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經歷一段特殊的時刻,或者完成一項重要的任務時,我們會通過反思和總結來獲取心得體會。那么我們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京劇課堂心得體會及感悟篇一
京劇課是初中八年級15冊梨園金曲里的'一堂戲劇欣賞課。很多老師都說京劇課很難上,其主要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第一,很多老師自己對京劇了解不夠,甚至知之甚少,更不用說會唱京劇了;第二,我們南方的學生們大多都不了解、不喜歡聽京劇,再加上又是有很多唱段的欣賞,想吸引初中學生的興趣也實在是很難。下面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談談自己對上好一堂初中京劇欣賞課的幾點經驗和體會,也是對自己初中京劇欣賞課教學實踐的一個總結。
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得有一桶水。要教好學生,讓學生喜歡首先要自己會,自己喜歡。大多數初中老師對京劇都不是太專業,對我來說也一樣。要想掌握更多京劇知識就只有學習,為此我拜訪請教了本地戲劇協會的京劇演員,還利用網絡視頻自學了幾個京劇選段。當然有條件的老師最好能跟專業老師學上幾段,這也是一個專業音樂老師的基本素質。
現在學生最感興趣的是上課看電腦視頻了,那就利用視頻手段。如果把京劇視頻用到這節課的教學上,那就是用京劇本身的魅力去感染學生吧,比自己唱效果可能會更好些。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教學效果也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何可能讓京劇本身去感染學生呢?我想關鍵還是要找到學生感興趣看的視頻。于是我又在網絡上搜索大量京劇的相關視頻,終于決定選擇以中央臺少兒京劇表演的節目視頻。因為這些小孩子有些是他們的同齡人,還有些比他們的年齡還要小得多,但表演都很精彩,又很可愛,這樣不但能激發他們欣賞的興趣,還能從年齡上給他們產生自嘆不如的感覺,當然也得好好學習學習了。從而能從視覺、聽覺甚至心理上去震撼他們、感染他們、陶醉他們。把課堂營造成少兒京劇藝術才藝表演欣賞會,給他們營造一個濃厚的藝術氣氛,讓他們在這樣的氣氛中去體驗京劇的魅力。設想已定,于是,我花了不少時間專門搜索了下載了很多個以少兒為主的京劇表演視頻,以及一些現代氣息和表演性比較濃的京劇節目。
本課是屬于欣賞課,其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對京劇藝術感興趣,喜歡聆聽和觀看京劇,愿意探索與京劇藝術有關的文化藝術知識,并能初步地分辨京劇的行當、角色,知道京劇音樂中的文場戲、臉譜、服飾等京劇文化知識,加深對京劇的興趣、提高鑒賞京劇的能力,培養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情感。其重難點也是培養學生對京劇藝術的了解和興趣 ,初步了解和分辨京劇的行當、角色、臉譜等文化知識,而不是要求學生學唱京劇,所以教師千萬不要把目標的重難點放在教唱京劇上。
教學是一門藝術,它需要創意,音樂課教學更是如此,更需要創意。學生往往把每周一節的音樂課視為“一周最美好的時刻”。但如果我們教法呆板,一成不變,索然無味,較難吸引學生,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而學生的興趣和欲望往往來自于教師富有創意的教學構思。還有教師應當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目的任務,將難點、重點、音樂知識等,形象而生動地融入到課的主體中去,讓每堂課都有“新鮮”感,學生的興趣、欲望才能“長盛不衰”。這節課,對學生學習來說很難激起他們的興趣,那就更需要老師的創意設計了。我就是利用學生感興趣的視頻及少兒京劇演唱表演等穿插進京劇課的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感覺到京劇不只是大人們或老人們看的,京劇也有那么多的同齡人在學唱。從而達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目的,讓學生在欣賞中自己去感受京劇的真正魅力,從而能喜歡京劇課,喜歡京劇。
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是完成音樂教學任務的關鍵。音樂課以其特有的載體和形式傳遞情感和思想,視覺、聽覺等因素在激發人對音樂的情感體驗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利用多媒體視頻應用到教學中是音樂課教學的一個重要教學手段,應用好這些手段能夠更好地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興趣點。就這一節課來說,通過多媒體視頻,學生不但能聽清唱腔特點,還能把演員表演、演唱時的動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更好地讓學生了解唱、念、做、打等。而且還能利用錄像的暫停、重放等功能,讓學生進行反復欣賞和模仿,以達到更好的學習目的。這樣就使教學更加豐富、更加形象,能大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在多年的音樂教學實踐中,我深有體會:音樂課應該讓學生每堂課都沉浸在美妙的藝術氣氛中,沉浸在快樂的學習氣氛中,而不是只上好一兩節公開課。對音樂老師來說,首先要真正認識到音樂課對學生成長的重要作用,然后才能綜合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認真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這對音樂老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其實每一堂好的音樂課,不但能讓學生沉醉在音樂藝術的魅力中,也能讓老師自己受到同樣的感染,并感受音樂教學帶來的快樂,忘記教學工作的辛勞,這也可以說是我們精心設計每一堂課得到的回報之一吧。
京劇課堂心得體會及感悟篇二
京劇變臉是中國傳統藝術中極具魅力的一種形式。通過巧妙的化妝和變化多端的表演手法,演員們能夠在短短幾秒鐘內迅速換上不同的面具,展現出各種不同的情感和角色。我曾有幸觀賞過一場京劇變臉表演,深受其震撼,下面我將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和感悟。
首先,京劇變臉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視覺印象。在表演中,演員們手持面具,通過不同的動作和姿勢,將面具變換得如行云流水一般。他們的動作快而準,讓人不禁感嘆其高超的技藝和精湛的表演功底。尤其令我難以忘懷的是變臉的那一瞬間,演員們憑借敏捷的手法和高超的技巧,眨眼間就完成了換臉的動作,瞬間讓觀眾感受到一種饒有神秘感的藝術魅力。
其次,京劇變臉傳遞出了深刻的情感和內涵。在表演中,演員們通過變臉的方式,展現出各種不同的情感狀態,如喜、怒、哀、樂等。他們用瞬間的變化,將情感真實地展現在觀眾面前,令人為之動容。例如,當演員從一個殘暴邪惡的角色變成一個善良正直的角色時,觀眾們能夠感受到內心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鳴。這種表演手法讓人深思不已,引發了我對人性的思考和對社會的關注。
此外,京劇變臉還激發了我對藝術和創造的熱愛。觀看京劇變臉表演,我深深被其中所包含的創造力和藝術才華所折服。在短短幾秒鐘內完成如此復雜又精彩的變臉,需要演員們長時間的練習和專注。這種藝術形式不僅需要演員具備精湛的技巧,還需要他們對角色的深入理解和對情感的把握。這讓我對藝術的真諦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并激勵我將來也要努力追求自己的藝術夢想。
最后,京劇變臉表演也讓我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京劇變臉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蘊含了中國古老的智慧和對藝術的追求。通過觀賞這場表演,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多元魅力。我意識到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的驕傲和瑰寶,我們應該秉承傳統,傳承和發揚下去。
總之,京劇變臉給我帶來了很多的心得體會和感悟。它不僅是一種藝術表演形式,更是一種對情感和人性的深入探索。京劇變臉的精妙和魅力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也激發了我對藝術和創造的熱愛。這場表演不僅僅是一種藝術享受,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
京劇課堂心得體會及感悟篇三
京劇對于我,甚至大多數的人來說是一種熟悉又陌生的藝術。熟悉是因為京劇是眾所周知的國粹,那是bbc的紀錄片里都提到過的“beijing opera”;陌生是因為自己對它的了解少之又少,從未完整地曾聽過一曲,也從未在戲院里感受過一次戲曲的魅力。而如今自己身邊所接觸的一切事物,無不是現代的或者是趨近現代的,流行仿佛更符合這個快節奏的社會,傳統與經典被人拋在了腦后,被人逐漸忘卻。
傳統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根源與氣質,是屬于我們獨一無二的標志,不能丟失。書本里、影視作品中,只要有相關戲曲的場面,印象中總是熱鬧的場面。從字里行間,從流光四射的熒屏上,總能清晰地感受到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尋常百姓都對戲曲有著一份誠摯的熱愛。光束打亮的戲臺上是有著精美行頭的名角,優美輕舞的身姿,顧盼生姿的雙眸,抑揚頓挫的唱腔和韻調,悅耳清揚的琴聲鼓聲連綿不斷,合著歌聲盤旋回蕩在整個戲院里,臺下看臺上的觀眾叫好聲此起彼伏。可是這種情境卻不曾出現在我的生活中,也許我的情況也代表了很多人的情況,京劇被大眾追捧喜愛的時代仿佛過去了一般,越來越趨近小眾化、老齡化。
許是時下娛樂方式太多,全球化背景下又受到更多的西方文化的沖擊和引領,屬于東方特色的文化反而被束之高閣,年輕人不在似幾十年前喜愛戲曲,紛紛走進了電影院、ktv等新興娛樂場所。任何現象的出現必然有其背后的原因,為什么國外的傳統節日與文化就能保存到今并且依然盛行,這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思考的。從小就對京劇藝術接觸得少之又少的我,是難對一樣陌生的事物產生興趣的,因為不了解,更何談興趣。同齡人間也很少有人了解京劇戲曲,像這樣的情況變成比較普遍的情況后,京劇就被排除出了興趣圈,被默認為是過時枯燥的東西,自然也不會主動接觸了。
大,而這曲每個唱詞之間都隔了好長,起初完全不知道怎么從一個字就到了下一個,但老師還是很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教唱,知道上周聽了錄音,自己感覺到還是有很大的成就感。還有老師講解楊貴妃三次飲酒的區別以展現了人物三個時段不同的心理狀態,這以前是沒有聽說的,而老師的表演也將貴妃醉酒的姿態惟妙惟肖的展現了我們的面前。所以,京劇本身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我了解的依舊太少。從前,是因為不了解所以對其有偏見而不感興趣,現在發現這是一門值得青年人了解的藝術。
京劇應該逐漸成為小眾化的藝術,這是從古流傳至今的藝術和文化,蘊含著東方文化氣質與精神,我會繼續了解它,也希望通過自己感染身邊的人,也希望戲曲走進生活,讓更多人深入地了解戲曲。戲院里人聲鼎沸的場景不要只在古代民國時期的書里存在,京劇等戲曲在不斷創新,我們也應該了解它喜歡它,把屬于東方傳統的藝術保存發展下去。
京劇課堂心得體會及感悟篇四
京劇變臉是中國傳統藝術中最為精彩的表演之一,它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魅力。在觀賞京劇變臉的過程中,我不僅經歷了精彩的視覺享受,更深刻地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下面我將就京劇變臉給我帶來的心得體會和感悟展開敘述。
首先,京劇變臉的精彩和神奇令我瞠目結舌。變臉藝術是京劇的精髓所在,它通過臉譜、服裝、聲音和動作的完美結合,展示了演員們高超的技藝和才華。我在觀看變臉表演時,眼睛無法離開舞臺,一旦變臉開始,我的眼睛緊緊盯著演員臉部的動作,仿佛有一個無形的力量牽引著我對變臉過程的關注。而當演員瞬間換上了另一種臉譜時,我總是會產生一種無法言喻的震撼和喜悅之情。這種變臉的神奇之處使我不禁為之著迷,也更加深了我對京劇的興趣和喜愛。
其次,京劇變臉的文化內涵讓我深感其包容與傳承。京劇變臉源于四川川劇,而川劇又源于中國古老的面譜文化。每一張變臉臉譜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信息,它們代表著不同的角色性格和社會身份。同時,京劇變臉通過變臉方式的多樣性展示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些臉譜變化迅速,有些則漸變緩慢,這種多樣性不僅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富饒,也展示了變臉技藝的獨特之處。京劇變臉正是通過其獨特的表演形式,將中國傳統文化和審美觀念傳承下來。
再次,京劇變臉的藝術魅力令我陶醉其中。變臉不僅是演員手上的一門藝術,更是一門需要內心力量支撐的藝術。藝術家們不僅需要掌握準確的動作和變化時機,更需要通過內心表達情感和塑造角色。演員的神態和眼神,配合著動作和臉譜,形成了一種活靈活現的藝術形象,給觀眾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除了藝術魅力,京劇變臉還散發著一股神秘的氣息。觀看京劇變臉的時候,仿佛演員與觀眾之間隔著一道透明的屏障,觀眾難以察覺到變臉之間的跳躍,這種神秘感增加了觀看的樂趣和謎底的迷人之處。
最后,京劇變臉激發了我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熱愛和保護意識。作為中國傳統藝術的瑰寶,京劇變臉正面臨著現代化的沖擊和市場經濟壓力。很多年輕人對京劇變臉缺乏了解和接觸,甚至對這一瑰寶感到陌生。作為熱愛傳統文化的一員,我深感自己有義務和責任去宣傳和傳承京劇變臉。通過觀看和學習,我將傳統文化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并積極參與相關活動和推廣,希望更多的人能夠了解和珍惜這一傳統藝術。
總之,在京劇變臉的觀看中,我深刻體驗到了其精彩與神奇,豐富了自己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鑒賞能力。京劇變臉的藝術魅力和神秘感也讓我陶醉其中。通過觀看京劇變臉,我更加意識到了自己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保護責任。我將繼續努力學習和傳承京劇變臉,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推廣貢獻自己的力量。
京劇課堂心得體會及感悟篇五
京劇作為中國傳統戲曲的代表,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受到世界各地觀眾的喜愛。作為京劇的重要組成部分,演奏在整個劇目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我的學習和欣賞中,我不禁對京劇演奏有著深刻的感悟,并從中獲得了重要的心得和體會。
首先,在京劇演奏中,樂器的節奏與情緒的感染密切相關。京劇演奏注重以樂器將劇中人物的情感表達出來,它不僅僅是對話的補充,更是情感的傳遞者。在京劇演奏中,樂器所采用的節奏變化與人物情緒的表現緊密相連。當人物憤怒時,樂器會選用激烈快速的節奏,通過樂曲的奔放來表達人物內心的憤怒;而當人物悲切時,樂器又會選用緩慢悠揚的節奏,通過樂曲的撫慰來表達人物內心的傷感。通過觀察聽音,我明白了樂器在京劇中的重要作用,也進一步體會到了樂器與情緒的密切關系。
其次,京劇演奏中的音色和音調變化是增強戲劇效果的關鍵。京劇演奏中采用了多種樂器,如梆子、二胡、琵琶等,每種樂器都有自己獨特的音色。不同的音色配合不同的劇情和人物,可以更好地表現其特征和個性。例如,二胡的悲切音色適合表現京劇中的悲劇人物,琵琶的明亮音色適合表現京劇中的喜劇人物。在京劇演奏中,樂器的音色變化與人物的情感的變化緊密相連,當人物的情感發生轉變時,樂器的音色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通過觀察演奏家的技巧和樂器的音色,我深刻感受到了樂器在京劇演奏中對于戲劇效果的作用。
再次,京劇演奏中的和聲和旋律的變化給觀眾帶來不同的感受。京劇演奏中的和聲和旋律是傳統戲曲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與劇中的情節和表演緊密結合,在整個演出中營造了不同的氛圍。當劇情緊張時,和聲和旋律會選用較為復雜的編排,以增強觀眾的緊張感和期待感;而當劇情緩和時,和聲和旋律則會選用較為簡單明快的編排,以給觀眾帶來輕松愉悅的感受。通過觀察演奏家的技巧和樂曲的編排,我深入理解了和聲和旋律在京劇演奏中的重要作用,并從中獲得了對于不同感受的體會。
最后,京劇演奏中演奏家的表演技巧對于演出效果的影響不可忽視。在京劇演奏中,演奏家的技巧不僅包括對樂器的熟練程度,還包括對于情感表達的把握和對于和聲編排的運用。演奏家通過靈巧的手指和精湛的演奏技巧,能夠將角色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演奏家還能通過和聲編排的巧妙運用,將音樂與劇中的情節完美融合,營造出恰到好處的氛圍。通過對演奏家的觀察學習,我不僅對于演奏技巧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對于表演的技巧有了新的認識。
綜上所述,京劇演奏給我帶來了很多啟示和體會。通過樂器的節奏變化,音色和音調的變化,以及和聲和旋律的編排,京劇演奏在表達情感和增強戲劇效果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演奏家的精湛技藝和表演技巧更是給觀眾帶來了震撼和感動。通過我的學習和欣賞,我深刻認識到了京劇演奏的獨特之處,也對于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京劇演奏的美妙之處不僅僅是在于其音樂表現力的高超,更在于其能夠將人物情感和劇情融為一體,給人以深深的觸動和思考。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對京劇演奏的理解和欣賞會更加深厚,也將從中獲得更多的心得和體會。
京劇課堂心得體會及感悟篇六
院長還介紹了京劇臉譜,讓我明白了從臉譜的顏色可以分辨角色是英雄還是壞人,是聰明還是愚蠢,是受人愛戴還是遭人厭惡。紅色臉象征忠義耿直,如“三國戲”里的關羽;黑色臉即表示性格嚴肅、不茍言笑,又象征威武有力、粗放豪爽,如“包公戲”里的包拯,“三國戲”里的張飛;白色臉體現的是奸詐多疑,如“三國戲”里的曹操;紫色臉表示嚴肅穩重,富有正義感;綠色臉表示勇猛,金色臉象征威武莊嚴,銀色臉表示神仙妖怪。色彩在京劇臉譜中被賦予了不同的使命。真是不聽不知道,京劇真奇妙!
演出開始了,在一陣鼓樂聲中,演員陸續登場,色澤繽紛的戲服,濃重的中國氣息,一個甩袖猶如一道和煦的春風,將京劇氣息紛撒至劇院的各個角落;一個臺步讓人身臨其境般地進入了京劇的大殿;一個亮相瞬間把觀眾的注意力帶進了劇情。京劇的魅力令人沉醉。觀看演出的整個過程,我如癡如夢,那優美的唱腔,有的高亢,有的純凈,有的跌宕起伏,有的婉轉典雅,有的俏皮詼諧,余音裊裊,回味無窮,使我瞬間懂得了什么是“余音繞梁”。
演員們精彩的表演,院長通俗易懂的講解,讓我深深地記住了那天演出的四幕劇:《捉放曹》、《打虎歸來》、《紅樓二尤》、《大鬧龍宮》。四大名著在舞臺上的精彩演繹,讓現場所有的人都覺得興奮,就連坐在我身邊的外國人,都一直神情專注,盡管他可能并不完全明白唱的是什么......
鼓樂聲不知什么時候停了下來,大幕也緩緩地落下,人們卻依然沉浸在劇情中,品味著那動人心弦的故事……一陣寂靜之后,場內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
操琴司鼓奏皮黃,字正腔圓韻味香;念白抑揚含頓挫,唱腔委婉透激昂;須生花臉朝靴厚,老旦青衣水袖長;京劇奇葩天下秀,明朝國粹更輝煌!這就是獨具魅力的京劇,這就是動人心弦的京劇,這就是雍容華美的京劇,這就是中華經典——京劇!
現在,京劇已經成了我的精神家園,課余空閑時我總會情不自禁地哼唱幾句,有時還會拿起筆畫一畫京劇臉譜。唱京劇,畫臉譜,讓我的生活中又多了一份情趣。
京劇課堂心得體會及感悟篇七
戲曲歷史悠久,是中國的經典。不同地方的戲曲有不同的風格和特點。很順眼。它的一些情節讓人落淚,而另一些則精彩紛呈,精彩絕倫。
小時候看到父母看歌劇,總覺得他們太守舊,跟不上潮流。如果我被殺了,我就不會去看舊東西了。
俗話說:“想知道梨的味道,最好自己嘗一嘗。”不知道是不是沒味道。一嘗就驚呆了!在今天的語文課上,當我珍惜并認真欣賞中國特有的戲曲時,真的是驚呆了。原來中國戲曲這么有藝術!我是井底之蛙!外國人怎么配這個祖先留下的寶藏?難怪老一輩的人對這些歌劇那么熱衷,那么熱愛。
現在感覺什么“不看戲曲的人應該是中國人”。不是嗎?這些歌劇就像我們國家的歷史。只有懂得欣賞,懂得關注,懂得挖掘的人才稱得上真正的中國人。因為他們深深明白一個道理,戲曲是我們的國寶,戲曲是我們的國粹,戲曲是我們的國劇!怎么才能忘記他們?在當今社會,我們年輕人的視野已經轉向流行音樂、電影和互聯網,我們似乎已經忘記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事實上,當我們仔細欣賞我們的歌劇時,我們會發現它們就像精彩的歷史故事,將歷史的畫面展現在我們面前,把我們帶入歷史的隧道,讓我們沉浸在其中,給我們留下深刻的感受。
京劇課堂心得體會及感悟篇八
第一段:引入京劇演奏的概念和重要性(200字)
京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京劇演奏作為表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傳達故事情節、塑造角色形象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京劇演奏通過音樂和樂器的運用,展現了戲曲的魅力,并且能夠讓演員情感更加生動地表達出來。作為一名京劇愛好者,我對京劇演奏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從中領悟到了許多心得與體會。
第二段:情感表達與技巧的關系(200字)
京劇演奏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情感的表達,其中需要運用到各種各樣的技巧。京劇樂器的演奏需要準確的技巧掌握和豐富的表達能力。例如,在演奏過程中,通過對音符的延長或縮短、顫音的運用、音量的起伏等手法,來表現角色的不同情感狀態。只有在技巧的基礎上,才能更加突出情感的表達,使觀眾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內心世界。
第三段:合奏與對位演奏的重要性(200字)
在京劇演奏中,合奏是必不可少的。演奏者們需要通過緊密配合,共同完成一曲的演奏。合奏的重要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可以增加音樂的厚度和力度,使音樂更加豐滿和飽滿;二是能夠讓不同樂器之間產生和諧的聲音。另外,對位演奏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樂器之間相互對位,既能豐富音樂的層次感,又能提高演奏者的技巧水平。通過合奏和對位演奏,京劇演奏才能更好地展現出其獨特的魅力。
第四段:演奏中的自由創造與個人風格(200字)
京劇演奏在遵循傳統規則的基礎上,也允許演奏者進行一些自由的創造和表達。每個演奏者都有自己的個人風格和獨特的演奏方式。在演奏中,可以通過音色的變化、音符的延長或變化、速度的掌握等方式來展現個人的風格和特點。這種自由創造不僅能夠使京劇演奏更加活潑和生動,還可以讓演奏者通過自己的方式與觀眾進行情感交流,從而更好地引起觀眾的共鳴。
第五段:京劇演奏中的內外兼修(200字)
京劇演奏對于演奏者來說,不僅要求他們具備扎實的演奏技巧,還需要他們對戲曲的故事、角色背景有深入的理解。只有通過對劇情和角色的深入分析,才能更好地表現出角色的情感和內心世界。同時,演奏者還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和表演技巧。只有內外兼修,才能讓京劇演奏達到更高的水平,讓觀眾感受到更深刻的情感。
總結:通過對京劇演奏的研究與實踐,我深刻認識到京劇演奏對于傳達情感和表現角色形象的重要性。在演奏中,技巧、合奏、對位演奏、自由創造和內外兼修等方面都需要我不斷努力和提高。京劇演奏是一門藝術,需要用心去感受和理解,在不斷的實踐中,我相信我能夠更好地演繹京劇的魅力。
京劇課堂心得體會及感悟篇九
現在的年輕朋友不太喜歡京劇,但我對京劇很感興趣。
我對京劇的興趣是受爺爺奶奶影響的。他們愛京劇,只要電視上有京劇節目,比如《九州戲苑》,他們就一直想看。久而久之,我也被感染了。我發現京劇中有很多傳統文化的精髓。
說實話,我對京劇了解很少,只知道京劇講究“唱、讀、演”,京劇分“生、凈、末丑”五個行業。我經常把“鄭丹”和“花旦”混淆,有時甚至統稱為“肖丹”。我只看過三部完整的劇:《秦香蓮》,《九江口》,《九道本》。現在藝術節目或者綜藝節目里演的京劇,大部分都是名劇,我看過很多這樣的小段子。最喜歡的是《鎖麟囊》的《春秋亭》,《徐策跑城》的《詹湛青田》,《玉堂春》的《蘇三離開洪洞縣》。
有人認為京劇慢,不耐煩聽。其實京劇節奏感很強,速度有快有慢,但要看劇情。快,快得連你都聽不到。不知什么意思,已經唱過了。像《秦香蓮》里的一段,“徐燁在看它近”,多快啊!電視屏幕不放字幕,根本聽不清楚。為什么這么快?這是為了表達包公的憤怒之情和讓陳世美認出秦香蓮的渴望。慢,慢到可以拖半分鐘一個字。《貴妃醉酒》楊貴妃的歌詞有多慢,就是為了體現楊貴妃優雅的氣質和失落的心情。
總之,京劇的藝術是很有魅力的,仔細欣賞就會發現無窮的美。我會繼續觀看和學習京劇,希望越來越多的年輕朋友了解和熱愛京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