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沙灣古鎮的游覽字篇一
輕輕地打開書架的門,在最頂層的角落里,一張小小的地圖置于幾本書上。我輕輕地取下來,彈去上面的塵埃,歲月讓紙張微微泛黃,然后展開……上面密密麻麻的圖像與文字仿佛又把我帶回了許多年前的那個小鎮——鳳凰。
2003年的夏天,父親帶我到湘西旅游,其中一個景點,便是鳳凰古鎮。
小鎮有個我喜歡的名字——鳳凰,記得父親一邊帶我游玩一邊給我講故事:鳳凰這個地方本來是要出皇帝的,雖然后來龍脈被人截斷了,但是鳳凰卻沒有因此而沒落,反而出了許多名人,像沈從文、熊希齡、黃永玉……那時貪玩的我哪有心思聽父親講,住慣城市的我對大山里的小鎮十分好奇,拖著父親左瞧瞧右看看。
父親累了,便與父親到城門邊的長凳坐下休息,看著周圍眼花繚亂的商鋪心里直發癢。這時一位老者走到我跟前停下了,把我的眼光吸引過去,只見他一身簡樸的行裝,背著個舊行囊,一手托著畫板,另一只手在板上的紙畫著,時而抬頭看看周圍的店鋪,時而從背包抽換不同的畫筆。好奇心讓我按奈不住了,躥到老者跟前,只見畫紙上密密麻麻地畫著許多小房子,有街道、有樹林、有江水,原來畫的是地圖!我第一次見到手繪地圖!那么栩栩如生!我一時間興奮地把父親拖到跟前,父親也跟著驚訝了。“畫得真好!”父親情不自禁地夸獎,老者看了看我倆笑道:“好,談不上,只是這鳳凰別有風情,我喜歡。”老者看我非常喜歡便抽出另一張畫好的給我看,父親忙摸錢包問價錢,老者擺了擺手:“不用不用,一點小手藝,談不上價錢,我只是喜愛便畫,這地圖就是這城鎮的最好反映,小鎮的依山傍水,小鎮的標志性建筑,小鎮里獨特的風景就代表著當地的民風、文化,小則鳳凰古城,大則湘西……”。
當時的我并不理解老先生的話,如今再翻看地圖,回想起來,有種豁然。
看到周生堂姜糖鋪,想到那甜蜜蜜的姜糖,看到江上的跳巖,就想起我與父親在上面搖搖欲墜的情形,看到虹橋,看到城墻,想起在上面遠眺江面心曠神怡的感覺,還有沱江清澈的江水,船航來往,苗家女在江邊搗衣洗菜,船夫遙遠的歌聲……。我又回到那個我喜歡鳳凰古城,人們在街頭巷尾談笑風生,商鋪里傳出的吆喝,城墻角的賣唱者,最令我難忘的還是那老者,用畫筆去描繪他對鳳凰的愛,一切都那么淳樸,這就是鳳凰文化的反映。
如今,我才明白當年老者對我說的話,地圖所表達的不僅是當地車水馬龍,當地的與眾不同更是一目了然,這便反映了當地文化與其他文化的不同。地圖更能讓人回味,民情民風都融于字里畫間,讓你陶醉,這便是文化帶給你的影響。使我真正感動的是鳳凰人民被當地文化打下深深烙印后所表達出來的點點滴滴。
不知不覺,目光移到了地圖正上方顯眼的大字:穿云破霧,我心飛翔,大山深處是朱砂之鄉——天下鳳凰!
沙灣古鎮的游覽字篇二
新的學期又來了,我有預感這個學期一定會很累,想知道我為什么這么肯定,那就聽我一一道來吧。
新的學期來了,不知不覺到了六年二期了,現在,每月有考試不說,作業也會漸漸上升。唉,沒辦法,這也是小學的最后一個學期了,堅持了這學期放假可就有得玩了。
嘿,不過,一想到暑假不用寫作業,累一個學期有什么關系,還是值得的。
堅持!堅持!只要挺住這個學期,我們就能好好玩嘍!
沙灣古鎮的游覽字篇三
今天,我們一家前往番禺的沙灣古鎮參觀,此行讓我學到了許多關于嶺南古村落的傳統文化知識,也讓我明白了以前沙灣人的生活。
或許是假期的緣故,參觀沙灣古鎮的車流人流絡繹不絕,街上能停車的位置幾乎被停滿了,我們找了很久才能把車停好。看來沙灣古鎮確實有吸引人的獨到之處。
在路上,我特意查找了古鎮的由來:沙灣古鎮始建于宋代,歷史悠久,濃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和古老的嶺南民間建筑藝術是沙灣古鎮的特色。沙灣飄色、醒獅、雕塑、蘭花等是古鎮的傳統民間文化藝術;體現嶺南建筑藝術風格的水磨青磚墻、蠔殼墻、鑊耳風火山墻、磚雕、灰塑、壁畫等也有較好的留存。
蠔殼墻,顧名思義就是用生蠔的殼做成的墻,古代沙灣人用生蠔的殼拌著水泥、石灰做成墻。蠔殼墻最大的特點就是:防火、防蟲,還有冬暖夏涼的效果。通過這面蠔殼墻建筑構造,充分體現了古代沙灣人的聰明才智。
除了生蠔墻,沙灣古鎮還有一面奇特的“博物”墻。它是經歷了不同的朝代、由7種材料混合建造而成。北宋末年,沙灣已有零散的人居住,到了明代,人群逐漸多起來,由于沙灣是個島,建筑材料很難運入,于是人們就地取材,用泥筑墻,一、二層泥墻所含的碎瓷、碎石、貝殼很少。第三層的泥墻就不一樣了,夾雜的碎石、碎碗、碟碎片、爛瓦、貝殼等物明顯增多。到了清朝盛期,墻上的木窗腐爛,屋主就用青磚兩米長的縫隙補上。到了民國時期,墻內外的地面漸漸積高,墻變得矮了,安全隱患也存在了。墻的主人不忍毀掉泥墻,于是在泥墻和青磚上,又砌上了充滿民國色彩的紅磚,這一堵墻卻實實在在地成為沙灣歷史建材的博物墻。
很多事情是偶然而成的。經過幾百年來沙灣人的辛勤建設,他們可能從未有過創造和保護“文物”的意識,但時至今天,他們給后代人留下的是濃厚的嶺南歷史文化和古老的民間建筑藝術。
沙灣古鎮的游覽字篇四
八月的雨季綿延不絕,閑時的我伏案之前,仰著頭,望著天邊,心中思緒萬千,點燈桌前,一本書名映我眼簾,不禁捧起《格列佛游記》品讀一篇。
格列佛一生航海,他放棄了外科醫生的工作,敢于冒險,先后踏足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慧骃國。
在小人國,格列佛慘遭奴隸似的虐待,又差點兒被刺傷眼睛;在大人國,他被當作玩偶愚弄于掌中,被逼著一天表演數十次,近乎崩潰;去往飛島國,是因為被海盜搶劫,流落慧骃國,是由于水手叛變。
但是格列佛不言放棄,而是憑著一顆執著的心去努力,去盡力改善自己的處境。
在小人國,他憑著友好善良的品質贏取了國王和當地居民的喜愛與尊重,在大人國,他表現了他的音樂才能,得到皇后的青睞,在飛島國,他提出了對科學院的改進意見被欣然接受,在慧骃國,他與慧骃交流融洽。
格列佛正是靠著一股子執著與韌勁才游遍他國而全身而退,但只靠執著是遠遠不夠的。
曾經想穿過那段最無暇的時光,去實現所有繽紛的夢想,當回首那深深淺淺地腳印,不禁頓足扼腕,恨冬日太短,夏日不長,總想把那段沒走好的時光再走一遍,便知該如何珍惜每一抹霞光,每一縷黃昏,從此再也不管懵懂與疏狂。
《格列佛游記》憑之生動精彩的情節,別具一格的構思,幽默詼諧的語言,一針見血的諷刺,向我們揭露了當時英國社會的貪婪與四起戰亂,也給現在的我們以深刻的教育意義。
雨停,濕漉漉的空氣帶著泥土的清香偷偷鉆進窗戶襲我而來,書桌前,靜靜地臥著那本半開著的《格列佛游記》。
沙灣古鎮的游覽字篇五
我的家鄉張渚,是一個千年古鎮,富饒美麗。
為了發展經濟,在上個世紀末期,張渚鎮區廠礦林立,廢氣、粉塵彌漫,自此,張渚就有了一個不雅的別名“臟渚”。
終于,人們開始重視環境保護。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們又迎回了久違的藍天,張渚的環境也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張渚鎮區南面有一座大型生態園,山水相依,環境優美。坡上綠樹成陰,其間山路蜿蜒,時見怪石嶙峋;湖水碧波蕩漾,岸邊亭臺樓閣相映成趣。園中還有動物園、游樂場,一到節假日,這里就是孩子們的樂園。你一定想不到,這個生態園原來就是一個大型采石礦山,是張渚漫天灰塵的重要產地之一。
鎮子北面的原工廠區也是煙塵的生產大戶,現在已全部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整潔的花園式居民小區。小區緊鄰的張渚牛犢山公園,是市民平時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山腳下的廣場,從早到晚,散步、健身、跳舞的人往來不斷。牛犢山上樹木蔥郁,空氣清新,沿著曲折的石階一路向上,就能夠到達山頂的閣樓,站在閣樓下遠眺,整個張渚的景色就盡收眼底。
那條穿鎮而過的大河,就是張渚的母親河——桃溪河。從前,河里到處漂浮著各種垃圾,大家靠近她就要捏著鼻子跑開。現在,經過治理,桃溪河水清澈,河邊石欄光潔,花紅草綠,兩岸白墻黑瓦的老房子錯落有致,好一幅江南水鄉圖。
鎮區外圍還有一條大河環繞,那是南河。河堤上密植垂柳,其間還有涼亭、花圃,是人們散步的好去處。南河在鎮區東南面的拐彎處,現在建成了一個市民廣場,有花、有樹、有白墻,有石階,有水池,有噴泉,有碑,有詩,有音樂,還有舞蹈……優美的風景,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市民在些駐足、流連。
整潔的鎮區環境,在無聲中影響著居民的衛生習慣,造就了一個個環保張渚人。在大家的共同維護下,古鎮張渚會愈加美麗。
沙灣古鎮的游覽字篇六
趁著中秋佳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向往已久的余杭塘棲古鎮。
其實,我對塘棲的向往,并不在于古鎮美景,而在于古鎮美食。所以,尋找美食,才是古鎮之行的第一目標。
路過棉花糖店,一個個花團般的棉花糖又把我的腳給拽住了。老板將一小勺黃色的糖倒進機器,做成了“花蕊”,又用綠色、紅色和藍色的糖做成了“葉子”和“花瓣”。仿佛一眨眼間,一朵“鮮花棉花糖”就神奇地誕生了!我拿著這朵大“花”,用舌尖先卷下一片“葉”,細細品嘗,那甜甜的味道讓我回味無窮。
我們邊逛邊吃,直到“肚皮朝天”之后,才開始心滿意足地去尋找美景了。
古鎮,就坐落在古老的運河的兩側,各種各樣的古老的橋梁將兩岸相連。我們站在橋上,一幅美麗的畫面便展現在眼前:橋下是穿梭的小船,橋上是各色的行人,兩岸是古老的街道和古老的建筑……無數游客或站在橋上或立于岸邊,他們操著各種口音,身著各色服裝,或指指點點或拍照留念,臉上都洋溢著興奮。
這,或許才是古鎮之美吧?
太陽西斜,我們也滿載而歸。有一肚子的美食,有一相機的照片,更有滿滿的美好回憶!
沙灣古鎮的游覽字篇七
安昌古鎮位于紹興的西北角,那里古韻悠悠,景色宜人,是個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一進古鎮,一股醬香的肉味撲鼻而來。可不是,滿眼望去,醬鴨、醬鵪鶉、醬魚、醬豬腿、醬香腸……就像窗簾似的掛滿了每個店鋪的門口,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引得游客駐足觀望。再往遠處看,一條條、一串串、一只只掛滿了河岸、窗前、橋頭,每一處、每一戶都有它們的身影。走進細看,醬鴨是剖好洗凈的鴨子,醬油上色,用古法掛曬在竹桿上,風吹日曬使它有了別樣的風味,成為了餐桌上的一道獨特佳肴。醬鵪鶉是我最喜歡的美食,剛出蒸籠的醬鵪鶉,油光發亮,香氣撲鼻,讓我垂涎三尺,忍不住咬上一口,咸香入味,唇齒留香,美味無比。再看看過往的游客手里,不是提著醬鴨就是拎著一堆的醬肉,看來這真的是地道的安昌美味。
順著“醬香味”往里走,一位正在制糖的老爺爺吸引了我的目光。只見老爺爺把糖團的一端栓在柱子的掛鉤上,另一端放上一根木棍,他兩腳前后開立,雙手拽住木棍,用力往后扯,糖團就變得像面團一樣,又像拉面似的,變得又白又長又香。這樣的動作反復幾十次,糖的香味就飄散出來了。看我直咽口水,老爺爺扯下一小塊糖,送到我的嘴里,頓時甜滋滋的味道在我的嘴里跳起舞來。這就是安昌古鎮有名的——扯白糖。
古鎮上有一條碧水,穿過層層疊疊的民居,就像一條水晶絲帶,連接起整座古鎮。居民們臨水而居,過著古樸而有煙火氣的日子,幸福而安靜。
假如那條碧水是古鎮的眼睛,那么貫河而設的十七座石橋就是古鎮的眉毛。古鎮的石橋姿態各異,有的橋洞是半圓形的,與河中的半圓倒影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完整的圓,似乎走過這座石橋的人們能得到幸福團圓的祝福;有的橋洞是長方形的,與河中的倒影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正正方方的正方形,預示著讓我們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信步走在石橋上,只見河的兩岸店鋪林立,游人如織,一派繁華的景象,讓人流連忘返。
安昌古鎮老街長長,滋味芬芳,既有著江南水鄉的靈韻,又有著歷史悠遠的回憶,我想我還會再去的。
沙灣古鎮的游覽字篇八
一年一度的春游又到了,然而這次春游跟以往有點不一樣,因為這是我們小學階段的最后一次春游,同學們都非常珍惜這次最后的大集結,也非常珍惜這所剩不多相聚的時光。
出發當天8點40分左右,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離開校園,上大巴車了。在大巴車上,是春游過程中最有趣的項目之一,同學們紛紛開始飆歌,歡聲笑語載滿了一整車。
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我們終于到達目的地——沙灣古鎮,一聽到這個名字,就可以聯想到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著名小鎮,漫步在古鎮里,可以體會到特有的嶺南風情及文化,感受最淳樸的廣東有名小吃,如:雙皮奶、姜埋奶、涼拌魚皮、涼拌海蟄、刨冰、牛雜、各類糕點……數不勝數。
我們小組先游覽了“留耕堂”,留耕堂是番禺沙灣何氏家族的祠堂,祠堂面積之大,氣派之華,由此可見何氏家族在沙灣當地是個大戶人家,家族人丁興旺,枝繁葉茂,人才輩出。
接著我們分別去品嘗了雙皮奶、涼拌魚皮、涼拌海蟄、魚餅、刨冰。最讓我喜歡的是雙皮奶和涼拌魚皮,雙皮奶是牛奶和雞蛋清制作而成,分為兩層凝固膏狀,顏色潔白,比布丁要鮮嫩些,上層奶皮甘香,下層奶皮香濃潤滑,奶香味十分濃厚,吃起來甜而不膩;涼拌魚皮吃起來十分爽口,味道咸咸的,香脆無比。
下午,天氣有點悶熱,我們品嘗了刨冰,刨冰有點像冰沙,清涼解暑,入口即化,若在盛夏吃上一盤刨冰,如同在沙漠里找到了綠洲。
所有人拍完了團體照,下午1:30左右,我們便開始返程了,小學的最后一次春游活動——沙灣古鎮探究之旅,就這樣在歡聲笑語中完滿的結束了!
沙灣古鎮的游覽字篇九
今天,我來到了江南水鄉古鎮——浙江南潯。
早就聽說水晶晶的南潯,南宋時已“耕桑之富,甲于浙古”。輯里湖絲,聞名天下。南潯歷來崇文重教,明代明有“九里三閣老,十里兩尚書”之諺。嘉業藏書,翰墨飄香。名宅大院,古典園林,中西合璧的建筑……充滿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底蘊。今天,終于可以讓我一飽眼福了。
經過兩個小時的顛簸,我們到達了目的地。走進古鎮,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粉墻黛瓦,小橋流水。一條小河穿鎮而過,民居臨水而筑,洋溢著江南水鄉詩畫一般的神韻。
我們邊走邊聽導游的講解,只見河沿兩岸設著酒館、飯館、茶館。3米多寬的街面全用青石鋪成,勤勞的水鄉人,擺攤賣著各種小吃,有麥芽糖、臭豆腐等,甜甜的吆喝聲此起彼伏,讓我倍感親切。這些來自農家的土特產,帶著露珠,帶著水花,帶著泥土的芳香,無不讓人垂涎三尺。這時,我漫步街頭,在嘈雜的叫賣聲中,感受帶了江南水鄉那特有的溫馨。
走過一條小巷,我們又來到了嘉業藏書樓,只見那兒有一個大柜子,里面放著許多已經泛黃了的古書籍。其中最有名的是《史記》《三國志》等都是竹簡,能有機會看到這稀世之寶實在很難得。接著,我們有參觀了小蓮莊,這里同樣讓我們美不勝收!
南潯古鎮令人賞心悅目,但是南潯的風味小吃更是令人贊不絕口。終于可以自由活動了,同學們早就按耐不住,一個個擁到小吃攤前,品嘗那誘人的美味。你看,這邊一個同學捧著臭豆腐,吃得津津有味;那邊一個同學舉著一根麥芽糖不停地繞著圈,糖發白了一口吞進了嘴里。
水晶晶的南潯,我會永遠記住你的。
沙灣古鎮的游覽字篇十
《格列佛游記》是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是一部遠遠超過“兒童讀物”范疇的奇書,它講述了格列佛在四個充滿奇幻特色國家的經歷。
格列佛游記第二章講述了他在大人國的奇遇。格列佛出海后遭遇大風暴,在尋找淡水時,誤闖大人國。又尖又硬的麥芒,如教堂尖塔般的巨人,手杖搬般粗的麥稈,面對這些,渺小的格列佛只能四處逃竄。最終,他被一個農夫帶回家中。
在農夫家里,格列佛飽受小貓、老鼠的欺辱。農夫為了賺錢,把格列佛當作小玩具裝入手提箱,帶到各處表演,最后高價賣給王后。格列佛在王宮里過著倍受欺凌的日子,直到第三年,才得以逃出。
從古至今,似乎一切都是“適者生存”,弱者的命運有時只能是供人取樂。可我認為,貧窮或富貴,美麗或丑陋,每個人命運不同,但都該被平等對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尊嚴,它是一個人的人格,一個人最寶貴的東西。
我曾聽過這樣一句話“我是一個弱者,但我不是懦夫;我一無所有,但我有人格;我什么都可以失去,但除了尊嚴。”失去尊嚴,屈原懷石投江,項羽自刎;失去尊嚴,寧死不茍活,不做行尸走肉。
每個人都有尊嚴,保護自己的尊嚴,也不去踐踏他人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