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論語字篇一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言行的一部書,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選文中的十則有的談求知態度,有的談學習方法,有的談修身做人。
1、認讀字詞、積累文言詞匯。
2、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3、整理、積累成語、短語等語言材料。
1、誦讀2、合作探討3、培養勤學好問的學習方法。
語言簡練,含義深遠,因學生出次接觸文言文所以授課過程中老師要精講,學生要熟記深思牢記。
收集有關孔子的有關資料。
朗讀磁帶、幻燈片
1.同學們自讀課文“閱讀提示”,慢讀全文。
2.聽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體會語調。
1、聽錄音,朗讀課文。
2、結合課下注釋,串譯課文。
3、了解各章大意。
a、“見賢思齊”章:見賢思齊、勇于自省。
b、“三人行”章:擇善者而師之。
c、“士不可以不弘毅”章:人必須堅強并且有仁愛之心,并能堅持到底。
d、“歲寒”章:學會在逆境中求生存,不畏艱難。
e、“子貢問”章:自己做不到的,不要強加于別人。
4、小組內交流每則文意,領會蘊含。
5、教師抽查學生翻譯難句
6、學生集體大聲、流利、快速地朗讀全文。
7、學生跟著錄音輕讀,嘗試背誦。
學生小結本節內容
背誦課文
1、注音、釋義:
說信慍三省
2、翻譯句子:
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學生試作批注,概括、歸類每則內容大意。
2.積累格言警句和成語。
指導學生運用“__________與求知態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有關”句式說話。如“學而時習之”與學習方法、習慣有關,“人不知而不慍”與個人修養有關。
教師點撥,幫助學生完成分類式學習筆記如下:
(1)成語類
溫故知新見賢思齊三人行,必有我師任重道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格言警句類
①談學習態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
②談學習方法的
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③談修身做人的
(1)“學而”章
明確:“君子”,在《論語》中有多個義項:有時指有道德的人;有時指在高位的人。在句中取前義。
孔子一生際遇坎坷,但這位大智者能從理智上保持一種心理平衡,表達出一種坦蕩曠達的氣度,自謂之“不慍”,這種“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的精神足可為百世之師。
(2)“溫故”章
有些老師知道世上許多事情,講起來娓娓動聽,這樣的老師能說是好老師嗎?結合孔子的思想談談。
明確:《禮記·學記》中記錄了孔子這句話:“記問之學,不足為人師。”這說明了孔子認為只能記誦一些知識,是不能當別人的老師的;一定要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溫習舊知識中有所發現,才“可以為師”。
(3)“誨女”章
明確:孔子說這番話的用意是,言行要謹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識和本領,用現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謙遜的態度,不可強不知以為知。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處世之道,對此,曾經有過不同看法,聯系生活體驗,談談該怎樣看待。
明確:曾子曾經說過:“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學說的兩個方面。孔子用這句話給“恕”下定義,其中包含了相互體諒的意思。
對這一開放性的題目,學生可以各抒己見,有可取則予肯定,說錯了的(有可能誤解句意)要糾正。
(5)“歲寒”章
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
明確:何晏集解:“喻凡人處治世,亦能自修整,與君子同;在濁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茍容。”這是借松柏后凋比喻社會現象。
2.從“我的學習方法”或“我從《論語》學到很多”兩個題目中任選取一個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能引用論語或格言中關于學習方法的句子,字數500字左右。
完成寫作練習
《論語》十則
學習方法:1、3、4、
學習態度:5、6、7、
修身做人:2、8、9、10、
課后反思:
論語字篇二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有教無類。
3、未知生,焉知死
4、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5、言必信,行必果。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7、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8、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9、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0、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11、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12、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13、吾未見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14、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6、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17、小不忍,則亂大謀。
18、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19、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論語字篇三
論語座右銘(精選30句)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里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論語座右銘,歡迎大家閱讀。
1、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
2、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3、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4、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6、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衛靈公》
7、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論語》
8、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論語》
9、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12、不知言,無以知人。——《論語·堯日》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出處:《論語》
1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處:論語
15、"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出處:論語
16、君子不器。
17、與朋友交而不信。出處:論語
19、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20、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出處:論語述而
21、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出處:《論語公冶長》
22、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23、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24、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示例:酒自外入,機繇內泄。悔從醒生。
25、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穿窬之盜也與。
26、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論語
27、食不語,寢不言。—— 論語
28、雍也第六 子華使於齊,冉子為其母請栗。
29、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綽的清心寡欲,卞莊子的勇敢,冉求的多才多藝;再用禮樂增加文采,就可以算完人了。
30、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