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的青春與書為伴篇一
泡上一杯香茗,捧上一本美文,讓書香于茶香融合,氤氳在空氣中,如水花當起層層漣漪,一圈一圈的彌漫。有書香做伴,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我喜歡在一米陽光下,輕輕的翻開你,任憑香氣已滿我整個心房。
記得我們第一次相識,我只是一個牙牙學語的小女孩。母親教我背《詠鵝》。幼小的我,就已經能和你一起去穿越,看看那詩中的白鵝。自那以后,我總會纏著媽媽教我背詩。
看到了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盡職盡責。同時也為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故事被封建家族遏制的悲劇命運,而感到悲憤。
漸漸的,我也愛上了青春文學,愛上了明曉溪筆下的那個原為弟弟付出一切,堅強而又執著的`伊夏沫。我從黃蓓律的清新到饒雪漫的疼痛,從郭敬明的悲傷到韓寒的犀利,再加上安妮寶貝的細膩。他們用自己的雙手譜寫了青春的樂章,寫出了新時代的強音。我被這書香味深深的吸引了,它讓我發現年輕是多么的美好,縱然會有失望,淚水和艱辛,但總會有一種力量,鼓舞著我們前進,使我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希望。
現在的我,更加離不開你了。你在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當同桌遇到難題時我會對她說:“沒關系,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當我與朋友分離時,雖然舍不得但我依然會說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話語安慰我的朋友。當考試失意時,我會告誡自己: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細細的品味著茶香,讓書香溢滿我的心田,感受著一米
陽光的茶香與書香混合的奇妙感受。
書香我愿與你共度一生!
我的青春與書為伴篇二
書對我而言,猶如空氣,無處不在,而我時時刻刻都需要它。
不信你看,我的書架上,大大小小,厚厚薄薄,高高矮矮的書,樣樣俱全。讀書,與打球,跑步不同,是一種“心趣”。書是我最好的朋友。我用眼用心和他談天說地。他絮絮叨叨地講出許多新鮮事來。于是看了短短幾頁,我忘卻了自己,忘卻了時間,飄飄然飛進書營造的意境中。
小時候,我喜歡在書的海洋里遨游,聞著淡淡的書香,時間悄悄地走過,我在書中與孫悟空大戰三百回合,與魯濱遜一起漂流,跟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起哭,隨諸葛亮一起笑,書香成為我童年記憶中最美好的香味。
長大后,我依舊喜歡在書的海洋里遨游,《世界史》讓我識天地廣闊,曉人生之道,《三國演義》讓我洞察世事了悟人生百態,我懂得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伴著淡淡的書,我有了精神的'巢穴。
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天空中沒有太陽一樣。確實只要有書,生活就可以充實愉快。歌德也曾經說過:“讀一本好書就如同與許多高尚的人在交談”。好書,可以消除疲勞,減輕壓力,陶治情操,是我們崇尚真善美,鞭策我們明志揚帆,去實現凌云壯志。
周總理說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愛讀書,但但沒那么的有氣魄。想起多少文人騷客為金榜題名而不斷讀書。我也讀書,但沒他們那么沉迷。我只為那一縷縷書香而讀!那書香伴我走過一個又一個的春夏秋冬。走過了成長的路程。
我的青春與書為伴篇三
生活中每個人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應當數閱讀了吧!近日,我讀了《書香作伴》這篇文章,文中作者的閱讀精神深深打動了我。
作者年少時,十分喜歡閱讀,時常用身上僅有的幾枚硬幣跑到老街地邊的小攤上看小人書,總是從正午一直看到日落西山。有時恨不得用身上的破棉襖和那買書的人換一本小人書。但因作者家中十分貧窮,所以家人不會給她買書看。
可這絲毫沒有影響作者對書籍的渴望,她憑借父親和班主任之間的友好關系,時常一個人在晚上偷偷跑去班主任家借書看,這種熱情甚至讓她忘記了對漆黑夜晚的恐懼,只是一股腦的從家中一路跑到班主任那里,向他借書。可班主任的.家人并不情愿白借給她書看,他的兒子經常在作者的書洞里盤一條小蛇,以此來威脅作者不要接二連三的跑去他家向他的父親借書。他的妻子也是一臉的不耐煩,懂事的作者便細心地幫她干一些雜活,終于討得了他們的歡心。
從那以后,作者每天都要去借書看,她還有一個既遠大又樸實的理想,就是能夠擁有一座書店,能夠每天低頭抬頭都是書。為此,她發奮學習,雖然未能擁有一座書店,但卻擁有了一間屬于自己的書房,也用另一種方式實現了與書為伴的理想。
生活中我們所需要的,不正是這種精神嗎?在自己空閑的時候能夠拿起一本書來細細品味其中的奧秘,能夠不懼困難的阻擋始終保持一顆熱愛閱讀的心,我們可以安適的享受閱讀給我們帶來的樂趣,能夠輕而易舉的買到自己喜愛的書,可作者卻要費九牛二虎之力,她雖然家境貧困,卻并不因此而感到自卑,而是拿出自己對書籍的一種渴望、熱情的態度,為自己的理想努力拼搏,在困境中逆流而上。
這讓我明白,閱讀不僅可以是作為每個人的習慣,也可以作為一個遠大理想,它甚至可以利用讀者的閱讀興趣,引導他們為此拼搏闖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書籍同樣是人們的伙伴,它可以在你失望的時候鼓勵你前行,它可以在逆境中幫助你克服困難,它可以伴隨你茁壯成長。它是治愈人心最好的療養師,它是一葉孤舟上最值得信賴的依靠!
熱愛閱讀,書香作伴!
我的青春與書為伴篇四
當柳枝撫過水面,染綠了春水;當清風吹過花園,開出了百花;當微風拂過我臉,我打開了心中那扇塵封已久的門。
一年級
開始牙牙學語。拼音,筆畫,漢字,都是每日的功課。我慢慢體會到了書中的奧秘。漸漸地,我從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中感受到與親人分離、思念親人的煎熬;從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中懂得了在外游子的悲苦孤獨。
二年級
我漸漸地愛上了《伊索寓言》、《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在《農夫與蛇》中,我認知了善良憨厚的農夫與恩將仇報的蛇;在《龜兔賽跑》中,我見識了驕傲的兔子與老實厚道的龜。我邂逅了善良而美麗的白雪公主、與大灰狼斗爭拼搏的小紅帽、歷經艱難險阻而后變成白天鵝的丑小鴨……在童話的世界里,我快樂地成長。
三年級
我漸漸地愛上了名人名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成為我的座右銘;面對艱難想放棄時,我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來警示自己;面對流言蜚語想哭泣時,我用“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來提醒自己;面對誘惑想投降時,我用“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來告誡自己。紛繁多樣的書,讓我明白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四年級
我漸漸地愛上了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記》。我認識了本領高強卻屢被師父冤枉的孫悟空,認識了貪吃愛占便宜并常記恨孫悟空的豬八戒,認識了愚笨但心地善良的唐僧,認識了性格老實憨厚、做事一絲不茍的沙和尚。四人在取經途中歷經種種艱難,但最終以完美收幕。他們用“成功”向我們證明了“欲見彩虹,必經風雨”的道理。
六年級
我漸漸地愛上了魯迅,從不同的作品中認識了不同的.他:《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他活潑好動、機智可愛;《有的人》中,他勇敢堅強、敢于斗爭;《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他心地善良、樂于助人……他被后人稱為“民族魂”,他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他的偉大人格,值得我們尊敬;他的不朽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七年級
我漸漸地愛上了古詩詞。在詩人的世界里,我與他們把酒言歡。“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是陶淵明的恬淡心境;“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杜甫的豪情壯志;“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蘇軾的美好愿望;“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的愛憎分明。
八年級
我漸漸地愛上了小說。老舍的《駱駝祥子》,讓我對主人公祥子既敬佩同情,又感嘆惋惜。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讓我認識到主人公保爾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對事業的不懈努力。
尾聲
有人問我為什么不寫“五年級”?
我回答:因為“五”與“無”諧音。即使再苦,也無法停止我對書的渴望;即使再冷,也無法降低我對書的熱情;即使再難,也無法阻擋我對書的追求!書中有芳香,與我長相伴!一年四季,我都在書的世界里邀游、探索。
我的青春與書為伴篇五
好的書籍,是讓自己靈魂變得高貴起來的最低門檻。
從幼兒園開始,滿腹詩文的書就開始與不同性格的小朋友做朋友,陪伴在小朋友的身邊了,比如靦腆、嬌嫩的女孩,肆虐的男孩。它從不孤寂,狂傲。
課外的大量閱讀,對我有了許多幫助。在班級舉行的閱讀比賽中,是閱讀小能手,因為閱讀量多,被老師和同學們戲稱為“小書蟲”。
家中,最多的東西并不是弟弟的玩具,媽媽煩人的嘮叨聲,而是值得依戀的好伙伴,書。
讀書,是為了讓大家去理解,這個世界多復雜。
讀書,影響潛在,它會影響你的思考、邏輯、談吐、與人處事等各個方面。
讀書,不是為了拿文憑或發財,是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
我的青春與書為伴篇六
;前幾天,我看到媽媽拿出一幅《年年有魚》的十字繡,繡得很是上癮。我把飯菜端到她的面前,她都不肯放下針線,這股子勁兒逗得我也手癢癢的。要知道,我可是學校里刺繡組的“高材生”呀!
我也要來繡一繡,可在哪兒繡呢?我突然想起幾個月前媽媽買的那把扇子。那種沒有圖案的白絹扇,我們刺繡社也有,老師還經常讓我們在上面練繡功呢!我在媽媽床邊的柜子里找到了白扇面,正思量著該繡什么才好,突然看到了媽媽的那幅《年年有魚》。于是,我拿起扇子,舉筆就勾描。我畫了兩條魚,一條在左邊向左回望,一條在右邊努力向左靠去,然后又畫了幾個大小不一的泡泡,畫面立時充滿生機。
樣稿畫好了,現在需要配線,哪兒有我需要的絲帶呢?罷了,罷了,沒有絲帶,用絲線也行。我拿著扇子跑到媽媽那里選了些紅線、橘線、黑線和藍線,再取走針和剪刀這樣的刺繡“標配”,就開始動起手來。
先繡泡泡吧,這個最簡單。我把藍色的線頭放進嘴里抿一抿,對準針眼把線頭穿進去,線尾也不用打結,把針從上往下穿去,慢慢地拉。在線尾還剩一丁點的時候,我就用左手的大拇指把線尾摁緊,再將針在扇子的底面輕輕地劃著,尋找適合下一針的位置。我在離上一針線尾后面一點的位置再行一針,輕輕拉扯,將線再穿回第一個針孔,這樣就完全覆蓋住了松散的第一針。之后,我只需“龍飛鳳舞”,穿上穿下,憑著在刺繡組學到的本領,快速飛針走線,幾下就把泡泡繡好了。
開始繡魚了。魚的繡法和泡泡的繡法一樣,都用輪廓繡,只是配色豐富些。一種線繡完,換成另一種線時,要把上一種線的針腳藏好。沒多久,兩條栩栩如生的金魚就躍然“絹”上了。
我拿去給媽媽看,媽媽滿臉嚴肅地左看右看,就像老師檢查作業一樣,我心里充滿了激動和忐忑。她還時不時地用手去撫摸,緊接著就舒展開了眉頭,說:“滑滑的,沒有一點凹凸。”然后,她像個品鑒家一樣,仔細地上下打量,眉毛和眼角都揚了起來,露出八顆牙齒:“沒想到你的手藝都快趕上我了!看看這魚眼,不僅炯炯有神,而且黑得發亮,兩條魚看起來好像認識,它們之間可能是知己或朋友,又有可能是一家人呢。”我驚訝地稱贊:“媽媽,您的想象力可真豐富呀!那您喜歡嗎?”“喜歡,我怎么可能不喜歡呢?這可是我寶貝女兒繡的呀!”聽到這話,我可興奮了一天呢。
今早,我才剛起床,就看見媽媽在和鄰居聊天,她還拿著我繡的扇子在扇風。我無意間聽到了她們的談話:“哎喲,你這扇子可真好看,在哪兒買的?回頭也給我買一把唄!”“這把扇子哪也買不到,這可是我女兒繡的,好看吧?”“是挺好看的。你女兒真是心靈手巧,乖巧懂事啊!”“看你說的,要是我女兒聽到,可要驕傲啦!”我聽了,心里美滋滋的!
401520重慶市合川區育才學校六(1)班
指導老師 肖曉旭
相關熱詞搜索:;我的青春與書為伴篇七
莎士比亞曾說過:“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我是個小書蟲,從小就愛讀書。因此,也不乏一些好書陪我一路成長。
我的啟萌讀物便是爸爸從小攤上買回來的一些識字圖片和認字小卡片,媽媽把它們貼在家里的墻壁上,手指著一幅幅生動形象的圖畫叫我認字,“火車”、“輪船”、“飛機”。。。。。。當家里有客人來了,我還會很得意的指給客人看,這是什么,那又是什么,這時總會聽到“囡囡好聰明”的表揚,這就是我最初體會到讀書認字的快樂。
上幼兒園了,我已經不再需要那些識字卡片了。我開始接觸一些圖多字少的書。比如繞口令、簡單的古詩,我還經常學著那些詩人的樣,把兩只小手反放到身后,搖頭晃腦得背誦古詩呢!
上了小學,爸爸媽媽便給我買了一些作文輔導書。不看不要緊,一看起來就沒完沒了了,因為那些作文實在寫得太棒了,使我忍不住一篇接一篇地看。都說寫作文在于積累,于是我也開始積累一些好詞佳句,以便在寫作的時候能夠有用武之地。
現在我已經讀五年級了,讀書的胃口是越來越大了。這個暑假我曾瘋狂的隔天買兩本書,難怪爸爸封了我一個美譽:新華書店店長。我愛讀詩,因為它帶我發現了這世界的美;我愛看校園書,因為它能給我帶來捧腹大笑;我愛看偵探小說,因為里面的情節環環相扣,撲朔迷離。在《世界的詩意》中,一首首優美的詩,展現了文字的魅力;在《女生日記》中,幽默的語句讓我感到輕松愜意;在《苦兒流浪記》中,故事情節生動有趣、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書能帶我上天,了解宇宙的奧秘;書能帶我入海,與可愛的魚兒竊竊私語;書能讓我穿越時空,探訪古代的英雄;書能讓我翱翔未來,感受最先進的文明。
當你愛上書的時候,書就像呼吸一樣的自然。書已經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良師益友。
我的青春與書為伴篇八
照片中的我正坐在床上,身邊擺滿了吃的、穿的、用的、玩兒的等東西。我的手中正抱著一本書,張著大嘴傻笑著。這是我周歲生日—“抓周”時,爸爸搶拍下來的精彩瞬間。當時大人們只是把讓我“抓周”當個樂兒,他們怎么也沒有想到,從這時起,我便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
那時我都一歲多了,卻還總是撒著嬌地要人陪,找人抱。無意中媽媽發現了一個哄我的高招—只要在我的手里塞上一本書,我就會乖乖地坐在小床上,一頁一頁地翻;一遍一遍地看,嘴里還會念念有詞。但不好意思的是,有時大人會笑著告訴我:“孩子,你的書拿倒了”!這讓我感到很沒面子。
再大一點兒,我真的會看書了,我從書中認識了很多東西。誰要是問我:“大老虎呢?”我就能很快的從書中找到它,同時嘴里還會發出它的叫聲。有一次,奶奶要去買菜,到處找不到書包。我急忙翻開書,對奶奶說:“書包在這哪!”笑得奶奶坐到了凳子上,半天站不起來。最讓家人開心的是,不管誰拿起《幼兒古詩》,隨意翻開一頁,我都能繪聲繪色地誦讀出來,然后就和他們一起拍著小手為自己叫好。其實我根本不認識字,我只是在看圖“說話”呢。
兒時的我,與書之間發生了那么多有趣的事,給我的童年和家人帶來了無限的歡樂。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赿來赿深切地感受到讀書是最快樂的事。我最高興和爸媽去圖書大廈,那里就是書的海洋。看到那么多的書,我會興奮得小眼睛閃著亮光,就像一條快活的小魚兒在書架間“游”來“游”去,每次都能滿載而歸。
你走進我家的書房,一眼就可以看到書桌前貼著高爾基的名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靠墻一排書柜里整整齊齊地擺滿了書,我的課余時間都會在這里渡過。書被我一遍遍看過,知識和人生哲理都深深印在我的腦子里。媽媽叫我“小書蟲”,她說我恨不得拿書當飯吃。
本文小作者圍繞著“書陪伴我成長”這個中心,選擇了典型事例,體現了不同時期書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的快樂:書拿倒了卻還在裝模作樣地看;讓奶奶拿她從書中找到的書包去買菜;“讀”完古詩后和家人一起拍著小手為自己叫好;到圖書大廈去買書時,快活得小眼睛閃著亮光,像一條小魚兒在書架間“游”來“游”去。多么有趣、傳神的描寫呀,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是書陶冶了小作者的情操,使她懂得了“應該把自己喜歡的東西與同學分享”,“與集體同樂”是她的追求,這在獨生子女中是多么地難得而又值得提倡的呀!
我的青春與書為伴篇九
細水長流,曙光還在西岸徘徊,在歲月長河中尋覓,倏忽間已是十幾個年頭,一直默默陪伴我的,不止父母,還有可愛的書。
從我牙牙學語,至今天的長大成人,書一直執著的陪伴著我,伴隨我度過最旖旎的歲月。從人之初,性本善至唐詩宋詞,至子曰詩云,最后讀到了用音樂煮文字的丁立梅,掠過一點一滴的小清新,甜美溫馨的心靈雞湯,漫漫無邊的歲月,總有書香為伴,總會想著自己的明天,書會不會給我帶來時間的小驚喜。
遇見你,就遇見了花。
讀著你,自己就變成了詩。
看書中的夢幻的一幕又一幕,半窗柳綠,三兩鵝黃,燦爛的在心頭蕩漾,自從與書香為伴,走到哪兒手中總有一本心愛的書,在老街邊斑駁的長凳上,在公交上濟濟的人群中,總有書的身影,也像馮驥才說的那樣,雖不自己寫文章,但一旦讀到好的段落,我都會日記的方式摘錄下來,摘錄的'形式,內容,多少萬全看心情,有時心意盎然,仔仔細細摘下滿滿的一張紙。煩躁時,就不耐煩的摘下一段煩躁的感情,甚至只寫上一個字。時而書正楷,細致精美,時而書狂草,最后自己都不認識了。待到幾年后的春,在拿出細細品味研磨,還是歲月的寫照,是我和書香為伴的旖旎光陰。
捧著你,世界都在搖晃。
往日的喧囂,都在歲月長河的沖刷之下,逐漸褪色,淡出腦海,只有我和書的那段時光,被牢牢拓印在心底,無法忘卻。
這個日記本,在歲月長河中浸了數年,終于打撈出來。翻開她,似乎又聽見書的呢喃。
筆釀光陰,與書香相伴的日子,是我心頭的朱砂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