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教師篇一
聽祖輩講那過去的事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歌經常在逸夫小學校園里響起,在大家的耳邊回蕩,聽著這首歌的旋律,總有一種熱血在我的內心升騰!但是,作為四年級的小學生對于為什“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很是懵懂。當爸爸深情地為我講解:“那是1921年,碧波蕩漾的嘉興南湖,一只普通的游船上,一群愛國志士,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點燃了革命的火炬,從此這火種燃起了中華民族的希望,引領著無數中華兒女前進的方向。這火種從廣東燃到武漢,從南昌燃到井岡山,從瑞金燃到陜北,從瓦窯堡燃到北京,她帶領中華兒女掃蕩了軍閥,趕走了日寇列強,覆滅了蔣家王朝,這支熊熊燃燒的火炬就是我們偉大的黨——中國共產黨……”現在,我有些明白了什么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爸爸說,現在我是一名少先隊員,將來就是共青團員,成人后就是一名共產黨人。當我低下頭看著自己胸前飄揚的紅領巾,想想爸爸的話,我的心里立刻升騰起一股強大的自豪之情——將來我一定要成為一名共產黨。
其實我的家也是名副其實的黨員之家:
小時候,爺爺經常給我講他年輕時候的故事:爺爺的老家坐落在深山之中,小時候爺爺那輩人窮的根本不知道吃飽飯是一種什么感覺,爺爺聽說那時候讀師范國家免學費而且還發糧票呢,爺爺就在心里暗暗下定決心:國家政策這么好,一定要給家里爭口氣!于是,爺爺便開始刻苦讀書,常常秉燭夜游,廢寢忘食,把自己關在房間學習整整半年,“功夫不負有心人”爺爺當時以全縣第一的成績考入了乾縣師范學校,為了報答祖國,上學后爺爺馬上申請加入共產黨,在師范爺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通過了層層考核,成為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共產黨員。參加工作后,爺爺一直在中學教數學,而這一教就是四十多年!他本人看起來平平無奇,每天說說笑笑,一看就平易近人,但事實并非如此,爺爺從事教育事業四十多年,每天默默無聞的給學生傳授無窮無盡的知識和做人的品德,從不抱怨,做事總是小心謹慎,因為出色的工作能力以及優秀的師德,爺爺被學校老領導提拔為中學校長,在擔任校長期間,爺爺總是以一名共產黨人來嚴格要求自己,聽爺爺說,他當校長期間,每年中考成績一直位列全縣前茅。從爺爺繪聲繪色的回憶中,我清清楚楚地看到爺爺眼睛里閃耀著那種自豪和留戀。
“一個人的出身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成長為什么樣的人”。我的外公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外公家世代都是普通農民,因為家里兄弟姐妹多,常常受凍挨餓,但是外公家常常會領到國家的補助糧,那時候他就在心里想:共產黨就是好!所以外公就在心里萌生了當一名共產黨員的夢想,外公非常勤勞,經常為家里做很多體力活,而外公還有幾個弟弟,那時年齡尚小,家里的負擔全落在了外公的肩上,但是無論多辛苦,外公也從不抱怨。記得有一年,城里要招人,他們都滿眼喜歡外公的勤勞、忠厚。外公雖然打心里想去,可如果去了,家里就沒有勞力了,于是外公就把這個機會讓給了他的弟弟們,因為農活重,外公一次又一次錯過了進城的好機會,家里農活的重擔又一次壓在了外公的肩上。
“是金子總會發光”。有一年,村里要選村干部,大家都選外公,可外公卻連連推辭,在鄉親們的勸說下,外公終于同意了,還主動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自從外公成為共產黨員后,就變得更加勤勞,每天早出晚歸,為村隊的村民謀幸福。記得有一次,村里要灌溉田地,輪到外公那個村隊時,已是月黑之夜,天氣寒冷,村民們都冷得瑟瑟發抖,外公看到此情景,堅定地說:“你們都回去睡吧,這些活兒交給我吧!”于是,在外公的強烈要求下,大家都回家了,寂靜的田野,冷風直颼颼地襲擊著他的每一寸皮膚,可他依然與黑夜作對,外公一個人在田地里澆地,破曉時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了家。看到他那已是疲勞過度的臉和那雙長滿老繭粗糙的雙手,外婆心疼又埋怨地說:“當個村干部,連命都不要了。”雖然嘴上說,但外婆卻總是默默地支持外公。
聽著兩位祖輩作為共產黨員的事跡,我深深地明白了:其實,我們的身邊處處是黨員,他們或許是老師,或許是農民,或許是企業家,也或許是剛加入共產黨的大學生,但是在我幼小的心靈里,他們不分高低貴賤。因為我們祖國的繁榮都離不開他們
我來自永壽縣,我生于這里,更長于這里。我是永壽人,但我更是中國人!在我的血液里,流淌著祖輩們對生活的不屈不撓的堅定信念;在我的胸膛里,跳動著祖輩們誠實、善良、質樸的心靈;在我的眼睛里,見證著家鄉永壽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是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教師篇二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我們中華民族的人文素養也在不斷提高。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談到了人文素養。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這是孔子對“知者”“仁者”“勇者”三種人人文素養的概括。而我認為,一個普通公民的人文素養水平,應該折射著整個時代文明發展的程度。
青年是國家的花朵,是時代發展的希望。從責任擔當這一角度來說,在我們高中生青年身上體現得還不夠全面。高中階段,正是青年從家人的懷抱向社會進階的一個過渡時期,我把它稱作“尷尬時期的青春歲月”。此時此刻的我們思想早熟,卻不成熟,對責任和擔當的認識還不夠完善。甚至有很多同學還一度認為自己還是在舒適的搖籃中沉睡,殊不知即將要面對社會現實。責任與擔當似乎離我們還非常遙遠,犯了錯,有爺爺奶奶的庇護,出了事有爸爸媽媽的解決,這種意識潛移默化地澆灌著我們的成長。雖說人數不多,可也是常見現象。
作為一名高中生,我們真的去努力拼搏了嗎?成為一名積極上進的高中生是我們的責任,很多同學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身為青少年的我們,應當有“持書伏劍,耀我中華”的責任與擔當。我們讀書,是為了不斷地去完善自己,是要讓自己成為理想的那個優秀的自己。
放眼這個世界,總會看到有人去逃避自己應盡的責任。不贍養父母,甚至開車撞人后還逃之夭夭。這種事情不斷地發生在我們的周圍,這種不負責任的情況早已不容忽視,我們必須正視自己所要承擔的責任。
責任是沉重的,要背負起這兩個字并不輕松,也許這就是眾多人不敢承擔責任的原因吧。可是責任又是高尚的,它能促使人成長。毫無疑問,責任是不能逃避和推脫的,只有勇于承擔,人生才會飽滿充實。
小舟之所以能夠橫渡大江,是因為它承擔有載人送客的責任;蒲公英之所以能夠漫天飛翔,是因為它承擔有傳播未來的責任;蝸牛之所以能夠堅持往上爬,是因為他承擔有對自己永不放棄的責任。
不管我們肩上擔負的責任是什么,我們都應當于無形中為國家的富強增添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素養決定品性,品性承擔責任,這是我們應該要做到的。少年知之,則國盛之。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教師篇三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奮斗。”正如赫伯特所說的一樣,人生在世,與其盲目的去追求成功,還不如瀟瀟灑灑的去奮斗一次。我想:只有奮斗才能實現人生的價值。
古今中外,有何人不是因為努力奮斗而成就了一番名垂青史的事業呢?
奮斗造就人才。柳公權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書法家,他從小有著非凡的寫字天賦,但他十分謙虛,見到別人寫字比自己好的,就虛心向別人請教,并發奮練字,即使手上磨起了厚厚的繭子,也堅持練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柳公權最終成為了一位著名的書法家。與柳公權相比,方仲永則截然不同,他從小天資過人,無師自通,小小年紀就能“指物作詩”。但是,方仲永沒有像人們所希望的那樣繼續學習,沒有朝著成為大詩人這一目標去奮斗,最終卻是“泯然眾人矣”。鐵一般的事例證明:奮斗才能成才。
這些事例在我們的身邊也有,就說我的同學小李吧,他為了成為校園最佳播音員,每天都早起訓練,十分努力,最終實現了他當初的最佳播音員的夢想;還有我的李叔叔,一個敬業的公交車司機,他每天努力工作,為了家庭而奮斗,為乘客而奮斗,所以獲得了十佳公交車司機的優秀稱號。這些我們身邊普普通通的事例,也都在證明著:奮斗才能成才。
奮斗能改變命運。人自出生之日起,命運各有不同,唯有努力奮斗才可能真正改變命運。你相信既盲又聾又啞的人也可以成為作家嗎?有的,這個人就是海倫·凱勒女士。她既盲又聾又啞,但在沙麗文老師的教育和熏陶下,她努力奮斗,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最終成為了一個著名作家。海倫·凱勒雖五官殘缺,但是她能克服不幸,戰勝困難,最后有了卓絕的成就。正因為奮斗精神,才改變了她不幸的命運。
與海倫凱勒相同的事例還有很多。著名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但他不向厄運低頭,仍堅持奮斗著,完成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一著作;貝多芬30歲左右耳失聰,但他仍然不向命運屈服,努力奮斗,最終創作了震驚世人的《命運交響曲》。由此可以知道,奮斗的力量很強大,以至可以改變命運。
歌德曾經說過:“只有這樣的人才配生活和自由,假如他每天為之而奮斗。”的確,正值青少年的我們應該更加努力的去奮斗,讓青春的活力散發出光彩。同學們,你們還等什么?一起奮斗吧!為了美好的明天,為了實現我們人生的財富。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教師篇四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葉小船,夢想是小船的風帆,只要你撐起鼓鼓的風帆,人生就可以到達大洋彼岸,一個有夢想追求的人,可以把“夢”做得高些。雖然開始時是夢想,但只要不停地做,不輕易放棄,夢想終能成真,老師的誨人不倦、軍人的無上功勛、科學家的睿智思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而我想當一名歌手!
那是來自一年前的一個晚上,我正在沙發上悠閑地享受著《熊出沒——奇幻空間》的精彩,忽然之間,爸爸把頻道調到了中央臺音樂節目,看著電視上的那些歌手們深情投入地歌唱,自己被深深地吸引了。
聽著美女歌手烏蘭圖雅的《站在草原望北京》,“瓦藍藍的天上飛雄鷹,我在高原眺望北京,側耳傾聽母親的聲音,放眼欲穿重山峻嶺……”,那美妙的聲音直擊人的心靈,大氣磅礴的歌詞配上既悠揚婉轉又鏗鏘有力的曲調讓人不由生出一種崇敬和誠服,仿佛我們已經身臨其境到了科爾沁大草原。啊!我們的祖國有著美麗富饒的大好河山!
聽著華仔劉德華的《中國人》,“五千年的風和雨啊藏了多少夢,黃色的臉黑色的眼不變是笑容,八千里山川河岳象是一首歌,不論你來自何方將去向何處……”,他那流行震撼的曲風,唱出了愛國歌曲真正精氣神兒,拉近了億萬中國人的心,凝聚了五千年的民族血脈,把我們堂堂中國,上下五千年“龍的傳人”歌唱得繪聲繪色。啊!我們的祖國有著海納百川的開闊胸懷!
聽著氣勢雄壯,節奏鏗鏘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一眨眼之間,我感受到了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不怕犧牲、英勇向前的豪邁氣概,我們的幸福美好生活來之不易。啊!我們的祖國有著勇敢勤勞的先輩子民!
忽然之間,內心對祖國母親那一絲絲敬意油然而生,我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感到自豪,為能享受到偉大祖國榮光感到幸福,于是我想當一名歌手,用我的歌聲來表達自己對祖國的深深敬意和無限崇拜。
如果我成為了一名歌手,一定會像烏蘭圖雅那樣,用最美妙的歌聲歌唱新時代,傳遞正能量,爭取做一個人人稱贊的音樂人;如果我成了一名歌手,一定會像華仔一樣,把祖國的故事與自己的故事緊密相連;如果我成了一名歌手,一定會像成龍大哥一樣,一定會很努力地工作,給山區里孩子們和災區老百姓都給予資助,幫助他們生活得更好!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教師篇五
文明自古以來就經歷從蠻荒愚昧到文明開化,從刀耕火種到精耕細作,從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文明之間的進步是巨大的,是人類日新月異的巨大變革。文明之間的交融與沖擊并不一定是和平的,有時也是暴力血腥的。新航路的開辟帶來了世界貿易的交流溝通,但也產生了黑奴貿易的罪惡行徑。當然,寒冷的冬天終會過去,文明的世界將春暖花開。世界的未來應該是多元,平等,包容的,人類也應是多彩多樣的色彩。
文明是多彩的,人類文明因多樣才有交流借鑒的價值。西方社會的海洋文明,東方社會的農業文明,以及古老的奴隸文明。世界從來不是單一文明的舞臺,而是各種各樣的民族之林。民族之林如果只是一種樣子,那么也就失去了一些活力與色彩。世界需要多元化的發展。
文明是平等的,人類文明因平等而有交流借鑒的前提。西方文明來自工業文明,在近代沖擊著農業文明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農業文明在于海洋文明交流溝通時不應有自卑的怯懦,應該保持不卑不亢的從容與安然。平等是我們可以正確對待外來文化的'態度,也是我們可以營造一種自由積極的精神氛圍的前提。
文明是包容的,人類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借鑒的動力。中華文明以開放自由為宗旨,一直以中西結合,相得益彰。蔡元培在建校之初便以多元包容的態度,廣納封建儒生與新興學者,讓新舊思潮共聚一堂。師生之間相互討論,唇槍舌劍。這些種種,都讓學校思想煥然一新,中華文化發展壯大。
中華文化與外來文化交流需要平等的理念和開放的心態,中華自從大唐以來,便于世界文化緊密結合。大唐天子平等對待各族人民,以開放的心態對待海外各國。受到了蒙古等塞外游牧民族的廣泛贊譽,并得到海內外的一致贊譽。
以史為鑒可以讓我們更加的明智,對于新時代下的外交,我們同樣要不卑不亢,以一顆平和的心態來對待新問題,并以包容的心態去積極面對各個民族。
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我們應該更加的積極主動的面對新時代,新社會,無論是面對來到本國的留學生,交換生,還是以留學生,交換生的身份去學習更多的知識,我們都應該更加的平等,多元,包容的去面對。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教師篇六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總理年少時的一句令人振聾發聵的話語,讓人不禁為他的遠大理想而震驚,但他卻做到了。
在那戰火紛飛的時期,中國,不是富裕的秦朝,也不是聞名世界的唐朝,而是一個正在受欺辱的國家!曾經的輝煌也已不再繼續了。但一位位愿為國犧牲的烈士們,用一雙雙流淌著鮮血的雙手,為我們重新托起了一片片和平的土地。
雖然現在我們還無法解決國家大事,但我們依舊可以去為未來做一些大膽的創想,并用我們自身的努力讓它變成現實,因為新時代就應該要有新夢想、新起點、新方向!記得我去過的深圳,那里高樓樹立,景象繁華,全是一派現代都市化,可誰能想到,在改革開放前,那只是一個小小的漁村呢!我們的創想,我們的夢,誰敢說它是維娜斯殘缺的雙臂,抑或梵高的抽象的不切實際的幻想呢?說不定它就是哥德巴赫猜想呢!
時代發展迅速,作為祖國的下一代,我們更需要好好學習,來回報祖國,為走向新時代作出一份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