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最愛的美食火鍋字篇一
對于我這種吃貨來說,外出旅行一定要嘗嘗當地的美食,然后在游記中記錄下來。
西安最有名的美食是“羊肉泡饃”,我們第一天就趕到到了回民街最好吃的羊肉泡饃店——“老孫家泡饃”。羊肉泡饃的吃法很有意思,師傅會端來幾塊大餅,然后自己把大餅撕成“小片片”放入大碗,再把羊肉湯倒入碗里,再加上幾棵青菜和粉絲,一碗我和大師傅一起制作的“羊肉泡饃”就新鮮出爐了!
大唐不夜城步行街有一家“同盛祥”,這家店來頭有點大,它可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牛羊肉泡饃制作技藝”的代表。為了吃到美食,本吃貨怕過號,一直坐在那里,可是排了一個小時的隊呀!
這里的“宮保麻辣雞球”跟我們重慶的不一樣,擺盤很特別,那么大的瓷盤,只有十幾粒雞丁,兩片紅蘿卜,一旁放著小花小草,嫩綠的青椒點綴其中。我用筷子夾了一粒方塊雞丁送入嘴中,醬汁慢慢流出,舌頭舔著,酸酸的、甜甜的、苦苦的、咸咸的,這味道可就大了去了!
永寧門下的書院門老街的小巷里隱藏著一個——“醉長安”,我們東問西拐才找到了這里,二層小樓青磚土碧,古色古香,金黃色的燈籠四周高掛。
“妙筆生花”,褐色的筆架上懸掛著三支粗毫毛筆,仔細一瞧,嘿!其實筆頭是榴蓮酥,咬在嘴里,那叫一個脆喲!“晾衣毛肚”,一堆涼毛肚掛在一個精致的木架上,真的好像晾的衣服似的,蘸點花生醬或辣椒醬,這個味道不擺了!“葫蘆雞”,全班同學都知道,可是品德老師的說法跟這里不同,這個葫蘆雞用一個半葫蘆型的大木碗裝著,外酥里嫩,撕下一塊沾點辣椒面,真叫一個香啊!
西安的美食不多,但很有地方特色,有著濃厚的藝術韻味。風卷殘云,不一會,桌上的東西一掃而光,我舔了舔舌頭,咂了咂嘴巴,意猶未盡……。
我最愛的美食火鍋字篇二
明天,我們學校組織去動物園春游,要求自帶便當。
我想做蔥油餅當主食。要想這蔥油餅做的好吃,必須要掌握它的做法,媽媽說她也沒經驗。然后,我們按照手機百度上的操作跟著做。
首先,我把面粉放在盆子里,再加入少許鹽、雞蛋和一些水攪拌,再揉成一個大面團,面團揉好后,要醒30分鐘,使它變得更松軟一些。我在醒面的時候,趁機把蔥洗好,我拿著菜刀在切蔥時,媽媽不時地叮囑我:“要當心啊,不要切到手。”我心想:我才不怕,切個蔥簡直是小菜一碟呢!蔥切好,放上鹽、花椒粉、油拌均勻。我把醒好的面團切成一個個小劑子,放上蔥,再用搟面杖攤成一個面餅。結果,我弄成一個不規則,厚薄不一的“四不像”面餅。
看著簡單,結果操作起來難度不是一般大。原來做面食、做菜也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呀。
最后,我把面餅放在燒熱的.平底鍋里煎,我聽到鍋里發出“滋、滋、滋”的聲音,馬上聞到一陣蔥香四溢的味道,這時,面餅表面冒出了幾個大泡泡。“可以翻面了”耳邊響起了媽媽急切的聲音,我用鏟子很輕易的把餅翻了一個面,一塊香噴噴的蔥油餅就做好了。
我迫不及待的地拿起餅,一口咬下去,燙的我“哇哇”直叫,餅又脆又香,味道好極了。
我有一個藍色的便當盒,非常好看,一格放主食,一格可以放水果。我把切好的餅整齊地擺放好,又在另一格里放好水果,一個有營養又美味的便當就完成了。
我期待著明天快點到來,可以和同學們一起分享自己制作的美食。
我最愛的美食火鍋字篇三
位于陜西洛陽的方程,是個小村莊,去過的人都知道,方程有種特產---面!最有名氣的是漿面,燜面,炒面和鼎鼎大名的羊肉燴面。
大家知道嗎?羊肉燴面有多么的香!多么的美味!今天我就帶大家一睹羊肉燴面的風采。
燴面的主要食材當然是面,它不同于普通的面條,又寬又粗,滑滑溜溜,在水里像泥鰍似的`翻來滾去一番就被撈出,接著鍋里倒入鮮美的羊湯,放上幾片生鮮的羊肉,稍加煮熟后,將半熟的面放入鍋中,中火翻煮,然后把綠油油的大蔥剪成碎段,放入鍋內,小火煮上一到兩分鐘,最后放鹽,麻油,再撒上辣椒,這樣,最后一道工序完成,香噴噴的羊肉燴面新鮮出爐。哇!簡直了!把我饞地直流口水,迫不及待想嘗上一口,接下來,就跟隨我一同去嘗嘗這誘人的人間美味吧!一定讓你垂涎三尺。
哇!一大碗羊肉燴面香味撲面而來,我拿起筷子撈上一口就往嘴里送,一刻沒有耽誤,像是只要晚了一兩秒就會被人搶走似的。天哪!又香又滑,還帶著嚼勁。
我又吸了一大口,“絲溜”一下,寬面條狠狠地甩了我一大鞭子,哈哈!這羊肉燴面活啦!我又喝了一口湯汁,這湯汁讓我的味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真是意猶未盡。
如果你來到方程這個小村莊,可別忘了品嘗下這美味無比的羊肉燴面噢!
我最愛的美食火鍋字篇四
我的家鄉是美麗的鷹城。它不僅充滿著文化底蘊,還有著許多特色的美食。
每天早上,我一睜開眼,就能聞到一股讓我興奮的香味兒,這是樓下胡辣湯店里飄來的香味。這就是鷹城有名的焦店胡辣湯。它的制作很有講究,每一百碗要一斤牛肉,紅辣椒面3小湯勺,羊油1斤,粉欠四斤,大料五量,鹽半斤,還要味精、黃花菜、面筋、木耳、粉條這樣做成的胡辣湯,才有鮮美的味道,也是我喜歡的美食。
來到胡辣湯店的門口,左邊一口大鍋里已經盛著做好的胡辣湯了,右邊的一口大鍋正在炸著油條,只見大師傅把一截一截兒的面,做成油條狀,沿著鍋邊輕輕放下,那面在油鍋里嘩的一下就脹了起來,隨后翻了幾個身,打了幾個滾兒,撈出來就是油條了。剛出鍋的油條金黃金黃的,一股香味直往鼻子里鉆,誘人得很。
走進店里,要一碗湖辣燙,再要一元錢的油條,馬上就會讓你食欲倍增。那白白的豆皮,黃黃的花菜,透明的粉條和牛肉碎構成了一碗美味可口的胡辣燙。夾起一根油條送進嘴里,一口咬下去,脆脆的口感又帶一絲柔韌,那是外焦內嫩,格外好吃。再喝一口胡辣燙,先是那胡椒的辣,接著就是整個湯的那種復合的香味了,讓我百喝不厭。
我的家鄉還有各式各樣的面條,每一種面條里都有它特別的味道。西紅柿雞蛋面是一種西紅杮的酸加上雞蛋的香,陽春面是小蔥的清香和面的本色的香,羊肉面是羊肉的細嫩加上濃濃的湯味和面的清香構成的你到美食一條街看看,有幾十種面呢,那可是薈萃了四面八方的美味。
我們鷹城不僅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是一個美食之都啊!
我最愛的美食火鍋字篇五
寧波有許多特產,例如,湯團、溪口千層餅、三北豆酥糖……這么多的美食,我數也數不過來,那么,我先來介紹一下湯團吧!
湯團,原名元宵,據考證,寧波湯團始于宋元時期,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它用寧波當地盛產的一級糯米磨成粉做成皮,以細膩純凈的綿白糖、黑芝麻和優質豬油制成餡,具有香、甜、鮮、滑、糯的特點,咬開皮子,油香四溢,糯而不粘,鮮爽可口,令人稱絕,因而享譽海內外。
寧波民間每逢正月初一早晨,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都要吃湯團,以示歡樂、團圓、吉祥之意。一些海外僑胞每逢佳節,也都愛吃碗湯團以寄托思鄉之情。
關于湯團之名還有一傳說。一九一三年,袁世凱篡奪革命成果,做了大總統,他一心想當皇帝,又怕人民反對,一天到晚提心吊膽。因為“元”和“袁”、“宵”和“消”是音同字不同,“袁消”有“袁世凱被消滅”之嫌,于是,就在一九一三年元宵節之前,袁世凱就下令把“元宵”改為“湯團”(湯圓)。這便是傳說中湯團一名的來歷了。
湯團的做法可簡單啦!連我都會:
先準備作料,面粉、適量綿白糖(沒有的話,用白糖也湊合)、黑芝麻、豬油、水。第一步,把面粉和水調和一下,用手和面(手要洗干凈),多揉一會兒,然后放在一邊,取出磨好的黑芝麻和一塊豬油,用手揉,把黑芝麻和豬油揉得合二為一就可以了。用手把面擠成劑子,把餡也擠成一個個小劑子,把面劑子揉圓,摁出一個小坑,把餡劑子放入面劑子中,揉圓,即可。以此類推,依個人胃口大小決定制作數量。放入鍋中以后,待其上浮,稍過一會兒,即可撈出食用。煮的過程中,火候大小不宜過旺。
大家嘴饞了嗎?自己動手來制作吧!
我最愛的美食火鍋字篇六
我的家鄉安遠有許多美味的小吃,糍粑、粄干留給我的印象最深。
粄干是安遠最普通、最常見的一種小吃。也可以稱作“燙皮”,未炒之前堅硬如骨俗稱“骨紙”,但只要把骨紙放入鍋中爆炒后,干瘦的`骨紙就如花兒一般盛放,變得潔白如云,有些像庥雀變鳳凰的華麗轉身。炒骨紙是一件很有趣的活計,說它有意思主要是因為炒骨紙得用較粗的河沙,農婦們將河沙洗凈,曬干,然后灑上油入鍋爆炒,多炒幾遍,河沙由黃變黑,這時就可以用來炒粄干了。粄干炒起來也是有技巧的,關鍵是懂得燒火。火燒大了,粄干會焦,火小了,骨紙不能完全膨化,吃起來有“骨頭”。
用大米制成的粄干物美價廉,上世紀九十年代以膽,安遠家家戶戶都會做,現在市場上經濟發達了,有專門做粄干的專業戶,人們要吃,習上一袋即可。但在我看來,還是少了以前的那份樂趣,以前大家參與了浸米、磨漿、上鍋、切片、曬干、爆炒的全過程,就像一個園丁目睹了一朵花的孕育與怒放,感覺完全不同。
和燙骨紙、炒粄干一樣有趣的還有打糍粑。
打糍粑是男人的一項集體活動,也是一項甜蜜的勞動,揮動胳膊時,人們常常被撲鼻而來的米香所迷倒。將蒸熟的糯米飯放入石錐中,在粗木棒不斷搗之,直到米飯碎爛,再將其做成圓形,灑上芝麻豆粉,可煎可炸,香糯無比。糍粑若蒸,多用蕉葉包著,既美觀,也能隨身攜帶,真正的一舉兩得。
我最愛的美食火鍋字篇七
“咕嚕嚕”,我摸摸肚子,午餐鬧鈴又響了。今天我該做些什么呢?洋蔥炒雞蛋,還是土豆粉蒸肉?都不是,我要做我最喜歡的酸湯肥牛。
我先準備材料:娃娃菜、金針菇、肥牛,還有酸湯包。這是我第一次做酸湯肥牛,能做好嗎?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動手了。
我先把水燒開,這時金針菇哥哥和娃娃菜弟弟都一股腦地鉆進鍋里,它們都沉在水底,好像在練習潛水。不一會兒,它們又浮了上來,可能是練得太久,想休息一會兒。娃娃菜弟弟好像換了一件衣服,顏色變得更鮮艷了。鹽叔叔又跑到它們身上,讓這些食料變得更加美味。接著我把它倆撈出來,放入盤子打底。然后我把鍋里倒上油加熱,生姜丁、大蒜、花椒、紅尖椒迫不及待地跳到鍋里,五顏六色好看極了。鍋里發出“滋滋”的.聲音,好像在開音樂會。我邊做邊想:好像也沒那么難嘛。
我往里面加了些水,水開了,該放酸湯包了,這時爸爸提醒我:“一定要把酸湯包里的所有調料都擠出來,這樣湯才會更有味道。”聽了爸爸的話,我拿起酸湯包,用力地擠了起來,調料把水染得黃澄澄的,好看極了。肥牛大哥們也躍躍欲試,轉眼成了跳水健將!爸爸說,要把肥牛攪拌一下,這樣才會受熱均勻。湯和肥牛都熟了,散發出的香味飄滿了整個屋子。我把湯倒入打底的菜上,大功告成!我自豪地想:我做的酸湯肥牛肯定很不錯。
準備開吃了。我夾了一塊肉,放進嘴里,哇,又酸又辣,好吃極了!
這就是我的酸湯肥牛誕生記,有趣吧!
我最愛的美食火鍋字篇八
于是我們便慕名前往,原來是廣東的老字號點都德開了連鎖店,就在我們住的附近。普通的餐廳都是中午開始營業,可這里大早上89點就已經坐滿了人,可熱鬧了。爸爸告訴我,廣州人特別鐘愛早茶,一邊喝茶一邊吃著精致的點心,一邊和家人朋友聊天,享受生活。
打開菜單一看,各種菜品琳瑯滿目,爸爸先要了壺鐵觀音,又為我們點了特色水晶蝦餃、蟹黃包、腸粉,粉蒸排骨和一份奶凍,我自己又點了一份“心靈雞湯”——其實就是椰汁雞湯。
我們喝著茶,不一會兒一籠籠的點心就呈了上來,輕煙隨著蓋子的開啟歡快地從籠中跳出,鉆進人的鼻孔,我就使勁聞,恨不得把所有的美味全吸過來。“你別光聞,快嘗嘗啊!”媽媽說著給我夾了塊腸粉,那口感沒有哪個詞語可以描述的,只能用妙不可言來形容了。我又狼吞虎咽的嘗了其它幾個點心,不僅味道鮮美,看起來也很精致,再配上鐵觀音的清香,我吃得大快朵頤。
這一頓豐盛的早茶吃下來,我撐的連午餐也吃不下了。
我最愛的美食火鍋字篇九
我喜歡看各類的美食節目,更愛吃各種各樣的美食。
每個周末爸爸媽媽都會帶我去吃各種美食。有火鍋,烤肉,川菜,湘菜,東北菜,湖北菜,牛排和意大利面等等。
這么多的美食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牛排。周末的時候我們去吃牛排,剛一進店,哇!好多人呀!生意也太好了吧!還好我們來的時間剛剛好,靠窗邊還有位置。我們坐了下來,服務員阿姨拿來菜單讓我們看,菜單上有各種口味的牛排,我都看花了眼。最后我們要了菲力牛排,黑椒牛排,水果沙拉,還有意大利面。牛排我們都要了七成熟的,因為太生的話吃不慣,太熟的話又嚼不動,所以七成熟剛剛好。
在等牛排的時候,服務員阿姨給我們上了例湯,沙拉,餐前包,刀叉和勺子,還有一塊紅色的餐布。很快我們的牛排上場了,服務員叔叔端上來的時候,鐵盤熱乎乎的,還發出“滋滋”的響聲,上面還罩著一個像鍋蓋似的蓋兒。掀開蓋子一陣香氣撲鼻而來,我心心念念的牛排就在眼前了。鐵盤里有牛肉,有煎蛋,有切的`很好看的胡蘿卜和像彈簧一樣的意面,擺的很漂亮,顏色也很好看,讓人很有食欲。
哈哈,我要開動了,我迫不及待的一手拿刀子,一手拿叉子,小心翼翼的把牛排切成小塊,再用叉子送到嘴巴里。越嚼越香,牛排可真是好吃,軟軟的,香香的,吃在嘴里肉質嫩滑爽口而且多汁,再配一口例湯。哇,更棒了!我吃的有滋有味,一盤牛排被我一掃而空,一點也沒浪費。
美味的牛排吃完了,但是牛排的香味卻在我嘴里回味無窮!
我最愛的美食火鍋字篇十
離開上海,來到蘇州了。一下火車,當然要品嘗精致的蘇州茶點!我們立即來到一家飯店,點了一桌的蘇州特色小吃。過了一會兒,上菜了。
第一個:八寶飯。我咬了一口,嗯,甜甜的咸咸的,味道很特別。這時老媽突然來考我了,“小悅,你說說這個飯為什么叫八寶飯呢?”這哪能難倒我?我眼珠骨碌一轉,對媽媽說,“那得讓我先吃一口,才能告訴你”。我一口咬下去仔細看看,哇,原來飯里面有那么多東西,紅豆、紅棗、蓮子、葡萄干、瓜子仁、果脯還有核桃,但是一共也才七種呀,怎么會叫“八寶飯”呢?我疑惑的望著媽媽。只見媽媽微微一笑,摸著我的頭說,“傻孩子,既然你吃的是飯,那怎么你把糯米算漏了呢?糯米也算一寶呢!”哦!原來是這樣,我恍然大悟,真的是有八種食材呢,“八寶飯”名不虛傳,哈哈!
正當品嘗八寶飯,我“無肉不歡”的媽媽咬著一個黑黑的東西,說:“這肉好吃”,爸爸又說:“而且還是瘦肉呢”,咦,正中下懷,我最喜歡這種的鹵肉呢。于是,你一塊我一塊,很快就把這盤肉吃完。經了解,這個菜叫“太倉肉松骨頭”,有“鴻順骨頭鍋里煮,武陵老街三里香”的贊美。
吃完肉以后,大家幾乎都半飽了,但、還、有、菜、沒上呢!服務員送來一盤糕點,松松軟軟的,糕點上印了“必勝”兩字。大家都很好奇為什么會有這兩個字,服務員笑著解釋說:“這是南宋時韓家軍為了鼓勵士兵而做的‘必勝糕’,喻意逢戰必勝!”原來“必勝”糕點有這么一段故事的,真有意思。
等等,來到蘇州,必須吃蘇式小籠包。一口一個,湯汁濃郁,咸而鮮香,真的有蟹黃和蝦肉,嘻嘻,太好吃了。
接著又上了船點、老湯面,三味糕……我們全都吃了,拍拍肚皮,太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