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秋博餅字中秋博餅三年級字篇一
金秋十月的今天,我們披上了節日的盛裝,來喜迎祖國母親60華辰的到來。清晨,當太陽冉冉升起的那一剎那,萬人聚集的廣場上空彩旗飛揚,熱氣球在微風中跳躍著歡快的舞蹈,似乎它們也為這神圣的一天而激動。
藍天下,迎著初生的晨曦,天安門廣場舉行莊嚴而又隆重的升國旗儀式。當我們眺望著國旗冉冉升起,耳畔回蕩著氣壯山河的國歌時,我們為這一莊嚴的隊禮而自豪!我們因肅然于國旗前而激動!
60年前,偉大的毛爺爺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世人宣布“新中國成立了!”舉國上下,一片歡呼!60年,風風雨雨,60年,萬眾一心。60年后的今天,在這一神圣的時刻,共和國氣勢恢宏的大閱兵,向世人呈現出我國改革開放60年的輝煌成就,同時也向世人宣布:中國已經傲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成為世界東方一顆璀璨的明珠!我們激動,我們自豪,是因為我們是炎黃子孫,是中華的兒女,更是新時代的主人!
國慶的閱兵盛典,表現出我國繁榮昌盛的大好形勢,而剛過去了這一振奮人心的一天,10月3日,我們又迎來了萬家團圓的中秋佳節,可謂是“雙喜臨門,喜上加喜”??!中秋為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古人給予月亮許多美麗的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人們豐富的想象力為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色彩斑斕的勝景。從古至今,騷人墨客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人們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
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灑進千千萬萬戶人家,灑進每一個人的心靈。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為與親人團聚的佳節。在各地,各族人們有著不同的過節傳統習俗:走月亮,走三橋;燃寶塔燈,放孔明燈;拋帕招親;放煙花等等。豐富多彩的民族習俗為這美好佳節有添上絢麗的一筆!當我們和家人團聚在一起吃著美味的團圓飯,當我們在月下與家人訴說著家常,吃著點心,水果,月餅時,可有誰想到遠在邊疆守城的戰士,此時此刻卻不能與家人團聚,為了維護祖國的和平與安寧,為了人民的幸福與團圓,他們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以身作則,真正做到了“為人民服務”的自我犧牲的精神,他們是人民的守護神,是中華民族可愛的兒女。
中秋之夜,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著詠月的詩句:
李白〈〈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蘇軾〈〈水調歌頭〉〉中“但愿人常久,千里共嬋娟”表現了詩人在中秋之夜,對一切經受著離別之苦的人表示美好的祝愿。
如今,我們是新時代的主人,不僅僅要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努力,對于這些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學會弘揚傳統文化,讓這些傳統節日在中華大地上呈現出它們的風采!
迎國慶,賀中秋,讓我們為祖國母親送上最美好的祝福!祖國母親生日快樂!
中秋博餅字中秋博餅三年級字篇二
兒時,每到農歷的八月十五,生產隊里都要休息一天,盡管是秋收繁忙的黃金季節,這年中秋,我們這個二百多人的小村子,隊里給殺了一條牛,全隊社員都熱熱鬧鬧分上了鮮美的牛肉。那場面,不亞于召開一個小型的交流會,大家有說有笑各自把牛肉拿回了家。
準備著中午的美餐。下午,母親和姐姐在家里就烙起了月餅。我看到她們一會兒和面,一會兒弄糖,一會兒弄餡兒,忙得不可開交。弟弟哪也不走,就守在鍋旁……直到月上枝頭,母親終于叫我們了,回家吃月餅了,我高興的一蹦一跳,從早上盼到現在了,真感到除了過大年,就屬今天快樂了。我們一家人圍著月餅坐成了一個大圓,父親說,先不要動,月餅和西瓜要先敬給月亮吃。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在這樣的秋夜,我反復淺吟著杜甫的詩,體會著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故鄉的一輪明月。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博餅字中秋博餅三年級字篇三
孝存屢屢電波里
20xx年9月8日19點,中秋節前一夜,家里。
“喂,爸,明天中秋節,過來同我們一起過吧?!眿寢屌d奮地對著手機講著。
“……”
“您自己一人在家多無聊呀,過來熱鬧熱鬧。今年,我弟他們沒回來,您正好和女兒、女婿一起過中秋,多好!來吧,我還買了您最愛的蛋黃月餅呢!”估計是外公沒答應,媽媽一臉期待,繼續說著。
“……”
“這有什么不方便?有什么不好的?您住在老家,我們在惠安,一年能有幾次在一起呀!就您孤零零一個人,我怎么能安心?”媽媽急得邊說電話,邊使勁拍大腿。
“……”
“好!就這么說定了?!眿寢岦c著頭,笑呵呵地說著。
“……”
“您早點到,坐車的時候要小心。”媽媽心滿意足地掛了電話。
縷縷電波,脈脈溫情。我讀懂了,這就是“孝”。媽媽對外公的那份牽掛之情綿綿長長。
孝蘊忙碌購物中
20xx年9月9日8點半,中秋節早上,超市里。
……
匆匆身影,忙忙碌碌。我讀懂了,這還是“孝”。媽媽對外公那份真摯的愛滿含其中。
孝藏筷子提起時
20xx年9月9日18點,中秋節晚上,家里。
月,明凈透徹,輕灑著素潔如水的銀輝,帶著幾顆小星星,盤旋于夜空。我們一家圍坐桌旁,說說笑笑地吃起了團圓飯。
媽媽的筷子在餐桌上“舞動”著。她一會兒夾魚,一會兒夾菜,不過,全送到了外公的碗里;接著,開蟹殼,“挖”蟹黃,又送到了外公面前……媽媽的筷子動個不停,嘴上也嘮叨不停,“爸,您多吃點?!薄鞍郑院}卜能明目,老人家應該多吃?!薄鞍?,這鴨子是純正的農家土鴨,您多喝點湯。”……外公樂呵呵地吃著,臉上綻開了花兒。
絮絮低語,喃喃叮嚀。我讀懂了,這仍是“孝”。媽媽的那顆孝敬外公的心就藏在她的舉手投足間。
月,高懸天幕,彈奏著幸福的樂章,將圣潔的光輝灑向人間。
陪著外公,我們一家圍坐在月亮下。
中秋博餅字中秋博餅三年級字篇四
跨過低低的木門檻,阿婆與阿公正端坐在椅中,果盤與堅果擺放整齊,一柱高香給老屋子渲染著神秘的氣氛。我的家鄉,一向有著祭月亮的傳統。
鄉里人穿著樸素的衣服,整潔卻又古舊,以示人們對月亮神的尊敬。鄉里人的臉,被光照得紅亮,人聲、樂聲、笑聲,鄉間動物的鳴叫聲一時間匯聚在一起,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場面,跳動的心臟一時間緊張地收縮。光與影揉雜在一起,晃動著,閃爍著。
到了向明月許愿之時,全村的人都瞬間安靜了下來,耳畔有些不可捉摸的響聲,很快又變得響亮。那聲聲人語從一張張胡子拉碴,抑或黝黑的嘴中涌出,仿佛是一條涓涓細流,霎時間在空氣中交匯,一片波瀾壯闊的海洋在面前澎湃。那些生長在這片廣闊大地上的人們啊,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人們啊,在這樣皎潔的月光下,用自己那笨拙的嘴,編織出人世間樸實又美好的希冀!
“我的莊稼長好些吧!”
“我的那畝菜地不要雨了?!?/p>
他們是農作物的耕種者,這樣的集會一向是鄉里人不變的傳統。他們更是文化的守望者,他們的骨子里流淌的是一份堅持,一份向往。
一場祭祀,只有短短一夜,鄉里人臉上那份虔誠令我無限駐足。一向對鄉里人避而遠之的我,在那個中秋之夜,看到了他們黝黑皮膚下純潔而樸實的內心。他們不強求,不奢望,那些簡單的愿望令人為之心動。生活是苦的,那就許下些樸實的愿望吧!不必向往奢求榮華富貴,栽好一株小苗,生活也就有了鄉間的意趣。
舉頭望明月,心便隨著它皎潔的光變得樸實、純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