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觀察蝸牛日記篇一
在科學課堂上,老師要我們觀察蝸牛。于是我回家后就到花園里去尋找。可是,我怎么也找不到這種小東西。最后,在爺爺的幫助下,終于在一個潮濕的墻角里找到了兩只小蝸牛。
本來在課堂上聽了老師講蝸牛,我就感到很新奇。現在看到了真的蝸牛,我要把它仔細地觀察一番。
它們的背上背著一個漂亮精致的“小房子”,柔軟的`身體就藏在這個房子里。我把它們放在一個小盒子里開始觀察。
我發現蝸牛好像沒有骨頭,身體柔軟,全身濕漉漉的。頭部有一對螺旋形的觸角,對外界刺激有敏感的反應。如果把它放在陽光下暴曬,它們很快就從用薄膜封閉著的“門洞”里出來了,這說明蝸牛非常害怕強光的直射。蝸牛爬過的地方會留下一道白色的痕跡,在陽光下閃爍。這說明它行走時需要潤滑。
可是,蝸牛的嘴在哪兒呢?我找來一個放大鏡仔細地看才發現一個很小的圓點,我想蝸牛一定吃得很慢。于是我做了一個實驗。我拿來一片菜葉放在盒子里,把蝸牛捉來讓它吃。我等了好長時間也沒有看到它吃菜葉,我就把盒子蓋嚴,去睡午覺了。當我醒來的時候,我吃驚地發現蝸牛把葉子快吃完了。但我始終沒有看見它吃東西,我想它可能是在黑暗中吃吧。我再仔細一看,盒子里有許多黑色的小顆粒,放菜葉時并沒有這些東西,那一定就是蝸牛的排泄物了。我大概睡了三個小時,這說明蝸牛是在黑暗中吃東西,而且吃得很慢。
蝸牛真是一種神奇的小動物,特別是他那背在背上的保護著它的“小房子”,給人留下極其美好的感覺。《觀察日記:蝸牛》
觀察蝸牛日記篇二
“叮鈴鈴……”上課鈴響了,這節課是我最喜愛的科學課呀。
老師捧著幾個小盒子走進教室,同學們立刻安靜了下來。老師神秘地說:“今天我們來觀察蝸牛吃什么?”同學們高興極了。于是老師把幾個小盒子發給9個小組,我們便一聲不響地觀察起來。
盒子里裝著兩只蝸牛,它們面前放了三種食物:面包屑、豬肉和青菜葉。它倆似乎餓壞了,立刻從盒蓋上爬下來,向食物爬去。
兩只蝸牛看了看豬肉和面包屑,好像不喜歡,于是離開了。這時,它們興沖沖地爬到青菜葉邊上,不一會兒,青菜葉被吃得一干二凈。這小小的蝸牛,怎么吃東西這樣快呢?它有牙齒嗎?帶著一頭腦的疑問,我把它放在顯微鏡下,終于找到了答案:蝸牛雖然小,但嘴里卻有上百顆牙齒,而且每顆都很鋒利。對了,它爬行過后還會留下一條長長的黏液呢!
通過這次觀察,我得出一個結論:蝸牛的食物以菜葉為主,所以它是害蟲。看來,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啊!
生活中,我們要善于觀察、勤于思考,這樣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