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我的教育故事隨筆小學讓學生學會積累篇一
有一位學生說了一件真實的事:在他剛入學的時候,他的小學教師給他講了好多英雄模范的故事,而且產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有一回,這位學生揀到一截鉛筆頭,興興沖沖地交給教師,不料教師卻板起面孔說:“臟東西,什么破爛都拾,快扔了!”于是他感到受了“騙”,對教師的話從而產生了懷疑,此后處處和老師唱反調,以致思想上走了不少彎路。
教師是學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學業上的導師。古往今來,名人、名家、學者成才,都和他們的老師分不開的。教師自身不僅僅要有淵博的知識,懂得教育規律,而且還務必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和思想境界。教師對學生進行正面的理論“灌輸”,諄諄的說服告誡,無疑是十分重要的。但做到這一點一般來說并不難,難的是教師一言一行要像個樣,做到言行一致。這就要求教師每時每刻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而且于細微處下功夫。上述那位教師萬萬沒有想到一句話損傷了自己千辛萬苦換來的教育效果。可見教師的為人師表是多么重要。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以前說:“教師本人是學校里最重要的師表,是直觀的最優教益的模范,是學生最活生生的榜樣。”因此,教師要個性注重主體的能動作用,努力塑造良好的師表形象。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我的教育故事隨筆小學讓學生學會積累篇二
案例:
作為一個新畢業的老師,作為一個第一次接班的班主任,作為對教育教學實踐還是一張白紙的我,應對著一群活潑、天真、可愛的孩子,我這個新教師真的有些手足無措了。
個性是他——一個叫關相杰的孩子,開始的時候,每每想到他我就會頭疼。上課的時候,我從沒見他看過我,每次叫他讀課文,他都會找不到地方,我不明白他在下面做什么,他的座位總是有那么多的紙屑,他的書桌總是會不停地增添一道道筆痕,似乎無窮又無盡。他的作業永遠都是做不完,他的字跡總是那么凌亂,錯別字多得讓你數也數不清。課下他總是會把自己的小手弄得臟兮兮的,站排的時候,他總是站到班級外面,也不會看看有沒有對齊。在學校的走廊里,他曾因為說話、跑跳被值周老師批評過很多次。在他身上我下了很多功夫,批評教育,給他輔導,但是他就是他,不曾改變。也許應對陌生又年輕的我,他的心中也有很多的疑惑吧。
案例分析:
因材施教,循循善誘
又走神專注于自己的小世界的時候,我會走到他面前,輕輕地幫他把書扶正,用善意且略帶責怪的眼神看著他,當他把書端正坐好后,我就會及時表揚他。課下,我會耐心地幫他輔導他沒有記住的知識,幾乎每一天我都會對他說:“在老師心中,你十分的聰明,只要你集中注意力,你能夠做到很好的,相信我。”他很詫異地看著我,說:“老師,我基礎很差。”“傻孩子,基礎差沒有關系,你這么小,一切都來得及,而且老師會盡心盡力地幫你”我很肯定地對他說。之后,他主動告訴我,其實他也想做個認真聽講的好孩子,他不明白自己為什么老是走神,也不明白自己在想什么。他還說,爸爸媽媽在外地工作,家里只有奶奶照顧他,奶奶不認識字,所以無法輔導他作業。他期望我幫幫他。聽他說到那里,我真的很內疚,身為一個班主任,卻沒有做到一開始就試著去了解他呢。從此,我們兩個定下一個約定,他先試著每一天提醒自己專心聽課20分鐘,然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再一點點增多。我也會在課下幫他輔導,我也會每一天都關注、關心他的一切。
就這樣我們倆共同努力著,最后他在一次考試中及格了。我在班級隆重地表揚了他,他的臉上也露出了些許自信。之后的一次月考中,他考了81分,我十分欣慰,也很欽佩他的潛力,我給他頒發了我個性為他做的“最佳進步獎”證書。還獎勵了一個筆記本給他,我在首頁寫下了許多鼓勵他的話,我看著他每一天都會把日記本捧在手上看好久。漸漸地他的紀律方面也好了很多。
課上,他的課文讀得十分通順流暢,并且主動舉手回答了好幾個問題,更讓我驚喜的是,他答對了大家都沒有說準確的問題。此刻他的字寫得比以前漂亮多了,而且明白自己學習了。雖然有時他還會很調皮,但是我明白他在進步,而且我也會一向堅持去關注他。我不明白我能為他做多少,只期望他能夠越來越優秀。
奉獻愛心,增其自信。
沒有愛能夠做好班主任工作是不可想象的。
搞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一顆赤誠愛心滋潤孩子們的心田,點燃一顆顆純潔的靈魂。每個學生身上都有優缺點,學困生也并非一無是處,對于學生身上表現出來的哪怕很微弱的閃光點,很微小的進步,我們教師要及時加予引導肯定,盡量挖掘其閃光點,使他們產生欣慰、幸福的內心體驗,增強榮譽感、自信心、提高學習的興趣與內在的動力。當一個孩子對學習有了興趣與動力,他的提高就變得簡單、容易多了。
耐心教育,構成習慣。大教育家培根說“無論何人,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靈魂。”
學生在你的教育下,就差一點點就完全改變,但你沒有堅持,結果你輸了,但學生有可能因為你會輸掉一輩子。因此,有時并不是你不會教育,而只是缺少一點耐心。
教學工作,可謂是酸甜苦辣樣樣滋味皆在其中。工作不可能盡善盡美,但需盡心盡職。我總想,只要每個教師能夠以愛心、耐心去應對工作、應對學生,就“沒有過不去的關”,“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我的教育故事隨筆小學讓學生學會積累篇三
一百多年以前一名調皮的小學生叫約翰·詹姆期·麥克勞德,出于好奇殺了一只狗,想看看狗的內臟,這只狗是校長家的寵物。校長明白此事后開始很惱火,簡直無法無天,連我家的狗都敢偷殺,還有什么不敢做的?萬一被狗咬了又怎樣辦?繼而一想,小學生殺狗看內臟,想法新奇,做法勇敢,人才難得。于是批評加鼓勵并罰他畫了兩幅畫:一幅人體骨骼圖和一幅人體血液循環圖。之后麥克勞德愛上了生物學,發憤鉆研生物解剖,成為著名的解剖學家。他和醫學家班廷一齊發明了治療糖尿病的胰島素,因此獲得了1923年諾貝爾醫學生理獎。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們對什么都感興趣,這是他們創新的萌動,這時作為大人要保護他們這種品質。如果當年校長不注意保護麥克勞德的“好奇心”,一怒之下打了他,也許會摧殘了這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
我的教育故事隨筆小學讓學生學會積累篇四
唐代慧宗禪師酷愛蘭花。一次,因要外出弘法講經,行前吩咐弟子定要看護好寺中的數十盆蘭花。弟子們崇敬禪師,殷勤有加。一天狂風大作,暴雨如注,由于一時疏忽,弟子當晚將蘭花遺忘在戶外。第三天清晨,望著一片狼藉中憔悴不堪的蘭花,大家懊惱不已。幾天后慧宗回寺,眾弟子惴惴不安,準備受罰,禪師得知原委后,卻一如平常地泰然自若,平靜安詳地對弟子說:“當初,我不是為了生氣而種蘭花的。”
慧宗禪師的快樂胸懷令人嘆服!
再看看當前交談中的許多教師,常常因學生頑皮而大發雷霆,經常因學生作業潦草而怒氣沖沖,時常因學生聽講不專注而大聲怒呵……甚至有的老師感言,怒氣伴隨著自己教學的每一天。而教育名家陶行知看到頑皮打鬧的學生不僅僅沒大發雷霆,反而獎勵“四塊糖”,譜寫了中國教育史上的精彩一頁;巴爾扎克的老師卻將巴爾扎克潦草的作業珍藏了30年,在巴爾扎克成名自滿時又教育了自己的學生,使巴爾扎克成為聞名世界的大作家;全國著名特級教師華應龍常同聽講不認真的學生親切握手,激勵學生一步一步邁向真知的殿堂。
教育是美麗的,更是快樂的。
我的教育故事隨筆小學讓學生學會積累篇五
一位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做賀卡并寫上誠摯的祝愿,送給自己敬愛的人。一位學生把賀卡送給老師,老師滿臉笑容地說:“你的賀卡做得太好了!我必須珍藏這份禮物。”但是幾天以后,這位學生在垃圾堆里發現了他送給老師的賀卡。這位學生氣憤地說:“我再也不相信這個老師了!”
這位老師丟棄的不僅僅僅是一張賀卡,同時還丟棄了作為教師的一份真誠。當老師丟棄了真誠,也就丟棄了學生的崇敬和熱愛;當學生開始懷疑自己的老師,也就開始懷疑這個世界的完美和誠信。這僅是個例,沒有普遍性。但課堂上老師跟學生來假的并不少見:有的老師在課堂上讓學生選取學習資料,在老師的“引導”下,選來選去還是選到老師既定的資料上。有的老師讓學生“質疑問難”,但又期望學生的問題“正中下懷”,于是有的學生總是揣摩老師的心思:“提什么問題才能合老師的意?”有的老師表揚學生時信口開河并不是真心話,說某同學你真了不起,長大準能成為文學家;某同學這么聰明,將來當個科學家沒問題……這樣的教學談不上真誠,更缺乏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