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家鄉的桂花字家鄉的桂花字篇一
在飛鳥成群的秋天,在香飄十里的桂花開花的九月,我們一行人來到了家鄉的一條種滿桂花的大路邊,準備采桂花。
在這條路上,大部分桂花已經凋謝了,很難再看到新鮮桂花的蹤影。但我們沒有放棄,一直在尋找桂花的蹤影。
突然,一行人中的沈才凱有了發現,在這條路的分岔路口,幾棵桂花樹下,剛剛從樹上撒落下來的桂花鋪滿一地。銀白色的,好似灑了一地的銀幣。金黃色,就像撒滿了一地的碎金。
我們瘋狂起來,背著書包,跨開大步,腳步噔噔,橫穿馬路,徑直向花兒開得正旺的桂花樹走去。來到桂花樹下,我把書包一丟,甩在草叢邊,從褲袋里面抽出一團被揉的皺皺的塑料袋,用手掃起地上的桂花來。我把桂花掃在一起,一把一把地抓進塑料袋里。
正當我們忘情地收集桂花時,不知是誰,偷偷地把桂花樹搖了幾搖,樹上的桂花成群地飄落,飄飄揚揚,好似天上下起了金色小雨;星星點點,又像天女散花。頓時我們的頭發上身上落滿了桂花,我們急忙躲開,把桂花甩干凈,將塑料袋打開,想讓要下來的桂花直接落到塑料袋里。桂花落完了,我們趕緊開始瘋狂地掃蕩。不一會兒,塑料袋里黃黃的,偶爾間雜著白點的桂花有了半袋了。
然后,我們沿著桂花大道往前走。在河邊的風光帶上,我們發現了一棵紅色的`桂花樹,鮮紅的桂花,好似顏料染過,一片一片的,嵌在綠葉中,綠中帶紅,對比鮮明,額外鮮艷。我們站在桂花樹下,抬頭注視,仔細欣賞,然后搖一搖,將落下的丹桂加入袋中。
夕陽西下,鳥兒歸家,我們滿載而歸,手上存著余香。我們帶回了一袋桂花,還帶回了九月的花香。
家鄉的桂花字家鄉的桂花字篇二
我的家鄉有一棵桂花樹。
春天,桂花樹下的小草從地里探出頭來。五顏六色的花朵,它們就像害羞的小姑娘,躲在草叢里,不肯露出自己美麗的小臉蛋。樹下真美啊!
夏天,桂花樹長得非常茂盛。它的葉子很多,一層一層的。樹上的葉子不但多,而且都非常綠,綠得像是被顏料染過。
秋天,桂花樹上開了桂花。這棵樹的花是黃色的。桂花從樹上飄下來時,好像是幾只黃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美麗極了!在我見到的景物當中,沒有什么能比這一幕更加美麗了。這棵桂花樹的桂花不僅美,還很香。走到桂花樹的附近,一股股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讓人感覺神清氣爽。
冬天,這棵桂花樹上結了果。聽說,這果子是一種藥,而且能結果的桂花樹不多。果子里全是綠色的汁水。
家鄉的桂花字家鄉的桂花字篇三
有人喜歡清新淡雅的茉莉花,有人喜歡沁人心脾的玫瑰花,但我最喜歡香氣濃郁的桂花。
早晨,我和爺爺出去買菜,我們走到濱江路,芬芳撲鼻的桂花香迎面撲來,我趕緊跑到一棵桂花樹旁邊。
這一棵桂花樹叫銀桂,它的主干是灰褐色的,主干上有一些斑點和疤痕,像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它的枝干有很多,像千手觀音在舞蹈,枝干上又有許多枝條向四面展開,銀桂花躲在葉子下面,好像很害羞似的。
走著走著,我的眼睛一亮,只見在濃綠的葉海中一串串,一簇簇黃金般的花兒正在陽關下怒放著,散發出一陣陣幽香,那應該就是猶如金子般的金桂吧。
桂花一簇挨著一簇,好像在說:“我是最美麗的,快來看我,快來看我!”有的擠在一堆,好像在說悄悄話;有的躲在葉叢中,好像害羞的小姑娘一樣;有的藏在其它樹的葉叢里,好像在捉迷藏。 一陣清風拂過,桂花從空中飄落,就像是一只只金色的蝴蝶正在翩翩飛舞。
我摘下一朵桂花仔細觀察,桂花有四片花瓣,還有嫩黃的花蕊,我小心地捧到鼻子前一聞:啊,真香啊!
這就是家鄉的桂花樹,這就是我們閬中人民心里芬芳迷人的桂花。
家鄉的桂花字家鄉的桂花字篇四
我的家鄉是有著四千多年歷史的古城徐州,各種特產美食品種繁多,小孩酥、麻片、花生糖、山楂糕……數不勝數,其中我最喜愛的要算桂花酥糖了。
我們這里的桂花酥糖,可是遠近聞名的。它的色香味都很上乘:白白的酥糖上,透著絲絲縷縷的金黃色,像是白白的玉石上鑲嵌著條條金絲,好看卻不凌亂,顏色還非常的誘人。一口咬下去,外脆里酥,再加上濃濃的桂花香味,讓人怎么能停得住口。
桂花酥糖精美的外形和香味,取決于它選料的仔細和上乘。芝麻、精面粉、蜂蜜、麥芽糖、南桂花、白砂糖等等,經過細心的熬制、打糖、烘烤等十幾道傳統的工藝,最終才能成為我們口中的美食。此外,它還有潤肺、健胃、止咳等功效,是徐州人喜愛的甜食。
桂花酥糖不僅味道甜美,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相傳北宋年間,蘇軾在徐州任知府時,農歷七八月間,黃河決堤,洪水直達徐州城下。蘇東坡帶領軍民,日夜抗洪,“廬于城上,過家門而不入”,但水勢越來越大,徐州城越來越危險。這時民間紛紛傳言,必須要有一位年輕女子跳入黃河,大水才會退去。蘇東坡的女兒蘇姑知道后,二話沒說,就從城墻上縱身跳入黃河……洪水慢慢退去,徐州城保住了。
美味的桂花酥糖和美麗傳說在世世代代的相傳著。家鄉的人們都知道:每一塊酥糖里包含的都是我們徐州人民的幸福生活。
家鄉的桂花字家鄉的桂花字篇五
風乍起,月搖桂落滿地香,向晚秋風涼,徒留一抹香。
——題記
初識它,是在巷口,一個阿婆的家門口。記憶里,那該是我牙牙學語的時候吧!我剛會發“啊”這個音,家里人便極有耐心地教我“爸爸”、“媽媽”還有“花”的發音。再后來,我會走路了,便扯著媽媽的衣角,一搖一擺跑到巷口,指著那片蔥蘢,歡喜地喊著“花——”,媽媽開心地笑了,抱我起來,放慢語速,慢慢兒念“桂——花——”。不記得,我那時有沒有清楚地念出來,但記得的是那一片蔥蘢。
再見它,是在寺廟前了,阿婆搬了家,因為路途遙遠,樹帶不走,于是敬佛的阿婆便把桂樹捐給了寺廟,桂花樹便順理成章地在寺廟安了家,換個地方盎然。
我們雖然愛玩鬧,可也絕不掐花玩的。對于美的事物,我們是敬重的,深知不可褻玩的。說到花、美。你一定下意識想到牡丹、玫瑰、芍藥這種大花吧。可我覺得桂花才是美的,米粒大小的花瓣,依舊開得直直地,不需賣弄風騷,不需淺碧深紅,自是花中第一流。金秋九月,瓜果竟相上市,它不為所動,靜靜守在那兒,散出陣陣幽香。
再后來,我們搬了家。曾經無比熟稔的桂花,于我,于它,都塵封了記憶。
再回來,已是“創文”風潮熱極一時的時候,舊房屋翻新,廣場一旁儼然一條美食街,一度讓我懷疑,這真是我的家鄉嗎?這還是那個古樸小鎮嗎?一時間,我竟不知該不該高興……對了,桂花樹還在。這棵見證了我童年成長經歷的樹依舊蔥蘢,真好!歲月把那段舊時光拾掇拾掇,交給它收藏。
青燈古寺,僅植桂一株。秋風乍起,蕩起滿池漣漪。卷著,卷著,桂花的香甜裹挾著些涼意。木魚心善,陣陣佛樂,倒也覆了這滿地哀傷。不知這一去經年,何時一念生花?平湖秋月里,終會靜水流淌,終會塵埃落定,終會月白風清,只當珍惜。
家鄉的桂花字家鄉的桂花字篇六
福建盛產名茶,我的家鄉是座落在福建北部的一個小縣城。
你也許品過“龍井”,喝過“鐵觀音”,可你聽說過“桂花茶”嗎?在我的家鄉,一提起桂花茶,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桂花茶馨香四溢,你只要聞一聞,就頓覺神清氣爽,嘗一口,更是滿口香甜。
顧名思義,“桂花茶”就是用桂花蜜泡的茶。每年冬天,丹桂飄香的時候,我們這兒每家每戶都會采一些桂花來做桂花蜜。首先,精挑細選出顏色最鮮艷的花瓣,然后放到開水中焯一下,再撈上來,放上適量的白糖和蜂蜜攪拌均勻,最后裝進事先準備好的干凈的玻璃瓶中,用湯匙壓實。這樣桂花蜜就做好了。
每年正月初一,我們家鄉人人都要先喝上一杯桂花茶,聽大人說,這樣,在新的一年里,生活就紅紅火火、甜甜蜜蜜了。
正月拜年串門或者是平時貴客上門的時候,主人總是會拿出封得嚴嚴實實的桂花蜜,先泡上一杯桂花茶給客人喝,這其中包含著主人對客人的美好祝愿——平平安安、吉祥如意。
怎么樣,你聞到桂花茶的香味了嗎?有興趣的話,歡迎到我們家鄉來哦!熱情好客的鄉親們,肯定會給你端上熱騰騰、香噴噴的桂花茶的!
家鄉的桂花字家鄉的桂花字篇七
我的家鄉在湖北省咸寧市,那里是名副其實的“桂花之鄉”。雖說我的家鄉是“桂花之鄉”,但是我還沒有真正地欣賞過桂花,直到今年國慶節,我才開始迷上了桂花——這種小小的黃色花朵。
第二天,天氣晴朗,萬里無云。為了解決我昨天晚上的問題,爸爸陪我來到公園找桂花。“看,前面那棵就是桂花樹。”我循聲望去,那是一株極其丑陋的樹,樹枝彎彎曲曲的,像一條蛇;樹皮皺巴巴的,像老人的手;樹干細細的,像一個營養不良的人。遠遠望去只能看見滿樹的葉子,看不見一片花瓣。“爸爸,你確定這是桂花樹?你找錯了吧!”我說。“不會找錯的,你扒開它的葉子看一看,就可以找到小花了。”我持懷疑態度一步步走向前去,小心翼翼地扒開葉子。“哇,好多桂花!”與此同時,那股沁人心脾的香味也溜進了我的鼻子。爸爸這是說到:“看,我說的沒錯吧!這桂花藏在葉子,不易被人發現,但只要發現了,就愛上它了。”我仔細地打量著桂花,在綠葉的掩映下,朵朵桂花開得那么旺盛,開得那么熱鬧,真是花團錦簇。那一叢叢、一簇簇金色的桂花,就像一顆顆閃耀的星星,美麗極了。這時,一陣風吹過,桂花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像在編織一場美麗的夢。
回家的路上,爸爸問我:“你知道桂花的用處嗎?”
“供人欣賞,給人帶來歡樂。”
“對,還有。”
“可以吃。”
“爸爸,我長大以后也要做像桂花一樣的人!”
“孩子,你真的這樣想嗎?”爸爸十分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