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適合夜讀的抒情散文篇一
冬日的夜晚,雪落得安安靜靜,仿佛怕驚擾了夢中的人們。掩上窗,便是另一個世界了,屋內(nèi)燈光淡雅柔和,讓人生出安寧的感覺,我便因了這久違的安寧披衣而坐,沒來由地就想看看《詩經(jīng)》,并非附庸風(fēng)雅,因清漲潮《幽夢影》有言“讀經(jīng)宜冬,其神專也”,讀的是《鄭風(fēng).子衿》篇。
《子衿》是一首女子的戀歌,歌者熱戀著一個青年,他們相約在城闕見面。但久等不至,女子望眼欲穿,焦急得來回走動,埋怨情人不來赴約,更怪他不捎信來,唱出“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的無限情思。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短短十七個字卻給我字短情長之感,那女子因思念之人久候不至而發(fā)出的似對情人的詰問,讓一個勇敢追逐平等自由愛情的大膽熱烈的女性形象躍然于紙上,此女讓我肅然起敬。她的愛情不遵循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亦不遵循三從四德的封建教條,她的愛情是自由的甚至是平等的。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縱然我沒去找你,你怎么不來和我想見,俗語云“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層紗”,《子衿》里的女主人公具有明顯的新時代女性的思想意識,她不甘于被動。她不是苦守寒窯十八載等待丈夫歸來的王寶釧,她等的'人沒有來,她會發(fā)出“縱我不往,子寧不來!”的感慨,而王寶釧不知薛平貴歸與不歸,因何不歸,她只是鐵了心地要等,而最終等來的結(jié)果是做了西涼駙馬的她的丈夫,她也在與西涼公主共侍一夫十八天后就永遠(yuǎn)地離開了人世。她苦等苦熬十八個春秋換來了什么,一個貞節(jié)牌坊,一個皇后名號,可是這些對于長眠地下的她又有何意義。我初始也同世人般同情王寶釧,唾棄薛平貴,可是后來我想通了,王寶釧的悲劇命運不是別人造成的,而是由她自己一手釀成的。她的不幸怨不得旁人,別人給或不給,她都應(yīng)該努力過得幸福,她應(yīng)該把希望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應(yīng)該奢求別人的給與。
如王寶釧般為情所困最終被情所傷抑郁而亡的古代女子不勝枚舉,但我讀《詩經(jīng)》,發(fā)現(xiàn)古代女子不盡如此。無論是《衛(wèi)風(fēng).氓》中遭負(fù)心漢遺棄的癡情女子,還是《鄭風(fēng).子衿》中處于熱戀期的女子,她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有自我。同樣是喜歡,《衛(wèi)風(fēng).氓》中女子在被曾海誓山盟的男子拋棄后,果斷地發(fā)出了“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女也不爽,士貳其行。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具有警示后代女性的極富哲理的振聾發(fā)聵的感嘆。《鄭風(fēng).子衿》里女主人公也兩次發(fā)出“縱我…”“子寧…”的詰問來表達(dá)她內(nèi)心關(guān)于愛情中理應(yīng)方平等的思想,《詩經(jīng)》中如她們般的女子可敬可佩。
每讀《詩經(jīng)》,我總會對這些上古時期的女子肅然起敬,她們的血管里已然流淌著自由和平等及獨立的血液,因此讓我對后世即封建社會那些被禁錮在君權(quán)、父權(quán)、夫權(quán)的桎梏下的女子總是懷有復(fù)雜情感。一方面是深切的同情,另一方面卻有類似魯迅對阿q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之感。
“挑兮達(dá)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一句“一日不見,如三月兮”曾撥動了多少戀愛中男男女女的心弦,還化出一句“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后來更是成為千古余韻。
適合夜讀的抒情散文篇二
是秋季了。花兒紛紛凋零。或許,等冬季過去了,花就開了。可這冬季,漫長而又冷漠,寂靜而又單調(diào),枯燥而又乏味,有些花,挺不過去,便死去了,連根也保不住。我愿花出我整個冬季去等春季,去等花開,去等那一片新生命的美麗。有時,我會憧憬,當(dāng)一縷多嬌的陽光灑向大地,褪去了嚴(yán)寒,花朵兒綻放,這正在怒放的生命,是有多么美好!
然而,花開的過程,誰能了解?誰能懂得?經(jīng)歷了多少,綻放出笑容?或許一朵花的一生,就為了那短暫幾秒的綻放,可是,它至少綻放過、努力過、閃爍過它的那一絲光芒,有很多花兒,縱使它有婀娜的身姿、絢麗的顏色,可它就是不希望生長,也許開過那么幾次,也就凋了,或許至今也沒人知道它的存在。花開吧,花開吧,我愿意花出我整個冬季去等!我會細(xì)心呵護,讓每一縷陽光溫暖它、讓每一泓清泉滋潤它,直到它成長了。
等花開,花開的季節(jié)便是艷麗;等花開,花開的季節(jié)便會溫暖;等花開,花開的季節(jié),誰懼嚴(yán)寒?再等一季花便開,花開季方是溫暖季,當(dāng)春天住進心房,還怕什么冬天。
不經(jīng)意間,看見了那個塵封已久的'袋子,也正是這個袋子,勾起了我的回憶。
原以為袋中只有那次作文所獲得獎。拿起它,發(fā)覺其沉甸甸的,打開一看,不禁傷起感來。那一張張微笑的臉兒,勾來往事的浮現(xiàn),不是嗎?人生中那段美好的時光,和他們一起度過,想起那一件件令人開心的、傷心的、難過的、生氣的,在現(xiàn)在看來都是那么的美好。
時光,流水般逝去。淚珠泉水般涌出。
突然發(fā)現(xiàn),時間過得這么快。突然發(fā)現(xiàn),幾個假期,來也匆匆,去也忙忙。突然發(fā)現(xiàn),這個學(xué)期也要悄悄溜走。突然發(fā)現(xiàn),今天也快到了盡頭,清晨的陽光即將到來。
今天,體會了時間之快,人生之短。啊!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這,李白的名句,讓我明白了什么東西。我既然來到此世,必要在有生之年做出一番事業(yè)。絕不空手至世,空手歸。正如那句格言: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
今夜之際,我有所思,有所想。并且悟到一些說不出的東西。
適合夜讀的抒情散文篇三
我一打盹,秋就沒了。
好像我把秋遺忘。
其實我心懷艾草,眼底的紅葉還在燃燒。
悲者,秋之聲也。幾千年前,那位宋公子如是說。
夜深花睡時,露濃。亦有一人,挑燈夜讀。
那人是寒窗苦讀十余載的書生,是心懷殺敵報國壯志的將軍,是相思成災(zāi)的癡情兒女,是密密縫深深愛的母親。
透過時間的.塵埃,那背影不斷重疊,那神情從人生情長到國家之愛,從門前流水到花前月下。
挑燈夜讀,讀到的是繁華過后的蒼涼。
“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fēng)雨驟至。其觸于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這是歐陽子聽到的秋聲。秋聲在他的筆下幻化成內(nèi)心的真實寫照,宦海沉浮、人生苦短深沉的感慨,此刻皆如洋洋波濤傾瀉于筆下,那不僅僅是他一人所聽到的秋聲,更是千百年來郁積在中國人心里的人生感慨。也許我們曾繁華過一時,驕馬意輕塵。天真如年少,笑顏像秋日的陽光,暖暖地照進人心田。那時的我們過著烹羊宰牛且為樂的日子,不曾感慨韶華易逝,物是人非。但如今的遲暮悲傷摧垮了我們內(nèi)心堅強的意志,悲秋傷月之情會在某一個瞬間猝不及防地?fù)糁形覀儯瑖@息聲如影隨形。今昔對比,更顯蒼涼。
挑燈夜讀,讀到的是念念不忘的家鄉(xiāng)。
鄉(xiāng)愁,在余光中先生手中那枚小小的船票里,在居住著風(fēng)和煙的小村莊里,在無數(shù)個少陵野老吞聲哭中,在每一個游子曾客居過的驛外客棧里。舌尖上殘留故鄉(xiāng)的味道,經(jīng)久風(fēng)霜逐漸侵蝕著令人魂牽夢繞的鄉(xiāng)味。阿城曾經(jīng)說,思鄉(xiāng),就是思飲食的氣氛,思飲食的過程。莼鱸之思,洛陽花茶,而如今,殘羹剩肴,殘杯冷炙,殘燈枯火,殘念余想。故鄉(xiāng),回不去。他鄉(xiāng),離不開。在輾轉(zhuǎn)飄零的日子里,在每每秋風(fēng)蕭瑟的中秋之夜守著皎皎圓月,編織著自己無人傾訴的異鄉(xiāng)故事。我們都會懷鄉(xiāng),血液中流淌著故鄉(xiāng)的河流,顰蹙眉中鎖住門前柳樹煙火人家。
挑燈夜讀,讀到的是酸甜苦辣的人生。
也許笑地前仰后翻,那是因為書中有不經(jīng)意間的開過的玩笑,有與“忍俊不禁”相稱的瑣事;也許該昂首捶胸,那是因為書中有精忠報國之俠者被一句“莫須有”攻擊得體無完膚;也許該深鎖眉頭,深深嘆息,那是因為書中有林妹妹的葬花愁和長安少婦的思夫愁。也許該淚眼朦朧,那是因為“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紙紙寫不盡滄桑,句句道不完心酸。也許該合上這本書,也許該熄了這搖滅不定的燭火,也許該歇息了去。
這書中,童子曰:“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那人說了一段話后,童子卻早已睡熟。
“其實我心懷艾草,眼底的紅葉還在燃燒。”可我只能留得殘荷聽雨聲,秋風(fēng)伴著燈。
適合夜讀的抒情散文篇四
獨立長橋,夕陽臃懶的余輝拉長了我漫無邊際的茫然,投給湖心一片壓抑的灰暗。游魚掙扎眺看著這即將遠(yuǎn)逝的輝光。一串水泡還未來得及擴散。眨眼間翠鳥已經(jīng)帶走了屬于它的月年。
輕風(fēng)拂過,楊柳依依。遠(yuǎn)處的小舟昏昏欲睡,躺在柳枝的腳下呢喃著一天的疲乏,夢里數(shù)著星星。水鳥飛盡,沒有過多的熱鬧。偶爾三三兩兩的人群,笑聲偶爾熱鬧著這寧靜的湖面。猢猻也知趣,不再乞食而打擾湖邊愛情世界的兩人風(fēng)月。而此刻的我卻希望它再攤攤雙手要走我袋里還剩下的最后一個蘋果。人若是無聊,也想分一杯羹猴子的可愛。正這么想著,高山上的佛塔傳來禱告念經(jīng)的始鐘。世界頓時停止所有思緒,一度聆聽那若有若無而絲絲裊繞的梵音。好景不長,這一切很快又被輕風(fēng)帶走掩映在悄無聲息的波心里。水中的云彩開始暗淡,腿色起來。逐漸化作片片單調(diào)的死色。恐懼向我蔓延,我迅疾離開。
徒步踩著鋪滿落葉的叢林小道,“沙沙”的聲響驚起群群已休憩的夜鳥,叢林的黃昏,看不清它們的身影,說不出它們的名字。張牙舞爪凄厲地亂舞。夕陽斜射,叢林時時輝光,小道兩邊,同心樹捆綁著根根紅繩,寄托著愛情美好的祈愿。盡管好些開始腿色,有點甚至已經(jīng)脫落,但每天都有新的重新系上,一圈一圈的,是年輪的記載,也是年華的傷逝,在這里愛情一度新鮮,美麗,深遠(yuǎn)。那些飄逝遠(yuǎn)去的愛情和正自如膠似漆的愛戀就像這里佛教的樁柱塔碑,一樁樁風(fēng)吹零落,一塔塔又在雨后新生。沒有間斷,古老的蒼涼和現(xiàn)代的文明在這里沖突著共生。那些瑣碎的文字來不及閱讀,交給黃昏一點未盡的無奈。草淹碎石是這里風(fēng)景永恒的特寫,這一切靠游人熱鬧著,靠夜鳥守護著,靠愛情溫暖著。
天橋下,人群摩肩接踵,仿佛就在我剛才慨嘆的剎那,夕陽逃過了我的漠視,躲過相遇人的眼睛帶著依依不舍的留戀無聲地從西山劃落。街燈亮了一盞又一盞,車燈也開始熱鬧起來,照亮這個世界里小小角落不曾熟睡的雙眼,生活的渴望,夢想的追覓,全在這花花綠綠的夜里渲染。盡管明天依舊,哪怕一生依然,但這里有的是不死的熱望。
下了天橋,買了瓶冰凍的'橙汁,昂在懷中雙手緊緊握著,在這熟悉而陌生的城市,在這寂寥而喧鬧的街道,在這悶熱而嘈雜的人群,企圖宣告忘我的獨立。轉(zhuǎn)身沒幾步,耳畔傳來一陣二胡聲,絲絲縷縷,悠悠回蕩。我不禁停止了腳步,這聲音我熟悉,倍感親切,對!這是父親拿手演化生活的經(jīng)典——《二泉映月》。默然生活的日子總要響起,父親靠它送走了無數(shù)個寂寥的昨天,迎接一個個新生的明天。聽完一曲,從口袋摸出買東西找零的八個全是一角的硬幣,輕輕放在他面前的盒子里。仔細(xì)看了那張臉,和父親上下年紀(jì),都留下了歲月刻下的年輪。都寫滿生活的艱辛。從他微動的嘴角和淺淺的謝意我看得出仿佛就是我給了他一個春天,盡管現(xiàn)在是悶熱的秋天,盡管我手里握著的是整個企圖獨立的冬天。我懂他的心靈,為生活,也為欣賞,以微末的技藝,而不是可憐的乞討。我靜靜轉(zhuǎn)身離開。
好一會兒,車開到了二爺?shù)淖√帲〕俏椅ㄒ坏挠H情處所。司機說道:“十八元錢!”我掏出二十,找回兩元錢,沒有殺價,沒有小費,是的,我們生活都不容易。這樣的秋夜屬于我們大家,無論殘缺亦或美好,都不應(yīng)該沾染銅臭。招了招手,對視一笑,各自轉(zhuǎn)身,開始彼此的旅程,消逝在茫茫的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