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蘇軾的蝶戀花詩句篇一
2.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蘇軾《定風波》
3.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念奴嬌》
4.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5.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蘇軾《江城子》
6.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7.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定風波》
8.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蘇軾《蝶戀花》
9.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蘇軾《蝶戀花》
10.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定風波》
11.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12.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陽光曲》
13.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蘇軾《水龍吟》
14.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蘇軾《卜算子》
15.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蘇軾《望江南》
16.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蘇軾《海棠》
17.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蘇軾《西江月》
18. 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蘇軾《臨江仙》
19.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蘇軾《春宵》
20. 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蘇軾《南鄉子》
21.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蘇軾《臨江仙》
22.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蘇軾《水調歌頭》
23.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蘇軾《和董傳留別》
24. 人間有味是清歡。——蘇軾《浣溪沙》
25.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蘇軾《東欄梨花》
26. 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蘇軾《江神子》
27.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蘇軾《獄中遺子由》
28.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蘇軾《八聲甘州》
29. 江南好,千鐘美酒,一曲滿庭芳。——蘇軾《滿庭芳》
30.?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蘇軾《鷓鴣天》
蘇軾的蝶戀花詩句篇二
作者: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一顆櫻桃樊素口。不愛黃金,只愛人長久。
學畫鴉兒猶未就。眉尖已作傷春皺。
撲蝶西園隨伴走。花落花開,漸解相思瘦。
破鏡重圓人在否。章臺折盡青青柳。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雨后春容清更麗。只有離人,幽恨終難洗。
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瓊梳擁青螺髻。
一紙鄉書來萬里。問我何年,真個成歸計。
白首送春拚一醉。東風吹破千行淚。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簌簌無風花自墮。寂寞園林,柳老櫻桃過。
落日有情還照坐,山青一點橫云破。
路盡河回人轉舵。系纜漁村,月暗孤燈火。
憑仗飛魂招楚些,我思君處君思我。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
帳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風味應無價。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乍入農桑社。
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簾外東風交雨霰。簾里佳人,笑語如鶯燕。
深惜今年正月暖。燈光酒色搖金盞。
摻鼓漁陽撾未遍。舞褪瓊釵,汗濕香羅軟。
今夜何人吟古怨。清詩未就冰生硯。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自古漣漪佳絕地。繞郭荷花,欲把吳興比。
倦客塵埃何處洗。真君堂下寒泉水。
左海門前酤酒市。夜半潮來,月下孤舟起。
傾蓋相逢拚一醉。雙鳧飛去人千里。
《蝶戀花·云水縈回溪上路》
云水縈回溪上路。疊疊青山,環繞溪東注。
月白沙汀翹宿鷺。更無一點塵來處。
溪叟相看私自語。底事區區,苦要為官去。
尊酒不空田百畝。歸來分得閑中趣。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別酒勸君君一醉。清潤潘郎,又是何郎婿。
記取釵頭新利市。莫將分付東鄰子。
回首長安佳麗地。三十年前,我是風流帥。
為向青樓尋舊事。花枝缺處余名字。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泛泛東風初破五。江柳微黃,萬萬千千縷。
佳氣郁蔥來繡戶。當年江上生奇女。
一盞壽觴誰與舉。三個明珠,膝上王文度。
放盡窮鱗看圉圉。天公為下曼陀雨。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春事闌珊芳草歇。客里風光,又過清明節。
小院黃昏人憶別。落紅處處聞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斷魂銷,應是音塵絕。
夢破五更心欲折。角聲吹落梅花月。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記得畫屏初會遇。好夢驚回,望斷高唐路。
燕子雙飛來又去。紗窗幾度春光暮。
那日繡簾相見處。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縷。
斂盡春山羞不語。人前深意難輕訴。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昨夜秋風來萬里。月上屏幃,冷透人衣袂。
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長如歲。
羈舍留連歸計未。夢斷魂銷,一枕相思淚。
衣帶漸寬無別意。新書報我添憔悴。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雨霰疏疏經潑火。巷陌秋千。猶未清明過。
杏子梢頭香蕾破。淡紅褪白胭脂涴。
苦被多情相折挫。病緒厭厭,渾似年時個。
繞遍回廊還獨坐。月籠云暗重門鎖。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蝶懶鶯慵春過半。花落狂風,小院殘紅滿。
午醉未醒紅日晚,黃昏簾幕無人卷。
云鬢鬅松眉黛淺。總是愁媒,欲訴誰消遣。
未信此情難系絆,楊花猶有東風管。
蘇軾的蝶戀花詩句篇三
【宋代】蘇軾
原文: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裏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裏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春天將盡,百花凋零,杏樹上已經長出了青澀的果實。燕子飛過天空,清澈的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怛不要擔心,到處都可見茂盛的芳草。
圍墻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蕩秋千,少女發出動聽的笑聲,墻外的行人都可聽見。慢慢地,圍墻里邊的笑聲就聽不見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無情的少女所傷害。
“蝶戀花·春景”,元本無題,傅本存目缺詞。“春景”:這是一首寫春景的很有名的小令。上片寫傷春:觸目紅花紛謝,柳綿日少,青杏初結,普天芳草,充滿了繁華易逝,“落花流水春去也”之意。下片寫傷情:借“多情卻被無情惱”的意象,寓有對朝廷一片癡心卻被貶官遠謫的惆悵,含蓄地表達出作者仕途坎坷、飄泊天涯的失落心情。此詞作于何時已不可考。曹樹銘《蘇東坡詞》以為作于蘇軾密州時期:“細玩此詞上片之意境,與本集《滿江紅》(東武城南)之上片相似。而本詞下片之意 境,復與本集《蝶戀花》(簾外東風交雨霰)之上片相似。以上 二詞,具作于熙寧九年丙辰密州任內。宋人筆記載此本事,均是蘇軾貶官惠州事,如《冷齋夜話》云:‘東坡《蝶戀花》詞云:‘花褪殘紅青杏小……’東坡渡海(案,此處有誤。朝云死于惠州,東坡渡海時已不在人世。‘海’應為‘嶺’之訛)惟朝云王氏隨行,日誦‘枝上柳棉’二句,為之流淚。病極,猶不釋口。東坡作《西江月》悼之。’(《叢書集成》本《冷齋夜話》無此條,見《歷代詩余》卷一一五引)《林下詞談》亦云:‘子瞻在惠州,與朝云閑坐。時青女初至,落木蕭蕭,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殘紅青杏小’,朝云歌喉將囀,淚滿衣襟。子瞻詰其故,答云:‘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正悲秋,而汝又傷春矣。’遂罷。朝云不久抱疾而亡。子瞻終身不復聽此詞。’(見《瑯嬛記》卷中、《青泥蓮花記》卷一下、《詞林紀事》卷五引)果如以上記載,則此詞當作于貶官惠州期間。又詞中‘天涯何處無芳草’之‘天涯’,是蘇軾貶官嶺南時詩文中慣用詞語。另如紹圣二年在惠州所作《次韻正輔同游白水山》詩云:‘只知吳楚為天涯,不知肝膽非一家。’紹圣四年惠州所作《次韻惠循二守相會》詩云:‘且同月下影三人,莫作天涯萬里心。’故本詞中之‘天涯’,亦非泛言,當指地處偏遠的惠州。基于上訴分析,姑將此詞編于紹圣二年春,以俟詳考。”
“花褪殘紅”:褪,脫去,小”:毛本作“子”。
“子”,毛本誤作“小”。“飛”,《二妙集》、毛本注“一作來。”
“繞”,元本注“一作曉。”
“柳綿”:即柳絮。韓偓《寒食日重游李氏園亭有懷》詩:“往年同在鶯橋上,見依朱闌詠柳綿。”
“何處無芳草”句:謂春光已晚,芳草長遍天涯。《離騷》:“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
“墻里秋千”五句: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五:“惱,猶撩也。……,言墻里佳人之笑,本出于無心情,而墻外行人聞之,枉自多情,卻如被其撩撥也。”又卷一:“卻,猶倒也;謹也。”“卻被”,反被。唐·胡曾《漢宮》詩:“何事將軍封萬戶,卻令紅粉為和戎。”
蘇軾的蝶戀花詩句篇四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春天將盡,百花凋零,杏樹上已經長出了青澀的果實。燕子飛過天空,清澈的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怛不要擔心,到處都可見茂盛的芳草。
蝶戀花這首詞是傷春之作。蘇軾長于豪放。亦最擅婉約,本詞寫春景清新秀麗。與此同時,景中又有情理,我們仍用“何處無芳草(知音)”以自我慰藉和自勉。作者的“多情卻被無情惱”,也不僅僅局限于對“佳人”的相思。本詞下片所寫的是一個愛情故事的片段,未必有什么寄托。只是一首很好的婉約詞。王士禎所說的“枝上柳綿,恐屯田緣情綺靡。未必能過。”《花草蒙拾》指出本詞與風格婉約的柳永詞不相上下。
“花褪殘紅青杏小。”褪對旨顏色變淺或消失。開頭一句描寫的是暮春景象,這句的意思為:暮春時節,杏花凋零枯萎,枝頭只掛著又小又青的杏子。作者的視線是從一棵杏樹開始的:花兒已經凋謝,所余不多的紅色也正在一點一點褪去,樹枝上開始結出了幼小的青杏。“殘紅”,他特別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語氣中透出憐惜和喜愛,有意識地沖淡了先前濃郁的傷感之情。“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燕子在空中飛來飛去,綠水環繞著一戶人家。這兩句又描繪了一幅美麗而生動的春天畫面,但缺少了花樹的點綴,仍顯美中不足。“繞”字,曾有人以為應是“曉”。通讀全詞,并沒有突出的景物表明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顯得沒有著落。而燕子繞舍而飛,綠水繞舍而流,行人繞舍而走,著一“繞”字,則非常真切。“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兩句大意是:樹上的柳絮在風的吹拂下越來越少,春天行將結束,難道天下之大,競找不到一處怡人的景色嗎?柳絮紛飛,春色將盡,固然讓人傷感;而芳草青綠,又自是一番境界。蘇軾的曠達于此可見。“天涯”一句,語本屈原《離騷》“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是卜者靈氛勸屈原的話,其思想與蘇軾在《定風波》中所說的“此心安處是吾鄉”一致。最后竟被遠謫到萬里之遙的嶺南。此時,他已人到晚年,遙望故鄉,幾近天涯。這境遇和隨風飄飛的柳絮何其相似。
上闋描繪了一組暮春景色,雖也有些許亮色,但由于缺少了花草,他感到更多的是衰敗和蕭索,這正如作者此時的心境。作者被貶謫在外,仕途失意又遠離家人,所以他感到孤獨惆悵,想尋找一些美好的景物來排解心中的郁悶,誰知佳景難覓,心情更糟。上闋表達了作者的惜春之情及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墻外是一條道路,行人從路中經過,只聽見墻里有蕩秋千的.聲音,一陣陣悅耳的笑聲不時從里面傳出,原來是名女子在蕩秋千。這一場景頓掃上闋之蕭索,充滿了青春的歡快旋律,使行人禁不住止步,用心地欣賞和聆聽著這令人如癡如醉的歡聲笑語。作者在藝術處理上十分講究藏與露的關系。這里,他只寫露出墻頭的秋千和佳人的笑聲,其它則全部隱藏起來,讓“行人”去想象,在想象中產生無窮意味。小詞最忌詞語重復,但這三句總共十六字,“墻里”、“墻外”分別重復,竟占去一半。而讀來錯落有致,耐人尋味。墻內是家,墻外是路;墻內有歡快的生活,年輕而富有朝氣的生命;墻外是趕路的行人。行人的心情和神態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不過,在這無語之中,讓人感受到一種冷落寂寞。“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也許是行人佇立良久,墻內佳人已經回到房間;也許是佳人玩樂依舊,而行人已漸漸走遠。總之,佳人的笑聲漸漸聽不到了,四周顯得靜悄悄。但是行人的心卻怎么也平靜不下來。墻院里女子的笑聲漸漸地消失了,而墻外的行人聽到笑聲后卻心緒難平。他聽到女子甜美的笑聲,卻一直無法看到女子的模樣;心情起伏跌宕不已,而女子也并不知道墻外有個男子正為她苦惱。男子多情,女子無情。這里的“多情”與“無情”常被當愛情來解釋,有感懷身世之情,有思鄉之情,有對年輕生命的向往之情,有報國之情,等等,的確可謂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輕單純、無憂無慮,既沒有傷春感時,也沒有為人生際遇而煩惱,真可以說是“無情”。作者發出如此深長的感慨,那“無情”之人究竟會撩撥起他什么樣的思緒呢?也許是勾起他對美好年華的向往,也許是對君臣關系的類比和聯想,也許倍增華年不再的感慨,也許是對人生哲理的一種思索和領悟,作者并未言明,卻留下了豐富的空白,讓人回味、想象。
下闋寫人,描繪了了墻外行人對墻內佳人的眷顧及佳人的淡漠,讓行人更加惆悵。在這里,“佳人”即代表上闋作者所追求的“芳草”,“行人”則是詞人的化身。詞人通過這樣一組意象的刻畫,表現了其抑郁終不得排解的心緒。
綜觀全詞,詞人寫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而后者也可以算是一種特殊的景觀。詞人意欲奮發有為,但終究未能如愿。全詞真實地反映了詞人的一段心理歷程,意境朦朧,給人回味無窮的感覺。
蘇軾的蝶戀花詩句篇五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賞析
上闋描寫了一組暮春景色,雖也有些許亮色,但由于缺少了花草,他感到更多的是衰敗和蕭索,這正如作者此時的心境。作者被貶謫在外,仕途失意又遠離家人,所以他感到孤獨惆悵,想尋找一些美好的景物來排解心中的郁悶,誰知佳景難覓,心情更糟。上闋表達了作者的惜春之情及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墻外是一條道路,行人從路中經過,只聽見墻里有蕩秋千的聲音,一陣陣悅耳的笑聲不時從里面傳出,原來是名女子在蕩秋千。這一場景頓掃上闋之蕭索,充滿了青春的歡快旋律,使行人禁不住止步,用心地欣賞和聆聽著這令人如癡如醉的歡聲笑語。作者在藝術處理上十分講究藏與露的'關系。這里,他只寫露出墻頭的秋千和佳人的笑聲,其它則全部隱藏起來,讓“行人”去想象,在想象中產生無窮意味。小詞最忌詞語重復,但這三句總共十六字,“墻里”、“墻外”分別重復,竟占去一半。而讀來錯落有致,耐人尋味。墻內是家,墻外是路;墻內有歡快的生活,年輕而富有朝氣的生命;墻外是趕路的行人。行人的心情和神態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不過,在這無語之中,讓人感受到一種冷落寂寞。“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也許是行人佇立良久,墻內佳人已經回到房間;也許是佳人玩樂依舊,而行人已漸漸走遠。總之,佳人的笑聲漸漸聽不到了,四周顯得靜悄悄。但是行人的心卻怎么也平靜不下來。墻院里女子的笑聲漸漸地消失了,而墻外的行人聽到笑聲后卻心緒難平。他聽到女子甜美的笑聲,卻一直無法看到女子的模樣;心情起伏跌宕不已,而女子也并不知道墻外有個男子正為她苦惱。男子多情,女子無情。這里的“多情”與“無情”常被當愛情來解釋,有感懷身世之情,有思鄉之情,有對年輕生命的向往之情,有報國之情,等等,的確可謂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輕單純、無憂無慮,既沒有傷春感時,也沒有為人生際遇而煩惱,真可以說是“無情”。作者發出如此深長的感慨,那“無情”之人究竟會撩撥起他什么樣的思緒呢?也許是勾起他對美好年華的向往,也許是對君臣關系的類比和聯想,也許倍增華年不再的感慨,也許是對人生哲理的一種思索和領悟,作者并未言明,卻留下了豐富的空白,讓人回味、想象。
下闋寫人,描述了墻外行人對墻內佳人的眷顧及佳人的淡漠,讓行人更加惆悵。在這里,“佳人”即代表上闋作者所追求的“芳草”,“行人”則是詞人的化身。詞人通過這樣一組意象的刻畫,表現了其抑郁終不得排解的心緒。
綜觀全詞,詞人寫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而后者也可以算是一種特殊的景觀。詞人意欲奮發有為,但終究未能如愿。全詞真實地反映了詞人的一段心理歷程,意境朦朧,令人回味無窮。
蘇軾的蝶戀花詩句篇六
2.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蘇軾《定**》
3.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念奴嬌》
4.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5.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蘇軾《江城子》
6.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7.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定**》
8.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蘇軾《蝶戀花》
9.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蘇軾《蝶戀花》
10.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定**》
11.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12.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陽光曲》
13.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蘇軾《水龍吟》
14.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蘇軾《卜算子》
15.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蘇軾《望江南》
16.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蘇軾《海棠》
17.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蘇軾《西江月》
18.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蘇軾《臨江仙》
19.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蘇軾《春宵》
20.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蘇軾《南鄉子》
21.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蘇軾《臨江仙》
22.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蘇軾《水調歌頭》
23.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蘇軾《和董傳留別》
24.人間有味是清歡。——蘇軾《浣溪沙》
25.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蘇軾《東欄梨花》
26.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蘇軾《江神子》
27.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蘇軾《獄中遺子由》
28.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蘇軾《八聲甘州》
29.江南好,千鐘美酒,一曲滿庭芳。——蘇軾《滿庭芳》
30.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蘇軾《鷓鴣天》
蘇軾的蝶戀花詩句篇七
[宋]蘇軾
蝶懶鶯慵春過半。花落狂風,小院殘紅滿。午醉未醒紅日晚。黃昏簾幕無人卷。云鬢鬅松眉黛淺。總是愁媒,欲訴誰消遣。未信此情難系絆。楊花猶有東風管。
1、殘紅:凋零的花朵。
2、鬅松:《廣韻》:“鬅松,發亂貌。”
3、愁媒:勾引起愁緒的事物。李白《上崔相百憂章》:“金瑟玉壺,盡為愁媒。”消遣:消解,排遣。
這是一首“裸詞”,一般被列入蘇詞的《附編》部分,找不到寫作年代、背景,有點“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的意思,不過寫得實在好。
《詩經·衛風·氓》里有一段:“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這首詞說的就是這種狀態。一個女孩兒家,如花似玉的年紀,思春渴情,一醉醒來,卻只能獨對斜陽,內心煞是凄涼。然而煞拍處卻說了一句出人意表的話:“未信此情難系絆,楊花猶有東風管。”——“我就不信找不到一個牽掛我的人,沒什么姿色可言的楊花還有東風經管呢!”年輕姑娘倔脾氣上來了真是“無敵”啊!怪不得人家說“女孩子不講理,上帝都要躲遠點”。
不講理是女孩子的專利,所以寫女孩子不講理的詩,也往往膾炙人口。試讀幾篇,可知“野蠻女友”古已有之,根本就不是現代人的“新產品”。樂府民歌:“打殺長鳴雞,彈去烏臼鳥。愿得連暝不復曙,一年都一曉。”金昌緒《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蘇軾的蝶戀花詩句篇八
柳永的詞曲多以歌女和少婦做為主題,抒發種種離愁和相思之情。此篇蝶戀花是一首女子思念遠方親人的懷人之作。上闕寫女子登上高樓倚欄遠望,春天原本該是令人心情愉悅的時節,萬物復蘇,春光明媚。然而女子卻是備感春之“愁”,不佳的思緒也是涌上心頭。黃昏已至,太陽漸漸西移,陽光即將消失,黑夜就要來臨,可是女子的心愛之人還是沒有回來,她只能憑欄遠望,只希冀能解她相思之意的人快快歸來。下闕寫道女子為消遣心中的無盡愁思,舉杯高歌而飲,妄圖一醉方休,然而強行求來的歡樂還是那么不及人意,不是由心底發出的快樂是如何也佯裝不了的。這首詞的最后兩句,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之中將其奉為人生的第二境,思念一個人,即使身體消瘦,形容憔悴,也心甘情愿。只因對你的思念是在生活中堅持下去的唯一目標。這首詞緊緊地扣住相思之“愁”,卻又不直白地點破,而是將這愁思深藏在字詞之間,令人讀起來處處都顯愁之意。行文筆墨濃淡相間,在狀似不經意間將女子的離愁相思之意刻畫地淋漓盡致。
柳永蝶戀花寫作背景
柳永出生于官宦之家,父親原是前朝舊臣,后歸順于宋。少時柳永家境頗豐,是當地有名的闊少爺,常常一擲千金。從小,他對于文字就有異于常人的稟賦,十分受范仲淹地賞識。
柳永偏愛婉約秀麗之詞,人長得也是白凈秀氣,范仲淹曾勸阻他不要把才華浪費在靡靡之詞上。后來他家道中落,仕途又極為不順,年少時原本的意氣風發都被時光慢慢地腐蝕,他只得以賣文為生。后來,又愛上了一個青樓女子,遭到家族的嚴厲反對,后來幸得范仲淹的幫助才能與那女子結為連理。然而,好景不長,上天似乎總是這樣,在某一方面給予你太多,在另一方面總是虧欠你。柳永有天生的文學之才,寫得一手好詞,自小生活無憂,年少時聲名也曾大噪于天下。然而,成人之后的柳永無論是在愛情還是在仕途上都是屢屢遭受挫折。第一個愛的女人,為了救他而犧牲了自己。第二個好不容易愛上的女人,卻因早產而死。兩個妻子的相繼死亡,第二個妻子死后的窘迫之境,令他對于人生有了更為絕望的理解。
他時常留連于煙花之地,他與那些青樓女子雖是交好卻是只和她們一起吟詩做對,笑談歲月,一切都止于君子之禮。一是為了能讓自己的詞被更多人的知道,二是為了幫助那些青樓女子,他作了很多迤邐之詞,供青樓女子們彈曲演唱。蝶戀花是一個風格婉約的詞牌名,其間流露的愁思很符合青樓女子的心境,它作于柳永仕途受挫后流連煙花之地之時。
柳永簡介
柳永,北宋詞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更名為柳永。創見出身于官宦世家,年少時學習詩詞,立志要考取功名,入朝為官。
十八歲,柳永離家上京參加禮部的考試,路經杭州之時,為杭州的湖光山色、繁華迤邐所吸引,遂留滯杭州,終日沉迷于鶯聲笑語之間。十九歲,孫何出任杭州知府,柳永作詞《望海潮·東南形勝》前往拜謁,此詞一反柳永婉約輕軟的風格,以波瀾起伏的筆法,濃墨重彩地展現了杭州的繁華美麗。柳永也因這首詞而聲名大噪。二十四歲,柳永進入汴京。當時的北宋都城十分繁華,商業發達,天子與民同樂,整個京都呈現的是一片安定祥和的景象,柳永為此深深地贊嘆,做出了一篇又一篇的凌云辭賦,將汴京長久的太平景象用詞曲描繪地淋漓盡致。二十五歲,柳永參加當時的春闈,本是自信滿滿,認為自己必登榜首,奈何宋真宗因為他詩詞太過浮糜為由而使他名落孫山。此時的柳永仍有入朝之心,六年后再次參加闈試,仍失敗了。又三年,他第三次落榜。
仕途的坎坷深深地打擊了他,少年他一腔熱血,志氣高昂地進入京都想要有一番作為,然而將至中年,四次落第令他黯然退出京都是,流浪于西北。半百之時,仁宗特開恩科,他才終于進士及第。任職余杭縣令之時,他勞心盡力,深得百姓愛戴,被百姓稱為“名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