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三年級最多多少字篇一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題記
有一次,我和奶奶從外面回來,快要走到小區路口的時候,突然發現路邊有兩個銀光閃閃的東西,我們走過去一看原來是兩部手機。
奶奶小心翼翼地把手機從地上拾起來,我立刻拿了一個擺弄起來,這兩部手機可漂亮了,其中一個還是我特別喜歡的滑蓋的呢!奶奶摸著我的頭對我說:“小心點兒,可別弄壞了!失主現在肯定挺著急的,咱倆就在這里等一會吧!”我便不再擺弄,陪著奶奶站在路邊等。
過了一會兒,失主果然給丟失的手機打來電話,我聽到電話里焦急的聲音,也聽到奶奶不住地安慰失主不要著急,又詳細地把我們的位置說給對方。又過了一會,只見一個阿姨急匆匆地走來,奶奶和她確認過后就把手機給了她,還拒絕了阿姨拿出的錢。
這件事讓我明白了拾金不昧的道理,也體會到了拾金不昧真的是一件很高興的事。
三年級最多多少字篇二
“元、角、分與小數”單元是學生第一次學習小數。教材設計的意圖是讓學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學習小數及其簡單加減運算的初步知識。安排了“買文具”“貨比三家”“買書”和“寄書”等具體情境,目的是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及其加減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整數部分是零的寫法,有不寫零的,也有寫兩個零的,如:12.27- 11.8=.47 ,這也是受了整數的最高位不能是零的影響。
3.解決問題時估算意識不強。
針對這些問題,一方面,要結合情境讓學生了解小數的意義,還要了解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另一方面,在具體問題中要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三年級最多多少字篇三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體驗算法多樣化。
2.在討論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這是在學生上學期已經熟練掌握乘法口訣基礎上,新學期的第一節課。教材利用三捆小樹的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探索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口算方法。
與過去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加體現了數學化的過程;充分體現了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的課程標準理念;更加關注了學生的知識背景及個性差異;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出不同的計算方法,體驗算法的多樣化;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力求使學生自己主動建構知識。
大慶市薩爾圖區東新一小學位于市中心最繁華的地段,屬于市區重點學校,教學條件較優越,具有多媒體教室等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學生大多數來自城市。三年級的學生非常喜愛新教材及配備的學具,新教材圖文并茂,學生之間可以親自動手操作和交流。學生愛說、敢說、愛做、敢做,學習數學始終處于一種樂于探索、積極主動的狀態,在計算方面也能夠在多樣化的前提下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
1.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教學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植樹造林對人類的好處嗎?每年我們學校都要植樹,那么今天我們來看一看,植樹的活動中有哪些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所熟悉的植樹這一生活情境,密切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同時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小樹一共有多少棵?”。
(設計意圖結合具體情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設計這樣的環節,主要是考慮到學生已經到了三年級了,已能從圖中收集信息,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觀察,這也是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一種策略。)
1.獨立解答。
學生列出算式20×3,然后嘗試計算。
2.小組交流。
讓學生結合“小樹一共有多少棵”這個情境,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列出的算式的含義,再說說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討論,經歷探索多種算法以及與他人交流的過程,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靈活性。)
3.全班交流。
(1)20×3就是3個20相加:20+20+20=60;
(2)因為2×3=6,因此20×3=60;
(3)可以把20看成10×2,這樣20×3可以變成10×6。
對于學生的計算方法,只要正確,教師就應該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
(設計意圖全班交流體現了學生算法的多樣化,使學生更加方便選擇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達到算法優化目的。)
4.解決問題。
4捆小樹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請同學們先試著解決,然后小組內交流,全班匯報。
三年級最多多少字篇四
校園是知識的海洋,是小朋友們的天地,是童年的搖籃。在我看來,校園還是一個景色優美的地方。
要說校園最美的地方,那可是非花壇莫屬?;▔镩L著一叢叢一簇簇郁郁蔥蔥的小草,每天都穿著翠綠的舞裙,在微風中跳著優美的舞蹈。
花壇外圍是六棵高大的柏樹。它那又粗又壯的樹干就算在咆哮的狂風面前也保持著昂然挺立的姿態,巍然不動,像守護著花壇的士兵。
雨中的花壇更是別有一番風味。淅淅瀝瀝的雨珠像一只只活蹦亂跳的小精靈落在葉片上,快樂地玩著滑梯。這時威武的“士兵”又變成了技術高超的音樂家,輕輕地揮舞著雙臂,發出“唰唰”的聲音,伴隨著風兒的“呼呼”聲和雨兒的“嘩嘩”聲,共同奏響了輕快而動聽的大自然交響曲。
花壇前方是寬闊的操場,每當下課鈴響起,一群群天真活潑的孩子就會從一間間教室里涌出來,到操場上玩耍,有的跳繩,有的踢足球,有的玩捉迷藏。一個個臉上都綻開了比陽光還要燦爛的笑容。
校園里還有許多靚麗的風景線。每天置身于美麗的校園中,我常常想:能在這么優越的環境中學習,我們一定要奮發圖強,好好學習,將來更好地報效我們的祖國!
三年級最多多少字篇五
有些時候,自己寫一些東西,自己看,有一點點的痛。就好像春天,扎進肉里的刺,想撥卻撥不出的感覺。
開春的天很冷。站在窗前,穿的像夏天一樣的單薄,吹著凜冽的冷風,長的足以垂到地面的窗簾幽靈般的飄忽。
雨,下起來了。
年后的第二場雨,一連下了好幾天,不大卻纏綿,而且冷。冷的仿佛我們還在冬天里徘徊。要不是回來的路上看到小孩子手中的柳條,才不會發現,已經是春天了。
看看日歷,年前句已經立春了。要不是有這些證據,我才不會覺得,時間過的好快,飛一樣的的日子向我們身后穿梭。
窗外有一棵桃樹和一株梅花。清晨醒來,發現一枝梅花和一枝桃花一齊伸到了窗前。住在二樓就是有這樣的好處。當一只蜜蜂飛到了我的面前,可憐的我終于相信――春天,已經來了。
有些陰霾的天空,有我喜歡的彤云密布。鉛色的烏云強壓下來,讓人有點孤獨無助的感覺,讓我特別敏感而興奮。就好像春天,扎進肉里的刺,拔出來,會開出驚艷的花。
三年級最多多少字篇六
《小樹有多少棵》是三年級數學上冊的第一課,是關于“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乘法”。
教學中,我采用了 歸納法,練習法,主要是考慮到部分接受能力比較差的學生。本班學生學習能力相差較大,優者優,劣者劣,是很明顯的差別。像3×20這種題目的得數,他們不用考慮,就可以直接說出答案。但是,至少有1/3的學生會不清楚,這是本班學生的學情。
課上,從導入開始, 從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引入,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高,(從購整捆的鉛筆導入),為本節新課“小樹有多少棵”作了鋪墊。當從主題圖中獲取數學信息并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們 學習的興趣高。在授新課的過程中,通過小組合作,分組交流等活動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育心理學對“遷移” 做了如下定義:“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知識遷移能力是將所學知識應用到新的情境,解決新問題時所體現出的一種素質和能力,這也是我們培養學生的方向。衍晟、嘉豪、曉茵等相對接受能力較不好的學生也能根據復習的內容順勢遷移到本課學習中。這是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每捆20棵樹,3捆就要把3個20相加……”即20+20+20
“可以把3×20,就是3捆小樹合起來的總數……”
“就是把20+20+20,等于60(棵)……” ……
孩子們開始七嘴八舌,談論自己的想法。盡管不那么完整,我都給予肯定。當提出4捆小樹、5捆小樹時,孩子們也就明白該怎么樣做更好了。
要求學習的目標是學生形成能夠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類似問題的能力和方法,這是遷移的目的,也是孩子必須掌握的很重要的`能力之一。
在練習中,有出現“3×2 30×2 300×2”這類題目,再讓學生計算完觀察,然后發現問題。大部分學生只會說“積每一次多一個0”這樣的話,對于乘數和積之間的關系表達不那么順暢,但是在交流中發現孩子還是能理解其中的意思的,知道當乘數發生有規律的變化時,積也跟著發生有規律的變化。
在今后的學習中, 我會更加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