活不同意,就認定鋼琴。無奈之下,父親想出辦法,在琴上安裝一個特殊輔助器,使他腳較容易牽動鋼琴踏板。雖然如此,他還是在練琴過程中經常出現意外情況,以致于經常往返于醫院和家之間。但他卻不管不顧,憑著頑強毅力,近乎瘋狂地練琴,這一練就是五年。
他13歲那年,一個偶然機會,他父親獲悉一個劇團急需招聘一個丑角兼配角,覺得他很適合,于是送他去。劇團內有一個名叫布魯內小號演奏家,在跟他合作幾次之后,發現他在鋼琴方面有著特殊悟性,就推薦給打擊樂演奏家洛馬諾重點培養。在兩位音樂家悉心培養下,15歲時,他推出個人第一張專輯《閃光》。優美曲子震撼人心,轟動法國音樂界,使他一夜之間成為巨星。
他第一次公開演出時,先是在臺前離觀眾最近地方,站足足3分鐘。最后,他笑著問:都看夠吧?在全場發出會意地笑過之后,才開始表演。聽完他演奏,觀眾被他音樂震憾,先是短暫沉默,繼而爆發出雷鳴般掌聲。
事后,有人問他為什么要先站三分鐘,他說:很多人是因為好奇我身材才來,先讓他們看個夠,才會仔細聽我演奏,才能看到我靈魂高度。
置身于神奇音樂世界中,他忘卻殘缺肢體帶來痛苦,變得精神抖擻,意氣風發。對于取得成績,他仍然不滿足,堅持每天練琴時間增加到11小時,每年獨奏音樂會超過180場。有時,超負荷訓練量甚至令他指骨折斷,他也在所不惜。他鋼琴越彈越好,名氣越來越大。1987年,他推出另一張專輯《樂曲》,成為他音樂行程中決定性轉折,讓成為世界級鋼琴大師,他足跡遍及紐約、米蘭、東京、巴黎等著名音樂城市。所到之處,都是一片贊譽之聲。這時,所有人都已經不再對他奇特身材好奇,而是帶看欽佩心在仰望他靈魂高度。
然而,再偉大人物也有沉浮之時。自《樂曲》出版后,他事業開始落入低潮,因為焦急,有一次甚至暈倒在酒吧階梯上。蘇醒過來后,他說:我骨頭那么脆弱,這次卻竟然一點傷都沒有。我告訴自己:時間還沒到,上帝還不想讓我去死。
樂觀心態讓他對未來仍充滿信心,堅持每天練琴11小時以上。果然,過不久,他事業又迎來輝煌時刻,不僅簽約新唱片公司,而且出唱片一張比一張好,廣受歡迎。尤其是與另一名法國爵士樂手格拉貝蒂合作唱片銷售量突破10萬張。
有人曾經問他成功秘訣,他引用一位哲人話說:世上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蘋果,優秀和缺陷并存。有人缺陷比較大,那是上帝特別偏愛它芳香,而我就是那個格外芳香蘋果。
1999年1月,他因肺炎病逝于紐約,年僅36歲,他留給人間最后一句話是:如果我真高大,那是矮小成全!
他就是法國貝楚齊亞尼,世界鋼琴史上最著名侏儒,一個樂觀向上,勇于接受命運挑戰,克服身體巨大障礙,奏出人間最美妙樂章殘疾人。他身材雖然矮小,但他靈魂高度,足以讓世人仰視。
殘疾人成功勵志案例篇三
有一個新認識的朋友,他很陽光,喜歡各種娛樂和運動,尤其喜歡打籃球,殘疾人勵志故事。他打籃球的方式很奇特,總是用左手運球,居然能用單手在人群阻擋中準確地投籃。其實,他這樣做的原因并不是出于賣弄球技,而是因為他只有一只手。這只神奇的左手居然能打一手好球,寫一手好字,甚至能在鋼琴上演奏出動聽的樂曲。
更讓我敬佩的,是他對生活樂觀的態度和健康的心態。他的言語總是那樣的親切。他工作努力,與同事朋友的關系融洽,與客戶的交流愉悅。常常得到老總的嘉獎……見過許多因為身體殘疾心理也一同“殘疾”的人,所以一直不理解他的“健康”。直到有一天,見到了他的家人,我才醒悟。
那天,我和一個朋友去他家看他,他的父母非常熱情,請我們留下吃飯,勵志《殘疾人勵志故事》。
他們一家人都很熱情,談起他的時候,言語之中總透露著無盡的溫情愛意與驕傲、自豪。
那一刻,感動如潮水般涌上心頭,我從來都沒有想象過,這個世界原來還有這樣真摯而細致的愛。一家人為了給自己殘疾的只有一只左手的親人一個平和而正常的環境,一齊改掉自己堅持了幾十年的使用右手的生活習慣。
成長可以想象,在他年幼時用左手第一次笨拙地拿起筷子,夾起一片菜葉時,他的家人也正同樣笨拙地、用左手反復練習那個動作,直至成為習慣。而這樣的習慣與愛伴隨著他,與他一起成長。為了讓他健康樂觀地生活,他們把所有的愛,全部寫在了左手上。
殘疾人成功勵志案例篇四
夏季來襲,太陽當頭照。身材苗條的愛美人士穿上花花綠綠的夏裝,涌上街頭,儼然成了一道怡人的風景線。可是這樣的季節卻是許多“胖紙”們的“心酸之旅”:薄薄的衣衫偏偏掩不住多出來的幾層肉。“胖紙”和肥肉的大戰就在夏季太陽的見證下,拉開了帷幕。不少以非凡毅力減肥成功的牛人終成傳奇。
肥妞被拒乘坐過山車知恥后勇減肥成功當舞蹈教練。
羅賓遜本是個美國肥妞,體重高達140公斤,曾被保安因其超重而拒絕讓她乘坐過山車。此后,羅賓遜知恥后勇,減肥成功,并成為一個舞蹈教練。
20xx年,當她想坐過山車時,被制止了,保安說:“為了其他乘客的安全,減肥后再來。”羅賓遜暗自傷心:傷自尊了!太傷自尊了!
羅賓遜將20xx年發生的這件事引以為恥,并為此下定決心減肥。20xx年,31歲的她報名參加了尊巴(一種拉丁系健身舞)舞班,并在兩年內減至63公斤。
羅賓遜稱,童年和青少年時代她也曾因肥胖受到困擾,嘗試過不少減肥方法,但是效果只能短期維持,時間一長自己的體重又開始反彈。
現在,減肥成功后的羅賓遜找回了自信和快樂,并且還開辦了自己的舞蹈培訓班。
殘疾人成功勵志案例篇五
1、經驗是由痛苦中粹取出來的。
2、身體和精神是不能同時殘障的。
3、生命的意義在于全心全意的投入。
4、每天告訴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錯。
5、如果一個人沒有夢想,無異于死掉。
6、生氣是拿別人做錯的事來懲罰自己。
7、有殘疾者往往對造物懷有不平之心。
8、快樂不是因為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
9、明天的希望,讓我們忘了今天的痛苦。
10、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
11、對瞎子來說,鵝卵石和金剛石毫無區別。
12、約一縷清風,求上天保佑你健康、快樂!
13、若是瞎子領瞎子,兩個人都要掉在坑里。
14、把自己當傻瓜,不懂就問,你會學的更多。
15、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第一百零一次站起來。
16、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祿,寡欲是壽。
17、愚者用監視心靈,智者用心靈監視。
18、貪婪是最真實的貧窮,滿足是最真實的財富。
19、嫉妒別人,仇視異己,就等于把生命交給別人。
20、少一點預設的期待,那份對人的關懷會更自在。
21、生命太過短暫,今天放棄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22、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學佛。人生最大的快樂是念佛。
23、你的選擇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遠不會有機會。
24、你可以用愛得到全世界,你也可以用恨失去全世界。
25、殘疾并不是性格的標記,而只是導致某些性格的原因。
26、上帝從不埋怨人們的愚昧,人們卻埋怨上帝的不公平。
27、只有我在為他人服務時,我才真正品嘗到生活的樂趣。
28、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矯。修心亦聽命,天地自相保。
29、只要有信心,人永遠不會挫敗。相信,你也會這樣的。
30、無論命運有多壞,人總應有所作為,有生命就有希望。
殘疾人成功勵志案例篇六
1、總有一天,我會為一個人,卸下我的面具。
2、距離,產生的不是美,而是詮釋了不堪一擊的愛情。
3、有時候,不要把世界看得太孤單了,正如你總在想念某些人,也總會有某些人在一直想念你。
4、那些抹不去的笑臉,回不去的日子,叫時光。那些看過的海,落下的夕陽,叫時光。那些牽過的手,留下的淚,也叫時光。再見,時光。再也不見。
殘疾人成功勵志案例篇七
楊佩,女,漢族,1990生,肢體殘疾,陜西省平利縣人。當他9歲的時候,他被高壓電擊擊中了。雖然他失去了雙臂,但他總是樂觀而不屈服于命運。現在小楊佩和他的媽媽一起去北京工作。他心中總有一個愿望。有了一筆錢后,他應該繼續學習深造,做他喜歡做的事。他喜歡唱歌跳舞,希望將來能有一個殘疾人藝術團。
家住陜西省平利縣衛生鎮孟西街村楊佩蓬勃發展的城市,有很多不安因素。村里的變壓器放在村中心,孩子們喜歡來回地斜拉線拉電線桿去玩,9歲的時候,一天在學校吃午飯,她走到了變壓器前,習慣用手拉電纜,但她不認為斜線已經松了,就行了。
命運改變了她的生活。她的生命尚未解除,這意味著學校的廢棄和生命的缺失。
從那時起,家里就更難了,父母只好再安排一次:父親帶著弟弟回家,母親帶她去打工掙錢。沒有手,連我自己的生活都很難照顧好自己,更不用說工作賺錢了。小楊佩開始練習雙腳而不是雙腳,雙腳靈活。但現實實在是太殘酷了,沒有哪個單位愿意接受楊佩的手,無奈之下,她選擇了乞討的生活。
楊佩很知道殘疾人要自立,必須自信,自信。而且有自己沒有專業知識,精通某一行,找不到工作,即使有工作,遲早也會被淘汰。她希望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職業,根據自己的條件,然后努力學習,努力學習,使她能在社會上有所不同。此刻她在京城乞討,她的夢想是攢夠足夠的錢來完成自學,使自己文化知識,一個人不浪費渣。她最喜歡做的事是跳舞。她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藝術家和一名無胳膊的舞蹈演員。
楊佩從沒有失去對生活的夢想,他相信它可以來自逆境。她平凡而平凡,就像路邊的小草。它是未知的。她是非凡的。她可以在逆境中尋求精神上的升華,甚至是乞討。也是為了飛行。
殘疾人成功勵志案例篇八
珊瑚,起初盡管是嬌小無攻擊力,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它沒有抱負,不敢有夢想。它一旦認定了家,就無休止的擴展成長,無人能預測它能量的多少。也許是這附近?也許是這片湖泊?也許是整個大海!他的地位是被認可的,他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故希望在,夢就在!
殘疾人,是一個特殊而困難的弱勢群體,正如珊瑚一樣,同樣有著希望和夢想,同樣有著抱負和追求,同樣有著不屈的力量!
我是一名軍隊轉業干部,在加入殘聯隊伍之前,對殘疾人工作知之甚少。工作后的5個月,讓我逐漸對殘疾人工作有了更具體的了解,讓我逐漸把這份工作當做事業般熱愛,同時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殘疾人和殘疾人家庭的艱辛、殘疾人自身的堅強和從事殘疾人工作的崇高。
殘疾人成功勵志案例篇九
有一個新認識朋友,他很陽光,喜歡各種娛樂和運動,尤其喜歡打籃球。他打籃球方式很奇特,總是用左手運球,居然能用單手在人群阻擋中準確地投籃。其實,他這樣做原因并不是出于賣弄球技,而是因為他只有一只手。這只神奇左手居然能打一手好球,寫一手好字,甚至能在鋼琴上演奏出動聽樂曲。
更讓我敬佩,是他對生活樂觀態度和健康心態。他言語總是那樣親切。他工作努力,與同事朋友關系融洽,與客戶交流愉悅。常常得到老總嘉獎……見過許多因為身體殘疾心理也一同“殘疾”人,所以一直不理解他“健康”。直到有一天,見到他家人,我才醒悟。
那天,我和一個朋友去他家看他,他父母非常熱情,請我們留下吃飯。
他們一家人都很熱情,談起他時候,言語之中總透露著無盡溫情愛意與驕傲、自豪。
那一刻,感動如潮水般涌上心頭,我從來都沒有想象過,這個世界原來還有這樣真摯而細致愛。一家人為給自己殘疾只有一只左手親人一個平和而正常環境,一起改掉自己堅持幾十年使用右手生活習慣。
成長可以想象,在他年幼時用左手第一次笨拙地拿起筷子,夾起一片菜葉時,他家人也正同樣笨拙地、用左手反復練習那個動作,直至成為習慣。而這樣習慣與愛伴隨著他,與他一起成長。為讓他健康樂觀地生活,他們把所有愛,全部寫在左手上。
殘疾人成功勵志案例篇十
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第一百零一次站起來。(張海迪)
如果一個人沒有夢想,無異于死掉。(霍金)
在困厄顛沛的時候能堅定不移,這就是一個真正令人欽佩的人的不凡之處。(貝多芬)
對瞎子來說,鵝卵石和金剛石毫無區別(托·富勒)
經驗是由痛苦中粹取出來的。
你的選擇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遠不會有機會。
在盲人國里,獨眼龍就是國王(拉丁語)
生命太過短暫,今天放棄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無論命運有多壞,人總應有所作為,有生命就有希望。(霍金)
當你面臨著夭折的可能性,你就會意識到,生命是寶貴的,你有大量的事情要做。(霍金)
身體有缺陷者往往有一種遭人輕蔑的自卑但這種自卑也可以是一種奮勇向上的激勵(培根)
身體和精神是不能同時殘障的。(霍金)
人若軟弱就是自己的敵人,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佚名)
所有的勝利,與征服自己的勝利比起來,都是微不足道。所有的`失敗,與失去自己的失敗比起來,更是微不足道。
只有我在為他人服務時,我才真正品嘗到生活的樂趣。(張海迪)
殘疾并不是性格的標致(培根)
身體有缺陷者往往有一種遭人輕蔑的自卑但這種自卑也可以是一種奮勇向上的激勵(培根)
沒有了愛的語言,所有的文字都是乏味的。
人有千差萬別,有高矮肥瘦美丑之分,沒有誰一定比誰高貴,水比誰低下。只要能夠在自己生活的領域證明自己不是一個無用的“廢人”,個人都可擁有完美的人生。(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