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對某一特定時間段內的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怎樣寫總結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總結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會考語文知識點總結篇一
一、虛詞 1. 而
(1)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連詞,表轉折) (2)倚歌而和之(連詞,表修飾)
(3)正襟危坐,而問客曰(連詞,表承接) (4)侶魚蝦而友麋鹿(連詞,表并列 )
(5)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連詞,表轉折 )
(6)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連詞,表轉折) (7)自其不變者而觀之( 連詞,表修飾 )
2.之
(1)月出于東山之上(助詞,的) (2)凌萬頃之茫然( 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
(3)哀吾生之須臾(助詞,的) (4)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代詞,它 )
(5)茍非吾之所有(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6)耳得之而為聲(代詞,它 )
(1)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詞,在 ) (2)月出于東山之上( 介詞,從 )
(3)徘徊于斗牛之間( 介詞,在 ) (4)于是飲酒樂甚( 介詞,在 )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詞,被 ) (6)漁樵于江渚之上(介詞,在)
1. 通假字 (1)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通“憑”,乘 )
(2)山川相繆(通“繚”,環繞 )
(3)舉酒屬客 ( 通“囑”,勸人飲酒 )
(4)舉匏尊以相屬(通“囑”,勸人飲酒 )
古義: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來作為圣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5)倚歌而和之 古義:循,依。 3. 一詞多義 (1)東 a順流而東(動詞,向東進軍)
b東望武昌(名詞作狀語,向東)
(2)望 a七月既望(名詞,農歷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動詞,眺望,遠看)
(3)下 a方其破荊州,下江陵(動詞,攻占)
b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詞,下面)
(4)如 a縱一葦之所如 (動詞,往)
b如怨如慕(副詞,像)
(5)歌 a扣舷而歌之 ( 動詞,唱)
b歌曰 (名詞 歌詞)
c倚歌而和之 (名詞 曲調)
(6)長 a抱明月而長終 ( 永遠)
b而卒莫消長也 (增長)
4. 詞類活用
(1)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名詞用作狀語,向西,向東) (2)下江陵(名詞用作動詞,攻占)
(3)順流而東也(名詞用作動詞,向東進軍) (4)舞幽壑之潛蛟(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起舞 )
(5)泣孤舟之嫠婦(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詞用作動詞,整理 )
(7)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名詞用作狀語,向
南 )
(8)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名詞用作動詞,打魚砍柴 ) (9)侶魚蝦而友麋鹿(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侶,以??為友)
(10)不知東方之既白(形容詞用作動詞,顯出白色 )
高中會考語文知識點總結篇二
第1課 古代兩河流域
知道:1. 兩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是指亞洲西部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流經的區域,東西兩面分別與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大沙漠相鄰、北接小亞細亞山地、南臨波斯灣,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國境內。
2. 楔形文字(釘頭文字)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象形文字之一。《吉爾伽美什》是用楔形文字寫成,并通過泥板文字保留下來的古代優秀文學作品。
理解:1. 《漢穆拉比法典》的作用:為了更有效地規范王國的社會秩序,進一步鞏固王國的統治。2. 《漢穆拉比法典》的歷史價值:它集古代兩河流域各國原有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比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倫王國的社會狀況,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倫王國歷史的第一手文獻。
第2課 古代埃及
知道:1. 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古代埃及位于非洲東北部,其地理范圍與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大致相當。2. 古代埃及國家實行高度集權的專制統治:法老是擁有絕對權威的專制君主,集政治、軍事、經濟、司法和宗教大權于一身。他強化王權神授,自奉為神或神的后裔,將自己的意志視為法律,擁有全國的土地,并控制所有的軍隊,掌握從中央到地方的高級官吏的任免權。
3. 在古代埃及金字塔中,最負盛名的就是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4. 古代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發明了象形文字。這種文字因其字形與各種具體事物的形態相似而得名。象形文字對后來腓尼基人創造字母文字產生了巨大影響。
理解:1.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作為世界文明奇跡,金字塔的象征意義包括:它是古埃及法老專制權力的象征;是古代埃及人來世信仰的具體體現;也古代埃及人創造性智慧的結晶;也是古代埃及社會經濟和建筑技術發展的一項具體成就。
第3課 古代印度
知道:1. 古代印度四大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2. 佛教的創始人:悉達多(被尊稱為“釋迦牟尼”)3. 佛教迅速得到傳播,后逐步發展成為世界性宗教。
理解:1. 印度種姓制度的特征:四大種姓在理論上都是職業世襲,內部聯姻和排斥外人的社會集團,各種姓的法律地位、社會權利和宗教生活均有不同。
2. 佛教創立和傳播的時代背景:公元前6世紀,北印度列國紛爭,政局動蕩,社會關系急劇變化。伴隨著剎帝利和吠舍大商人社會經濟地位明顯上升,對婆羅門的宗教和種姓特權日益不滿,各種新教派、新學說廣為流傳,佛教是其中影響最大的。早期佛教提倡宗教領域內“眾生平等”,因此獲得廣泛的社會支持,傳播迅速。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統一印度后,政府大力推崇佛教,到錫蘭(斯里蘭卡)、東南亞、中亞、波斯、希臘、埃及等地傳播佛教,使之并逐步發展為世界性的宗教。
第二單元 古代美洲與黑非洲
第4課 美洲印第安文明
知道:印第安文明杰出代表:瑪雅文化、阿茲特克文化、印加文化
理解:瑪雅人對人類生活的貢獻:1.瑪雅人長于農耕,用金石工具,從野外植物中培育了包括玉米、馬鈴薯、西紅柿、可可、煙草在內的40多種農作物,后傳播到世界各地,豐富了人類的物質生活;2.瑪雅人在自然科學、建筑以及藝術等諸多方面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的文化遺產,豐富人類的精神生活。
第三單元 古代希臘羅馬
第6課 古代希臘城邦制度
知道:1. 古代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祥地,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它的地理范圍比今天希臘共和國的版圖要大一些,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諸島和愛奧尼亞群島和小亞細亞西部沿海地區。2. 古代城邦制度的特征:古代希臘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為中心,連帶周邊鄉村地區而形成的獨立國家,以小國寡民、各邦獨立自治為基本特征。
3. 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上半葉,是古代希臘歷史上的“古典時代”。這是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高度發展的繁榮時期,也是古代希臘城邦制度的全盛時期。
4. 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發展和全盛的簡況: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以全體公民的直接參與為核心。它是廣大平民與氏族貴族長達標100多年的斗爭中逐步形成和確立起來的,是平民在斗爭中逐步戰勝氏族貴族的結果。(1)公元前594年的“梭倫改革”(內容p26頁)削弱了貴族會議的權力,擴大了城邦政治的社會基礎首開雅典民主政治之先河。(2)公元前程508年的“克利斯提尼改革”(內容p26頁)徹底掃除了氏族制度的殘余,基本上清除了全體公民參與城邦政治生活的障礙,標志著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終確立。
(3)希波戰爭之后,公元前443年至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利連續當選雅典十將軍委員會的首席將軍,對雅典的政治制度進行了補充調整(內容p27頁),保證全體公民的直接參與政治,開創了雅典歷史上的“伯里克利時代”。雅典的古代民主政治迎來了全盛時期。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歷史影響和時代局限性: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臘城邦中先進的政治制度,它有利于調動城邦公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于推動社會經濟和文化進步。但雅典民主政治畢竟只是城邦公民內部的民主,而且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民主權利,婦女和外邦人則都被排斥在外。
第7課 希臘古典文化
知道:1. 《荷馬史詩》僅有藝術價值,也有史料價值;它是世界文學寶庫的瑰寶。
2. 古代希臘的建筑主要以大理石為基本材料,以方頂柱廊結構造型為基本特點。
雅典衛城中的帕特農神廟建成于伯里克利時代,是希臘建筑藝術的杰出代表。
3. 歐洲歷史學的源頭可上溯到古代希臘。古希臘餓歷史學誕生于古典時代,是以“史學之父”希羅多德及其《歷史》(敘事體,希波戰爭)為標志的。
第8課 古代羅馬政治制度
知道:1. 公元前509年羅馬廢除了“王政”,改行共和,開始了近500年共和國時期。2. 羅馬從建國初期開始平民一直為爭取充分的政治權利與氏族貴族進行長期斗爭。結果,平民相繼獲得了擔任各種公職的權利,羅馬共和國的社會基礎逐漸擴大;貴族特權逐步被廢止,貴族寡頭政治走向衰落。
3. 公元前27年,屋大維被元老院授予“奧古斯都”稱號,羅馬歷史進入帝國時代。4. 公元2世紀羅馬成為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環地中海大帝國。
5.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兩大部分:君士坦丁堡為都城的“東羅馬帝國”和以羅馬為都城的“西羅馬帝國”。6.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標志著歐洲古代歷史終結。
第9課 羅馬法體系
知道:1.“十二銅表法”是古代羅馬第一部成文法典。
2.“公民法”概念:隨著古代羅馬國家的壯大和發展,為了進一步有效地維護羅馬公民的政治權利和經濟利益,維系羅馬社會的穩定和團結,羅馬政府在不同時期制定或頒布了一系列僅適用于羅馬公民內部的法規和文獻。被統稱為“公民法”。
3. “萬民法”概念:從公元前4世紀征服意大利半島開始,直至進入帝國時期以后,羅馬國家為了調整和處理羅馬人與非羅馬人、以及非羅馬人之間的權利關系,相繼通過和頒布了一系列決議或法令。逐漸形成為一種適用于境內各民族的共同法律,因而被統稱為“萬民法”。
4. 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頒布敕令授予帝國全體自由民以公民權,羅馬人與境內外邦人在法律上的差別逐步消失,于是“公民法”和“萬民法”逐漸統一起來。
理解:羅馬法體系的歷史價值和局限:古代羅馬的法律體系是古代世界最完備的法律體系。古代羅馬法律制度的發展歷史體現了羅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決心。羅馬法以其豐富的內容和比較完備的形式對后來歐洲各國的法律制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古代羅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識則為后人樹立了榜樣。
當然,羅馬法有其歷史局限性,它將奴隸排斥在法律對象之外,因為奴隸在當時只是其主人的財產,不具有任何權利。
高中會考語文知識點總結篇三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1)和平問題是指維護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戰爭的問題。
(2)發展問題是指世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問題。全球發展的最突出問題是南北發展不平衡。
(1)主要障礙:強權政治的存在。
(2)解決途徑:改變舊的國際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出五項原則的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國際新秩序。
保障各國享有主權平等和內政不受干涉的權利,保障各國享有平等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保障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享有平等的發展權利,保障各個民族和各種文明共同發展的權利。
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協商,共同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
環境上互相幫助、協力推進,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世界多極化不可逆轉是當今國際形勢的一個突出特點。世界多極化的發展將是一個漫長曲折的充滿復雜斗爭的演變過程。
世界走向多極化是時代進步的要求,符合各國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極化建立在多種力量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約的基礎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
稱霸與反霸的斗爭將長期存在,這是影響國際和平與安全的一個基本因素。單極與多極的矛盾、稱霸與反霸的斗爭,將成為21世紀相當長一個時期內國際斗爭的焦點。全球發展的最突出問題是南北發展不平衡。
高中會考語文知識點總結篇四
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暴收。
漢末三分歸入晉,朝稱南北阻江流。
隋開天下遭唐滅,五代十國戰亂稠。
宋統中州元虜代,明清過后帝王休。
三皇五帝
伏羲漁畜八卦傳,燧人取火去腥膻。
神農辨藥播五谷,黃帝分州制井田。
顓頊平定九黎亂,帝嚳仁威天下安。
堯置鼓木喜聞過,舜稱至孝復稱賢。
夏朝
大禹水平九鼎成,萬民歸啟賴賢明。
太康承父家天下,寒浞行奸覆夏庭。
顛沛少康興祖祚,昏庸孔甲匿龍精。
桀從妹喜荒淫事,四百四十殿宇傾。
商朝
湯除桀暴定八方,亳邑為都始立商。
太甲去昏賴伊尹,盤庚改殷效成湯。
武丁夢說得良弼,帝紂伐蘇為女郎。
暴虐奢糜縱妲己,親離眾叛自燔亡。
西周
姬發滅紂都鎬京,封賜諸侯四海平。
刑廢成康周公力,穆王八駿天下行。
厲防民口終奔彘,真惠共和周復興。
褒姒幽王烽火戲,犬戎馬踏驪山傾。
春秋戰國
平王遷洛啟東周,王命不行霸主遒。
齊桓晉文兼秦穆,宋襄楚莊演春秋。
燕韓趙魏秦齊楚,赫赫七強戰不休。
秦本附庸漸強大,滅周并六統金甌。
秦朝
六國皆滅統華疆,嬴政自驕號始皇。
獨攬大權分郡守,統一文字兼度量。
筑城鑿墓勞民力,焚書坑儒斷史綱。
陳勝揭竿初舉義,漢劉楚項破咸陽。
漢朝
除秦滅楚漢劉邦,帝后無由戮楚梁。
呂雉臨朝累諸呂,文景治世滅七王。
武皇拓土民遭斂,王莽更新命被戕。
光武中興遷洛邑,傳及獻帝東漢亡。
三國兩晉
東吳西蜀屬孫劉,北魏曹丕把漢謀。
司馬遷曹成一統,八王亂政五胡蹂。
兩都率陷建康繼,江左偏安喪北州。
淝水破秦得暫保,宋劉逼禪東晉休。
高中會考語文知識點總結篇五
文藝復興的背景:
(1)出現了佛羅倫薩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業城巾。在激烈的競爭中紛紛采取鼓勵發展工商業的政策,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2)新興資產階級希望創造財富,他們重視通過改進生產技術、提高經營手段創造財富。
(3)教會嚴格控制著文化思想的發展。
1、性質: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借古代文化之名宣傳新的資產階級思想。
2核心:人文土義。主張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認為人是現實生活的創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
3、表現:首先在文學藝術領域表現出來。
4、代表人物:
(1)薄伽丘,文藝復興時期著名文學家,代表作短篇小說集《十日談》。作者抨擊了封建道德和教會的禁欲思想,宣傳人類平等,主張發展人的個性。
(2)但丁和彼特拉克,他們和薄伽丘一起被譽為文藝復興“文學三杰”。但丁在他的長詩《神曲》中,率先對教會的丑惡現象表達了憎惡。彼特拉克的代表作是《歌集》,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學問”代替“神的學問”,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
(3)達芬奇等藝術大師創作了許多杰出作品,一掃中世紀的呆板拘謹的宗教氣息。
5、文藝復興的擴展:
16世紀以后,從意大利傳播到歐洲其他國家,越來越多的人從封建愚昧中解放出來,開始更多地關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高中會考語文知識點總結篇六
1、生態工程的概念
(3)結果:提高生態系統的生產力促進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
2、生態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1)生態工程建設的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質循環的規律,充分發揮資源的生產潛力, 防止環境污染,達到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同步發展。
(2)生態工程的特點: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續的生態工程。
1、生態工程的發展前景
(1)“生物圈2號”生態工程實驗啟示:使人類認識到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重要性,深化了我們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即自然界給人類提供的生命支持服務是無價之寶。
2、我國生態工程發展前景的分析與展望
前景:解決我國目前面臨的生態危機,生態工程是途徑之一,需要走有中國特色的道路,不但要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更要注重與經濟、社會效益的結合。
高中會考語文知識點總結篇七
一、麥克斯韋的電磁場理論:
1、不僅電荷能產生電場,變化的磁場亦能產生電場;
2、不僅電流能產生磁場,變化的電場亦能產生磁場;
二、對麥氏理論的理解
1、穩恒的電場周圍沒有磁場;
2、穩恒的磁場周圍沒有電場
3、均勻變化的電場產生穩恒的磁場;
4、均勻變化的磁場產生穩恒的電場;
5、非均勻變化的電場、磁場可以相互轉化;
四、電磁波:電磁場由近及遠的傳播,就形成了電磁波;
1、有效向外發射電磁波的條件:
(1)要有足夠高的頻率;
(2)電場、磁場必須分散到盡可能大的空間(開放電路)
2、電磁場的性質:
(1)電磁波是橫波;
(2)電磁波的速度v=3.0x108;
(3)遵守波的一切性質;波的衍射、干涉、反射、折射;
(4)電磁波的傳播不需要介質
高中會考語文知識點總結篇八
文言句式(例)
1)判斷句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 不可謂非五人之力也
是寡人之過也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被動詞
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
吾屬今為之虜矣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3)省略句
斷頭置(于)城上,顏色不少變 亦以(之)明死生之大
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氾南 則思三驅以(之)為度
大王見臣(于)列觀 項王則受璧,置之(于)坐上
拔劍撞(之)而破之 其不義又甚(于)入人園圃竊桃李
從而譽之,謂之(為)義
4)特殊句式。
郡之賢士大夫請于當道(狀語后置句) 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定語后置句)
鉤黨之捕遍于天下(賓語前置句) 以其無禮于晉(狀語后置句)
何厭之有(賓語前置句) 雖董之以嚴刑(狀語后置句)
將崇極天之峻(定語后置句) 設九賓于廷(狀語后置句)
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賓語前置句) 我之謂也(賓語前置句)
高中會考語文知識點總結篇九
1、不僅電荷能產生電場,變化的磁場亦能產生電場;
2、不僅電流能產生磁場,變化的電場亦能產生磁場;
1、穩恒的電場周圍沒有磁場;
2、穩恒的磁場周圍沒有電場
3、均勻變化的電場產生穩恒的磁場;
4、均勻變化的磁場產生穩恒的電場;
5、非均勻變化的電場、磁場可以相互轉化;
1、有效向外發射電磁波的條件:
(1)要有足夠高的頻率;
(2)電場、磁場必須分散到盡可能大的空間(開放電路)
2、電磁場的性質:
(1)電磁波是橫波;
(2)電磁波的速度v=3.0*108;
(3)遵守波的一切性質;波的衍射、干涉、反射、折射;
(4)電磁波的傳播不需要介質
高中會考語文知識點總結篇十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物體受到的重力g與物體質量m的關系是g=mg,g稱為重力加速度或自由落體加速度,與物體所處位置的高低和緯度有關。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在南北極或赤道上指向地心。物體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點叫做重心,重心位置與物體的形狀和質量分布有關。
存在于自然界任何兩個物體之間的力。萬有引力f與兩個物體的質量m1 、m2和它們之間距離r的關系是,g稱為引力常量,適用于任何兩個物體,其大小通常取。 萬有引力的方向在兩物體的連線上。
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而對與它接觸的物體產生的力。彈簧的彈力f與其形變量x之間的關系是f=kx,k稱為彈簧的勁度系數,單位為n/m,與彈簧的長短、粗細、材料和橫截面積等因素有關。彈力的方向與形變的方向相反。彈簧都有彈性限度,超過彈性限度后,前述力與形變量的關系不再成立。
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發生相對運動或具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在接觸面產生阻礙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力叫做摩擦力。當兩個物體間只有相對運動的趨勢,而沒有相對運動,這時的摩擦力叫做靜摩擦力。兩個物體間的靜摩擦力有一個限度,兩個物體剛剛開始相對運動時,它們之間的摩擦力稱為最大靜摩擦力。兩個物體間實際發生的靜摩擦力f在0和最大靜摩擦力fmax之間。靜摩擦力的方向總是沿著接觸面,并且跟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滑動時,受到另一個物體阻礙它滑動的力。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兩個物體表面間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滑動摩擦力f與壓力fn之間的關系是f=ufn,u稱為動摩擦因數,與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的材料、接觸面的情況有關。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是沿著接觸面,并且跟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靜止的點電荷之間的力。靜電力f與兩個點電荷q1、q2和它們之間的距離r的關系是,k稱為靜電力常量,其大小為。兩個點電荷帶同種電荷時,它們之間的作用力為斥力;兩個點電荷帶異種電荷時,它們之間的作用力為引力。靜電力也稱庫侖力。
試探電荷(帶電體)在電場中受到的力。電場力f與試探電荷的電荷量q之間的關系是f=eq,e稱為電場強度,大小由電場本身決定,方向與正電荷所受電場力的方向相同,其單位為n/c。
通電導線在磁場中受到的力。當直導線與勻強磁場方向垂直時,導線所受安培力f與導線中電流強度i,導線的長度l,磁感應強度b之間的關系是f=bil。安培力的方向可由左手定則確定。
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運動時受到的力。當粒子運動的方向與磁感應強度方向垂直時,粒子所受的洛倫茲力與粒子的電荷量q,粒子運動的速度v,磁感應強度b之間的關系是f=qvb。安培力的方向可由左手定則確定。安培力是大量帶電粒子所受洛倫茲力的宏觀表現。
存在于原子核內核子之間的一種力。核力是強相互作用的一種表現,在原子核尺度內,核力比庫侖力大的多;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圍在之內。
重力的本質是萬有引力,是物體和地球之間萬有引力的具體化,若不考慮地球自轉的影響,地面上的物體所受的重力等于地球對物體的引力。彈力、摩擦力、靜電力、電場力、安培力、洛倫茲力的本質是電磁相互作用。核力是一種強相互作用。還有一種基本相互作用稱為弱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與放射現象有關。四種基本相互作用構筑了力的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