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有特點的人篇一
“家蕊,英語讀了沒?”
“寶貝,看電視不能看太久,對眼睛不好。”
……
唉!聽到這個聲音,絕對是我媽媽開啟了“嘮叨”機關炮!
我媽圓溜溜的眼睛了帶著一絲溫柔,溫柔里又帶著一絲愛意。媽媽那機關炮般的嘴巴里發出機關炮子彈般的語言。
唉!媽媽的機關炮又開始了。好吧,這都是為了我好。我看了一會兒電視,媽媽又開始了嘮叨模式:“蕊蕊,只能看一會電視,否則眼睛會不好,不好的話就要戴眼鏡了。”我只好乖乖的關電視睡覺了。
雖然我媽媽喜歡嘮叨,但是這些嘮叨對我有好處。所以,我永遠不會反抗媽媽的嘮叨。
三年級有特點的人篇二
我心想,怪不得鄰居們在背后叫李阿姨“大嘴”呢,事情沒有弄清楚就亂傳。
唉,李阿姨這個“大嘴”果然名不虛傳。
三年級有特點的人篇三
家長都希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那就必須了解孩子,掌握孩子的年齡特點,也就是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特點,家長只有按照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進行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三年級孩子的一般年齡在9-10歲,在小學教育中正處在從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生理和心理都有明顯變化,是培養學習能力、意志品質和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同時,三年級孩子開始從被動的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雖然開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極其有限,社會交往經驗缺乏,經常會遇到很多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是不安的開始。如果經過正確引導,孩子可以安然度過這個不安的時期,綜合能力也能得到迅速提高,在學習的旅途中將會實現一次具有人生意義的轉折,從此踏上成功之路。
相對于智力而言,學習能力對孩子的影響更直接。學習能力是后天形成的,隨著經驗和知識的積累而不斷提高,注意力、記憶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等學習能力不斷增強。三年級孩子注意力的目的性增強了,注意力保持的時間更持久,由15-20分鐘提高到20-30分鐘。書面語言水平逐步增強。內在動機開始成為孩子們的學習動力,但是外在激勵仍是孩子學習的重要動力。
比如:許多學生會有這樣的現象,對所學內容感興趣時,學習勁頭高。他喜歡自然科學、百科知識一類的學習,不用我們強迫,他會主動尋找這方面的相關書籍資料,百看不厭,有時甚至為此占用了一些休息時間。受到老師或父母的鼓勵時學習勁頭明顯提高。哪怕只是一點言語上的小鼓勵,他都很興奮、重視并以此要求自己要保持成績。但如果較長一段時間沒有得到表揚和鼓勵,他的興趣和勁頭就會下降。
適時的表揚有利于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培養他的自信心,是激發孩子向前奮進的一個有效方法,特別在幼兒時期。但我們也認識到這畢竟是一種來自外部的動力,假如過分地依賴這種動力,那么很明顯的,學習動機是建立在別人對自己的期望上面,當別人給以鼓勵時就干勁十足,當得不到這種鼓勵時就可能會提不起勁來。
現在已經到三年級的階段,應該逐步引導他正確認識表揚和鼓勵,只有這樣,才能在任何環境下都能保持學習干勁,而不輕易為環境所左右。我們家長應該主動承擔讓孩子正確對待鼓勵的引導轉化工作的主要任務,因為家長與孩子有更多親密接觸的時間和機會,我們應該多與孩子溝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通過日常生活的點滴來讓他明白鼓勵與批評都是為了他的進步和成長的道理。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孩子學習的“永動機”,是孩子學業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從習慣養成的特點來看,三年級是強化良好習慣和改變不良習慣的關鍵時期。習慣的培養越早越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也是如此。由于低年級孩子的習慣具有不確定性和易變性,孩子在中低年級以前形成的學習習慣比較容易改變,而四年級以后,除非進行特殊的訓練,養成的學習習慣很難改變。所以如果在中年級未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在缺乏特別教育的情況下很難明顯改進原來的習慣,那種認為“樹大自然直”的觀點是不可取的。
1、培養孩子定時專心學習的習慣。學習是一種艱苦的腦力勞動,只有專心致志、全神貫注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取得良好的成績。為使孩子養成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父母必須認真地看待孩子學習這件事。小學生放學比較早,放了學可以讓孩子在外面玩一會兒,然后回家開始學習,最好不要拖到晚上。
每天到了這個時間,全家人都要安靜下來,不要大聲談話、聊天或者閑扯,看電視時把聲音關得小一點,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在這段時間里也不做令孩子分心的事,如修理電器、看電視、打撲克、搓麻將等等,免得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分散他的注意力。也不要一會兒問孩子學校的事,一會兒批評孩子書包弄得太臟、文具放得不整齊,一會給孩子倒杯水等等,最好是坐下來做些沒有聲響的工作。
如果這時父母也能坐在孩子旁邊讀書、看報,那就更好了,這樣,除了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還能給孩子樹立一個愛學習的榜樣。按照上面所說的去做,孩子就會把學習當作生活中的必要程序來完成,每到學習時間,就會主動坐下來做功課,再也用不著提醒、叮囑和責罵了,他們會很自然地養成定時、專心的好習慣。
2、教育孩子學會合理安排時間。要珍惜時間、合理利用時間,對孩子來說是比較抽象的。家長若不加指導,孩子自己是很難做到的。由于精力充沛、好奇心和好勝心強,孩子們常常是想到哪就做到哪兒,一邊玩一邊做作業,許多孩子甚至一邊看電視一邊做作業,這樣肯定難以優質高效地完成作業。家長要從具體的時間安排抓起,不如要孩子早睡早起,早晨起來后做操、晨讀,下午放學后游戲、復習功課、做作業,晚飯后看電視、讀書等等,都應該給孩子規定一些具體任務,并使這些活動為孩子接受,逐漸成為習慣。
3、養成按時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做作業是加深知識理解、鞏固教學所得的主要方式,做一個好學生必須有學習責任感,而按時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是具有學習責任感的具體表現。一個好學生到了該學習的時候就應該放下一切主動地去學習,應該自己完成的作業決不讓別人代替。但是,有些孩子不愿下工夫自己做作業,要么在校抄襲他人做的作業,要么在家里纏著家長替他解答、替他檢查,因為現在家長素質提高了,能幫助孩子解決作業方面的問題。這樣的孩子即使每天交了作業也是很難掌握真知的。所以,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從小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1、練習中通過自己努力能做出來的,不要問別人;
3、對于自己實在難以獨立完成的題目也要認真思考,在請家長講解時先說清自己對于題目的理解,說清自己在哪個具體地方不理解。家長的輔導主要在“導”:通過對疑難問題的“診斷”,從孩子的思維障礙出發,一個一個地加以排除,啟發孩子從中悟出道理。
4、養成復習和預習的好習慣。首先,復習是為了防止遺忘,使所學的知識得到鞏固。其次,通過復習可以加深理解,做到“溫故而知新”。另外通過系統復習可以使知識系統化,把先后學得的知識連貫起來,形成知識體系。指導孩子復習,就要把握住這三個方面,引導孩于掌握正確的復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復習習慣。
5、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孩子不讀科普讀物、文學作品、歷史故事等各種書籍,不讀各種兒童讀物和報刊,就談不上對知識的興趣。如果孩子除了教科書什么書也沒讀過,那么他的學習會越來越槽,最后變成個落后生。有人說:“正課還學不好呢,去讀那些雜書豈不是耽誤功夫?”好像只有學有余力的孩子才能看課外書,這種看法是不對的。孩子越是感到學習困難,就越是應該多讀各類書籍。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孩子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而是閱讀、再閱讀。”學習需要一個廣泛的基礎,孩子讀的書越多,他的知識面就越廣,思維就越清晰,智慧就越活躍,學習新知識就會變得越容易。因此,做父母的要盡自己的能力給孩子買些課外書,引導孩子認真閱讀,養成他廣泛閱讀的習慣,這將是一輩子的財富。
情感發展由易變性向穩定性過渡。從情感外露、淺顯、不自覺向內控、深刻、自覺發展。小學三年級是情感發生變化的轉折時期,如果教育和引導得當,可以使孩子的情感控制能力有較大提高。隨著孩子情感生活的不斷豐富,他們的道德感、理智感、責任感、集體榮譽感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孩子交往的重心由家庭逐漸轉移到學校,同伴關系和友誼成為影響孩子的重要因素。
但是,孩子畢竟孩子,情緒控制能力還是很有限的,需要家長的悉心呵護和耐心知道。正是由于交往的范圍不斷擴大,認識能力的不斷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種困擾也會隨之而來,所以三年級孩子開始了不安的學習生活。
情緒上波動和不安很容易一向孩子的學業成績。如果還不注重遇到,孩子可能會因為一些小的困惑干擾了學習,逐漸對學習失去了興趣,但是正確的教育,這種不安可以轉化為對自然和社會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所以,三年級也是學業成績開始分化的時期,家長一定要抓住這個關鍵時期。
如:養成勞動習慣。很多國家的家長都非常重視這點,美國的家長認為,一個人有無勞動的興趣和習慣將會影響他的一生,不管人民的知識水平、經濟收入和家庭背景如何,凡是從小養成勞動習慣的人在成年以后往往不怕吃苦,在工作中更容易取得成就,家庭生活也很美滿。對三年級孩子來說,承擔一定的家庭責任在必要時為父母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在父母遇到困難時安慰父母,在父母生病時照顧父母都是孩子責任心的體現。如果孩子做的好,家長一定不要忘了贊揚孩子。
如:學會與身邊的人和諧相處。教育孩子在與人交流時要學會傾聽不要隨意打斷別人的談話;在尋求社會服務時,一定要排隊等候,不要加塞插隊;對長輩要尊敬,對小朋友要友好,樂于幫助別人。教育孩子要講衛生,自己講衛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愛干凈的人也更容易交朋友。(結合實例)
在交往中要有信心,沒有信心的人也不會有成功的交往也不會有積極向上的朋友。在交往中善于與小朋友交流溝通,要自己解決與小朋友之間的各種矛盾。(結合實例)
在交往中要誠實,要有責任心,對弱者要有愛心。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才具有好的社會聲譽,才能夠與他人和諧相處。(結合實例)
三年級有特點的人篇四
我的好朋友昌笑陽是個又愛笑又性急的陽光女孩。
性格之一——愛笑:
昌昌是個典型的陽光女孩。看看,紅潤潤的皮膚,恰到好處的耳朵、鼻子和像黑寶石似的眼睛,還有那粉嘟嘟的櫻桃小嘴簡直就是長發公主再世!每天她那嘴角幾乎從來沒有耷下來過,就連她那雙大長腿,常常在嘻嘻哈哈的音樂海洋中跳了又跳,蹦了又蹦。有一次,我們一起玩游戲,她從頭笑到尾,比我們高興一萬倍,我都擔心她的嘴角快笑成三瓣了。
性格之二——性急:
昌昌是個獨一無二的陽光女孩,和她做朋友,就連我也被她的快樂“傳染”了呢!
三年級有特點的人篇五
兒童思維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動作思維階段、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和抽象邏輯思維階段。
1、動作思維階段
桌上放著一個蘋果,寶寶矮小夠不著,這時他發現旁邊有凳子,于是把凳子搬過來,自己爬上去,成功地把蘋果拿到手。兒童學會借助別的東西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到三歲的兒童以動作思維為主,思維在動作中進行。
2、具體形象思維階段
3-6歲的兒童具體形象思維占優勢,他們缺少立體感和空間感。這時,家長可在兒童拆裝玩具或積木時,幫助他們理解平面與立體的關系,和兒童玩圖片分類和比較游戲,讓兒童從具體中學會歸納和抽象,利用兒童的好奇心,經常向他們提出各種問題,引導他們去觀察事物和現象等。
3、抽象邏輯思維能力
6-11歲是培養兒童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一只狗有4條腿,兩只狗有8條腿,三只狗有多少條腿?這種問題屬于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題。家長要注意讓兒童學會獨立思考,不要給兒童現成的答案。
三年級有特點的人篇六
“舒克舒克舒克,開飛機的舒克;貝塔貝塔貝塔,開坦克的貝塔。”我家有兩只烏龜,它們的名字分別叫“舒克”和“貝塔”。
貝塔是母的,舒克是公的。母龜(體型)更大,公龜較小。沒想到母的咬死公的,現在我只剩下貝塔了。
貝塔的龜殼是橢圓形的,相當粗糙,摸起來凹凸不平,像火星上掉下來的隕石,又好像三角龍一樣有凸起的骨頭,仿佛從古代一直生存到現在的生物一般。殼上帶著一股古老悠久的味道,連殼的顏色都很般配,是深棕色的,跟古董簡直一模一樣。
貝塔它(幾乎)什么都不吃,難得吃一點豬肉。(這樣)它竟然活過了一個寒冷刺骨的冬天,太厲害啦!我喜歡我的小貝塔。
貝塔一直想從自己的小缸里爬出來。每次它四腳朝天的時候,只要脖子伸長,在平地上一頂,就成功翻回來了,真是聰明!
貝塔被我爸爸抓起來的時候,手腳不停地揮,好像在飛一樣!(它)還拼命用腳踢開爸爸的手指。放下它之后又要拼命爬,一會兒就爬到我的五步之外了,速度還真快呢!
一天,我用牙簽戳起了一小塊豬肉。小貝塔就跟著我跑來跑去。到后來,它累了,不跑了。我把肉放它嘴前,一口就被吃完了。
我喜歡小動物,特別是貝塔哦!你們有這樣的小動物嗎?
三年級有特點的人篇七
第一階段:兒童注意力訓練
1、吉米諾骨版
2、讓兒童看畫有線條的圖,數出共有幾條線。
3、讓兒童在8—30橫排列的數字中,按順序找出8、12、24這三個數,要求用手指出數字,并念出聲來,越快越好。
4、讓兒童在豎排的數字中順序找出數字1—10,要求用手指出數字,并念出聲來,越快越好。
5、讓兒童在放置衣架的衣柜中數出有幾個衣服架。(形象辨別訓練法)
第二階段:注意力、記憶力協同訓練階段
1、找不同訓練法
通過讓兒童尋找兩種材料之間的不同之處,從而達到訓練注意力和記憶力的目的。
2、找相同的訓練法
找出兩種材料(或兩種以上材料)之間的相同之處,從而達到訓練作童的注意力和記憶力的目的。
3、合成訓練法
如:(1)父母與兒童一起數數,每人依順序數3個數。如父親:1,2,3,母親:4,5,6兒童:7,8,9。
(2)父母拿出一些書,然后與兒童一起整齊地擺到書架上。要求父親一次擺一本,兒童一次擺2本,母親一次擺3本。
4、在圍棋盤或象棋盤上,擺上7,8個棋子,讓幼兒看1分鐘,然后拿掉,再讓幼兒照原樣擺上。
第三階段:記憶增強訓練
1、信息減少訓練法
(1)家長在桌子上擺出下列玩具,讓兒童看一分鐘,然后家長讓兒童閉上眼睛,拿掉小刀,手表,水杯,小狗,讓兒童說出減少了什么。
(2)家長先說了下面第一句話,然后再說第二句話,讓兒童說出第二句話比第一句話少了什么字。
第一句:樹上有5只小鳥,飛起了4只,還剩下1只,后來有1只非常大的鳥飛到樹上來了。
第二句:樹上有5只小鳥,飛起了4只,后來有1只飛到樹上來了。
2、信息增加訓練法
a.家長先念第一句話,然后再念第二句話,讓兒童說出第二句話比第一句話多出了什么字。
第一句話:一輛大汽車裝了很多東西,有2個西瓜,3張桌子,5包書和1臺電視機。
第二句話:一輛大汽車裝了很多東西,有2個西瓜,2個蘋果,3張桌子,5包書和1臺電視機。
3、信息增失訓練法
家長把下列物品擺在桌子上,讓兒童看1分鐘,然后讓兒童閉上眼睛,拿掉尺、水杯、鑰匙、汽車;加上蘋果、餅干、圓珠筆、夾子、火柴盒。
物品:橡皮書水杯眼鏡鑰匙積木汽車小刀磁帶尺子硬幣
4、動作訓練法
(1)家長依次做下面4個手勢,讓兒童注意看,家長做完后讓兒童按順序重做出來。
第一個動作:雙手握拳。
第二個動作:雙手伸出大拇指。
第三個動作:雙手伸出中指和食指。
第四個動作:雙手伸出小拇指。
(2)家長依次做下面3個動作,讓兒童注意看,家長做完后,讓兒童按順序重做出來。
第一個動作:把一塊糖放到茶杯里,然后倒進一些涼水,再把杯蓋蓋上。
第二個動作:用4塊積木任意組成一個圖形。
第三個動作:用鉛筆在杯子上敲一下,在積木上敲兩下。
第四階段:強化記憶訓練階段
1、對偶訓練法
這種訓練法的做法是:同時讓兒童識記兩種相互關聯的材料,然后讓兒童根據一種材料回憶相關聯的另一種材料。
2、順序訓練法
這種訓練法的做法是:讓兒童按順序識記一些材料,然后遮住材料并逐個把材料內容顯露出來,每顯露出一個材料,讓兒童回憶出下面緊接著的內容。
3、插入訓練法
這種訓練法的做法是:先讓兒童識記一些材料,識記完后不馬上讓兒童回憶,而是接著讓兒童做一些其他的事情,然后再讓兒童回憶前面識記過的內容。
4、數字訓練法
這種訓練法的目的是,通過讓兒童記憶大量的數字,達到發展記憶能力的目的。前面談到過數字是最難記憶的材料,因而也是一種最好的訓練記憶能力的材料。
5、頻度訓練法
這種訓練法的做法是:反復向兒童出示一些材料,其中有一部分材料出現多次,讓兒童記住這些材料出現的次數。
第五階段:多種能力協同訓練階段
1、找規律訓練法
找規律訓練法是一種訓練兒童發現事物之間的規律,并靈活運用這種規律的方法。具體做法是:讓兒童觀察一些材料,使兒童通過這些材料的前后順序關系,找出其中的規律。
2、找關系訓練法
找關系訓練法是一種通過讓兒童找出兩種事物之間的關系,訓練兒童的比較、概括和綜合能力的方法。
3、找同類訓練法
找同類訓練是一種通過讓兒童尋找一些詞之間的關系和理解它們的含義,從而達到訓練兒童抽象能力和判斷能力的方法。
4、創造能力訓練法
創造能力訓練法是通過讓兒童學習一些簡單的創造技法,從而提高兒童創造能力,培養兒童創造意識的訓練方法。
三年級有特點的人篇八
我的同桌是個大胖子,她叫鞠欣欣。
特點一:大胖團團長。
大家聽到這個詞都應該覺得一定是個胖男孩,不過意想不到的是她竟然是個女孩子。她那圓滾滾的臉蛋加圓滾滾的身體簡直是天生一對,連班主任黃老師也得當心這個胖鞠欣欣。口說無憑,事例為證。有一天上學,我進了校園,看見鞠欣欣正在處罰說謊精——肖樂,我心想胖團長pk說謊精,有好戲看了。我就抄近路偷偷跑過去躲在一顆樹后面,聽見鞠欣欣大聲喊:“肖樂,你給我站住!”原來肖樂和胖團長起了爭執,肖樂見胖團長來了立馬一溜煙就跑了,鞠欣欣緊追不舍,只見她的大肚腩像一個圓球一樣隨著她跑步的節奏上下跳動。
特點二:力氣大。
胖團長不光胖而且力氣超大。有一次,我在上課,她突然找我要橡皮,我說:“不行。”話音未落,“砰”的一聲,她的手打到了我的背上,這聲音像鼓手重重地打了一下鼓一樣,我的身體差點就要廢了,沒骨折也會骨裂。
哎!跟鞠欣欣做同桌真是太恐怖了!
三年級有特點的人篇九
1、模仿思維
兒童喜歡模仿,這是他的思維特點所決定的。兒童學習的方式主要是在模仿。他們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但只是簡單地模仿。所以在兒童面前,你要更好地約束自己,避免那些不好的壞習慣讓兒童模仿。
2、單向思維
如果你教給兒童1+1=2,但你千萬別認為他已經懂得2-1=1,因為他只能從左邊推到右邊,不能從右邊推到左邊。因為這時他還不能很好的利用運算來解決問題,而利用的只是他們僅有的直觀經驗。所以在傳授兒童知識時不能想當然地認為他也能自己做一些逆向思維。
3、形象思維
在兒童簡單運算的時候,如果您說一支鉛筆加上一支鉛筆,等于兩支鉛筆;一個蘋果加上一個蘋果等于兩個蘋果,他知道了1+1=2的道理,但以后他在算1+1=2的時候,也還是要借助實物的。經過形象思維的積累,他才能從一個一個的實物中提取出抽象的數字概念。所以在教寶寶學數學更要利用直觀教具,讓幼兒自己從實物中得到抽象概念。
4、主次不分
一個媽媽對兒童說:“留神別吃下蘋果里的蟲子。”寶寶說:“為什么我要留神呢?該讓它留神我才是。”這也是兒童的可愛之處,所以,幼兒說話抓不住問題的關鍵,家長要保持足夠的耐心來傾聽。
5、單維思維
學前兒童只能理解和運用初級概念及其間的關系,這些初級概念是學習者從具體實際經驗中獲得的,學前兒童不能進行可逆性的思維,不能掌握什么是守恒,不能進行真正的邏輯運算。比如說兒童正在吃冰淇淋,大人告訴他冰淇淋有一只蟲子,大人的意圖自然是讓他別把蟲子吃到嘴里,而兒童卻會說:“凍死他!”兒童的思維與大人是迥然有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