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春節風俗篇一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春節是人人喜歡的節日。它描繪了我國人民歡度春節盛大的喜慶情景。在這個時候,人們開心極了。家家戶戶團員在一起。春節的時候有很多風俗習慣,如:貼春聯,放鞭炮,大掃除,包餃子,守歲……其中,我覺得比較有趣的是守歲,吃水餃和放鞭炮。
放鞭炮是有特殊含義的。以前,我聽奶奶說:"放鞭炮是為了驅趕年獸。年獸只要在大年初一的時候,它就會在人間橫行霸道,欺負人們,抓走小孩。所以就用鞭炮嚇走年獸。"每次我回家的時候,親戚家的小孩子就會嚷嚷著給他們講故事,想想就久久不能忘懷。
守歲在古時候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之"辭舊歲"有真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父母延長壽命。它是農歷臘月的比較后一天,是一個很特別的節日,到時候家家戶戶都會聚在一起守歲吃年夜飯,一起迎新年。
吃水餃有一種樂趣,包水餃的時候,會從里面放一枚硬幣,誰吃到就會今年發財。記得每次我們都爭著吃。
現在的春節熱鬧極了,家里的孩子們像風似的在外面瞎跑,大人們在后面追也追不上。撞著人了,也不說聲對不起。還要等著大人拽回來,對著那個人說對不起。要壓歲錢的時候就對著老人磕三個響頭,拿到了就樂呵的不行。
傍晚家家戶戶都在吃餃子,放鞭炮。沒有一個房屋是關著燈的,大家聚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別提有多熱鬧,人們盤踞在一起才是比較快樂的日子了。春節的這一天,大家都要很早起床,穿好新衣服去到親戚家拜年。
在商場里,在大街上,各式各樣的東西都擺出來了。小孩子爭著要家長買。有賣對聯的,賣糖葫蘆的,賣玩具的,街上沒有一個空地。啪啦啪啦,鞭炮聲隨聲響起。新的一年又開始了。
年后,元宵節也來了。湯圓的口味也很有,黑米的,花生的,水果味的等等。
春節風俗篇二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中國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還有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相傳至今。比如,掃塵、貼春聯、貼窗花、倒貼“?!弊?、畫年畫和守歲等等。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在古書《呂氏春秋》中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習慣了,此外,掃塵還有“除陳布新”的含義。
春聯也叫對聯、桃符,它以對偶、精巧的文字抒發美好的愿望,是我們中國獨特的文學形式。春節貼春聯這一習俗起源于宋代,春聯分為上聯、下聯和橫批。
“?!弊?,指的是福氣、福運,春節貼“?!弊质菫榱吮磉_對親朋好友的一種祝福??墒菫榱烁浞值伢w現這種祝福,人們干脆把“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埂恕薄?/p>
現在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已很是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家家戶戶帶去了興旺和歡樂的喜慶場面。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
在此我再送大家一副對聯:“焰火耀長空,色彩斑斕歡度除夕度,金龍騰大地,人聲鼎沸喜迎吉祥年”!
春節風俗篇三
我的家鄉雖然沒有城市里春節熱鬧非凡,但也處處充滿著喜慶的味道。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人們早已準備好了。當夜幕降臨時,便響起了轟轟烈烈的打鼓與樂器聲。一支隊伍緩緩走來了,隊伍里每個人都打扮的十分滑稽!
在最前頭的,是兩個舉著花傘的老年人,看起來像60多歲的人了。不過,精神得很呢!他們邁著矯健的步伐,扭著腰,像是兩位容光煥發的少女。
緊接著,后面的兩個扭秧歌的人吸引了我的目光。他們手里拿著一把帶有彩帶的扇子,臉上一個勁地笑不停。身體跟面條似的扭來扭去,豪無倦意。
在除夕那天,許多小販早已把天蓬拉開,擺上桌椅。準備迎接客戶呢!一道街上擺設滿了大蓋蓬。大家都等著到晚上呢!
天色漸漸暗下來了,這條街上早已經人山人海了。有的人忙著吃飯,有的人忙這挑首飾掛鏈,還有的人忙這買春聯呀什么的。
家鄉的習俗真是數不勝數,家鄉的春節真是充滿快樂的年味呀 !
春節風俗篇四
春節是我們中國農歷的新年,所以過年對我們中國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節前的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剃頭發,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弊值怪N,我固然知道為什么要倒著貼,將‘?!值怪N是一種習俗,‘?!官N說明‘?!梗ǖ剑┝耍〉胰匀粏柕溃骸斑^年有什么習俗和規矩?。俊眿寢屚O率种械幕?,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于“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后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是現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獲太大了,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仿佛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春節風俗篇五
春節,人們俗稱“過年”。那么,人們過年一般干什么呢?那就要看不同地方的風俗了。
在規定的路段上放煙花,或者在家看電視轉播的春節聯歡晚會。
鄉村的除夕是這樣過的:大清早,人們就起來了。換上新衣裳以后,就在自家的門前貼對聯,家家戶戶的院里都掛上了紅燈籠。晚上,家家戶戶的燈籠都亮了,紅紅火火一片。每家門前“劈劈啪啪”都是爆竹聲。人人挨家挨戶到處串門,好不熱鬧。
大年初一,城市和鄉村的人們,都帶著年貨,有的去廟里上香;有的去親戚朋友家拜年;還有的一家一起出去游玩。
這就是中國人們過年的風俗。
春節風俗篇六
我們的祖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有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但是我最喜歡春節,因為春節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還可以得到壓歲錢,男孩子還可以放鞭炮呢!
春節是我國人民最重視的節日。關于春節的來歷是這樣的: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澳辍背D晟罹雍5?,每到除夕這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里的人們都要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后來有一位老人,告訴大家?!澳辍鲍F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春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在我們的家鄉,人們在除夕前好幾天,就開始準備過年了。人們會買鞭炮、買春聯、準備年貨、買新衣服,人們還要徹底打掃衛生。除夕之夜,我們還要吃餃子,每年包餃子的時候,媽媽會在一些餃子里包上硬幣,誰吃到了有硬幣的餃子,就代表著誰在新的一年里會交好運的。吃完餃子后,我們都會守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
到了春節那天,我很高興,因為我可以穿新衣服,而且還可以收到很多壓歲錢,另外我發現別人也都很精神,也很高興,到處都充滿了歡樂的笑聲!
我喜歡春節!
它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它們吧!
春節風俗篇七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春節又一些傳統的風俗,比如,掃塵、貼春聯、貼窗花、倒貼“?!弊帧嬆戤嫼褪貧q等等。下面就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春節風俗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中國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還有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相傳至今。比如,掃塵、貼春聯、貼窗花、倒貼“?!弊?、畫年畫和守歲等等。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在古書《呂氏春秋》中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習慣了,此外,掃塵還有“除陳布新”的含義。
春聯也叫對聯、桃符,它以對偶、精巧的文字抒發美好的愿望,是我們中國獨特的文學形式。春節貼春聯這一習俗起源于宋代,春聯分為上聯、下聯和橫批。
“?!弊?,指的是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是為了表達對親朋好友的一種祝福??墒菫榱烁浞值伢w現這種祝福,人們干脆把“?!弊值惯^來貼,表示“?!埂恕?。
現在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已很是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家家戶戶帶去了興旺和歡樂的喜慶場面。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
在此我再送大家一副對聯:“焰火耀長空,色彩斑斕歡度除夕度,金龍騰大地,人聲鼎沸喜迎吉祥年”!
春節是我們中國農歷的新年,所以過年對我們中國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節前的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剃頭發,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弊值怪N,我固然知道為什么要倒著貼,將‘?!值怪N是一種習俗,‘?!官N說明‘?!?到)了!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么習俗和規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于“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后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是現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 ,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獲太大了,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仿佛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興了,春節習俗總會讓我吃驚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個了:吃年飯,看晚會,午夜放煙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媽等親戚都歡聚一堂,外婆外公滿臉喜悅,開心地忙碌著。對,今天我們要吃年飯了!“噼里啪啦”,一陣鞭炮聲響起,年飯做好了!當然,吃年飯總忘不了土地爺爺,敬幾根香,擺幾碗菜和一碗飯,求土地爺爺保佑,來年豐收。接下來,便入席了。吃罷年飯,大家都坐在爐子旁邊聊天。外公外婆這時候可就忙咯!吃年飯(也可以說是團圓飯),是春節的重要習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兒,大家都會趕回來,和家人一起共享這美好的時刻。吃年飯時,大家總有很多話要說,說工作,說家庭,等等。吃年飯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只要家人都到齊了,想什么時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節聯歡晚會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時候:收壓歲錢。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大舅舅一個,小舅舅一個,外婆一個……大家都忙活完了,該坐下來休息休息了,于是,我們便團聚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邊看邊聊,仿佛話總也說不完似的??偹惆镜?2點了,午夜煙花快燃放了!“轟!”一個禮炮打響了,天空頓時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斕的彩衣。隨著第一個禮炮的打響,各家不約而同地放出了各種款式的煙花,每一家的屋頂上都掛上了一個美麗的帽子。放煙花的聲音震耳欲聾,五彩的煙花使我眼花繚亂。我和大舅媽跑到樓頂上觀看煙花,我興奮得直跳:“我這次苦熬到12點真是沒白費,這真是太壯觀了!”午夜放煙花,有可能是每個地方都有的習俗,有可能是我們家鄉特有的一種習俗,但都一樣,我見識到了,你們也聽說了!
這天,是初一,才剛起來,就聽見門外一陣拜年聲:“給您老拜年了啊!”“哎!來了來了,新年快樂!”“新年快樂!”這時候,外婆正忙著做早餐,外公則正忙著招呼人?!白幌掳砂?”“不了不了?!边@樣的對話總會聽見很多次。我趕緊吃完早餐和小舅舅他們出門了。小舅舅的雙胞胎女兒紫依和紫芊各提著一個袋子,每到一處袋子里的東西就會增加一點,可高興壞她們了。所謂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戶地走動,有時候會在哪一家坐一會兒,聊聊天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著個袋子去拜糖。聲明一下啊,我可沒有哦!
臘月初一
“臘月初一蹦一蹦,不生災不長病。”這是我姥姥常說的一句話,后來我媽媽也會了,這不現在我也學會了。這一天媽媽買來很多瓜子、花生還有甜甜的爆米花,只是不敢多吃,多吃會上火。甜甜的爆米花在唇齒之間彌漫的時候,享受著來自長輩的祝福,對春節的盼望也愈加濃烈起來。
臘月初八
臘月初八這一天,家家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又有“福壽粥”“福德粥”之稱,意思是說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壽。多用糯米、紅豆、栆、栗子、花生、蓮子、百合、桂圓等煮成粥。據說先前臘八粥熬好后,要先敬神祭祖,然后贈送親友,以表祝福,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如果臘八粥吃數天還有剩余,人們便認為是年年有余的好兆頭。
我媽媽做的臘八粥不僅有傳統的配料,還加入了枸杞、燕麥、薏仁等足足有二十來種,在高壓鍋里煮呀煮,熬呀熬,加入耐心、愛心和糖煮成香噴噴,令我垂涎欲滴的臘八粥。在寒冷的冬天吃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既香甜可口又有營養,那感覺簡直是相――當好。
臘八這一天還要將蒜剝好腌臘八蒜等過年吃餃子用。過了臘八就開始置辦年貨了。年的也味道越來越濃了。
臘月二十三
臘月二十三,糖瓜粘,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人們認為灶神為掌管一家興衰福禍的“一家之主”,“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惡,奏一家功過?!痹谶@一天吃糖,是賄賂一下灶王爺,希望他嘴舔著點“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也就是多講好話,為家人帶來好運。俗話說“吃人家嘴短”,我想神仙也不例外。
臘月二十三還有吃餃子放鞭炮的習俗,我想為什么叫“小年”呢,其實就是對年的一次“彩排 ”“預演”,先品嘗一下年的味道。
臘月二十四
家家戶戶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玥玥順便說一句,希望在打掃房間的時候也掃掃心靈的房間,把這一年的煩惱和憂愁也一掃而光吧!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工整、對偶、精巧的文字抒發了人們美好的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流傳至今。
一些人家還要在屋門、墻壁、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弊?。春節貼“福”字,是我國由來已久的風俗?!案!弊种父狻⒏_\,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有的人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貼窗花 掛年畫
窗花即剪紙和年畫一樣都是我國古老的民間藝術。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
除 夕
吃過晚飯,全家人一起包餃子看春節聯歡晚會。新年的鐘聲敲響了,四面八方的鞭炮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禮花照亮了夜空。與鞭炮聲相映成趣的是同樣不絕于耳的短信嘟嘟聲,短信拜年已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種祝福方式了。
春節快要來臨了,這可忙壞了春節的習俗。這天,它們聚集在一個女主人家里,舉行了“誰是人們最喜歡的春節習俗”評選活動。
“不對不對,我可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一個!”穿著一身金黃色衣服的“壓歲錢”趾高氣揚的上場了:“首先說一句,你們誰也別和我爭,人們最喜歡的春節習俗肯定是我……”壓歲錢還沒說完,“對聯姐妹”反駁到:“你還多厲害吶,不就是受小朋友歡迎嘛,你又不能像人家煙花爆竹一樣能趕走什么怪獸,哼!驕傲什么?”“你這可說點上了,你們不知道嗎?我也和煙花爆竹一樣能趕走怪獸?!薄澳悄阏f說看?”對聯姐妹有點不太相信。壓歲錢一本正經的說:“我能趕走的怪獸是‘歲’。每年除夕夜,它都會禍害兒童,后來,人們發現‘歲’害怕錢,于是,每年除夕夜,人們都會給小朋友一些錢壓‘歲’,我的名字也就誕生啦!所以我是人們最喜歡的習俗!”“憑什么,我才是!”“我是!”“我是!”……所有習俗都爭論起來。
春節風俗篇八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這個節日里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習俗。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我們這兒的習俗吧!
每家每戶在春節除夕團圓飯開飯前放鞭炮、新年鐘聲敲響的那一刻、大年初一早上、初二、元宵節都要放鞭炮慶祝春節的到來。放鞭炮在古代是為了趕走一個叫“年”的怪獸。“年”欺壓百姓,但是人用放鞭炮的方法趕走了它,所以放鞭炮作為一種春節習俗流傳至今。
除了放鞭炮,還有倒貼福字。倒貼福字表示“福”到了。在農村有的人家在水缸和垃圾箱上倒貼福字,是因為水缸和垃圾箱里的東西要從里面倒出來,為了避諱把家里的福氣倒掉便倒貼福字。這種做法是巧妙地利用“倒”字的同音字“到”。用“福至”來抵消“福去”。用來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屋內的柜子上、桌子上倒貼福字用來表示福氣會一直來到家里、屋里、柜子里。
拜年也是春節習俗。拜年一般在大年初一的早上,人們都起得很早,見到認識的人要說祝福語。我最喜歡拜年了,因為拜年可以掙壓歲錢。這時候是我最高興的時刻了,拜完年數著我的壓歲錢,心里美滋滋的。
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如:掃塵、貼年畫、穿新衣、吃團圓飯、吃餃子、守歲……等。這就是我們這兒的春節習俗,和你們那兒的一樣嗎?你也說說吧!
春節風俗篇九
帶著一片喜慶的紅色,春節悄悄來了。
這個時候的潮州總會分外的熱鬧,家家戶戶都會貼上春聯,預祝新的一年能有一個好兆頭。
春節,大人們都會事先打掃好房子,所謂除舊迎新,并且還會買雞鴨鵝豬肉年糕等來祭拜神明、天地公。這也是中國上下幾千年一直不變的傳統和風俗。
在春節里,每個人都要穿上新衣新鞋,春節一片新。來到小鎮上,到處都是一片喜慶的紅色,家家戶戶都放起了鞭炮,而且東家放完鞭炮西家又開始接著放,永不間斷;一到晚上,每家無論在哪里都會亮起燈來,還有人會在家門前放起煙花,天空上也不再孤獨。
春節,還有另外一個主題,那便是團圓,那些離鄉外出打工的潮州人非特殊情況一定都會趕回鄉里,在除夕夜里一起吃一頓最豐盛最棒的團圓飯,飯后,也則是我們小孩最期待的環節,因為那時候比我們大一輩的家人總會給我們小孩子分發壓歲錢。
接著,我們總會跟著大人們挨家挨戶地去拜訪親戚朋友,這時我們會帶上紅包,帶上柑橘;并且祝賀對方春節快樂,然后他們也總會給我們紅包,這對于我們這些小孩來說也是一種抵擋不住的誘惑,也不懂的拒絕,直接伸手就拿,有時還會忘記道謝。
這就是我們潮州人的春節,簡單而又有意義。
春節風俗篇十
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只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干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并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于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后來,人們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后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愿,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征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愿。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鐘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里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準備同敢于上門來的鬼魅戰斗。由于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于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于門旁鎮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后,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