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我們對自己、他人、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心得體會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團圓繪本心得體會篇一
團圓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一,每年農歷春節,都有千家萬戶圍坐在一起,共同慶祝這個家庭團聚的時刻。而《團圓繪本故事》則是一個將團圓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的閱讀材料。通過這本書的閱讀,我受益匪淺,以下將分享我的讀后感體會。
第一段:人與人的相互依存,是我們生存的必然
在《草船借箭》一章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展現了戰爭背后人的相互合作、依存與信任,無數個小人物的努力,才使得大戰的結果才有可能扭轉。這個故事也讓我想到了我們現在的生活:每個人都需要靠著身邊的人,共同去完成自己所需要完成的事情。在任何時候,人與人的相互依存,都是我們生存的必然。
第二段: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牽牛花開的那個夏天》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人生當中的那些錯過和錯失。沒有珍惜,無法挽回的遺憾,正如那行人卻不能再次回到昨日的美景。人生本短暫,每個人都應該懂得珍惜,好的時光不應該浪費度過,否則只會后悔莫及,追悔莫及。
第三段:愛是承諾,是永恒
《白娘子》這個故事描繪了白娘子的堅貞愛情和對許仙的承諾,即使在百年后,她也沒有變心拋棄許仙,依舊保持著那份對愛人的癡情。這個故事讓我感到感動,因為愛應該是承諾,是永恒,只有不斷的堅持和經營,才能真正的讓愛情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第四段:孝敬父母是道德和家庭倫理的基石
《曹沖稱象》這個故事講述了曹沖如何孝敬父母的故事,曹沖母親病重,他就非常的心疼和關心母親,天天給母親精心準備飯菜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經過曹沖的用心,母親恢復了健康,也得到了曹父的褒獎和認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孝敬父母是道德和家庭倫理的基石,無論在任何時候,孝順父母都是我們應該堅持做的事情。
第五段:愛是溫暖可以化解寒冷
讀完《團圓繪本故事》后,我對團圓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而團圓帶給人的溫暖也是無法替代的,這點在故事《親情的力量》中表現的淋漓盡致。故事講述了一位年邁的奶奶生病住院,四個孫子跑來探望奶奶,并為她導熱毯、捧熱水。雖然一開始孫子們不知道奶奶為何生病住院,但是他們依舊用心地照顧著奶奶,這也體現了家庭的親情無處不在。
綜上所述,通過《團圓繪本故事》的閱讀,我領悟到了人與人的相互依存、珍惜時間、承諾愛情、孝敬父母和親情的力量。在感受到團圓的溫暖和親情的力量的同時,我也認識到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而這一切都與團圓這個詞息息相關。因此,我深刻地體味到,團圓,不僅是一個節日,更是一種美好、持久、溫馨的情感回歸。
團圓繪本心得體會篇二
原來總以為繪本課時低年級的專利,今天聽陳嫦云老師的五年級的繪本課我對它有了新認識。原來看似簡單的繪本自有其不斷值得挖掘的內涵在,繪本不單單只是圖畫書,更是各類藝術的融合。
在陳老師的課上因為有動聽、有趣的故事聽,也有顏色鮮艷的圖畫看,更有許多奇思妙想在里面。最重要的是這樣的課堂沒有負擔,即使要畫一畫,說一說也是快樂的。
然后審視我們有負擔的語文課,我就有時傻傻地想:如果我們的課也能像繪本課一樣吸引人,孩子從中獲得學習的快樂該有多好。課堂上陳老師的解讀是獨特的。從圖畫到文字,再到圖畫,最后升華主題版塊清晰,對孩子的引領是循序漸進的,最后整理板書中體會主題在親人之間正是有了愛,有了付出,所以無論在哪里他們的心緊緊地依偎在一起,永遠是幸福的。
一本書就是一次人生的經歷,繪本也是如此。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也能如此磨礪,巧花心思,孩子們也就會真正走進語文課堂,熱愛語文。
團圓繪本心得體會篇三
讀團圓繪本故事,給人帶來的是一種幸福溫馨的感覺。這些故事通常都圍繞著“團圓”這個主題展開,講述的是家庭成員之間相互關愛、相互理解的故事。通過這些溫暖的故事,可以讓讀者更加珍惜自己所擁有的親情。
第二段:故事內容
團圓繪本故事的內容通常是圍繞著親情展開。比如《糊涂阿嬤婆》這個故事中,主人公小豆子與阿嬤婆之間的故事。小豆子雖然常常被阿嬤婆的糊涂鬧騰著,但她還是會主動幫助阿嬤婆,讓她有更好的生活。
再比如《家有喜事》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家人為了準備春節團圓,一同打掃房屋,準備年貨的故事。全家人為了歡度春節,通力合作,最終實現了美好的團圓。
第三段:體會
讀了團圓繪本故事之后,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親情的重要性。家庭是一個人最溫馨的港灣,這個港灣中充滿了親情,充滿了家人之間的關愛。我們需要珍惜這些,與家人共同度過每一個時刻。
經過閱讀這些繪本故事,我體會到了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關愛和理解的重要性。只有互相寬容,互相諒解,才能讓家庭更加的和諧美滿。同時也讓我深感到即使時光飛逝,家人之間的愛依舊不衰減。
第四段:佳作推薦
《糊涂阿嬤婆》:充滿了善意的故事,讓人看后的同時會有喜劇感的。
《家有喜事》:一家人歡度節日的故事,充滿了親情和快樂。
《大壞蛋和他的小兒子》:描寫了獨生子與老爸之間快樂的時光,讓人感受到家庭的溫馨。
總的來說,這些繪本故事通過感人溫暖的情節,讓人感受到親情的重要性。
第五段:結語
團圓繪本故事,不僅適合小孩子閱讀,也對于大人來說是一種精神享受。這些故事中蘊含著深厚的情感,觸動人心。讀完之后可以讓人深深感受到親情的價值,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牽掛和愛。讓我們一起珍愛家庭,感恩親情,讓每個人都擁有一個快樂溫馨的家。
團圓繪本心得體會篇四
團圓,是一輪圓月,照耀著每一戶家庭,也照進孩子的心窩。團圓,是一張圓桌,圍滿了熱鬧的人兒,蹦跳著歡笑。團圓,是一碗熱乎乎的湯圓,是爸爸媽媽嘴角甜甜的弧度。
爸爸雖然離家了,但是他卻無處不在。瞧,他在修補的窗戶縫里,在新刷的門漆上,在新換的燈泡里,在修好的屋頂上,還在墻上一家人溫馨的合照里……爸爸用他獨特的方式陪伴著毛毛成長。而毛毛也將自己所有的不舍與愛融進了那一枚好運硬幣,硬幣像一顆砰砰跳的小心臟,藏著小女孩對爸爸最簡單的愛和最深厚的祝福。無論相距多遠,父女的心因為牽掛與愛牢牢地維系在了一起。
不知不覺,淚水劃過我的臉龐,我想起了自己的爸爸。他也經常出差,以前每次當他出門時,我就會偷偷躲進房間哭鼻子,就怕他知道我還不是一個小男子漢。我真的很愛爸爸和媽媽,經常在想如果我能一鍵縮小,裝進行李箱讓他們隨身攜帶就好了。可是現在當我讀完了《團圓》這本書,面對爸爸的'外出時,我平靜了許多,因為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管相距多遠,爸爸是不是陪伴在我們身邊,他的心始終都和我們在一起。
珍惜團圓的美好,不懼離別的傷感,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團圓繪本心得體會篇五
1.閱讀繪本,能細致的觀察畫面,大膽的表述對故事的理解。
2.通過討論、猜測等多種方式,理解繪本內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變化。
3.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通過畫面理解故事內容,讓幼兒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感受到主人公的心理變化。
能細致的觀察畫面,大膽表述對故事的理解。
《團圓.》幻燈片,背景音樂。
1. 在第一頁上你看到了誰?爸爸為什么不在家?你猜一猜爸爸到哪里去了?
活動結束:爸爸要走了,我把硬幣送給爸爸,因為這是一枚代表好運的硬幣,這枚硬幣會給爸爸帶來好運,保佑爸爸平平安安的早點回來跟我和媽媽團圓。
第一次嘗試繪本教學,沒有經驗,也沒有太多的范本可以借鑒,只是摸索。
繪本閱讀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孩子們對繪本閱讀的興趣,而不是但存的喜歡聽故事。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漁,提高孩子們閱讀的能動性。因此,我選擇了內容較簡單,較適合中班孩子的繪本閱讀《團圓》,這節課上下來,有滿意之處,也有很多的不足。
在活動過程中一共提到了七大問題。每一個問題里面包含了很多的小問題。能在許多的小問題里面找到一個重點問題引導孩子討論猜測進行提問,讓孩子真正的走進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去體驗微妙豐富的情感變化,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介紹封面時,引導孩子,你在封面上都看到了誰,他們在干什么,為什么第一頁上只有我和媽媽,爸爸到哪里去了?一方面培養了孩子敢想敢猜的學習精神,另一方面也給故事增添了一份神秘感。讓孩子對故事的情節充滿了好奇,有一睹為快的欲望。
提問問題時語言不夠簡潔,有些啰嗦。
今后的我一定會積極探索,也希望大家給予指點,共同交流,集思廣益,真正有效的上好繪本閱讀課,讓孩子在經典閱讀中獲得快樂,在分享交流中感受童趣,感悟人生!
《團圓》是一個溫馨且又有些傷感的經典故事,它吸引了孩子們,同時也深深地打動了我。
從故事中,孩子們知道了父愛的溫厚,硬朗,以及給自己的安全感。也知道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日子多么的甜蜜,可一年里爸爸只有春節才能回來一次,初見爸爸時,“我”怯怯的不肯走進,乃至嚇得大哭,為了讓孩子理解“我”與爸爸的陌生感,郭老師設計了啟發性的提問:我為什么嚇得大哭?如果你的爸爸出差很久回來,你會怎么樣等等,尤其是那枚珍貴的小小的好運硬幣,從失而復得的驚喜到“我”又將其送給出遠門的爸爸,這里面包含著多少的牽掛,又傳遞了多少祝福。
郭老師在活動中有效提問調動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并結合生活的實際,讓孩子們表演,體驗主人翁“我”的心情,整個活動過程層次清晰,各環節過渡自然。應注意的是:再提問時再精煉些就更好了。
團圓繪本心得體會篇六
《美味的朋友》,很簡單的繪本,但讀來真是非常有趣。
孩子出生前就看過相關書籍,說現在的孩子吃飯難的問題,我當時就寫下讀后感:以后不能讓我家孩子出現這總情況。事實也確實如此,我們家孩子在吃飯問題上真的很少讓我操心,但是依然會看到各式各樣的孩子吃飯難問題,那么要是遇到這么好看又“美味的書”,就有福啦!
原來米飯可以有這么多花樣啊!日本繪本作家的想象力真不是蓋的呢!米飯到底能變成什么花樣呢?一起來揭曉吧!
穿上海苔衣,包一下,嘰里咕嚕的,好可愛;
還能變成什么呢?
——卷啊卷,骨碌骨碌的,卷好了,好美味;
再變個什么呢?
——放上咸魚子、撒上海苔絲、嘩兒嘩兒的,泡飯好啦;
還可以變呢?
——咕嘟咕嘟,撲哧撲哧的,菜粥熬好了;
竟然還可以變
——吱啦吱啦 咝啦咝啦 嚓嚓嚓,香噴噴的炒米飯出鍋了。
短短幾句,將米飯的各種變數都表現得淋漓盡致啊!從來都覺得米飯、粥、還有紫菜包飯、泡飯都是很普通的東西,但是經作者這么表現在繪本里,倍覺可愛。那些廚藝了得的媽媽們擅長此法,做出各種各樣的飯團,就能讓不愛吃飯的孩子變得愛上餐桌啊!原來變數的魅力真的是很大!
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創作出這樣充滿童心的作品的,在導讀冊《讓孩子們成為食育的主人公》里給出了答案。原來作者是個“吃貨”啊,一邊吃東西一邊創作,不知道不覺就把可愛的飯團都吃進去了呢!導讀手冊里也給出了日本幼稚園里關于如何講讀這系列書的,確實很值得學習和借鑒。幼兒園里吃飯,都可以玩得開心無比啊!
雖然柚子吃飯沒什么問題,我也在努力學習廚藝。每當孩子吃了我做的飯菜,連連陳贊好吃的時候,心里的滿足和開心無法表達啊!甚至孩子都會記住很久,跟別人炫耀我媽媽做得很好吃,媽媽做得飯菜,會一直是孩子記憶力最溫暖最好吃的美味。所以一起努力,讓孩子“食欲”大好吧!
團圓繪本心得體會篇七
原來總以為繪本課時低年級的專利,今天聽陳嫦云老師的五年級的繪本課我對它有了新認識。原來看似簡單的繪本自有其不斷值得挖掘的內涵在,繪本不單單只是圖畫書,更是各類藝術的融合。
在陳老師的課上因為有動聽、有趣的故事聽,也有顏色鮮艷的圖畫看,更有許多奇思妙想在里面。最重要的是這樣的課堂沒有負擔,即使要畫一畫,說一說也是快樂的。
然后審視我們有負擔的語文課,我就有時傻傻地想:如果我們的課也能像繪本課一樣吸引人,孩子從中獲得學習的快樂該有多好。課堂上陳老師的解讀是獨特的。從圖畫到文字,再到圖畫,最后升華主題版塊清晰,對孩子的引領是循序漸進的,最后整理板書中體會主題在親人之間正是有了愛,有了付出,所以無論在哪里他們的心緊緊地依偎在一起,永遠是幸福的。。
一本書就是一次人生的經歷,繪本也是如此。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也能如此磨礪,巧花心思,孩子們也就會真正走進語文課堂,熱愛語文。
團圓繪本心得體會篇八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看書對孩子來說是非常有益處的。故事是孩子們的最愛,一本優秀的繪本能以其簡練生動的語言和精致優美的繪畫深深地吸引住孩子們,它涵蓋的知識面廣,它的結構完整,除有封面封底外還有環襯、扉頁。環襯和扉頁上都有助于孩子們對圖書內容進行猜測,它的色彩和圖示給人以美感,增強孩子的求知欲,不斷地引領孩子觀察生活、持續閱讀,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孩子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充滿著好奇心和探究欲,因此,繪本自進入幼兒園以來深得孩子們的喜愛。
繪本是豐富多彩的,當我們走進繪本世界時,會不經意地發現:繪本具有無窮的魅力,每一本繪本都有它的精彩故事;每一本繪本中都會多多少少地隱藏著它的教育內涵或流露出它的幽默、風趣與情感,繪本教學也將成為幼兒語言教學的主旋律。
那么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如何去更好地進行繪本教學呢?針對我園的實際情況,我做了如下思考:
教師在教學中會產生誤區,將繪本教學等同于故事教學,有的老師在繪本教學中只是出示幾張簡單的圖片,或是純粹的翻頁講述,這樣幼兒只會跟著老師的思路去轉,無形中會形成一種對繪本的思維定式,幼兒的求知欲和探究欲被限制了,自主性也得到了限制。閱讀繪本的主體是幼兒,繪本教學中應以自主閱讀為主,教師引領為輔,激發幼兒閱讀興趣,讓幼兒自行尋找閱讀的方法。繪本是用圖畫與文字共同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是圖文結合的。一本好的繪本,能讓一個不識字的孩子僅看畫面也能“讀”出大意。此外,一般來說,圖畫書都有一個精心設計的版式,封面、扉頁、環襯、正文以及封底構成一個完整的整體,文字與圖畫相互依存,依靠翻頁推進情節……在繪本閱讀教學中,千萬不要急著翻看正文,先給孩子看封面、環襯、扉頁,讓孩子猜想一下這個故事講述的是誰,發生了一件什么事。讓孩子仔細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以及他周圍的事物,有時通過讓孩子觀察環襯,可以從環襯上了解一些信息,如環襯上畫有很多的愛心,那么可以猜測到這是講述一個愛的故事。還有些結構特殊的繪本應讓孩子仔仔細細地去看那些畫面,如《爺爺總會有辦法》,它是兩個故事,爺爺家和老鼠家平行前進的,還有如繪本《獾的美餐》中除了正文中包含著一個大的主要的故事,還在書的角上有一個卷角中藏著一個小故事,給我們在閱讀中提供了兩條線索。對于這樣的趣味性強、寓意深刻、富有教育價值的繪本,教師更應該細細推敲、反復琢磨。引導孩子在看圖中讀懂故事、發現細節、感悟內涵,讓孩子們在閱讀中提升對作品的理解。
服。這樣既可以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又符合新課標的理念。
孩子的繪本閱讀能力靠學校單方面的力量還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們還要充分挖掘家長這一重要的教育資源,因此,我園在家長開放日、讀書沙龍等活動中進行繪本教學展示,提倡親子共讀,讓家長也來認識了解繪本,讓家長也參與進來,共同關注孩子的繪本閱讀,還邀請了幼兒專家來園講座,家長也漸漸了解繪本,喜愛繪本,和孩子一起走進繪本。這樣家長和孩子在家中也能開展親子共讀。但有的家長給予幼兒過高的期望,讓幼兒過早接觸小學知識,出現了拔苗助長的趨勢。幼兒園對孩子習慣、能力的培養往往受不到家長的尊重,他們在乎的是孩子在園識了幾個字,會寫什么,家長關心更多的是孩子對繪本中的一些字的識寫。早期閱讀不等于早期識字,松居直說過:“不光對幼兒,對于所有孩子來說,圖畫書不是用來讀的書,它是請別人讀,而他們用耳朵接受語言的書。”在家庭閱讀中,家長過分關注了孩子對文字的認識,使寶寶過早地接觸,不利于繪本閱讀,也失去了繪本閱讀本身的意義。幼兒在繪本閱讀過程中,應該用觀察畫面引出文字而不是直接閱讀文字,如果識字過多,就會降低幼兒對繪本的興趣和探索欲。幼兒天生就是幻想家,喜歡想象。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想象是不能缺席的,也是無法缺席的,所以家長也要走出過早讓孩子識字的誤區,但也并不排除培養幼兒對文字的興趣。
親子共讀也是我們提倡的,既能讓孩子了解知識又能加深親子間的情感。孩子在親子共讀時,父母應該做的是讓孩子漸漸認識故事書里的優美字詞與辭藻,培養對圖文的審美觀,以及啟發想象力和創造力,并借此探索自我,了解外在世界,進而建立對事物的積極態度。對孩子來講,閱讀不但可以促進其語言發展,也是一種學習媒介,能學到自理生活的能力和學習關懷周遭人、事、物,以擴展生活經驗,家園攜手,共同努力,相信孩子能在繪本中發現更多奧秘,語言能力會得到一個新的提升。
一個人的時間精力有限,即便是骨干教師也不可能事事知曉,樣樣精通。所以我園在進行繪本教學時,教師們互相合作,相互交流繪本教學,合作研究教學方法,博采眾長。我們經常以年段為單位進行繪本研討,每月詳細解讀一本繪本,挖掘繪本中更多的教育價值,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解讀適合他們的繪本。互相之間還進行教學觀摩,外出聽課觀摩,在觀摩中也學到了很多。同時,我們也開展閱讀教研活動,在活動中我們吸收精髓,以“他山之石”進而攻玉,在碰撞中砥礪,在交流中升華。我們還與姐妹園進行交流探討,加大與市區幼兒園的交流、合作。交流時,樹立良好的心態,勇于承認自身的不足,與姐妹園坦誠相待,共同發展;向同行請教,樹立“不恥下問”的好學態度,借鑒他人的經驗來完善自己,課余時間充分利用網絡學習、查閱資料,實現跨時空區域的資源共享。
我相信: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一定能讓孩子們在繪本閱讀中獲得快樂,在分享交流中感受童趣,在閱讀中感悟人生!
團圓繪本心得體會篇九
活動目標:
1、閱讀繪本,能細致的觀察畫面,大膽的表述對故事的理解。
2、通過討論、猜測等多種方式,理解繪本內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變化。
3、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4、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5、學會有感情地朗誦,大膽參與討論。
活動重難點:
通過畫面理解故事內容,讓幼兒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感受到主人公的心理變化。
能細致的觀察畫面,大膽表述對故事的理解。
活動準備:
《團圓、》幻燈片,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1、 在第一頁上你看到了誰?爸爸為什么不在家?你猜一猜爸爸到哪里去了?
活動結束:爸爸要走了,我把硬幣送給爸爸,因為這是一枚代表好運的硬幣,這枚硬幣會給爸爸帶來好運,保佑爸爸平平安安的早點回來跟我和媽媽團圓。
活動反思:
第一次嘗試繪本教學,沒有經驗,也沒有太多的范本可以借鑒,只是摸索。
繪本閱讀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孩子們對繪本閱讀的興趣,而不是但存的喜歡聽故事。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漁,提高孩子們閱讀的能動性。因此,我選擇了內容較簡單,較適合中班孩子的繪本閱讀《團圓》,這節課上下來,有滿意之處,也有很多的不足。
較滿意的地方是:
在活動過程中一共提到了七大問題。每一個問題里面包含了很多的小問題。能在許多的小問題里面找到一個重點問題引導孩子討論猜測進行提問,讓孩子真正的走進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去體驗微妙豐富的情感變化,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介紹封面時,引導孩子,你在封面上都看到了誰,他們在干什么,為什么第一頁上只有我和媽媽,爸爸到哪里去了?一方面培養了孩子敢想敢猜的學習精神,另一方面也給故事增添了一份神秘感。讓孩子對故事的情節充滿了好奇,有一睹為快的欲望。
不足的地方是:
提問問題時語言不夠簡潔,有些啰嗦。
今后的我一定會積極探索,也希望大家給予指點,共同交流,集思廣益,真正有效的上好繪本閱讀課,讓孩子在經典閱讀中獲得快樂,在分享交流中感受童趣,感悟人生!
活動點評:
《團圓》是一個溫馨且又有些傷感的經典故事,它吸引了孩子們,同時也深深地打動了我。
從故事中,孩子們知道了父愛的溫厚,硬朗,以及給自己的安全感。也知道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日子多么的甜蜜,可一年里爸爸只有春節才能回來一次,初見爸爸時,“我”怯怯的不肯走進,乃至嚇得大哭,為了讓孩子理解“我”與爸爸的陌生感,郭老師設計了啟發性的提問:我為什么嚇得大哭?如果你的爸爸出差很久回來,你會怎么樣等等,尤其是那枚珍貴的小小的好運硬幣,從失而復得的驚喜到“我”又將其送給出遠門的爸爸,這里面包含著多少的牽掛,又傳遞了多少祝福。
郭老師在活動中有效提問調動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并結合生活的實際,讓孩子們表演,體驗主人翁“我”的心情,整個活動過程層次清晰,各環節過渡自然。應注意的是:再提問時再精煉些就更好了。
小百科:團圓指的是一家人全部在一起。一年之中,家人去遠方工作,只有到年的時候才回家或者幾年才回家就是團圓。
團圓繪本心得體會篇十
12月21日,沐浴著冬日的暖陽,新建小學舉行了“名班主任工作室系列活動之六——走進繪本世界 共享閱讀樂趣”。新建小學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所有成員和一四班的家長朋友們參加了本次活動。
首先,一(4)班的馬鶯鶯老師和孩子們展示繪本閱讀《我爸爸》《我媽媽》,孩子們快樂地徜徉在繪本的世界里。馬老師循循善誘,和藹可親,引導孩子們走進繪本仔細觀察,感受父母之愛的平凡與偉大。孩子們想象豐富,踴躍發言,精彩的課堂贏得了大家的陣陣掌聲。
接著李文靜老師談了自己在繪本閱讀教學中的體會。她總結了繪本閱讀教學的四點益處,一是幫助孩子學習語言;二是陶冶孩子的藝術情操;三是讓孩子從此愛上閱讀; 四是幫助孩子健全人格。
五年級組的魏娜老師前段時間到陜西榆林參加了關于主題閱讀的交流活動,她和大家交流了學習收獲。 強調“語文主題學習”要重視語文教學的實踐性,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在“主題學習”課堂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要成為最主要的學習方式,閱讀和交流要成為課堂最主要的內容。
最后,校長耿國瑩強調: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帶領孩子們海量閱讀,享受閱讀的樂趣,為每一位孩子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