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青島版電子書 青島出版社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一
教學內容:
圖形與拼組
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好本單元的內容將為進一步學-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有關知識奠定基礎。
教學目標:
借助觀察、操作,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語言進行描述;能在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認識五變形和六邊形。經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拼組圖形的過程,發展空間想象力和創新意識。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欣賞圖形美,培養愛護鳥類、保護環境等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課時分配:
觀察鳥巢2課時
欣賞壁畫2課時
課時1信息窗1--觀察溫馨鳥巢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0--73頁。
教學目標:
學生借助觀察操作,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并能用語言進行描述;學生經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過程,能在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正方形。學生能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欣賞圖形的美。
教學重難點:
學生借助觀察操作,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并能用語言進行描述;學生經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過程,能在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正方形。
教學準備:
電腦、學具盒
學生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
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小草、小樹都發芽了,各種各樣的小動物也出來活動了。(出示課件:春天的美麗景色:各種樹木、花草,一些小鳥…)
觀察畫面,你看到了什么?
有三個小朋友出來踏青,看到了樹上的小鳥飛來飛去,想象一下,他們會說些什么?
二、出示信息:
這三個小朋友和同學們一樣,都是愛護小鳥的好孩子,可是有的小鳥有家,有的小鳥沒有家,怎么辦呢?讓我們一起幫小鳥做鳥窩吧?
(一)出示長方體實物
1、怎樣來做這個長方體的鳥窩呢?
2、集體交流:先要知道每個面的形狀:上下前后都是長方形的。
3、什么是長方形呢?我們來研究一下長方形的特征。
4、小組活動:利用你手中的學具量一量、折一折。
1)用三角板量一量四個角
2)用直尺量一量四條邊
5、把長方形折一折小結:長方形是長方體的一個面,是平面圖形。長方形的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長邊叫做"長",短邊叫做"寬"。
(二)出示正方形實物
1、這是一個正方體的鳥窩,怎么做呢?
2、正方體有什么特點呢?(每個面都是一樣的正方形)
3、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呢?
1)用三角板量角,發現…
2)用直尺量四條邊,發現…
4、小結:正方形是正方體的一個面,它是平面圖形。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因為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就給每條邊起了共同的名字"邊長"。
三、鞏固練習
a)請你根據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在釘子板上圍出不同的長方形和正方形
b)在方格紙上設計一扇長方形的門和兩扇正方形的窗
1)先說一說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根據生活經驗,進行合理設計
對各種設計進行合理評價。
作業設計:
在白紙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用小棒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并說說他們的特點。
板書設計:
長方形正方形
課后反思:
課時2信息窗2--鳥是人類的朋友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4--76頁。
教學目標:
學生借助觀察操作,認識五邊形和六方形的特點,并能用語言進行描述;學生經歷探索五邊形和六邊形特征的過程,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五邊形和六邊形。學生能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欣賞圖形的美。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五邊形和六邊形。
教學重難點:
認識五邊形和六方形的特點,并能用語言進行描述;學生經歷探索五邊形和六邊形特征的過程,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五邊形和六邊形。
教學準備:
電腦、學具盒
學生學習過程:
一、復習
1、我們學過哪些立體圖形?
2、我們學過哪些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平行四邊形)
3、說一說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4、揭題:今天我們再來認識兩個平面圖形
二、認識五邊形、六邊形。
1、猜一猜:是什么圖形?
2、小結:我們通常以"邊"的數量給它命名,所以叫它"五邊形"。
3、出示:是什么圖形?
根據五邊形的.經驗,學生都能說出這是"六邊形"。
4、小結:
今天我們又學習了兩種平面圖形,有五條邊組成的圖形叫"五邊形";有六條邊組成的圖形叫做"六邊形"。
三、鞏固練習
1、折一折、剪一剪。
讓學生按自己的想法去折、去剪,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剪出的形狀的特征。
2、找規律,畫一畫、圈一圈
1)獨立觀察,發現其排列的規律
2)引導學生體會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不同。
3、猜圖游戲:p77、4
通過游戲滲透四邊形、長方形和正方形之間的聯系。
3、奇妙的六邊形
拿一張的紙,怎樣切一刀,使它變成長方形呢?
作業設計:
用小棒擺一個五邊形和一個六邊形,并說說他們的特點。
板書設計:
五邊形六邊形
課后反思: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青島版電子書 青島出版社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二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青島版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小學生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剛入學時,40分鐘的課堂學習對于他們來說真的很難。針對這些特點,我得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激發學生專心聽講的興趣,從而培養好習慣。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及時個別輔導,對于優秀生盡量讓他“吃得飽”。
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小學學習,新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們來說充滿了好奇和有趣,對學校的一切都充滿了新鮮感。此時正是對他們進行養成教育的關鍵時刻,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以愛心、恒心來引導學生,指導家長,共同讓孩子們慢慢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選取學生熟悉的、新穎的、感興趣的內容為素材,目的是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家庭、認識學校、認識社會、了解自然。使學生能觀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體會學習數學的現實意義。
主要包括以下教學內容:
數與代數領域:海底世界——數數;
1、快樂的校園——10以內數的認識;
2、走進花果山——10以內數的加減法;
3、海鷗回來了——11~20各數的認識;
4、小小運動會——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空間與圖形:
1、誰的手兒巧——認識圖形;
2、有趣的游戲——圖形與位置;
統計與概率:
1、媽媽的小幫手——分類和比較;
2、我換牙了——統計;
實踐與綜合應用:實踐活動——找找周圍的數;實踐活動——大蒜有幾瓣。
教材生活性強,生動有趣。
四、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熟練地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初步形成數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較數的大小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符號感和對應思想。
2、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進行初步的估算,形成估算意識。
3、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4、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5、通過簡單的統計活動,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并從中知道簡單統計的結果,初步了解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統計觀念。
6、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用20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在探索、交流計算方法的過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形成初步的創新意識。
7、在與同伴交流認數與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合作意識。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心和興趣,初步喜歡學習數學,養成觀察并提出問題的習慣。
8、在數學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
1、20以內加減法及應用。
2、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難點:
1、培養學生積極動腦、勇于創新的學習習慣。
2、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讓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六、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青島版電子書 青島出版社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三
青島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備課
七、小小運動會
——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單元備課)
教學目的: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含義,掌握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的口算;能結合現實素材進行初步的估算。
2、經歷探索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過程,體會加減法的聯系,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通過算法多樣化,初步學會有個性的學習。
3、能利用所學知識,在教師的指導下,提出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了解同一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1、經歷探索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過程,體會加減法的聯系。
2、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
3、 通過算法多樣化,初步學會有個性的學習。
教學難點:
1、掌握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的口算;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
課時安排:19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1——82頁。
教學目的:
1、經歷主動探索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計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的進行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的口算。
2、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交流自己的算法,感受算法多樣化。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4、主動參與新知識的學習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數學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難點:能正確的進行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的口算。
教學方法:啟發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算:教師出示口算卡片,學生口算。
二、新課:
1、出示情境圖:運動會報名的場景。
(1)讓學生說一說,這是在干什么?
師引導學生看圖: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老師遇到了什么難題?
(2)(看圖后指名說)我們一起來幫他解決,好嗎?
(同位互相討論)
(3) 舉手交流自己的想法:(1)數一數(1、2、3……16)
(2)9 + 6
6 + 9
老師板書: 9 + 6 6 + 9
小組討論9 + 6或6 +9的算法。(老師巡視指導)
(4)學生交流算法:
(1)數學具(先擺9根,再擺6根,數一數一共16根)
(2)把9看成10,10+6=16 16-1=15
(3)“湊十法”,把6分成1和5,9+1=10 10+5=15
或把9分成4和5,6+4=10 10+5=15
只要學生的想法有道理,都應給予肯定。
2、男、女運動員一共有多少?
(1)先讓學生自己列式。
7 + 8 = 8 + 7 =
(2)怎樣算?同位互相說一說
指名說算式 7 + 8 = 15 8 + 7 = 15
(3)能說說你是怎樣算得嗎?
(1)數學具(先擺8根,再擺7根,數一數一共15根)
(2)把8看成10,10+7=17 17-2=15
(3)“湊十法”,把7分成2和5,8+2=10 10+5=15
或把8分成3和5,7+3=10 10+5=15
3、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1)讓學生說一說,并解決。
(2)鼓勵學生多說。
三、課堂練習:
1、課本第82頁,第1題。 (1)讓學生圈一圈,算一算。
(2)學生獨立完成,師生共同糾正。
四、課堂小結:
學生總結本節課收獲,教師補充。
板書設計:
小小運動會
9 + 6=15 6 + 9=15
7 + 8 = 15 8 + 7 = 15
1、9+2=11(只)
9+4=13(只)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3頁。
教學目的:
1、能正確的進行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的口算。
2、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交流自己的算法,感受算法多樣化。
3、會根據圖,列式,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能正確的進行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的口算。
教學難點:能正確的`進行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的口算。
教學準備:小棒。
教學方法:講練結合。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算:教師出示口算卡片,學生口算。
二、鞏固練習:
1、第2題:看圖列式。
(1)讓學生根據圖,自己列式。
(2)學生獨立完成,師生共同糾正。
2、第3題:計算。
(1)先讓學生獨立計算。
(2)比較上下2行,你能得出哪些結論。
3、第4題:連線。
(1)讓學生說一說,怎么做。
(2)讓學生先計算出每一個算式。
(3)將答案相同的兩個算式連起來。
4、第5題:填空。
(1)先讓學生自己計算。
(2)說一說,你都發現了什么?
三、課堂小結:
學生總結本節課收獲,教師補充。
板書設計:
自主練習
2、9+3=12(個) 9+7=16(朵)
3+9=12(個) 7+9=16(朵)
3、9+4= 9+5= 9+8= 9+7=
教后反思: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4頁。
教學目的:
1、能正確的進行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的口算。
2、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交流自己的算法,感受算法多樣化。
3、會根據圖,列式,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能正確的進行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的口算。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小棒。
教學方法:講練結合。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算:教師出示口算卡片,學生口算。
二、鞏固練習:
1、第6題:看圖列式。 (1)學生說一說,圖中都有哪些信息?
(2)讓學生自己列式。
(3)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列式。
2、第7題:看圖列式,提問:
(1)學生說一說,圖中都有哪些信息?
(2)讓學生自己列式。
(3)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列式。
(4)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鼓勵學生多提出問題。
3、第8題:看圖列式,提問題。
(1)學生說一說,圖中都有哪些信息?
(2)讓學生自己列式。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列式。
(3)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鼓勵學生多提出問題。
三、課堂小結:學生總結本節課收獲,教師補充。
板書設計:
自主練習
6、 9+5=14(個) 5+9=14(個)
7、 9+8=17(只) 8+9=17(只)
教后反思: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5——86頁。
教學目的:
1、經歷主動探索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計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的進行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的口算。
2、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交流自己的算法,感受算法多樣化。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4、主動參與新知識的學習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數學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難點:能正確的進行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的口算。
教學方法:啟發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算:教師出示口算卡片,學生口算。
二、新課:
1、出示情境圖(分發飲料)
(1)引導學生看圖,了解信息窗中的信息
果汁:一組要8瓶,二組要7瓶。
礦泉水:一組要6瓶,二組要7瓶。
(2)引導學生思考,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鼓勵學生大膽提問。
2、提出問題:兩組一共要多少瓶果汁?
(1)讓學生獨立思考列出算式。
(2)然后互相交流想法。
師板書:8 + 7 =
7 + 8 =
引導學生交流算法。
(3) 8 + 7 = 15
7 + 8 = 15
3、提出問題:兩組一共要礦泉水多少瓶?
(1)讓學生自己列式,并解決。
6+7=13
7+6=13
(2)學生交流算法。
4、一組需要飲料和礦泉水一共多少瓶?
讓學生自己列式,并解決。
8+6=14 6+8=14
5、二組需要飲料和礦泉水一共多少瓶?
讓學生自己列式,并解決。
7+7=14
三、課堂練習:
1、第1題:圈一圈,算一算。 讓學生獨立完成。
2、第2題,計算。
學生獨立完成,師生共同糾正。
四、課堂小結:
學生總結本節課收獲,教師補充。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青島版電子書 青島出版社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發展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體會除法計,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數的除法的口算及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并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重 難點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數的除法的口算及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并正確進行計算。
教 學 過 程 課程標準中相對應的知識技能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除法的意義。
2、能熟練地口算整百整十數的除法口算
3、能計算兩、三位數除以一位的除法。
4、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5、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6、學習驗算的方法。
7、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并能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教材分析: 本單元以風箏廠的見聞為大的學習背景,使學生學習用一位數除多位數的方法,內容包括口算除法、估算、筆算除法、驗算四部分。
本冊教材中的除法,每個例題都有配有不同的情境圖,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并在學習中體驗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和方法。
單元教學建議:
1、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2、探索計算方法,鼓勵算法多樣化。
3、結合教學內容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利用課件創設情境和學生一起“走進風箏加工廠”。
讓學生整體觀察畫面后,重點去仔細品讀情景圖提供的文字信息,并引導學生根據信息聯系實際提出“保證按時交貨”“各種風箏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等一系列問題,引入對新知的學習。
教學時先讓學生根據問題列出算式,再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動手操作的基礎上,小組討論,交流出計算方法。
教學中教師注重體現算法多樣化,讓學生體會估算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達到初步培養學生估計的能力。
建議教學課時數:11課時個人補充意見年 級三年級課 題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 上課教師第二 單元(組)課時第一課時課型新授教學目標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數的除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
2、能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逐步養成驗算的習慣。
3、結合具體情境,發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 難點掌握整百、整十數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課前小研究設計觀察信息窗一,研究以下問題:1、我發現的信息是:———2、我提的問題是:——3、我解決問題的思路是:————4、我的列式是:——--5、我計算的方法是:———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青島版電子書 青島出版社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五
一、 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任教班級一年級 班學生人數人
基本情況
分 析全班學生剛進校門,年齡小,愛說、愛動、愛表現,天真爛漫,喜歡玩耍,對于學校的生活充滿了渴望,對于學校班級的各項紀律、規定都不了解,良好的學習習慣處于初步形成期。
認 知
能 力學生的程度不一,有的孩子提前上學前班,對于點數、數字的書寫有了一定的基礎,有一定的學習數學的經驗;而有的學生,沒有上過學前班,對于數字和數學語言是一個比較陌生的認識,學生的程度深淺不一。
學習態度
及習慣每個學生都抱著美好的愿望來上學,開始他們的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來接受正規的教育。但是談不上什么“勤奮、鉆研、細心”的精神,學習目的還未明確,學習習慣正處于逐步形成的階段。
培養目標在數學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初步養成喜歡數學,能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心和興趣。
其他
本學期我要狠抓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讀寫姿勢,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學習數學的能力。并且,注意學生各方面的安全,培養形象思維能力。
二、全冊教材分析
1、本冊教材安排及特點
本冊教材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選取學生熟悉的、新穎的、感興趣的內容為素材,目的是有計劃的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家庭、認識學校、認識社會、了解自然。使學生能觀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體會學習數學的現實意義。
密切主題素材之間的聯系,構成情景串;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形成“問題串”。根據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設計幾個主題情境。主題情境是包含有多個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現形式是把學生感興趣的現實活動,劃分為幾個情節,編排成“故事串”,從而引出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問題;也可以把一個現實活動的各個環節完整地反映出來,從而引出一系列有邏輯聯系的問題——形成“問題串”。構建開放的、具有一定思維跨度的板塊編排方式,為教與學留有盡可能大的思維空間。本教材多構建的“板塊”編排方式,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在一個單元里,減少例題,強化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作用,擴大教與學的空間,如“20以內的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單元;二是減少欄目設置,構建了簡單明了的結構。教材在綜合情境圖之后,安排了“你說我講”板塊。這個板塊分兩個層次,標有紅色圓點的一般是需要學生合作探索、非常規性問題,標有綠色圓點的是讓學生獨立常識解決的問題。“自主練習”板塊,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練習,鞏固所學知識、技能,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應用意識。“回顧整理”板塊,是讓學生自主的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整理與深化。“我學會了嗎”和“豐收園”板塊是在一個單元的學習結束后,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反思與評價。本教材打破過去過于嚴格的知識體系的束縛,由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引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本冊教材重點、難點及解決問題的策略
本冊教材共有九個單元:快樂的校園、媽媽的小幫手、走進花果山、誰的手兒巧、海鷗回來了、有趣的游戲、小小運動會、我換牙了、雪山樂園。
教材重點: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熟練的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
教材難點:體會20以內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的口算20以內的數的加減法;初步形成空間觀念;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過程,形成初步的統計觀念。
教學中要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進行練習,練習題要精選,不搞機械重復;練習形式要豐富多彩,能吸引學生;練習過程中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水平和個體差異,如就同一問題情境,允許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在合作、探索的過程中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等,總之要最大限度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智力潛能,使全體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都得到發展;另外練習一定要強調高效率。
3、根據學生實際和新課程理念,你準備如何科學、靈活地使用好教材