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的第一本書字篇一
我讀過很多的書,種類也各式各樣,有小人書、繪本、漫畫、小說……在這些書中,我讀的第一本讓我觸動的書是《西游記》。
這本書我看過很多個版本,最早是看繪本。晚上媽媽給我讀故事時,就常常讀這本書。沒事做的時候,我也經常拿著這本書看。我最喜歡的就是書里的孫悟空,他本領高強,打遍天下無對手,在天宮里偷吃蟠桃,放走天上的神馬,最后和二郎神斗智斗勇。被抓之后,刀砍不死,雷劈不死,最后把它放進太上老君的煉丹爐里煉了幾十天,也沒傷著它分毫。一讀到這些內容,我就興奮不已,恨不得自己也能變成他。
在我看來,《西游記》就是一部孫悟空的成長史,他從拜師學藝,到上天當弼馬溫,一直到大鬧天宮,在山下困了五百年后,就跟隨師傅和師弟開始了取經的艱難歷程。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他終于取得真經,獲得了成功。看到了這些內容,我對孫悟空的喜愛和敬佩又加深了幾分。
后來,我看了原著,每一個章節都有非常多的細節描寫,每一個故事情節都像真實存在的。就比如孫悟空和二郎神斗智斗勇的故事,原版用了很多的詩詞,透過這些文字,我仿佛能夠看到孫悟空和二郎神打斗時的身影。
看《西游記》也教會了我一些道理,比如:做人要有幾個朋友,沒有朋友的人會很孤獨,最重要的是有困難時,朋友能出手相助。就像每次唐僧被妖怪抓住,孫悟空打不過,就去天上找他的朋友下去降妖。
《西游記》是我看到的第一本書,書里精彩紛呈的故事情節和生動形象的描寫,讓我不得不喜愛它。
我的第一本書字篇二
我們想憶起自己讀過或接觸過的第一本書,是很難的。而我年幼時某些受到的鼓勵和引導,卻如我的第一本書般,啟迪了我。
在我出生前,爸爸就是出版社的編輯了。由于爸爸曾是英語的教師,所以他也經常編輯一些英語書籍和教材。教材一般都是十分簡單的小學英語教材。
家中經常堆著爸爸負責編輯的書。至今我還不知道把書堆在家里是干什么的;因為編輯書稿應該是在出版社里才對。但也許會是出版后多余的書,或是待編輯的,也或許是爸爸特意留下來的。
大概是我6歲時的一天,偶爾從書堆中抽出了一本五顏六色教材,翻開一看,就被書內的彩圖以及奇異的文字吸引了。那是我還沒有上小學,是不懂英語的。所以形態各異的字母頗能引起我的興趣。
我倒也感興趣地走到他身旁。他坐著將書放在腿上,我站著趴在書上。他拿起書翻到了最后的一個字母圖表,似乎對書十分熟悉。
接著他便叫我英語字母。圖上有26個字母,每個上面都有著圖畫。他耐心地邊指邊講,我耐心地聽著,同時也跟著他讀。如此講完26個字母,爸爸說:“自己把他們學會。”然后就因事出門走了。
他走后,我將字母反復讀幾遍,然后記幾下,竟然學會了。第二天,我向爸爸背誦。雖然部分音發的`還不夠準,但是也得到了他的稱贊。
這是爸爸第一次對我學習的教導,我至今難忘。我也領悟到,與其去尋找那本初次閱讀的書,毋寧銘記下這些對我就像閱讀的第一本書般的得到的教導。
我的第一本書字篇三
1、知識和能力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第一本書”的深刻意義。
(2)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過程與方法
(1)自主閱讀,理解字里行間的深意。
(2)合作探究重點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了解過去苦難的生活下,“我”讀書的困難。
(2)人不能忘本,要珍惜今天讀書的好條件。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導入:從自己的書籍導入,聯系到課文的主體內容。
點到核心詞語:第一
把握課文的主要結構。
把握課文的方式:按照時間順序:記敘的順序是:倒敘。
請一學生快速的復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人物:我、喬元貞、“弄不成”、我的父親
環境:20~30年代、動蕩;貧困落后的鄉村
情節: 分書——深厚的同學情誼
補書——對孩子的理解
送書——真摯的同學情誼
主題:本文以我的第一本書為線索,通過由書引發的父子之間的情感、同學之間的真摯情感,同時也點出了作者對于貧困落后的家鄉的獨特感受。
1、這篇文章中讓你感受最深的人物:(父親)
父親:溫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感情,對孩子樂于負責,同時也樂與助人。(可以和《羚羊木雕》一文中的父母相對照。)
父親為什么要修書:(1)對孩子之間情誼的支持。(2)與喬元貞父親喬海的友情。
2、我:同學間真摯的情誼。
3、喬元貞是一個很聰明出息的孩子,為什么中途要輟學。
貧困。
4、有人說文章的結尾交代喬元貞的處境是一個敗筆,你是怎樣看的?
喬元貞這樣一個聰明好學的孩子在最需要學習的時候失學了,人生成長的第一個階梯就這樣永遠失去了,再加上當地文化、經濟的極度貧困和落后,一輩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線上掙扎,還能有什么發展可言呢?還能有多大“出息’’?在這里,這就促使我們更深入的思考了。總之,作者對那個時代的苦難進行著辛酸的“訴說”,對苦難生活中小伙伴們寄予深切的同情,也讓讀者從喬元貞的命運中嚴肅思考著生活與人生。
5、從我和喬元貞的不同人生經歷里,我們可以得到什么人生啟迪?
答:略。
解答 “我的第一本書”,不僅僅指那半本課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課。這人生的第一課,蘊含了生活的艱辛,人間的溫情,同學的友誼和上學的樂趣。
8、在品評文章的時候,一些議論抒情的語句往往是文章的關鍵,請你找一找,我們一起來分析這些語句。
9、作業:當我去送書給喬元貞的時候,喬元貞會說什么,請你寫一段話?
我的第一本書字篇四
1.理解作者對生活的那一份詩意的感悟。
2.培養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能力,學會思考人生。
教學重點、難點
1.復述“第一本書”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學生對生活的體驗,或者創設情境引發體驗。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2.解釋下列詞語。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長。
凄慘:凄涼悲慘。
奧秘:奧妙神秘。
翻來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復。
摻和:摻雜混合在一起。
知書識禮:有知識,懂禮貌。指人有文化教養。
酷似:極像。
二、導人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復述“第一本書”的故事,互相補充、評議。
四、學生自主閱讀
質疑、討論,師生共同解決問題。
五、品味語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六、拓展訓練
學生說說自己讀“第一本書”的經歷、體會,互相交流。
七、小結
八、布置作業?
1.研討練習三。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我的第一本書字篇五
我的第一本書的名字叫《森林迷案》,講述的是一只狗和一只青蛙判案的故事。
它十分好看,只要有時間我就拿起那本書看,你一定覺得我一開始就喜歡它,其實剛開始還討厭它呢!現在,我就講講我和它的故事吧!
那一天,我和爸爸到圖書館看書,看見了一本有精美包裝的書,封面是一只狗拿著放大鏡在看什么東西,好奇心促使我走上前去仔細觀看,并讓爸爸把這本書買下,我高興地抱著回家,急忙打開一看,里面白紙黑子還沒有圖畫,很是失望,于是把它扔在一邊,束之高閣了。
有一天,我的一個朋友來了,看見這本書拿起就看得著了迷,我很驚訝,就問她,這本書沒有圖畫,沒有像其它書那樣圖文并茂的生動,你為什看的如此津津有味呢?她興致勃勃地說:我看書總習慣先看前幾段之后,合上書本,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推測出可能的結果,然后再看數的結尾,可是這本書的結果出乎我的意料,因此感到十分有趣,同時這本書像推理偵探小說,教人知識和智慧,給我很大的啟迪。所以我就愛不釋手。
她的話語使我茅塞頓開,我依著她的方法試著來讀這本書,它就像有了無窮的魔力,一下子把我帶進了大森林里,當起了福爾摩斯。
我十分喜歡這本書,不僅是因為它是我認真閱讀的第一本書,為我后來打下基礎,更重要的是它把我帶進了知識的殿堂,使我從此喜歡上了書籍,知道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啊!我喜愛的第一本書,你使我終生難忘。
我的第一本書字篇六
你若那堅硬的石頭,用博大訴說著耀眼的剛強
你如那生活的書卷,用心血譜寫我生命的華章
——題記
在那一個約二十多平方厘米的棋盤上,你只是一個兵。
是的,你只是那么一個微小的卒,也沒有多少人會注意到你。你不若車那樣勇往直前,沖鋒陷陣:不似將那樣在自己賬營里統率大局:不猶馬那樣“馬行二步鴻溝渡”如此有才能。你雖只行一步,但“過河橫進”是你的拿手好戲,你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不急不忙只求腳踏實地!
當我為自己剎那間的勝利感到沾沾自喜時:當我看見別人都在我前方,急于求成時:當我遇到困難想走捷徑時。是你教會我足履實地,要丟了那空架子,腳踏實地地向前走!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當我迷茫時,沒有目標,找不到前進的方向時,你告訴我你曾為了主帥出生入死,只是因為保護主帥是你的任務,保護主帥獲得戰場上的勝利是你堅定,深沉的誓言!
學習不就是我的任務么?我不應該把他做好么?“不求最好,只求更好”這也是我的誓言,是我前進的方向。當我遇到困難想要放棄時,你向我講述,你在那“日暮云沙古戰場”上焚膏繼晷時,奮勇殺敵,生死早已拋之腦后,任何困難險阻你都會邁過!我不禁慚愧的看向自己,戰場上的你能如此不顧生死,何況我只是累一點呢。
在我約莫六七歲時,第一次見到你,圓圓的,扁扁的身體,用墨水還是什么燃料寫上了卒這個字。看著你前方那死敵,你傲然的跨出了一步,主動自殺在了對方的手里,我嘲笑道:這么沒種?還未戰,先死?你淡然一笑,慢慢的講述:“你看看這盤棋,如若我不先自殺的話,就阻擋了車的路,這盤棋就必輸無疑,其余同胞也別想活命!”我楞了,思索了良久。
從那以后,我不再自私,懂得了分享的快:從那以后,我不再那么只為了自己而開心,懂得了顧全大局:從那以后,我不再那么直言不諱,而懂得了換位思考,體諒別人,從那以后。
你雖微小,卻有自己的價值
你雖普通,卻從不放棄自己的夢想
你雖平凡,卻自己努力讓生活不平凡
你雖只是個小小的卒,卻是我人生的第一本書。
你雖只是個小小的卒,卻影響了我的一生。
你雖只是個小小的卒,卻讓我的人生更美。
我的第一本書字篇七
花兒的夢想是開出鮮艷多姿的花朵,小溪的夢想是早日奔向蒼茫的大河,而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作家!
這個夢想要追溯到五年級的一節美術課上,這節課的內容是自己制作一本書。當老師展示其他班同學制作的圖書作品時,我一下就被迷住了,有小說、繪本,還有腦筋急轉彎……每一本都是圖文并茂,設計精美。我早就有寫一本刑偵類小說的沖動,看完老師的介紹,我躍躍欲試。
我找出兩張淡藍色彩紙,將其裁剪成封面和封底。我先在封面上方用空心字體寫上“神探陸俊陽”,還把“神”字的一豎設計成了一把利劍,意指最公正、最有力的武器。接著在“書名”下畫上了書中人物形象,其中“神探陸俊陽”最為帥氣,他頭戴禮帽,三七開的劉海遮住了一只眼睛,顯得神秘而高貴。
同桌一看,驚叫道:“陸俊陽設計的封面太酷了!”不一會兒,同學們把我圍了個水泄不通。我清清喉嚨說:“更精彩的內容還沒寫出來呢,各位敬請期待吧!”“我要預定第一個看!”“我第二個!”看來,書還沒出,粉絲倒來了一大批!我心中竊喜。
接下來的十多天,我課間顧不上玩耍,埋頭苦寫。回家后,也是先寫上一段再吃晚飯。有時上課無聊了,我就偷偷抽出書來繼續創作。文字基本完工后,我在每一頁的空白處畫上插圖。我不得不佩服自己這雙妙手,隨手幾筆,就繪出了案發場景或嫌疑人的背影。當我把寫好的書帶到班級時,同學們爭相閱讀。要不是我保護得好,這書定會遭受“五馬分尸”之厄運。
看到我的第一本書如此受歡迎,我決定趁熱打鐵,繼續創作,雖然有些稚嫩,有些荒唐,但我相信,我會用我的筆寫出一個美好的明天!
我的第一本書字篇八
《我的第一本書》是魯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本單元的六篇課文均是名家之作。它們或追憶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難忘經歷,或展示名人、偉人的一個側面,揭示人生意義。人文內涵深厚豐富,藝術表達各有特色。《我的第一本書》是詩人牛漢的一篇隨筆。他的“第一本書”折射出20世紀初中國農村的苦難生活、人間溫情和生活樂趣。學習了這篇課文,可以幫助我們認識生活的底蘊,感悟讀書對于人生的意義。
由于本課所寫的內容離今天的學生生活比較遙遠,因此我盡量介紹一些關于20世紀初中國農村的的苦難生活,課前也讓學生到圖書館、上網或訪問老人等形式查找那個時代的情況,以加深對本課所展示的生活景況的理解,借以去想象那個時代人們的學習生活,進而品味生活的苦難對于人生的意義。另外,本課淺顯易懂而又耐人尋味,因此學生讀起來比較有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能熟練地使用字典、辭典獨立識字,會用多種檢字方法。因此我把知識與能力目標定為:體會文中詞語的含義。語文課程標準課程目標中說: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的表述自己的意思。因此,我把過程與方法目標定為:用自己的語言復述課文。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因此,我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定為: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這是初三語文階段閱讀的一個目標。因此,我把本課重點明確為理解語句含義,復述課文。
聯系二十世紀初的文化背景理解作者對苦難生活的深刻體察和獨到感悟,對今天的學生來說,由于不是親身體驗,難度要大點兒,因此,我把難點定為: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由于本課語言淺顯易懂,因此課前讓學生自學,預習好課文,處理好字詞問題。理解語句則采用合作探討的方法,加上老師的適當點撥。
你讀的第一本書是什么樣的書?可能有些同學已經記不清了。可是詩人牛漢卻對他的第一本書永志不忘,因為那本書承載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過幾十年后,作者走過了迢迢征途,飽嘗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發現那揮之不去的記憶,是一筆終生受用的精神財富。
走近作者:
牛漢,原名史成漢,1923年生,山西定襄縣人,蒙古族。40年代開始詩歌創作,是“七月”詩派的重要成員。已出版詩集《彩色的生活》、《祖國》、《愛與歌》、《溫泉》、《海上蝴蝶》及《牛漢詩選》等。牛漢在\'文革\'期間,詩從悲憤的心靈里突然升起,寫下了不少詩作。
理解詞語:
幽默凄慘奧秘翻來覆去
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生能很輕松的完成問題。
1、用五分鐘的時間朗讀課文,然后復述課文主要情節,復述時注意記敘文的六要素。
2、在朗讀感知課文和聽復述的基礎上,回答問題:
a、“我的第一本書”僅僅只那半本課本嗎?你還可以做怎樣的理解?
b、作者是懷著怎樣的一種感情追憶他的“第一本書”的?
設置本題是希望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本文的思想內涵和情感蘊涵。
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學生就有疑問的句子或不懂或鄉考察同學的句子提出來,請同學解答。
設置本題是希望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對重點語句進行品評,以培養學生的語感。
讀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難道僅僅是第一本書的故事嗎?
這是進一步考查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本題是就課文最基本的知識,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
課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親”外,還有同學二黃毛、喬元貞和老師“弄不成”。這三個人的言行寫得不多,卻讓人難忘。試從中人選一個,在課文提供的材料的基礎上,發揮想象,虛構一個小故事。(如《二黃毛的故事》)
五分鐘后交流。
設置本題是希望學生閱讀課文有所感,有所悟,能調動、激活生活體驗,展開聯想和想象,并通過寫作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a、把課堂小作文整理好抄寫在小作文本上。(必做題)
b、在你成長的過程中,也會有一本書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把書名、作者、主要內容寫下來,并且談談這本書對你的影響。(選做題)
本題是進一步加強能力強的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
本課有兩點收獲:
1、我體會到了認知心理學中所說的“任務分析”的重要。
因為事先讓學生寫寫讀課文后的感受、聽聽他們所遇到的問題,我才能了解學生真實的需要,并根據他們的需要來確定課堂設計方案。平時牽著學生上課,所有對學生的需要的揣摩只是老師從經驗出發的判斷,這種“一廂情愿”其實是一種武斷的行為。
2、要設法喚醒學生的閱讀體驗,讓他們與文本產生對話。
新課程標準中就指出我們的傳統語文閱讀教學中,往往存在用教師的解讀來代替學生自我的解讀這樣的弊病。閱讀教學中要改變的學生的學習方法之一就是要讓學生直接與文本對話,產生個性化的自我閱讀體驗,在這樣的過程中提高閱讀能力。現實中,缺乏自我體驗的能力,抓住閱讀權不放。這次嘗試讓我發覺,錯的是我自己。
但是,目前這些做法還只是個嘗試,如果能帶給學生一點陽光的話,也只是從指縫間流下的幾縷而已。我期盼著能有一天完全放手,讓自主學習的陽光直射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