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黑白黑白彩色篇一
“粽子粽子我愛你,愛的好想吃掉你。”我很滿意地坐在賣粽子的小攤上,期待美味、香甜粽子的到來。
我舒舒服服坐在椅子上,攤主端過來一個潔白清亮的盤子,盤子里盛有兩個粽子,攤主聰明的把黑白粽子按照八卦的布局排列開來。更有趣的是攤主在白粽子上加一個黑蜜餞,在黑粽子上加一個渾身亮麗的白山藥,整個粽子便栩栩如生了,使得我都不愿吃掉它了。或許這就是粽子店如此紅火的原因吧!
拿起叉子,卯足了勁兒地刺去,鋒利的叉子雖刺穿了粽子的身體,但提起時粽子并沒有跟著一同起身,仍高貴地躺在盤子上,對于我這個吃東西從未用過叉子的鄉巴佬來說,這可是我有始以來從未遇到過的大災難。一次、兩次、三次……都未成功。失望的我正準搬師回朝的時候,突然想起中午吃飯時無意間拿了把勺子還放在褲兜的事了。連忙坐下來,把手伸向熱乎乎的口袋里,掏出了“大救星”———勺子星君。輕輕地揮動著勺子,挖走一小塊黑米粽子,塞進嘴里,閉上眼,像個美食家,細細地品味著噴香的黑粽子,為它的“另一番美味”不注的點頭,緊接著又挖了一塊白粽子,吃了一口,但不知怎的,可惜地搖了搖頭,嘆了口氣,又吃了起來,中間再也沒說過一句話,或許是默認了對此物的判斷。
回到家時,天早已黑下來。吃了晚飯,躺在床上,回想了那盤粽子的“味道”,不禁半喜半優,像是一個瘋魔。
那塊黑粽子,吃到一口:雖為米粒,咬起來卻并不軟弱,反而多多少少有一些剛強,阿,等吃到的第二口:“黑粽子上撒了把糖籽,加上糖籽之后,反而甜而不膩,吸收了糖籽甜分的黑粽子變得更加龐大,團結。所以,我毫不猶豫地吃掉了它。
白粽子與黑粽子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
第一口白粽子:咬了一口才發現它軟塌塌的,多少有一些像那一輩子屈服的懦夫,而這種屈服有點出乎了我的想象。第二口:白粽子上也撒了些糖籽,吃起來又軟又膩,使得我不太情愿地吃掉了它。
這黑白兩種粽子,他們像人一樣,一個剛定堅毅,有著不屈的信念;另一個則軟弱而膽小怕事,只會一畏逃避。在這里我愿做第一種人,像黑粽子一樣,不屈不撓。
請問,如果是你,你選擇第一種,還是……第二種呢?
黑白黑白彩色篇二
我們浙東是沒有馬的。據說只有很遠很遠的草原上才有馬。馬的啟蒙來自電影。電影《啊,搖籃》里有馬,一匹馬馱兩只搖籃,敵人追來時,小孩啼哭,而馬不會,它們靜靜地站著,一動不動,似乎預知所面臨的危險。電影《小花》,馬馱著英雄的戰士奮勇殺敵,河能淌,山能爬,橋能過。那時馬也是電影的主角,如果沒有馬就不能算戰爭片。
馬在我們眼里一樣是優秀的電影演員,它知道要告別主人了,它會依依不舍,一邊鳴叫,一邊轉過頭去。有的馬還會救人,把受傷的戰士馱回營地。那一刻,我對馬充滿了崇高的敬意。我們都充滿了無限的敬意。
大約在我十歲的光景,我們村子里來了一匹馬。我們激動地跑過去看它,把村里的小路踩得咚咚響。
眼前的馬雖然沒有電影中的瀟灑身段,仍然讓我們感到親切。因為,它也是馬。
這是一匹白馬。聽說還只有兩歲。我自然驚奇不已。只有兩歲,怎么可以給人騎呢?它受得了嗎?我隔壁的小妹妹也是兩歲,但她還在吃奶,每天得由人抱著。
馬的主人,那個拍照的人,笑了,說,馬兩歲相當于人的十五六歲。它們的壽命只有二三十年。
我想摸摸馬,拍照的人同意了。于是,我平生第一次摸到了馬,摸到了讓我充滿崇高敬意的馬。
有生意了,拍照的人讓人跟馬站到一塊兒。有的一只手搭在馬背上,一只手叉在腰間;有的手牽著馬繩;有的什么也不做,清湯似的站在馬旁邊;也有的騎到馬背上。馬好脾氣,一動不動地站著,任由人擺布,仿佛知道自己只是配角而已,偶爾打個響鼻,會被拍照的人呵斥一下。馬低下頭,似乎覺得難為情。拍照的低著頭,說,抬起頭。站在旁邊的人馬上把頭抬得高高的。拍照的馬上糾正,不是說你,是馬。嘿,馬果真抬起了頭。
像這樣拍照,跟在鎮上的照相館不同,前者先拍照后付錢,而后者正好相反。拍了照的人便會有一種念想,日夜盼望著拍照的早點來,大家都希望看到自己的照片。不過,老實說,拍照的生意并不怎么樣,年紀大的不會拍,怕那筆費用;年紀小的,做父母的也不太愿意花那個錢。所以,每當拍照的人松松垮垮地牽著白馬出村的時候,我心里很難過,替白馬感到悵然,它本該與影片中的馬一樣縱橫于戰場,成為人人敬仰的戰斗英雄。
白馬有幾次想甩開蹄子,我看到了從它肌肉里閃過去的弧線,奔跑是馬的權利,也是它作為馬的一種象征。我都屏住呼吸了,期待著馬“嘚嘚嘚”的蹄聲在村口那棵老樟樹下響起。拍照人朝白馬身上重重抽打了幾鞭,從變形的嘴巴來看,似乎在狠狠地罵它。馬,最終還是修改了自己的步子,跟在拍照人身后,不緊不慢地出了村子,在我的目光里慢慢消失。但,我曉得白馬過幾天還會被牽來,它是拍照人的道具,只要拍照人的相機掛在胸前,白馬仍然會再來。
村里迫切需要拍照的人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年輕人。他們急著找對象,見面前必須有一張照片請媒人轉交對方。對方憑一張黑白二寸照,識別一個人的五官“儀整”(方言,端正)與否,然后決定見還是不見。還有一種是生病的人。據說,拍照可以消除晦氣。屋西的杏嬸嬸男人得了重病,他家人把他抬到鄉里的照相館里拍照,原本拍的是遺照,不想,他拍照后站了起來。從此,村里人篤信拍照比看醫生更靈驗,尤其上了年紀的人,一旦感到不舒服,就想拍照,似乎拍照是一味靈丹妙藥。這聽起來更像一種民間偏方。
我沒有跟馬拍過照片。母親說,你還小,也沒病,拍什么照片。我遺憾,又似乎不能為此遺憾。
拍照人送照片的時候,自然還是牽著馬,擇村口一棵大樟樹下,讓一個村民去通知村民來取照片。此刻的他一點都不著急,慢篤篤地抽根煙。他知道接下來的辰光,會有一撥人來,即使今天取不完也不要緊,他可以讓別人帶。
如果拍壞了,可以重新拍,不必重復付錢。拍壞的標準是兩個:一是拍的人眼睛閉上了,這個責任是拍照人;還有,身后的馬突然動了,照片中的馬被虛掉了,或者馬突然側過去,露一個大屁股給人作背景。這樣的照片是作為廢片處理掉了,有時拍照的也洗出來白送人。得到照片的人雖然嘴上不說,甚至還會裝模作樣地責怪幾句,其實心里樂開了花,因為白白得了一張照片,他仍然會把這張照片鄭重地掛起來。
很快,有人急沖沖跑過來,腳還沒站穩,脖子伸得老長,迫不及待的樣子。
拍照的人悠篤篤地取出一個大紙袋,從里面掏出一沓白色小紙袋,逐一翻找。幾個小后生手搭著肩膀,目光像箍桶的篍,緊緊圍著拍照人的手指頭。那手指頭突然不動了,隨即快速抽出來,小后生們的脖子不由往上提,像被人捏住了似的。這個時候是最熱鬧的,拿到照片的,咧著嘴看上個半天。沒有拿到的,手攀著拍照人的照相盒,焦灼不安。
一些路過的人,則看看這張,看看那張,點評幾句。只有馬是最安靜的,它靜靜地站在一邊,偶爾打個響鼻,偶爾甩甩尾巴,或動動蹄子。似乎周圍的一切跟它沒有關系,其實在一大沓照片中都有它的。
拍照人一邊給人取照片,一邊還扭過頭來跟路過的人打招呼。那些招呼有時成了吆喝,有時也能成交幾筆生意。后來,拍照人還建議姑娘在照片上著色。他拿出樣片來,照片上的姑娘像出水芙蓉一樣,紅撲撲的臉蛋,紅紅的嘴唇,還有身上的衣服著成了淡綠色,這個美是令人驚艷的。
人們喜歡用“像林妹妹”這個短語來形容一個姑娘的美。著了色的照片上的人,就有林妹妹的美。姑娘們個個按捺不住內心的歡喜,要求給自己的照片著色。拍照人也歡歡喜喜地收回照片,答應過段時間送過來。著色照例是收錢的。
拍照人一趟又一趟,送照片也拍照片,每次都不會讓自己的腳頭落空。隔段時間總會看到他,掛著相機,牽著馬,如修行之人,只不過他的背景是村莊,而不是沙漠。拍照人出村的時候依然牽著白馬,相機是背的,不是掛的。
關于拍照,還有幾個荒唐的說法。剛開始,村里人以為拍照會把人的血抽走,那咔嚓一聲,就是把血抽走。連續拍三張,人就會昏厥。又有人說照片的底片不能燒,一燒就會有血流出來,又一個很恐怖的說法。
還有一個說法,說是拍照脫晦,那是因為人身上的晦氣全轉移到了身旁的那匹白馬身上。聽到這個說法我心里特別難過。馬,替村里人消災脫晦,又有誰給馬平安呢?馬被人牽來牽去,原來是充當民間故事的工具。難過的時候,我會忍不住摸摸它,就像母親摸我的頭。馬溫順地站著,撲閃著一雙大眼睛,目光清澈、溫潤,鼻子沖著我呼呼地冒氣,似乎它想給我免費拍照。我一想到這個層面,就會激動起來。一激動,把那個民間偏方忘記了。我又替馬高興起來。
可能鎮上有了彩色照相館后,流動拍照才慢慢淡下去,直至后來沒有再看到過。不過,拍照人給我們的村莊留下了記憶,雖然黑白,但有時經得起回憶的還是那種簡單的'黑白。
我至今還記得六歲時拍的照片,照片上的我扎著一根小辮子,身穿襯衫,下面是一條直條子的長褲,褲管一只挽著,另一只直直垂到腳踝。估計我剛從外面玩回來。腳上是一雙棕色的塑料涼鞋,平底,前后開口,腳背上搭著三四條橫襻。真看不出這是女孩子的涼鞋,只是因穿在我的腳上,所以,就是女孩子的涼鞋。
這張照片是我堂妹的舅舅給我拍的,那年他從上海來看他姐姐,給我們幾個拍了幾張照片。自然,我的背后沒有馬,但把后面的水缸清楚地拍了進去,還有一只黑白母雞,它恰巧從我身后跑過。
很遺憾,這張照片被我著色損壞了。我看到別人著色后很漂亮,手一癢,拿來顏料直接涂,看看不行,拿水蘸上去。結果照片褪色、損壞,似乎銷毀了我的童年。
黑白黑白彩色篇三
;游夢之域 王志平 攝
古堰畫鄉 彭獻民 攝
大海故鄉 王建軍 攝
偶然 杜春森 攝
流光 譚進 攝
冬趣 張立新 攝
風景這邊獨好 趙紅 攝
森林瀑布之美 王鎮國 攝
攝影術的發明經歷了黑白到彩色的過程,但黑白照片一直沒有過時。不僅不過時,反而會自帶幾分古典氣質。黑白本身也是對萬千色彩的簡化,當所見的彩色照片太多的時候,用黑、白、灰表現事物,會讓觀者對熟悉的事物產生陌生的感覺。黑白照片除了畫面內容之外,關鍵是影調的控制,無論是長調、中調、短調,還是軟掉、中間調、硬調,都有很多的表現可能。
相關熱詞搜索:;黑白黑白彩色篇四
;本期幾位小朋友選用水性筆作為繪畫工具,運用點線面的表現手法呈現作品。謝卓辰小朋友的《我眼中的房子》房子與自然相結合,頗(pō)有設計感;任宣如小朋友的《家里的溫暖彩色》畫面溫馨(xīn)恬(tián)靜;黎靖媛小朋友的《果籃》碩(shuò)果滿籃,真誘人!陳歆寧小朋友的《仙人球》真像南瓜呢。幾位小朋友的作品都很棒,要注意欣賞細節哦!
從下面幾幅作品中,可以看出小朋友們對繪畫很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希望小朋友們對繪畫能始終保持熱情,不斷進步,在藝術的道路上越走越好,繼續加油哦!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