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旅行的意義小學生篇一
我曾以為,那些走馬觀花似的場景就算旅行,可是我錯了,錯的很徹底。那充其量只是游玩罷了。那是閑人才會做的事情,是體會不到真正的`旅行的意義。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段文字:“怎樣的行走才能走出不可覆滅的深刻,怎樣的腳步才能留下美好的青春歲月。”真的是很深刻的問題。所以,每每我旅行時,都會以最純粹的方式看破這一切深刻,探鎖著事物的本質。但當我回過頭來追尋這些深刻時,卻又發現旅行的意義其實很簡單,簡單,而又美好。
旅行的意義,原來只是行者對恬淡的追求。
旅行的意義,原來只是一種撫慰成長的方式。
旅行的意義,原來只是對已流逝青春的眷念之情。
履行,是一種不失美好的放松方式。當你領略到時,便以拋下作為學生的重任,去投入這一份美好了。其實,當你把沉重的心靈交付于旅行時,同時也收獲了一份輕松。所以,旅行何嘗不是一件樂事呢!
我們都在成長著。若缺失了旅行,視野怎會開闊?心靈怎會不羈?又怎會覓到身心的流放地?我在乎旅行,并不是因為它的恬淡美好,而是一種感覺,我愛戀著旅行的感覺。
一個人,不是只在書中才能夠尋找到自己,旅行中一樣可以,那樣更透徹,更現實,更能認識到最真的自己。
恍惚中,旅行帶走了所有的煩惱和憂愁。旅行喚起了空靈的心境和絲絲縷縷的曙光。也許你不會贊同,但至少我是這么認為。
因為我曾經有過的旅行的經歷。
陽春三月,天氣晴好。坐在火車上,去旅行。耳里塞著mp3,聽一首歌,叫做“換日線”。起初我是并不喜歡這個人的,這首歌也并沒有多好聽,只是因為歌曲名,有著這樣深刻的含義:換日線是一條國際航線。可以變更日期和時間,這樣便能夠更愛自己和自己愛的人。聽著聽著,不知不覺就到了目的地。享受著開闊的景色,拍著照,用筆一一把它們記錄下來。安靜的、遼闊的美好。安靜,是我所愿的,這樣就可以不被打擾;遼闊,是他們所逃避的,怕承受不起。
這是他們很久都沒有承受過的遼闊了,所以愈發不敢承受了。但我欣賞著遼闊,所以愿意承受起宛若“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的遼闊。
此時,我便又懂得何謂旅行的意義了。
旅行的意義,其實是愿意承受起寂寞的一無所有。
旅行的意義,其實是在天地間放逐自己不羈靈魂的一種方式。
旅行的意義,其實是像行者一樣去擁抱晴空之下所有迷人的美麗。
行者,試圖踏遍這世界上的山山水水,走完每一條路,記住每一處景……
大抵就是這樣吧。
去旅行,去流浪,去尋覓那些美好的事物。留下足跡,行走出不可覆滅的深刻。只有這樣一種方式,才足夠留下無悔的青春歲月啊。
這便是,旅行的最深刻含義吧。
旅行的意義小學生篇二
曾經有一個人說:“旅行就是從一個你呆膩了的地方走到一個別人呆膩了的地方。”在我看來,這句話很有道理。我覺得旅游就是放下煩惱,卸下包袱,充分融入當地民俗。我喜歡旅行,這是毋庸置疑的。比起大城市,我更喜歡去青山綠水,去有很多特色的小城鎮。
其中,我最愛烏鎮。烏鎮好像總有小雨。不知道是為了歡迎人,沖走熱量,送祝福給他們。烏鎮總是很有情調。爺爺在煮紅薯粉,奶奶在撈綠豆湯。這里的美食讓我覺得生來就有。如果你細細品味,相信你能嘗到時代賦予我們的甜蜜。
烏鎮也是大作家矛盾之鄉。果然,這里圈養的人道氣氛是如此不尋常。
旅行也許是走走停停的。外面沒有世界。
旅行的意義小學生篇三
夜間很靜,很靜,靜的只剩下田野里蟲兒的鳴叫聲,而我還在奮斗,喝著自己親手泡的咖啡,我打開窗望向遠處的田野,月光傾瀉,田野一望無垠,隱隱約約看到白天農民們剛剛割下的稻谷,它們靜悄悄的躺在田野里,很靜,很靜。它們經過了長時間的灌溉,生長現在終于結束了自己這一段旅行,它們的意義在農民們的臉上充分體現了!
難道我努力地意義就是墻上那一張張的獎狀?難道我奮斗的意義就是每份第一名的考卷?難道我旅行的意義就是那一份名牌中學的錄取通知書?我疑惑了,才發現,暮然回首,燈火朦朧!
就像如果一個2人的組合,他們的歌聲也只是1+1=2那豈不無聊?
暮然回首,旅行的意義已浮出腦海,它已不是墻上的獎狀,它已不是考試的第一名,它已不是名牌中學的錄取通知書,它只是為了讓一次的人生更加的有價值,它只是為了不讓 一次的人生等于一次的努力,它只是為了不讓一次的人生等于一次的奮斗,它只是為了不讓一次的人生等于一次的旅行!如果一次的人生等于一次的奮斗,一次的努力,一次的奮斗!
旅行的意義小學生篇四
又是一年的秋天。當日落西山,行人如水般匆匆從眼前流過,環顧四周,沒有熟悉的面孔,回家的欲望便更加強烈。當暮光淹沒在黑暗的角落,家家戶戶亮起的燈光預示著一天的過去。
夏天的烈日燒烤著大地,海邊沙灘上,你我赤著腳感受那不是很滑膩的顆粒。你撿起一個漂流瓶,憂郁的眼神告訴我,你想說卻不能直接說出口。
我笑著說,如果我是漂流瓶,那撿起我的人,地點場景,時間都不重要。你在你的地點等我,海浪也一定要朝著你的方向翻滾。漂流瓶沒有選擇的權利,僅有的是那顆隨遇而安的空心。
就像這個漂流瓶,拿在你手里就隨你把握,如果不想要,那就扔回海里,它可能會漂回去。
你黯然低頭。
我凝望著大海深處,心里說:漂流瓶是等不起的,你不了解我,我也不是漂流瓶。
涼秋已至,甬道上落葉鋪了滿地,雖然踩上去會有聲響,但在映射在街道上就顯得不是很協調,土道兩旁的落葉才有自然的感覺。在公園的躺椅上,你看著落葉陷入沉思,突然有種悲涼的意境涌進心里。
你說,“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秋葉本來就是要脫落的,進入泥土化作養料,不是死了,而是為了來年春天長上枝頭。
我說,如果清潔工人把落葉掃了,它遠離了樹干,如何獲得重生呢?
你狡黠地笑著說,它本來就是要落入泥土的,可能在別處長出來。
我狡辯,可能剛發芽就夭折了。不確定的因素實在太多了,暴雨,颶風。不是不想長,而是沒有粗壯的樹干來遮風擋雨。自然的條件夠了的話,它也就能長出來了,可能就不是樹葉了。
我們看著遍地的落葉。我心里說:愛經不起風吹雨打,沒有時間的磨合,就很容易夭折。
清晨起來,想眺望遠景,發現世界被白色覆蓋,又是一場雪,相當大的雪。你來電說想出去踏雪。洗漱,著裝,出門。大門口,一身白色的你就像嵌在雪里的精靈。我知道你喜歡白色,所以很喜歡冬天。雪還在下,地上一層厚厚的雪,踩上去很有感覺,看著你高興的樣子,我心頭也微微觸動一下,便顯得落寞了。你看出了我的變化。
你說,路是向前走的,雖然雪覆蓋了道路,但回頭看看腳印就不會走歪路。而且前面很寬廣,走過的路才顯得狹窄。
我看著在空中飄著的雪花,又低頭看著我們走過的腳印,沒說話。
你說,雪花會覆蓋腳印,但也還要你從哪看起,而且路標是不會被覆蓋的,不會迷路也不會繞圈了。
我看著你說,路是自己走出來的,腳印是時間的印證,不是眼睛看到就行的,心里有就不會消失。路標要是沒了的話,前路也就不好走了。路標多了的話,前方的路也就多了。
看著你落寞的低著頭,我心里說:你不一樣,愛的選擇不是模糊的。能不能忘了過去,不是我能決定的。
冬去春來,人們常說春脖子短,短暫的春天匆匆就過去了。
放學的鈴聲響起,對于高考在即的高三學生來說,放不放學沒多大意義。我走出教室,你拉著我要我去看你種的樹苗。來到“光桿司令”面前,我笑了。
你說,你就把樹苗栽上,澆過水,它就活了,自然生長,希望它會長大。
看著你自豪的笑臉,我心說:一定會長起來的。
高考過后,填志愿那時,我看過你的志愿,和你填的一樣,我們上了同一所大學。
你很痛苦,因為分數不夠高,咱倆可能要分開了。我把志愿告訴你時,你抱著我哭的一塌糊涂。
你問我,樹會開花么?
我說,那要看什么樹灌溉的營養夠了也會開花吧。
你高興的笑了。
同年9月份你我就是大學生了。10月份你我手挽在一起。可能是我的原因吧,總是感覺少了點什么,沒有當初戀愛的那種悸動。12月份,你我和平分手了。你提出的,你說我總是走不出心里的陰影。我同意了,但我沒解釋,我想說,我是真的愛著你,是一直而不是戀愛的經過。
你說,我們還是朋友吧,我點點頭。
如今朋友多年,你也沒找男友,我也一直單身。你詫異的同時又帶有憂郁。
你喜歡聽《旅行的意義》,你發來短信說,我一直都在逃避,我的人生就像旅行,沒有終點,只有旅程,雖然看見了許多美麗的風景,拍了許多照片,但也填不滿那顆空虛的心。
很長時間不多聯系,你總說我在逃避,如果風景那么美,留在那就不要走了。我知道你想讓我有個方向,我總是笑笑不語。
現在《旅行的意義》聽了很多遍,看著窗外漆漆的黑我很想說,你離開我,我的旅行就沒意義。
旅行的意義小學生篇五
中國先賢提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也是希望能接著旅行增長見識,壯大自己。
古人早就給了我們答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是告訴大家利用好旅行的機會去長長見識,開拓一下自己的知識面。例如孔子曾向東方去游行,見到兩個小孩在爭辯,便問是什么原因。一個小孩說:“我認為抄太陽剛升起時距離人近,而到中午的時候距離人遠。”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遠,而到中午的時候距離人近。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升起的時候大得像車篷。到了正午就像盤子一樣大小,這不是遠處的看著小而近處的看著大嗎?”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升起的時候很涼爽,到了中午的時候像手伸進熱水里一樣,這不是近的時候感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嗎?”孔子也不能判斷。兩個孩子笑著說:“誰說你知識淵博呢?”這正說明了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實事求是的態度,從而體現孔子謙虛謹虛的教育與學習態度。是一個很好的關于旅行游學的例子。
而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中,有這許多的游記,文中描寫的壯麗景觀,絕世美景讓人心動,可并沒有多少人去,正如《游褒禪山記》中提到的“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已經說明了美景都在危險而遙遠的地方,這種地方通常是不易到達的,所以文中又說“非有志者不能至也”這說明了旅行是一個可以鍛煉人的心性的好辦法。
生活中也有許多借著游山玩水時抒發自己內心情感的詩句,如曹操面對波瀾壯闊的大海時曾感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四時常作青黛色,可憐杜花不相識。”的岑參的悲嘆;韓偓在《三月》中對人生發出“四時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的感慨。
總之,不管是古代身懷抱負的文人騷客,還是現在放蕩不羈愛自由的是人們,總是喜歡把自己寄身于天地,暢享無拘無束的自由。
所以旅行不僅可以使你的心靈得到慰籍,精神得到解放,還能增長你的見識,提高你的境界。
而這才是旅行的真正意義!
旅行的意義小學生篇六
對很多人來說,人生是一場賽跑。是的,終其一生,我們身邊的人們都竭力前沖,向著成功奔去。很多人甚至會在自己沖刺的同時想辦法去絆倒身邊的對手,只為自己的排名能更進一位。
但是,如果你仔細想想,或許人生更像一段旅程。在這段旅程中,時間是有限的,而決定其意義的,是你走過了多少的路程、看過了多少的美景。而能決定這一切的,只是你自己。你身邊的人們其實并不是你的對手,而更像是你的旅伴。他們的陪伴不僅不會讓你的旅程減短,反而會讓這段經歷更加多姿多彩。
或許不是所有人都把人生看做一場賽跑,但是人們卻仍然會在這段旅程中過多地關注腳下的路,反而忽視了身邊的風景。他們可能會在人生中比別人走得更遠,但是當這趟旅程完結時,卻會發現他們不記得自己都走過了哪些地方。我們的人生中總是有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還有許多自認為該做的事情。而我們身邊的大部分人都選擇去做那些“該做的”,卻忽略了那些“想做的”。
哈佛大學校長德魯。福斯特女士在每年的畢業季上都會給畢業生們講授她的“停車位人生理論”:“不要因為害怕找不到更近的停車位就停在離目的地十條街遠的地方——去你想去的地方,實在不行,你總是可以回到你’該去’的地方。”我想,福斯特校長對這個問題的答案,一目了然。
當然,知易行難。我們都明白這個道理、明白旅行的意義,但是卻很難將目光從腳下移開。一方面,身邊賽跑的人們的推攘讓我們也以為這是一場比賽。另一方面,我們在前行的同時還面對著來自那些觀眾——家人、朋友和社會的期待。正是這種期待加重了那些“該做的”的分量,讓我們更難以下決心去做“想做的”。
而且這種期待、這種壓力是自我復制、自我疊加的一個循環。你越是遵循這種的期待前進、越是成功,這種期望便越大。所以哈佛大學的畢業生們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也是最不幸的。幸運的是,在全球1。2億21歲的青年中,每年只有不到1600人能從這所享譽盛名的大學畢業;不幸的是,這1600人總是面對著一種來自全社會的期望,期望他們去做哈佛畢業生“該做的.”,期望著他們在賽跑中名列前茅。
這種“該做”與“想做”的矛盾在今年哈佛本科畢業生的畢業問卷中顯露無疑:超過12%的畢業生即將從事咨詢行業、9%的畢業生從事金融,但是真正愿意從事這兩個行業的學生只有7%和3%左右。大部分人可能想不到的是,接近15%的學生都希望自己能從事藝術行業,可真正做到的卻只有4%。有多少人想去停下腳步,看看道路兩側的美景,但是他們卻被身邊的人們鞭策著不能駐步不前。
其實,在這樣一個金融危機與蕭條的時代畢業的學生們反而是幸運的——華爾街的凋零和裁員讓更多人可以名正言順地選擇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參加“美國教育行動”,去美國的貧困、偏遠地區做兩年中學教師。哈佛的20xx屆畢業生中10%以上都選擇從事教育事業,這一比例僅次于咨詢業。
旅行的意義小學生篇七
提起旅行者,不免讓人想起荒原里背著旅行包徒步穿越戈壁灘的獨行者,形容枯槁,背影瘦削,姿態執拗。他也許是在逃離人生的某段軌跡,也許是在走上新的路途。不論何種原因,他以旁人無法理解的固執的態度旅行,他會有他旅行的意義。
我生來對旅行有著隱秘的熱情,這種熱情不同于對周圍其他事物的殷切,是一種潛藏于心的欲望,類似于少年的悸動不安。我想這大概是來自于遠方的召喚,召喚我離開這里,踏上千里之外的土地,感知它的心跳脈搏。在不一樣的土地上,做不一樣的事。
走相異的路,看不同的風景,然后帶著對人世的新的感悟回到原地,思索我曾走過的和未曾走過的路,于我而言,就是旅行的意義。
兩年前我踏上遠赴新疆的火車。一路上窗外有著大陸腹地寬廣單調的景致。在被我稱作遠方的新疆,我聽見呼嘯的罡風,看見馬群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肆意奔跑。我遇見一個維吾爾族男子,他驅趕著馬群,伸開雙臂,如同高原的天空上盤旋的鷹隼。這是風的孩子。雨過天晴,草原深處發出交織著萬物生息的氣味,漸次隕滅。
我閉上眼睛,聽見生命深處發出的呼喊。若這便是世間生命的遼遠與包容,那么我曾經歷的所謂晦澀辛辣的周折,不過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別扭。而我此刻所見,實是生命華麗繁復的綻放。
我又想起我行走在西塘的景致。歷代王朝變遷下的風雨飄搖在這里不過化為一場江南雨,潤物無聲。煙雨朦朧下的青石瓦屋,沿途古屋粉墻上斑斕的傷痕,廊下陌生女子的巧笑嫣然。靜默,似是生命永恒的姿態。
傍晚邂逅一名女子,在一家名喚“西塘印象”的店鋪里。二十來歲光景,獨自打理手工禮品店鋪,看來往穿梭,此去彼至的人們。她有著姣好的面容,穿淺紫的旗袍,聲音甜美,神色安然。在這本該沉溺于城市燈紅酒綠的年紀,她獨身一人,來到西塘。從她的姿態里我恣意推測她曾經歷的人生,無定論,但認定她不凡。
西塘是一支光陰的歌。人與人無緣由地微笑,光與影重疊交錯。這般靜謐美好,也許是那女子留下的原因吧。
旅行所到之處,感受生命不同的場景。
在新疆秋日的山林間,在大地慘烈的光影下走馬,迎著大風歌唱。
在西塘黃昏的小道上,在細水長流的源頭,看光陰被切割細碎,聽生命的氣息靜默安詳。
夜的巴黎。下雪的北京。熱情的島嶼。甜蜜的土耳其。玻璃之城。彩云之南云南。
地圖上每一道短暫的光陰,書本里每一句最愛的真理,累積的許多次飛行,用心挑選的紀念品,每一次的風和日麗。
這都是我,旅行的意義。
旅行的意義小學生篇八
《旅行的意義》,陳綺貞的歌,一付干凈純粹的嗓音,亂的可以卻時常打動人心的旋律。這是我一直以來想要收藏的味道。
因為它的原因,我想把我的一次旅行經歷記錄下來,把她歌里的那種火車轟隆的聲音變得真實些。
初中畢業的那年暑假,我,n,小p三個不懂事的小孩各自拎著旅行袋去到了彩云之南。
云南,每一次和別人說起這段經歷,他們臉上盡是羨慕的神情,我則是無比沮喪,因為腦子里只剩下點滴的碎片,有些情節被不經意間刪除的一干二凈。算還可湊齊一些畫面。
火車上要度過的時間占行程的三分之一,雖然很不爽,但卻滿足了我想要欣賞沿路風光的小小愿望。很喜歡坐在火車的窗邊看窗外,甚至是黑夜也不會厭煩,因為家家戶戶亮起的燈光足夠讓我興奮很久了。由此想到某人的詩:“別人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于是三小孩做了一個很有吸引力的決定———在他人都已入夢了的黑夜起來賞星星賞月亮,兩個小妮子的浪漫想法,我自是欣然同意咯。這樣的確很有感覺,月亮灑近來的微弱的光讓我們都欣喜不已,窗外的景致是肯定看不清的,只有一些簡單,模糊的輪廓。。。實在是撐不住床鋪的誘惑,三個人終于倒在自己有硬又冷床板上。
到了云南,穿上了秋衣,因為是凌晨到的,于是下火車前又加了一件外套。一群人馬走在空蕩蕩的馬路上,沒有一個人,只有十字路口的交通燈還在孜孜不倦的閃動著光亮,還有幾盞路燈亮著,正好照著我們的路。第一天,我們去了石林,是昆明的石林,很有名的那種。因為游客很多,是林里擠滿了人,還好這石林里的石頭都不矮,不然我就真不明白我來干什么了,跟著人潮網前走,導游早已失去了蹤跡,三個小孩忽然亂了陣腳, 還好在不遠處發現了熟悉的面孔。周圍充斥著人們按下快門的聲音,聽得厭煩了,可奇怪的是,我們自己也還拼命地不斷地按動著快門。
離開石林,坐車上高原。噢,這兒本來就是高原了。當然,是上比這更高的地方。叫麗江的美麗小鎮。那兒有我最愛的小橋流水人家。可是來了之后,住不到希望的古木屋,看不到滿街悠悠的麗江古鎮風情,多的只是肯得基,耐克,阿迪。于是心里泛起一絲親切的感覺,這和我家有區別嗎?終于在導游手指指去的方向找到了古城的城門。好遠,離我們好遠。但終究還是來到了這個美麗的古鎮。伴著淅瀝的小雨,腳踏泛青的石板路,撐著雨傘的我想起了《雨巷》,那如詩如畫的一幕。走在這四方街上,心里有種說不出的滋味。本想看看這兒著名的“一米陽光”,可要在雨后的晴天里才會出現那種奇觀,期待變無奈。
最后我登上了雪山,不可思議,玉龍雪山,有四,五千米高。可我的經費有限,只上了三千多米,不過我已經非常滿足了。站在半山腰,似乎可以看出雪山上正在下雪,真是煙波微茫啊!上了山,呼吸有些困難,多虧小p,n帶的綠箭讓我緩了緩。呆了半個鐘頭,留下念,便又個個魚貫而下。來到一條小溪邊,這水據說是從雪山上流下來的,用手感覺了一下,真是冰得可以。這會眼光很烈,因為是高原屬直射,所以皮膚有種被灼燒的疼。兩腮掛上了高原紅,甚是可愛。
回來的火車上,時間便是以睡覺打發掉的。其實遠不止這些東西,但能給的就這么多了。該舍便舍。只是這旅行的意義,要怎樣才可弄明白呢,又有誰弄得明白呢。便不再多想了。
旅行的意義小學生篇九
“卻說不出你愛我的原因,卻說不出你欣賞我哪一種表情,卻說不出在什么場合我曾你動心,說不出旅行的意義。”
木落年是一個身高1。75的高中生,沒事的時候總是哼著這首歌,不管有沒有人聽,不管有沒有人會介意,只要他想他喜歡,隨時都會哼出口。如果你問他為什么不去介意別人的……他就會對你說:“切!偶不屑于去猜測別人的想法。”
他是一個很簡單的人,說白了就是懶。就像他這人的長相,一副總也睡不醒的樣子,瞇縫著本就近視的眼,走路時左手插在褲兜里,右手時不時會揉一揉他那頭不長不短的碎發。背影總是無精打采的樣子,背卻又挺的很直。他的懶主要體現在上課的時候,遇到嚴厲一點的老師他或許會用手撐著頭,而遇到稍微“和藹”的老師他就干脆趴在桌子上。日久天長他就不再是上課了,而是“聽課”。
于是
他就這樣過著不痛不癢的日子。
他就這樣過著毫無概念的日子。
他就這樣過著白開水般的日子。
也許認識他的人不會認為他有什么理想或喜歡干的除睡覺以外的事。但,現在我要轉折一下。其實他內心還有一個荒謬的想法。他想去獨自去旅行,想去很遠很遠的地方看不同的風景和不同的人,呼吸不同的空氣。他說他想去理解旅行的意義。
可為什么他會有如此大膽的想法呢?或許他終于厭煩了一成不變的生活吧。只是奇怪,因為他應該是一個喜歡簡單的人的。
不知道過了多少個一成不變的日子,他終于走了,只帶了一部數碼相機、一本剛用幾頁的日記本、一支筆,和過年剩下的幾百塊壓歲錢。其實他還想帶幾張賀卡的,可是想了想還是想不起可以寄給誰?于是放棄了。
他去火車站排隊買票,卻想不起自己是要到哪個城市。然而這并未阻擋他,因為他有一個絕妙的選擇辦法,就是他進站時第一個看到的城市名字就是他的選擇。
然而,他看到的卻是自己所在城市的名字。他不去試第二次,因為他想這也許是天意吧。
他并不打算就此放棄旅行,他開始在自己所在的城市里流浪,旅行。
可是,他竟然還會有陌生的感覺,這座他生活了十幾年的城市竟還會讓他有陌生的感覺。他哼著歌走著,從早上出來一直走到夜晚華燈初上。然后他回家了,他想爸媽一定急瘋了,說不定還會認為他離家出走了。想到此他竟有一種自豪的快感,并且差點就笑出了聲。
可是,等到卻是一句:“今天出去玩怎么也不知道跟爸媽說聲,還有以后中午不回家吃飯要記得提前匯報一下,免得飯煮多了沒人吃又占地方了。”說實在的,這讓他很失望。可他只有苦笑的份咯。
就這樣,唯一的一次旅行就這樣吹了。
唯一一件自以為“驚天動地的事”就這樣吹了。
可是他還是沒事就哼那首〈旅行的意義〉,偶爾還會策劃下一次悄悄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