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是指向上級機關匯報本單位、本部門、本地區工作情況、做法、經驗以及問題的報告,那么什么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秀的報告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參觀的實踐報告篇一
實習時間:20xx/3/5 星期四15時
實習地點:重慶大學a區電信機房
實習帶隊老師:李培毅老師
重慶大學沙坪壩校區電信機房分為a、b校區兩部分,其中a區的機房交換機負責6510-和6511-開頭的八位號碼段,b區的交換機負責6512-開頭的號碼段,也就是說a區的交換機負責兩萬部電話的交換而b區的交換機僅僅負責一萬部。
一進門我們就可以看到四臺華為c&c08交換機,c&c08交換機是采用全數字三級控制方式。語音信號在整個過程中實現全數字化。老師介紹,這些交換機主要依靠實驗維護終端通過局域網(lan)方式和交換機bam后臺管理服務器的通信,完成對程控交換機的設置、數據修改、監視等來達到用戶管理。
在電話機剛面世的時候,兩部電話之間的通話需要人工接線員來實現,但是如今依靠c&c08自動交換機就可以實現校內兩部電話之間的通話。
此外,老師還介紹了c&c08交換機由六部分組成:bam后臺管理服務器、中繼框、時鐘框、主控框、用戶框、實驗用終端;用戶框里面是為每個用戶分配的接線口,時鐘框則是保證雙方實時通訊的基礎。
形象點說,這個機房里面的電話線把機房裝飾成了一個盤絲洞,一個號碼對應了紅白兩根電話線,成千個號碼對應幾千條電話線,因此把整個機房都纏滿了。老師說紅白兩個線是ab線,一根代表a線,一根代表b線。號碼板的作用相當于在交換機和用戶之間的媒人,如果用戶之間不能通話了,要第一時間檢查號碼板是哪個地方出現故障。師傅介紹說,出了故障之后他們首先會檢查用戶接入電纜和主干電纜之間能不能ping通,如果不能ping通他們需要重新更換新的電纜測試能不能解決問題,如果不能的話需要重新安排一個新的號碼板。如果用戶接入電纜和主干電纜之間能可以ping通,但是主干電纜和交換機不能ping通,這時候只能依靠重新設置參數來解決問題了。
老師將重大內部電話的通話原理給我們做了詳細的講解,作為一名通信工程專業的學生我們對這部分的知識十分感興趣,而且打電話和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同學們都提出了很多問題,在不斷的提問之后大家對整個通話的過程、原理都了解的非常清楚。
在這次生產實習中,通過理論聯系實際和不斷的學習,我們認清了自己所學專業的潛力與所需,為我們未來的學習指明了方向,使我們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有了大致的規劃。我堅信,通過這次的實習我們的實踐能力得到了質的飛躍。
參觀的實踐報告篇二
印刷廠參觀實習報告 在鄭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電子專業的同學們有幸來到了聯興盛業和教圖精印印刷基地,進行了參觀、學習。
原以為印刷是個簡單的體力活,但是經過鄭老師的講解下,我才知道原來還分有傳統印刷和數字印刷廠。在參觀印刷廠時看到工人師傅們一絲不茍地拼版,聽他們說,兩個版之間不能超過 1毫米的誤差,我大為吃驚,我看到有位師傅為了拼好一塊版,來來回回地比對、測量、重新拼版不下五六回,我不禁暗暗佩服拼版工人的細心和耐心。原來拼版并不只是簡單的體力活,更是一份考驗人耐心與職業道德的工作。
因為我們學校最有特點的專業就是印刷,學校之前也有安排我們去學校的印刷廠實習,所以我本身對印刷廠也有些了解,但是到了這么大的印刷廠我還是覺得自己想錯了許多。老師帶領我們參觀了印刷過程中所應用的各種印刷機,所以通過老師的講解,我對平時學到的知識有了更深一層次,更形象的了解。在印刷廠我們參觀了書籍的流水線裝訂過程,主要有騎馬釘和膠裝兩種。大約有四五位工人師傅一字排開,站在各自的操作機器前,隨時往機器上補充雜志的紙張。而機器就像流水一般,流經每個人面前時,都會稍稍停頓一下,等雜志的書頁落下來后,就往下走,在下個工作臺前又會停頓一會,繼續等雜志的書頁落下,最后一道程序就是裝訂,我原以為騎馬釘是人拿著訂書機裝訂的,沒想到也是機器完成的。等走完整個流水線,就呈現出一份完整的雜志。如果是32開的雜志,一般要切四刀,除正常的上切口、下切口、右切口之外,中間還要切一刀,把原先印刷好的的雜志一切為二,這樣就完成了整個雜志的裝訂過程,這也正好解釋了我先前產生的疑惑。原來,在拼版的時候,工人師傅就已經考慮到印刷成品裝訂時的情況,這樣不僅可以節省時間,還可以節約成本。圖書的膠裝過程比雜志的騎馬訂過程要復雜得多,一開始跟騎馬訂的流水線過程一樣,先把書頁疊加成冊,在完成這個步驟之后,它還要經過機器的銑背,然后再上膠,最后與封面粘在一起。與雜志一樣,它也要經過切的程序,分別切在上切口、下切口、右切口。最后,壓一下,整個工序就算完成了。
我們還參觀了印刷的整個過程。看到如布匹般的紙張經過轟鳴的印刷機,每經過一組機器,就上一種顏色。印刷好了之后,再由機器進行折頁,就直接上流水線,工人師傅再把它分裝。在數字印刷廠,我們看到了很多由教圖精印制作的數字印刷產品,有書籍、臺歷、相冊、菜單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平時含常見的東西,猛然間才感覺到印刷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真的離不開印刷。
最后老師還帶我們去參觀了他們的辦公樓,看到了數字印刷的總流程,也知道了一個大的印刷公司的具體結構以及數字印刷的相關知識。
經過兩個下午的印刷廠參觀之后,我覺得獲益非淺。正像一句古語說得:“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以前老師們雖然講過印刷的過程,但是總覺得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在經過實地的參觀、學習,與工人師傅們零距離的交流中,明白了很多以前模糊的知識,對書是如何印刷成品的過程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參觀的實踐報告篇三
放療中心,即放射治療中心,位于地下三層,中心建筑的墻體厚達1.8米,均是一次灌注,無縫隙,參觀實習報告。這樣的建筑結構能夠最大程度地減少放射線可能對周圍環境造成的影響。
放射治療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指主要利用高能x射線、電子線及y射線等進行局部治療而達到摧毀腫瘤病灶的目的。目前,惡性腫瘤仍然是嚴重威脅人類生命的一種疾病,可采取的治療方法通常有三種,分別為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通過放射治療可減緩控制的腫瘤占發病總數的85%,這樣的高有效性使得放療成為一種重要的惡性腫瘤治療手段。隨著科技的發展,以“適形調強”為主流的現代放療,成為當前治療惡性腫瘤的主要方法,其特點為對于治療部位的定位精確度高,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放療又可以分為內照式、外照式、三維適形放療等方式。據中山醫院放療中心的黃主任介紹,目前全國范圍內可以提供放療的醫院共有1200多家,而達到飽和則需要3000多家醫院。這說明放療在我國還需要進一步發展普及,具有廣闊前景。
中山醫院的放療中心由以下幾部分構成:tps計劃站、后裝機室、加速器控制室、治療室,實習報告《參觀實習報告》。病人首先要進行放療定位,即確定放療的針對范圍,然后通過tps計劃站進行計劃,該過程是利用計算機進行治療方案的優化組合,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根據腫瘤部位的不同,相應采取內放或外放,內放即照射源發出射線,照射腔內管內腫瘤;外放是利用直線加速器產生x射線,進行治療。
放療中心擁有的主要放療設備
1)山東新華醫療器械廠sl—1型放射治療模擬定位機
通過x射線透視觀察,定位腫瘤的大小和位置,是腫瘤患者在放療前檢查、制定、確認治療計劃的必備設備。
特點:
1、圖像清晰:不論在低亮度,還是在高亮度條件下都能獲得高質量圖像。
2、各種模擬參數,顯示精度高,重復性好。
3、可自動設置機架角度,源皮距sad。
4、影像增強器的掃描范圍大,并可與光闌同步移動。
5、具有末幀圖像鎖存功能。
操作方式:
全部模擬檢查均可通過電視監測隔室操作,控制臺具有控制、顯示數據等功能。必要時可用手控器近臺操作。
2)山東新華醫療器械廠xhdrl8高劑量率遙控后裝治療機
后裝技術最初只是應用于婦科腫瘤的治療,后來發展到廣泛應用于治療鼻咽癌、食道癌等等腔內腫瘤,即作為內照式與外照式之間的填充。目前后裝技術使放療對于腔內腫瘤的治療效果可達到手術水平,甚至優于手術治療,因此成為治療腔內腫瘤的首選方法。
參觀的實踐報告篇四
實習時間:20xx年11月2日~15日<
實習地點:包頭軌枕公司
指導老師:***老師
通過這次對軌枕廠的認識實習,是我們對軌枕生產的主要設計和工藝流程,運輸聯系、工廠布局,軌枕冶金企業的車間組成和總圖布置,機械化運輸及裝卸設備等,有一較全面的感性認識。并對總圖設計專業所涉及的范圍和主要內容能有所了解,以便為以后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
軌枕廠是國家在“一五”期間建設的156個重點項目之一,1954年建廠,1998年改制為公司制企業,擁有“包鋼股份”和“稀土高科”兩個上市公司,是我國重要的軌枕工業基地和最大的稀土工業基地,是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工業企業。目前,包鋼軌枕產業已形成一、二煉鋼兩大體系,板、管、軌、線四條生產線的格局,具備年產鋼850萬噸以上的能力,軌枕產品包括冷軋薄板、熱軋薄板、無縫鋼管、重軌及大型材、高速線材等63個品種1970個規格,是全國三大鋼軌生產基地之一和品種規格較為齊全的無縫鋼管生產基地。稀土產業具備年產稀土精礦10萬噸、稀土產品折氧化物5.5萬噸以上的生產能力,主要產品包括稀土精礦、稀土化合物與稀土金屬、釹鐵硼永磁體、稀土拋光粉、鎳氫動力電池等53個品種155個規格,是全國最大的稀土生產、科研基地和重要的稀土信息中心。
通過十四天的學習參觀及查閱相關資料初步了解到了軌枕冶煉的基本生產知識,包括煉鋼煉鐵的工藝設備情況,以及對煉鋼煉鐵的工藝流程有更深刻的認識。
選礦:就通過一系列的物理方法從低品位鐵礦中得到鐵精礦粉。把從礦山采來的鐵礦分步粉碎到合適的粒度過篩,再在巨大的水洗池中洗去能溶物質初步提高純度,最后通過磁選得到精礦(特別說明一下,由于白云鐵礦富含稀土,磁軸正方向旋轉選出的是鐵礦,而逆方向旋轉選出的是稀土礦。稀土礦做為稀土提煉的原料)。
燒結:就是把鐵精礦粉造塊,為高爐提供精料的一種方法。是利用鐵精礦粉、熔劑、燃料及返礦按一定比例呈三明治狀平鋪在燒結帶上燒結爐內燒結制成塊狀冶煉原料的一個過程。這兩個流程主要因為我國的鐵礦以貧礦為主,不具備直接冶煉的條件,需要提高品位才符合條件。
煉鐵:高爐冶煉是把鐵礦石還原成生鐵的連續生產過程。高爐是橫斷面為圓形的煉鐵豎爐。用銅板作爐殼(銅的導熱性好、耐腐蝕),殼內砌耐火磚內襯。高爐本體自上而下分為爐喉、爐身、爐腰、爐腹 、爐缸5部分。高爐生產時通過傳送帶把鐵礦石、焦炭和熔劑等固體原料按規定配料比傳送到爐頂由串罐無料鐘(可保持爐壓不變的情況下入料)送入高爐,并使爐喉料面保持一定的高度。焦炭和礦石在爐內形成交替分層結構。為了實現爐溫穩定充沛,生鐵合格,高產低耗的目的,還需從位于爐子下部沿爐周的風口吹入經預熱的空氣和煤粉、重油、天然氣等輔助燃料。在高溫下這些燃料中的碳同鼓入空氣中的氧燃燒生成的一氧化碳和氫氣,在爐內上升過程中除去鐵礦石中的氧,從而還原得到鐵,鐵礦石中未還原的雜質和石灰石等熔劑結合生成爐渣,二者定期通過鐵渣混合口排出。通過撇渣器實現渣鐵分離,鐵水通過鐵水罐車運送去脫硫與加料或放置在混鐵爐下準備煉鋼。爐渣經水沖渣排入渣池,通過渣水分離,爐渣排走,熱水做為我們包頭的部分地區供暖。高爐冶煉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高爐煤氣做為低熱值氣體燃料供熱風爐、加熱爐、焦爐、鍋爐等的燃料。
煉鋼:煉鋼就是鐵水通過氧化反應脫碳、升溫、合金化的過程。它的主要任務是脫碳、脫氧、升溫、去除氣體和非金屬夾雜(如s、p)、合金化。現代煉鋼以轉爐煉鋼法為主,這種煉鋼法使用的氧化劑是氧氣。把氧氣通入熔融的生鐵里,使雜質硅、錳等氧化。在氧化的過程中放出大量的熱量、,可使爐內達到足夠高的溫度。因此轉爐煉鋼不需要另外使用燃料。轉爐煉鋼是在轉爐里進行。轉爐的外形就像個梨,內壁有耐火磚,壓縮氧氣從這些爐頂吹向爐內,叫做氧氣頂爐煉鋼法。開始時,轉爐處于水平,向內注入1300攝氏度的液態生鐵,并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然后吹入氧氣并轉動轉爐使它直立起來。這時液態生鐵發生劇烈的反應,使鐵、硅、錳、碳、磷、硫氧化生成爐渣和和相應的廢氣。過一段時間后鋼已煉成,停止通氧,并把轉爐轉到水平位置,把鋼水傾至鋼水包里,再加脫氧劑進行脫氧。這樣鋼就煉好了!另外還有平爐煉鋼法和電爐煉鋼法,平爐煉鋼法多已淘汰故不再說。電爐鋼多用來生產優質碳素結構鋼、工具鋼和合金鋼。這類鋼質量優良、性能均勻。在相同含碳量時,電爐鋼的強度和塑性優于平爐鋼。電爐鋼用相近鋼種廢鋼為主要原料,也有用海綿鐵代替部分廢鋼。通過加入鐵合金來調整化學成分、合金元素含量。
軋鋼:在旋轉的軋輥間改變鋼坯形狀的壓力加工過程。
總結:通過這次參觀實習使我對包鋼有了大體的認識,進一步了解了軌枕生產的主要設計及工藝流程、運輸和車間布置。這次認識實習使我了解了工藝流程對廠址選擇及車間布置的決定作用,認識包鋼是我們人生的一大財富。包鋼的科學選址和合理布局、先進的生產線,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將對我們今后的工作產生重大的影響。在指導老師詳細的解說下我還萌生改進的想法,通過我的不懈努力或許將來能設計出一種新的材料,從而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