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家鄉的風俗春節篇一
春節是中國人最隆重的節日,每逢春節都會有很多獨特的習俗,比如吃年夜飯、看春晚、穿新衣、放鞭炮,當然必不可少的是貼窗花。
春節前夕的一個下午,媽媽從超市買回來一些新年的裝飾品,其中有些是漂亮的窗花:有鯉魚圍繞的“?!弊郑斜简v的駿馬?!奥堵叮撸瑤蛬寢屢黄鹳N窗花!”
這事在行,我爽快地答應了。我們先把門上的玻璃用抹布擦干凈,然后我找來透明膠帶和剪刀。媽媽把窗花整理好,攤好,拿出一卷雙面膠,一段一段的把雙面膠撕下來,仔細地貼到春聯的反面。
我搬著一張板凳來到門旁,小心翼翼地站上去。媽媽把窗花遞給我,我接過窗花,剛想把雙面膠的另一面撕下來,可又停下來了:不能這么早就把它撕下來,因為窗花是用紙做的,只要稍不留神,就會撕破或貼歪了,還是先放在玻璃上試一下吧。
我小心地捏著一張窗花,請媽媽來看好不好?!熬瓦@樣,很好?!眿寢屧趯γ嬲f道。聽見了媽媽的聲音,我才小心翼翼的撕掉頂端的雙面膠。
我兩只手分別抓著窗花的左右角,緊緊的貼到窗戶上,為了防止窗花沒貼牢,在調整下一個部分的時候歪了,我使出吃奶的勁摁著春聯,確定了窗花已經徹底貼牢固后,才放心的去調整下一個部分。
我不僅貼好了春聯,還和爸爸媽媽合作布置好了家,家里別提有多好看了!這時,窗外響起了震耳欲聾的爆竹聲,愉快的新年就這樣開始了。
家鄉的風俗春節篇二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每個地方也都有每個地方的風俗。
我家鄉歷史悠久,民俗、風俗極多,流傳最廣的就是過年的民俗了。過年風俗主要從臘月二十三開始,農歷臘月二十三,是春節前一個重要的民間節日,人們稱它為“祭灶節”,每到這個時候,人們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悅心情,停下手中各種活計,城鎮居民忙于購買麻糖,而在農村,祭灶的儀式在鞭炮聲中拉開了序幕,祭灶多在晚上舉行,人們食用灶糖和火燒等食品,有的地方還要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
在人們把祭灶節看作僅次于中秋的團圓節,凡在外地工作、經商、上學的人,都爭取在臘月二十三之前趕回家里,能吃到家里的祭灶火燒,會得到灶神的保護,來年家人就能平安無事。
其次就是拜年了,大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的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的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區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春節拜年時,晚輩要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壽安康,長輩將事先準備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能壓住邪崇,因為“歲”與“崇“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其他的風俗還有貼春聯、剪窗花、貼年畫、看春晚等等,這些風俗都寄托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憧憬!
家鄉的風俗春節篇三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一個地方的風俗習慣都略微不同。但每一個地區的風俗都是多種多樣、新穎有趣的。我的家鄉紅安也不例外,也有許多獨一無二的習俗。家鄉的春節是一道難忘有趣的風景線,也是難忘的回憶。
家鄉的春節差不多從臘月上旬就開始了。人們都紛紛開始準備過年時的物品。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進了臘八,表示年味越來越濃。在臘八這一天,家家都會熬臘八粥,以示今年的農業大收成。臘八粥材料琳瑯滿目,口感香甜可口,是許多人都愛吃的美食。晚上,家家燈火通明,鞭炮聲日夜不絕,全城都非常熱鬧。
轉眼間,春節的高潮——除夕到來了。這也是人們最忙最熱鬧的時候。在我們老家,團圓飯要吃好幾次。除夕一大早,轟隆隆的鞭炮聲震醒睡夢中的我,一大早起來吃團圓飯,年飯吃的越早預示這一年家里會有更多的好運。吃完團圓飯后,每個人都忙了起來。首先是全家大掃除。名曰“掃房”。寓意掃去去年的不好的運氣。然后后是貼春聯和福字。福字一般倒著貼,寓意“福到”。大人們忙碌,小孩兒們也不例外。小孩兒們要么在外面玩著鞭炮,要么在里面幫大人們做事。除夕晚上家里人又坐在一起吃團圓飯。吃團圓飯時,家家都要看春晚、放爆竹,以示過年熱鬧的氣氛。
團圓飯很講究,有肉丸,魚,年糕等菜。其中,肉丸寓意“團團圓圓”魚寓意“年年有余”,年糕寓意“年年高升”。吃團圓飯時,全家人說著往事,歡樂無窮。吃完團圓飯后,還要進行祭灶王爺、拜佛燒香等習俗。
正月初一,街坊鄰里開始互相拜年,你到我家,我去你家,進門做個發財儀:“恭喜發財,身體健康”。初二開始就是各家親戚老小的來拜年,這時,最熱鬧的時候就來了,大人們聊天,聊著過去一年的收獲喜樂事,小孩們給長輩拜年領著紅包,互相玩耍著,好不熱鬧!
正月初一人們互相串門拜年,而正月十五元宵節這一天,家家戶戶又要吃一次年飯,放鞭炮,也是年飯吃的越早越好。元宵節晚上,家家門口點著燈籠,人們吃著元宵預示著團團圓圓。
過完元宵節春節就結束了。大人們外出打工,孩子們去上學了,家鄉變得空蕩起來。這就是家鄉春節的風俗,難忘又有趣。
家鄉的風俗春節篇四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種語言.”聽到這首歌,我就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我的民族——漢族,想起了漢族我有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我們的一個節日——春節!
在春節里,大人們一早就起來了,他們開始分工,誰去買菜。誰去放鞭炮.誰去貼春聯.誰去做飯.而我們這群小孩,就等著收壓歲錢吃年夜飯了.小的時候,我見爸爸在貼“?!弊?,可他卻倒著貼,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就問了爸爸,爸爸笑著回答:這代表著福到家.所以我得知了,我們有一個習俗——貼倒“?!?!
在過大年的早上,家家戶戶都在一個時間左右放鞭炮,在這個時間整個村子都是鞭炮的聲音,“噼里啪啦,噼里啪啦!”而我并不覺得這鞭炮的聲音刺耳,因為這時候整個村子都是喜氣洋洋的,然而,我的心里也十分喜悅。.這時我明白了,我們有一個習俗——放鞭炮!
“爸爸,爸爸,你在干嗎呢?”我見爸爸拿著兩張長長的紅色紙張,接著又把那兩張紙分別貼在了大門的左右兩邊.爸爸把指著那張紙跟我說:這是對聯,貼在門旁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新年新氣象。“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于是,我知道了,我們有一個習俗——貼對聯。
到了吃晚飯的時候了,我和哥哥姐姐被爺爺奶奶叫我進來,一大桌的飯菜,看的我應接不暇.垂涎三尺.這時候,屋子里全是人,都在吃團圓,那天晚上,在外工作的人沒有什么萬不得已的事是絕對不會不回來吃團圓飯的.這個習俗,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了——吃團圓飯。
無論是五十六個民族的哪一個民族,在春節的時候,我相信每個民族的人都是希望那天可以見到自己所有的家人,和自己的家人團團圓圓,快樂樂!
家鄉的風俗春節篇五
我的家鄉有許多傳統的節日,我最喜歡的就是春節。
按照家鄉的習俗,春節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臘月二十三被家鄉稱為小年,這天,人們就開始打掃衛生,把房間的里里外外都打掃得干干凈凈,還要殺羊殺豬用來祭灶。從這天起,人們就開始辦年貨了:買對聯、買糖果有些人家還要炸東西。
到了除夕就更熱鬧了,家家戶戶都在包餃子,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飄亮的新衣服,出門在外的人趕緊回家團圓。到了晚上,人們都要吃年夜飯。
從大年初一到初十,是人們走親訪友的好日子。人們都要互相拜年,祝福親朋好友新年快樂,全家平安幸福。家里來了客人,大人們都要拿出好吃的東西來接待客人,小孩子們也都非常開心,因為他們都可以收到壓歲錢。
到了元宵節的時候,到處都張燈結彩的,整條街道都掛滿了燈籠彩旗,非常好看,小孩子們都高興地唱起來跳起來,高興極了,家家戶戶也都掛上了火紅的燈籠,吃著湯圓。這都寓意著我們大家都團團圓圓。生活和和美美。晚上,大家有的放著美麗的煙花,有的在放許愿燈,美麗極了。
過了正月十六,春節就這樣結束了,人們又開始了忙碌的工作,我們也開始認真的學習了。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各自的風俗。在我家過年時,舞龍、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必不可少的`。
在過年前的十幾天,家家戶戶開始大量置辦年貨,大人們還要買過冬的衣服呢。還要在過年的那天之前進行大掃除。到了真正過年的那天,大家都開始掛燈籠、貼春聯,春聯是為我們迎接新的一年,而燈籠是讓我們這年過得紅紅火火。不僅如此,還要在窗戶上貼福,而且要倒著貼,意味著福倒了,福到了。
春節吃飯前要先放鞭炮是為了迎接新年的到來,吃飯時,小孩的嘴可甜了,他們走過去跟爸爸媽媽說新年快樂,就能得到紅包。吃完飯后,外面開始熱鬧起來,一條條長龍接二連三地從巷子里跑出來,彩色的龍頭歡勁地扭著,在大馬路上顯得格外引人入勝,路旁的煙花給舞龍的人們打氣,他們舞的更歡了。
每當到了除夕夜晚的十二點真是極為熱鬧,一大筒煙花排山倒海得飛起向天空在天空中炸成了一朵花,一大群煙花飛快地沖向天空,炸開了一朵朵五顏六色的鮮花,七彩的煙花炫染了整片天空,顯得格外美麗,一條長長的鞭炮在地上“啪啪啪”地響著,在過年時放鞭炮是為了趕走一只叫“年”的怪獸,喜歡在過年時去村里偷吃,但它怕鞭炮,所以家家在過年時放鞭炮。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一個不一樣的春節習俗。
家鄉的風俗春節篇六
春節是我們國家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是每一個中國人都必過的節日。
在過春節時,每個地區都有過春節的風俗。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云南人,我們家鄉的春節風俗和北京的'春節風俗截然不同。我們的春節是在大年三十到元宵節期間,元宵節過完了,春節也便結束了。我們沒有臘月之分,也不吃臘八粥,所以我至今都沒有嘗過北京臘八粥的味道。
我們的年貨一般是在大年三十前或當天買,在大年三十前還要將家里都打掃一遍,以一個全新的環境來迎接新的一年。
我的家鄉在春節時一個比較大的風俗就是:在大年三十左右殺年豬,然后請鄰里吃殺豬飯。我每次過年都得吃七八次殺豬飯。在吃殺豬飯后,鄰里都會給小孩壓歲錢,少則幾十,多則幾百。有的孩子表面上都說我不要,我不能要,但一般心里都會在想:你咋還不給我呢,你給了我,我才有理由拿呀,我可不敢在我爸媽眼皮子底下拿錢呢。
在大年三十這天晚上,鄰里鄰居總是會有幾家十分熱鬧。大人們聚在院子里打牌、喝酒、吹牛、搓麻將、烤肉、嘮家常;而小孩沒則是玩抓人、捉迷藏或幾個一堆地聚攏打游戲、看電視、聊天、吃東西。
在我們老家那邊,大家有時還會跳三跺腳:所有人圍成圈,跟著伴奏跳。不會的人也跟著學,一小會就學會了,因為來來回回就那么幾個動作。
以上便是我的家鄉在春節時比較明顯的風俗,這些風俗都做完了,春節也就過完了,春節過后,鄉村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家鄉的風俗春節篇七
春節,一年只有一次,每次都值得我回憶,但前年的春節最讓我難以忘懷!
前年的春節我是在姥姥家過的,姥姥家在一個小山村,那里過春節的感覺和在城里完全不一樣。大年三十,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還沒到中午,家家門上都紅彤彤的,好像告訴我明年的日子就像這春聯一樣紅紅火火!這里的風俗是,中午下餃子時必須放鞭炮,而且要在餃子剛剛下鍋時點著。姥姥她們剛開始包餃子時,我和表哥就忙著把鞭炮掛在了樹枝上,表哥緊張地拿著打火機,我又高興又緊張地躲在表哥身后,大聲喊:”姥姥,餃子下鍋了嗎?能開始放鞭炮了嗎?“姥姥說:”再等一會,鍋里的水還沒燒開?!斑@一會,我覺得時間過得真慢。
我正扭頭朝屋里張望時,聽到舅舅朝我們喊:“放鞭炮,餃子開始下鍋了!”表哥把打火機伸向鞭炮,我捂著耳朵躲在墻角,“噼里啪啦!”炸開的紅紅紙屑在空中飛舞,我似乎聞到空氣中有一股濃濃的年味!
我端著滿滿一碗餃子,和表哥站在滿是鞭炮紙屑的地上,大口大口的吃,看著門上的春聯,院子里跑來跑去的小羊羔,在我身旁搖著尾巴的大黃狗,一家人團聚的喜氣,我真想再放一掛鞭炮。
這真是一個讓人難忘的春節。
家鄉的風俗春節篇八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苯衲赀^年這幾天,幾乎每天都能聽到妹妹吟誦的這首春節童謠。這首童謠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也讓人興奮不已。
這首童謠中“三十晚上熬一宿”是我最感興趣的,為什么呢?哈哈,因為年三十,又稱除夕,家家戶戶都要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吃團圓飯可比吃普通的飯要熱鬧多了!不僅家人團聚,而且樣樣都有著美好寓意,又有營養的菜紛紛擺上了餐桌。
今年,我家團圓飯中有著美好寓意的才就有許多呢!你瞧!有魚!它代表年年有“魚”這邊的柿子餅也有著美好的寓意,它代表“萬事如意”還有我們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年糕。在除夕夜把年糕擺城寶塔狀,可以表示來年生活步步高升呢!把年糕白城大圓盤,還可以表示團團圓圓,大吉大利,寓意可多了!還有海鮮、牛肉。還有許多我人都不認識的一些“老”菜。
雖然餐桌上的菜誘惑著我們,但我們仍不忘我們家的老規矩——先把年紀最老的太婆請上了桌,你們瞧,太婆樂呵呵的,眼睛瞇成了一條縫,嘴咧牙在笑呢!我們吃了許多菜,我感覺肚子都快裝不下了!
我們高高興興地吃完了飯,坐在電視機錢,看春節晚會,爺爺和爸爸一邊看春晚一邊聊著20xx年一些美好的事情,奶奶賀太婆則一邊看晚會,一邊拍手叫絕。那我呢?其實,我和弟弟妹妹也在“表演”呢!你瞧,妹妹在表演螃蟹走路,弟弟在表演陀螺。我們也玩的不亦樂乎。
在這個團圓祥和的除夕夜,我們精彩的20xx年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這個喜慶的日子,我們期待來年全家身體健康,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