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二十年后的桂林三十年后的家鄉字篇一
8月2日,我結束了廬山的旅行,坐大巴來到了南昌參觀滕王閣。
滕王閣、岳陽樓和黃鶴樓被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滕王閣始建于唐代,是一個皇帝的弟弟讓人建的,是供他玩樂用的。騰王閣之所以那么有名,是因為唐朝才子王勃16歲時寫的《騰王閣序》,其中最著名的一句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滕王閣在唐朝的規模為:三層,高27米,寬約14米。今天的滕王閣,連地下室共九層,高57.5米,占地達47000平方米。它經歷了28次摧毀,我門現在參觀的滕王閣是第29次修建的。
我一進大門,就遠遠的看到一個氣勢雄偉的古代樓閣建筑,色彩絢爛華麗,廊檐上掛著一個鑲著金邊的匾,上面有三個金燦燦的大字——“滕王閣”。
騰王閣里面都是文物展,有名人的字畫、有江西的歷代名人展… …尤其是6樓,我看到了蘇東坡抄寫的巨幅《滕王閣序》,這可是他的真跡。里面還有很多景德鎮的瓷器,每一個瓷器都栩栩如生,有高高仰頭的大公雞、有活潑可愛的瓷娃娃、有各種姿態的佛像、有我最喜歡的一對瓷兔,它們就像活的一樣,真是太可愛了。
站在滕王閣上遠眺四周,我看到了江水蒼茫,西山疊翠。整個贛江盡收眼底,遠處的漁船正在水上忙碌著,一座現代化的大橋像彩虹一樣飛架贛江兩岸,遠處高樓如林,公路如織,好一派繁榮景象。
我贊嘆中國古人的智慧,他們把建筑和藝術融合在一起,建成了如此雄偉瑰麗的滕王閣,如果你還沒有來參觀過,那么請你早日來欣賞它吧。
二十年后的桂林三十年后的家鄉字篇二
武當山景色優美,我終于有機會去欣賞一番了。
我們興致勃勃地登上了開往武當山的汽車。汽車漸漸入山,在懸崖峭壁上行進,一路北望,隱約可見武當金殿熠熠生輝。過了半個小時,就來到金頂山下,我們乘纜車飛奔金頂。俯身看金童峰和玉女峰,只見金童峰這位身披盔甲的威武青年,健背雄立;玉女峰倩影苗條,亭亭玉立。真是一對名副其實的“金童玉女”!
“嘩,嘩……”咦?怎么會有水聲?我側著身子一看,一條聲勢浩大的瀑布正順著山勢飛流直下,像一縷細長的白紗在山前飄拂。微風徐徐吹來,站在瀑布邊的人們,盡情地張開雙臂,任由這微風夾著稀稀疏疏的水點砸在身上,很舒服。
山間長滿了姿態奇特的古松,山頂霧氣繚繞,真讓人覺得好像進入了仙境一般。還沒等我細細品味這動人的風景,我們就來到了天柱峰腳下。
世界聞名的武當金殿就位于天柱峰頂,此峰拔空峭立,海拔1612米,猶如金鑄玉琢的寶柱雄峙眾峰之中,真是“一柱擎天”。金殿重檐疊脊,結構精巧,里面供奉著真武大帝的坐像。據說金殿建于明永樂十四年,六百多年過去了,依然流光溢彩,金碧輝煌,讓人不得不佩服制造者的本事!
武當山的美麗,已深深印在我心里,決不會輕易被抹去。
二十年后的桂林三十年后的家鄉字篇三
坐船漂過漓江,我們終于從桂林沒想到了陽朔,到達陽朔時已經是下午了,導游決定帶我們去銀子巖走一走,看一看。
聽導游說洞內很熱,有二十六攝氏度,一年四季都恒溫。我們走進洞,一點都不覺得熱,還有點涼颼颼的,有些人把剛脫掉的衣服又穿上了。洞里有許多奇石,沒過多久,就看見一塊巨大的石頭橫放在那里,這塊石頭大概二、三厘米厚,長約二、三米,這塊石頭的一端是個巨大的圓,圓的直徑約一米,圓的右側伸出一條比圓細一圈的長約二米,寬約三、四十厘米的各式各樣,各式各樣的頂端是尖的,邊緣還有一些凸出來的波紋,在燈光的照射下像一把金色的鑰匙,所以它的名字就叫“金鑰匙”。
我們繼續往前走,越往里走越熱,有的人又把穿上的衣服脫掉了。走著走著,我們看到兩根很長的石柱,它們頂天立地,大約二十六米左右,這兩根石柱是對夫妻術,左邊那根是丈夫柱,右邊那根是妻子柱,它們相親相愛,于是有了愛情的結晶,就在它們左邊不遠處有一根不到一米的石柱,這就是他們的寶寶。“丈夫”還抱著“妻子”呢!所以,“妻子”的“雙腳”并沒有著地,離地面還有幾十厘米呢!如果它還在繼續滴水的話,那么一百年后,“妻子”可能就能碰到地了,不用“丈夫”抱著了。
再往里走,我們看到一把立著的收攏的“傘”,“傘柄”朝下,在“傘”的左上方有一個缺口,據說是孫悟空打出來的,而那個調皮的“孫猴子”正躲在一旁偷偷地笑呢!
很快,我們看到了一塊酷似冰激凌的大石頭立在我們的面前,這就是所謂的“奶油冰激凌”!在“奶油冰激凌”的旁邊還有許多各種品味的冰激凌呢!看得所有人都直流口水!
一路上,我們看了各種各樣的奇石,如“水母”、“楊貴妃洗澡”、“定海神針”、“佛祖念經”等等,全都惟妙惟肖,非常逼真,大家去桂林的時候一定要去銀子巖看看哦!
二十年后的桂林三十年后的家鄉字篇四
那是一個曾經被遺忘的納西王國。那是一座至今無人登頂的神秘之山。那是一場蕩滌靈魂的旅程。
看到云南玉龍雪山的第一眼,我被震撼了。遠遠望去,那皚皚的白雪,銀雕玉塑般的千年冰峰,仿佛要刺破藍天,氣勢非凡。
乘上纜車,窗外云纏霧裹,使玉龍雪山乍隱乍現,有著“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神態,影影綽綽,令人陶醉。正在半夢半醒之間,已到了扇子陡景區。扇子陡,玉龍雪山主峰,也稱白雪山。據說,當你攀登上山峰看它時,它就像一把展開的白綾折扇,扇子陡便得名于此。急于想一睹此山的真面目,我便沖出纜車,卻感受到了驟然襲來的寒意。放眼望去,四周霧靄蒙蒙,白茫茫的一片,只可依稀看見不遠處的雪山,好似在與人捉迷藏。腳下踩的,是積滿雪水的巖石,舉步維艱。仰起頭,原想領略一番高處的美景,卻不想,越是往上,霧氣越是濃重,但也別有一番意境。
恍惚間,我聽到了少數民族嘹亮的山歌,那是納西族人對神靈莊嚴而神圣的祈福。玉龍雪山是納西族及麗江各民族心目中一座神圣的山。他們認為,從這里可通向豐衣足食、沒有任何煩惱的極樂世界——“玉龍第三國”。這里還流傳著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玉龍雪山云霧繚繞,雪山一側終年不見陽光,只有在夏秋時節,神靈才會賜予這個最接近天的地方一米長的、卻也是最燦爛的陽光。傳說,被這一米陽光照到的人就會擁有一生的幸福。
這時,只聽不知是誰興奮地叫道:“看,太陽出來了!”只見陰郁的濃霧逐漸散去,天 邊射下一束陽光映照在冰雪之上,寧靜壯美。人們紛紛把手伸進那縷小小的陽光里,臉上溢滿了幸福的笑容。我捧起手心里的陽光,想到那個美麗的傳說,不禁感慨萬分。我想,對于一個人來說,真正燦爛終生難忘的美好一閃即逝,正如這“一米陽光”般短暫。有時,一輩子無法成就的永恒,或許在某一點便凝成;一輩子無法擁有的燦爛,或許只在那一米之內。可是,錯過了便是錯過了。我不愿錯過,不愿錯過與玉龍雪山之間短暫而美好的回憶。我把陽光緊緊地攥在手心里。
不一會,陽光又被云霧遮擋住,天空開始下起淅淅瀝瀝的小雨。我們觀看了在雪山上納西族的祈福儀式。雙手合十,目光遼遠,向著春天的方向。展開雙臂,許下心中的愿望——希望再次來到玉龍雪山!
雨聲混雜著馬蹄聲漸漸遠去,歌聲和叫喊聲依然在雪山和天地間回蕩,那些泥土和汗水的味道縈繞在記憶里,那些心靈的震蕩讓人時時懷念起這塊有血有肉的土地。
這是屬于我的回憶,這是屬于我的玉龍雪山……
二十年后的桂林三十年后的家鄉字篇五
烏鎮是一個古樸典雅又美麗的地方,它位于浙江省。
進入烏鎮,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奇特的房子。那里的房子是用特殊的優質木材建成,而且建在水里。所以烏鎮又稱為“枕水之鄉”。每座房子的陽臺上有一塊甲板,人們就在這甲板上洗衣服、聊天。坐在甲板上看著水中自由自在嬉戲的魚兒;聽著樹上鳥兒婉轉悠揚的歌聲,心里別提有多舒暢了。房子門旁還有些雕花屏風,不僅漂亮,而且又能使房屋通風透氣。房子與房子之間還有一座拱形橋,為的'是人們出行方便。瞧!烏鎮的建筑風格多有趣!當看到這些,我不禁想起了古代詩人寫的《憶江南》。
再說說烏鎮的水。烏鎮的水十分清澈,清的能看到水底的水草、游魚;烏鎮的水十分平靜,靜的猶如一面魔鏡,把藍天白云、江邊的綠樹紅花、房子、游人都“吸”到了里面,構成一幅絢麗多姿畫卷。
烏鎮還有一處有趣的景點,叫“錢鐘廳”。里面有一個大鐘,如果你用錢擊中了大鐘,還代表你將來是個大富翁呢!
說完了烏鎮的美麗景點,再說說烏鎮的人。這是著名文學家茅盾的家鄉,他的文學作品豐富了家鄉的文化生活,給美麗的烏鎮增添了一份靈氣。
烏鎮真是一個景美,水美,人更美的寶地!
二十年后的桂林三十年后的家鄉字篇六
平遙古城是目前我國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因為這座古城的形狀象一只烏龜,所以人們有又叫它"龜城"。今天我當個小小導游員,帶領大家去觀賞平遙古城。
首先讓我們來到城門樓上,向下望去,兩道城門中間有一個四方形的小城,叫甕城。甕城有兩個作用,第一個作用是為了聚集雨水,怕雨水向城外流去。因為這里很干燥,把雨水看作是很珍貴的,連人們住的房子的房頂的人字架都很短,因為怕雨水流入別人家,真應了“肥水不流外人田”這句老話。甕城的第二個作用是可以用石塊等武器打擊來犯的敵人,起防御作用。
平遙古城的城墻很寬,城墻的上面鋪著很大的城磚。在城墻的瞭望口上架著幾門大炮,這是當時最厲害的武器,所以賜了個名字叫"神武大將軍"。人們可以在這里拍照留念,因為“不想做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再讓我們到縣衙去看看。縣衙坐北朝南,正門的兩邊蹲著兩只大石獅子,開著大口看樣子很威武。衙門的門欄很高,兩扇大門又厚又重,漆著朱紅的顏色。走進院內,東西兩房是古代收稅和納糧的地方,各有六個窯洞,寓意六六大順。再往里走是一個很大的正殿,是古代縣太爺辦公的地方,上面掛著“明鏡高懸”的大匾,左右兩邊放著許多審堂用的刑具,讓人進去有一種森嚴的感覺。繞過大殿進入后院,是縣太爺吃飯和休息的地方,門口掛著一副對聯,意思是視人民如父母。為人民辦實事。
從縣衙出來,我們漫步在明清一條街。這里全是明清時代的古建筑,各個店鋪的門面和牌匾也是古代的樣式,如果人們穿上古代的服裝,就可以在這里拍古裝劇了。
最后一站讓我們到中國最早的銀行——日升昌票號去看看。在右側帳房里塑著兩個蠟人像,一個像是在收錢,另一個在記帳。據說在這里一個記帳的伙計,一年能掙到80兩銀子,在當時一兩銀子就可以買一畝地。銀票上有嚴密的防偽措施,為了防止老顧客破譯,100年就更換了300套密碼。來到后院,這里的墻都是又厚又高,墻縫里砌著好多錢幣。據說是為了顯示主人家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