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同題字篇一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以下是“李商隱無題字詞賞析”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作者: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臘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萊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1、東風句:指相別時為幕春時節。
2、絲:與“思”諧音。
3、應覺:也是設想之詞。
4、月光寒:指夜漸深。
5、蓬萊:蓬萊山,指仙境。
聚首多么不易,離別更是難舍難分;
暮春作別,恰似東風力盡百花凋殘。
春蠶至死,它才把所有的絲兒吐盡;
紅燭自焚殆盡,滿腔熱淚方才涸干。
清晨對鏡曉妝,唯恐如云雙鬢改色;
夜闌對月自吟,該會覺得太過凄慘。
蓬萊仙境距離這里,沒有多少路程,
殷勤的青鳥信使,多勞您為我探看。
就而論,這是一首表示兩情至死不渝的.愛情詩。然而歷來頗多認為或許有人事關系上的隱托。起句兩個“難”字,點出了聚首不易,別離更難之情,感情綿邈,語言多姿,落筆非凡。頷聯以春蠶絳臘作比,十分精彩,既纏緬沉痛,又堅貞不渝。接著頸聯寫曉妝對鏡,撫鬢自傷,是自計;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計人。相勸自我珍重,善加護惜,卻又苦情密意,體貼入微,可謂千回百轉,神情燕婉。最終末聯寫希望信使頻傳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終境逢生,別有洞天。春蠶兩句,千秋佳絕。
同題字篇二
標題 ╳╳╳個人總結(黑體小二)
正文 ╳╳╳╳╳╳╳╳╳╳╳╳╳╳╳╳╳╳╳╳╳╳╳╳╳╳╳╳╳╳╳╳╳╳╳(仿宋小三號)
一、一級標題 (宋體三號加粗)
二、╳╳╳╳╳
(一)二級標題 (仿宋三號加粗)
(二)╳╳╳╳╳╳╳╳
1、╳╳╳╳╳╳╳╳╳╳╳╳╳╳╳╳╳╳╳╳╳╳╳╳╳╳╳╳
2、╳╳╳╳╳╳╳╳╳╳╳╳╳╳╳╳╳╳╳╳╳╳╳╳╳╳╳╳
部門名稱
個人姓名
二○╳╳年╳月╳日
備注:
1、a4紙打印
2、頁邊距上下左右為:3厘米、厘米、厘米、2厘米。
3、行距28磅,如遇最后一頁無正文,可適當調節行距。
4、頁碼居下居中。
5、左側兩釘裝訂。
6、時間用漢字書寫的,將年、月、日標全,零寫為“○”
同題字篇三
;標題:小標宋體,二號字
正文:仿宋,三號字
行間距:我們單位一般設置“固定值”28磅
字間距:一般不作要求
政府公文格式及公文字體字號標準
公文紙一般采用國內通用的16開型,推薦采用國際標準a4型,供張貼的公文用紙幅度面尺寸,可根據實際需要確定。
保密等級字體:一般用3號或4號黑體
緊急程度字體:字體和字號與保密等級相同(3號或4號黑體)
文頭的字體:大號黑體字、黑變體字或標準體、宋體字套色(一般為紅)
發文字號的字體:一般采用3號或4號仿宋體
簽發人的字體:字體字號與發文字號相同(3號或4號仿宋體)
標題的字體:字體一般宋體、黑體,字號要大于正文的字號。
主送機關的字體:一般采用3號或4號仿宋體
正文的字體:常用3號或4號仿宋體
附件的字體:常用3號或4號仿宋體
作者的字體:字體字號與正文相同(3號或4號仿宋體)
日期的字體:字體字號與正文相同(3號或4號仿宋體)
注釋的字體:小于正文的的4號或小4號仿宋體
主題詞的字體:常用3號或4號黑體[公文寫作]公文格式排版中的字體要求[公文寫作]
抄送機關的字體:與正文的字體字號相同(常用3號或4號仿宋體)或小一號的文字
印發說明的字體:與抄送機關的字體字號相同(常用3號或4號仿宋體)或小一號的文
主標題(又稱一級標題)為二號宋體(加粗)
二級標題為三號黑體
三級標題為三號仿宋加粗。
正文均為三號仿宋。
以上為政府公文規定。且主標題以外的部份的標題和正文可采用小三號字體,但以三號為最正規。
相關熱詞搜索:;同題字篇四
發函的目的,主要是單位之間或單位與個人之間商洽工作、溝通信息、發出邀約、詢問事項、答復問題。接收函的人想要從函中明確知道發函人或發函單位的想法、意愿、訴求或請求,并正面給予答復。
在函的構思上,一定要搞清楚發函的目的,準確把握寫作函的意圖,知道自己想與對方溝通什么事項,想要達到什么目標,需要對方就哪些事項給予答復。
在組織素材時,要圍繞函中所涉及的事項準備素材,包括收集一些背景資料和信息。
在撰寫和修改時,應當開門見山、簡潔明了、條理清楚,表達準確,直接說明情況,提出需求,做到一事一函,以便讓對方準確接收信息,做出答復。行文上要平鋪直敘,不“拐彎抹角”“穿靴戴帽”;語言上要簡潔平實,不華麗浮夸;態度上要平和有禮,不盛氣凌人、強人所難,也不曲意奉承、恭維客套。
回復函要按照有來有回、謙恭得體的原則,針對對方提出的需求,表達己方的意見和觀點。
邀請函是職場中比較常用的文種,是邀請特定對象參加某項活動的請約性書信。寫邀請函的目的是希望被邀請對象能夠參加邀請方組織的活動或工作。邀請對象往往沒有義務參與,是否接受邀請,完全由邀請對象自行決定。因此,撰寫一篇入情入理的邀請函尤為重要。
同題字篇五
;內容提要:文章介紹夏同龢在廣州的題字及與此有關的人與事。我們可以從匾額、瓷器、對聯上,看到晚清狀元書法的功力。
關鍵詞:夏同龢 題字 麻江
夏同龢于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中狀元,此時的光緒正處于戊戌變法的政治漩渦中心,加之承先祖之遺風,甚愛書法,在欽點狀元之時,便以書法論優劣,麻哈州人夏同龢得以脫穎而出,大魁天下。自中狀元始。至1925年病逝北京,27年間,夏狀元題字頗多,其書法在當時與赫赫有名的翁同龢、陸潤庠等人齊名,歲月荏苒,多數已不可考,現將其中部分介紹如下。
一、西園
夏同龢未考取狀元前即投奔廣東兄長,中狀元后也多在廣東活動,因此他在廣東留下的題字較多,其中最有名的當屬1909年即宣統元年為潮陽“西園”補提的門匾。“西園”位于廣東省潮陽市棉城西隅,故名西園。園主人為潮陽商人蕭欽。“西園”始建于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園林包括住宅及假山,1899年夏同龢應潮陽實業家蕭鳴琴之邀來潮陽,與時主講東山書院愛國詩人丘逢甲同游潮陽山水,并與康有為等人一起參觀尚在建設之中的西園,蕭欽非常看重夏狀元,在現在的西園內,大部分都是當年夏狀元留下的題字,還有一小部分系康有為等所題,1908年,建設已歷時9年即將竣工的廣東潮陽西園模型被送往北京參加全國博覽會,獲得金獎,慈禧太后參觀后稱其為“嶺南園林一絕”,從此西園名聲大噪,躋身為廣東十大園林建筑之一,一百年來吸引著無數海內外的賓朋。西園設計獨具匠心,以假山為重,假山之上均有題字,大部分為夏狀元所題,狀元書法與園林美景融為一體,天衣無縫。尤其門匾“西園”二字,遒勁有力,此二字為園林建成后補題,有畫龍點睛之妙。據說有好事者將二字描紙剪出,往天平平上一稱,重量一樣,可見兩字配置得體。今天,“西園”作為廣東省的著名景點之,接待著來自八方的游客,人們抵達西園,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鐫刻“西園”兩個大字的門頂通幅匾額,似乎在向人們傾訴著這一百年來的滄桑巨變。蕭欽、夏同龢、丘逢甲、康有為、梁啟超,這一個個擲地有聲的名字,伴隨著“西園”,穿越時空,依然留在西園,只是那曾經的榮耀與輝煌早已不再。“西園”是潮陽人的驕傲,也應該成為遠在千里之外的貴州麻江人民的驕傲。
二、澹定邨
在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文福鎮逢甲村(原名淡定村),有一塊夏同龢題寫的石碑,上書“澹定邨”,這是夏同龢的好友丘逢甲邀其為他的家鄉澹定村(現名逢甲村)題寫的村名。丘逢甲是我國近代著名愛國抗日志士、杰出的詩人和教育家。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后,他率臺灣義軍在新竹縣與日寇血戰20多天,終因寡不敵眾,兵敗悲憤離臺,回到祖籍地蕉嶺興辦教育。但他一生不忘光復臺灣,維護國家統一。如今,他的故鄉蕉嶺縣修茸了丘逢甲故居、學校,擬投資3000萬元建設紀念館、紀念廣場,并籌拍電視連續劇《丘逢甲》,讓丘逢甲的愛國主義精神發揚光大。丘逢甲不僅是一個愛國者,其在詩歌方面的造詣頗深。十屆人大二次會議期間,溫家寶總理吟誦了丘逢甲的《春愁》一詩:“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闡明了兩岸同胞的骨肉關系,在海內外引起巨大反響,也使丘逢甲的名聲遠播海內外。夏同解狀元與丘逢甲關系極好,夏狀元在廣東期間,來往頻繁,多有交流。“澹定邨”的題寫則是他們深厚友誼的樸實無華的見證。
三、茶杯
這套江西瓷器,茶杯八只是夏同龢贈送給1920年新任的廣東省省長陳炯明的,上題有“競存省長雅玩,庚申冬月,夏同龢特贈”。陳炯明(1878-1933年)字競存,中國致公黨創始人之一。是大家熟悉的近代歷史人物,其原籍為廣東惠州府海豐縣人,前清秀才。1906年農歷七月,二十八歲的陳炯明考入在廣州設立的廣東法政學堂。這學堂是清光緒為訓練和培養維新立憲人才而設立的。當時該校監督(校長)就是夏同龢,陳炯明在法政攻讀時。有兩件事,很引起世人注意。一件事是領銜控告惠州知府陳召棠濫殺無辜。告狀到了廣州提督,提督提訊,陳炯明和陳太府當面對質,陳炯明力陳陳太府罪狀,陳太府無言以對,被當場撤職扣押。另一件事是1908年陳炯明利用寒假師生回家期間,以祭文天祥為名,密集鄉中知識分子三十余人。宣誓締盟,分頭開始民族革命之運動。又在海豐縣城創辦地方自治會,戒煙局,整理育嬰堂,及縣倉。
上述兩件事,使陳炯明名聲大振,1908年農歷七月,他以最優等生畢業。一個敢和執政官員叫板,敢創辦新組織的不安分的學生,反能以優等生畢業,可見當時廣東法政學堂是一個開明的地方,而時任監督的夏同龢狀元的開明可見一般。在法政學堂的兩年,陳炯明對于日本的維新立憲,西方民主法治國家的基本理念,接受到正式的教育,奠定了治學從政的基礎,而夏同龢和陳炯明也由此奠定了師生情誼,也才有了贈送茶杯的后話。這套茶杯是于1922年3月由江西代表周餐培攜帶來粵。當時夏同龢正出任江西省實業廳廳長。周善培是陳炯明的親信參謀長兼粵軍第一師師長鄧鏗(仲元),在廣東將弁學堂就學時的老師。周善培,號孝懷,原籍浙江諸暨縣,隨父宦游來川,遂定居。1899年東渡日本,考察學校、警校、實業等,居四月返川。1901年奉命帶學生20名赴日本留學,并聘回日本教習來成都開設私立東文學堂。不久,赴瀘州任川南經緯學堂學監。1902年任警察傳習所總辦,后赴粵,任督署副總文案兼廣東將弁學堂監督,1905年鄧鏗即在此就讀,鄧親自到香港迎接周,陪同返廣州進謁陳炯明,當鄧、周抵達廣州火車站時,鄧遇刺身死,所幸這套茶杯并未受損,在鄧鏗家里保存了七十多年后,1993年才被鄧家后人發現,交還給陳家后人。
四、阜元里
在廣東省江門市,有個叫阜元里的地方,在這里,有一個大閘門,大閘門的橫額上刻著“阜元里”三個大字,下款是“夏同解”,這就是清末麻哈州狀元的題字,阜元里阮姓新村是一個著名的僑鄉。20世紀初,新會瀧水長潤鄉旅居馬來西亞的華僑阮世煥和旅居美國的華僑阮寵添,返鄉后發現江門堤東竹排頭的魚塘桑基之地是個好地方,但由于時逢內亂,四鄉盜賊烽起,華僑都不敢回鄉建新居,1911年,他們發起在該地建立阮姓新村的倡議,由阮寵添之子阮煥如在港召集阮姓兄弟的集資,用“阮親睦堂”名義在該地購田填沙并規劃地段,在香港讓阮姓同鄉認購地段,然后回江門建新居,開始在該地前面建起4間大屋,并建立了有閣樓的大小閘門各一個,雇請4個更夫看守。在大閘門的橫額上石刻“阜元里”三個大字,下款是“夏同龢”三個小字,兩鄉20多戶阮姓華僑在此有了自己的安樂窩,大家生活樂也融融。
在上個世紀,阜元里作為阮姓華僑族人的聚居地,曾經輝煌一時。這里興建了許多大屋,這些大屋占地面積非常大,氣勢恢宏。有的屋子在門榍上雕著亭亭的花朵,顯示著原屋主優雅的品味;有些量子大門相當有氣勢,當時這里興建了10余間大屋后,便在四周建起圍墻,并在一個時期內發起五里聯防(阜元里、江華里、東海里、東江里、長發里)。因防護較嚴,在聯防期內,沒有發生過盜劫,治安較好。建國前,阜元里建有僑房共26間,其中大、中屋11間,小屋15間。1934年至1944年因日軍侵華而僑匯斷絕,僑屬覓食艱難,流落他鄉。有些因衣食無憂而賣去僑房。時過境遷,如今的阜元里大部分僑房已經變成了出租屋,有的更是人去樓空,徒留空空蕩蕩的大房子默默地緬懷過去。如今,昔日繁華熱鬧的阮姓新村已經成為了歷史。
五、祠堂橫匾
在廣東省臺山市白沙鎮,白沙鎮江頭村委會月山村、腦頭村,下屯村委會塘口村,這三條自然村,是典型的華僑村,村中都有建于清末民初的祠堂。據考證,這些祠堂的橫匱亦是清代狀元夏同龢的遺攫。月山村的祠堂門口上方,巨幅花崗巖鏤刻“道潦馬公祠”的橫匾。落款:夏同龢題,民國元年初建。民國二十一年重建。腦頭村祠堂門口上方的橫匱是“道潦馬公祠”,下款為辛酉(1921)年孟夏毅旦建成。夏同龢題。塘口村祠堂門歸的橫匾“文覺馬公祠”,夏同龢題。從題字看夏同龢的字體雄渾流暢遭勁。令人賞心悅曰。
六、題聯
現能知道的夏同龢題聯有:
(1)為知交良存作的“結交最晚情獨厚,積累當年慶自鐘”對聯,為貴州省博物館收存珍藏。
(2)為赤水縣官渡謝氏節孝坊題聯:“堅貞婺行,矜式閨圍,聽鄉人道路謳歌,都競傳柳絮清芬,獲灰懿訓;教友家風。并垂坊表,與世父德輝交映,口聊慰飲冰晚節,臥雪仙郎。”保護完好。
(3)為芬泉仁兄大人題“修竹最宜和月映,好禽端愛隔花聞”。
(4)為聰甫仁兄大人題“紅杏在林幽鳥相逐,碧桃滿枝清露未曉”
(5)為石壽先生題“鼓琴亂白雪,棄劍學丹砂”。
(6)為丘樹甲(丘逢甲之弟)題“一室讀書惟鑄我,十年種樹當封侯”。
另有“閑看秋水心無事,每見同人眼暫明”、“蘋生野渚雁初下,簾捲春風燕復來”、“望族數珠璣已向云天仰威風,此鄉多寶玉莫將田舍涸云龍”、“林與山幽不知年歲,竹隨風靜可以晤言”等題聯。
責任編輯張翔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