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創新英語 創新的名言警句篇一
近兩年來,一直在給學生整理一些新奇的作文格式,真是不理不知道,一理嚇一跳,現在的作文格式可真是五花八門,亂七八糟,什么樣的行文方式都有,什么實驗報告,診斷書,留言條,甚至表格,證明,訴狀……沒完全統計,但三四十種總是有的吧!我的乖乖!
這倒也不是我故意要學生故作新奇,是有人偏喜歡這些玩意兒,還美其名曰:創新!確實夠“新”的。這是“時文“啊,為了讓學生作文吸引人的眼球,弄點噱頭,多賺點兒彩頭,我只有讓他們也時髦時髦。
這讓我想起了中國“書法熱”時的情景:
于是乎,一夜之間,練字的遍地是,多如牛毛。涂上三兩行字,再奉獻一點money,于是你就可以是書法協會會員了,再加上你如果能在“創作手法”上“創創新”,再多添上那么一點點小意思,那“書法家”的頭銜你想扔都不行。理所當然的,“書壇”一片盛況,那可真是“百花齊放”“爭奇斗怪”:你有刀書,我有筷書;你有左手書,我有雙手書;你有嘴書,我有腳書;你有石頭書,我有剪刀書;這些還不夠過癮,手掌書、叉掃書、掃帚書、指甲書……幸好,沒有傳說中的臀書!(讓人想起《唐伯虎點秋香》中唐用祝枝山作畫的情景。)
當時,就有人站出來說“不”,只可惜,這聲音太小,被一片喧鬧聲給蓋住了……當這股泛著沫子的巨浪過去之后,人們才發現:哦,原來真正稱得上書法大師級的仍只是幾人而已!卻不知當年那些動輒以“書法家”自居的“書法家”們現在作何想?!
這實在像極了今天的“創新一族”!
你不是提倡創新么,好,我就創新給你看看。自己的文字功底就那個樣,實在沒法在短時間內提高,自己也實不知這創新到底為何物,不過弄點兒新鮮的格式總是可以的吧,于是他就像前面說的那樣去“創新”了。
嗬,厲害,這里的作文這樣“新”,那里的作文那樣“新”,作文江山一片“新”了!真“新”出了一個不倫不類的作文世界。
有些學生文字功底本不大好,可是經這么一“創新”,倒也是文模文樣的,你若真叫他把這層“創新”的皮剝了,剩下就不知道是什么東西了,叫他不用“創新模式”,那他只能作口吃狀了。現在一些老師不知怎么的,可能是受了“創新”的蠱惑,對這種“創新”總是青眼有加,在一定程度上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可是這種創新,說穿了,其實就是用一個個奇形怪狀的瓶子裝著那些舊酒而已。
我以為我們要的“新”,不是那些奇形怪狀的瓶子,我們要的,是瓶子里的酒要“新”的味道。
也簡單,套用一句話就是“膽子放大些”。
這也不是說,作文就可以隨便由著自己的性子亂寫一氣,而是說我們要從“應付”作文中解放出來,寫自己,寫真實的自己。我們絕大部分學生在“應付”作文中是不會寫真實的自己的,他們寫的都是可以在太陽底下展示的,高尚得不得了,至少都是“好兒童”。這騙誰啊?誰沒有點兒花花腸子,壞心眼?問題是敢不敢寫出來?我們的創新就應從這里入手。
表達真實的你自己,“有話就說,有屁就放”,不要在乎誰看了會怎么怎么樣,只在乎自己是否說出了真實的自己,是否表達了自己真實的觀點,要堅定一個信念:作文就是用來流淌自己的心靈的。這種文章,哪怕文筆再怎么糟,但都是真性情的文章,都會閃耀個性的光芒。真正的好文字是從內心涌到筆尖的文字――這才是“創新”的本意。
現在的那些“創新”是旁門左道的功夫,學一點兒唬人是可以的,但是,想要真正的提高自己的文字修養是萬萬不可。想要自己的文章有的人欣賞,只有苦練內功,敢于展示自我,才是出路,方能對得起“創新”二字!
創新英語 創新的名言警句篇三
大國,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大”,在一般人的觀念之中何謂“大”呢?往往意味著土地面積之廣,人口財富之多。然而《大國崛起》一書卻為我們打開另一種視眼。
葡萄牙,一個人口不過百萬,面積不超過十萬平方公里的小國,卻在十五世紀第一個崛起,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國。西班牙,幾乎是又一個葡萄牙的模板,只是它的崛起略遲于葡萄牙。
大家或許會問,為什么不是希臘雅典,或者其他一些軍事實力較強的國家,而偏偏是伊比利亞半島的兩個小國呢?
原因很簡單:創新促成了這兩個國家的崛起。
在整個歐洲渴求于香料的進口,而陸地貿易又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所壟斷的背景下,亨利王子拿起托勒密早已發黃的地理學指南,以一個統一的國家作為后盾,傾全國之力,向海洋進發,開創了真正意義上的新航路時代。這一次創新為葡萄牙帶來了大量的資金,為其后與西班牙共分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西班牙亦是如此,在對于香料的渴求,對于宗教的狂熱共同激勵下,打破常規,從陸地走向海洋。從此,這個兩個伊比利亞半島的鄰居最終攜手統治了世界,最終成為了第一代世界大國。而這尋找財富之路的創新卻是歷盡了千難萬險,航海技術的欠佳,海上災難的頻發,土著人民的反抗,以及接近三萬公里的海上行程。面對這種種困難,他們克服了,并涌現出哥倫布、麥哲倫等一大批的探險家。正是因為這些探險家們不畏苦難,勇于犧牲,敢于拼搏的精神為兩個伊比利亞半島帝國鋪就了一條崛起之路。
很遺憾,這兩個最早崛起的國家沒有用財富改變自己,繼續進行突破性的創造,在獲得財富,增強國力之后,驕傲與放縱最終使財富流失,國力衰敗。在歷史舞臺上,等待他們的唯有流星隕落的暗淡。
開辟新航路促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崛起。但一個地處北歐、面積只相當于兩個半北京的小國
創新英語 創新的名言警句篇四
真理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科學技術不是憑空臆造就可以出來的,文學名著更不是文學家們一出生就可以編寫的。世間種種的發明與創新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科學技術的進一步提高都是來源于對先前經驗的借鑒與學習獲得的。沒有對知識的學習就不可能有自然與社會科學的創新。學習和創新就如同雞和蛋的關系,沒有雞哪來的蛋呢?因此要論證學習與創新的關系那是毫無意義的,就像是咀嚼著沒滋味的干渣滓一樣。同樣的學習,有的人成為科學家,有的人成為文學家,也有的人成為創新標兵,但更有多數者成為默默無名的人,沒有學習肯定不能創新,但學習也不見得一定能夠創新。要想有所創新我們排除天賦稟異因素以外,如何學習,怎樣學習才是我們所需要重點關注的: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圣賢之言我們從小就背誦,似乎我們用的時候卻不多。一味的讀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著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累,從而受到書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讀死書是體會不到學習中的內涵和快樂,這樣的學習反而越學越枯燥,是難以有所成就的。凡有所創新和成就者似乎離不開對書本知識的思索和對學習的考究。不管是拿破侖還是毛澤東,不管是孔夫子還是梁漱溟,無論是愛因斯坦還是錢學森,他們的成功不是在于把死書讀好了,而是把書讀活了,把思考與學習充分的結合起來的。
劉勰云:“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然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這句話意思就是讓學習插上理想的翅膀,要具有豐富的想象力。什么叫大思維,大思維就要突破條條框框的界限,要用豐富的智慧和思維在天地中間遨游。我們的學習也應當如此:馳騁于四海之間,云游于八荒之內。既要在學習中運用我們的想象能力,也要在學習中鍛煉我們的思維水平。面對知識要勇于思考和敢于思考,要用自己的腦髓去豐富自己的學習想象,要把知識進行重新的構造和編排。大思維的出現是在于對知識的熱愛與崇拜,是在于對知識的無線思維的空間。一本紅樓夢能夠成為不朽之名著就是在于曹公的大思維、大視野。
“盡信書不如無書”,任何的創新是從質疑開始的,沒有質疑就沒有創新的動力,唯物辯證法中的否定之否定就是說明如此。不要總覺得封建思想就是迷信,其實只要對權威的無知崇拜和對知識的盲目效仿才是真正的迷信,是一種失去自我知識認知的大迷信。我很喜歡華中科技大學校長的講話,因為他充分給了年輕人以質疑思想,給了他們創新的動力源泉。如果亞里士多德不質疑他的老師蘇格拉底就不會有希臘一系列的哲學思想的奠基;如果馬克思對黑格爾的哲學質疑也就沒有唯物主義哲學。所有的創新都是在認真質疑情況下產生的,不僅科學技術如此,社會精神也如此。
每個人一出生就是不同的,不同的思維和不同的想象力。所以不要把一個人的成功進行盲目的復制,不要以為別人那樣學習獲得了創新,你就可以拷貝別人的方法。人的秉性不同,就注定了每個人的發展之路不能相同,創新的路徑也不一樣。學習要懂得發揮自己的專長和特點,要懂得取舍。不能讓一個發散思維極強的人去搞什么邏輯學研究,也不能讓一個數字極為敏感的人去進行文學創作。所以每個人要懂得自己,才能懂得學習。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關鍵是如何找的適合自己的鑰匙。學習跟創新也是如此的。如果陳景潤不搞數學研究,他不就是傻瓜嗎?如果讓漢靈帝劉宏賣豬肉比當皇帝更合格吧!
學習和創新說的更直白一點應該是學習方法與創新,掌握了好的學習方法,就掌握了我們創新思路,只要我們用心努力就會獲得意想不到的結果。曲徑通幽,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