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作文字篇一
記得小時候,朋友間最喜歡討論的,莫過于自己的父母。只見朋友們一個個夸耀著自己的媽媽有多么多么好,唯獨我在那里小聲地抱怨。是的,在兒童時我的心里,媽媽就是一個無惡不作的大惡魔!比起脾氣好又幽默的老爸,她就像是一只大吼大叫的獅子,有事沒事就亮亮絕技——“河東獅吼”!震得我睡覺都不能安寧。其實那時我也有一點點知道原因的,唉,沒辦法,誰叫我這么不上進呢?成績差不說,還從沒想過要提高;偶爾想努力一下子,但只要一瞬間就被玩勁給代替了,換作我,也會氣急敗壞的。
長大了,稍稍懂點事,看到母親在燈光下對著電腦,手指在鍵盤上舞蹈,也知道她工作的辛苦,遲疑著要不要泡杯茶給母親送去,想了想還是沒勇氣。
已經數不清有多少次在亮光下,她拿教科書為我補習,只要我稍一走神,眼睛不小心挪到別處去了,她的一巴掌就掃過來了:“看你的眼神就知道,認真些,你不比別人笨!”。媽媽的臉上整個就一“恨鐵不成鋼”的表情,兇惡的視線硬生生地把我剛到眼眶邊的淚水給逼了回去。
我也確實不爭氣,小學時一直中等偏下,成績就是爬不上去,所以媽媽才那么心急。
我是知道的,她是真正的刀子嘴,豆腐心。我懂她為我做出的一切,盡管我曾恨過她,恨她對我這么差,打起來又快又狠。
決心改好后,她對我的態度有轉變,媽媽的皺紋越來越少,我也越來越有自信。
媽媽,其實我懂你,懂你為我做出的一切。只是我太膽小,還沒來得及告訴你。
作文字篇二
“今天我以北海為榮,明天北海以我為榮”。這是我們北海小學的校歌。我們紹興市的小學,大多數都是有名人的,如:魯迅小學和樹人小學是紀念魯迅的,陽明小學是紀念王陽明的。而我們北海是由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一手創辦的。
走進校門口,便可以看到很大一塊紅紋大理石上面刻著金色的“北海小學”四個大字。走進校園大廳,便可以看到創始人蔡元培先生的平生事跡,還有民族英雄秋瑾,也曾在北海任教過。
走過一幢教學樓,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花草,在正前方,有一個不大不小的魚池,鯉魚、金魚它們在池里盡情的玩耍,在玩耍中表現的十分有活力。
回到一號教學樓,在它的左側有一個操場,那里是同學們盡情運動,潑灑汗水的地方。在那里經常充滿歡聲笑語,那是同學們最喜愛的地方。
走到4樓,向左側走去,那里最后一間教室,便是我讀書學習的地方。這是一間不過60多平方米的屋子,卻是一個知識的王國,大家在這里一起學習,漫游知識王國。這里也曾發生過許多事,可有一件事令我印象深刻。
那是五月份,我在上5年級下冊。音樂課上,我在吹口風琴,由于我每天的練習,我吹彈起來十分的熟練。老師表揚了我。我十分高興,有點忘乎所以了。在之后的幾天里,我并沒有在繼續練琴了,而是做完作業后便去玩和看書。結果,在一個星期后,音樂老師突擊檢查,正好就抽中了我。由于我這個星期沒有練琴了,手法十分的生疏。老師批評了我,我很難過,也同時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不可以驕傲,要謙虛,要持之以恒,這才可以成功。之后,我便改正了缺點,勤加練習,終于又熟練了。之后的考試,我考了97分。
在這個學校里,我經歷了開心歡樂,摧折失敗,它見證了我的成長。我馬上就要告別母校了,在現在,我與母校立下誓言,今后我一定學有所成,會回來看望我的母校——北海小學的!
作文字篇三
有人說,日子就是在某年某月的某一日,你在不只不覺中驀然回首,才發現盡管成長的道路沒有留下痕跡,的是皺紋卻在心里可下了深深的回憶--題記
時間飛走了,夢的腳步停留下來;皺紋深了,躺在里面的故事豐盈起來;太陽落了,月亮的笑容浮現出來。生命是一本書,日子像一張張書頁,書寫的每一章“日子”都將由你主宰。將日子倒過來,是夢的前言;倒過去,是夢的后序。
若多如花的季節里,撒一地芬芳,思念的心情融入往事的醇香,釀你壇日子的美酒。繽紛多彩的日子中尋覓一種色調,得到的是七彩的答案:紅色的激情,橙色的甜美,綠色的清純,青色的涼爽,藍色的憂郁,色的夢幻。還有白色的純潔。
平靜的日子里總想尋找一分激情,但又怕打破這寧靜的美麗。好像冬雪的悄無聲息,秋葉的凄涼婆娑,夏日濃蔭下的一絲涼風,春季綠野上的希望。這最平淡的東西中充實與快樂,幸福與永恒。
迷失的日子里,總想找一個方向,卻不知道哪里是應該去的。好像一個孩子迷路是的失措,路這么遠,我到底該往哪走,就算知道,有該怎么樣走呢?成長的日子可謂是五味俱全。總有挖不盡的故事和秘密。那本帶鎖的日記可能會詮釋出成長的奧妙.成長的歲月總是熱鬧與喧囂,和同齡人在一起的瘋鬧;成長的歲月又總是孤獨與寂寞,在一個人的寂寞夜晚悄悄流淚!走過日子這條小道,你總會居高臨下的看者途中的人們,想起那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同時又會憶起當初的快樂與那份甜美.
當日子如過眼煙云一樣消散一去不復返,你總有說不完的的心情與故事。也許,這就是——日子。
作文字篇四
聽雨時,也是我頭腦最明確的時刻,同時也是最能讓我心事如潮的時刻。——題記
又是夏雨傾盆的時節,總喜歡隔窗聽雨。從前不會聆聽,是由于不曾了解語文之美,而今,在語文課上,我將詞賦詩曲如雨般聆聽。語文課不僅有寫作、詞匯的講解,更有一種情懷,一種情結,一種精神的升華。
我喜歡把上語文課比作聽雨,是由于語文如雨一般可以蕩滌人心。
聽!“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如萬馬奔騰般的雨聲是冷漠的外表下一顆熾熱的心。聽!“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如和煦春風般的雨聲。聽!“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沉浮雨打萍”,如塵詠悲嘆般的雨聲。聽!“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如悠悠羌管般的雨聲。聽!“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愁池”,如絕塵回響般的雨聲……
真像雨聲啊,在語文課上詞賦詩曲如雨般成了修飾感情、寄托心聲的使者,讓他俘獲人的內心,肆意渲染。唯有語文可以讓承擔起那份感恩,那份執著。
雨霧朦朧,被人恍若走進了過去。去聆聽那天外之音——“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去觀賞那長安秀美——“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去領會那沙場悲涼——“黑云壓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所以,我感到語文課如一陣雨,每當下課,卻總有的從雨給我帶來的幻夢中驚醒的暢快和歷經迷茫的滄桑。
在語文課上,曾學過一詞,詞云:“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這是語文告訴大家,生活處境不一樣,看到的聽得到感受也各異。
頓時,狂風起,雷電吼,大雨下,我感受到了語文的生命,狂風告訴我,“君子當行如風”;雷電告訴我,“君子說話擲地有聲”;大雨告訴我,“人活得當淋漓盡致”。
所有又歸入平靜。窗外,雨淅淅瀝瀝。大雨依然,風景仍舊,多了的只是心靈的喘息,歲月的回響和心靈的升華。
語文課上,書聲依然,雨聲悠遠……
作文字篇五
晚風吻盡,你的淚,任我擁抱你的傷。 ——題記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每次吟誦起這首詩,我都會熱血沸騰,似乎回到了戰火紛飛的年代,自己正站在高山之巔,看黃河,九曲三彎,濁流激蕩,奔天而去。
那時,我豪情萬丈。你那滔滔濁浪,莫非是母親喚兒早日回?抑或是對敵人的怒吼?沿著您的足跡,我的心融進了您的懷中,您用氣吞山河之勢領著我前進,領著我奔騰……
黃河母親,歷代文人墨客用多少精美絕倫的語句贊美過您?五千年的滄桑巨變,可曾憔悴您的容顏?追逐您永不信息的腳步,我不禁潸然淚下,親愛的母親河啊,您累了么?
那滔天巨浪告訴我,為了這個民族,為了您的兒女,為了華夏的騰飛,為了民族精神得以傳承,您必須不停地奉獻乳汁。
我的眼睛濕潤了,為了您深愛的兒女,您甘愿犧牲。“只要你過得比我好”,從風中,從浪中,傳來一聲聲吶喊。
淚水在我的眼中泛濫,母親啊!您是這樣的無私,可您的兒女是如何待您的?您可曾看到,他們那些蠅營狗茍的勾當?您可知,為了一已私利,他們屢屢將罪惡的黑手伸向您?他們在您的動脈上濫砍亂伐,殺雞取卵,瘋狂凌遲著您的肌膚!一寸一寸,一尺一尺,一米一米……我聽見了您撕心裂肺的哀號,我明白了您石破天驚的怒吼。您心如刀割,只得以一次比一次更慘烈的怒吼警告那些不肖子孫。
母親,擁抱著您殘損的軀體,和著您的悲鳴,踏著您的節拍,我明白了什么叫責任,什么叫歉疚,什么叫希望。
我懂了,我深愛的母親,我心中的黃河。擦干眼淚,將對您的愛化作一種永恒,帶著母親給予我的責任,我該起程了。
作文字篇六
尊敬的老班:
您好!
此時此刻,您的高徒正坐在考場內給您寫信。我覺得用這種方式,能更好地傾訴我的想法,表達我的心聲:十分感激這三年來您的陪伴。
剛入初中,對于小學階段學習態度存在問題的我,第一次月考,一塌糊涂呀!您沒有責備我,而是給了我一篇題為《即使倒數第一,也別自我放棄》的文章,囑咐我每天看一遍。您讓我懂的得了要做一匹駱駝,因為在沙漠的漫漫長路上,則需要長時間的韌勁堅持下來,前方一定會出現綠洲。”
老班您還記得嗎,初一期末考試后,我在班里排在了中下游,對我來說那真是天方夜譚呀!媽媽、爸爸從您開完家長會后也開始在意我的學業了,對我有 信心了。
初二很快就迎來了冬天。雪好大,在風中旋轉、升騰,但對于我是絲毫感受不到它的抗爭、斗志,有的只是酸楚。父親下崗了,遠走外地去謀生。我怎么也無法去面對父親不在身邊的現實,總感覺天塌下來了。每天上課都是一副睡不醒的樣子,同學送我外號“大仙”。也許,你看透了我的心。
老班您還記得嗎,那天,學校發了進步獎。您帶著它,來到我家家訪。母親從您手里接過我的進步獎,臉上就像開了一朵花,久違的笑聲回蕩在我的陋室。您臨走時告訴母親,“你兒子已經上升到班里的中上游了,再努力就進入優等生行列了,考入市一中都有希望呀!”
老班呀!您不知道呀!那天您走后,母親破天荒地為我做了一頓紅燒肉。
初三年級的春天來得比往常早。一次月考,我偶然考了全班第一,您并沒給我祝賀。月考過后,剛好是您的生日,您請我們幾個班委去你家吃飯。席上,我很想聽到您對我的夸贊,可您給我們講的,“這次考得好,下一次不一定考得好;這次沒考好,下次不一定就考不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之類的話。
作文字篇七
做一座山
小時候,常常和父親一起背靠著背,坐在草地上,感受那細細的風從身邊溜過,望著天空,就像面對著自己的心。靠在父親背上,總是有一種安心的感覺。
父親有些僵硬的面龐上,偶爾露出的一絲笑容卻是那樣的溫暖。他沉穩得像座山,習慣了自己去承擔一切,為我,為整個家庭遮風擋雨,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也會垮掉,也會再也承擔不起。
男人,就應該有責任,有擔當,像一座山一樣。父親對我這樣說。
昔年那直挺的腰桿,已有些許彎曲,茂密的黑發,也如落葉般飄下。我不想承認,那座山已經開始動搖了。
爸老了。
爸,現在輪到我做你的山了。我這樣告訴自己。
做一座橋
老家是江南水鄉,有無數的河,無數的橋。
小時候,父親常常拉著我的手,穿梭在小巷之中,踏在橋上,聽著如音樂般悅耳動人的流水聲。腳下是那堅實的石板橋,站在橋上,不由得滿心感激之情。
父親只是一個普通的工人,話不多,但是言出必行,性子懶,但做什么都追求完美。記憶中,父親是不大求人的,但有事找父親幫忙的,父親卻從未拒絕過。
男人就應當像一座橋,幫別人跨過難關。父親這樣對我說。
從此,我學會了在別人迷茫的時候,伸出自己的雙手。
做一只鷹
父親過第十六個父親節時,我在考場中。
臨行前,父親那雙像砂紙一般粗糙的手,貼上了我的臉。父親說,男人,就應當像鷹一樣,為了自己的夢想而搏擊翱翔。我點了點頭,攥緊了拳。
今天,就是雛鷹展翅高飛之時。
漫漫人生,我們舍棄的如牛毛,得到的有幾多?但即便一無所有,父親給我的啟示,我的饋贈,也終將伴我走過一生。
好想說,爸,我愛你!
作文字篇八
樂趣是尋找,是探索,是發現。
—題記
“明天帶你去外婆家。”“我不要!” 我聲嘶力竭地反抗道。外婆家在偏僻的鄉下,她家田里種了各種各樣的蔬菜,總是吸引著各種各樣的蟲子。特別是夏季,一出門就會被叮得渾身是包。所以每次在外婆家,電視就是無聊時的消遣。
最終,爭不過母親,我們還是踏上了回鄉的旅程。
一到外婆家,我就徑直走向房間,抱著遙控器胡亂地調著頻道。“寶寶啊。”外婆輕聲喚我。“嗯?”我雖然不耐煩,但還是堆滿笑容。
“過來,我看看,”外婆的眼睛瞇成一座橋,“又長高了。”外婆總是樂呵呵的,“這么好的天氣躲在房間里干嗎?”
外面都是蚊子,不想出去。”我毫無樂趣地嘟起嘴。這時,外婆又樂呵呵地替我抹上花露水:“走,外婆帶你去田里。”我跟在外婆身后,緩緩地邁著步子,菜田依然是一望無垠。我低頭一看,地上爬滿了碩大的草莓,一個個紅彤彤的。
“外婆!好大的草莓!”我興奮地叫起來。外婆為我摘了一顆,用手絹擦了又擦,遞到我嘴邊。“快嘗嘗,可甜了。”菜田里還是有很多蟲,只是,這次我獨獨發現了鮮艷美麗的蝴蝶、翩翩起舞的蜜蜂、清秀俊美的蜻蜓…… 我從田地的.這頭跑到那頭,再興沖沖地跑回來。原來外婆家的菜田也有樂趣,讓我流連忘返,樂此不疲。
累了,就躺在大樹下,看著大團大團白得像棉花的云,用外婆的大草帽蓋住臉,大口地呼吸著在城里難有的新鮮空氣。
經歷了這些,我深深地感受和領悟到——其實很多時候,樂趣就在我們身邊,只是需要我們用心去尋找,去探索,去發現,就像外婆家的菜田也有樂趣一樣。
作文字篇九
人的一生中會有無數得到的愛,當然也會有無數付出的愛,愛,從小到大,都一直隨著著大家成長。
媽媽的愛
有一天,由于下雨我被淋濕了,回到家后非常不爭氣的感冒了,喝了藥也不見好,我便昏昏沉沉的睡著了。夜里又忽然發燒,母親一直在我身邊看著我,為我一遍又一遍的擦著身子和臉,又給我找藥喝,一直折騰到天亮,才把燒退了,醒來后才發現母親一直陪在我身旁,直到天亮,看著母親那又白了幾根的頭發和眼角的皺紋,我不禁留下了眼淚。母親,我愛您!
爸爸的愛
從小的記憶中,父親是很嚴厲的,平日話也極少,但在學習上,父親是非常看重的,不管我和姐姐在學習上提哪種需要,父親都會盡力滿足。父親還會給大家講非常多道理,教我和姐姐怎么樣做人,怎么樣為人處事。為塑造大家好的品行盡心竭力。父親,我愛您!
老師的愛
老師就像一根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大家;老師就像勤勞的園丁,用自己最大的努力教大家做人和學習。在課上,老師用洪亮的聲音給大家講課,為了讓大家能聽了解;在課下,老師又和大家做知心朋友,為了更好地弄清楚大家;在辦公室里,老師為大家批作業,為了讓大家更好的認識自己。老師,您辛苦了!
朋友的愛
在學校中,和大家接觸最多的莫過于朋友。朋友在大家有困難的時候,竭盡全力的幫忙大家;在大家有煩心事的時候,義不容辭的疏導大家;在大家有難過的時候,無微不至的安慰大家,朋友,謝謝你們!
媽媽的愛是最偉大的,爸爸的愛是最深沉的,老師的愛是最無私的,朋友的愛是最純真的
作文字篇十
幸福,與金錢無必然聯絡,與地位無必然關聯,與權勢也無必定的關系。它,正如一朵野花,或許在路邊,或許在深山,或許在溪旁,或許在一個細雨霏霏的春晨,或許在一個沉寂閑散的午后,或許在一個冰冷嚴寒的冬夜,突如其來地、不約而至地綻放!
房子坐落在僻靜的郊區,外形簡陋,青青的翠草一直漲到臺階上,主人沒有鏟除,也無心鏟除,他喜歡這青青的翠草,喜歡這青草帶回來的翠綠的春天。庭院里種有幾株芭蕉,還有幾桿修竹,推開窗,滿眼都是清新怡人的綠。遭貶謫又如何呢?被排斥又如何呢?不用處理冗雜的公務不是更溫馨嗎?不用應付喧囂的宴會不是更清靜嗎?不用面對討厭的人事不是更自得嗎?閑適之時,看看佛經,彈彈古琴,聞聞茶香,會會朋友,看炊煙散淡地裊裊升起,幸福,就在那一刻盡情綻放了!
這就是劉禹錫的幸福,一個遷客在受冷落遭打擊的處境中憑豁達心境感受到的幸福!
南山下的豆早已長出地面了,只是,地里的草長得比豆苗還盛。早晨扛著鋤頭去除草,一直忙到夕陽西下月亮升起才歸家。山里的夜很沉寂,昆蟲的唧啾聲此起彼伏,山間的小路很狹窄,兩旁長滿了野草,一路走過,衣裳就給草尖上的露珠沾濕了。但,這又何妨呢?沒聽到我的心靈正在自由呼吸嗎?沒聽到我舒展的心靈正一路歡歌嗎?沒看到在與明月對視的那一刻,我心底的幸福之花已悄然綻放了嗎?
這就是陶淵明的幸福啊,一個隱士的幸福!寧愿潔身自好也不同流合污,為了心靈自由不惜背棄官場,不滿黑暗現實就奇想天開地獨創出恬靜優美的桃花源,那個幸福的桃花源,催開了后代多少人心底的向往之花!
那些幸福之花,一朵接一朵地綻開了,它們一直開著,由遠古一直開到今天,由他們的心底一直開到我們的心底。它們還會繼續開下去,一直開到更遠更遠的將來。
作文字篇十一
親情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暖,是習慣,是人間的四月天!
——題記
每年暑假,我都會焦急地趕回農村老家。我知道,姥姥一定會習慣性地坐在老院中的藤椅上,等待著我回家習慣性地握握她的手心?
在我十歲的時候,姥爺的老年癡呆初現端倪,變得特別霸道與尖刻,總要霸占著我,不許與我與姥姥說話。我和姥姥只得遠遠地用眼神交流,借著擦肩而過的瞬間,準確而迅速地握握姥姥的手心,偷偷用指尖為她梳理頭發。這些動作互訴著彼此的想念,還告訴對方,我們是自己人。
后來姥爺去世,我與姥姥也已無需隱藏對彼此的愛,但那些暗號已成習慣,讓我們覺出不同一般的親昵。
姥姥的耳朵和眼睛越來越不中用了,到后來已認不清人,但她能準確地認出我——憑著那些習慣。兩年前,姥姥生了一場大病,病痛中她只喚我的名字。那時,我還在上學,所以沒能去看望她。表姐只得瞞她:“丫頭回來啦!”可表姐哪里知道我們的習慣,姥姥生氣地說:“你們騙我。”
后來表姐打電話給我,我猶豫地告訴表姐要對姥姥做那些細小的動作,一邊說一邊心里感覺像抽空了一般:我與姥姥的習慣就要成為全家人對她的習慣了。
放假后我趕回老家,那時姥姥的病已大好,剛要進門便看到表姐正在為姥姥梳理她稀疏的白發,淘氣的表弟蹦跳著來到姥姥身邊迅速地握握她的手心,姥姥笑著:“丫頭,最近怎么總在家?”
我愣愣地站在門口,這一幕定格并折射出一道道暖人心扉的金色光芒。這習慣竟挽救了姥姥的生命,同時也讓我感受到了親情的力量。此刻,只因習慣,我對姥姥的愛變成為全家人對她的愛。
作文字篇十二
一起聽蛙
南通市一考生
“庭下水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我獨自坐在窗前,傾聽著水田中那鏗鏘有力的蛙鳴,宛如在欣賞一首交響曲,撼人心魄……
我靜靜地聽著,癡癡地看著,一切仿佛凝固起來,靜謐的,幽深的,動聽的……
忽然一束燈光出現在水田中,他四處張望著,尋覓著,搜索著……不一會兒,他好像發現了什么似的,燈光也不再驚疑不定,此時此刻他儼然一個狙擊手瞄準目標一樣,全神貫注,雷打不動……
我的心也隨之緊張起來,他在干什么?難道又有……不會的,我立刻否定了心中的猜疑,繼續看著,祈禱著,希望剛才的那個假設永遠也不會成為現實……
說時遲,那時快,只見那燈光躍動了一下,“他撲上去了!”我的心揪得更緊了。緊接著剛才那優美絕倫的蛙群大合奏沒有了,只剩下那雜亂無章而又略帶凄涼的蛙鳴——聽著這一切,我的心“咯噔”一下,泠泠的,我的思緒變得凌亂不忘初心潮如滾滾江水開始翻涌奔騰——
從那燈光的迅捷可以看得出剛才那人的舉動。我的心也隨著他的舉動而一次次地揪著,甚至揪得很緊……結束了,該收場了,燈光離開了,我聽到一聲聲的悲鳴隨他而去,黑暗中,我仿佛看到了他那滿臉堆著笑的面龐,以及他那鼓鼓的蛇皮袋。
水田里的“雜光”消失了,四野里又恢復了平靜,只是不再是“聽取蛙聲一片”熱鬧場面,只留下那“苛全性命”之蛙對逝去者的哀鳴,似乎在吟誦著“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欲別故鄉難”。
傾聽著凄戚的蛙鳴,一股沖動沖擊著我的心靈,難道人們就不能坐下來與我一起聽蛙嗎?難道非要聽那蛙痛苦的鳴叫嗎?難道還要聽那農藥帶來的痛楚心扉的呻吟嗎?難道……
人類啊,讓我們都靜下心來,一起傾聽那歡快的蛙鳴吧,傾聽那人與自然的和諧之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