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浮雞蛋字浮雞蛋日記篇一
1、蛋“求”無愧于心。
2、蛋香四溢,口感細膩,回味無窮。
3、放心綠色食品,首選鮮蛋優品。
4、雞蛋餐餐見,良農日日鮮。
5、寄偉德厚望,出良農產品。
6、家有綠色好雞蛋,健康活力每一天。
7、健康生活,良農選擇。
8、健康追求,良農最牛。
9、靠良心做事,展農家風情。
10、顆顆溫暖,蛋蛋飄香;新鮮可口,萬般關愛。
11、顆綠色,一份濃情;生態雞蛋,美好祝愿。
12、良農,健康無止境。
13、良農蛋品鮮,綠色萬家緣。
14、良農雞蛋鮮,良心是根源。
15、良農偉德路,真情擋不住。
16、良農引領新鮮生活。
17、良農有情,良心無價。
18、良心出品,健康大眾。
19、綠色雞蛋,嘗得到的品質。
20、綠色天然雞蛋,讓你更健康。
21、綠色無公害雞蛋,自然更健康。
22、綠色鮮雞蛋,健康多一點。
23、生活有良農,健康又繁榮。
24、天然初生蛋,滋補好身體。
25、天然孕育,集元成寶。
26、天然珍品,綠色鮮蛋。
27、天涯海角,良農最好。
28、鄉土氣息更濃,綠色雞蛋更香。
29、新鮮擋不住,良農雞蛋滾滾來。
30、選良農鮮蛋,享健康人生。
31、選擇良農,健康興隆。
32、選擇良農,享受健康。
33、優質蛋源,家鄉風味。
34、與良農為友,享“牧育”春風。
35、自然喂養,自然食品,自然健康,自然選擇
浮雞蛋字浮雞蛋日記篇二
——雞蛋彩繪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蛋殼上繪畫較紙上難度要高一些,學生要有一定的耐心,不能操之過急,要認真對待畫面上的每一筆,盡量使它成為一個較成功的藝術品。培養學生舉一反三,在實踐中創造美,挖掘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2、實踐目標:鼓勵學生自主創新,在勞動實踐中,手腦并用,把理論和實踐、感性知識與理性知識、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結合起來,使學生學到比較完全的知識,并培養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和動手操作的本領,這都有利于學生智力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
學生準備:雞蛋、鴨蛋、作畫工具
二、教法、學法
1、多媒體演示法:利用多媒體的優勢,讓學生接受大量的信息,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學生在學習中得到享受和樂趣,對教學內容更感興趣,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
2、示范指導法:在勞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起主導作用外,更重要的是起示范作用。這種示范作用具體表現在:1思想作用的示范;2技術實踐的示范。
3、自主學習法:學生瀏覽多媒體課件,欣賞民間藝人的蛋殼彩繪作品,用自己的勞動來創造美,這樣完成的作品,饋贈給朋友,既能表現你對朋友的祝福,又能使學生在創作中得到美的享受。通過展示制作的蛋殼工藝品,進行介紹和評議,以及互贈作品活動,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導入:
播放音樂《背背佳》,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學生走進教室。活動一是探索實踐,通過設疑,讓學生思考、實踐、探索“把雞蛋液從蛋殼中弄出來,而不損壞蛋殼。”激發學生去探索,并在探索中引發學生對蛋殼的興趣。
(二)感知、自主探究:
教育學告訴我們:“興趣是學生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巨大推動力。” 活動二是探索將蛋殼“變廢為寶”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討論蛋殼可以變成怎樣的工藝品?(課件演示蛋殼工藝品。)
1、讓學生在討論、活動中發現蛋殼的作用,從而明白“廢”與“寶”的關系。
2、在欣賞中感受蛋殼作品的美,激發制作的欲望。
3、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三)學生練習,教師輔導:
1、通過1分鐘聯想,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充分發揮聯想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2、欣賞、討論中開闊學生的思路,從而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3、給學生充分的自由,讓學生盡情的發揮。相信學生是最好的藝術家。
4、學生自由組合制作蛋殼作品
(四)拓展知識、自主創造:
活動四是成果展示和交流。個人或小組代表展示制作的蛋殼工藝品,并進行介紹和評議,互贈作品活動。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也讓活動獲得升華和延伸。
(五)創新實踐、開拓延伸:
本課的教學,將勞技與藝術進行了有機的整合,起到了在勞技教學中滲透美育的目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彩繪蛋殼的制作中,進行造型創新。學生興趣濃厚,許多學生除了在課堂上精心制作,課后還利用節假日制作各種造型的彩蛋。他們都有了善于發現的眼、勤于創造的手、勇于探索的心。
四、教學評價
本課的評價采用交流的方式,通過學生介紹作品來體現他們的探索、設計、制作水平,通過互評來增進學生的交流和溝通,讓作品再融入集體的智慧。在活動的最后,還設計了一個環節,讓學生們互贈作品,使學生們的作品不僅有藝術美,更具有人情味。
浮雞蛋字浮雞蛋日記篇三
本站:小小的事物也蘊藏著很大的科學道理。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跳舞的雞蛋》。
今天的課程是梅子老師帶著我們做實驗,實驗的名字叫會跳舞的雞蛋。
老師先讓我們準備兩個雞蛋、一杯溫水、一個杯子和一根筷子。之后我們把溫水倒入杯子里,然后我們把雞蛋放入水中,發現它沉下去了。老師讓我們把鹽放入水中,鹽就像無數個小傘兵一樣從天而降。等鹽溶解了,我們把雞蛋放下去的時候雞蛋浮了起來,像一個調皮的小娃娃悄悄地把頭露了出來。再放入另一個雞蛋到杯子里時,兩個雞蛋上下浮動起來就像在跳舞一樣,非常有趣。
原來實驗這么好玩呀!通過這個實驗我學習到因為鹽水的密度大于雞蛋的密度時雞蛋就會上浮,水的密度小于雞蛋的密度時雞蛋就會下沉,我非常喜歡這個實驗。小小的事物的變化蘊藏著很大的科學道理,我將來要做一個愛觀察、善研究的科學家。
浮雞蛋字浮雞蛋日記篇四
一、教材分析
《拾貝殼》一課記敘了一群天真活潑的孩子在海邊拾貝殼的情景。語句優美,內容生動。是二年級起始階段的第一篇課文,屬于讀課文識字單元。這個階段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雖然進入了二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許多識字的方法,但是在生字中,教師也要做到對生字中的重點、難點心中有數。課文語句通俗易懂,但又充滿了美感,抓住教材的這個特點,讓學生在充分地讀文后,以課文內容為依托大膽的談自己的感受,既練習學生的說話,又培養學生的語感。
二、學情分析
在識字方面,通過一個學年的學習,學生基本養成了課前預習的良好學習習慣。同時已能比較熟練地根據拼音讀準字音,并積累了一些識字方法,如:加部首、去部首、猜字謎、編口訣、字形分析等。因此,在教學時生字教學以學生學習為主,教師起的是幫助、歸納、復習的作用。
在閱讀方面,多數學生能做到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標點停頓。有些基礎好的學生已經能在初讀課文時就能讀出句子的語氣了。隨著識字量的增加,朗讀水平的質也有了提高,也能通過朗讀有自己的淺顯認識了。
一、教學目標:
1、知道“扇”是多音字,了解“扇”在不同情況下的發音;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文中的好詞、好句、好段,背誦課文的第4、5小節,并模仿這兩小節的句式,試著介紹自己喜歡的貝殼。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展開想象,聯系生活、感受語言美;對貝殼產生喜愛、對 大自然產生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
1、認識課文的9個生字;知道“扇”是多音字,了解“扇”在不同情況下的發音;積累文中的好詞、好句、好段。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難點:
1、積累文中的好詞、好句、好段,背誦課文的第4、5小節,并模仿這兩小節的句式,試著介紹自己喜歡的貝殼。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展開想象,聯系生活、感受語言美;對貝殼產生喜愛、對大自然產生熱愛之情。
四、教學準備 老師:多媒體
五、教學設計:
一、復習引入
1、課件出示生字,學生認讀,并選擇自己喜歡的生字連詞成句。
2、課件出示生詞,學生認讀,并選擇自己喜歡的生詞說句子。
3、讀課文
(1)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在海邊拾貝殼是怎樣一個快樂的場景呀?讓我們來讀讀課文感受一下。鞏固、交流上節課的學習情況。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能根據標點正確停頓。
2)分小節朗讀課文。要求:讀的人聲音響亮,讀準字音,注意停頓;聽的人要認真傾聽,及時糾正讀錯的字音。
3)指生讀。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讀,并說出自己喜歡的原因。
二、深入學習課文
一)深入學習課文本引導積累師:課文用優美的語言向我們描述了孩子們來到海邊拾貝殼的情景,你從課文的詞語、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呢?出示:小朋友們()地在海灘邊拾到了()的貝殼。
二}、全班交流填空題,并講述自己的理由。填空:小朋友們(高興)地在海灘邊拾到了(許許多多、五彩、漂亮、逗人喜愛、各種形狀)的貝殼。
2)學習第三小節;
4)教師補充“擠”想一想:說說你感受到的擠是什么樣的。
5)引讀:海灘上,銀光閃閃。那里有??卵石和貝殼??我們一邊拾貝殼,一邊從那些貝殼中把自己喜歡的??以至于口袋、手帕都??,還是??課件展示銀光閃閃是一副怎樣的景象。
三)學習第四、五小節
瞧,他們撿到了怎樣的貝殼?
① 輕聲讀課文4、5小節,試著完成課后的填空。
② 填空:一個()的殼,像一把打開的(),真漂亮!似乎可以用來()。一個細長的()殼,像一個張著嘴的(),真逗人喜愛!似乎可以用來()。③ 出示扇貝殼、螺螄殼的樣子,及實物“打開的折扇”。④ 展開朗讀比賽。
⑤ 選一小節,試著背誦。
⑦ 學生交流。小結:課文向我們介紹了貝殼的樣子、根據貝殼的樣子還發揮了自己的想象。
⑧ 看課文中貝殼的插圖,如果你來寫貝殼,你還會寫貝殼的什么呢?學生交流。仿寫,海邊的貝殼千姿百態,如果你在海邊,你會拾一個怎樣的貝殼呢?照上面的句式說一說。
⑨ 課文中對扇貝殼和螺螄殼的描述,語句、段式都比較雷同。學生讀時也朗朗上口,課后的填空題也不是難點,所以安排由學生自由讀4、5小節,獨立完成填空練習。⑩ 通過朗讀加深印象,背誦化為自己的語言,最后用自己的話試著介紹其他的貝殼。這是一次小小的口頭作文的練習,教師應該允許學生模仿,更應該讓學生有自己的創新,不局限在仿造課文中的句式。同時要注意傾聽,及時指出學生在說話時的語病,幫助學生說通順的、規范的話。
? 11)五彩:可以給學生看貝殼實物或著媒體,讓學生了解貝殼的顏色也很多。? 小結:海灘上的許多許多的貝殼不但形狀各異、千姿百態,而且顏色也是五顏六色,難怪小朋友拾不完啊,揀不夠!
?
四、作業:把自己想說的話,畫上彩圖做一張畫報。
浮雞蛋字浮雞蛋日記篇五
生雞蛋和熟雞蛋從外表上看是沒有什么區別的。如果你一不小心把它們混在一起了,有什么方法可以把它們區分開呢?今天的科學課上,我們就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區分生雞蛋與熟雞蛋。
課堂上,老師拿了兩個雞蛋讓我們來分辨哪個是生的,哪個是熟的?
同學們開始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有的同學說把雞蛋拿來搖一搖,有的同學說用手電筒照一照,還有的同學說把雞蛋直接打碎就知道了!老師讓我們每個人都來試一試。
輪到我的時候,我拿起雞蛋,把它握在手中,左看看,右瞧瞧,沒有發現任何的區別。我照著同學的樣子,把兩個雞蛋分別搖一搖,其中一個雞蛋搖起來的時候里面仿佛有東西在動一樣,而另一個卻一點兒聲音也沒有。我想了一想:生雞蛋里面是液體,而熟雞蛋里面是固體,所以,沒有聲音的應該是熟雞蛋。
我的同桌用了另外一個方法來區分。只見她把兩個雞蛋放在桌子上同時旋轉,有一個像陀螺一樣飛快的轉起來,還有一個好像喝醉了酒似的,東倒西歪,不一會兒就停了下來。她拿起轉得快的那個雞蛋非常肯定的告訴大家轉得快的那個是熟雞蛋。
這真是一個有趣的實驗,它不僅教會了我區分生熟雞蛋的方法,還讓我知道了生活中有很多小奧秘等著我們去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