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春節序曲春節的古詩篇一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夠喜歡我國優秀的民族音樂,樂于主動了解中外民俗風情,創造性地參與表現活動。
2.過程與方法:通過聆聽《春節序曲》,體會樂曲的情緒,感受不同的節奏、節拍、速度、力度在樂曲中的不同表現作用。熟悉主題旋律。
1.聽出并演唱樂句的對答,即興創編歌詞進行對答活動。.
2.感受樂曲的情緒以及節奏、拍子、速度、力度的變化,并能用動作表示出來。
2.中國人過春節有哪些習俗?
3.給這段樂曲取個什么名字最合適呢?
對這個標題有什么疑問?教師簡介序曲類別。
把學生引入過年的熱鬧氣氛之中,讓學生初步感知樂曲的情緒,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
培養學生勇于質疑的習慣。
了解序曲的類別。
這首樂曲共有幾大部分?總的情緒與氣氛怎樣?哪一部分的音樂最舒緩優美?.聽后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小結。
引導學生關注音樂,展開想象,歸納出對樂曲的總體印象。
1.教師彈奏主題旋律,學生仔細聆聽,說出旋律的情緒如何。用“la”模唱旋律。依次聽唱旋律1(1)、1(3)、2、1(2)。
2.視唱旋律1(2)
3.聽辨這條旋律在樂曲中是怎樣演奏的?好像兩邊的人在干什么?學生分兩組以對答形式演唱這條旋律。
4.以對答形式即興創編歌詞并演唱。
5.欣賞樂曲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學生邊聽邊用綢棒表現樂曲的高低、快慢、強弱等變化,聽后用合適的詞語(或圖形、線條)表示出來。
引導學生總結:歡快熱烈的情緒通常用緊密的節奏、2 /4拍、快速、強力度來表現;優美抒情的情緒通常用舒展的節奏、4/4拍、徐緩的速度、稍弱的力度來表現。
熟悉樂曲的主題旋律,感受其情緒。
培養學生的識譜能力,減輕識譜的負擔。注意到音樂中的對答,通過即興創編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讓學生加入到音樂中去,更進一步關注音樂各要素的變化和它的表現作用。
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
1.導入:一年一度的圣誕節是許多國家萬民同慶的盛大節日.。在圣誕節前夜你會聽到一首家喻戶曉的樂曲《平安夜》。
2.聆聽樂曲聽后說說:樂曲的情緒如何?你的感受怎樣?
3.大家想知道外國人民在過自己傳統的圣誕節時有哪些習俗嗎?課后搜集資料了解一下,下節課進行交流。
拓寬視野,感受同一主題的不同表現手法。
激發學生興趣,養成搜集信息的習慣。
完整地聽賞全曲。
邊聽邊感受樂曲的情緒和過年的熱鬧氣氛,用自己喜歡的動作合著音樂表演過年的熱鬧情景。表演好的學生到臺前來表演。
進一步感受樂曲的情緒,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表演的機會,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
春節序曲春節的古詩篇二
除夕夜的鐘聲已漸漸遠去,天上的月亮也漸漸盈凸,這一個春節即將過去,可是,《春節序曲》這歡騰熱鬧的的樂曲卻總在耳邊如脈動般跳躍。
夜已深,人欲靜,戴好耳機,點開曲目,再聽一次。過了春節,就會很少聽到它了。
........合上眼睛,樂聲驟然響起,一幅清晰的畫面躍然眼前。
那是熱鬧的鄉間,新春伊始,艷陽高照,鬧新春的人們在歡聚。
喧騰的鑼鼓在一眾人馬手里高調地擊打出富于變化的節奏。你聽,鑼兒敲,鼓聲和,鼓聲回鑼聲應,你來我往,快樂心情高漲起來,直入藍天。敲鑼打鼓的一定是一些鄉間的漢子,他們有著強勁的肌肉,渾身散發著陽剛之氣,黑紅的臉龐上有那最淳樸的笑容。
那邊廂來的是誰?彩綢輕揚,彷如蛺蝶翻飛,舞步輕俏,好似雀兒跳躍----女子們踩著秧歌步,一路趕來。鄉間的女子,臉容或俏麗或嫵媚或大方,卻都有著田間池塘般清澈的眼眸和活潑可人的笑靨。
起舞翩躚騰挪中,更多的人來了,一時間,鑼聲鼓聲歡歌聲起舞聲交織在一起,彷如一片歡樂的海洋,這歡樂的情緒匯聚著涌動著澎湃著,再掀高潮,這澎湃的大潮旋即升騰出巨大的渦旋,這渦旋帶著所有的熱情,所有的激動,所有的豪情,所有的喜悅,卷過收割過的空闊遼遠的田野,直上碧藍的云霄!
這是一年中的大狂歡,舊歲辭去,新春已至,舊一年里的一切都已過去,所有的付出,所有的辛勞都已幻化成倉廩的豐實,而這豐實的倉廩便是快樂的源泉。
有太多的感想太多的感懷太多的感動,在最巔峰的快樂中,忽然的,人群靜下來,一股溫情如暖流般在人心中涌動,藍天上陽光明媚,所有的人都相視而笑,老人家在笑,小孩子在笑,男人笑女人笑,這笑容在陽光下好燦爛!笑意盈盈中,人們彼此用最美的語言傳達著心中的最真誠的祝福,傳達著對幸福的'憧憬對未來的憧憬。
是的,還有新的來年,還有更美好的愿景。
在新的一年里,會有新的耕耘新的播種,田野里還會有新的禾苗生長,新的收獲季會在一片金色中降臨。而在下一個新春到來之時,美好的生活又會再上一個臺階。
多么美好!
來吧!繼續狂歡!
秧歌舞起來,鑼鼓敲起來,更大狂瀾掀起來,人群沸騰了,歡呼吧跳躍吧,帶著堅定的信心,帶著氣貫長虹的豪情,舞步更加強勁,一種力量在積蓄,那種巨大的能量將會在新的一年里帶來更大的豐足!
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綿延不絕,靠的就是這種力量!
一陣狂熱鏗鏘的節奏之后樂曲戛然而止。
------但是,音樂可是有慣性的?那最熱烈的情緒仍在人的心中激蕩,熱淚盈眶中,多想站起來用力地鼓掌!
《春節序曲》,這好聽的曲子,它最能打動我們的心,它是我們中國人最容易聽懂的交響曲之一,它表達了一種熱烈昂揚的情緒,每到歲尾,適時地,它和著我們快樂的心情,在五彩繽紛的氣氛里再添喜慶熱鬧的音樂背景,它伴隨我們度過新春佳節的美好時光。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節日,它象征著團圓,象征著興旺,同時還寄托著對未來的新希望,我們中國人,平素內斂含蓄,但是在這樣的日子里,也會敞開心扉釋放出所有的激情所有的心愿,而這《春節序曲》,它可是對這一切最好的詮釋?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在這曲子里找到一種感受,它很個人化,卻又很大眾化,無怪乎它會成為現今春節的標志性音樂。
好的音樂就是這樣,它將會永遠傳承。
期待下一年,耳畔再響《春節序曲》。
春節序曲春節的古詩篇三
《春節序曲》是《春節組曲》的序曲部分,集中表現中國人過春節的熱鬧景象。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關于《春節序曲》的基本內容,歡迎大家閱讀。
1內容概括
《春節組曲》作于1955年—1956年,樂曲以陜北民間秧歌的音調和節奏為素材,旋律明快,生動地表現了我國人民在傳統節日里熱鬧歡騰、喜氣洋溢、敲鑼打鼓、載歌載舞的場面。樂曲描寫的是過春節人們扭秧歌的情景,樂曲里加入了鬧秧歌的鑼鼓節奏,主題由兩首陜北民間嗩吶曲組成,中間部分是一首悠揚的陜北民歌。《春節序曲》的引子相當于過街部分。第一部分是熱烈的快板,描寫大場的歌舞場面。中間部分是抒情的中板,描寫小場的舞蹈表演。接著回到第一部分的音樂,描寫秧歌以大場收束。最后的尾聲重復了引子的后半部分。
2秧歌簡介
秧歌是我國北方地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民間歌舞形式。舞者通常扮成各種人物,手里拿著扇子、手帕、彩綢等道具起舞。表演形式分過街、大場和小場三部分。過街是秧歌隊在街上行進時,按音樂節奏表演的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大場是熱烈火紅的大型集體舞,常常走出各種復雜的隊形來。小場是兩三人表演的帶有簡單情節的小型舞蹈或歌舞小戲?!把砀琛钡拈_始和結束是大場,中間穿插著小場。
概況
《春節序曲》作為《春節組曲》的序曲,樂曲的特點為旋律明快,優美富有民族風格,節奏鮮明熱烈,生動地體現了我國人民在傳統節目里熱鬧歡騰,喜氣洋洋,敲鑼打鼓載歌載舞的場面。樂曲結構是帶再現的復三部曲式,將西方的一種趨勢融入到中國傳統音樂中是一種精妙的構思。
引子
從一個引子開始,以兩個具有對比性質的音樂主題組成了序曲的引子以強烈的節奏、力度的對比、旋律的起伏,提示了洋溢于全曲中的歡快情緒。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題明快粗獷,節奏不斷緊縮(c大調),表現了秧歌群舞的生動場面和熱烈氣氛。第二主題活潑流暢,由長笛吹奏主旋律,雙簧管吹奏對位聲部給予襯托,音樂表現了人們難以抑制的喜悅和激動心情。
中部主題
中部旋律十分抒情優美,節奏舒展,速度徐緩(f大調),與第一部分形成鮮明對比,表現了人們在節日中相互親切的祝福和問候,也抒發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贊美了對更美好的明天的憧憬。在小號變奏了這個抒情主題后,將音樂引入了再現部。
重復部分
在這里,火熱的旋律,跳蕩的節奏音型,表明更熱烈的群舞又開始了。引子和第一部分的主題音調在這里作部分重復和變化重復,并加入了民族打擊樂器,將音樂逐步推向高潮,節日的歡騰景象和人們的喜慶心情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春節序曲春節的古詩篇四
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是什么?當然是春節啦!我們家過春節呢,可分為四部曲。
第一部曲:拿紅包
第二部曲:年夜飯
每當除夕夜時,阿婆都會準備很多好吃的??粗且蛔镭S盛的晚餐,我不禁垂涎三尺。年夜飯開始了,我就不顧不上淑女的形象,在桌子專挑我喜歡的美味吃。一頓完晚飯后,我的胃里滿滿的裝著各種美食。這時的胃就像一個大氣球一樣,只要一碰,它就會“砰”的一聲炸了。
第三部曲:放鞭炮
春節春節,迎新春嘛,沒有鞭炮怎么像腔?每次回到老家,我和表妹第一個去的地方就是爆竹店,“狗尾巴”“孔雀開屏”“萬花筒”……這些爆竹“砰砰砰”地響,那場面老熱鬧了(我們老家還沒有禁放煙花爆竹的)。
春節晚會是慶祝新年的最后一個環節了。一個個讓人哈哈大笑的小品,一首首讓人陶醉的歌,一段段讓人驚嘆不已的舞蹈,都伴隨著春節呈現在我們的眼前。每當“5、4、3、2、1”的倒數聲響起,我就壓根按捺不住我激動不已的心情,我多么希望新年的到來!
春節是一年的開始,新的一年就讓我們有一個新的開始吧。
春節序曲春節的古詩篇五
長江的碧波黃河的浪花
一路歡歌
攜手擁抱東海第一抹春天的朝霞
泰山夢中醒來黃山撩開霧紗
相約見證那最美的盛世禮花
高原上有多少雪蓮
雪山下就有多少位卓瑪
布達拉宮怎能入眠
熱情的鍋莊
正催開潔白的哈達
每一聲琴弦都那么悅耳動聽
每一位姑娘都如此迷人多情
都達爾與熱瓦甫怎能辨得出
瑪麗亞與瑪依拉誰能分得清
馬頭琴已被春風撥響
百靈鳥將第一縷晨曦馱到牧場
悠揚的長調浮起在額爾古納河上
阿媽的奶酒仍然那樣醇香
吊腳樓上走下來阿幼朵
比彝琴還歡快的是深情的阿哥
場壩上正燃燒著熊熊篝火
馬鈴聲聲馬幫蠕動
茶馬古道上歸來的人兒露出笑容
他似乎看見大紅鞭炮已高掛在朱漆門庭
倚門而立的白發母親淚水盈盈
長鼓敲起來了長裙旋起來了
長白山下松花江畔
今夜延邊斟滿所有的`金杯銀盞
火紅的時代如墻上那串串秦椒一樣艷
紅火的日子似簸籮里顆顆紅棗一樣甜
小樓見證著歷史
窯洞訴說著昨天
瞧!
黃土坡上《兄妹開荒》《夫妻識字》《擁軍花鼓》
扭得多歡!
這是淮河邊一個四代同堂的農家小院
花甲之年的兒子兒媳正與白發的爹娘斟酒祝壽
三十出頭的小兩口準備給四位老人磕頭拜年
詼諧歡快的黃梅調兒《夫妻觀燈》穿過飄雪往外彌漫
雪地里堆雪人兒的小兒女狗娃兒似的在撒歡兒
紅蘿卜似的小手兒
紅蘋果似的臉蛋兒
小小子兒小丫頭兒完全忘記了臘月的地凍天寒
西四胡同帽兒胡同千竿胡同八大胡同……
每一片窗花都印證了一句吉祥的話
每一副春聯都佑護著一個溫馨的家
此刻那盞盞紅燭仿佛也把喜悅的淚珠悄悄拋灑
大紅燈籠掛成河流在金雞版圖上蜿蜒閃現
在長城腳下在長安街上在天安門前
在銅鑼灣在日月潭在維多利亞港灣
沸沸揚揚飄飄灑灑片片如字串串成話
漫天的雪花正把無邊的祝福
送到方圓九州送到海角天涯送到中華的萬戶千家!
2013.9.27.鄭州
春節序曲春節的古詩篇六
放寒假了。在家里有些無聊,凌亂地翻看了很多很多的書,最后決定要寫下些什么。門外的雪已經融化掉一大半了,偶爾路邊會有雪融化成的很光滑的冰塊,陽光很飽和地從天空的縫隙傾泄而下,地上的雪發著淡淡的金色。這樣的陽光的顏色很適合做告別,一如一種類似于舉行儀式時虔誠與溫暖的光芒。
這便是個告別的儀式了吧。
我曾經很矯情并且很俗氣地把雪比作花朵。雪花是來自天空的花朵,而我們一直在天空之下。下雪的時候,是最靠近一年結點的地方,我想那些那些逝去的一切,天空一定會有所記憶,過去一年的一切,天空便以這樣的方式來向我們訴說。
我想如果詮釋此刻的話。
揮手告別去年的一切,一切都將是一個充滿希望的開始。從來沒有思考過20xx對我來說意味著什么。
年三十的早晨,街道上不斷交叉著汽車的喇叭聲和各家菜刀與案板發出的篤篤聲。爸爸在大鍋里煮著大塊的牛肉,不時用筷子插一兩下,煮了整整一個上午,空氣中滿是醬汁與牛肉混合的味道。我想此刻農村的每家每戶都會如此吧,在院子里支上大鍋煮上滿滿一鍋的肉,不斷地加柴進去把火燒旺,水沸溢出來,再添水進去……煮上整整一個上午,提出來放在案板上切成小塊,拿出一大堆筷子招呼四鄰來吃,大家站著談笑……年味雖然不是最濃的時候,但風里還是有天增歲月人增壽的意味。
家門外干燥溫暖的空氣中充斥著一種雜亂而又熱鬧的年味,爸爸在門前的路邊站著和經過的朋友打招呼時會說一句,來回家過年啊。如果談話稍長,一定會有人說,你看今年的氣溫不合節氣啊,連場雪都沒下呢。
這些客套的禮節和司空見慣的話題,在這樣的時間下,就被附著了濃濃的年味。
除夕夜依舊開開心心,滿滿一桌的菜,溫好的飲料,等到春晚開始。一家人倚靠著看熱鬧,吃堅果,收發短信。春晚快結束的時候,就這樣沉沉睡去。媽媽臨出門之前把我叫醒,說過了十二點他們要去山上的廟里祈福,我半睡半醒聽到后又睡下。他們回家的時候,已是凌晨三點,媽媽固執地把我從床上拽起去洗漱,眼睛干澀到睜不開,一邊聽著他們說著山上的.人怎么怎么多他們放的鞭炮有多響有多少人被嚇到之類云云,一邊半睜著眼睛看他們喜氣洋洋的面龐,突然有種說不出的感動。
初一醒來之后就頭疼,也并未覺得這樣在新一年的第一天有什么倒霉。來拜年的人依舊很多,大家在桌邊七嘴八舌地聊天吃水果,時間差不多之后就去下一家。斷斷續續一群一群地來了很多人,聊天的內容也無非是對新的一年的看法憧憬。節氣也是聊天內容的重要話題。不知不覺就會提起去年沒有下雪。畢竟下一場雪對于這些吃飯靠天的人們來說,是多么重要。
春節序曲春節的古詩篇七
本課內容是上教版七年級第一學期第四單元《節日歡歌》的第二課時,課堂中選取反映節日題材的音樂作品中的優秀作品。在課堂設計中,學生通過聆聽導入、名曲賞析、活動體驗等多種環節,熟悉優美的民族音樂,從中領略民族音樂中的人文精神,文化特征,同時以節日音樂中的歡樂情緒感染學生,使學生具有熱愛生活,熱愛民族傳統文化的良好品質。
1、聆聽歌曲《好日子》,通過喜慶的情景導入。
2、《春節序曲》作品賞析,了解并掌握音樂作品的情緒、調式等。
3、學生通過體驗拓展,以不同的形式感受節日的喜慶氣氛。
1、在欣賞《春節序曲》中感受音樂作品歡樂、熱烈的情緒,使學生產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進而培養學生具有樂觀向上、熱愛生活、熱愛民族傳統文化的健康心態。
2、在對比、欣賞、聆聽和實踐體驗中了解掌握五聲調式的基本結構,初步認識三段體。
3、通過交流、體驗活動、表演、師生評價等方式來完成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激活學生的欣賞熱情。
在聽賞《春節序曲》過程中,感受音樂歡樂、熱烈的情緒。掌握五聲調式的基本結構。
聆聽欣賞法、比較法、情景創設法、實踐體驗法等。
自制課件、打擊樂器、扇子等道具。
一、情景導入:
1、播放歌曲《好日子》一段mtv,調動學生學習熱情,使他們充分進入喜慶氣氛之中。
2、《好日子》把我們帶進了節日的歡樂中,我們知道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能夠讓我們感受到喜慶的氣氛。(舉例)
3、由欣賞的感受導出課題:節日歡歌——音樂欣賞《春節序曲》
二、名曲欣賞:
1、欣賞全曲,設問:請同學們感受音樂展現的是怎樣的場面,可以想象描述一下嗎?(播放《春節序曲》mtv)。
2、分段欣賞:
引子:音樂的情緒、速度、節奏等如何表現的?
第一部分:(共2個主題)
2)第二主題出現了載歌載舞的場面。分析一下音樂的調式特點。(五聲宮調式)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的音樂在旋律設計上出現哪些音樂要素的變化?(提示:節奏、速度、節拍、情緒等要素加以理解),學生唱一唱旋律。
請同學們用秧歌的基本舞步感受第二部分音樂的美。請幾個女生帶領舞蹈。(老師提供扇子等道具)
第三部分:
請學生感受其音樂特點——體會到是第一部分的縮短再現。
3、整首樂曲的結構是:引子 a+b+a,(學生初步認識三段體的曲式結構)。
4、認識音樂家——簡單介紹李煥之。(課件展示)
5、完整的欣賞一遍,感受音樂帶來的節日喜慶,并區別出不同的主題表現。
三、拓展活動:
小組討論如何用自己的才能表現節日的喜慶氣氛。
三個小組的拓展活動:樂器組、歌唱組、舞蹈組。
四、互評小結:
學生互相點評剛才小組表演的效果,并談談本節課的收獲。
春節序曲春節的古詩篇八
春節就要來臨了!每家每戶都皆大歡喜。
瞧!馬路邊掛滿了紅燈籠,把天空映襯的喜氣洋洋。每戶人家的門上都換上了新的春聯,他們都在盼望新年的到來呢!
看!超市里人山人海,貨架上擺滿了年貨,這些小東西正在向路過的人們招手:“快來看看我呀快帶我回家呀!”超市里的服務員們穿著溜冰鞋,戴著紅色牛仔帽,穿梭在人群中。
聽!商場里、超市里都放著好聽的有關春節的歌。人們正在歡天喜地地交談彼此的快樂呢!
對了,剛才說到春聯,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去年我和爸爸貼春聯的情景。
大年初一早上,爸爸拿了一副春聯說:“來,今天我就讓你看看你老爸貼春聯時候的帥(衰)樣!”“好耶好耶!”我欣喜若狂,隨爸爸一起跑出了門外。爸爸已經準備好了材料:膠水、膠帶紙、剪刀、椅子。
開始貼春聯了。我遞給爸爸一張春聯,爸爸來了個“大鵬展翅”,“飛”到椅子上,隨后來了個“墻上補釘”,手一抹,就把春聯貼到了門上。我又遞給他一段膠帶紙,“嗖”的一聲,爸爸又把膠帶紙抹上去了。“這叫‘鞏固再抹’?!卑职钟哪卣f。
春節,帶給了我們無窮的樂趣和憧憬!
春節序曲春節的古詩篇九
:讓學生在音樂中展開想象的翅膀。
:樂曲中第一、第二部分不同的節奏、節拍與速度表現不同的情緒與場面。
:錄像帶、錄音帶、鑼鼓、鈸。
一、組織教學,導入新課。
(大屏幕演示敲鑼打鼓、龍騰虎躍的歡慶場面,并輕聲播放“春節序曲”)
1.師指畫面問:片中的人們在干什么?他們心情怎樣?
2.根據學生回答,師引出課題《春節序曲》。
(設計意圖:一上課,便以熱鬧的場面、歡快的音樂展現了春節喜氣洋洋的情景,學生的思緒一下子就飛到了愉快的春節之中,學生的注意力被牢牢的吸引住。從而也激起了學生欣賞樂曲的熱情。)
3.簡介管弦樂。
4.簡介作曲者及樂曲時代背景。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樂曲背景有所了解,能更深入的理解音樂。)
[注:在上述環節中,錄像畫面一直演示,樂曲一直輕聲播放。]
(設計意圖:渲染氣氛。)
二、整體欣賞,劃分段落。
1.學唱主題音樂。
3.聽后回答:(1)樂曲情緒線、速度線、節奏線?
(2)樂曲分幾部分?曲式結構?
(設計意圖:運用各種變化線使學生分段有了依據,不是單單憑感覺分段,從而降底了分段的難度。)
4.找一找,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的主旋律各是哪幾條?
(設計意圖:找找各部分的旋律,使學生真正從理性上來認識各部分音樂。)
三、分段欣賞。
1.欣賞引子:提問:樂曲一開始所表現是怎樣的場面?
2.欣賞第一部分:(分三部分欣賞,分別用a.b.c.表示。)
(1)欣賞a:1)聽前提問:樂句
在演奏時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2)兩句在演奏時,仿佛兩個人在干什么?
3)繪了怎樣的場面?
4)分兩組唱唱(唱出力度的不同)
(2)欣賞b:1)b與a相比,在速度力度上有什么不同?
2)你在音樂聲看到了怎樣的場面
(3)欣賞c:1)音樂在速度、力度、節奏上有什么變化?
2)一次比一次熱烈的音樂聲中表現了人們當時怎樣的心情?
(設計意圖:這三部分都圍繞樂曲速度、力度、節奏的變化來引導學生展開豐富想象。但又各有側重點,a.b.這兩部分是通過對答式演奏及兩個樂句對比,讓學生想象過節時的情景,而c.這一部分通過音樂一次次熱烈,讓學生聯想到人們的心情,從景到情,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
(4)再次完整欣賞a段,邊欣賞邊隨音樂律動。
(設計意圖:讓學生手舞足蹈的表現音樂,感受更加深刻。)
春節序曲春節的古詩篇十
學習怎樣聽賞音樂(體驗和理解);對節奏、、音色、曲式,情緒等音樂要素的練習;培養對民族音樂的興趣與愛好。
錄音機《春節序曲》錄音帶(人民音樂出版社小教音帶第九冊b面)。全班分五個組,分別為小鈸、雙響筒(木質)、三角鐵(金屬類)、串鈴(沙錘)、鼓類五個小組。
熟悉曲譜,分析曲式結構,選好該曲的主題與副題等音樂的譜例,配上打擊樂。
副部共出現三次,分別為雙簧管、大提琴、弦樂奏旋律。伴奏聲部第一次ⅰ用串鈴、ⅱ三角鐵;第二次,ⅰ雙響簡、ⅱ為鼓;第三次除鼓外,所有打擊樂全用上。
:(一課時)
1、先將該曲主部主題,由教師口唱旋律,小鼓、雙響筒聲部聽唱跟著敲擊,到較為熟練時,就跟錄音機中這段音樂敲擊(教師事先要將分段音樂單錄在教學用帶上。)
2、副部練法同上。
3、沒有配上打擊樂的部分要靜聽錄音,待副部主題出來再跟奏。教師要掌握好音樂,及時予示副部主題準備。
4、整個曲子聽一遍,聽到中段主題出來就開始奏樂,教師的指揮要提前予示將出來的聲部。用此方法可全曲奏2―3遍。
5、放下樂器靜聽一遍全曲。
6、問中段主題、副部主題各出現過幾次。介紹作者、曲名。
7、對中學生可將全曲曲式結構圖畫出來。
為樂曲配節奏等伴奏使學生有親臨參加合奏的感覺,對培訓學習音樂的興趣,集中精力仔細聽音樂,及隨著音樂情緒變化而變化節奏及打擊樂器,從而加深對音色、音樂情緒變化的體驗都有很突出效果。這樣體驗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對音樂的分析就更易理解音樂。根據筆者實踐,常常學生們不愿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