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最多多少字篇一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人教版)p50—51,例1,例2。
1、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余數”,理解有余數的除法意義。
2、掌握用豎式表達表內除法和有余數的除法的方法,結合具體操作,理解豎式中每一步的含義。重點:建立有余數的除法的概念,能用口算解決簡單的有余數除法。
3、初步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綜合的能力。
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及除法豎式的意義。
筆算方法及筆算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義。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二、探究新知。
1、沒有余數的除法的豎式的寫法和意義
1)、校園一角放著些盆花,國慶節的時候,同學們用盆花布置聯歡會的會場。課件出示情境圖。
先搬15盆花,布置會場。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誰會列算式?15÷5=3(組)
“15÷5=3(組)”表示什么意義?
2、豎式的寫法和意義
這是除法的橫式,那豎式你會列嗎?我們一起來看老師板書,邊寫邊結合情境讓學生說一說豎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看清了嗎?“被除數寫在哪個位置?除數呢?商寫在哪里?對著哪一位,為什么?第二個15表示什么?這就是除法的豎式,它和橫式是不同的,橫式只表示出了分成3組而豎式還可以表示出3組擺了15盆,看看有沒有剩余。學會了嗎?自己在在練習本上寫一遍試試看。
同桌互相說一說每一步是怎么寫的,讓同桌聽聽你寫得對不對。
3、有余數的除法的豎式的寫法和意義
1)、情境:擺完以后他們發現不夠,于是將校園一角的花全部搬到了會場,一共是23盆(出示情境圖),如果還想每組擺5盆,最多可以擺幾組?還剩幾盆?如何列式呢?誰來說說,23÷5為什么用除法?拿出老師發給你的圖片,動手圈一圈,分一分。
4、橫式和豎式的寫法及意義
(展示分的結果),這3盆還能不能再分?為什么?這里剩下的3盆,能給他起個名字嗎?這道題的得數怎樣寫呢?寫除法得數時,要先寫商4,再在商的后面打6個小圓點,寫上余數3。(板書:23÷5=4??3)
讀作:23除以5等于4余3,和老師讀一遍。這里商4表示什么?(4組)(板書單位名稱“組”。)這里余數3表示什么?(3盆)(板書單位名稱“盆”。)豎式會列嗎?自己在練習本上試試。指名學生演板展示豎式的寫法。
三、鞏固新知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數學問題。(大屏幕出示)
1、書53頁第1題。口頭回答。
2、書53頁第2題。讓學生聽清題目要求,選一種裝法,列算式。集體訂正時說一說豎式的意義。
3、老師還想考考你除法的豎式會列了嗎?(書51頁做一做)
四、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有余數的除法怎樣才能算的又對又快,下節課我們來解決這個問題。
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和豎式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1頁例2。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學生布置聯歡會會場的畫面)
二、嘗試解決問題
教師:算式怎樣列?為什么這樣列?(板書:23÷4=)
教師:怎樣進行計算呢?請同學們用23張圓片表示23盆花,按照布置會場的要求分一分。(小組合作的形式)
(展示學生分圓片的結果)
教師:這3盆還能不能再分?為什么?
學生:題目要求每組擺5盆,現在只剩下3盆,給每組再分一盆,不夠了,所以不能再分。
教師:23盆花,每組擺5盆,擺了4組,還剩3盆,這里剩下的3盆,就是余數。教師:這道題的得數怎樣寫呢?(讓學生先說一說)
教師:寫除法得數時,要先寫商4,再在商的后面打6個小圓點,寫上余數3。(板書:23÷5=4)
教師:這里商4表示什么?(4組)(板書單位名稱“組”)
這里余數3表示什么?(3盆)(板書單位名稱“盆”)教師:這道題的豎式會寫嗎?請同學們自己在草稿本上試著寫一寫。(指名學生演板展示豎式的寫法)
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重點討論豎式中各步表示的意思,介紹豎式中的余數。
三年級最多多少字篇二
1、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在教學開始我創設了淘氣、奇思和妙想三人去海邊玩耍,想下海玩,需要買些東西的情境,同時在將故事的同時多媒體課件演示海邊美麗的風景,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接著出示海邊商店。引導學生發現并提出數學問題。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頁培養了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2、借助直觀模型,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體驗算法多樣化。在學生獨立思考找出計算12乘3的方法后,我借助錢幣模型,幫助學生進一步直觀理解算理,初步展示了位置思想。而在用學習用點子圖和表格的過程中,考慮到學生沒有用他們進行計算的經驗,因此在教學時我采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二年級學習乘法口訣時如何運用點子圖為工具計算7乘6的思考過程,喚醒學生的知識經驗。然后讓學生獨立在12乘3的點子圖上圈一圈,在匯報進一步體會可以用已經學過的知識解決新的問題,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在表格的學習中,我采用了自學的方式,然后請學生當小老師講,學生的興趣很高。在多樣化的算法中,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學習效果較好。
3、本課教學中我采用了直觀操作,討論交流合作學習,自學等多種學習方法相結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4、在學生掌握了三種算法后,我引導學生將口算、點子圖表格三種算法對比找共性,再一次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并且在比較中體會不同算法之間的聯系,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算理。
不足之處:在學生描述各自在點子圖的圈法時,若能引導學生用幾個幾和幾個幾這樣的語言來描述自己分發,學生會對算理的感悟會更深刻。
三年級最多多少字篇三
人教版培智教材數學第八冊第51—52頁例
1、試一試及練一練習題。
1、通過實際操作,使學生鞏固理解除法的意義。 2、掌握有余數除法的書寫,并能正確計算。 3、懂得"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有余數除法的概念。
有余數除法的書寫。
卡片、幻燈片、蘋果圖片,小塑料盤子等。學具準備:7個學具紐扣,10個塑料魚學具。
一、復習
1、幻燈片出示,口答:()里最大能填幾:
3×()〈7
5×()〈8
2 ×()〈9()
2、豎式計算(指名板演和齊練)
3 ×2=
6 ÷3=
8 ÷8=
二、導入新課
1、請同學們拿出6個學具紐扣。
(1)把6顆學具紐扣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幾個?
(2)把6顆學具紐扣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幾個?怎樣列算式?×3〈8(3)在6顆學具紐扣的基礎上再增加一顆是7顆紐扣,把7顆紐扣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怎樣列算式呢?(板書:7÷3)
2、導入:這樣的問題究竟應該怎樣解決呢?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內容,有余數的除法。(板書課題:有余數的除法)
三、學習新課
1、教學例l第一層次:
(1)教師出示6個蘋果圖片,把6個蘋果平均放到3個盤子里,應該怎樣分?(學生口述,教師在投影儀上演示)
(2)怎樣列式計算?(板書:6÷3=2)
(3)除法豎式怎樣表示呢?邊提問邊板書:有6個蘋果,平均放到3個盤子里,每盤放幾個?(2個)所以商2,分掉了幾個?(6個),所以在被除數6的下面寫6。分完了沒有?(剛好分完)所以在橫線下面寫0。
第二層次:
(1)出示7個蘋果,把7個蘋果平均放到3個盤子,請你實際分一分。
(2)你是怎樣分的?(學生口述,教師演示)
(4)誰能說一說怎樣列豎式計算?被除數是幾?除數是幾?剛才分的結果是每盤幾個?所以商幾?寫在什么地方?實際上分掉了幾個?被除數7下面寫幾?7個蘋果分掉6個還剩幾個?強調說明:7個蘋果分掉6個,還剩1個,在橫線下面寫"1",剩下的"1"我們叫它""余數"(板書:余數。跟讀兩遍)
(5)橫式結果的寫法7÷3=2……1強調:為了分清商和余數,在商的后面先寫6個小圓點,再寫余數,讀作"商2余1"。讓學生再齊讀一遍。
(6)指導讀算式,并說一說各部分表示什么?
2、嘗試題:①拿出學具魚,把8個塑料魚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幾個?同學們分一分。 ②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完成板書:8÷3=2………2(與8÷3=2上下對齊)并齊讀算式。
四、鞏固練習
1、打開書:完成第51頁"試一試",鞏固有余數除法的概念和豎式的寫法。
2、分組板演與齊練。(算完后,指名說一說是怎樣試商的)。
9÷2
8÷5
31÷6
五、全課總結
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計算有余數的除法,要注意什么?
三年級最多多少字篇四
周五為新教師執教了《需要多少錢》即兩位數乘一位數口算乘法一課。本次公開課教學,雖是為新教師而上的,但實質上也是一次挑戰自己、豐富自己的很好機會。
《需要多少錢》主要是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乘積在百以內的口算乘法。在本課教學中,直觀理解乘法的'算法和算理是重點也是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改版后的教材首次引進了點子圖。而如何運用好點子圖,對我來說也是第一次接觸,也是一次很好的挑戰。通過教學,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30+6=36元等來探索123的結果。這樣讓學生充分經歷計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的思考與交流的過程。孩子的表現非常精彩。
經過探索,孩子們的方法非常多樣,可我并不是僅停留在方法的多樣化上,而是讓孩子充分地對各種方法進行比較,尋找各種方法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如點子圖與表格有什么共同點?你能把點子圖的方法用表格來表示嗎?能把表格的方法也用點子圖表示出來嗎?點子圖與表格及擺人民幣模型他們之間有什么共同點?這樣在一步步的比較中,讓孩子的思維逐步清晰,計算方法逐步浮出水面,從而較好地理解算理,并掌握算法。
2011版課標非常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也很注重挖掘所隱含的數學思想方法。如轉化思想。在探索123=?時,學生所用方法雖不同,但有一共同點,將新知轉化為已經學過的加法或是表內乘法再進行計算。我適時地告訴孩子,轉化是我們學習上的好方法、好幫手,當遇到復雜的題或是遇到新知識時不妨可以把它轉化為簡單的或是舊的知識來解決,就會事半功倍。除此之外,數形結合、比較等思想方法,也在本節課得到很好的滲透和運用。
本課教學雖能較好地達成教學目標,但也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如讓孩子充分進行操作后,再來充分地交流反饋,花費較多的時間,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鞏固練習的時間,因此如何做好時間安排上的把控,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三年級最多多少字篇五
教科書第1—2頁例
1、例2以及“做一做”。
1、通過分草莓的操作活動,理解余數及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并會用除法橫式表示。
2、借助用小棒擺圖形的操作,鞏固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并通過觀察、比較探索余數和除數的關系,理解余數比除數小的道理。
3、借助直觀了解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
感知除法的意義。
探索并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
(一)課前設計
預習任務:
當我們平均分一些物品時,有剩余且不夠再分時候該怎么辦呢?
(二)課堂設計
1、情境導入
2、新知探究
(1)教學例1,認識余數
①擺一擺,回顧除法意義
把下面這些每2個擺一盤,能擺幾盤?擺一擺。
師:讀一讀,你知道了什么?
師:擺一擺,說一說你擺的過程和結果。
師:能把擺的過程用算式表示出來嗎?6÷2=3(盤)
師:能結合擺的結果和算式說一說嗎?
(溝通算式、文字、擺的過程之間的對應關系)
師:現在給你7個草莓,還是同樣的要求,你會擺嗎?動手試一試。
師:誰來說一說你擺的過程和結果?
師:這1個草莓怎么剩下了?還能繼續擺嗎?為什么?
師:這一次擺的過程和結果能用算式表示出來嗎?
7÷2=3(盤)1(個)
師:為什么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師:你能結合擺的草莓來解釋算式中每個數表示的具體含義嗎?
講解:算式里的“1”表示剩下的.1個草莓,在算式中稱為“余數”,今天我們研究的就是“有余數的除法”。(板書課題)
追問:余數表示什么?
師:誰能完整地說一說這個算式的含義?
師:你會讀這個算式嗎?
②比一比,初步感知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師:比較這兩幅圖和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對比:分什么?怎么分?分的結果怎樣?用算式怎么表達?
(2)教學例2:余數要比除數小
用小棒擺正方形。
用8根小棒,你能擺幾個正方形?算式怎么寫?
師:用9根小棒,你能擺幾個這樣的正方形?請你動手擺一擺,并寫出算式。
師:如果用10根、11根、12根小棒來擺呢?請你動手擺一擺,寫一寫。
師:余數和誰有很密切的關系?是什么關系?余數除數
3、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60頁“做一做”第1、2題。學生讀題,根據題意獨立完成。交流反饋:說說算式中每個數表示的意思,重點說出“余數”是哪個數。
(2)完成教材第61頁“做一做”。
用一堆小棒擺。如果有剩余,可能會剩幾根小棒?
師:讀一讀,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
師:你是怎么想的?和同伴說一說,也可以擺一擺,證明自己的想法。
師:如果用這些小棒擺呢?
【設計意圖】以學生自主練習為主,讓學生圈一圈、分一分,鞏固對有余數除法的認識。
4、課堂總結
小結:這節課我們在擺一擺、圈一圈中認識了有余數的除法,放一些物品平均分時,有時正好分完,有時沒有分完有剩余的部分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余數,還知道了余數要比除數小。
(三)課時作業
1、17個,3個3個地圈,圈了()組,剩下()個。
算式:17÷3=□(組)□(個)
看到17÷2=8(組)1(個)這個算式,你知道五角星是怎么圈的嗎?
【答案】略。
【解析】考查目標
3、17個,你還想每幾個圈一圈,先圈一圈再寫一寫。
算式:x
【答案】略。
【解析】考查目標
4、開放性題目,主要考查學生有余數除法的意義以及要明白不管怎么分,分得的結果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