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臘八粥作文300字篇一
奶奶信佛。記得在小時候,屋子里總放著一張小小的供桌,供桌上總放著兩盞油燈。每逢十五或過節時,奶奶會將買來的棉花搓成燈芯,浸上油,插在油燈里,點亮油燈,護著火苗,放在擺有幾碟供品的供桌上,虔誠地拜一拜。兩束火苗靜靜地照亮奶奶的臉。
我并不懂得,奶奶為什么做這些,只是知道,那些供品最后都到了我的肚子里。到了臘八這一天,奶奶就會熬一大鍋臘八粥。
臘八粥里有糯米、核桃、花生、桂圓、紅棗、杏仁、枸杞、葡萄干、各種豆子等等。這些材料先要泡上兩三個小時,奶奶說,這樣各種材料就“活”了。等到把各種干果泡好后,奶奶便燒一大鍋水,把這些材料倒進去,添旺火。待到湯色漸漸變濃,奶奶敲下一塊紅糖,放到沸騰的粥里。我站在一旁,看著紅糖一點點融化,纏著奶奶要嘗一口,假裝用湯勺把紅糖攪勻,其實不知道已經偷偷嘗過多少勺了。紅糖漸漸把鍋里的粥染成糖色,熱氣騰騰的臘八粥就出鍋了。
奶奶先盛出一碗臘八粥,端著它走向供桌,我的眼睛死死地盯著那碗臘八粥,不停地砸吧嘴。奶奶將臘八粥放在供桌上,拜了拜。我的手偷偷地伸向那碗臘八粥,隨即手背上就挨了一巴掌。奶奶板著臉,說:“小小年紀不學好!”接著忍不住“撲哧”一聲笑了。
終于能吃了!粥清香黏稠,各種豆子和干果早已煮得綿軟,葡萄干也甜到了心里。奶奶笑瞇瞇地看著我們喝粥,像是自言自語地說:“喝了臘八粥,糊里糊涂地過年嘍!”然后起身,將鍋里的粥盛出來,送給左鄰右舍。
多年后,我也學著做臘八粥,步驟都沒錯,但沒了灶膛上的旺火,電磁爐上做的臘八粥,盡管放了糖,卻已沒有了兒時的甜味。
臘八粥作文300字篇二
原本漆黑的夜,被萬家燈火照得那么亮,亮得耀眼。沿著那遍地的光,我推門走進一家小餐館。店主一家人在歡聲笑語中不失熱情地問候我。“老板,兩碗臘八粥。”
放下公文包,抽出板凳,對著手哈氣,我心中暗暗抱怨這寒冷的天,順勢面對著一家人坐下。仿佛一切歡鬧聲與我無關,我點起一根煙,默默地吐著煙圈。那剛從嘴中吐出時原來又小又濃的煙圈變得又大又淡,然后,消失了。順著目光,我的視線落在了店家的孩子身上。
白白嫩嫩的臉蛋,笑得那么天真無憂。那笑聲如清泉激石,泠泠動聽。兩顆如黑豆粒般的眼,如同鳥兒似的,上下翻動。左躲右閃的他最后跌入了一個頭發斑白的老人懷中。皺紋,一頭銀發,蒼老的聲音,我想那一定是孩子的奶奶。老人家一手扶著孫兒,一手喂著他臘八粥。不知不覺,煙灰已那么長,那么長,落在了地上,它還在燒著。只是我的胸口悶了起來,我的回憶在漸漸朦朧的視線中被這熟悉的場面勾起……
不經意間,肩膀被人輕拍了幾下,我驚醒。“先生,今兒個是臘八,反正您是一個人過,要是不嫌棄,跟我們一家一起熱鬧熱鬧吧!”
“不……不用了,太麻煩了,”
“有什么麻煩,添一副碗筷就好了!孩兒他媽,給客人拿副碗筷去!”
屋內的爐火似乎旺了許多,至少我覺得。
在這家人的盛情邀請下,我靠著老人坐下,她為我盛了一碗臘八粥,熱氣騰騰。“來,小伙子,嘗嘗我做的臘八粥,和別家賣的可不一個味啊!”我笑著端起來,碗停在嘴邊,我還是喝了。然而只喝了一口,我的表情似乎又凝住了,可騰騰的蒸汽卻熏得我的眼濕濕的……
“怎么樣,我奶奶做的可是天底下做得最好喝的!”
“是,是最好喝的,”聽到這話,孩子更開心了。是啊,這么熟悉的味道,這么似曾相聞的話,是,這碗粥就是最好喝的。找了那么久,喝了那么多粥,今天,終于讓我嘗到了。
“先生,您這大過節的不回家和家人團聚真是不容易啊。”我向店主嘆了口氣:“我一個人在這兒打拼,父母在南方,祖母在一年前剛過世。她把我從小帶大,每每回家都會想她,所以過年才回趟家。她的臘八粥也是一絕呢!只是她……”
“孩子,想開些,人都得經歷這些,但父母不能被你忽略,你要愛喝這粥,以后常來,我給你做!”老人還是那么慈祥。
燈光漸漸變得朦朧了,也許蒸汽依舊在熏著我的眼。我點頭應著老人,不小心將一滴“水”滴在碗中,恰被孩子看到。
“哈哈,叔叔饞得都流口水了!”
一家人大笑起來,我是笑的聲音最大的。孩子說得對,那是口水,是對愛對回憶過于向往流的口水。我那么饞,只鐘于一個口味的臘八粥;那么饞,只知道自己饞卻忘了父母也會饞。看看表,是九點一刻。我做了一個一年沒下定決心的決定。
匆匆謝過一家人后,我抓起公文包快步向前跑。順著沿街柔和的光,我頭也不回地離開了。我記住了這碗臘八粥的味道,同時也知道今后可能仍會流“口水”,但我更清楚,我得快跑,因為粥會變涼,況且回父母那兒的最后一班車在九點半……
臘八粥作文300字篇三
再過兩天,就到了臘月初八。
“臘八,臘八,凍死要花。”這是過去貧窮社會里一句流行語。既言隆冬之寒,又言乞丐穿衣之單,生命存亡之憂。
小的時候,十分盼望這一天。因為這天早晨要吃香噴噴、甜蜜蜜的臘八粥,這是一年當中很難得的,至于“要飯的”、“乞丐”之類,在我們心里也會想到,但在我們心里停留的時間很短,因為總是認為“乞丐”離我們十分遙遠。而我最先想到的卻是鄰居一個二十多歲被稱為“拉巴”的人。這人走路總是一瘸一拐,拉巴拉巴的,俗稱羅圈腿。我當時竟以為:他拉巴的原因是吃臘八飯吃得太多了的緣故。這當然是十分可笑的,因為“臘八”與“拉巴”是風馬牛不相及的。
中國的傳統節日大多與典故和傳說有關,臘八粥當然也不例外。查閱相關資料,發現臘八粥的來歷十分復雜,如果詳細地說出“臘八粥”演變的來龍去脈將是很費事的,所以我們只好簡而言之。所謂臘八粥是指古代君王作蠟祭時的祭品,而作蠟祭的目的是祈求上蒼保佑,來年風調雨順。蠟祭的祭品是用蔬果干物攪合煮熟成粥,祭祀的是八谷星、八農神(即農業的八個方面),又在農歷的十二月八日,故稱臘八粥。
沒想到一碗臘八粥會有這么豐富的含義,含有這么深刻的道理,可見我們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小的時候吃臘八粥時,除了想到天氣的寒、乞丐的冷、眼下生活的不易,吸引我們的還有花生的香,紅棗的甜,還有父母那疼愛的目光。一想到這些,就感到與父輩的生活比較起來,生活是十分幸福的。
恍惚之間,感覺時間過得真快,生活變化也大,孩子已到了我們當初那個年齡。也許在他們的眼里,臘八粥只是新年到來之前擺到飯桌上的一道新鮮的、豐富的、好吃的飯菜,就像是為接踵而來的美食拉開的一道序幕,諸如“乞丐”、“祭祀”等太多的想法不可能太多,因為他們頭腦中大多被扣人心弦的電視劇、鋪天蓋地的微信占據著,哪里還有容納“老輩子”之事的空間?其實,在他們心里,應該為傳統文化留有一席之地。因為,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都是靠綿延幾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支撐著。
臘八粥,對于平民百姓來說,無非就是一道豐盛的飯菜,但在不同時期它的內容是不一樣的,從簡簡單單到豐富多彩,這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而是凝聚著幾代人的拼搏與心血。然而,這道看似普通飯菜的變化里卻體現著不同時代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