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我們對自己、他人、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我們應該重視心得體會,將其作為一種寶貴的財富,不斷積累和分享。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體會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分享式課堂教學的心得體會篇一
為實現有效教學,教師應 精心設計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在活動中發展”,真正體現以學生主體實踐活動為基礎的有效課堂教學。
學生對數學的體驗主要是通過動手操作,動手操作能促進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從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體會數學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它是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重要方式。
新教材非常注重學生操作活動的設計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師要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的認識規律來設計、組織操作活動,并擔當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首先,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要讓每個學生都必須經歷每一個操作活動。第二,引導學生把直觀形象與抽象概括相結合,采取邊說邊操作,邊討論邊操作等方式,讓手、腦、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觀教學的基礎上及時對概念、規律等的本質屬性進行抽象概括。
學生的學習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對人類社會文明發展過程中的一種認識意義上的重演。讓學生踏著前人的足跡部分地重新發現他們學習的內容,對于學生的發展具有多方面的意義。教師要有目的地選擇這些重演或再現的教學內容,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等數學活動。自主探索是在教師引導下的探索,教師不僅要精心設計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關注學生探索的過程和方法。學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師要處理好自主與引導、放與收、過程與結果之間的辨證關系。對于那些估計學生通過努力能探索求得解決的問題,應大膽地放,放得真心、實在,收要收得及時、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熱鬧,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師有價值的引導,學生的主體性也不會得到充分的發揮。
合作交流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課改以來,廣大教師都在積極探索合作學習的方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有的合作學習只流于形式,把“合作”變成了“合坐”。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交流,除了要認真進行分組、組內分工、明確各自的任務職責等工作外,具體實施時應注意:一是合作交流應建立在學生認知需求和交流需求的基礎上。二是合作交流應以一定的時間作保證,并在學生進行了較充分的自主探索、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沒有獨立思考為基礎的小組合作交流必然是低效的。三是合作交流并不僅僅是學生之間,也是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因此學生不僅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學會傾聽、尊重別人的意見。
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都是學生學習的方式,二者沒有優劣之分。教師在教學中要使二者相互滲透,相輔相成,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形成自己對數學的理解,在與他人交流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一定會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既發揮個體作用,又發揮群體效應,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分享式課堂教學的心得體會篇二
分享式課堂教學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方法,其特點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并重視互相交流和分享。在我個人的教學實踐中,我也積極探索這一教學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本文中,我將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以便更多的教師能夠嘗試這一新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
第二段:課堂氛圍的營造
分享式課堂教學以互動性為主要特征,因此在課堂氛圍的營造上需要更多的創新,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喜歡在課堂上加入一些趣味元素,如引入小游戲,或者設置懸念引導學生思考。這些手段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注意力,讓課堂不再是單調的知識傳授,而是一場互動的知識盛宴。
第三段:學習內容的分享
在分享式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角色更多地是引導者,而學生扮演著分享者的角色。在學習內容的分享上,我注重讓學生們在各自的領域中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優勢,以便實現知識分享的最大價值。我經常組織學生們進行小組討論和演講,讓他們在分享的同時也從他人的分享中學習新知識。
第四段:教學效果的評估
分享式課堂教學雖然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但其實驗效果已經逐漸被證明。在我的實踐中,我也對課堂教學效果進行了多層次的評估。這些評估手段包括學生對課堂的反饋,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等。通過這些評估,我不斷地完善課堂的教學模式,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第五段:結語
分享式課堂教學雖然需要教師的不斷探索和實踐,但其實踐效果越來越受到了廣泛的認可。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加注重探索新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把知識分享給他人的過程中更好地鞏固和加深知識體系。相信通過不斷的努力,我們可以讓分享式教學成為教育發展的新常態。
分享式課堂教學的心得體會篇三
教學的青春和活力。
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認真寫好教案。
三、 努力提高上課水平,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
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
四、 與同事交流,虛心請教其他老師。在教學上,有疑必問。
五、 完善作業的評價。
六、 做好課后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
課堂教學改進措施和對策
程之中,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活潑,學得有效。
2、改進措施:
a、從備課著手,詳備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既包括教師教的方法,也包括學生學的方法。
b、從操作著手,注重教學組織形式,專業技術課程既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要讓學生在操作實踐中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c、從反思著手,總結教法經驗,在反思中認真分析課堂上的得與失,分析得失的原因,思考解決的方法,從而利用反思來更新自己教學的方法,提高自己教學的能力。
3、不斷改進教學評價
要改變單一結果性評價的教學評價方式,充分發揮評價對學生的激勵和導向作用。特別是對學生通過學習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方面的表現與提高進行科學、客觀、公正的評價。讓學生在主動參與、親身體驗評價的過程中,進行積極的自我反思、自我認識、自我調整。
分享式課堂教學的心得體會篇四
張北縣自開展周末大課堂以來,我覺得自己各方面都提升了。這一活動的開展不僅促進了大家的交流,更給我們新教師提供了一個學習的平臺。
每次聽課結束后,我都會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深入的反思。我發現授課的老師們雖各有千秋,但在教學過程中都有一個共同點,也就是這個共同點使得他們的課堂充滿藝術的魅力。
首先,我覺得,自然真誠、恰當幽默的語言是他們能夠極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的有力武器。在課堂上,教師幽默生動的評價語言,為學生創造出一種輕松愉快、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能以愉悅的心情去主動、快樂地學習,從而使課堂生花,為教學增色。當然,充滿魅力的課堂評價語言雖產生于即興,卻根植于深厚的教學功底、良好的口語素養和正確的教學觀念。我必須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探索,豐富自己的語言,努力提高口語素養,為教學創造一方和諧、融洽的真情空間。
其次,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要激發學生對探究目標的探究欲望。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學生的情緒影響著學生的思維,在學生探究前精心創設能引起學生濃厚學習興趣的情境,將會催動學生產生出強烈的探究欲望,使他們的思維處于異常活躍的狀態。而教師設計的情境則是“引領”學生進入探究活動的墊腳石,只有能讓學生能夠感動并為之投入的情景設計,才能使學生對當前所研究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他們探究學習的欲望。
最后,老師們都很注重學生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是孩子們交流與表達的一個平臺,可使學生人人參與學習過程,人人得到鍛煉機會,是形成語感、培養合作精神的肥沃土壤。語文無所不在,它在課本里,也在生活中。課堂教學中的語文合作學習,是教師統一調控的,要想讓學生進一步增強合作意識,提高合作能力,就必須拓展學習空間,增加實踐機會,構建一個開放的學習語文的世界。課外的生活是學生合作學語文、用語文的廣闊時空領域。
作為一名新教師,從走上講臺的第一天開始,我就立下志愿:一定要全心全意、竭盡全力地把我的學生教好。于是無論多么忙,我都會經常擠出時間去聽本校年長有經驗教師的課,去參加周末大課堂聽優秀教師觀摩課,并且積極參加各類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活動,以從中得到寶貴的經驗。我相信張北的教育會辦得越來越好。
分享式課堂教學的心得體會篇五
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環節,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思路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深入探討課堂教學意義和教學思路,以及其中的心得體會,對于教改與教學實踐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下面將從準備工作、教學環境、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五個方面,分享我的心得體會。
首先,準備工作對于課堂教學至關重要。在備課階段,教師不僅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逐字解讀,還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差異化的教學設計。我在備課時注重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風格和認知水平等方面的信息,以便更好地開展教學。此外,多媒體教學資源的準備也是備課的關鍵環節。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教學資源的運用,我能夠生動形象地呈現知識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其次,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對于有效的課堂教學至關重要。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能夠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學習動力。我在課堂教學中注重與學生的互動溝通,鼓勵他們提問和表達自己的觀點。我還注意到課堂布置的細節,確保教學環境整潔舒適。通過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我發現學生更樂于參與課堂活動,學習效果也有明顯提高。
第三,在教學方法上,我探索了許多適合不同課程和學生群體的教學方法。對于理論課程,我采用了講授和討論相結合的方式,通過講解知識點和案例分析,幫助學生理解抽象概念和理論原理。對于實踐課程,我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采用了案例教學、團隊合作和項目實踐等方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實踐中提高。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我發現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了多樣化,課堂氛圍也更加活躍。
第四,教學過程應注重啟發和引導學生的能力培養。在課堂上,我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質疑,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我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問題解決和實踐探究等活動,自主探索知識,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我也注重及時反饋和評價,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及時調整學習策略。通過啟發和引導學生的能力培養,我發現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新意識得到了提高。
最后,教學效果是評價課堂教學的重要指標。在我以往的教學中,我注重教學效果的評價和改進。我通過課堂觀察、作業批改和考試成績等方式,定期進行教學效果的評估。同時,我也積極參加教學交流和課堂觀摩活動,借鑒他人的教學經驗和方法。通過不斷地評估和改進,我發現我的教學效果得到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提升。
總之,課堂教學思路的分享和探討對于教學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通過準備工作、教學環境的創設、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教學過程的啟發和引導、以及教學效果的評估和改進等方面的努力,能夠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希望我的心得體會能夠對廣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所啟示。
分享式課堂教學的心得體會篇六
到沂南雙語學校聽名師觀摩課,兩天中共聽了8節,通過這次聽課學習,讓我又一次學到了在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的經驗,讓我看到課堂上課的那些老師從容不迫的教學風度和極其深厚豐富、幽默的教學語言,深深地吸引了我,打動了我。通過兩天的聽課學習,我學到了很多平常時候學習不到的東西。我覺得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要想上好一堂數學課必須要做好以下幾點:
對教材進行深入細致的鉆研與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才能更好地把教學任務解決好,教材的理解是對教學做充分的準備,教師只有知道上什么,什么是重點、難點才能上好課。學生也就學得輕松愉快。聽了這幾位優秀教師的課,使我深有感受他們對教材理解透徹,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扎扎實實地上好每一堂數學課。
無論是教學任務的設計還是時間的分配,都要作好充分、足夠的準備,這樣教師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余,揮灑自如。在聽課中我發現上課的老師都對教學的內容都進行了充分準備,而且都制作了精美的教學課件,他們的課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不僅僅局限在課本上,而且比較重視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習新知,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中掌握了新知。
教學設計是老師為達到預期教學目的,按照教學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規劃的過程。從每位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能感受到教師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不僅“備”教材,還“備”學生,從基礎知識目標、思想教育目標到能力目標,都體現了依托教材以人為本的學生發展觀。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處理也都進行了精心的設計。
各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注意了這個問題:在了解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指導學生去歸納、去概括、去總結,讓學生先于教師得出結論,從而達到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的目的。
通過這次聽課,豐富了我的日常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給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今后我將抓住學校給我的外出學習機會和本校相互聽課的機會,獲得更多的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的方法,努力上好每一堂數學課。
分享式課堂教學的心得體會篇七
第一段:引言(150字)
課堂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教師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教師要通過課堂教學來傳遞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素質。然而,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和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學生的需求。因此,教師們需要探索和分享新的教學思路,以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文將分享我在教學實踐中的心得體會和思路分享。
第二段:教學設計與準備(250字)
在進行任何一堂課的教學之前,教師需要進行仔細的教學設計和準備。課堂教學思路的核心是學生的參與和主動性。因此,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我會根據學生的興趣和需求,選擇合適的教材和教學方法。在課堂上,我注重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通過提出問題、組織小組討論、設計案例分析等方式,激發學生的思考和交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段:課堂互動與合作(300字)
課堂互動和合作是課堂教學思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我注重創造積極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討論和合作活動。我會設計一些小組合作的任務,讓學生在小組中相互討論和交流,并通過展示和總結來分享和評價成果。此外,我也鼓勵學生之間進行互動和合作,通過彼此之間的學習和交流來提高共同的學習效果。通過這種方式,我發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第四段:實踐與反思(300字)
在教學實踐中,我會經常進行課堂教學思路的實踐和反思。通過實踐,我可以發現教學中的不足和問題,并及時進行調整和改進。例如,有一次我設計了一個小組討論活動,結果發現有些學生參與度不高。經過反思,我發現原因是因為活動的設計難度和目標不夠明確。因此,我做了相應的調整,提前設定好活動的目標和要求,并且為每個小組安排了一名學生擔任組長,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經過調整后,學生的參與度明顯提高,活動的效果也更加顯著。
第五段:總結與展望(200字)
通過不斷地實踐和反思,我越來越認識到一個事實,那就是課堂教學思路是教師教學中的靈魂。只有通過不斷地探索和分享新的教學思路,教師才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提高教學效果。通過過去的實踐,我深深地體會到了課堂互動和合作的重要性,也意識到了教學設計和準備的必要性。未來,我將繼續探索和分享新的教學思路,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以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
總結:本文通過探討課堂教學思路在教育實踐中的應用,分享了教師在教學設計與準備、課堂互動與合作、實踐與反思等方面的經驗和心得體會。希望這些思路和體會能夠對教師們在實際教學中提供一些借鑒和啟示。同時也鼓勵教師們不斷地探索和分享新的教學思路,以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分享式課堂教學的心得體會篇八
在5月5日,我有幸參加了在安徽銅都雙語學校現代高效課堂的學習,此次活動使我受益匪淺,讓我見識了新一代教師的風采,又學到了一些寶貴的教學經驗。
首先,由安徽省銅陵市銅都雙語學校總校長汪興益做了一個《做有良知和信仰的新教育》報告,汪校長的報告,使我真正明確了高效課堂教育理念,它是一個長效機制,不會出現短期效應。課堂是師生共同成長的平臺,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權和自主權,盡量多給學生時間和空間,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真正主人;教師以引導者、參和者、合作者的身分和學生共同學習,以自主、合作、探究為框架,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汪老師獨創的“銅都五環大課堂”“人本跨界大課堂”成為中國課改九大模式之一。汪老師充滿激情的報告為我們詳細介紹了五環大課堂的課改魅力。
17日我們聽了四節課,兩節語文,兩節數學,分別是由來自不同地區的四位骨干教師講授,每位教師各有風采,讓我親自體驗了高效課堂是如何上課。其中印象比較深刻的一節課是由濟南宜州市二中的覃素竹老師講授的《岳陽樓記》,她采用的是“三環六步”快樂教學模式,基本上是讓學生利用導學案自學,采用的方法是對子交流(兩人一組)、小組合作交流(六人一組)、聚焦等,老師把要求提出來,讓學生在合作過程中有序進行。讓學生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最后讓組長點評,老師沒有板書,沒有講課,一切活動都是指導著學生來完成,每個活動各組都以分數的形式計分,累計看最后每組的得分情況,注重每位學生的回答,都及時給予評價。
另外,由榆林高新一中的梁森老師講授的《全等三角形判定練習》,他采用的是“7+1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即情境導入、巧樹靶子、自主學習、精彩展示、精點精講、適時檢測、多元鏈接。也是利用導學案,由學生自主學習、小組交流、提出質疑、解答疑惑。重點是讓學生全員參與,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學生能相互討論,說出自己的看法,真正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根據學習金字塔顯示,這樣的課上下來,確實效果會更好。
我們聆聽了新課堂教育專家許世國的解決之道,我覺得我們的課改進行的太晚了,已經落伍了,我們必須行動起來,他給我們講的《高效課堂核心技術之小組建設》,他指導我們如何建設高效課堂核心技術小組,導學案的編制及使用,班級管理技巧與策略、課堂教學行為評價等。通過許老師的建議使我充分認識到:
1、如果課堂過于死板,氣氛過于沉悶,激發不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不愿去學,而制造寬松融洽的課堂氛圍,良好的心態更加有利于學生投入的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
2、教師要講究對學生評價的方法。課堂上教師要多鼓勵、及時鼓勵,肯定評價要多于否定評價,無論是教師評價還是學生的自評、互評都要準確,要中肯,要切合實際。
3、教學中要盡可能地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準備好充足的學習材料,為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提供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自覺、自由的活動中積極、主動、探索式學習。
4、質疑問難,搭建探究平臺,抓住契機,用心制造"問題場"。設置一些問題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誘因"激發學生的探究動機,點燃學生探究問題的靈感和熱情。
5、充分利用組與組之間的競爭,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位同學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讓課堂因互動而精彩。
通過這次培訓,使我獲得很大的收獲,解決了以前課堂中的一些困惑,為今后的課堂教學改進提供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