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書是我的良師益友字書是我的良師益友字篇一
;“千古文章未盡才”。這是郭沫若同志為聞一多全集作序時引用的一句詩。他說:“聞一多先生的大才未盡,實在是一件千古的恨事?!蔽蚁脒@句詩對于吳晗同志來說也是適用的。
許多朋友都知道:當年在昆明民主運動中,聞一多和吳晗都是深受青年敬重的民主戰士。聞一多被蔣介石反動集團暗殺于昆明街頭,吳晗則被林彪、“四人幫”誣陷死于冤獄之中。一代學人,含冤而逝,“實在是一件千古的恨事”。
吳晗同志離開我們已經很久了。他的夫人袁震同志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史學家,多年病殘,也遭毒手,女死兒散,真是家破人亡。如今,黨中央撥亂反正,吳晗同志的沉冤也得昭雪,學界是非,文壇功過,重得分明,老晗你可以瞑目了。
吳晗是著名的歷史學家,專攻明史,著述甚多,學術上造詣很高,學生時代已露頭角。他在解放后為黨為人民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而在解放前,更長期在黨的領導下,團結了周圍的師生朋友從事民主運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這樣一位好黨員、好戰士,竟被誣為“黑幫”“反共文人”,是非倒置,莫此為甚!
吳晗同志抗戰以前和我同在清華,相識甚早,但彼此過從漸多而成為知己,則是20世紀40年代在昆明的民主運動中。追憶往事,歷歷在目。他那光明磊落,爽朗剛直的性格,對敵人英勇無畏的神情,深深地印在許多朋友們的心中。而尤其令我難忘的是他在當年昆明知識分子中所起的作用。
當時昆明知識分子比較集中,除少數先進分子,多數人對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都少了解,大家主要是從愛國主義出發,要求團結抗戰,民主進步,希望祖國經過抗戰能得繁榮富強,但事與愿違,國民黨政府消極抗戰、積極反共的反動面目日益暴露。破壞團結,壓制民主,特務橫行,貪污腐化,廣大工農慘遭剝削壓榨,知識分子也備受摧殘,許多人被都弄得衣食不周,有的甚至瀕于饑寒交迫之境。人們都祈求迅速改變這種狀況,又提不出切實可行的辦法,就在這國破家危、民不聊生的時刻,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給我們指明了方向—— 開展民主斗爭。但怎樣根據當時當地的具體情況,把黨的號召變成我們大家的行動,要有一些理解和熟悉知識分子的人來起個橋梁作用,把黨和知識分子緊密聯系起來,吳晗同志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他本身是個知識分子,而且是個知名的教授,長期生活在知識分子之中,熟悉周圍的人和事,同大家有共同的語言,便于利用師生關系、朋友關系聯系各種類型的群眾,傳達貫徹黨的意圖和方針政策,也能準確地把知識分子的生活、思想、感情的發展變化及時匯報給黨,作為制定戰略策略的依據。同時也由于他的學問、文章和行義,在師友學生中有相當影響,組織上充分發揮了他的這些長處,因此他能做別人一時難以做到的事情,起別人一時難起的作用。
在白色恐怖統治下,反動派竭力阻塞黨和群眾的聯系,一般從事教學研究的知識分子是不容易和黨接觸的,而大家又是多么希望見到黨啊!當時大后方的民主運動,在敬愛的周總理的直接關懷下,不斷得到發展,有些久經考驗的同志相繼來到昆明參加指導工作,通過各種方式讓我們直接聽到黨的聲音,一些學習討論活動我們多是經由吳晗聯系。有些同志需要有公開身份便于參加活動,找到有關的人都是勇于承擔風險的,如華崗同志到云南大學社會學系教書,就是由吳晗同志引薦的,彼此都以能為黨做點事情而感到榮幸。
吳晗和進步青年的組織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系。我看到不少學生都樂于找他“談天”或出主意,他支持和鼓勵了許多青年積極參加學生運動。他是當年昆明青年敬重的一位民主教授。西南聯大被譽為“民主堡壘”,其中自然有他的一份辛勤勞動。解放初成立全國青聯,他被選為這個組織的領導成員,也正表明他和青年運動的關系。
當時他還花了不少精力,協同組織和青年學生一道,做了團結老一代教授的工作,像張奚若、潘光旦等老師,都同他有深厚的友誼,還有像邵循正、費青、向達等和我這樣一些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響。他同聞一多烈士的親密交往,共憂患,同戰斗,在師生中更留有深刻的印象。
對于一些暫時被認為是所謂不關心政治的知識分子,有的人怕麻煩,不愿做耐心爭取的工作,吳晗和聞一多等同志按照黨的指示,毅然承擔起這樣的任務,盡量利用原來的關系,讓大家增多聯系互相幫助,還特地找了一些朋友,辦了《時代評論》周刊,給大家增辟一個說話的論壇,推動更多的人參加民主運動。他們兩位生活都很艱苦,仍不辭辛苦奔走籌集經費,開辦之初沒地方印刷,又是他們聯系地下印刷所支持承印??镫m然只出了18期就被反動派封禁了,但經過這番努力,的確增加了不少朋友,使敵人更加孤立。吳晗和聞一多同志認真執行黨的指示,謙虛誠懇,團結群眾,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
以后復員回清華,我們曾在一起組織過關于中國社會結構等問題的學術討論,盡管討論中有些觀點不盡恰當,有的研究水平不高,他從不以高明自居,總是用商量探討的態度,把多年精湛的研究心得和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體會,毫無保留地擺出來,通過討論引導大家提高學習革命理論的興趣。從長期的接觸中,可以看出吳晗同志不僅中國歷史知識豐富,而且對馬列主義也下過刻苦的功夫。他還有一個好的文風,善于用自己的語言明確地表達出所要討論的觀點。文字簡潔明快,更是文如其人。
正因為他既講原則,又有耐心,熟悉情況,又真誠正直,熱心助人,所以深受大家歡迎。他既能完成黨所交付的任務,也是大家信得過的人。解放后,他擔任北京市副市長,工作十分繁重,大家看到他還兼顧著許多社會活動,無論在學術研究上,在文化交流上,或科學普及和通俗讀物的組織推動上,吳晗都力所能及地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團結了一些同志,調動了一批寫作力量,還培養了一些人才。“四人幫”妄圖把吳晗同志搞臭,真是蚍蜉撼樹,可笑不自量。
重新回顧這些往事,思緒萬千,他為寫海瑞而遭千古奇冤,他的性格卻也真和海瑞有些相似;他主張學習海瑞剛直不阿的精神,我們也將深切地懷念他的戰斗的一生,而他的學術研究和工作經驗,也都有不少內容值得珍視,希望能得到整理和印行!
昨晨離北京,午前飛抵南京,今天下午動身,傍晚到無錫。無錫是這次南下農村專題調查的第一站,這兩天是在旅途中。
當我一早離家時,我的女兒問我要不要帶幾本書在路上解解悶?這是我的老習慣。這次出門似乎過于緊張了一些,到臨行前一晚才編完天津人民出版社要我早日交卷的選集,由我女婿整理的行裝都沒有過眼。經女兒一提,連忙伸手向她要書,她順手把最近為她女兒買的一套巴金的隨筆,塞進手提包里。書薄本小,便于插入口袋,有零散時間都能翻閱。
說來也慚愧,我對巴金慕名已久,但自從在中學里讀過他的《家》之后,并沒有讀完過一本他所寫的其他小說。我想我一定曾和他在什么公共場合下握過手,但不記得有任何一次曾和他通名請教,更說不上交談了。我對他一向有很好的印象,可以用得上尊敬二字。那是從師母冰心女士口上得來的。我不只一次聽到她說起這位“說真話的人”。在我一生所認識的人里,肯說真話,而且敢于把真話,怕口說無憑,用黑字印在紙上的實在不多。我按著手指計算,兩只手已經夠用。物以稀為貴,人亦應以稀為尊。至于他說了哪些真話,我卻沒有問過。
我上面說的這段話,也應當可以說是真話,如果我不因潛意識的干擾,記憶不致有誤的話,事實是如此。真話夠不上,也可說是實話。真話是心口如一,實話是言而有據。巴金自己謙虛不敢自立于作家之林,不稱自己的作品為文藝。這是真話,但不是實話。我對文藝不敢高攀,非不好也,而是走不上這條路子。年輕時也喜看文藝作品。在清華住校時,枕頭底下老是放著一冊袖珍本的《戰爭與和平》,睡前不時翻出來讀幾段。同房的那位讀地質學的朋友愛看《紅樓夢》,我們還時常相互“對考”,一人讀上一句,另一人就得接下一句。我那本翻得爛熟的《石頭記》是在英國回來時,在船上送了人的。當時估計,既到后方投身抗日,這類書無須跟我了。
從此,我真的沒有看完過一本長篇小說,倒并不是冒烽火上前線顧不得這些,而是在后方當教授,柴米油鹽已夠把業余時間消耗精光,哪里還有閑情逸致來品賞文藝。解放后,新小說我不愛看,舊小說又看不得,所以和文藝也就疏遠了。
這次上路帶上了巴金的《隨想錄》,從北京看起看到南京,從南京看起看到無錫。薄薄一小本看了足足有五個多小時??磿乃俣葲]有平時快,不是因為旅途上有干擾,這樣完全屬于自己支配的時候近年來是不易多得的;而是因為閱讀時常常走思出行,引入了自己的重重往事。驚醒時,又得重找移神的斷頭。這是老相吧,年齡到了,思想難于控制,不易專一了。這自然是個生物原因??磥砀袑嵉目赡苁沁@本書寫下的好像不僅是作家自己的隨想,還把我的思緒也帶著織了進去,我身在空間向前移動,而思想卻在時間里倒流。真是“芳草茵茵年年綠,往事重重陣陣煙”。
我當然不敢自比巴金。他長我近十歲,我永遠也追不上他。但畢竟共同經歷了三個時代,而且還同樣莫名其妙地從這至今還沒有人能說得明白怎么會在中國歷史上發生的這20年反常歲月里活了過來。正因為有這一點相同,我們之間有了共同語言。這些語言埋在千千萬萬的知識分子的心里,很少寫成文字。有人不會寫,有人不敢寫。一有人寫了出來,這些人必然感到痛快。痛是難免的,誰沒有傷疤?痛得愉快,這些話埋在肚里會發霉,傷人心骨。
巴金是個善心人,他想通過他的筆,把他經歷過的那些使他痛心的事,暴露在太陽底下曬曬,殺殺菌,讓別人可以不致再受同樣的禍害。這番心意令人起敬。但愿他那片心能感動“上帝”,真話發生實效。心有余悸的人自然還會害怕事與愿違,但這是今后之事,事雖難說,善心人終必有善報,是人類想要生存下去不能不堅持的信條。讓我為巴金老人祝福。
旅途總有盡頭,火車按時進站。車停時,我剛剛看完《隨想錄》的最后一頁。把書插入口袋,睜眼四顧,似乎回到了這個現實的世界。像電視機上扭入了另一頻道,音響色彩全變了樣。
梁漱溟先生是當代中國一位卓越的思想家。我學生時代就讀過他的書,雖然沒有全都讀懂。但梁先生的確是一位一生從事思考人類基本問題的學者,我們稱他為思想家是最恰當不過的。
好一個“好用心思”,好一個“誤打誤撞”!這幾句簡單的心里話,正道出了一條做學問的正確道路。做學問其實就是對生活中發生的問題,問個為什么,然后抓住問題不放,追根究底,不斷用心思,用心思就是思想。做學問的目的不在其他,不單是為生活,不是為名利,只在對自己不明白的事,要找個究竟。宇宙無窮,世海無邊,越用心思追根,便越問越深,不斷深入,沒有止境。梁先生是一生中身體力行地用心思。
我正是從梁先生的做學問和他的為人中,看到了一個思想家之所以成為思想家的緣由。他的思想永遠是活的,從不僵化。他可以包容各種學科,各科學說,從前人用心思得到的結果中提出新問題,進行新思考,產生新學問。環顧當今之世,在知識分子中能有幾個人不惟上、惟書、惟經、惟典?為此舞文弄筆的人也不少,卻常常不敢尋根問底,不敢無拘無束地敞開思想,進行獨立思考??梢娨嬲鲆粋€思想家,是多么不容易。正因為是物以稀為貴吧,我對梁先生的治學、為人,是一直抱著愛慕心情的。
我認識到他是一個我一生中所見到的最認真求知的人,一個無顧慮、無畏懼、堅持說真話的人。我認為,在當今人類遇到這么多前人所沒有遇到過的問題的時刻,正需要有更多這樣的人,而又實在不可多得。什么是文化,文化不就是思想的積累么?文化有多厚,思考的問題就有多深。梁先生不僅是個論文化的學者,而且是個為今后中國文化進行探索的前鋒。
相關熱詞搜索:;書是我的良師益友字書是我的良師益友字篇二
“唉!我的英語書呢?”我自言自語著,胡亂地在書架上翻找?!芭?!”隨著英語書被抽出的聲音,一個筆記本落了下來。
啊,竟然是媽媽的作文和日記!看字跡,恐怕還是二十多年前保留下來的呢!
“這……”媽媽一臉詫異地接過筆記本,一頁一頁地翻閱。這時,我才發現上面不僅有作文和日記,還有許多密密麻麻的英文筆記呢!
“媽媽,你們那時候‘三好學生’還有獎品呀?”我的興趣濃了起來。
“那當然!”媽媽喜形于色,“我們那時頒發獎品可隆重了。在校會上,校長讓‘三好生’上臺,親手為我們頒發獎品,臺下也不知有多少人羨慕得眼睛發紅呢……”媽媽沉浸在幸福的回憶之中。
“媽媽學習真棒,難怪拿‘三好生’!”媽媽一愣,臉上的笑容忽然消失了。良久,她將筆記本輕輕地推向一邊,緩緩走進臥室。
這個筆記本我會好好保存,終有一天,我要圓了媽媽的“大學夢”。
書是我的良師益友字書是我的良師益友字篇三
“書是人類知識的源泉,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些感人至深的名言時時刻刻在我耳伴縈吆。
四歲的時候,我已經認識了一些字。會拿著一些故事書走來走去,我那時坐在沙發上,兩只水靈靈的眼睛不眨地盯著書本上,雖然我看得那么認真,但是我看完后,媽媽問我書中講了什么?我可以說出來,一天后在問我,我已經忘到九霄云外了。
我七歲時可以看小說了!家里的那些書還不夠我讀。后來我發現了一片綠洲——南山書城。我常常吵著媽媽要去南山書城。我去了哪,就看得如癡如醉,經常去里就不愿意回來了。
九歲,也就是現在,我越來越愛看書。家里的哪兩個書柜都裝滿了書只要有時間我就會看書。我不再想兩歲半時不用心看,看過后不再是猴年馬月也不會忘記!
書是一位良師益友,他提高了我的寫作水平,還陶治了我的情操,讓我懂得了生活中的美,我認為讀書是一種樂趣,我的心,和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書是我的良師益友字書是我的良師益友字篇四
書是知識的海洋,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知識。
每當我看到《格林童話》時就獲得了許多的啟發,比喻《格林童話》里的《小金魚與漁夫》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漁夫去捕魚,恰巧抓到了一只小金魚,小金魚對漁夫說:“不要傷害我,我會幫你實現愿望?!睗O夫聽了放了小金魚回家,后把這件事告訴了他的妻子,妻子怒氣沖天地說:“家里的盆子壞了,你趕快叫小金魚幫我們弄一個來了?!睗O夫走到河邊對小金魚說:“小金魚我的妻子想要一個盆子。”小金魚說:“好的,”回家果真有一個新盆子。
之后漁夫的妻子讓漁夫一直不停的叫漁夫讓小金魚變出東西,但小金魚已經幫她變了一座皇宮,她當了皇后有了……最后一次漁夫去跟小金魚說:“他的妻子還想要許多用不完的錢,”小金魚說:“你回去吧!我知道怎么做了,”漁夫回家后看到妻子穿著破爛的衣服,房間也變回了原樣。
原來是小金魚把她變回了原樣。
啟發:這篇文章讓我們知道做人不要太貪婪。
書是我的良師益友字書是我的良師益友字篇五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币馑际牵簻亓晫W過的知識,十分地快樂。但是這知識從哪里來呢?大家不約而同地都說道:“當然是從書里來啦!”是的,書,是我的伙伴,更是我的良師益友。
在四年級以前,我看書的那股韌勁兒,可謂是“老牛拖不動,大象拉不走”。我尤其喜歡科幻類的書,《哈利。波特》是我最喜歡的書,在這本書中的哈利。波特是我最喜歡的人物,他聰明,勇敢,敢于與伏地魔斗爭。當時我花費了一年的壓歲錢,歡歡喜喜地去書城買了一整套的《哈利。波特》,當我獨身一人,獨自拿著一大袋書走上公交車時,司機驚奇地看著我,眼睛瞪得溜圓,那雙眼睛好像在說:“媽呀!我生平第一次見到這么好學的小孩!”我心里高興極了,但我沒有表現出我的心情。這是僅次于我拿到冠軍的成就感。
但在我五年級時,一股從美國來的風暴侵入了我們家,這股風暴過后,爸爸媽媽手上都拿著一臺蘋果手機,至此,我們家的手機時代的格局徹底改變了,諾基亞的皇朝不再,蘋果手機占領了我們家。
再過一段時間,我想要一臺智能手機的愿望越來越強。家人經不住我的“侵擾”,給我也配備了一臺智能手機,一拿到手機,我就開始下載qq啊,微信啊等等的應用,這時我已經近一周沒有看過書了。
一個月后,期中考的大關近在眼前,而我就是每天做作業,還不復習,那時間都去哪兒啦?原來我去“愛撫”手機了,這精神怎么有點似曾相識?原來“老牛拖不動,大象拉不走”的精神居然轉移到手機上來了,就連考試前夜都在玩手機。
“完了,完了”在考場上,一個個字就像笑面虎,一步步向我逼近著……
成績出來了,三科都掉到了七十大關,回家遭到一頓大罵和沒收手機處理后,我也只有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了。書,又成為了我的伙伴。
書是我的良師益友字書是我的良師益友字篇六
這個學期,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
在書中有幾句是這樣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幾句的意思是父母呼叫我們的時候,我們應該立刻答應;父母叫我們做的'事情也要立即去做,不要拖拖拉拉;父母對我們的教誨,我們要恭敬地聆聽;當我們做錯了事情父母責備我們時,我們也要順從地承受。學了這幾句話之后,我心里一時有了不少的感觸。
以前,媽媽叫我,我常常會找借口半天才答應。學了《弟子規》之后,我知道這樣是不尊重長輩的行為。以后只要是聽到長輩的呼喚,我都應該立刻答應。
在家里,我不是一個勤快的孩子,有時媽媽讓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也總是拖延時間或者不去做。學了《弟子規》后,我知道是時候改掉我的缺點了,最近我還承包了我家院子的衛生呢。
以前,媽媽教導我時,我經常會不認真聽,還會不耐煩的說:“知道了,知道了!”現在,我很為我之前不懂事的行為感到后悔,我知道媽媽一切都是為了我好,以后媽媽再教導我,我一定要認真聽,聽進心里。
以前我做了錯事媽媽責備我的時候,我經常不服氣,甚至經常會委屈地放聲哭泣,媽媽說我的眼淚都可以養魚了?,F在我知道面對長輩的責備,做兒女的要順從地承受,并且勇于承擔過失,再也不應該覺得委屈了。
書是我的良師益友字書是我的良師益友字篇七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教育家說:書是智慧的鑰匙;政治家說:書是時代的生命;迷惘者說:書是心中的啟明星;探索者說:書是通向彼岸的船;奮斗者說:書是人生的向導;求知者說:書是饑餓時的面包;而我說:書是我的良師益友。不是嗎?每當我們打開彌漫著油墨香的書卷時,它似乎是有魔力的,在不知不覺中將我們的思想吸入了它的身體里,讓我們無法自拔,而這恰恰是書的魅力所在。
小時候,書認識我,可我不認識它。面對密密麻麻排列整齊的符號,我只有頭暈。自從上了幼兒園,認識了字,我試著去讀它,當時只是對著拼音磕磕絆絆地讀下來,至于什么意思,自然不知,只有讀完之后的沾沾自喜。再大些,我愛上了語文,因為語文老師大力倡導多讀書,我便與書有了正面接觸,我第一次被它的魅力所打動。就像那些歷史記錄性的書籍,在我的心中,它們似乎是枯燥無味的,而我真正讀了那些書,那一句句生動的語言,似小溪流水般徐徐流入我的心田。我內心塵封地對書籍的熱情如火山一樣爆發了,于是我瘋狂地閱讀著,雖未達到如癡如醉,卻也有點半瘋境界,通過書籍,我知道了神農是怎么冒著生命危險嘗百草,秦始皇如何誅滅六國,統一天下。還有李白的浪漫,蘇軾的豪邁,李清照的婉約。甚至是林肯如何在多次競爭后,成為了美國總統,愛迪生如何在多次挫折和失敗下依然創造出來100多種奇跡……這一切一切,都是通過書所知曉,雖然我們沒有機會親身體驗那一個個故事中的場面,但是由書通過想象,也別有一番情趣??!
我愛讀書,書可以帶我遨游世界各地;我愛讀書,書可以帶我穿越古今;嘆赤壁懷古之豪邁,吟李清照之委婉秋詞。我愛讀書,我愛讀它的真實、它的爛漫、它的韻味。
正所謂: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讀書更重要的是讀好書;
書是我的良師益友字書是我的良師益友字篇八
每當我得到一本裝幀精美、散發著油墨清香的嶄新的好書時,我心頭便油然生起喜悅之情。我總是愛不釋手地讀呀讀,廢寢忘食地把它讀完。我真切地感受到:書,給我知識,使我明理,長我志氣,促我進步,教我做人。我對書有一種親切而又深厚的感情。
我在上初中讀過不少好書,而對我影響最大的是《雷鋒的故事》。我清楚地記得,在競賽頒獎會上,我登上了領獎臺,雙手接過了《雷鋒的故事》,心里高興得像樂開了花。我讀了這本書,更加深刻地認識了雷鋒。他是普通一兵,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光榮榜樣。我下決心向雷鋒同志學習,做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一天放學后,我哼著歌騎著自行車回家去。突然,發現前面有一位老奶奶拉著一輛架子車,車上坐著一位老爺爺。老爺爺看上去病得不輕,不停地呻吟著,只見老奶奶拉著車子上坡,很吃力的樣子,幾乎走不動。我立刻想起雷鋒,渾身涌起一股力量,放下自行車,急忙幫老奶奶把車子推到坡上。老奶奶感激地說:“謝謝你,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呀?”我突然想到了雷鋒幫助別人之后,人們問他叫什么名字的時候,他總是說他的名字叫雷鋒。于是,我裂開了嘴,笑著對老奶奶說:“我的名字叫中學生!”跨上了自行車頭也不回地奔向回家的路。
平時,不論鄰居哪位小弟弟妹妹央我給他們講故事的時候,我總是眉飛色舞地歌他們娓娓講來,聽得他們如癡如醉,總是纏著我再多講一個才肯放過我。奶奶看到總是說:“還是多看書好呀,都能當先生了!”聽了這些話,我心里比喝了蜜還甜。是的,這都是書這位良師益友教我這樣做的。
書是我的好老師、好朋友。在讀書中,我看到了人類與自然搏斗的動人事跡,也看到了人類戰勝野蠻,驅除邪惡,沖破黑暗,迎來光明的豐功偉績,更認識到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輩浴血奮戰的結果。
讀書使人避惡,讀書使人向善;讀書使人聰慧,讀書使人高尚。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拜書為師,與書為有吧!書會使你在人生旅途中獲得幸福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