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并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于經驗總結。好的心得體會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太平天國心得體會篇一
太平天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和事件,該事件從1851年持續到1864年,是反清起義的巔峰之作。太平天國的意義深遠而多元化,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于我個人而言,通過學習有關太平天國的歷史和研究,我對這一時期的事件產生了深刻的感悟和理解。在以下的五段式文章中,我將分享我的心得體會。
第一段:太平天國的歷史背景
太平天國起義是由洪秀全領導的反清起義,它在中國19世紀中葉發生。洪秀全宣稱自己是上帝的弟子,他倡導平等、公正和反腐敗。太平天國的兵種被廣泛稱為“太平軍”,他們采取了崇明鐵路機械集團改革和土地重新分配的措施,成立了民主政府。太平天國的規模龐大,統治了南中國大部分地區,與清朝進行了幾次決戰。然而,最終太平天國失敗,清朝重新奪回了南方的控制權。盡管如此,太平天國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
第二段:太平天國對中國社會的改革
太平天國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而持久的改革影響。太平軍追求平等和公正的理念,促進了中國社會的封建制度和社會不平等的轉變。他們廢除了特權地位和賦稅制度,確立了一個土地重新分配的模式,努力減少地主與農民之間的差距。太平天國的社會改革目標是減少貧困和不公正現象,提倡平等和公正原則。
第三段:太平天國對中國思想的影響
太平天國不僅對中國社會結構產生了影響,也對中國思想和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太平天國是一個宗教運動,它的領導者洪秀全聲稱自己是上帝的弟子,并以基督教思想和符號為基礎。這種宗教性質深刻影響了整個運動的理念和行為。太平天國的思想反映了中國宗教思想的多樣性和包容性,并向中國人民傳達了一個新的信念體系。
第四段:太平天國對中國歷史的影響
太平天國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長遠的影響。這場起義威脅了清朝的統治,成為清朝衰落的一個發動機。雖然太平天國失敗了,但它對清朝的影響不可忽視。太平天國迫使清朝反思自身的統治手段,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來鞏固其統治。太平天國也影響了中國對西方的看法,啟發了中國知識分子對外國學問和科技的興趣。
第五段:個人心得體會
通過對太平天國的學習和研究,我對中國歷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太平天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時期,它對中國社會結構、思想和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太平天國巨大的規模和影響力是不言而喻的,它為中國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和轉變。然而,太平天國也告訴我們,只有通過和平而非破壞才能實現真正的改革和進步。我們從太平天國的歷史中可以汲取教訓,并在今天的社會中追求更公正和平等的目標。
總結:
太平天國起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時期,對中國社會、思想和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通過對太平天國的學習和研究,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國的發展和變革。太平天國是一個具有復雜性和多元性的事件,它不僅僅是一個起義,更是對中國社會結構、思想和歷史的一次全面變革。太平天國的意義將在中國歷史中永遠留下深深的烙印,作為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太平天國心得體會篇二
1.知識方面:通過本節內容的教學,使學生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內部的斗爭;洪秀全重新封王;三河鎮大捷;上海戰役;安慶保衛戰;天京保衛戰;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和歷史意義。
2.能力方面:(1)通過對太平洋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和歷史意義教學,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綜合歸納所學歷史知識的能力。(2)關于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利用注解,適當引入史學界的爭論,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同時培養學生運用史實論證觀點的能力。
3.態度、價值觀方面:(1)通過講述太平天國英雄們威武不屈的斗爭事跡,對學生進行中華民族優良傳統道德的教育。(2)通過對天京變亂的講解,使學生認識到領導集團內部的斗爭造成太平天國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氣大傷,從而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
4.學法指導方面:(1)指導學生閱讀《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原道救世歌》等節選資料,以及課后閱讀與思考的有關史料,幫助學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2)通過對太平天國失敗原因的教學,教會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3)引導學生將太平天國運動與19世紀中葉亞洲風暴的有關內容類比聯想,教會學生歷史知識遷移的方法。(4)讓學生整理兩節課的知識結構,教會學生從宏觀把握歷史知識的方法。(5)通過介紹太平天國運動的有關書籍,指導學生閱讀參考書的方法以及獲取參考書的途徑。
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分析:(1)太平天國的防御戰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因為它是后期斗爭的一個重要方面,且太平軍將士英勇頑強的戰斗精神在這里是一個集中體現,重點講解這一目,有助于學生對太平天國后期斗爭的認識和形成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
(2)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是本課的又一重點。因為這是兩課書最后的落腳點。而且,引導學生分析失敗原因和歷史意義,將有助于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2.難點分析: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是本課的難點,特別是對農民階級局限性的分析,理論難度較大,若能以通俗的語言使學生接受,將有助于培養學生站在理論高度看問題的能力;同時還可以形成一種思維模式,為以后知識的遷移打下基礎。
課堂教學設計
師:請一位同學在黑板上畫出太平天國斗爭形勢示意圖。將前期幾件大事用極精練的語言標在圖上。
生:(按要求做圖)
師:(修正并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太平天國前期的斗爭。正如這條紅色上升曲線所示意的,太平天國從金田起義、永安建制、進軍武漢到定都天京,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但是,太平天國進入軍事上的全盛時期后,天京上空風云突變。白色曲線所示意的就是太平天國斗爭形勢。這是我們今天這節所要學習的內容。(板書:第六節保衛太平天國的斗爭)
一、天京變亂
師: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國的領導人革命進取心逐漸減退,腐朽思想開始滋生。在天京,諸王模仿封建統治者大興土木、建筑王宮。(投影:《天王府》、《太平天國天王府石舫》)從《天王府》畫面上可以看出天王府的威嚴和等級的森嚴;從《太平天國天王府石舫》畫面上可以反映出天王的享樂生活。天王身居宮中,生活奢靡;東王外出,儀仗達千人之多;北王則常販貨物以贏利。各王還通過家族、部下等關系結成派系集團,分別控制軍隊、爭權奪勢,分裂的危機愈演愈烈。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內部的斗爭,終于在1856年(板書)秋演化為一場大變亂。關于天京變亂的過程,初中知識和上節的課前演講都已涉及。請同學們看投影,隨老師一起來回憶。(投影:《永安封王表》復合投影片)
生:(隨老師一起回憶)
師:這是永安建制時洪秀全分封的諸王。其中西王蕭朝貴、南王馮云山在前期斗爭中先后犧牲;(在相應的位置蓋住)剩下的領導人都卷入了天京變亂中。變亂的焦點和起點是洪楊之爭。洪秀全借韋昌輝殺了楊秀清,(蓋住)但韋昌輝在執行中肆意濫殺,繼而被處死。(蓋住)接著,石達開主持政務時被洪秀全猜忌,于是負氣出走,在四川大渡河邊全軍覆沒。(蓋住)經過這場變亂,領導層就只剩下洪秀全一個人了。太平天國元氣大傷,出現國中無人、朝中無將的危險局面。敵人得到了喘息之機,重建江北、江南大營,再次圍困天京。此時,洪秀全大膽提拔青年將領陳玉成、李秀成,并封為英王、忠王,封族弟洪仁?為干王,總理朝政。(復合投影)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小字來了解這三位將領。
生:(閱讀教材)
師:這三位將領中陳玉成、李秀成年輕有為;干王洪仁?的政績則在于,他提出了很有名的改革內政和建設國家的新方案——《資政新篇》。(投影:《資政新篇》書影)《資政新篇》提出的改革方案涉及政治、經濟、文教、外交各個方面。書中還論述了世界各國的發展概況,說明英、法、美等國正是由于發展資本主義才走向富強的道理。《資政新篇》集中反映了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尋求真理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洪仁?不愧為一位有遠見卓識的思想家。
天京變亂后,太平天國的軍事斗爭開始轉入防御階段。
二、 太平天國的防御戰(板書)
師:太平軍在這一階段進行了哪些斗爭?請閱讀第35頁有關內容,同時在書上做出標記。(準備《太平天國后期斗爭形勢圖》)
生:(閱讀并思考)
師:請一位同學用概括的語言,以標題形式將幾次重大斗爭寫在黑板上。同時,請同學們在地圖上迅速尋找涉及的地名。
生:(按要求在黑板上寫出這一目的幾個子標題,其余同學閱讀地圖)
師:(修改并講解)
1.破江北大營。(修正板書)剛才講到清軍趁天京變亂之機重建江北、江南大營,企圖南北呼應,圍困天京。1858年,(板書)陳玉成、李秀成集合太平軍將領在安慶東北樅陽召開軍事會議,決定聯合解除天京之圍。陳玉成與李秀成會師直下浦口,擊潰了江北大營,恢復了天京與江北的交通。隨后,太平軍又獲三河鎮大捷。
2.三河鎮大捷。(修正板書)當太平軍主力在江蘇時,湘軍趁機進犯安徽,安慶外圍的太平軍據點全部淪陷。陳玉成與李秀成再次合作,分別率大軍救援。陳玉成任主攻,李秀成配合助戰,在太平軍屯聚糧食、軍火的重要基地三河鎮全殲湘軍精銳部隊6000余人。前番湖口戰役中曾用要自殺的曾國藩,此時又頓足捶胸,痛哭哀嘆:三河之敗,……,吾邑士氣亦為不揚。湘軍主將胡林翼說:四年糾合之精銳毀于一旦。三河鎮大捷使天京得到了暫時的穩定。但同時,清軍的江南大營以十幾萬兵力再度圍困天京。如何擊潰江南大營,又成為太平天國的當務之急。
3.破江南大營。(修正板書)1860年初,太平軍依洪仁?計策率兵奔襲杭州。(投影:第35頁洪仁?計策)這一計策實際上就是古代圍魏救趙的戰術。清軍果然中計,調江南大營一萬多清軍馳援杭州。而太平軍則虛晃一槍,迅速撤出杭州,經皖南回師,與陳玉成各路軍會師,對江南大營形成反包圍。天京城內的太平軍也分頭出擊,江南大營頃刻瓦解。清軍數萬人被殲,江南大營提督和春向東逃竄。李秀成窮追不舍,和春自殺。江南大營被擊潰,打破了清軍對天京長達三年的包圍,同時為太平軍進取江浙奠定了基礎。破江南大營后,李秀成乘勝東征蘇南,連戰連捷,一直打到上海近效。
4. 上海戰役(修正板書)
在進攻上海的戰役里,官僚、地主、買辦非常驚恐,他們雇傭美國人華爾組織洋槍隊,共同鎮壓太平軍。英法侵略軍也撕下中立偽裝,配合清軍襲擊太平軍。太平軍英勇抵抗,先后俘獲侵略者戰艦高橋號和飛而復來號,(投影)并將他們編入太平軍水師投入戰斗。
正當太平軍同中外反動勢力在江浙激戰時,湘軍再次包圍安慶。
5. 安慶保衛戰(修正板書)
1860年,清政府任命曾國藩為軟差大臣、兩江總督。湘軍主力8萬人包圍了安慶。陳玉成從浙江回師安徽以解安慶之圍,但?戰幾月未能成功,安慶終于陷落。太平軍將領葉薈來等2萬多人全部戰死;陳玉成攻走廬州,1862年被捕。面對審問,陳玉成大義凜然,怒斥要他下跪的清將勝保:本總裁三洗湖北,九下江南,爾見仗就跑。在白石山踏爾25營,全軍覆沒,爾帶十余匹馬抱頭而竄,我叫鐃爾一條性命。勝保還妄圖誘降,陳玉成厲聲斥道:大丈夫死則死耳,何鐃舌也!6月,陳玉成在河南就義,犧牲時年僅26歲。他的犧牲是太平天國后期的一個重大損失。清軍占領安慶后,全面進攻太平軍,進而圍攻天京。太平軍展了天京保衛戰。
6. 天京保衛戰(修正板書)
1862年初春,清軍分三路進攻太平軍。這三路是:曾國藩之弟曾國荃率湘軍主力進攻天京;曾國藩的學生李鴻章率淮軍和英國人戈登的洋槍隊進攻蘇州、常州;左宗棠率湘軍另一部由江西進攻浙江。曾國藩坐鎮安慶統籌策應。天京告急,李秀成從上海附近回師,救援天京。在城外,太平軍與湘軍惡戰46天未能突破。到1864年,天京外圍已無回旋余地,城內將士食野草充饑,而圍城湘軍又增至5萬余人,太平天國危在旦夕。6日,洪秀全病逝。但太平軍將士仍固守天京,同心同德,決心與天國共存亡。湘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沉重代價。不久,天京城破,太平軍將士又與湘軍展開巷戰,寧肯戰死,決不投降。7月,天京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板書)太平天國運動雖然失敗,但天國的英雄們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中國人民抗爭史上的壯麗篇章,其頑強斗爭的精神永遠激勵著后人。
三、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和歷史意義
師:關于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請同學們看第37頁注解。史學界有三種觀點。思考一下,你同意哪一種觀點。注意,你的觀點必須以史實為依據。在這里給一個提示,性質的判定可以從斗爭目標、納領、口號、任務、成果等方面來考慮。同學們的見解不同可以辯論。
生:(持不同觀點的同學各派一名代表進行辯論)
師:(適時停止辯論)關于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我們現在不做統一的界定。只要能夠以史實說話,且你的史實能夠與論點一致,那你的觀點就能立住腳。現在看來,不管哪一種觀點,大家能夠達成共識的是這場運動是農民戰爭。即以農民為主體的,由農民來領導的戰爭。有了這點共識,我們再分析其失敗原因時就容易一些了。
關于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教材已經做出了分析。請同學們迅速瀏覽并作出標記。
生:(閱讀并作標記)
師:從書上的分析你能否看出,分析某一事件的原因應怎樣入手?
生:(思考并做答)
生:(思考并作答)
師:(歸納)最突出的一個表現就是我們上節課所分析的《天朝田畝制度》。由于農民是小生產者,有自身無法克服的種種局限性。這一制度不可能徹底解決土地問題,因此革命也就很難長期堅持下去;再有就是關于太平天國沒有徹底戰勝封建思想的武器。天京變亂的起因就是領導者封建特權思想的膨脹,結果斷送了革命前程;另外,參加太平軍的將士大都是農民,迫于生計才參加革命,因此革命的目標不明確。
失敗的主觀原因之二是戰略上的失誤。太平軍從金田起義后,北上途中打了許多勝伏仗,但卻棄地不守,得而復失。打到天京后,太平天國手里就只有一個天京了。各地反動統治重新恢復,嚴重威脅著革命政權;再如前面分析的北伐手失敗原因也屬戰略上的失誤。
不管是農民的局限性,還是戰略上的失誤,歸結起來都是因為沒有科學理論的指導。洪秀全給予這支規模宏大的農民起義隊伍唯一的指導思想是拜上帝教。拜上帝教是用反封建斗爭中的農民的樸素的革命平等觀念來改造歐洲資產階級帶來的基督教。這種宗教信仰對于農民革命的發動雖然有積極作用,但它終究不是科學理論。由于宗教上的隔閡,太平天國不能聯合各地風起云涌的反清力量,團結一致共同對敵。由此可見,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不可能把革命斗爭引向徹底勝利。
外因是條件,內因是依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太平天國內部存在許多弱點,可是它所面臨的敵人除滿族貴州、漢族地主外,還有我國農民戰爭史上第一次遇到的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這些反動勢力之間雖然有矛盾,但是他們對農民戰爭的敵視卻是一致的。這樣,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起來聯合絞殺了太平天國革命。
太平天國的悲劇說明:受階級和時代的局限,農民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盡管如此,太平天國在歷史上的功績卻不可抹殺。
3. 歷史功績
師:教材將反封建作為首要的歷史功績。你們對這一點怎樣理解?
生:(思考并回答)
師:(歸納總結)因為推翻封建統治是歷史的潮流,而太平天國在很多方面都嚴重地動搖了清朝反動統治的根基,猛烈地沖擊了當時的封建經濟制度。太平天國革命是順乎歷史發展要求的。所以其反封建性是首要的歷史功績。
生:(翻閱教材,但極可能忽視閱讀與思考中的材料)
師:(總結并引導)開展大規模的武裝斗爭是反抗的一個重要內容,前面在講上海戰役時曾經談到過。除了武裝斗爭外,還有沒有其它斗爭的形式?(投影:第38頁~39頁閱讀材料太平軍占領軍波后,1862年英商怡和洋行檔案中記載:連一箱鴉片都沒有賣得出去。英商滿載生絲的輪船經過角直鎮,不肯向太平天國稅局納稅,被扣壓。英國領事強為干涉。太平天國提出抗議:太平天朝定制,商貨經過稅局,有一定之稅金,今貴國商人之行為,既違定制,而貴國官長強為干涉,于國際交誼甚不合。特此告之。)
生:(閱讀并思考)
師:從這四則材料中能看出太平天國在對外貿易時所持什么態度?
生:(思考并回答)
師:(歸納小結)太平天國主張對外通商,平等貿易,否認外國侵略者強加于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在中國的侵略特權。太平天國一方面嚴禁鴉片貿易。當鴉片貿易的消息傳到香港、新加坡、英國等地后,鴉片販子哀嘆:上等鴉片不斷跌價!另一方面,太平天國規定外商貨物同樣交納稅金。這樣,外國侵略者原想把中國變為第二個印度的企圖破產了。
無論是武裝斗爭,還是經濟斗爭,太平天國都使侵略者強烈感到中國人是不可侮的。太平天國堅持正當貿易,反侵略,以及維護民族尊嚴等主張是符合中國人民利益的。
太平天國的歷史功績還有于對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斗爭有深遠的影響。同學們所熟知的偉大的革命民主主義孫中山從小就愛聽太平天國的故事,并以洪秀全第二自詡。許多參加過辛亥革命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從太平天國的榜樣中獲得反清革命的啟示。中國同盟會成立前夕,孫中山一再強調要繼承太平天國的革命精神。所以,太平天國一代英雄業績深刻地影響著后代。
太平天國提出的第一個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資政新篇》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因為這一方案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符合當時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具有進步意義。它所主張的向西方學習的思想對后人具有啟迪作用。
生:(回憶并作答)
師:這幾次起義中,又以太平天國運動的規模最大,堅持時間最長,參加群眾最廣泛。這些斗爭雖然缺乏聯系,但反對的卻是共同的敵人——歐洲資本主義的殖民勢力。太平天國和這些國家的革命斗爭互相影響,互相推動。
至此,我們對太平天國革命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對這段歷史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到圖書館去閱讀有關書籍。其中有一本書值得一提,就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課后閱讀與思考中的材料—就是從這里節選出來的。這本書原名為《太平天國——太平天國革命的歷史、包括作者親身經歷的敘述》,1886年在倫敦出版發行。這部書提供了有關太平天國的比較可靠的第一手資料,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作者呤俐是當時一個少有的不顧個人利害并且懷著博愛精神來研究廣大中華帝國的幸福和前途的歐洲人。從一個外國人的視角重新審視發生在中國近代史上的這場偉大農民運動,或許你會有更新客觀的認識。
師:今天課上的練習內容是請同學們據自己的認識和邏輯思維方法設計一個太平天國運動的知識結構圖。形式不限,但要讓別人一下就能看清知識的脈絡,了解這一運動的概況。
生:(練習)
師:(選擇典型進行點評)
太平天國心得體會篇三
太平天國,這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作為中國歷史上由農民起義而成立的政權,太平天國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通過對太平天國的研究,我們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農民反抗封建統治的歷史進程,探討中國現代化的道路,并從中汲取一些寶貴的經驗教訓。本文將從太平天國的成因、發展、影響等幾個方面進行探討,旨在對太平天國的意義進行全面的思考總結。
首先,太平天國的成因是中國封建社會固有矛盾的集中體現。太平天國的發起和發展源于19世紀中期中國封建統治的矛盾日益尖銳。長期以來,中國農民處于封建地主的剝削和壓迫之下,生活貧困且艱辛。而太平天國的首領洪秀全受到農民失地失權的痛苦和民間宗教觀念的影響,通過宣揚共同富裕和平等思想,得到眾多農民的支持,進而發動農民起義。因此,太平天國的興起直接折射出中國封建社會矛盾的日益激化,也表明了農民對封建統治的強烈反抗。
其次,太平天國的發展過程具有其獨特性,并對中國現代化進程產生了重要影響。作為一個由農民起義而建立的政權,太平天國嘗試了許多封建統治以外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為中國近代化進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比如,在政治方面,太平天國嘗試實行民主制度,設立各級選舉機構,推行平等選舉。在經濟方面,太平天國提倡土地改革,取消苛捐雜稅,推行平均地權。這些嘗試雖然并未取得最終成功,但為后來的中國封建社會改革奠定了基礎,為中國近代化進程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此外,太平天國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國歷史的局面。太平天國的發展不僅凝聚了廣大農民的力量,也得到了一部分知識分子的支持,形成了以農民階級為基礎的各個社會階層的聯盟。這種聯盟使得太平天國得以不斷發展壯大,并對中國的封建統治產生了巨大沖擊。太平天國的崛起和親臨太平天國政權的地方封建勢力之間的斗爭導致了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格局的重大改變,為中國后來的革命運動和政治改革提供了鮮活的實踐教訓。
最后,太平天國的意義還在于其給我們提供了深刻的歷史反思。太平天國的興起和失敗表明,在中國實現現代化進程過程中,單靠農民起義是不夠的,還需要有一支嫻熟的領導力量,以及科學的農村經濟政策和改革計劃。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的失敗也警示我們,只有通過全面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改革,才能真正擺脫封建壓制,走向現代化。因此,我們應該從太平天國的歷史中吸取教訓,將其意義融入中國現代化進程,努力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復興。
綜上所述,太平天國的意義在于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固有矛盾的集中體現,對中國現代化進程產生了重要影響,并改變了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格局,給我們提供了深刻的歷史反思。通過對太平天國的研究和思考,我們能夠更好地認識中國歷史的發展脈絡,為中國現代化進程提供有益的經驗和啟示。因此,我們有責任認真對待太平天國的歷史,從中吸取經驗教訓,為中國的發展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太平天國心得體會篇四
1. 知識方面:通過本節內容的教學,使學生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內部的斗爭;洪秀全重新封王;三河鎮大捷;上海戰役;安慶保衛戰;天京保衛戰;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和歷史意義。
2. 能力方面:(1)通過對太平洋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和歷史意義教學,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綜合歸納所學歷史知識的能力。(2)關于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利用注解,適當引入史學界的爭論,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同時培養學生運用史實論證觀點的能力。
3. 態度、價值觀方面:(1)通過講述太平天國英雄們威武不屈的斗爭事跡,對學生進行中華民族優良傳統道德的教育。(2)通過對天京變亂的講解,使學生認識到領導集團內部的斗爭造成太平天國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氣大傷,從而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
4. 學法指導方面:(1)指導學生閱讀《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原道救世歌》等節選資料,以及課后閱讀與思考的有關史料,幫助學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2)通過對太平天國失敗原因的教學,教會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3)引導學生將太平天國運動與19世紀中葉亞洲風暴的有關內容類比聯想,教會學生歷史知識遷移的方法。(4)讓學生整理兩節課的知識結構,教會學生從宏觀把握歷史知識的方法。(5)通過介紹太平天國運動的有關書籍,指導學生閱讀參考書的方法以及獲取參考書的途徑。
重點、難點分析
1. 重點分析:(1)太平天國的防御戰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因為它是后期斗爭的一個重要方面,且太平軍將士英勇頑強的戰斗精神在這里是一個集中體現,重點講解這一目,有助于學生對太平天國后期斗爭的認識和形成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
(2)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是本課的又一重點。因為這是兩課書最后的落腳點。而且,引導學生分析失敗原因和歷史意義,將有助于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2. 難點分析: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是本課的難點,特別是對農民階級局限性的分析,理論難度較大,若能以通俗的語言使學生接受,將有助于培養學生站在理論高度看問題的能力;同時還可以形成一種思維模式,為以后知識的遷移打下基礎。
課堂教學設計
師:請一位同學在黑板上畫出太平天國斗爭形勢示意圖。將前期幾件大事用極精練的語言標在圖上。
生:(按要求做圖)
師:(修正并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太平天國前期的斗爭。正如這條紅色上升曲線所示意的,太平天國從金田起義、永安建制、進軍武漢到定都天京,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但是,太平天國進入軍事上的全盛時期后,天京上空風云突變。白色曲線所示意的就是太平天國斗爭形勢。這是我們今天這節所要學習的內容。(板書:第六節保衛太平天國的斗爭)
一、天京變亂
師: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國的領導人革命進取心逐漸減退,腐朽思想開始滋生。在天京,諸王模仿封建統治者大興土木、建筑王宮。(投影:《天王府》、《太平天國天王府石舫》)從《天王府》畫面上可以看出天王府的威嚴和等級的森嚴;從《太平天國天王府石舫》畫面上可以反映出天王的享樂生活。天王身居宮中,生活奢靡;東王外出,儀仗達千人之多;北王則“常販貨物以贏利。”各王還通過家族、部下等關系結成派系集團,分別控制軍隊、爭權奪勢,分裂的危機愈演愈烈。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內部的斗爭,終于在1856年(板書)秋演化為一場大變亂。關于天京變亂的過程,初中知識和上節的課前演講都已涉及。請同學們看投影,隨老師一起來回憶。(投影:《永安封王表》復合投影片)
生:(隨老師一起回憶)
師:這是永安建制時洪秀全分封的諸王。其中西王蕭朝貴、南王馮云山在前期斗爭中先后犧牲;(在相應的位置蓋住)剩下的領導人都卷入了天京變亂中。變亂的焦點和起點是洪楊之爭。洪秀全借韋昌輝殺了楊秀清,(蓋住)但韋昌輝在執行中肆意濫殺,繼而被處死。(蓋住)接著,石達開主持政務時被洪秀全猜忌,于是負氣出走,在四川大渡河邊全軍覆沒。(蓋住)經過這場變亂,領導層就只剩下洪秀全一個人了。太平天國元氣大傷,出現國中無人、朝中無將的危險局面。敵人得到了喘息之機,重建江北、江南大營,再次圍困天京。此時,洪秀全大膽提拔青年將領陳玉成、李秀成,并封為英王、忠王,封族弟洪仁 為干王,總理朝政。(復合投影)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小字來了解這三位將領。
生:(閱讀教材)
師:這三位將領中陳玉成、李秀成年輕有為;干王洪仁 的政績則在于,他提出了很有名的改革內政和建設國家的新方案——《資政新篇》。(投影:《資政新篇》書影)《資政新篇》提出的改革方案涉及政治、經濟、文教、外交各個方面。書中還論述了世界各國的發展概況,說明英、法、美等國正是由于發展資本主義才走向富強的道理。《資政新篇》集中反映了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尋求真理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洪仁 不愧為一位有遠見卓識的思想家。
天京變亂后,太平天國的軍事斗爭開始轉入防御階段。
二、 太平天國的防御戰(板書)
師:太平軍在這一階段進行了哪些斗爭?請閱讀第35頁有關內容,同時在書上做出標記。(準備《太平天國后期斗爭形勢圖》)
生:(閱讀并思考)
師:請一位同學用概括的語言,以標題形式將幾次重大斗爭寫在黑板上。同時,請同學們在地圖上迅速尋找涉及的地名。
生:(按要求在黑板上寫出這一目的幾個子標題,其余同學閱讀地圖)
師:(修改并講解)
1. 破江北大營。(修正板書)剛才講到清軍趁天京變亂之機重建江北、江南大營,企圖南北呼應,圍困天京。1858年,(板書)陳玉成、李秀成集合太平軍將領在安慶東北樅陽召開軍事會議,決定聯合解除天京之圍。陳玉成與李秀成會師直下浦口,擊潰了江北大營,恢復了天京與江北的交通。隨后,太平軍又獲三河鎮大捷。
2. 三河鎮大捷。(修正板書)當太平軍主力在江蘇時,湘軍趁機進犯安徽,安慶外圍的太平軍據點全部淪陷。陳玉成與李秀成再次合作,分別率大軍救援。陳玉成任主攻,李秀成配合助戰,在太平軍屯聚糧食、軍火的重要基地三河鎮全殲湘軍精銳部隊6000余人。前番湖口戰役中曾用要自殺的曾國藩,此時又頓足捶胸,痛哭哀嘆:“三河之敗,……,吾邑士氣亦為不揚。”湘軍主將胡林翼說:“四年糾合之精銳毀于一旦。”三河鎮大捷使天京得到了暫時的穩定。但同時,清軍的江南大營以十幾萬兵力再度圍困天京。如何擊潰江南大營,又成為太平天國的當務之急。
3. 破江南大營。(修正板書)1860年初,太平軍依洪仁 計策率兵奔襲杭州。(投影:第35頁洪仁 計策)這一計策實際上就是古代“圍魏救趙”的戰術。清軍果然中計,調江南大營一萬多清軍馳援杭州。而太平軍則虛晃一槍,迅速撤出杭州,經皖南回師,與陳玉成各路軍會師,對江南大營形成反包圍。天京城內的太平軍也分頭出擊,江南大營頃刻瓦解。清軍數萬人被殲,江南大營提督和春向東逃竄。李秀成窮追不舍,和春自殺。江南大營被擊潰,打破了清軍對天京長達三年的包圍,同時為太平軍進取江浙奠定了基礎。破江南大營后,李秀成乘勝東征蘇南,連戰連捷,一直打到上海近效。
4. 上海戰役(修正板書)
在進攻上海的戰役里,官僚、地主、買辦非常驚恐,他們雇傭美國人華爾組織洋槍隊,共同鎮壓太平軍。英法侵略軍也撕下中立偽裝,配合清軍襲擊太平軍。太平軍英勇抵抗,先后俘獲侵略者戰艦“高橋”號和“飛而復來”號,(投影)并將他們編入太平軍水師投入戰斗。
正當太平軍同中外反動勢力在江浙激戰時,湘軍再次包圍安慶。
5. 安慶保衛戰(修正板書)
1860年, 清政府任命曾國藩為軟差大臣、兩江總督。湘軍主力8萬人包圍了安慶。陳玉成從浙江回師安徽以解安慶之圍,但 戰幾月未能成功,安慶終于陷落。太平軍將領葉薈來等2萬多人全部戰死;陳玉成攻走廬州,1862年被捕。面對審問,陳玉成大義凜然,怒斥要他下跪的清將勝保:“本總裁三洗湖北,九下江南,爾見仗就跑。在白石山踏爾25營,全軍覆沒,爾帶十余匹馬抱頭而竄,我叫鐃爾一條性命。”勝保還妄圖誘降,陳玉成厲聲斥道:“大丈夫死則死耳,何鐃舌也!”6月,陳玉成在河南就義,犧牲時年僅26歲。他的犧牲是太平天國后期的一個重大損失。清軍占領安慶后,全面進攻太平軍,進而圍攻天京。太平軍展了天京保衛戰。
6. 天京保衛戰(修正板書)
1862年初春,清軍分三路進攻太平軍。這三路是:曾國藩之弟曾國荃率湘軍主力進攻天京;曾國藩的學生李鴻章率淮軍和英國人戈登的洋槍隊進攻蘇州、常州;左宗棠率湘軍另一部由江西進攻浙江。曾國藩坐鎮安慶統籌策應。天京告急,李秀成從上海附近回師,救援天京。在城外,太平軍與湘軍惡戰46天未能突破。到1864年,天京外圍已無回旋余地,城內將士食野草充饑,而圍城湘軍又增至5萬余人,太平天國危在旦夕。6日,洪秀全病逝。但太平軍將士仍固守天京,同心同德,決心與天國共存亡。湘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沉重代價。不久,天京城破,太平軍將士又與湘軍展開巷戰,寧肯戰死,決不投降。7月,天京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板書)太平天國運動雖然失敗,但天國的英雄們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中國人民抗爭史上的壯麗篇章,其頑強斗爭的精神永遠激勵著后人。
三、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和歷史意義
師:關于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請同學們看第37頁注解。史學界有三種觀點。思考一下,你同意哪一種觀點。注意,你的觀點必須以史實為依據。在這里給一個提示,性質的判定可以從斗爭目標、納領、口號、任務、成果等方面來考慮。同學們的見解不同可以辯論。
生:(持不同觀點的同學各派一名代表進行辯論)
師:(適時停止辯論)關于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我們現在不做統一的界定。只要能夠以史實說話,且你的史實能夠與論點一致,那你的觀點就能立住腳。現在看來,不管哪一種觀點,大家能夠達成共識的是這場運動是農民戰爭。即以農民為主體的,由農民來領導的戰爭。有了這點共識,我們再分析其失敗原因時就容易一些了。
關于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教材已經做出了分析。請同學們迅速瀏覽并作出標記。
生:(閱讀并作標記)
師:從書上的分析你能否看出,分析某一事件的原因應怎樣入手?
生:(思考并做答)
生:(思考并作答)
師:(歸納)最突出的一個表現就是我們上節課所分析的《天朝田畝制度》。由于農民是小生產者,有自身無法克服的種種局限性。這一制度不可能徹底解決土地問題,因此革命也就很難長期堅持下去;再有就是關于太平天國沒有徹底戰勝封建思想的武器。天京變亂的起因就是領導者封建特權思想的膨脹,結果斷送了革命前程;另外,參加太平軍的將士大都是農民,迫于生計才參加革命,因此革命的目標不明確。
失敗的主觀原因之二是戰略上的失誤。太平軍從金田起義后,北上途中打了許多勝伏仗,但卻棄地不守,得而復失。打到天京后,太平天國手里就只有一個天京了。各地反動統治重新恢復,嚴重威脅著革命政權;再如前面分析的北伐手失敗原因也屬戰略上的失誤。
不管是農民的局限性,還是戰略上的失誤,歸結起來都是因為沒有科學理論的指導。洪秀全給予這支規模宏大的農民起義隊伍唯一的指導思想是拜上帝教。拜上帝教是用反封建斗爭中的農民的樸素的革命平等觀念來改造歐洲資產階級帶來的基督教。這種宗教信仰對于農民革命的發動雖然有積極作用,但它終究不是科學理論。由于宗教上的隔閡,太平天國不能聯合各地風起云涌的反清力量,團結一致共同對敵。由此可見,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不可能把革命斗爭引向徹底勝利。
外因是條件,內因是依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太平天國內部存在許多弱點,可是它所面臨的敵人除滿族貴州、漢族地主外,還有我國農民戰爭史上第一次遇到的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這些反動勢力之間雖然有矛盾,但是他們對農民戰爭的敵視卻是一致的。這樣,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起來聯合絞殺了太平天國革命。
太平天國的悲劇說明:受階級和時代的局限,農民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盡管如此,太平天國在歷史上的功績卻不可抹殺。
3. 歷史功績
師:教材將反封建作為首要的歷史功績。你們對這一點怎樣理解?
生:(思考并回答)
師:(歸納總結)因為推翻封建統治是歷史的潮流,而太平天國在很多方面都嚴重地動搖了清朝反動統治的根基,猛烈地沖擊了當時的封建經濟制度。太平天國革命是順乎歷史發展要求的。所以其反封建性是首要的歷史功績。
生:(翻閱教材,但極可能忽視閱讀與思考中的材料)
師:(總結并引導)開展大規模的武裝斗爭是反抗的一個重要內容,前面在講上海戰役時曾經談到過。除了武裝斗爭外,還有沒有其它斗爭的形式?(投影:第38頁~39頁閱讀材料“太平軍占領軍波后,1862年英商怡和洋行檔案中記載:連一箱鴉片都沒有賣得出去。”“英商滿載生絲的輪船經過角直鎮,不肯向太平天國稅局納稅,被扣壓。英國領事強為干涉。太平天國提出抗議:太平天朝定制,商貨經過稅局,有一定之稅金,今貴國商人之行為,既違定制,而貴國官長強為干涉,于國際交誼甚不合。特此告之。”)
生:(閱讀并思考)
師:從這四則材料中能看出太平天國在對外貿易時所持什么態度?
生:(思考并回答)
師:(歸納小結)太平天國主張對外通商,平等貿易,否認外國侵略者強加于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在中國的侵略特權。太平天國一方面嚴禁鴉片貿易。當鴉片貿易的消息傳到香港、新加坡、英國等地后,鴉片販子哀嘆:“上等鴉片不斷跌價!”另一方面,太平天國規定外商貨物同樣交納稅金。這樣,外國侵略者原想把中國變為第二個印度的企圖破產了。
無論是武裝斗爭,還是經濟斗爭,太平天國都使侵略者強烈感到中國人是不可侮的。太平天國堅持正當貿易,反侵略,以及維護民族尊嚴等主張是符合中國人民利益的。
太平天國的歷史功績還有于對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斗爭有深遠的影響。同學們所熟知的偉大的革命民主主義孫中山從小就愛聽太平天國的故事,并以洪秀全第二自詡。許多參加過辛亥革命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從太平天國的榜樣中獲得反清革命的啟示。中國同盟會成立前夕,孫中山一再強調要繼承太平天國的革命精神。所以,太平天國一代英雄業績深刻地影響著后代。
太平天國提出的第一個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資政新篇》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因為這一方案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符合當時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具有進步意義。它所主張的向西方學習的思想對后人具有啟迪作用。
生:(回憶并作答)
師:這幾次起義中,又以太平天國運動的規模最大,堅持時間最長,參加群眾最廣泛。這些斗爭雖然缺乏聯系,但反對的卻是共同的敵人——歐洲資本主義的殖民勢力。太平天國和這些國家的革命斗爭互相影響,互相推動。
至此,我們對太平天國革命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對這段歷史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到圖書館去閱讀有關書籍。其中有一本書值得一提,就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課后閱讀與思考中的材料—就是從這里節選出來的。這本書原名為《太平天國——太平天國革命的歷史、包括作者親身經歷的敘述》,1886年在倫敦出版發行。這部書提供了有關太平天國的比較可靠的第一手資料,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作者呤俐是當時一個少有的“不顧個人利害并且懷著博愛精神來研究廣大中華帝國的幸福和前途的歐洲人”。從一個外國人的視角重新審視發生在中國近代史上的這場偉大農民運動,或許你會有更新客觀的認識。
師:今天課上的練習內容是請同學們據自己的認識和邏輯思維方法設計一個太平天國運動的知識結構圖。形式不限,但要讓別人一下就能看清知識的脈絡,了解這一運動的概況。
生:(練習)
師:(選擇典型進行點評)
太平天國心得體會篇五
教學目標?:(略)
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太平天國運動興起的原因;金田起義;《天朝田制度》。難點:對《天朝田畝制度》革命性和局限性的分析。
教具:《太平天國形勢示意圖》、《永安封王表》、《全盛時期軍事斗爭簡表》
課前提示:(1)閱讀教材;(2)通過《太平天國形勢示意圖》,掌握太平天國重要的軍事活動;(3)正確分析《天朝田畝制度》的進步作用和不足之處。
教學過程?:
一、太平天國運動興起的原因
1、腐敗的封建統治和沉重的剝削導致階級矛盾激化。(根本原因)
2、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新的災難。傾銷商品、掠奪原料、農民與手工業者破產,激化了民族矛盾。
3、自然災害嚴重。1846至1850年,兩廣水災、旱災、蟲災不斷。(直接原因)
二、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
1、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
(1)特點:受《勸世良言》的啟發,借助“上帝”的權威,宣傳反封建思想,以推翻清統治,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天國。把基督教義,中國儒家的大同思想和農民的平均主義結合起來。將農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通過宗教理論表達出來,對廣大勞動人民產生了很大號召力。
(2)主要理論著:《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
結合課后“閱讀與思考”共同分析“洪秀全的思想跟《勸世良言》有哪些本質區別?”
2、傳教和發動群眾? 其最早的信徒馮云山(洪的同學)在廣西紫荊山組織拜上帝會,逐步形成以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云山、韋昌輝、石達開六人的領導核心,至1850年,桂平等10多個縣建立拜上帝會,成員超1萬。
3、? 金田起義:1851年初
廣西桂平縣,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
三、太平天國運動的發展
1、洪秀全東鄉稱天王
2、永安建制,初建政權——其歷史意義突出地表現為:建立農民階級自己的政權。
(1)整頓軍紀? (2)清除奸細? (3)分封諸王(p20)《永安封王表》
——其歷史意義突出地表現為:建立農民階級自己的政權。
3、定都天京:1853年春,占領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正式建立與清對峙的政權。
要求學生結合《太平天國形勢示意圖》,復述從金田起義到定都天京的重大事件。
四、太平天國的全盛時期:
1、頒布《天朝田畝制度》(核心內容是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提問:《天朝田畝制度》主要內容是什么?怎樣評價它?
(1)主要內容:
a、土地的分配原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無處不均勻”
土地的分配方法:不論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b、 產品的分配原則:“天下人人不愛私,物物歸上至”
產品的分配方法:每戶留足口糧,其余歸圣庫。
(2)評價:a是太平天國革命綱領和社會改革方案。
b、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古代農民戰爭中的“均田”等平均主義的思想,突出反映農民階級要求廢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強烈要求,是幾千年來農民反封建統治的思想結晶。極大地鼓舞了農民階級的反封建斗志。
因此《天朝田畝制度》只是一種空想社會主義的理論,在私有制存在的階級社會中是無法實現的。
2、軍事斗爭:太平軍在軍事上達到全盛時期。
(2) 出示《全盛時期軍事斗爭簡表》要求學生閱讀教材后填表:
名稱?目的?時間?領導人?結果及意義
北伐?? ?? ?? ??
西征?? ?? ?? ??
東征?? ?? ?? ??
a、 北伐的失利:
時間:1853——1855;目的:推翻清;領導人:林鳳祥? 、李開芳;
失敗原因:a、孤軍深入,給養和武器不足;b、未能發動當地群眾予以支持;c、面臨北方嚴冬的惡劣條件;d、清軍的圍攻。
意義:a、深入清統治中心地區,成攝敵人;b、為西征和東征創造條件;c表現了農民階級反封建的大無畏精神。
b、 西征的勝利:
時間:1853——1855????????? 目的:鞏固天京大本營
主要人物:賴漢英、石達開
結果:攻克安慶、九江、武漢重鎮 ,鄱陽湖大敗湘軍
c、 東征的勝利:
時間:1856????? 目的:斷清財源,充實自己
人物:秦日綱;???????? 結果:奪取揚州,兩破大營
課堂小結:鴉片戰爭后,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加深了中國的社會危機。洪秀全順應歷史潮流,創立拜上帝會,發動了反清的金田起義,建立了太平天國。太平軍順利進軍并定都天京。《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的革命綱領,是幾千年來農民反封建斗爭的思想結晶,但也存在違背社會規律的空想性。太平軍進行了北伐、西征和東征,打擊了清王朝,鞏固和擴展了革命實力。太平天國進入到軍事上的全盛時期。
思考題:馬克思在1853年寫的《中國和歐洲》一文中指出:“中國的連綿不斷的起義已延續了十余年之久,現在已經匯合成一個強大的革命,不管引起這些起義的社會原因是什么……,推動了這次大爆炸的毫無疑問是英國的大炮。……”這段引文中所說的“匯成強大的革命”,指的是什么斗爭事件?為什么說:“推動這次大爆炸”的是“英國的大炮”?試結合具體史實加以說明。
太平天國心得體會篇六
1.知識要求: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國運動興起的原因;洪秀全創立和宣傳拜上帝教;馮云山在紫荊山區的革命活動;金田起義;永安建制;太平軍勝利進軍和定都天京;《天朝田畝制度》;太平軍的北伐、西征、東征和軍事上的全盛;天京政變的原因、經過、和影響;太平天國領導核心的重建;太平天國防御戰的概況;太平天國失敗的標志、原因和歷史意義。
2.能力要求:(1)指導學生研究性學習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的得失。(2)組織學生討論《天朝田畝制度》并作出評價。(3)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
3.情感目標:(1)通過對《天朝田畝制度》的分析,使學生感受其強烈的反封建精神,從而培養學生符合社會價值和道德行為標準而產生的情感體驗。(2)通過講述太平天國英雄們威武不屈的斗爭事跡,對學生進行中華民族優良傳統道德的教育。(2)通過對天京變亂的講解,使學生認識到領導集團內部的斗爭造成太平天國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氣大傷,從而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
1.重點分析:(1)從金田起義到定都天京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因為在此過程中,無論是金田起義、永安建制、勝利進軍,還是定都天京,都具有鮮明的階段性成果。(2)《天朝田畝制度》是本課的又一重點。因為它是太平天國的革命綱領。(3)太平天國的防御戰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因為它是后期斗爭的一個重要方面,且太平軍將士英勇頑強的戰斗精神在這里是一個集中體現。(4)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是本課的又一重點。因為這是本課內容最后的落腳點。
2.難點分析:(1)《天朝田畝制度》既是本課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學生理解《天朝田畝制度》的空想性,難度相當大。若能恰當的選擇切入點,突破難點,將有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2)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是本課的難點,特別是對農民階級局限性的分析,理論難度較大,若能以通俗的語言使學生接受,將有助于培養學生站在理論高度看問題的能力;同時還可以形成一種思維模式,為以后知識的遷移打下基礎。
師:同學們,我們請一兩位同學就初中已有知識或通過文學作品、影視劇等媒體了解到的有關太平天國的內容,描述某一歷史片段或簡單的闡明自己的看法。準備好了的同學,請到講臺前面對大家進行演講。
生:(演講過程中可能會有片面的、不夠客觀的,甚或錯誤的觀點)
師:(允許臺下可能引起的議論。稍后,導入新課)剛才兩位同學精彩的演講把我們帶入了19世紀中葉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后發生的那場波瀾壯闊的農民革命運動。他們描述的內容是不是歷史的真實呢?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一起來研究太平天國,這一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板書:太平天國運動)
師:考察某一重大歷史事件,我們首先應當把它放在當時的歷史大背景中。太平天國革命發生在19世紀五、六十年代。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我們來思考一下這場震驚中外的農民大起義,它的興起有哪些原因?(要求學生先不要看書,若擱淺則提問“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以此啟發學生)
生:(思考并作答,但有可能只答出一二項)
師:根據幾位同學的回答,請翻開書并迅速搜索文中提供的信息。
生:(尋找并記錄)
師:鴉片戰爭給中國社會帶來嚴重的影響。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向中國傾銷商品,逐步破壞了沿海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區的傳統手工業。鴉片輸入年年激增。由它所引起的白銀外流、銀貴錢賤等問題,比戰前更嚴重。清政府為了支付戰費和賠款,借端進行搜刮,使勞動人民負擔更加沉重。地主、官僚、貴族也加劇了土地的兼并。階級矛盾的激化,是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根本原因。再加上兩廣地區災荒連年,饑民紛紛暴動,這是直接的原因。總之,人禍天災使人民陷于失業、破產、死亡的困境。與此同時,外國侵略者又迫使清政府取消對西方宗教的禁令。基督教宣傳的“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對處于水深火熱中的勞苦大眾有很大號召力。正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洪秀全發動了這場規模巨大的太平天國運動。
1.革命的準備(板書)
生:(思考并回答)
師:很顯然,這幾則材料反映了以洪秀全為代表的中國農民千百年來所要求的擺脫封建壓迫、封建剝削的強烈愿望,號召人們為實現平等自由、太平一統的大同社會而斗爭;同時他還吸取了基督教中的積極因素,主張信仰上帝且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但又不同于基督教中死后升入天堂的說法,認為地下也有天國。他將千百年來中國農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通過宗教理論表達出來,奠定了太平天國運動的理論基礎,對廣大勞動人民具有很大的號召力。
在洪秀全從事宗教理論建設的同時,另一位領袖人物馮云山正積極進行組織工作。他在廣西桂平紫荊山區組織拜上帝會,深入各族群眾中宣傳和發展會員,開展反封建斗爭,勢力發展到周圍數百里。馮云山經過艱苦的努力,在紫金山等地區發展了萬余會眾,并逐漸形成了以洪秀全為首的有馮云山、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等人組成的領導核心。這一核心在以后釋放的能量震撼了中國大地。下面我們就一起先來看看太平天國前期的斗爭。
2.革命的興起(板書)
師:(展示《太平天國形勢示意圖》)同學們注意這幅圖。現在請兩位同學到前面來。一位同學負責跟隨老師的講解指出太平軍勝利進軍的路線;另一位同學在黑板上用文字和符號寫出示意路線圖。其他同學在筆記本上做這項工作。
生:(按要求開始操作)
師:(走到同學中間充滿激情地進行講解)
金田起義——東鄉稱王——永安封王建制(投影:《永安封王表》),初步建立政權——全州(馮戰死)——長沙(蕭戰死)——武漢三鎮——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正式建立政權。(結合學生寫的“進軍路線”小結并修正)太平軍從金田起義到定都天京,歷時兩年三個月。天京這個政權巍然屹立于南方,同清政府的北京政權遙相對峙,堅持斗爭長達十余年之久,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也極大地鼓舞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反抗斗爭。
(向學生介紹太平天國在占領武漢后,在決定下一步進軍方向時,領導集團曾經發生爭論。那么太平天國定都天京是否正確呢?請大家課下圍繞此內容查找、收集資料,寫一篇小論文)
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頒布了一個重要的文件。這就是《天朝田畝制度》。(投影:《天朝田畝制度》書影)
1.內容(板書):
師:《天朝田畝制度》從字面上理解是太平天國的土地制度。但實際上它不僅涉及土地問題,同時還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司法等各個方面的社會改革措施。它是太平天國的革命綱領。因為以土地問題為核心,所以稱為《天朝田畝制度》。
《天朝田畝制度》既以土地問題為核心,那我們來看看它是怎樣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的。“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這是分配土地的一個原則;還有一個要遵循的原則就是“無處不均勻”。如何才能做到平均分配土地呢?(投影:第20頁材料)從這段資料中,你能看出平均分配土地有哪些標準呢?思考后請一位同學指出來,其余同學可參照其答案小聲議論。
生:(閱讀思考后議論)
師:現在請同學們隨著老師的點評,看看你對平均的理解是否全面。從這段資料中不難看出平均分配土地,一是依據人口,不論男女,以戶為單位,人多就多分,人少就少分;二是依據地力,把好壞田搭配著分;三是依據豐荒情況,由荒處遷豐處以賑濟荒處;四是依據年齡,凡十六歲以上的人都可得到土地,十五歲以下就減半。如此細致的規定,真可謂是“平均了”。
太平天國除了平均分配土地以外,還平均分配產品。按照“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的原則規定:農民每年收獲所得,除生活必須外,其余一律上交國庫。如有婚喪等事,則由國庫發給一定數量的錢幣和實物。
2.評價(板書)
師:請同學們從《天朝田畝制度》分配土地的原則和方法入手,并結合當時的歷史環境來思考這一問題。(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其中兩組討論原則,兩組討論方法,兩組討論環境條件)
生:(按要求熱烈討論。然后各組派代表發言)
師:(邊巡視邊啟發學生)在政治課上老師講過封建社會的土地所有制,其核心是地主占有土地。也就是說天下田大多是地主階級的,而現在把天下田,包括地主階級的土地拿來收歸公有,分給天下所有的人,包括占大多數人口的農民來耕種。這就意味著要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擺脫封建剝削,獲得土地是千百年來廣大農民最迫切的要求。中國歷史上,農民在歷次斗爭中也都提出過類似要求,如“均貧富”、“均田免糧”等。但像《天朝田畝制度》這樣,把農民的斗爭目標提出的如此明確,這還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他把農民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從這里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天朝田畝制度》具有鮮明的反封建革命性。
生:(領會,繼續討論發言)
師:(加以引導后總結)《天朝田畝制度》從分配土地和產品的原則來看,廢除封建所有制固然是革命的,但當時中國社會的經濟狀況是小農經濟,把消滅剝削、消滅貧困的理想建立在落后的小農經濟基礎上,這是不切合農民覺悟和脫離農民思想實際的;同時,小生產者所能提供的財富是有限的,無法滿足“人人飽暖”的要求。
從分配的方法來看,也有很多問題無法解決。例如:按人口分,卻未考慮死后還田的辦法,長此下去哪里還有田來分?又如:按地力分,究竟根據哪一年、哪一種農作物的產量來確定土地的等級才算合理呢?再如:按豐荒之地調劑,中國人的鄉土意識能否允許?還有,平均分配土地使農民平均得到一份土地,但同時又規定每年收獲只能留下維持生活的份額,其余生產生活資料同歸圣庫。這樣的規定自相矛盾,多生產對農民不但沒有實際好處,而且還會挫傷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其結果不會帶來人人飽暖,只會造成普遍貧困。
以上我們從主觀方面分析了這一制度的不可行。再從客觀環境來看,連年征戰無法保證一個安定的環境來實施這一方案。所以,《天朝田畝制度》只是一種空想,根本無法實施。
下面我們隨著太平天國革命的發展來看它的全盛時期。
師: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清軍在天京附近建立了江南、江北大營以圍困天京。為了鞏固政權,推翻清朝統治,太平軍又進行了北伐、東征和西征。(投影:《北伐、東征和西征簡表》,要求學生隨講解將時間、目的、將領、結果和意義填在表上)
生:(按要求做表)
師:(簡單講解三大軍事行動)至此,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革命聲威震撼全國。
生:(參照投影片的示范訂正自己的答案)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太平天國前期的活動。如果用一條曲線來表示這一時期的活動走勢,應該是怎樣的呢?請一位同學用紅筆來表示。
生:(應該能夠畫出一條上升曲線)
師:太平天國前期的活動正如這條紅色曲線所表示的,以迅猛之勢走向全盛的顛峰。正當此時,太平天國統治集團內部發生了一場大變亂,使已有的很好的形勢急轉直下。(用白色示意)白色曲線所示意的就是太平天國后期的斗爭形勢。
太平天國心得體會篇七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物質生活有所改善,但隨之而來的是社會矛盾與問題的不斷增多。如今,出現了許多社會問題,其中之一就是“這個天國不太平”。我曾經有過這樣的體會和感受,下面我將從五個方面來探討和分享我的經驗。
第一,社會問題不斷引發社會矛盾。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社會問題呈現出多重性態,這讓人們對社會的信任逐漸減少,也增強了對社會問題的關注。經濟發展中的許多問題,造成社會不良情況的出現,令許多人痛苦不堪,進而引發社會矛盾。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采取很多措施來緩解矛盾,如增加財政支持、加強管理等等。
第二,在人性許多弱點的影響下,社會問題日益突出。與此相對應的,很多人對于社會現實的認識和觀念,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關注,讓人們看到現實中的貧富差距、不公正現象、貪污腐敗等問題的時候,情緒就很容易失控。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采取更多的措施,如加強人性教育、加強道德性的建設等等。
第三,社會問題不僅存在于經濟領域,也存在于文化、精神領域等多個方面。隨著時代的變遷,經濟、政治、文化等都呈現不同方面的發展趨勢,因此,我們也應該從更廣的視野出發,去看待社會問題。從經濟到文化,從物質到精神,多方位的理解社會問題,才能更好地維護社會的穩定。
第四,社會問題的解決,需要愛心與智慧相結合。在我們探討社會問題的時候,我們往往只看重思維層面,很少考慮到愛心。我們應該從現實出發,去理解和感受真正的社會問題,引導更多人去了解、認識到和解決這些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智慧和愛心才能夠相互聯系,才能更好地解決社會問題。
第五,對社會問題的了解和解決,需要每個人積極參與。每個人都應該積極投身到社會問題解決的過程當中,貢獻自己的力量,從而實現社會進步。我們可以通過將自己的想法、觀念和觀點與他人分享,當然更重要的是去落實實際行動。這是一個長久、耗時的過程,需要每個人的耐心和毅力,但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整個社會更加穩定,讓人們生活更加美好。
這個天國不太平,這是我們共同面對的一個問題。通過我的體驗和認識,我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共同努力,用我們的力量去促進社會的進步和改變,我們一定會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太平天國心得體會篇八
1.原因(板書)
師: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國的領導人革命進取心逐漸減退,腐朽思想開始滋生。在天京,諸王模仿封建統治者大興土木、建筑王宮。(投影:《天王府》、《太平天國天王府石舫》)從《天王府》畫面上可以看出天王府的威嚴和等級的森嚴;從《太平天國天王府石舫》畫面上可以反映出天王的享樂生活。各王還通過家族、部下等關系結成派系集團,分別控制軍隊、爭權奪勢,分裂的危機愈演愈烈。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內部的斗爭,終于在1856年(板書)秋演化為一場大變亂。
2.經過(板書)
師:關于天京變亂的過程,初中知識和上節的課前演講都已涉及。請同學們看投影,隨老師一起來回憶。(投影:《永安封王表》復合投影片)
生:(隨老師一起回憶)
師:這是永安建制時洪秀全分封的諸王。其中西王蕭朝貴、南王馮云山在前期斗爭中先后犧牲;(在相應的位置蓋住)剩下的領導人都卷入了天京變亂中。變亂的焦點和起點是洪楊之爭。洪秀全借韋昌輝殺了楊秀清,(蓋住)但韋昌輝在執行中肆意濫殺,繼而被處死。(蓋住)接著,石達開主持政務時被洪秀全猜忌,于是負氣出走,在四川大渡河邊全軍覆沒。(蓋住)
3.影響(板書)
師:經過這場變亂,領導層就只剩下洪秀全一個人了。太平天國元氣大傷,出現國中無人、朝中無將的危險局面。敵人得到了喘息之機,重建江北、江南大營,再次圍困天京。此時,洪秀全大膽提拔青年將領陳玉成、李秀成,并封為英王、忠王,封族弟洪仁玕為干王,總理朝政。(復合投影)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小字來了解這三位將領。
生:(閱讀教材)
師:這三位將領中陳玉成、李秀成年輕有為;干王洪仁玕的政績則在于,他提出了很有名的改革內政和建設國家的新方案——《資政新篇》。(投影:《資政新篇》書影)《資政新篇》提出的改革方案涉及政治、經濟、文教、外交各個方面。
天京變亂后,太平天國的軍事斗爭開始轉入防御階段。
師:太平軍在這一階段進行了哪些斗爭?請閱讀第25——26頁有關內容,同時在書上做出標記。(準備《太平天國后期斗爭形勢圖》)
生:(閱讀并思考)
師:請一位同學用概括的語言,以標題形式將幾次重大斗爭寫在黑板上。同時,請同學們在地圖上迅速尋找涉及的地名。
生:(按要求在黑板上寫出這一目的幾個子標題,其余同學閱讀地圖)
師:(修改并講解)
1.?破江北大營。
2.?三河鎮大捷。
3.破江南大營。
4.上海戰役
5.安慶保衛戰
6.天京保衛戰(天京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板書)
1.性質(板書)
師:關于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請同學們看第27頁注解。史學界有三種觀點。思考一下,你同意哪一種觀點。注意,你的觀點必須以史實為依據。在這里給一個提示,性質的判定可以從斗爭目標、綱領、口號、任務、成果等方面來考慮。同學們的見解不同可以辯論。
生:(持不同觀點的同學各派一名代表進行辯論)
師:(適時停止辯論)關于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我們現在不做統一的界定。只要能夠以史實說話,且你的史實能夠與論點一致,那你的觀點就能立住腳。現在看來,不管哪一種觀點,大家能夠達成共識的是這場運動是農民戰爭。即以農民為主體的,由農民來領導的戰爭。有了這點共識,我們再分析其失敗原因時就容易一些了。
2.失敗原因(板書)
關于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教材已經做出了分析。請同學們迅速瀏覽并作出標記。
生:(閱讀并作標記)
師:從書上的分析你能否看出,分析某一事件的原因應怎樣入手?
生:(思考并做答)
生:(思考并作答)
失敗的主觀原因之二是戰略上的失誤。太平軍從金田起義后,北上途中打了許多勝仗,但卻棄地不守,得而復失。打到天京后,太平天國手里就只有一個天京了。各地反動統治重新恢復,嚴重威脅著革命政權;再如前面分析的北伐失敗原因也屬戰略上的失誤。
外因是條件,內因是依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太平天國內部存在許多弱點,可是它所面臨的敵人除滿族貴族、漢族地主外,還有我國農民戰爭史上第一次遇到的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這些反動勢力之間雖然有矛盾,但是他們對農民戰爭的敵視卻是一致的。這樣,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起來聯合絞殺了太平天國革命。
太平天國的悲劇說明:受階級和時代的局限,農民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盡管如此,太平天國在歷史上的功績卻不可抹殺。
3.歷史功績(板書)
師:教材將反封建作為首要的歷史功績。你們對這一點怎樣理解?
生:(思考并回答)
師:(歸納總結)因為推翻封建統治是歷史的潮流,而太平天國在很多方面都嚴重地動搖了清朝反動統治的根基,猛烈地沖擊了當時的封建經濟制度。太平天國革命是順乎歷史發展要求的。所以其反封建性是首要的歷史功績。
反封建的同時,太平天國又擔負起反抗外來侵略的任務。請同學們在課本上找一找相關史實。
生:(翻閱教材)
師:(總結并引導)開展大規模的武裝斗爭是反抗的一個重要內容,前面在講上海戰役時曾經談到過。除了武裝斗爭外,還有沒有其它斗爭的形式?(投影。材料“太平軍占領寧波后,1862年英商怡和洋行檔案中記載:連一箱鴉片都沒有賣得出去。”“英商滿載生絲的輪船經過角直鎮,不肯向太平天國稅局納稅,被扣壓。英國領事強為干涉。太平天國提出抗議:太平天朝定制,商貨經過稅局,有一定之稅金,今貴國商人之行為,既違定制,而貴國官長強為干涉,于國際交誼甚不合。特此告之。”)
生:(閱讀并思考)
師:從材料中能看出太平天國在對外貿易時所持什么態度?
生:(思考并回答)
師:(歸納小結)太平天國主張對外通商,平等貿易,否認外國侵略者強加于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在中國的侵略特權。太平天國一方面嚴禁鴉片貿易。當鴉片貿易的消息傳到香港、新加坡、英國等地后,鴉片販子哀嘆:“上等鴉片不斷跌價!”另一方面,太平天國規定外商貨物同樣交納稅金。這樣,外國侵略者原想把中國變為第二個印度的企圖破產了。
無論是武裝斗爭,還是經濟斗爭,太平天國都使侵略者強烈感到中國人是不可侮的。太平天國堅持正當貿易,反侵略,以及維護民族尊嚴等主張是符合中國人民利益的。
太平天國的歷史功績還在于對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斗爭有深遠的影響。同學們所熟知的偉大的革命民主主義者孫中山從小就愛聽太平天國的故事,并以洪秀全第二自詡。
太平天國提出的第一個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資政新篇》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因為這一方案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符合當時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具有進步意義。它所主張的向西方學習的思想對后人具有啟迪作用。
生:(回憶并作答)
師:這幾次起義中,又以太平天國運動的規模最大,堅持時間最長,參加群眾最廣泛。這些斗爭雖然缺乏聯系,但反對的卻是共同的敵人——歐洲資本主義的殖民勢力。太平天國和這些國家的革命斗爭互相影響,互相推動。
至此,我們對太平天國革命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對這段歷史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到圖書館去閱讀有關書籍。其中有一本書值得一提,就是上海上民出版社出版的《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這部書提供了有關太平天國的比較可靠的第一手資料,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作者呤俐是當時一個少有的“不顧個人利害并且懷著博愛精神來研究廣大中華帝國的幸福和前途的歐洲人”。從一個外國人的視角重新審視發生在中國近代史上的這場偉大農民運動,或許你會有更新更客觀的認識。
師:今天課后的練習內容是請同學們據自己的認識和邏輯思維方法設計一個太平天國運動的知識結構圖。形式不限,但要讓別人一下就能看清知識的脈絡,了解這一運動的概況。
太平天國心得體會篇九
1. 知識方面:通過本節內容的教學,使學生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國運動興起的原因;洪秀全創立和宣傳拜上帝教;馮云山在紫荊山區的革命活動;金田起義;永安建制;太平軍勝利進軍和定都天京;《天朝田畝制度》;太平軍的北伐、西征、東征和軍事上的全盛。
2. 能力方面的:(1)通過對金田起義到定都天京這一過程的教學,培養學生識圖和用圖的能力。(2)通過對《天朝田畝制度》的教學,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正確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3. 態度、價值觀方面:(1)通過對《天朝田畝制度》的分析,使學生感受其強烈的反封建精神,從而培養學生符合社會價值和道德行為標準而產生的情感體驗。(2)通過對北伐軍征戰過程的講述,使學生感受到以林鳳祥為首的北伐軍不畏強敵直至全部犧牲的慘烈悲壯,從而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愛憎觀、道德觀、英雄觀的教育。
4. 學法指導方面:(1)指導學生設計太平軍進軍路線示意圖,教會學生信息壓縮記憶方法。(2)指導學生閱讀《天朝田畝制度》的節選資料,幫助學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3)通過填寫北伐、東征和西征簡表,教會學生列表歸納史實的方法。
重點、難點分析
1. 重點分析:(1)從金田起義到定都天京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因為在此過程中,無論是金田起義、永安建制、勝利進軍,還是定都天京,都具有鮮明的階段性成果。講清這一過程,有助于學生對太平天國前期斗爭的理解。(2)《天朝田畝制度》是本課的又一重點。因為它是太平天國的革命綱領。重點分析這一目,可使學生對整個太平天國的斗爭形成正確認識。
2. 難點分析:《天朝田畝制度》既是本課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在以往學生認知基礎上來理解《天朝田畝制度》的空想性,難度相當大。若能恰當的選擇切入點,突破難點,將有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設計
師:同學們,我們先來進行課前兩分鐘演講。上星期規定的演講范圍是就初中已有知識或通過文學作品、影視劇等媒體了解到有關太平天國的內容,描述某一歷史片段或簡單的闡明自己的看法。準備好了的同學,請到講臺前面對大家進行演講。
生:(一般情況下,請兩位同學演講。演講過程中可能會有片面的、不夠客觀的,甚或錯誤的觀點)
師:(允許臺下可能引起的議論。稍后,總結并導入新課)剛才兩位同學精彩的演講把我們帶入了19世紀中葉中國淪為半封建社會后發生的那場波瀾壯闊的農民革命運動。帶著剛才同學們議論的問題,我們一起來研究太平天國,這一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板書:第五節 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和發展)
一、太平天國運動興起的原因
師:考察某一重大歷史事件,我們首先應當把它放在當時的歷史大背景中。太平天國革命發生在19世紀五、六十年代。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我們來思考一下這場震驚中外的農民大起義,它的興起有哪些原因?(要求學生先不要看書,若擱淺則提問“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以此啟發學生)
生:(思考并作答,但有可能只答出一二項)
師:根據幾位同學的回答,請翻開書并迅速搜索文中提供的信息。
生:(尋找并記錄)
師:鴉片戰爭給中國社會帶來嚴重的影響。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向中國傾銷商品,逐步破壞了沿海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區的傳統手工業。鴉片輸入年年激增。由它所引起的白銀外流、銀貴銀賤等問題,比戰前更嚴重。清政府為了支付戰費和賠款,借端進行搜刮,借端進行搜刮。這些都使勞動人民負擔更加沉重。地主、官僚、貴族也加劇了土地的兼并。再加以災荒連年,1846年至1850年,黃河流域和長沙流域各省都連續遭到嚴重的水旱災害,兩廣地區也是水、旱、蝗災不斷。人禍天災使人民陷于失業、破產、死亡的困境。與此同時,外國侵略者又迫使清政府取消對西方宗教的禁令。基督教宣傳的“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對處于水深火熱中的勞苦大眾有很大號召力。正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洪秀全發動了這場規模巨大的太平天國運動。
生:(思考并回答)
師:很顯然,這幾則材料反映了以洪秀全為代表的中國農民千百年來所要求的擺脫封建壓迫、封建剝削的強烈愿望,號召人們為實現平等自由、太平一統的大同社會而斗爭;同時他還吸取了基督教中的積極因素,主張信仰上帝且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但又不同于基督教中死后升入天堂的說法,認為地下也有天國。這些是洪秀全思想中的重要內容,它奠定了太平天國運動的理論基礎,對廣大勞動人民具有很大的號召力。
在洪秀全從事宗教理論建設的同時,另一位領袖人物馮云山正積極進行組織工作。他在廣西桂平紫荊山區組織拜上帝會,深入各族群眾中宣傳和發展會員。他和洪秀全一起組織會員搗毀神廟,撤掉村塾中孔子的牌位,開展反封建斗爭,勢力發展到周圍數百里。馮云山經過艱苦的努力,在紫金山等地區發展了萬余會眾,并逐漸形成了以洪秀全為首的有馮云山、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等人組成的領導核心。這一核心在以后釋放的能量震撼了中國大地。下面我們就一起先來看看太平天國前期的斗爭。
三、 從金田起義到定都天京
師:(展示《太平天國形勢示意圖》)同學們注意這幅圖。現在請兩位同學到前面來。一位同學負責跟隨老師的講解指出太平軍勝利進軍的路線;另一位同學在黑板上用文字和符號寫出示意路線圖。其他同學在筆記本上做這項工作。
生:(按要求開始操作)
師:(走到同學中間進行講解;投影:《金田起義》)1851年1月11日,各地拜上帝會會員2萬人攜帶各種武器齊集桂平縣金田村。洪秀全在會眾的簇擁下快步蹬上高臺,在一面黃綢大旗下宣布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這表達了起義農民要實現“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愿望。從此,氣勢磅礴、波瀾壯闊的太平天國革命運動開始了。
金田起義后,太平軍由于受到清軍圍堵,轉戰至武宣東鄉。在此,洪秀全稱“天王”。之后,太平軍北上,9月攻克永安,封王建制(投影:《永安封王表》),初步建立政權。此時,清軍3萬余人包圍了永安。由于城中糧鹽彈藥缺乏,使太平軍陷入困境。
第二年春,太平軍從永安突圍北上,出廣西入湖南。南王馮云山和西王蕭朝貴先后在全州戰投和長沙戰役中犧牲。兩位將領的早逝,對太平天國是一重大損失。由于長沙久攻不下,太平軍繞道北上挺進武漢。1853年初,太平軍攻克武漢三鎮,聲威大震。附近農民踴躍加入太平軍,隊伍迅速壯大。不久,在洪秀全、楊秀清指揮下,50萬大軍從武昌出發,水陸并進,浩浩蕩蕩,沿江東下。真可謂是“兩岸雄兵,旌旗蔽日,戰鼓聲聲;千船戰將,帆幔蔽江,乘風破浪。”將士們奮勇向前,沿途清軍“文武棄城遠避,兵勇聞風先散。”在20多天里,越九江克安慶,以勢如破竹、排山倒海之勢兵臨南京城下。
1853年春,太平軍攻克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正式建立政權。(結合學生寫的“進軍路線”小結并修正)太平軍從金田起義、永安建制、進軍武漢到定都天京,歷時兩年三個月。天京這個政權巍然屹立于南方,同清政府的北京政權遙相對峙,堅持斗爭長達十余年之久,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也極大地鼓舞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反抗斗爭。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頒布了一個重要的文件。這就是《天朝田畝制度》。(投影:《天朝田畝制度》書影)
三、《天朝田畝制度》
1. 內容(板書):
師:《天朝田畝制度》從字面上理解是太平天國的土地制度。但實際上它不僅涉及土地問題,同時還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司法等各個方面的社會改革措施。它是太平天國的革命綱領。因為以土地問題為核心,所以稱為《天朝田畝制度》。
生:(思考并試圖做答)
師:(啟發)在政治課上老師講過封建社會的土地所有制,其核心是地主占有土地。也就是說天下田大多是地主階級的,而現在把天下田,包括地主階級的土地拿來收歸公有,分給天下所有的人,包括占大多數人口的農民來耕種。這就意味著要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擺脫封建剝削,獲得土地是千百年來廣大農民最迫切的要求。中國歷史上,農民在歷次斗爭中也都提出過類似要求,如“均貧富”、“均田免糧”等。但像《天朝田畝制度》這樣,把農民的斗爭目標提出的如此明確,這還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他把農民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從這里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天朝田畝制度》具有鮮明的反封建革命性。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這是分配土地的一個原則;還有一個要遵循的原則就是“無處不均勻”。如何才能做到平均分配土地呢?(投影:第30頁“凡分田,……,以賑彼荒處。”;“凡男婦每一人自十六歲以尚受田,……,則十五歲以下減其半……。”)從這段資料中,你能看出平均分配土地有哪些標準呢?思考后請一位同學在投影上標注出來,其余同學可參照其答案小聲議論。
生:(閱讀思考后議論)
師:現在請同學們隨著老師的點評,看看你對平均的理解是否全面。從這段資料中不難看出平均分配土地,一是依據人口,不論男女,以戶為單位,人多就多分,人少就少分;二是依據地力,把好壞田搭配著分;三是依據豐荒情況,由荒處遷豐處以賑濟荒處;四是依據年齡,凡十六歲以上的人都可得到土地,十五歲以下就減半。如此細致的規定,真可謂是“平均了”。
太平天國除了平均分配土地以外,還平均分配產品。按照“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的原則規定:農民每年收獲所得,除生活必須外,其余一律上交國庫。如有婚喪等事,則由國庫發給一定數量的錢幣和實物。
2. 評價(板書)
師:請同學們從《天朝田畝制度》分配土地的原則和方法入手,并結合當時的歷史環境來思考這一問題。(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其中兩組討論原則,兩組討論方法,兩組討論環境條件)生:(按要求熱烈討論。然后各組派代表發言)
師:(加以引導后總結)《天朝田畝制度》從分配土地和產品的原則來看,廢除封建所有制固然是革命的,但當時中國社會的經濟狀況的小農經濟,把消滅剝削、消滅貧困的理想建立在落后的小農經濟基礎上,這是不切合農民覺悟和脫離農民思想實際的;同時,小生產者所能提供的財富是有限的,無法滿足“人人飽暖”的要求。
從分配的方法來看,也有很多問題無法解決。例如:按人口分,卻未考慮死后還田的辦法,長此下去哪里還有田來分?又如:按地力分,究竟根據哪一年、哪一種農作物的產量來確定土地的等級才算合理呢?再如:按豐荒之地調劑,中國人的鄉土意識能否允許?還有,平均分配土地使農民平均得到一份土地,但同時又規定每年收獲只能留下維持生活的份額,其余生產生活資料同歸圣庫。這樣的規定自相矛盾,多生產對農民不但沒有實際好處,而且還會挫傷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其結果不會帶來人人飽暖,只會造成普遍貧困。
以上我們從主觀方面分析了這一制度的不可行。再從客觀環境來看,連年征戰無法保證一個安定的環境來實現這一方案。所以,《天朝田畝制度》只是一種空想,根本無法實施。
盡管如此,就觸及封建土地所有制這一點來看,也足以顯示其反封建制度的決心。這一制度是對存在了幾千年的封建統治的空前猛烈的掃蕩。現在如果讓同學們來談談對《天朝田畝制度》的認識,你們是否能從其革命性和空想性兩方面來全面評價呢?這一問題留作課后的思考。
下面我們隨著太平天國革命的發展來看它的全盛時期。
四、 太平天國的全盛時期
師: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清軍在天京附近建立了江南、江北大營以圍困天京。為了鞏固政權,推翻清朝統治,太平軍又進行了北伐、東征和西征。(投影:《北伐、東征和西征簡表》,要求學生隨講解將時間、領導人和進軍路線填在表上)
生:(按要求做表)
1. 北伐
師:要推翻清朝統治,太平軍必須北伐。1853年,太平天國派林鳳祥、李開芳率兵北上。(結合地圖)北伐將士從揚州出發,經安徽、河南等地進入直隸,逼近天津,行程幾千里,攻克幾十個城鎮。當北伐軍進軍北京時,朝野震動。咸豐帝慌忙宣布京師戒嚴,從各地調兵阻擋北伐軍;京中官吏則卷起金銀細軟,逃遷出城達3萬戶之多。北伐軍猶如驚蟄之春雷,震撼了華北大地。北伐軍進行了兩年浴血奮戰,終未取得成功,最后失敗。北伐戰士征戰之艱苦,犧牲之悲壯,可以從書上小字材料了解到,請一位同學朗讀這段材料,其他同學體會一下有怎樣的感受,同時分析一下北伐失敗的原因。
生:(閱讀思考并隨意回答)
師:(引導后小結)北伐軍失敗固然因為嚴冬和惡劣的自然條件,但從戰術上講,孤軍深入、后援不濟,這犯了兵家之大忌,其失敗也就成為定數。盡管如此,以林鳳祥為首的北伐將士不畏強敵、視死如歸的精神,向世人展示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北伐的同時,太平軍又開辟了西征戰場。
2. 西征(板書)
師:要鞏固天京大本營,控制長江中游,必須西征。1853年,太平天國派賴漢英率兵西征。西征軍奪取了安徽、湖北的重鎮,然后入湖南。在湖南,太平軍與漢族地主武裝、曾國藩的湘軍交手。太平天國又派文武兼備的石達開加強西征軍的領導。1855年,鄱陽湖口戰役里,太平軍大敗湘軍,急得曾國藩要跳水自殺。經過兩年戰斗,西征軍取得了很大勝利,迅速攻占了鄂、皖、贛大片地區,鞏固了天京革命大本營。西征的勝利使長江千里變成了天國的一條內河。
3. 東征(板書)
師:為斷絕清政府的財源,充實自己的經濟力量,1856年,太平天國又派大將秦日綱東征。不久,東征軍奪取揚州,破江北大營。又與石達開會師,一舉摧毀江南大營,解除了天京之圍。
至此,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革命聲威震撼全國。
生:(參照投影片的示范訂正自己的答案)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太平天國前期的活動。如果用一條曲線來表示這一時期的活動走勢,應該是怎樣的呢?請一位同學用紅筆來表示。
生:(應該能夠畫出一條上升曲線)
師:太平天國前期的活動正如這條紅色曲線所表示 白話文 的,以迅猛之勢走向全盛的顛峰。正當此時,太平天國統治集團內部發生了一場大變亂,使已有的很好的形勢急轉直下。(用白色示意)關于太平天國后期的斗爭,我們在下一節課里來學習的。
生:(進行課上練習)
【簡評】該教案教學目標制定的全面、準確;在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中充分注意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學生活動有講演、閱讀、討論、回答問題、填表、繪圖等,做到了形式多樣化。執教人將重點主要確定在《天朝田畝制度》上。教師結合對教材內容的深入挖掘,在教學活動中對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雙邊和多邊活動做了精心設計,引導學生自己分析、歸納,論從史出地認識到了《天朝田畝制度》的革命性。教師學生自己分析、歸納,論從史出地認識到了《天朝田畝制度》的革命性和空想性。教師精辟的歸納、概括與學生的思維活動相得益彰,使復雜的歷史問題、理論問題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