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眼中的春節字篇一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后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于采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采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滿臉皺紋,雙手粗繭,歲月記載著您的辛勞,人們想念著您的善良;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健康與快樂永遠伴隨著您!”“呵呵,乖孫女呵呵……”“來,爺爺給你100元,當作壓歲錢!”“謝謝爺爺”說完在爺爺臉上烙上了深深的烙印!
各位長輩也都紛紛給我壓歲錢!有100的、50的……壓歲錢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各位長輩們對我的期待與我對各位長輩的尊敬!
除夕的晚上,我匆匆地吃完年夜飯,就拿著十幾只花炮、一大把“狗尾巴”和一包鞭炮來到大門口,但天空早已是五彩繽紛。一顆顆五顏六色的火花飛升降落,時而如天女散花,時而如信號彈飛射,忽明忽暗,把夜幕點綴成鮮花的世界。這真是“火樹銀花不夜天”,煙花飛舞迎新年啊!
我先燃放完手中的“狗尾巴”,然后找了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準備放花炮。我的花炮也很美,但最好看的要數魔術彈。你看,我點燃魔術彈的引中國教育總網文檔頻道線后,冒出的火花五顏六色,有紅色、黃色、綠色……一顆顆飛上天空,仿佛一顆顆小星星在天空中眨眼睛。
鄰居家的小朋友也出來放煙花了,他們的煙花同樣是絢麗多彩,不一會兒,整個天空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馬上就要12點了!快把鞭炮準備好!”爸爸大聲地說。我點燃了鞭炮,接著趕忙捂住耳朵,但仍然無濟于事。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此起彼伏,千家萬戶的煙花交錯升起,整個城市沸騰了,新的一年來到了。
點燃一個個煙花,讓他們沖上云霄。煙火色彩是美麗的,好像來年的日子美的讓人不及顧瑕!
我眼中的春節字篇二
年末將至,春節忽而將來,剛陪學生們學過了學界泰斗---老舍《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提筆及思,我兒時春節的支支片片像過電影般向我襲來。
兒時的春節是“寒酸”的。
課文中講到“臘月二十三年過小年……這一天,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賣麥芽糖與江米糖的,糖形或為長方形或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們最喜歡。”我們二十三也要吃糖,但是只有長方形的糖,上年沾滿了芝麻粒兒,奶奶說這叫“灶糖”,敬灶公公的。“灶糖”一包七八根,每根近20厘米,分粗細兩種,我家只買細細的,因為細的“灶糖”要比長的便宜五毛錢。我還記得那個時候爺爺奶奶總是在咬下一口后我們兄妹仨吃,那時小不懂事,哪知道爺爺奶奶是不舍得吃啊,便一把接過糖有滋有味地吃起來,要知道平時是沒有錢買糖吃的。而如今給我的學生講到這里時,他們有的滿不在乎地說這糖不好吃——粘牙,有的笑哈哈地說他不要吃——怕得糖尿病。現在國家富裕了,孩子們平時吃得好,哪還去吃這些“灶糖”。
課文中講到“除夕真熱鬧……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我和弟弟妹妹那個時候確實挺渴盼過年呢。過年了,家人會給我們買新衣服,這衣服在除夕那晚是斷斷不舍得穿的,要等到大年初一,早早起來,難以抑制住興奮穿上新衣,給大爺、二爺、伯伯、叔叔們端餃子,互送祝福。現在的孩子們呢估計對新年買新衣也沒有那么多期待了吧。比如我的孩子,在平時里總是在他們需要新衣前已備好幾身衣服,所以他們也沒有了新年一定要穿新衣的感覺。
然后,盡管如此,兒時的春節亦是甜蜜的。
因為知道日子過的清苦,所以渴盼春節里好吃的好穿的。渴盼著渴盼著,記憶就深邃了,人更親近了。待到日后長大了,更能體會長輩們的愛了。而我們也更知恩回報了。那時沒有手機,一家子就圍著個火爐看電視,偶爾你一言我一語地評論評論電視里面的內容,屋里彌漫著簡單而又幸福的笑聲。現如今,我們做家長了卻都成了“低頭組”,與冷冰冰的手機屏幕“聊”得不亦樂乎——逛不完的朋友圈,打不完的游戲。偶爾的笑聲卻是在朋友圈里看到了多美好笑的.視頻。要么說,現在的年味淡了呢。
最讓我回味地還是那記憶當中雖“寒酸”卻又甜蜜的春節。
我眼中的春節字篇三
冬天的腳步,愈發臨近離開,春天的腳步,蠢蠢欲動。那土坯青瓦堆砌的兒時記憶,那些烙印在心底的童年趣,如舌尖輕輕觸過冰涼的味道,使作者久久難以釋懷。
飄雪之冬已漸漸隱去,春天的腳步卻不經意地在枝頭劃下痕跡。佇立窗前,看那土坯青瓦堆砌的`兒時記憶,那些烙印在心底的童年趣事,一如曾經舌尖輕輕觸過冰涼的味道,使我久久難以釋懷。
平常,會先去長輩家拜,然后放可隨意去拜年。兒時的春節似乎年年都會下著大雪,在紛紛揚揚的年夜里,天氣盡管是寒冷了點兒,可厚厚的棉衣下,我們的心卻總是暖和的。七八個孩子會組成一群,登門索要這那份紅包。而今卻被那深深的沉默取代,站在高處望著那熙熙攘攘的孩子們,似乎自己的童年也是那樣:在爆竹聲中,隨著伙伴踏雪而去,然后載著滿滿的快樂而回。而今只是看著看著,這些已經不屬于我了。
去吧,去聆聽、去回憶、去品味……回味這春節的味道。
我眼中的春節字篇四
時光在流逝,雖然2021年的春節已經離我們遠去了,但我還是記憶猶新。
每當過春節時,爸爸就會帶我回東北老家——吉林過年,剛下火車,我就看到大街小巷人山人海,熱鬧非凡,真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呀!
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爸爸就會做很多美味可口的年夜飯,有鮮美的大龍蝦,有酸甜的鍋包肉……其中,我最喜歡的要數“春卷”了,因為它象征著來年好運。當天完全黑下來的時候,大家便圍著圓桌吃起年夜飯來,有時還會看春節聯歡晚會。
而我最喜歡的是北方的下雪天,大家有的在堆雪人,有的在打雪仗,還有的在滑冰,真是“瑞雪兆豐年”啊!
這就是我記憶中的春節,真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節日。
我眼中的春節字篇五
我的家鄉有許多不同的節日,不同的節日有不同的習俗,如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元宵節吃元宵等等。雖然這些節日的習俗很有趣,但是最讓我難忘的是家鄉的春節,于是我日日夜夜盼望春節的到來。
終于春節快到了。
到了臘月二十七,在外打工的人們都會趕回家過新年,和家人團圓。許多在家的人們都出去迎接他們回歸,村口擠滿了人群,我們家也在等待著爸爸的歸來。突然我在人群中看見了一個熟悉的身影,是爸爸!我看見了爸爸!趕緊沖上去跟他抱在一起,我們高高興興地回到家里。
可是,村里有許多空巢老人,他們的子女常年在外打工,都不回家過年。不過人間處處有真情,有些人家就會把這些空巢老人請到家里去,一起熱熱鬧鬧的過年。
臘月二十八這一天雖然還沒有到新年,但是村里已經十分熱鬧了,每家每戶都放鞭炮煙花。到了晚上,爸爸帶著我和弟弟出去看煙花,玩仙女棒,天上的煙花如同一朵朵顏色艷麗綻放的花朵,美極了。我們在玩仙女棒時,揮動著它,感覺那上面的火花和仙女一樣美麗。
臘月二十九這一天,每家每戶就更忙了。為了新年準備年貨,打掃清潔。一大早菜市場上就擠滿了人,都是為了購買過年的食材。這一天,媽媽一大早就去了菜市場,爸爸在家貼著春聯和福字,在貼福字時,我對爸爸說:“福字貼倒了。”爸爸告訴我福字倒著貼表示福到了。原來是這樣。我心想春節有趣的習俗可真多呀。
我們家買完菜貼完春聯就開始打掃灰塵,爸爸媽媽把家里的角角落落都打掃了一遍,我身為爸爸媽媽的小幫手,自然也要幫他們做事了。可是沒做一會兒,我就累癱在沙發上,忽然聞到一股鹵雞爪和鹵雞翅的味兒,原來是媽媽鹵的菜熟了,我一口氣吃了十幾個雞爪和雞翅。
到了除夕夜就更熱鬧了,以前是當面給紅包,現在還有微信紅包,但是紅包的寓意是一樣的,祝福大家來年萬事順心。爸爸媽媽在除夕的這天中午先拜祖先,希望來年風調雨順,拜完祖先后,爸爸出門放鞭炮,村里的鞭炮聲此起彼伏,熱鬧極了。到了晚上吃完年夜飯,爸爸就帶我們出去放煙花,滿天都是煙花,美麗了寒冬的夜空。回到家中,我們洗漱后依偎在床上觀看春節聯歡晚會。家鄉還有這樣的習俗,就是守歲。家家戶戶的燈要一直亮著,中間不能關掉。有時去我睡著覺,耳邊還會隱約聽到煙花鞭炮的聲音。
這就是家鄉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