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體會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大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于羅州仁青先進事跡心得體會通用一
【篇1:學習羅州仁青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學習羅州仁青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學習羅州仁青先進事跡心得體會(一)
7月28日上午,鐵買克鄉組織委員白金輝同志組織本鄉全
體大學生村官組織召開座談會,發放大學生村官報紙,一起學習先進大學生村官事跡。
當我拿到大學生村官報紙那一剎那,我的眼球第一時間被《永不熄滅的酥油燈》一題吸引住。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把青春奉獻在基層一線的四川阿壩縣茸安鄉格爾登瑪村大學生村官干部羅州仁青。1987年他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藏族家庭。為減輕家庭負擔,完成學業后,懷揣著夢想,定向考到了阿壩縣茸安鄉,并選擇了條件最艱苦、交通最偏遠的格爾登瑪村。參加工作以來,他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從沒離開過基層第一線,把牧民當成自己的親人,把牧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幫助牧民,服務牧民。這位年輕人在連續強降雨造成重大災情中,6月30日下午,羅州仁青在組織村組干部、受災群眾開展完自救安置后,到180余里外的鄉政府匯報災情途中,突遇山洪暴發,不幸卷走失聯。他的勇敢,他的事跡令我深受感動,我不由得滿淚盈眶。他做到了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雖然他還沒有入黨,但他是心中有黨,心中牢記黨的宗旨,一個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在他身上展現。當連續強降雨造成重大災情時,他沒有退縮,沒有顧忌個人安危,而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大學生村干部他堅持心中有民,災情發生,他不等不靠,始終把村民的安危放心中,全力保障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迅速組織展開自救。
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我一直認為自己已經是一名名副其實的優秀大學生村官,認為自己當村官的這一年半的時間里,為農民,為村委會,為基層一線奉獻青春,流汗水。現在與他相比,深深感悟到了我做的,我付出的一切還是遠遠不夠。他才是我不斷學習的好榜樣。
雖然與他素不相識,作為同行,他離開了我們,心中十分遺憾。一個青年就這樣結束了短暫的生命,也許他活著還能為人民群眾謀福增利,但他是偉大的,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毛澤東同志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中說: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羅州仁青的死就比泰山還重,群眾把他舉得很高,很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不斷地進取和努力。把黨和國家的,人民的利益始終放在第一位。做好為人民,為祖國犧牲一切的思想準備,在重要關頭發揮好作為大學生村官的職責和使命,繼續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和材質,為基層一線奉獻我的汗水和鮮血,為基層一線奉獻我的青春。
學習羅州仁青先進事跡心得體會(二)
青春因為奉獻更加燦爛,人生因為付出更具輝煌,生命因為犧牲更有意義。相近的年齡,相同的職業,羅州仁青同志的先進事跡,使我深受震撼,為他的去世感到心痛,但是他倒在救災現場,沒有退縮,他是我們的驕傲。透過榜樣的事跡,我深切體會到作為大學生村官我還需要努力做好以下幾點:
要立足本職、踏實工作
眾所周知,大學生村官從事的是農村第一線工作,直接與農民接觸,農村的發展決定著中國各項事業建設的成敗,而村官作用的發揮對推進農村工作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這就需要我們繼續發揚吃苦耐勞精神,并以此作為我們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形勢下,我們都應該發揚以苦為樂、無私無畏和孺子牛的精神,任勞任怨的為人民服務,為
最廣大農民群眾的利益奮斗。同時強化責任意識,把工作重心放在抓落實、求實效上,準確把握農村各項政策的落實情況,深入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探索解決的措施和方法,提高工作中的前瞻性、創新性、全局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要堅持學習,開拓進取
要更好的工作就要求我們具良好的思想認識并精通各項業務知識。要理論結合實際,通過不斷學習政治和業務知識,使自身宗旨意識得到強化,思想覺悟得以提升,帶領農民群眾發展進步能力不斷提高。在工作和學習中使我深深的認識到不斷更新知識,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重要性。我們要學會用工作的實踐來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系,注重學習,尊重實踐,在學習中繼承,在繼承中探索,在探索中創新,使自己不斷適應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和工作技能,這樣才能為我們三農事業的進步帶來勃勃生機。
不懼艱險、身先士卒、傳承精神 先進之路無止境,追求先進路無窮,如何發揮好大學生村官的作用,還有更多需要探索的經驗和課題,還有待于我們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研究解決。羅州仁青精神就是一盞明燈,是一面旗幟,在它的照耀和引領下,我堅信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定會忠誠踐行真情感化群眾、真心關愛群眾、真誠服務群眾的精神,用心謀事、真抓實干、開拓創新的工作作風,嚴守紀律、恪盡職守、任勞任怨、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在改善民生、加快發展、維護穩定工作中創先爭優、建功立業,為農村各項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希望羅州仁青一路走好,我們會發揚你的精神,不為工作艱苦而埋怨,不會為大學生村官丟臉!(作者為四川涼山里莊鄉里莊村支部副書記)
【篇2:學習羅州仁青心得體會】
學習羅州仁青心得體會
心得一:
7月28日上午,鐵買克鄉組織委員白金輝同志組織本鄉全體大學生村官組織召開座談會,發放大學生村官報紙,一起學習先進大學生村官事跡。
當我拿到大學生村官報紙那一剎那,我的眼球第一時間被《永不熄滅的酥油燈》一題吸引住。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把青春奉獻在基層一線的四川阿壩縣茸安鄉格爾登瑪村大學生村官干部羅州仁青。1987年他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藏族家庭。為減輕家庭負擔,完成學業后,懷揣著夢想,定向考到了阿壩縣茸安鄉,并選擇了條件最艱苦、交通最偏遠的格爾登瑪村。參加工作以來,他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從沒離開過基層第一線,把牧民當成自己的親人,把牧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幫助牧民,服務牧民。這位年輕人在連續強降雨造成重大災情中,6月30日下午,羅州仁青在組織村組干部、受災群眾開展完自救安置后,到180余里外的鄉政府匯報災情途中,突遇山洪暴發,不幸卷走失聯。
他的勇敢,他的事跡令我深受感動,我不由得滿淚盈眶。他做到了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雖然他還沒有入黨,但他是心中有黨,心中牢記黨的宗旨,一個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在他身上展現。當連續強降雨造成重大災情時,他沒有退縮,沒有顧忌個人安危,而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大學生村干部他堅持心中有民,災情發生,他不等不靠,始終把村民的安危放心中,全力保障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迅速組織展開自救。 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我一直認為自己已經是一名名副其實的優秀大學生村官,認為自己當村官的這一年半的時間里,為農民,為村委會,為基層一線奉獻青春,流汗水。現在與他相比,深深感悟到了我做的,我付出的一切還是遠遠不夠。他才是我不斷學習的好榜樣。
雖然與他素不相識,作為同行,他離開了我們,心中十分遺憾。一個青年就這樣結束了短暫的生命,也許他活著還能為人民群眾謀福增利,但他是偉大的,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毛澤東同志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中說:“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羅州仁青的死就比泰山還重,“群眾把他舉得很高,很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不斷地進取和努力。把黨和國家的,人民的利益始終放在第一位。做好為人民,為祖國犧牲一切的思想準備,在重要關頭發揮好作為大學生村官的職責和使命,繼續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和材質,為基層一線奉獻我的汗水和鮮血,為基層一線奉獻我的青春。
心得二:
黝黑的皮膚、堅挺的鼻梁、堅毅的眼神,一個典型的藏族帥小伙兒??禮堂內哀樂和抽泣聲使整個世界沉浸在悲痛中,在無情洪水被卷走的大學生村官羅州仁,青音容笑貌依然清晰的浮現在阿壩縣群眾的眼前。
6月28日晚,正在鄉政府辦事的羅州仁青接到村支部書記尕讓“大暴雨把5戶村民的房屋沖垮了”的電話,立即把災情向鄉政府領導作了匯報,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和鄉里的2名包村干部冒雨趕回村里。
在村里,雨越下越大,山溝里的水裹著泥沙滾滾而來。羅州仁青意識到險情可能再次發生,立即和村干部把處在危險地帶的240余名村民轉移到了安全地帶,80歲的五保老人切里行動不便,羅州仁青就背著老人轉移。
“60多年沒看到過這么大的暴雨了,我們完全都被嚇傻了,根本不知道該咋辦。”看著被沖垮的房屋,牧民奪窮心有余悸地說,由于轉移及時,當晚的大雨雖沖垮了18戶牧民的房屋,有40戶牧民的房屋進了水,但沒有一起死傷。
受災的群眾暫時安頓好了,現在急需把村里的災情詳細向鄉里報告,并請求鄉上支援。由于連日來的泥石流災害沖毀了上山的通道,無法再到山頂打電話,羅州仁青第一個站出來說“我去”。這一去,他被無情的洪水卷走了,年輕的生命定格在28歲。
“一路上洪水、塌方、飛石不斷,而且你又高度近視,非常危險,你就不要了。”村干部們都勸羅州仁青,但他堅定地說,作為格爾登瑪村的村官,他有責任和義務第一時間向鄉政府報告災情,更何況手機里面存了大量災情照片。
“如果沒有責任心,在危險面前,誰也不會站出來。”雙眼紅腫的茸安鄉黨委書記楊曉飛回憶說,羅州仁青被洪水卷走的噩耗傳來,正在開展災后自救的村民和村里的寺廟僧人冒著大雨自發趕來沿河尋找。當找到遺體時,村民們淚流滿面,守在遺體旁久久不愿離去。“羅州仁青也是我們格爾登瑪村的‘兒子’,我們要和他的家人一同親自安葬我們的孩子。”
2010年,羅州仁青從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和5名大學生被分配到阿壩縣最為艱苦格爾登瑪村當村官。一個月時間,羅州仁青跑遍了村里的溝溝岔岔,全面掌握了全村基本情況,為給村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實事。
“他就像親生兒子一樣關心我們,在我們心里他就是我們的親兒子。”聽到仁青犧牲的消息,格爾登瑪村72歲的五保老人達哇扎花老人難忍悲痛,她長期臥病在床,羅州仁青來后,常會帶著清油、大米上門給老人做飯,收拾房子。
75歲的格爾登瑪村村民阿爾瑪天天都是以淚洗面,念經祈禱“兒子”一路走好。“要不是仁青這孩兒,我們老兩口哪有這福享啊?”阿爾瑪說,她和老伴色塔桑過去一直住在破舊的泥巴房里。羅州仁青得知他倆的苦難后,每個月給阿爾瑪老夫婦送油送面,關心他們的身體狀況,并幫助老兩口建起了新房子。
“我一定要好好讀書,長大后像仁青叔叔一樣去幫助別人。”在茸安鄉第二小學上學的丹巴甲木措說,仁青叔叔每年都通過大學同學和網上求助的方式,給同學們送來漂亮的新衣服、新鞋子和學習用具,還會從自己的工資里拿出1000元錢為孩子們訂做了一批兒童牛仔服。
其實羅州仁青對貧困群眾很大方,自己卻很節約,從來舍不得為自己花一分錢,同事們開玩笑,“干脆我們花錢給你添置一身新衣服。”
“他做事責任心很強,統計數據、發放各種補貼從來沒有出過差錯。”鄉黨委書記楊曉飛回憶說,羅州仁青對村里實施的每一項工程項目,幾乎天天都要守在現場監督協調。他說,“不能因為工程質量問題,讓好事變成了壞事。” 格爾登瑪村村內的一條河上有一座橋,村民親切的稱為幸福橋,這是羅州仁青向鄉政府和有關部門爭取資金修建的。村民澤伯說,“有了這座橋,我們再也不用擔心孩子和牲畜的過河安全了,也再不用繞一個大圈了。”
參加工作5年,羅州仁青回家的時間不到20天。“雖然他的工作很忙,但對家里的關心一點也不少。”羅州仁青的母親阿班說,羅州仁青很孝順,經常給家里打電話,問候長期患病的父母,每個月還要從2000多元的工資里,拿出一部分寄給家里。
“仁青是家里的獨兒子,也是家里的頂梁柱。”對兒子的離世,年邁多病的父母悲痛不已。戒煙多年的父親,一根接一根猛吸著香煙,似乎想把兒子吸回到自己的身旁。母親一手轉著轉經筒,一手用帕子不停擦著眼淚。“我多么希望這是一個噩夢,夢醒了仁青就回來了。”母親阿班喃喃自語。
6月29日,羅州仁青在趕回村里之前,給家里打了一個電話,但怕父母擔心,只字沒提村里發生災情的事情,而且匆匆說了幾句后,“阿媽,我的手機快沒電了,我掛了噢,你們注意身體!”不曾想,這個電話,竟成了兒子與母親最后的絕別。
在羅州仁青遺體下葬那天,羅州仁青的爺爺嘎科的話讓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孫子參加了工作,就相當于成為了一名戰士,他分配到格爾登瑪村,那里就是他的戰場,他犧牲在戰場上,沒有辜負黨委、政府對他的培養和家庭對他的教育,他是我們的驕傲??”
【篇3:2015年學習羅州仁青心得體會】
2015年學習羅州仁青心得體會
心得一:
如果不是因為在抗洪中犧牲并被媒體報道,羅州仁青恐怕不會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在那個連水泥路都不通的高原鄉村,他已經默默工作了5年。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在一個不通水泥公路、沒有手機信號、更沒有wifi的地方工作了5年,需要什么樣的毅力?
毫無疑問,在大多數人眼里,大學生村官羅州仁青工作的地方,很難滿足當代年輕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
但是羅州仁青堅持下來了。駐守在遠離都市繁華的落后鄉村,他沒有抱怨,只是一點一滴地履行作為村官的職責。 因為他的這種工作狀態,茸安鄉黨委書記楊曉飛評價他是“老實人”。正因為他老老實實地對待工作,老百姓遇到事情都希望找他辦。他還懷著一顆善心,讓工作充滿了人情味。
他沒有什么豪言壯語,只有默默無聞的堅守。當然,從他和同事的交流中,我們能感受到羅州仁青對工作還有更高的追求。在年輕同事感到懈怠的時候,他能傳遞一種樸素的正能量。
“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同事對他的評價,道出了羅州仁青身上所蘊藏的職業精神。
羅州仁青殉職了,在艱苦地區,還有很多像羅州仁青這樣的年輕基層干部。正如楊曉飛所說的,基層工作就是靠這些年輕基層干部撐起來的。雖然媒體的聚光燈沒有照在他們身上,但我們不能忽略這個群體,應該為他們點贊。
心得二:
青春因為奉獻更加燦爛,人生因為付出更具輝煌,生命因為犧牲更有意義。相近的年齡,相同的職業,羅州仁青同志的先進事跡,使我深受震撼,為他的去世感到心痛,但是他倒在救災現場,沒有退縮,他是我們的驕傲。透過榜樣的事跡,我深切體會到作為大學生村官我還需要努力做好以下幾點:
要立足本職、踏實工作
眾所周知,大學生村官從事的是農村第一線工作,直接與農民接觸,農村的發展決
定著中國各項事業建設的成敗,而村官作用的發揮對推進農村工作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這就需要我們繼續發揚吃苦耐勞精神,并以此作為我們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形勢下,我們都應該發揚“以苦為樂、無私無畏”和“孺子牛”的精神,任勞任怨的為人民服務,為最廣大農民群眾的利益奮斗。同時強化責任意識,把工作重心放在抓落實、求實效上,準確把握農村各項政策的落實情況,深入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探索解決的措施和方法,提高工作中的前瞻性、創新性、全局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要堅持學習,開拓進取
要更好的工作就要求我們具良好的思想認識并精通各項業務知識。要理論結合實際,通過不斷學習政治和業務知識,使自身宗旨意識得到強化,思想覺悟得以提升,帶領農民群眾發展進步能力不斷提高。在工作和學習中使我深深的認識到不斷更新知識,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重要性。我們要學會用工作的實踐來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系,注重學習,尊重實踐,在學習中繼承,在繼承中探索,在探索中創新,使自己不斷適應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和工作技能,這樣才能為我們“三農”事業的進步帶來勃勃生機。
不懼艱險、身先士卒、傳承精神
先進之路無止境,追求先進路無窮,如何發揮好大學生村官的作用,還有更多需要探索的經驗和課題,還有待于我們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研究解決。羅州仁青精神就是一盞明燈,是一面旗幟,在它的照耀和引領下,我堅信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定會忠誠踐行“真情感化群眾、真心關愛群眾、真誠服務群眾”的精神,“用心謀事、真抓實干、開拓創新”的工作作風,“嚴守紀律、恪盡職守、任勞任怨、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在改善民生、加快發展、維護穩定工作中創先爭優、建功立業,為農村各項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希望羅州仁青一路走好,我們會發揚你的精神,不為工作艱苦而埋怨,不會為大學生村官丟臉!
關于羅州仁青先進事跡心得體會通用二
學習羅州仁青心得體會
心得一:
7月28日上午,鐵買克鄉組織委員白金輝同志組織本鄉全體大學生村官組織召開座談會,發放大學生村官報紙,一起學習先進大學生村官事跡。
當我拿到大學生村官報紙那一剎那,我的眼球第一時間被《永不熄滅的酥油燈》一題吸引住。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把青春奉獻在基層一線的四川阿壩縣茸安鄉格爾登瑪村大學生村官干部羅州仁青。1987年他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藏族家庭。為減輕家庭負擔,完成學業后,懷揣著夢想,定向考到了阿壩縣茸安鄉,并選擇了條件最艱苦、交通最偏遠的格爾登瑪村。參加工作以來,他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從沒離開過基層第一線,把牧民當成自己的親人,把牧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幫助牧民,服務牧民。這位年輕人在連續強降雨造成重大災情中,6月30日下午,羅州仁青在組織村組干部、受災群眾開展完自救安置后,到180余里外的鄉政府匯報災情途中,突遇山洪暴發,不幸卷走失聯。
他的勇敢,他的事跡令我深受感動,我不由得滿淚盈眶。他做到了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雖然他還沒有入黨,但他是心中有黨,心中牢記黨的宗旨,一個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在他身上展現。當連續強降雨造成重大災情時,他沒有退縮,沒有顧忌個人安危,而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大學生村干部他堅持心中有民,災情發生,他不等不靠,始終把村民的安危放心中,全力保障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迅速組織展開自救。
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我一直認為自己已經是一名名副其實的優秀大學生村官,認為自己當村官的這一年半的時間里,為農民,為村委會,為基層一線奉獻青春,流汗水。現在與他相比,深深感悟到了我做的,我付出的一切還是遠遠不夠。他才是我不斷學習的好榜樣。
雖然與他素不相識,作為同行,他離開了我們,心中十分遺憾。一個青年就這樣結束了短暫的生命,也許他活著還能為人民群眾謀福增利,但他是偉大的,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毛澤東同志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中說:“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羅州仁青的死就比泰山還重,“群眾把他舉得很高,很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不斷地進取和努力。把黨和國家的,人民的利益始終放在第一位。做好為人民,為祖國犧牲一切的思想準備,在重要關頭發揮好作為大學生村官的職責和使命,繼續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和材質,為基層一線奉獻我的汗水和鮮血,為基層一線奉獻我的青春。
心得二:
黝黑的皮膚、堅挺的鼻梁、堅毅的眼神,一個典型的藏族帥小伙兒??禮堂內哀樂和抽泣聲使整個世界沉浸在悲痛中,在無情洪水被卷走的大學生村官羅州仁,青音容笑貌依然清晰的浮現在阿壩縣群眾的眼前。
6月28日晚,正在鄉政府辦事的羅州仁青接到村支部書記尕讓“大暴雨把5戶村民的房屋沖垮了”的電話,立即把災情向鄉政府領導作了匯報,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和鄉里的2名包村干部冒雨趕回村里。
在村里,雨越下越大,山溝里的水裹著泥沙滾滾而來。羅州仁青意識到險情可能再次發生,立即和村干部把處在危險地帶的240余名村民轉移到了安全地帶,80歲的五保老人切里行動不便,羅州仁青就背著老人轉移。
“60多年沒看到過這么大的暴雨了,我們完全都被嚇傻了,根本不知道該咋辦。”看著被沖垮的房屋,牧民奪窮心有余悸地說,由于轉移及時,當晚的大雨雖沖垮了18戶牧民的房屋,有40戶牧民的房屋進了水,但沒有一起死傷。
受災的群眾暫時安頓好了,現在急需把村里的災情詳細向鄉里報告,并請求鄉上支援。由于連日來的泥石流災害沖毀了上山的通道,無法再到山頂打電話,羅州仁青第一個站出來說“我去”。這一去,他被無情的洪水卷走了,年輕的生命定格在28歲。
“一路上洪水、塌方、飛石不斷,而且你又高度近視,非常危險,你就不要了。”村干部們都勸羅州仁青,但他堅定地說,作為格爾登瑪村的村官,他有責任和義務第一時間向鄉政府報告災情,更何況手機里面存了大量災情照片。
“如果沒有責任心,在危險面前,誰也不會站出來。”雙眼紅腫的茸安鄉黨委書記楊曉飛回憶說,羅州仁青被洪水卷走的噩耗傳來,正在開展災后自救的村民和村里的寺廟僧人冒著大雨自發趕來沿河尋找。當找到遺體時,村民們淚流滿面,守在遺體旁久久不愿離去。“羅州仁青也是我們格爾登瑪村的‘兒子’,我們要和他的家人一同親自安葬我們的孩子。”
2010年,羅州仁青從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和5名大學生被分配到阿壩縣最為艱苦格爾登瑪村當村官。一個月時間,羅州仁青跑遍了村里的溝溝岔岔,全面掌握了全村基本情況,為給村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實事。
“他就像親生兒子一樣關心我們,在我們心里他就是我們的親兒子。”聽到仁青犧牲的消息,格爾登瑪村72歲的五保老人達哇扎花老人難忍悲痛,她長期臥病在床,羅州仁青來后,常會帶著清油、大米上門給老人做飯,收拾房子。
75歲的格爾登瑪村村民阿爾瑪天天都是以淚洗面,念經祈禱“兒子”一路走好。“要不是仁青這孩兒,我們老兩口哪有這福享啊?”阿爾瑪說,她和老伴色塔桑過去一直住在破舊的泥巴房里。羅州仁青得知他倆的苦難后,每個月給阿爾瑪老夫婦送油送面,關心他們的身體狀況,并幫助老兩口建起了新房子。
“我一定要好好讀書,長大后像仁青叔叔一樣去幫助別人。”在茸安鄉第二小學上學的丹巴甲木措說,仁青叔叔每年都通過大學同學和網上求助的方式,給同學們送來漂亮的新衣服、新鞋子和學習用具,還會從自己的工資里拿出1000元錢為孩子們訂做了一批兒童牛仔服。
其實羅州仁青對貧困群眾很大方,自己卻很節約,從來舍不得為自己花一分錢,同事們開玩笑,“干脆我們花錢給你添置一身新衣服。”
“他做事責任心很強,統計數據、發放各種補貼從來沒有出過差錯。”鄉黨委書記楊曉飛回憶說,羅州仁青對村里實施的每一項工程項目,幾乎天天都要守在現場監督協調。他說,“不能因為工程質量問題,讓好事變成了壞事。”
格爾登瑪村村內的一條河上有一座橋,村民親切的稱為幸福橋,這是羅州仁青向鄉政府和有關部門爭取資金修建的。村民澤伯說,“有了這座橋,我們再也不用擔心孩子和牲畜的過河安全了,也再不用繞一個大圈了。”
參加工作5年,羅州仁青回家的時間不到20天。“雖然他的工作很忙,但對家里的關心一點也不少。”羅州仁青的母親阿班說,羅州仁青很孝順,經常給家里打電話,問候長期患病的父母,每個月還要從2000多元的工資里,拿出一部分寄給家里。
“仁青是家里的獨兒子,也是家里的頂梁柱。”對兒子的離世,年邁多病的父母悲痛不已。戒煙多年的父親,一根接一根猛吸著香煙,似乎想把兒子吸回到自己的身旁。母親一手轉著轉經筒,一手用帕子不停擦著眼淚。“我多么希望這是一個噩夢,夢醒了仁青就回來了。”母親阿班喃喃自語。
6月29日,羅州仁青在趕回村里之前,給家里打了一個電話,但怕父母擔心,只字沒提村里發生災情的事情,而且匆匆說了幾句后,“阿媽,我的手機快沒電了,我掛了噢,你們注意身體!”不曾想,這個電話,竟成了兒子與母親最后的絕別。
在羅州仁青遺體下葬那天,羅州仁青的爺爺嘎科的話讓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孫子參加了工作,就相當于成為了一名戰士,他分配到格爾登瑪村,那里就是他的戰場,他犧牲在戰場上,沒有辜負黨委、政府對他的培養和家庭對他的教育,他是我們的驕傲??”
關于羅州仁青先進事跡心得體會通用三
2015年學習羅州仁青心得體會
心得一:
如果不是因為在抗洪中犧牲并被媒體報道,羅州仁青恐怕不會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在那個連水泥路都不通的高原鄉村,他已經默默工作了5年。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在一個不通水泥公路、沒有手機信號、更沒有wifi的地方工作了5年,需要什么樣的毅力?
毫無疑問,在大多數人眼里,大學生村官羅州仁青工作的地方,很難滿足當代年輕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
但是羅州仁青堅持下來了。駐守在遠離都市繁華的落后鄉村,他沒有抱怨,只是一點一滴地履行作為村官的職責。
因為他的這種工作狀態,茸安鄉黨委書記楊曉飛評價他是“老實人”。正因為他老老實實地對待工作,老百姓遇到事情都希望找他辦。他還懷著一顆善心,讓工作充滿了人情味。
他沒有什么豪言壯語,只有默默無聞的堅守。當然,從他和同事的交流中,我們能感受到羅州仁青對工作還有更高的追求。在年輕同事感到懈怠的時候,他能傳遞一種樸素的正能量。
“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同事對他的評價,道出了羅州仁青身上所蘊藏的職業精神。
羅州仁青殉職了,在艱苦地區,還有很多像羅州仁青這樣的年輕基層干部。正如楊曉飛所說的,基層工作就是靠這些年輕基層干部撐起來的。雖然媒體的聚光燈沒有照在他們身上,但我們不能忽略這個群體,應該為他們點贊。
心得二:
青春因為奉獻更加燦爛,人生因為付出更具輝煌,生命因為犧牲更有意義。相近的年齡,相同的職業,羅州仁青同志的先進事跡,使我深受震撼,為他的去世感到心痛,但是他倒在救災現場,沒有退縮,他是我們的驕傲。透過榜樣的事跡,我深切體會到作為大學生村官我還需要努力做好以下幾點:
要立足本職、踏實工作
眾所周知,大學生村官從事的是農村第一線工作,直接與農民接觸,農村的發展決定著中國各項事業建設的成敗,而村官作用的發揮對推進農村工作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這就需要我們繼續發揚吃苦耐勞精神,并以此作為我們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形勢下,我們都應該發揚“以苦為樂、無私無畏”和“孺子牛”的精神,任勞任怨的為人民服務,為最廣大農民群眾的利益奮斗。同時強化責任意識,把工作重心放在抓落實、求實效上,準確把握農村各項政策的落實情況,深入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探索解決的措施和方法,提高工作中的前瞻性、創新性、全局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要堅持學習,開拓進取
要更好的工作就要求我們具良好的思想認識并精通各項業務知識。要理論結合實際,通過不斷學習政治和業務知識,使自身宗旨意識得到強化,思想覺悟得以提升,帶領農民群眾發展進步能力不斷提高。在工作和學習中使我深深的認識到不斷更新知識,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重要性。我們要學會用工作的實踐來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系,注重學習,尊重實踐,在學習中繼承,在繼承中探索,在探索中創新,使自己不斷適應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和工作技能,這樣才能為我們“三農”事業的進步帶來勃勃生機。
不懼艱險、身先士卒、傳承精神
先進之路無止境,追求先進路無窮,如何發揮好大學生村官的作用,還有更多需要探索的經驗和課題,還有待于我們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研究解決。羅州仁青精神就是一盞明燈,是一面旗幟,在它的照耀和引領下,我堅信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定會忠誠踐行“真情感化群眾、真心關愛群眾、真誠服務群眾”的精神,“用心謀事、真抓實干、開拓創新”的工作作風,“嚴守紀律、恪盡職守、任勞任怨、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在改善民生、加快發展、維護穩定工作中創先爭優、建功立業,為農村各項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希望羅州仁青一路走好,我們會發揚你的精神,不為工作艱苦而埋怨,不會為大學生村官丟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