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xué)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秋節(jié)的詩句篇一
到家以后,才知道奶奶已經(jīng)病了很長時間;由于缺醫(yī)少藥,再加上沒有吃的,營養(yǎng)不行,所以我看到的奶奶已經(jīng)成了一具尚會喘氣的骷髏。我大著膽子喂了奶奶幾口水,并問奶奶想吃什么我去買,因為我有揀到的錢。奶奶有氣無力地說,快“十五”了,想吃口月餅。我說行,奶奶,你等著。扭頭就出了屋門。
當時,家里的大人們都下地干活掙工分了,沒有任何人為我做主;于是我就成了可以自作主張的大人。供銷社在10里以外的公社,剛走了20多里路的我實在不愿意再走那么遠的路了。于是,我就大著膽子去本家一位大爺家借車子(那時侯全村有自行車的不過5家),正巧大娘在家,我對大娘巴瞎說我奶奶快不行了,我要去公社請大夫;大娘就千叮嚀萬囑咐地把車子借給我了。
騎車子10里路一會就到了。當我跑到供銷社柜臺前說買月餅的時候,大辮子售貨員說有錢有糧票還不行,還得要購貨本!哇,這可讓我抓了瞎。眼看著天快黑了,讓我這兩眼一抹黑的孩子上哪里去拿購貨本?那時候的人又特別認真,任你怎么說好話人家就是不松口。正在這時候,我想起了小學(xué)時的一個大同學(xué),聽說他高小畢業(yè)后沒上中學(xué),在公社糧所上了班。于是,我就找到了糧所,又幾經(jīng)周折找到了我那個大同學(xué);這回我沒有巴瞎,說了奶奶的情況和買月餅碰到的難題。同學(xué)二話沒說,他跟我一起去了供銷社,不僅讓我買了二斤月餅,而且他還花錢買了一斤紅糖讓我送給奶奶。樂得我連聲謝謝也沒顧得說,趕緊騎車就往回趕。
天已經(jīng)擦黑了,明知道車子沒閘,我還是騎得飛快,結(jié)果一個下坡再拐彎的時候我摔了個仰八叉。爬起來一看車子沒壞就放了心,顧不得身上的疼痛,一口氣回到了家。當我捧著月餅在家人的注視下再見到奶奶的時候,奶奶已經(jīng)睜不開眼了。
第二天清晨,奶奶永遠地走了。那幾塊圓圓的月餅成了奶奶靈前的供品……
中秋節(jié)的詩句篇二
今天,20xx年9月14日,是20xx年的中秋節(jié)。
今天姑媽、姑伯、昊子表哥都要來我們家吃飯。俗話說,中秋節(jié)時的月亮是圓的,表示一家人團圓,還真不耐。平時,要么昊子哥哥到外地上大學(xué)不能回來;要么就是姑伯要談生意,沒有時間來;再就是爸爸要去襄樊工作也不能來。現(xiàn)在,一家人終于能團聚在一起了。
今天菜的類容真豐富:有雞湯、紅燒肉、還有油燜大蝦,好吃極了。我先吃了一塊紅燒肉,好吃極了!又吃了一口油燜大蝦,更是好吃,簡直就是山珍海味、美味佳肴。
一家人吃完了飯,都坐在沙發(fā)上看“中秋晚會”,主題就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表演的節(jié)目很精彩,里面還表演了許多幽默的小品,逗得我們哈哈直笑。
突然,我想了一個問題,邊問媽媽:“中秋節(jié)的來歷是什么呀?”
媽媽笑著說:“中秋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與春節(jié)、端午、清明并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據(jù)史籍記載,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節(jié)期為農(nóng)歷即陰歷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jié)”。關(guān)于中秋節(jié)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于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xí)俗。古人賦予月亮許多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墨客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fā)感情的極佳時刻。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jié),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jié)又被稱為“團圓節(jié)”。
“哦,原來是這樣,”我說。
后來,我們又吃了宵夜——月餅。月餅有很多不同的餡,有:蛋黃餡、蓮蓉餡、豆沙餡……因為豆沙和蓮蓉餡太膩了,于是,奶奶泡了一壺鐵觀音。以前中秋晚會上就有這樣一句話:"吃月餅,喝熱茶,越吃越熱。
我吃著月餅,望著天空,只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說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云,如煙似霧,彌蒙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云的紅娘,牽于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tài)。不禁讓我想起了蘇軾的那首詩: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吃完月餅后,姑媽、姑伯……向我們告別走了。
這真是一次愉快的中秋節(jié)。
中秋節(jié)的詩句篇三
轉(zhuǎn)眼又是一年,中秋將至。去年的中秋之夜還歷歷在目,爸爸的那席話仍在耳畔回響。
去年八月十五,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也是團圓節(jié)。夜晚燈火通明,火樹銀花,天空中禮花綻放,五彩繽紛,鞭炮聲不絕于耳,團圓的笑聲此起彼伏。中秋的夜晚是美麗的,中秋的人們是快樂的,幸福的。
我們一家也不例外,和姨媽全家聚集在外婆家吃團圓飯,飯后大家坐在院子里聊天,吃著月餅。其樂融融。
在我們的“千呼萬喚”中,在我們無盡的期待中,月亮姐姐終于揭開了神秘的面紗,露出了恬靜的臉龐。她靜靜地站在天上,俯視大地,是那么幽然,又是那么安詳。她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白玉,又像仙宮里升騰著云霧的一面明鏡,顏色是那么柔和,月光又是那么皎潔。
沒有讀過書的外婆一下子來了興致,滔滔不絕地講起了嫦娥奔月、吳剛伐桂和月下老人的故事,我們都聽得入了迷,真沒想到外婆肚子里竟能裝下這么多動人的傳說。在這些故事的感染下,我們拿出水果、月餅來祭拜月亮,忙得不亦樂乎。我情不自禁地抬頭看月亮,月亮姐姐此時羞羞答答地遮住了臉。我仿佛看到了月宮里嬌媚的嫦娥和潔白的玉兔,旁邊還有不停地砍桂花樹卻永遠不會砍斷的吳剛。
做老師的爸爸又操起了老本行,說:“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文化,有許多文人墨客在這一天給后人留下了著名詩句,如李白的《靜夜思》。”愛插嘴的我接道:“還有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上幼兒園的弟弟憋不住了,奶聲奶氣地說:“還有今天老師教的關(guān)于月亮的詩:‘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大家談笑風(fēng)生間,不知不覺到八點整了。我們圍坐在電視機前,觀看中秋晚會。從晚會中我們知道了,地震災(zāi)區(qū)的人們也和我們一樣在歡度中秋,“神七”即將升天,宇航員將在太空行走。
看著看著,爸爸意味深長地說:“雖然科學(xué)家早給月亮揭開了神秘的面紗,但有故事的中秋之夜是多彩的,有文化的中秋之夜是有魅力的。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的中秋之夜會演繹出更動人的詩篇。”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我對這句話的理解就是:有故事的生活才有滋有味。
去年那個中秋,全家都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之中,意猶未盡。中秋之后,在人們的期待中,舉世矚目中,“神七”發(fā)射成功,神秘的太空也留下了中國人的腳印。“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中秋節(jié)的詩句篇四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jié)來了,它給人們帶來快樂;帶來興奮;帶來各種各樣歡歌笑語,我愛中秋節(jié)。
時間如流水,一去不復(fù)返,剎那間,已經(jīng)是20xx年了,今年又是我們祖國xx0歲生日。在這每一年中,春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它們代表著不同意義,給人們帶來無限喜悅,給時間增添一絲微笑,就讓我們盡情地歡樂吧!
中秋節(jié)——我的最愛。今年,我特別高興,因為有姐姐的陪伴,讓我感到溫暖,月亮圓圓的,隨著皎潔的月光,我更加歡樂,在這歡樂的節(jié)日里,我懂得了親情的含義,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擁有了親情的幸福,我甜絲絲的笑了。
15那天,媽媽去上街,我和小妹、大姐在家,等待著落日的消失,這樣就可以吃團圓的月餅了,落日終于消失了,媽媽到家了,這時我的嘴好讒呀,逼著媽媽要吃月餅,媽媽無可奈何地答應(yīng)了,我見媽媽拿出一個又大又圓的月餅來,切成五半,我便迫不及待的拿了一塊,笑瞇瞇的走了,那時我的心里無比的高興,因為那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節(jié)日,親人團圓了,中秋啊中秋,你到底蘊涵著什么?
當年,中秋節(jié)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tǒng)治階級的殘酷統(tǒng)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lián)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yīng)。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yīng),起義軍如星火燎原。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jié),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jié)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月餅”制作越發(fā)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后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xí)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實際上,中秋節(jié)只是一個節(jié)日,它主要是讓每一家的親人團圓,月餅是圓的,人也應(yīng)該像月餅一樣圓罷了,今年的中秋節(jié),我真的感到好高興,好幸福,我擁有了人生第一次幸福的節(jié)日,我高興得歡蹦亂跳,歡樂的—中秋節(jié)。
讓我們張開雙臂去迎接下一年的中秋節(ji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